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9699U - 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 Google Patents

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9699U
CN212499699U CN202021120428.7U CN202021120428U CN212499699U CN 212499699 U CN212499699 U CN 212499699U CN 202021120428 U CN202021120428 U CN 202021120428U CN 212499699 U CN212499699 U CN 212499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m
hub
spoke
hole
bear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204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如
孙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204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9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9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9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轮毂包括连接套、轮辋以及轮辐。所述连接套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转轴,轮辋用于与轮胎连接。所述轮辐的两端分别连接轮辐以及连接套。进一步地,每根轮辐均包括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交设置,并且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套以及所述轮辋,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套以及所述轮辋。上述轮毂轮毂通过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使的轮辐侧面的强度显著提高,减少了行驶过程中轮辐晃动的可能性,使轮辐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承受较大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轮辐的支撑能力,进而提高了轮毂的耐冲击性能以及承重能力。

Description

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背景技术
轮毂是自行车、电动车、滑板车、老年车、轮椅车、摩托车和汽车等代步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轮毂的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代步工具的最终品质。传统的轮毂多采用合金制成。合金轮毂自身重量大,生产制造工艺复杂而且污染环境,并且耐冲击能力不足,在受外力冲击时,容易变形,不易恢复。
随着国家对环保技术要求的提高,采用塑胶轮毂替代传统的合金轮毂,一方面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提高轮毂的减震性能。然而传统的轮毂存在着刚性不足,承重性能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耐冲击、承重能力好的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一种轮毂,包括:
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转轴;
轮辋,所述轮辋用于与轮胎连接;
轮辐,所述轮辐包括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交设置,并且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套以及所述轮辋,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套以及所述轮辋。上述轮毂通过轮辐连接连接套以及轮辋,并且轮辐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通过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使的轮辐侧面的强度显著提高,减少了行驶过程中轮辐晃动的可能性,使轮辐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承受较大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轮辐的支撑能力,进而提高了轮毂的耐冲击性能以及承重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宽度由中部向靠近所述轮辋的方向以及靠近所述连接套的方向递增,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宽度由中部向靠近轮辋的方向以及靠近连接套的方向递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辋沿自身的周向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轮辋沿自身的轴向还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以及所述第二加强筋均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辋沿自身的周向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轮辋沿自身的轴向还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轴承孔以及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孔用于安装轴承,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嵌设有金属镶件,所述金属镶件设有用于穿设转轴的转轴孔,所述转轴孔的孔壁设有用于固定转轴的嵌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轴承孔、第二轴承孔以及连接孔,所述第一轴承孔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孔分别对称地连通在所述连接孔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轴承孔、第二轴承孔以及连接孔,所述第一轴承孔与所述第二轴承孔分别连通在所述连接孔的两端,所述第一轴承孔的深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轴承孔的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毂采用复合塑胶材料制成,并且所述连接套、所述轮辋以及所述轮辐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车轮,包括轮胎以及上述的轮毂,所述轮胎与所述轮毂的轮辋连接。
上述车轮采用了前述的轮毂,轮毂通过轮辐连接连接套以及轮辋,并且轮辐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通过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使的轮辐侧面的强度显著提高,减少了行驶过程中轮辐晃动的可能性,使轮辐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承受较大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轮辐的支撑能力,进而提高了轮毂的耐冲击性能以及承重能力,此外轮毂采用塑胶材质一体成型,配合上本申请特殊结构的轮辐,能在不影响轮毂刚性的前提下大大增加轮毂的弹性,使得轮毂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轮毂能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力,并且轮毂的变形易于恢复,提高了轮毂的减震性能,增加了驾行者的舒适度。
一种代步工具,包括上述的车轮。
上述代步工具采用了前述的轮毂,轮毂通过轮辐连接连接套以及轮辋,并且轮辐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通过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使的轮辐侧面的强度显著提高,减少了行驶过程中轮辐晃动的可能性,使轮辐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承受较大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轮辐的支撑能力,进而提高了轮毂的耐冲击性能以及承重能力,此外轮毂采用塑胶材质一体成型,配合上本申请特殊结构的轮辐,能在不影响轮毂刚性的前提下大大增加轮毂的弹性,使得轮毂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轮毂能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力,并且轮毂的变形易于恢复,提高了轮毂的减震性能,增加了驾行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轮毂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轮毂的左视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轮毂在A-A截面的截面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轮毂的截面图;
图6为再一实施例的轮毂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套;11、连接部;111、第一轴承孔;112、第一安装孔;113、第二轴承孔;114、连接孔;12、金属镶件;121、转轴孔;122、嵌槽;20、轮辋;21、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凸部;30、轮辐;31、第一支撑件;32、第二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毂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具体地,一实施例的轮毂包括连接套10、轮辋20以及轮辐30。所述连接套10设有连接部11,连接部11用于连接转轴,轮辋20用于与轮胎连接。所述轮辐30的两端分别连接轮辐30以及连接套10。进一步地,每根轮辐30均包括第一支撑件31以及第二支撑件32,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2相交设置,并且第一支撑件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套10以及所述轮辋20,第二支撑件3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套10以及所述轮辋20。
一般的自行车和电动车等代步工具中所用的轮毂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存在成本高,污染大的问题。随着国家对环保技术要求的提高,逐渐开始采用塑胶轮毂替代传统的金属轮毂,然而塑胶轮毂在着刚性不足,承重性能不佳等问题。基于此,本申请的轮毂通过轮辐30连接连接套10以及轮辋20,并且轮辐30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31以及第二支撑件32,通过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31以及第二支撑件32使的轮辐30侧面的强度显著提高,减少了行驶过程中轮辐30晃动的可能性,使轮辐30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承受较大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轮辐30的支撑能力,进而提高了轮毂的耐冲击性能以及承重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轮毂采用复合塑胶材料制成,复合塑胶材料可以为塑钢、PA(Polyamide聚酰胺)塑料或者为尼龙加纤等轻型高强度复合材料。并且所述连接套10、所述轮辋20以及所述轮辐30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复合塑胶材料制成的轮毂相比于传统的合金轮毂不仅更材料更加环保,而且重量更轻,实现了轮毂的轻型化。同时复合塑胶材料制成的轮毂具有更高的弹性与耐冲击能力,复合塑胶材料制成的轮毂通过与本申请特殊的轮辐30的精妙搭配,能在不影响轮毂刚性的前提下大大增加轮毂的弹性,使得轮毂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轮毂能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力,并且轮毂的变形易于恢复,提高了轮毂的减震性能,增加了驾行者的舒适度。此外通过一体成型的所述连接套10、所述轮辋20以及所述轮辐30使得轮毂的生产效率更高,节省了生产成本。
较佳地,轮毂上设有多根轮辐30,多根轮辐30沿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例如图2所示的,轮毂上设有五根轮辐30,五根轮辐30沿轮毂的周向均匀布置。需要说明的是,轮辐30不限于图2中所示实施例的五根,在其他实施例中轮辐30还可以是三根、四根、六根或更多,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轮辐30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31以及第二支撑件32,由此可知,轮辐30沿轮毂径向的截面为十字形结构或T形结构或L形结构。
进一步地,参见图4,第一支撑件31的宽度由自身中部向靠近所述轮辋20的方向以及靠近所述连接套10的方向递增,类似地,第二支撑件32的宽度由自身的中部向靠近所述轮辋20的方向以及靠近所述连接套10的方向递增。换而言之,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均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从而在减轻轮辐30整体重量的同时增大了第一支撑件31或第二支撑件32与连接套10以及轮辋20的接触面积,避免了第一支撑件31或第二支撑件32与连接套10以及轮辋20的连接处应力集中。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31与连接套10的连接处以及第一支撑件31轮辋20的连接处均设有圆弧过渡结构,同样地,第二支撑件32与连接套10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支撑件32轮辋20的连接处也均设有圆弧过渡结构,通过圆弧过渡结构能更好地分散轮辐30上的应力,进一步提高了轮辐30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轮辋20的两侧均设有凸部23,凸部23沿轮辋20的周向设置,两个所述凸部23限定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轮胎。具体地,凸部23自轮辋20的周面朝轮辋20的径向凸起,凸部23用于与设置在轮胎上的凹部卡接,从而使得轮胎与轮辋20相固定。
参见图1以及图3,进一步地,所述轮辋20沿自身的周向设有第一加强筋21,所述轮辋20沿自身的轴向还设有第二加强筋22,所述第二加强筋22与所述第一加强筋21相交。较佳地,所述轮辋20沿自身的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21,多个第一加强筋21间隔设置。所述轮辋20沿自身的轴向还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22,多个第二加强筋22也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22均连接所有所述第一加强筋21,通过周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21与轴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22,使得轮辋20能承受更大的轴向力以及周面压力,并且通过第二加强筋22将所有的第一加强筋21连接起来,使得各加强筋所承受的应力能相互传递,分散了应力载荷,进一步提高了轮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21与第二加强筋22均设置在安装槽内,从而使得轮毂的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减小了轮毂的整体体积。优选地,安装槽为弧形槽,弧形槽能更有效地传递并分散应力,从而当第一加强筋21与第二加强筋22受到应力载荷时,弧形的安装槽通过弧形的槽底能迅速地将应力均匀地传递到轮辐30中,避免了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参见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1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轴承孔111以及第一安装孔112,所述第一轴承孔111用于安装轴承,所述第一安装孔112内嵌设有金属镶件12,所述金属镶件12设有用于穿设转轴的转轴孔121,所述转轴孔121的孔壁设有用于固定转轴的嵌槽122。具体地,嵌槽122用于嵌入钢片以使得金属镶件12与转轴相对固定。通过金属镶件12与转轴直接连接,避免了金属镶件12与塑胶的轮毂直接连接,提高了转轴的安装稳定性。使得轮毂使用更可靠。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112的孔壁设有固定凹槽,金属镶件12的周面上设有与固定凹槽相匹配的凸块,通过将凸块嵌设在固定凹槽内,从而防止金属镶件12与轮毂相对转动。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10朝靠近第一安装孔112一侧偏置。
进一步地,参见图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11包括第一轴承孔111、第二轴承孔113以及连接孔114,所述第一轴承孔111以及第二轴承孔113分别对称地连通在所述连接孔114的两端。具有地,第一轴承孔111以及第二轴承孔113的大小以及深度均相同,从而使得第一轴承孔111以及第二轴承孔113能分别对称地连通在所述连接孔的两端。换而言之,第一轴承孔111以及第二轴承孔113用于安装相同型号的轴承。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10的两端相对于轮毂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参见图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11包括第一轴承孔111、第二轴承孔113以及连接孔114,所述第一轴承孔111与第二轴承孔113分别连通在所述连接孔114的两端,所述第一轴承孔111的深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轴承孔113的深度。其中,第一轴承孔111的深度指的是第一轴承孔111沿轮毂轴向方向的长度。同理,第二轴承孔113的深度指的是第二轴承孔113沿轮毂轴向方向的长度,具有地,第一轴承孔111的深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轴承孔113的深度,换而言之,第一轴承孔111的尺寸与所述第二轴承孔113的尺寸不同,第一轴承孔111以及第二轴承孔113分别用于安装不同型号的轴承。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10的两端相对于轮毂的中心线偏置设置。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轮,车轮包括轮胎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轮毂,所述轮胎与所述轮毂的轮辋20连接。具体地,一实施例的轮毂轮辋20的两侧均设有凸部23,凸部23沿轮辋20的周向设置,凸部23自轮辋20的周面朝轮辋20的径向凸起,对应地,轮胎的内胎两侧设有凹部,凹部为梯形凹槽,从而通过将轮辋20的凸部23嵌入轮胎的凹部内,使得轮胎与轮辋20相固定。
上述车轮采用了前述的轮毂,轮毂通过轮辐30连接连接套10以及轮辋20,并且轮辐30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31以及第二支撑件32,通过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31以及第二支撑件32使的轮辐30侧面的强度显著提高,减少了行驶过程中轮辐30晃动的可能性,使轮辐30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承受较大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轮辐30的支撑能力,进而提高了轮毂的耐冲击性能以及承重能力,此外轮毂采用塑胶材质一体成型,配合上本申请特殊结构的轮辐30,能在不影响轮毂刚性的前提下大大增加轮毂的弹性,使得轮毂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轮毂能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力,并且轮毂的变形易于恢复,提高了轮毂的减震性能,增加了驾行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代步工具,代步工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轮。具体地,代步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自行车、电动车、滑板车、老年车、轮椅车、摩托车和汽车等。
上述代步工具采用了前述的轮毂,轮毂通过轮辐30连接连接套10以及轮辋20,并且轮辐30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31以及第二支撑件32,通过相交设置的第一支撑件31以及第二支撑件32使的轮辐30侧面的强度显著提高,减少了行驶过程中轮辐30晃动的可能性,使轮辐30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承受较大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轮辐30的支撑能力,进而提高了轮毂的耐冲击性能以及承重能力,此外轮毂采用塑胶材质一体成型,配合上本申请特殊结构的轮辐30,能在不影响轮毂刚性的前提下大大增加轮毂的弹性,使得轮毂具有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轮毂能通过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力,并且轮毂的变形易于恢复,提高了轮毂的减震性能,增加了驾行者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转轴;
轮辋,所述轮辋用于与轮胎连接;以及,
轮辐,所述轮辐包括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交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套以及所述轮辋,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套以及所述轮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宽度由中部向靠近所述轮辋的方向以及靠近所述连接套的方向递增,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宽度由中部向靠近轮辋的方向以及靠近连接套的方向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的两侧均设有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轮辋的周向设置,两个所述凸部限定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轮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沿自身的周向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轮辋沿自身的轴向还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以及所述第二加强筋均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轴承孔以及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孔用于安装轴承,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嵌设有金属镶件,所述金属镶件设有用于穿设转轴的转轴孔,所述转轴孔的孔壁设有用于固定转轴的嵌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轴承孔、第二轴承孔以及连接孔,所述第一轴承孔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孔分别对称地连通在所述连接孔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轴承孔、第二轴承孔以及连接孔,所述第一轴承孔与所述第二轴承孔分别连通在所述连接孔的两端,所述第一轴承孔的深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轴承孔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采用复合塑胶材料制成,并且所述连接套、所述轮辋以及所述轮辐为一体成型结构。
9.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毂,所述轮胎与所述轮毂的轮辋连接。
10.一种代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轮。
CN202021120428.7U 2020-06-16 2020-06-16 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Active CN212499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0428.7U CN212499699U (zh) 2020-06-16 2020-06-16 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0428.7U CN212499699U (zh) 2020-06-16 2020-06-16 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9699U true CN212499699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8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20428.7U Active CN212499699U (zh) 2020-06-16 2020-06-16 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9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86403U (zh) 两轮车及其车架、集成底架、底架主体
JP2558257Y2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のダンパー機構
JP6880065B2 (ja) ホイールアクスルアセンブリ及びホイールフォークの取り付け構造、フレーム、並びに車両
CN214823889U (zh)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电动滑板车
CN212499699U (zh) 轮毂、车轮及代步工具
CN105346668A (zh) 无链自行车及其后轴组件
CN112572681A (zh) 一种高效制动中心阀
CN205186463U (zh)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后轴组件
US20190040911A1 (en) Bearing structure for shaft
CN211617303U (zh) 多辐圈减震轮
CN211032048U (zh) 一种卡丁车双电机后驱动桥
CN105835612A (zh) 一种免充气防爆车轮
CN213799085U (zh) 新多辐圈减震轮
CN217969159U (zh) 一种沙滩车前悬挂摆臂
CN205186464U (zh) 两轮车、三轮车及其车架、非驱动轮组件、车轮用的轮叉
CN215096813U (zh) 一种低晃动轻量化滑板车轮毂
CN205186462U (zh)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传动系统
CN213441907U (zh) 一种快速成型摩托车轮毂轮胎安装结构
CN210211898U (zh) 轮毂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车
CN205186465U (zh) 两轮车、三轮车及其轮毂、轮组
JP4076387B2 (ja)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及びランフラット用支持体
CN217864462U (zh) 一种自行车停车架
US20230356542A1 (en)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CN211308141U (zh) 一种新型耐用的自行车免充气橡胶轮胎
US20220169073A1 (en) A rim for a whe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