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5716U - 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5716U
CN212505716U CN202021566582.7U CN202021566582U CN212505716U CN 212505716 U CN212505716 U CN 212505716U CN 202021566582 U CN202021566582 U CN 202021566582U CN 212505716 U CN212505716 U CN 212505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uminous
road surface
bricks
br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65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标
刘熙
徐海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antai Traffic Facility Co ltd
Nantong Tianch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antai Traffic Facility Co ltd
Nantong Tianch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antai Traffic Facility Co ltd, Nantong Tianch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antai Traffic Facil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65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5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5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5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包括开设于路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间隔排布有多个发光砖,发光砖容置于底座内,底座与发光砖一一对应设置,底座之间通过排线管连通,排线管的端部与底座侧壁上的穿线口可拆卸连接,发光砖的电缆线穿过排线管后向外引出;底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组件将各底座限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设定的位置处;安装槽与底座、限位组件之间均留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填料,填料的顶部、底座的顶部均与路面齐平。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确保发光砖安装至路面后整体铺设结构的平整性和美观性,底座内的积水可通过排线管及时排出,并且施工操作整体简单方便,可有效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标识是用图案、符号、文字、发光等形式向驾驶员及行人传递道路信息的交通语言,用以管制、警示或引导交通安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对于架设在高处的交通标识(比如各种交通指示牌等),由于受交通环境的影响较小,故障率通常较低;而对于直接布设在路面上的交通标识,由于经常受到车辆和行人的碾压,再加上环境和天气的影响,故障率通常较高,比如用自发光涂料划的人行横道线、停止线、指示箭头,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严重,其所起到的交通警示/指示作用明显降低,在夜间、雨天等视线较差的天气情况下,驾驶员和行人容易因无法看清这些交通标识而引发交通事故。
为此,越来越多的路面采用埋设发光设备的方式形成具有发光功能的标识,即使在夜间、雨天等视线较差的天气情况下,发光设备的发光效果仍能很醒目地被驾驶员和行人看到,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道路通行的安全性。这些发光设备往往采用排列组合形成某种图案或线条的方式,在进行路面施工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组合数量较多,难以保证所有发光设备之间施工后路面的平整性,车辆经过发光设备所在区域时易发生颠簸,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同时,行人也易在此区域因路面高低差而摔倒;
(2)在雨量较多的季节,路面难以及时排水,施工区域的地基处积水严重,导致发光设备的接线处发生漏电、断电等情况,影响发光设备的使用寿命;
(3)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若组合数量较多,还会因视线原因造成发光设备之间无法准确对齐,即便施工时进行了划线处理,也经常会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的冲力使原本对齐的位置产生偏差,导致施工后标识的美观性不佳;
(4)一次施工完成后,若某些发光设备发生故障,需要二次凿开路面进行维修,不仅增加了道路养护成本,而且由于维修时间较长,容易造成附近路段交通拥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包括开设于路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间隔排布有多个发光砖,发光砖容置于底座内,底座与发光砖一一对应设置,底座之间通过排线管连通,排线管的端部与底座侧壁上的穿线口可拆卸连接,发光砖的电缆线穿过排线管后向外引出;底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组件将各底座限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设定的位置处;安装槽与底座、限位组件之间均留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填料,填料的顶部、底座的顶部均与路面齐平。
优选地,限位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板,多个连接板之间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各底座的底部与至少一个连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底座的内壁设置有凸台,发光砖支承于凸台上,且凸台与发光砖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地,填料包括混凝土层和装饰层,装饰层形成于混凝土层上,且装饰层的厚度为3-10cm。
优选地,装饰层的材质为沥青或混凝土。
优选地,底座侧壁上的穿线口为多个,且除与排线管连接的穿线口外,其余的穿线口通过封盖封闭。
优选地,排线管的端部伸入穿线口内至少1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路面铺设结构采用限位组件将间隔排布的底座限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设定的位置处,可以有效防止填料在施工过程中对其产生移位影响,确保了发光砖安装至底座后整体铺设结构的美观性;
(2)本实用新型的路面铺设结构采用排线管连通各底座,一方面,发光砖的电缆线可以通过排线管向外引出,以接入相应的路侧控制柜,实现对发光砖发光效果的控制;另一方面,底座内的积水可通过排线管及时排出,防止积水对线路产生影响,极大地延长了发光砖的使用寿命,并且一旦发光砖发生故障,可以直接更换,无需二次凿开路面,提高了故障维护效率,也降低了路面养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路面铺设结构在进行施工时,施工操作整体简单方便,可有效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路面铺设结构中发光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在路面开挖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在底座上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铺设在安装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底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步骤和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包括开设于路面1的安装槽2,安装槽2内间隔排布有多个发光砖4,发光砖4容置于底座3内,底座3与发光砖4一一对应设置,底座3之间通过排线管6连通,排线管6的端部与底座3侧壁上的穿线口31可拆卸连接,发光砖4的电缆线61穿过排线管6后向外引出;底座3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组件7,通过限位组件7将各底座3限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设定的位置处;安装槽2与底座3、限位组件7之间均留有间隙21,间隙21内填充有填料5,填料5的顶部、底座3的顶部均与路面1齐平。
具体地,底座3安装在安装槽2内,一方面,通过底部的限位组件7将各底座3对齐到同一直线上或调整到设定的位置处,满足现场的位置安装需求;另一方面,在安装槽2与底座3及限位组件7之间的间隙21处填充填料5,使得底座3固定于安装槽2内,防止因受到外力(如填料挤压、人为碰撞等)而发生移位,待发光砖4容置于对应的底座3内后,可以有效确保发光砖4的安装精度以及铺设结构的美观性。此外,所填充的填料5以及底座3的顶部均与路面1齐平,有利于确保铺设结构相对于路面1的平整性,进而确保车辆和行人经过发光砖4所在区域时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填料5的材质可以根据路面1的实际施工需要选择。
排线管6安装在底座3侧面的穿线口31上,其长度可以根据相邻两个底座3之间的间距以及引至涵洞的距离灵活设置,从而使各底座3之间可以通过排线管6连通,在进行线路排布时,发光砖4所连接的电缆线61可以直接在底座3和排线管6内进行穿接,简化了线路的排布和埋设难度。电缆线61经由排线管6引出后,可以接入相应的路侧控制柜,以控制发光砖4的发光效果。
穿线口31可以适当设置于底座3空腔的下部位置,从而底座3内的积水也可以通过排线管6及时排出至附近的涵洞内,防止因积水影响电缆线61的电学性能,有利于延长发光砖4的使用寿命。底座3可由具有一定强度且不易腐蚀的材料制成,以使底座3能够承受发光砖4因车辆或行人所施加的压力,而不会发生塌陷等情况,降低铺设结构的后期维护成本。由于发光砖4与底座3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一旦某个发光砖4发生故障,可以直接将发光砖4从底座3上取出进行故障排查,若仅仅是线路故障,可以直接更换对应的电缆线61;若发光砖4内的电路板发生故障,可以直接更换该发光砖4,无需二次凿开路面1,提高了故障维护效率,也降低了路面养护成本。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砖4由透光材料与光源线路板一体浇注而成,结构简单,也更易于施工和维护操作。
采用发光砖4拼接形成的发光标线能够在夜间、雨天等天气情况下能够对驾驶员和行人起到醒目的警示效果,可以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并且发光砖4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图中仅以在人行横道线11附近的位置处设置一排发光砖4为例进行了示意,后续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7包括多个连接板71,多个连接板71之间通过支撑板72固定连接,各底座3的底部与至少一个连接板71固定连接,在安装限位组件7时,可以先将连接板71固定在底座3上,然后再将支撑板72与各连接板71固定住,从而在连接板71和支撑板72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将底座3限位在安装槽2内。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座3的底部采用螺栓32安装连接板71,各连接板71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支撑板72上,此时连接板71可以预先通过螺栓32与底座3固定连接,待底座3放置在安装槽2内后,再通过放线等方式将各底座3对齐,最后将各连接板71焊接在支撑板72上,由于焊接及连接板71安装对于螺孔的精度要求不高,故有效降低了底座3与限位组件7之间的装配难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铺设结构的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底座3侧壁上的穿线口31为多个,且除与排线管6连接的穿线口31外,其余的穿线口31通过封盖8封闭,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填料5在施工时渗入底座3内影响其使用性能,同时,也可以防止地基的水反渗至底座3内影响排线管6的排水能力。此外,在底座3的侧壁上设置多个穿线口31有利于底座3适应不同的排布方式,使得发光砖4的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图4所示,底座3的内壁设置有凸台33,发光砖4支承于凸台33上,且凸台33与发光砖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缓冲垫34,一方面,通过凸台33的设置,可以使底座3的内部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的空腔,用于放置发光砖4;另一方面通过在凸台33与发光砖4之间设置缓冲垫34,可以有效缓解凸台33受到的发光砖4的压力,降低凸台33形变的可能性。凸台33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图4中仅以在底座3的内壁设置回字形凸台33为例进行了示意,此外,缓冲垫34可以直接放置在凸台33上,也可以采用螺栓固定、胶水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凸台33上。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5和图6所示,填料5包括混凝土层51和装饰层52,装饰层52形成于混凝土层51上,且装饰层52的厚度为3-10cm,也即在进行填料5的填充时,在混凝土层51的上方预留了一定深度用于填充装饰层52,装饰层52的材质可以依据原有路面1的材质设置,比如当路面1为沥青路面时,该装饰层52的材质为沥青;当路面1为混凝土路面时,该装饰层52的材质与混凝土层51相同,此时两层可以一同浇筑成型,后续可以采用打磨等方式将装饰层52的顶部与路面1齐平即可。当然,装饰层52的材质也可以设置地与原有路面1的材质不同,以便凸显铺设结构整体的施工位置。
请参考图1至图3、图7至图11所示,上述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路面1的设定区域开挖安装槽2。为了确保挖槽精度,可在路面1上预先进行测量、定位、放线,再沿放线位置开挖出安装槽2,安装槽2长度为设定区域发光砖4的整体铺设长度,如铺设一排发光砖4,则一排发光砖4在一个安装槽2内一次性铺设完成;如铺设多排发光砖4,则各排发光砖4分别在各自对应的安装槽2内一次性铺设完成,并且安装槽2的尺寸应尽量大些,以便后续吊装、定位定操作。以470mm*270mm*166mm尺寸的底座3为例,其能够容纳透光面尺寸为450mm*250mm的发光砖4,发光砖4的高度可依据底座内空腔的尺寸选择,此时安装槽2的开挖深度优选为200-300mm、开挖宽度优选为350-450mm。
步骤S2、在各底座3上安装支架9,以便后续通过支架9将底座3吊装在合适的位置处。由于底座3内具有一定的空间,故支架9可以预固定在底座3内,也可以直接预固定在底座3的外壁上,只要能够便于吊装操作即可。
步骤S3、利用支架9将各底座3间隔吊装于安装槽2内,使底座3的顶部与路面1齐平,并在各底座3的底部安装限位组件7,以将各底座3限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设定的位置处。
在本步骤中,一方面,通过支架9将底座3吊装至顶部与路面1齐平,以确保施工后整个铺设结构相对于路面1具有较好的平整性,进而确保车辆和行人经过发光砖4所在区域时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支架9的吊装方式可以有多种,若底座3较轻,可以直接人工手持支架9进行吊装操作,若底座较重,可以借助起吊机等吊装工具对支架9进行吊装操作。另一方面,通过限位组件7将各底座3对齐到同一直线上或调整到设定的位置处,满足现场的位置安装需求。
步骤S4、安装排线管6,以连通各底座3,并将排线管6的出水口引流至涵洞。排线管6的长度可以根据相邻两个底座3之间的间距以及引至涵洞的距离灵活设置,引至涵洞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底座3内部因常年积水而影响线路的电学性能,一般情况下,可以取末端的排线管6连接至距离铺设结构最近的涵洞,以节省管材用量,同时也能达到排水效果。排线管6端部伸入穿线口31内至少1cm,以确保与穿线口31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后续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排线管6脱落等情况。
步骤S5、向安装槽2与底座3、限位组件7之间的间隙21浇灌填料5,待填料5初步成型后移除支架9,以通过初步成型的填料5将底座3固定在安装槽2内,防止后续操作过程中对底座3产生移位影响。
步骤S6、对填料5进行最终成型处理,使填料5的顶部与路面1齐平,以最终确保铺设结构先谷底与路面1的平整性,进而确保车辆和行人经过发光砖4所在区域时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步骤S7、将各发光砖4的电缆线61穿过排线管6后向外引出,此时排线管6兼具排线和排水双重功能,简化了线路的排布难度和埋设难度,并且在后续的线路维护过程中,由于无需进行路面开槽挖线、回填埋线的工序,也能够有效提高维护效率。引出后的电缆线61可以接入相应的路侧控制柜,以控制发光砖4的发光效果。
步骤S8、将发光砖4放置在对应的底座3内。在放置发光砖4前,可对发光砖4的发光效果进行预调,若满足控制需求,则可直接进行本步骤;若不满足控制需求,则进行故障发光砖4的更换。
可见,本实施例的各施工步骤简单方便,可有效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此外,若步骤S4完成之后底座3的侧壁上仍留有未与排线管6连接的穿线口31,可通过封盖8将这部分穿线口31封闭,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填料5在施工时渗入底座3内影响其使用性能,同时,也可以防止地基的水反渗至底座3内影响排线管6的排水能力。而在底座3侧壁上设置多个穿线口31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底座3能够适应不同的排布方式,使得发光砖4的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支架9包括第一支撑板91、第二支撑板92、螺柱93和螺母94,第一支撑板91与第二支撑板92相对设置,螺柱93依次贯穿第一支撑板91和第二支撑板92后与螺母94螺纹连接;底座3的内壁设置有凸台33;
此时,上述步骤S2在各底座3上安装支架9包括:首先将第一支撑板91卡接在凸台33的底部之间,然后旋紧螺母94,使第二支撑板92卡接在底座3的顶部之间;利用支架9将各底座3间隔吊装于安装槽2内的过程中,第二支撑板92的两端卡接在安装槽2的顶部之间,从而在第二支撑板92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确保底座3的顶部与路面1齐平,进而确保了铺设结构相对于路面1的平整性。为了降低上下两个支撑板因重力产生的形变程度,支撑板可以选择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制成。
底座3内壁上的凸台33,不仅具有对发光砖4的支撑作用,还具有对临时安装的支架9的限位作用,也即通过充分利用底座3已有的构造,使得施工工序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有效避免了采用抓爪等设备吊装时对底座3产生的磨损等问题。此外,第一支撑板91与第二支撑板92通过螺母94限位,待需要将支架9从底座3上取下时,只需松动螺母94即可,实现了对支架9的可回收利用。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7包括多个连接板71以及支撑板72;上述步骤S3在各底座3的底部安装限位组件7的操作具体包括:首先在各底座3的底部安装至少一个连接板71,然后将支撑板72横跨各连接板71放置,并将各连接板71安装在支撑板72上,从而在连接板71和支撑板72的共同作用下,将底座3限位在安装槽2内。其中,各底座3底部安装的连接板71数量可以依据底座3的尺寸设置,以满足铺设结构在安装槽2内的耐压性能。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座3的底部采用螺栓32安装连接板71,各连接板71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支撑板72上,此时为了节省施工工序,可以预先将连接板71通过螺栓32安装在底座3的底部,如图9所示。待利用支架9将底座3放置于安装槽2内后,再通过放线等方式将各底座3对齐,最后采用焊接工艺将各连接板71焊接在支撑板72上。当然,在连接板71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待底座3放置于安装槽2内后统一安装连接板71和支撑板72。由于焊接及连接板71安装对于螺孔的精度要求不高,故有效降低了底座3与限位组件7之间的装配难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铺设结构的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填料5包括混凝土层51和装饰层52;上述步骤S5中向安装槽2与底座3、限位组件7之间的间隙21浇灌填料5包括:向安装槽2与底座3、限位组件7之间的间隙21浇灌混凝土层51,混凝土层51的浇灌高度距离路面1为3-10cm,并振动捣匀,以充分振动密实,控制好浇灌高度,随时浇灌随时振动,防止对安装槽2内的装配结构造成扰动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填料5进行最终成型处理包括:待混凝土层51的强度达到摊铺要求后,在混凝土层51上摊铺装饰层52并夯实。为了防止混凝土层51固化过程中受到路面交通的影响而出现凹陷、积灰等问题,可以在移除支架9后在初步成型的混凝土层51上覆盖保温棉,加水浸润透后覆盖钢板保护,钢板的宽度应比安装槽2的宽度大,车行面用道钉固定防止移位。混凝土层51的强度可用回弹法判定,比如当30公分平口螺丝刀距离混凝土层51高度1米处自由落体回弹量大于50mm时,可判断其强度达到摊铺要求。
装饰层52的材质可以依据原有路面1的材质设置,比如当路面1为沥青路面时,该装饰层52的材质为沥青,沥青在混凝土层51上撒布后应用压路机或手推压实机压实,确保沥青顶部与路面1齐平;当路面1为混凝土路面时,该装饰层52的材质与混凝土层51相同,此时两层可以一同浇筑成型,后续可以采用打磨等方式将混凝土的顶部与路面1齐平即可。当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装饰层52的材质也可以设置地域原有路面1的材质不同,以便凸显铺设结构整体的施工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路面铺设结构采用限位组件将间隔排布的底座限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设定的位置处,可以有效防止填料在施工过程中对其产生移位影响,确保了发光砖安装至底座后整体铺设结构的美观性;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路面铺设结构采用排线管连通各底座,一方面,发光砖的电缆线可以通过排线管向外引出,以接入相应的路侧控制柜,实现对发光砖发光效果的控制;另一方面,底座内的积水可通过排线管及时排出,防止积水对线路产生影响,极大地延长了发光砖的使用寿命,并且一旦发光砖发生故障,可以直接更换,无需二次凿开路面,提高了故障维护效率,也降低了路面养护成本;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路面铺设结构在进行施工时,施工操作整体简单方便,可有效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7)

1.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路面(1)的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内间隔排布有多个发光砖(4),所述发光砖(4)容置于底座(3)内,所述底座(3)与所述发光砖(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底座(3)之间通过排线管(6)连通,所述排线管(6)的端部与所述底座(3)侧壁上的穿线口(31)可拆卸连接,所述发光砖(4)的电缆线(61)穿过所述排线管(6)后向外引出;
所述底座(3)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组件(7),通过所述限位组件(7)将各所述底座(3)限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设定的位置处;
所述安装槽(2)与所述底座(3)、所述限位组件(7)之间均留有间隙(21),所述间隙(21)内填充有填料(5),所述填料(5)的顶部、所述底座(3)的顶部均与所述路面(1)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多个连接板(71),多个所述连接板(71)之间通过支撑板(72)固定连接,各所述底座(3)的底部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板(7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内壁设置有凸台(33),所述发光砖(4)支承于所述凸台(33)上,且所述凸台(33)与所述发光砖(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缓冲垫(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5)包括混凝土层(51)和装饰层(52),所述装饰层(52)形成于所述混凝土层(51)上,且所述装饰层(52)的厚度为3-1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52)的材质为沥青或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侧壁上的穿线口(31)为多个,且除与所述排线管(6)连接的所述穿线口(31)外,其余的所述穿线口(31)通过封盖(8)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管(6)的端部伸入所述穿线口(31)内至少1cm。
CN202021566582.7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 Active CN212505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6582.7U CN21250571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6582.7U CN21250571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5716U true CN212505716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43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6582.7U Active CN212505716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5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36602U (zh) 拱顶曲墙式隧道结构
CN111778808A (zh) 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54779B (zh) 一种改善发光地砖周围路面开裂的埋设方法
WO2016138776A1 (zh) 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填方地段的低置线路结构
CN111236002B (zh) 一种新的路面发光标识埋设方法
CN112411293A (zh) 一种市政公路路面结构及路面基层的抗压方法
CN105421571A (zh) 下水井及雨水井施工工艺
CN111648408A (zh) 一种检查井提升施工方法
CN105735168B (zh) 一种非现场执法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道路施工方法
CN212505716U (zh) 一种智慧发光砖的路面铺设结构
CN110924257A (zh) 一种市政道路、其施工用浇筑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14328436U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养护装置
CN112343654B (zh) 一种极富水地层隧道可维护排水系统及隧道
CN113106801A (zh) 高速公路工程的路面拓宽方法
CN112832352A (zh) 一种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CN111926649A (zh) 一种铁路专用线用加强型整筑式道口板及线路固轨装置
CN1446981A (zh) 道路快速建筑方法及该方法所用的预制件
CN107858886B (zh) 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00513687C (zh) 铁轨系统
CN220666421U (zh) 一种沥青路面下排水检查井
CN213173174U (zh) 一种安装座组
CN219175428U (zh) 一种横穿施工现场道路的排水明沟结构
CN201024366Y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路面构件
CN214033983U (zh) 一种装配式横向截水沟
CN219287075U (zh) 一种用于通行的隔水电缆保护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