CN212605449U - 顶盖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顶盖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05449U
CN212605449U CN202020912124.8U CN202020912124U CN212605449U CN 212605449 U CN212605449 U CN 212605449U CN 202020912124 U CN202020912124 U CN 202020912124U CN 212605449 U CN212605449 U CN 212605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top cover
roof
cross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21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麻瑞祥
何桂军
宫瑞伟
卢广亮
张印权
王建彬
王延鹏
吴昊
刘杰
王伟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121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05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05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05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盖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辆,其中,顶盖横梁包括扣合相连的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且因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的扣合相连,于两者间形成有具有不同腔体截面的第一腔体区域和第二腔体区域。其中,第一腔体区域和第二腔体区域沿顶盖横梁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且至少第二腔体区域中的腔体为沿顶盖横梁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盖横梁,通过将具有不同腔体截面的第一腔体区域和第二腔体区域交替布置,且将第二腔体区域中的腔体设为沿顶盖横梁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不仅可提升顶盖横梁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可解决行驶中顶盖位置路躁严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顶盖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盖横梁,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顶盖横梁的车辆。
背景技术
顶盖前横梁是车身前部的重要连接部件,其位于车辆驾驶员头部的上方,且两端分别与左右侧围总成连接。顶盖前横梁对车身强度、刚度具有重要作用,且是提升路噪、优化驾驶舒适度的重要结构件之一。目前,顶盖前横梁主要由有“U型”和“W型”两种断面结构,其一侧与顶盖外板焊接相连,另一侧则采用减震膨胀胶弹性支撑。但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现有的顶盖区域存在刚度较小,路噪问题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顶盖横梁,其可有效提升顶盖横梁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并可有效解决行驶中顶盖位置路躁严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顶盖横梁,包括扣合相连的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因所述横梁上板和所述横梁下板的扣合相连,于两者间形成有具有不同腔体截面的第一腔体区域和第二腔体区域,所述第一腔体区域和所述第二腔体区域沿所述顶盖横梁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且至少所述第二腔体区域中的腔体为沿所述顶盖横梁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区域中的腔体为一个,并具有多边形截面或类似于多边形的截面。
进一步的,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区域的所述横梁上板呈几字形,所述横梁下板呈倒置的几字形,且两者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起。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横梁上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于所述横梁上板上分别构造有外凸设置的凸出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区域中的各腔体具有多边形截面或类似于多边形的截面。
进一步的,形成所述第二腔体区域的所述横梁上板呈M形,所述横梁下板呈W形,且两者宽度方向的中部及两端分别连接于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横梁为关于自身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的对称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盖前横梁,通过将具有不同腔体截面的第一腔体区域和第二腔体区域交替布置,且将第二腔体区域中的腔体设为沿顶盖横梁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不仅可提升顶盖横梁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可解决行驶中顶盖位置路躁严重的问题。
另外,第一腔体区域内的腔体的截面设为多边形或类似于多边形,可有效提高顶盖横梁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而靠近横梁上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于横梁上板上分别构造外凸设置的凸出部,有利于提高横梁上板的结构强度,并便于横梁上板与顶盖外板连接。此外,第二腔体区域的横梁上板设成M形,横梁下板设成W形,结构简单,且可有效提高顶盖横梁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身,所述车身中具有顶盖前横梁及顶盖后横梁,且所述顶盖前横梁和所述顶盖后横梁中至少其一采用如上所述的顶盖横梁。
进一步的,采用所述顶盖横梁的所述顶盖前横梁或所述顶盖后横梁通过焊接及减震膨胀胶和所述车身中的顶盖外板相连,且构成与所述顶盖外板连接的焊接位置位于所述顶盖横梁宽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减震膨胀胶为沿所述顶盖横梁的宽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两处。
进一步的,采用所述顶盖横梁的所述顶盖前横梁或所述顶盖后横梁中的腔体与对应的所述车身中的A柱或C柱中的内腔贯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采用如上所述顶盖横梁,可提高顶盖位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并可有效解决顶盖位置路躁严重的问题,从而可提高驾乘舒适性。
此外,顶盖横梁与顶盖外板采用减震膨胀胶和焊接两种工艺相连,可提高对顶盖前部位置的弹性支撑效果,并可提高顶盖覆盖件的刚度。而顶盖前横梁或顶盖后横梁中的腔体与对应的车身中的A柱或C柱中的内腔贯通设置,可有效提高车顶前部或后部位置的扭转刚度,从而可大大降低路躁问题对驾乘舒适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顶盖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顶盖横梁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C-C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顶盖横梁的第一腔体区域与顶盖外板的连接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顶盖横梁的第二腔体区域与顶盖外板的连接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顶盖横梁与A柱的连接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I-第一腔体区域,Ⅱ-第二腔体区域;
1-顶盖横梁,101-横梁上板,102-横梁下板;
2-顶盖外板,3-前横梁连接板,4-A柱内板,5-A柱加强板,6-侧围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顶盖横梁,其包括扣合相连的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且因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的扣合相连,于两者间形成于具有不同腔体截面的第一腔体区域和第二腔体区域。其中,第一腔体区域和第二腔体区域沿顶盖横梁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且至少第二腔体区域中的腔体为沿顶盖横梁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本实施例的顶盖横梁,通过将具有不同腔体截面的第一腔体区域和第二腔体区域交替布置,且将第二腔体区域中的腔体设为沿顶盖横梁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不仅可提升顶盖横梁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可解决行驶中顶盖位置路躁严重的问题。
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顶盖横梁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其既可以作为顶盖前横梁使用,亦可作为顶盖后横梁使用。本实施例的顶盖横梁1为关于自身长度方向(也即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的对称结构,且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如图3中所示,其中,图3中仅示意出了一半的截面图,横梁上板101和横梁下板102于顶盖横梁1的中部固连,而于顶盖横梁1的两端间距设置。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腔体区域I具体为沿顶盖横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四个,第二腔体区域Ⅱ则为设于相邻两个第二腔体区域Ⅱ之间的三个。具体地,如图4中所示,第一腔体区域I中的腔体为一个,并具有类似于多边形的截面。且形成第一腔体区域I的横梁上板101呈几字形,而横梁下板102则呈倒置的几字形,横梁上板101和横梁下板102两者间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起。
另外,为了提高第一腔体区域I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仍由图4中所示,靠近横梁上板101宽度方向的两端,于横梁上板101上分别构造有外凸设置的凸出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腔体区域I的腔体的截面除了为图4中所示的类似于多边形,亦可直接构造为多边形结构,例如具体可构造为六边形等。另外,第一腔体区域I的腔体除了为图4中所示的一个,亦可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
由图5中所示,第二腔体区域Ⅱ中的腔体具体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腔体,且各腔体具有类似于多边形的截面。另外,形成第二腔体区域Ⅱ的横梁上板101呈M形,而横梁下板102则呈W形,且横梁上板101和横梁下板102两者宽度方向的中部及两端分别连接于一起。另外,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腔体区域Ⅱ的腔体的截面除了为图5中所示的类似于多边形,亦可直接构造为多边形结构,例如具体可构造为六边形等。另外,第二腔体区域Ⅱ的腔体除了为图5中所示的两个,亦可包括间隔设置的三个或四个等其他数量。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顶盖横梁1通过采用如上结构,不仅可提升顶盖横梁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可解决行驶中顶盖位置路躁严重的问题,从而使得本顶盖横梁1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该车身具有顶盖前横梁及顶盖后横梁,且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后横梁中至少其一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顶盖横梁1。且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顶盖横梁1的顶盖前横梁或顶盖后横梁通过焊接及减震膨胀胶和车身中的顶盖外板2相连。
具体地,结合图6和图7中所示,第一腔体区域I和第二腔体区域Ⅱ处的横梁上板101与顶盖外板2连接的焊接位置D位于顶盖横梁1宽度方向的一端,以此可提高车辆顶盖位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另外,为了提高对顶盖外板2的弹性支撑效果,基于实施例中所述的顶盖横梁1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区域I和第二腔体区域Ⅱ处的横梁上板101沿顶盖横梁1的宽度方向具有采用减震膨胀胶相连的E和F两处位置。当然,基于第一腔体区域I和第二腔体区域Ⅱ中各腔体结构的变化,与顶盖外板2采用减震膨胀胶相连接的位置亦可多于两处。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采用顶盖横梁1的顶盖前横梁或顶盖后横梁中的腔体与对应的车身中的A柱或C柱中的内腔贯通设置。如此设置,可提高车辆顶盖位置的扭转刚度,并可充分降低路噪对驾乘舒适度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具体以顶盖前横梁为例进行说明,如图8中所示,形成于顶盖横梁1端部的腔体与车身中的A柱中的内腔贯通设置。
其中,A柱中的内腔包括上部腔体和与该上部腔体贯通的顶部腔体,且上部腔体由侧围外板6、A柱加强板5和A柱内板4围构形成,而顶部腔体则由A柱内板4、前横梁连接板3、横梁上板101和横梁下板102围构形成。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顶盖横梁1,可提高顶盖位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并可有效解决顶盖位置路躁严重的问题,从而可提高驾乘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盖横梁,包括扣合相连的横梁上板(101)和横梁下板(102),其特征在于:因所述横梁上板(101)和所述横梁下板(102)的扣合相连,于两者间形成有具有不同腔体截面的第一腔体区域(I)和第二腔体区域(Ⅱ),所述第一腔体区域(I)和所述第二腔体区域(Ⅱ)沿所述顶盖横梁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且至少所述第二腔体区域(Ⅱ)中的腔体为沿所述顶盖横梁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区域(I)中的腔体为一个,并具有多边形截面或类似于多边形的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区域(I)的所述横梁上板(101)呈几字形,所述横梁下板(102)呈倒置的几字形,且两者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横梁上板(101)宽度方向的两端,于所述横梁上板(101)上分别构造有外凸设置的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区域(Ⅱ)中的各腔体具有多边形截面或类似于多边形的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腔体区域(Ⅱ)的所述横梁上板(101)呈M形,所述横梁下板(102)呈W形,且两者宽度方向的中部及两端分别连接于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为关于自身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的对称结构。
8.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中具有顶盖前横梁及顶盖后横梁,且所述顶盖前横梁和所述顶盖后横梁中至少其一采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横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顶盖横梁的所述顶盖前横梁或所述顶盖后横梁通过焊接及减震膨胀胶和所述车身中的顶盖外板(2)相连,且构成与所述顶盖外板(2)连接的焊接位置位于所述顶盖横梁宽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减震膨胀胶为沿所述顶盖横梁的宽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两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顶盖横梁的所述顶盖前横梁或所述顶盖后横梁中的腔体与对应的所述车身中的A柱或C柱中的内腔贯通设置。
CN202020912124.8U 2020-05-26 2020-05-26 顶盖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辆 Active CN212605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2124.8U CN212605449U (zh) 2020-05-26 2020-05-26 顶盖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2124.8U CN212605449U (zh) 2020-05-26 2020-05-26 顶盖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05449U true CN212605449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50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2124.8U Active CN212605449U (zh) 2020-05-26 2020-05-26 顶盖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0544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366A (zh) * 2021-08-31 2021-11-05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与车身间的连接结构
CN115056857A (zh) * 2022-06-30 2022-09-16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前横梁与侧围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5158476A (zh) * 2022-06-27 2022-10-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后横梁、后横梁总成及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366A (zh) * 2021-08-31 2021-11-05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与车身间的连接结构
CN115158476A (zh) * 2022-06-27 2022-10-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后横梁、后横梁总成及汽车
CN115158476B (zh) * 2022-06-27 2023-11-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后横梁、后横梁总成及汽车
CN115056857A (zh) * 2022-06-30 2022-09-16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前横梁与侧围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05449U (zh) 顶盖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辆
KR100341976B1 (ko) 자동차의 차체구조
CN102050151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KR100405892B1 (ko) 측면 충돌에 대한 강성이 향상된 자동차의 플로어 패널조립체
CN100333955C (zh) 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
CN107031729A (zh) 车身下部结构
CN110758566B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04395149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11232059B (zh) 门槛梁组件
CN215285016U (zh) 后轮罩加强结构、车身及车辆
CN117241988A (zh) 车辆车身
CN217918139U (zh) 车身地板中通道结构及车辆
CN115003588A (zh) 用于机动车辆车厢底梁的纵向加强件
CN113619690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
CN212861173U (zh) 座椅横梁结构及车身地板结构
CN214823612U (zh) 前副车架
CN219056399U (zh) 车身前端结构和车辆
CN217649532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8198518U (zh) 天窗加强板和车辆
CN217918109U (zh) 门槛梁总成及车辆
CN218662094U (zh) 一种中通结构、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5553569U (zh) 一种车身前端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18640943U (zh) B柱内板和车辆
CN218662041U (zh)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0555151U (zh) 顶盖后横梁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