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89276U - 一种充流体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流体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89276U
CN212489276U CN202020232849.2U CN202020232849U CN212489276U CN 212489276 U CN212489276 U CN 212489276U CN 202020232849 U CN202020232849 U CN 202020232849U CN 212489276 U CN212489276 U CN 212489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layer
sealing layer
seam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28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文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89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892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1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pneumatic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5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liquid type, e.g. filled with water or g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10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with two or more independently-fillable cha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ibrous inlays, e.g. made of wool, of cott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00Collapsible, foldable, inflatable or like vessels
    • B63B7/06Collapsible, foldable, inflatable or like vessels having parts of non-rigid material
    • B63B7/08Infla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8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 B63C9/13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attachable to body member, e.g. arm, neck, head or waist
    • B63C9/15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attachable to body member, e.g. arm, neck, head or waist having gas-filled compart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23/006Sewing machines for making cylindrical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流体制品及其制备设备,采用内外翻转的制备方式实现了充流体制品的机械化、自动化、批量化、流水线生产;制得的充流体制品具有抗压性能好、产品一致性高、质量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充流体制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流体制品及其批量化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充气制品及其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带织物层的充流体制品在充满流体后产生的内部压力主要被织物而非密封层所承担,因此可将密封层做得比较薄,既可降低材料成本,又可减轻整体重量和收纳体积,而且外裹的织物层还可以减少其内密封层被破坏的几率,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快充飞垫、充气懒人沙发、充气TPU野营垫、自充气垫之类的产品上。
目前所有这类产品,均要通过人工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做出来:不是在高频机上逐个地高频焊接出来,就是在缝纫机上逐个地缝制出来再贴密封条或塞内胆,不但生产效率低、耗工、耗时、耗料(部分密封层不得不随织物层做为裁剪边角料被丢弃),而且人工操作制作出来产品一致性差、质量不稳定。
为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很多充流体制品厂家试图引入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但均未获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1、PVC或TPU气床之类通过高频焊接的产品对机台表面、被焊接面料上下表面以及铜模下缘表面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几十厘米甚至是几米长的铜模与机台之间稍微有一点误差或者面料稍微有一点折或皱,就会出现泄漏、脱焊、欠焊或过焊,因此只有诸如课本塑封面这种最大只有十几公分的小尺寸产品实现了高频焊自动化生产,气垫气床等大尺寸产品始终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2、懒人沙发之类将复合或涂覆密封层的布料通过缝合制得的囊体,为了保证气密性,必须在所有缝合线上覆盖热压贴条;不但热压贴条自身的成本高,而且要逐一覆盖和检查十分费工、效率低下,效果还不好,很容易出现泄漏点和漏检。3、就是目前最简单的双层尖头款懒人沙发,不管是先把塑料膜折叠入布料中再一道道工序将产品缝纫出来、还是先一道道工序把织物套缝好再塞入塑料膜,都要人工一道道去操作,同样耗时耗工,而且在这么多工序中极容易伤到塑料膜,导致漏气。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将此类充流体制品高效、快速、低成本、高质量地制造出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流体制品,该制品具有流体进出口以及与之适配的密封结构,包括:
至少一层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形成可密封胆体且其上开设有流体进出口;
至少一层织物层,所述织物层套设于所述密封层的外表面,形成织物套;
所述织物层与所述密封层共同形成囊体;
如果所述流体进出口为手挥充或兜风充大开口,则所述密封层能够从所述织物层内部被整体翻转至所述织物套的外部,且翻转后的所述织物层及所述密封层均可保持平整无褶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完成贴合步骤后的可密封胆体在除开口部位外不会有任何泄漏点,否则褶皱、折叠、错位等会导致可密封胆体的周缘不能被完全贴合,留下泄漏点或易崩裂点);
如果所述流体进出口为平面膜阀或立体气嘴,则所述充流体制品在未安装平面膜阀或立体气嘴前半成品内部的织物层能够从密封层内部被整体翻转至密封层的外部,同步地,半成品外部的密封层能够从织物层外部被整体翻转至织物层(也就是织物套)的内部;且翻转前的所述织物层及所述密封层均可保持平整无褶皱(原因和目的同上)。
所述多个囊体均与所述流体进出口连通,所述多个囊体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除了包括涤纶布、尼龙布或印花布在内的本领域常用织物外,还可包括因囿于原来的高频或热合工艺导致在本领域内不常应用或不能应用的磨毛布、单面或双面绒布、冰丝巾布、发热纤维布、特种高强纤维布在内的梭织物、针织物或编织物。例如,因为极易由于织物表面不平整导致脱焊或欠焊,原来的高频或热合工艺无法贴合表面带有绒毛或颗粒的织物;而本实用新型中对织物层与贴合层的贴合牢度要求并不高,所以就是表面带有绒毛或颗粒的织物也能把绒毛或颗粒面翻转过去进行贴合(备注:为了避免繁琐,本说明书中有关织物层与密封层的“贴合”包括胶水粘合、普通复合、无溶剂复合、压合、熔合、溶合、淋膜、贴裱、覆膜等各种不同的工艺,以“贴合”泛指),从而制得表面带有绒毛或颗粒充气制品,这是原来的高频或热合工艺所根本无法做到的。
已公知的充流体制品在承受过大压力时,出现爆裂的部位一般都是在可密封内胆高频焊或热焊形成的焊缝处。因为密封层比较薄,密封层焊缝的结合牢度自然是远远小于织物或缝合线的撕裂强度。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制品为了保证密封层不被压爆或漏气,将密封层设置在织物层内部成为可密封内胆。这样,充入流体后产生的压力就会被传导到织物层上而不是仅由密封层在抵抗压力(此时,密封层主要是在起密封作用,而非抵抗由于囊内径向压力造成的囊体表面切向拉力;只要织物层不被撕裂,密封内胆就不会破裂,囊体就可以始终被使用)。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焊缝在使用状态会被紧紧压在抗拉能力更好的织物层上,因此这些焊缝本身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拉扯力,而已公知充气制品的焊缝要100%承担囊体上的切向拉扯力,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流体制品的抗压强度会好很多。
如果将密封层设置在织物层之外,则充满流体后的囊内流体必然会透过本身没有密封性的织物层,并将囊内压力施加到织物外的密封层上。此时,囊内的压力以及由此压力导致的囊体切向拉力主要均施加在密封层上,因此,要么密封层必须做得很厚导致成本高、重量和体积大、收纳和携带不便等一系列问题;要么密封层太薄而被撑爆。因此,正如目前常见的所有带织物层的充流体制品,密封层都是设置在织物层之内的。但是,由于充流体制品在形状上是十分多种多样的,有诸如充气枕头(方枕或U型枕)、充气圆柱凳、充水小座垫之类简单几何形状的单腔囊体;也有诸如充气扶手沙发、充气多腔泳圈、充气冲锋舟(为保证水上使用的安全性必须做成多个互相独立的隔离腔)之类有多个囊体的结构。如果通过自动化流水线在这些产品织物层之外再添加密封层,则无法实现“织物层在外、密封层在内”的目的,因为这些已公知的充流体制品一般无法实现内外翻转。尤其是如管式气垫那样具有多个平行囊体的结构,如果内外翻转任一囊体,则其他囊体将不是被同步翻转出来,而是被翻入被翻囊体形成的腔体内部;另外,现有市场上的多囊体气垫床,多个囊体之间还设置有拉筋、拉条等连接结构,且设置于囊体内部,翻转后密封层表面具有褶皱、不平整,无法实现批量化、机械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充气制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密封层和织物层能够实现内外翻转,且翻转前和/或翻转后,密封层和织物层的表面可以实现平整无褶皱,适于贴合,为其批量化、机械化生产提供可能。
以充气制品为代表的充流体制品拥有以上技术特征后可获得以下诸多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流体制品可实现在自动化流水线上连续性地生产,可极大地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这是目前已公知的大尺寸充气垫所无法实现的。目前的大尺寸充气制品均需大量人工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地仔细高频焊接,不但容易出质量问题,而且耗工耗时。而本实用新型产品可在自动化流水线上连续性地自动化生产,省工省时省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2、本实用新型产品因为可自动化生产,比起人工生产,产品的一致性好,质量稳定、可靠、可控。传统人工操作高频机生产充气制品质量主要依赖于工人的经验和手感,不同工人之间甚至是同一工人在不同时间生产出来产品的对位、熔融体吃进深度、熔融时间等均会不一致,产品质量稳定性差,而且还不易检查出质量问题。而本实用新型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就可避免这些人工操作难以避免的问题,使产品的一致性好,质量稳定、可靠、可控。
3、本实用新型充气制品在使用状态时,因囊体内升压后被密封层传递过来给织物层的径向压力转化而来的切向拉力将全部被通过一次性织成或通过高强度缝合线被缝制在一起的织物层所承受和抵抗。这种一次性织成的织物结构或通过高强度缝合线被缝制在一起的结构的接缝牢度和撕裂牢度都要比通过薄薄的密封层被烫合在一起的粘合牢度要强很多。这是显而易见的:烫合在一起密封层如果没有织物层的限位或拉扯,将很容易撕破、胀裂,而通过一体纺织而来的织物层(无缝合接缝)或通过高强度缝合线被缝制在一起的织物层接缝的抗拉强度和结合牢度将会比烫合在一起的薄薄一层粘合而来的密封层会好很多。因此,用同样密度的织物层和同样厚度的密封层一起制得的传统充气制品和本实用新型充气制品相比,本实用新型充气制品的抗压强度将明显优于传统充气制品,接缝牢度和撕裂牢度都比传统充气制品强很多。
4、传统充气制品切裁断口处要么靠薄薄的接合缝密封层的简单烫接、要么靠在缝纫得到的接合缝上再贴热封贴条获得密封性。这些方法都要靠人工操作,可靠性差,容易泄漏;传统充气制品(尤其是热封贴条型充气制品)的退货率极高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切裁断口全部被自动化的覆膜机、贴裱机、贴条机和/或淋膜机等所完全、完整、压力均匀和结果可全程检测地制作而来,不但生产效率高,而且粘合效果好、覆盖完全、不易泄漏。
5、本实用新型大开口充气制品充气迅速、使用方便。因为设置有大开口,可通过兜风充气或手挥充气实现在几秒钟内就充气和密封完毕,充气速度较传统的口吹或气泵充气快得很多,使用极其方便。而且,放气也同样非常快且彻底,不易因为囊内残留气体而导致不易收纳和收纳体积变大。
6、本实用新型大开口充气制品无需另外配备充气泵等充气装置,可明显降低使用成本、收纳和携带体积/重量。
7、本实用新型大开口充气制品十分有利于清洗和干燥。传统的气嘴型充气制品的内部无法翻转出来清洗或晾晒,被长期封闭在其内的水分(尤其是通过使用者口吹充气的产品内部必然会遗留大量通过人嘴吹入的水分)容易使充气制品内部发霉和起异味;而本实用新型充气制品可将其内部完全翻转出来清洗和晾晒,防止其内部发霉和产生异味。
8、本实用新型大开口充气制品十分有利于修补、维护和检查。传统充气制品的修补片只能粘黏在充气制品漏洞的外侧,一旦充气加压后,囊内空气就必然会通过漏洞冲击粘黏在其外侧的修补片及黏胶层,因此对黏胶的黏力和密封性要求高、容易被漏洞处出来的气体顶开、顶穿、甚至顶落;而且修补片位于外部,不但视觉和接触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被刮擦、起边甚至脱落,修补效果差。而本实用新型产品可以内外完全翻转,使用者可以将该产品内外翻转并摊平后通过目视、触摸、涂抹肥皂液/洗衣粉液、甚至用仪器进行仔细检查以确定是否有漏洞。尤其是在修补时,只要将有漏洞产品密封层翻转出来在其上贴上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透明胶带、封箱带之类的密封软膜做为修补片,即可实现修补。修补完毕的密封层被继续翻转回充气囊体内部之后,囊内压力会被均匀地施加在包括漏洞位置在内修补片上,紧压修补片而不是顶出修补片,因此对修补片黏胶的黏力要求不高、结合稳定可靠、修补片不易脱落、修补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内限定出多个囊体,所述多个囊体均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多个囊体之间具有间隙。
由于多个囊体之间具有间隙,在翻转一个囊体时,另一个囊体完全不受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囊体在未充入流体时必须可以平摊成一个平面上不会出现任何褶皱。而且,在所述开口为手挥充或兜风充大开口时,所述多个囊体均可通过大开口实现内外完全翻转;在所述开口为立体阀或平面膜阀时,所述多个囊体在未安装所述阀时均可通过缺口部位实现完全的内外翻转,但在安装完阀且所有缺口部位均被密封后,所述囊体就不能再内外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固定外套、固定绳套、网袋、拉链、绑绳、拉片、接缝拉条、接缝拉耳、魔术扣、缝合片和/或孔眼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充流体制品可为充气垫(亦称充气床)、充气沙发、充气桌椅、充气舟艇、充气玩具、水床、啫喱胶座垫等多种多样的产品。
以手套型充气垫(即,在一个类似手掌的主囊体上平行伸出四到五根类似手指的可互相独立开的囊体)为例,虽然各个类似手指的囊体内部都与类似手掌的主囊体内部连通,但是相邻手指囊体外部彼此之间存在类似手指缝那样的空隙,如果这些类似手指的囊体不加以限制,则人躺上去以后就会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彼此分散开,那人体部位就会从囊体之间的空隙里掉落或滑落到地面上。因此,必须有某种固定装置将这些手指状的囊体平行且紧贴地固定起来,以确保人躺上去以后这些囊体不会轻易散开。例如:
可类似于捆扎水上漂浮的竹排或木排那样,用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绳套将各个囊体平行且紧贴地固定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在人躺上去的时候,被绳套所限定和固定的囊体就无法散开。而且,人体还会部分地躺在绳套上,支撑力会更好(为了防止绳套过细易于勒入囊体及躺在其上的人体,所述绳套可优选为宽度较大的编绳、绑带)。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可以是外套。所述外套完全或部分包住各囊体使它们无法轻易散开。所述外套如果全部包裹各囊体,则可在所述外套上设置用于放进和取出囊体的带拉链开口。所述外套还可以是如背包罩那样的半包围结构,既可以是从上往下在前后左右和上面这五个方向包围各囊体,也可以是从下往上在前后左右和下面这五个方向包围各囊体。尤其是在从下往上包围各囊体时,优选所述外套为不漏水的结构,这样除了位于地面和囊体之间的外套布料可起到更好的防刺破和防磨损作用之外,还可以将被所述不漏水外套所包围的充气制品置于水上做为防湿漂浮物使用。因为有下侧不漏水外套的存在,因此人脚就是插入囊体之间的空隙踩到所述外套上,脚也不会湿。这样的结构,对于让士兵在寒冷地区进行武装渡水等特别有意义。
还可在所述囊体外侧断续地(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设置接缝拉耳或拉片,所述接缝拉耳或拉片上设置有用以让绑绳穿过的孔洞。通过绑绳将这些孔洞如系鞋带那样一一对应地绑缚或串在一起,则这些囊体也不会轻易散开。
当然,也可将这些断续的接缝拉耳或拉片设置成连续性布条(缝合片),所述布条一侧与所述囊体外壁连接、另一侧为供缝纫机构将之与另外一个囊体外壁延伸出的布条(缝合片) 进行不间断地连续性缝合连接。
同理,也可在所述相邻的手指状囊体外部之间的“手指缝”处设置拉链,在需要固定时将拉链拉上,囊体被之间被彼此固定不会轻易散开;在不需要固定时,拉开拉链,则各囊体的自由端可彼此分开。
以上所述拉链,替换成合适强度的魔术扣(亦称维可牢、VELCRO)也同样可以发挥固定作用。
以上连接方式为多种多样的,应视具体使用环境和产品设计用途合理选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织物层可为包括印花布、磨毛布、绒布、冰丝巾布、发热纤维布、特种高强纤维布等在内的体感更好、观感更好、强度更高和/或功能更多的梭织物、针织物或编织物。
传统的PVC或TPU复合布制作的制充流体制品,因为其要经过贴合等过程容易产生严重的纬斜现象,因此一般用素色为主,印花的不多。而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之前先复合的工序放到缝纫完成以后,各层面料均已被缝合线所固定,因此纬斜现象就不明显。所以,本实用新型中的织物层适合做各种不同的精细印花图案,做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花型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织物层可以选用磨毛布,使所述充流体制品与人体接触时可以象传统的植绒PVC气床那样更柔顺、体感和观感更好。磨毛布由于在其至少一面存在蓬松的细毛,在传统的诸如高频焊接之类的“先贴后焊”成型工艺中无法掌握合适的压合力度,因此很难应用到面料复合型充流体制品上;而本实用新型中将成型工艺倒过来成为“先缝后贴”、甚至干脆让织物层与密封层处于完全可分离的形态下使用,既可用很大的力度压合二者、也可干脆不压合二者,因此此类拥有蓬松毛层的布料就可以轻松地应用到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中且不会导致欠焊、脱焊和/或漏气问题。
同理,原来很难制成充流体制品的摇粒绒、长毛绒、麂皮绒、雪尼尔等各种表面带毛甚至带长毛的布料也可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法制成充流体制品。由此制得的摇粒绒充气制品保暖效果更好,适合冬季或气温低的时候使用;由此制得的长毛绒充气制品不但保暖性更好,而且外观更加可爱,体感更好,更受妇女儿童的欢迎。这样一来,可以让原来一般主要用于市场容量较小的户外运动或水上嬉戏的充气制品,成为市场容量巨大的家居用品,可明显扩大此类产品的销量。
进一步地,可以将成品气垫的下侧囊体设置为带密封层的帆布、夹网布或编织袋等耐磨和/或耐刺产材料,上侧囊体则设置为尼丝纺、绒布等舒适性和/或美观性更好的材料。
为了进一步加强温暖性,甚至还可以用发热纤维布来制作所述充流体制品,使原来不能自主发热的传统充流体制品变成能自主发热的诸如充气床垫、充气沙发之类的产品。发热纤维布,尤其是石墨烯发热纤维布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应用到本实用新型中并无大的难度。
反过来,为了取得适合在夏天或高温情况下使用的充流体制品,可选用冰丝巾面料之类的降温面料。这样在夏天或高温情况下使用的体感和用户体验会更好。
已公知的充流体制品很难做出以上种种特殊功能或有特色的充流体制品,而本实用新型可以轻松做到。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织物层既可为完全没有涂层或贴附层的纯织物,也可为已经预先做了涂层或贴附层的织物。有预涂涂层或预贴膜层的织物自身可以更挺刮,更易于处理;切裁断口散线或散纤的可能性更低;材料强度和成品耐压性会更好。而且,如果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层再次贴合到预涂涂层或预贴膜层上去时,有了预涂涂层或预贴膜层做为基底,密封层的贴合牢度会更好和/或更易于贴合;如果在预涂涂层或预贴膜层的反面贴合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层,则可获得两面都有涂层或膜层的成品,以适应压力要求更高、要求外表面不亲水、耐磨/耐刺强度更好等要求。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成品的囊体截面由外往内可以是“织物层 +密封层”,也可以是“预涂层/预贴层+织物层+密封层”,甚至还可以用多层复合,实现“织物层+密封层+织物层”、“预涂层/预贴层+织物层+密封层+织物层”、“织物层+密封层+织物层+密封层+织物层”等三明治夹层甚至多层夹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充气垫还可安装传统立体气嘴(例如:自充气垫中常见的铜芯气嘴、植绒气床中的碗状PVC或ABS塑胶气嘴、TPU复合面料气床中的TPU塑料气嘴等),也可安装类似铝膜气球或包装气柱袋中压合在一个平面上的膜阀型气嘴,当然更可为干脆不设气嘴的大开口型兜风充或手挥充气垫。
进一步地,所述兜风充或手挥充气垫可为前述的手套形充气垫。所述各“手指”可以通过前述固定结构设置出诸如躺椅、座椅、沙发、浮排、泳圈、充气舟等各种变化,实现已公知兜风充或手挥充气垫所不能实现的形状变化。
此外,所述充气制品也可直接设计成充气泳圈。由于游泳圈为一个闭合圈环不易实现内外翻转,因此可以将该闭合圈环在某处断开,成为不闭合的C型结构(断开处同样可用拉链、绑绳、锁扣等进行固定和连接),即可应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流体制品的制备设备,至少包括预裁装置、贴合装置和终裁装置。
所述预裁装置将有序分布在织物幅面和长度方向上连接成一体的多个织物套除开口部之外的摊平外形轮廓切出,在预裁断口外形成宽度至少为2毫米的镂空切槽。
贴合装置将密封层贴合在镂空切槽和/或织物套的两侧,其中切槽处两侧的密封层透过被镂空的切槽被不留任何泄漏点地完全紧密贴合形成封边层,织物套处的贴合可为部分贴合也可为全部贴合。
终裁装置沿预裁断口外缘轮廓线以至少为1毫米宽度且大致平行地将被镂空切槽处形成的封边层切开,也就是说终裁装置将封边层沿织物断口轮廓线不留任何泄漏点地切开。同时,终裁装置也将暂接部切断成为完全裁断部。
最后,上下织物层缝合线或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外侧至少会有1毫米宽的织物层,且这些织物层断口外侧至少还有1毫米宽的没有任何泄漏点的封边层。这样,就可在囊体被内外翻转后,不会在除了开口部位的其他囊体上下层接合处存在泄漏点。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1毫米为最小距离;实际生产中,为了避免切裁设备或被裁物料轻微的振动或位移等导致误切产生泄漏点,可采用比这个1毫米宽度大很多的、更加安全、可靠、更易于实施的宽度。我们不推荐1毫米以下的宽度,因为那样小的宽度对抗拉强度、抗撕裂能力、设备操作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等,均是很大的挑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流体制品的制备设备还可为缝纫装置、定织装置、操作机台、物料输送装置、中裁装置、吹扫装置、理布刷、内外翻转装置、零配件装配装置、拉布装置、验布装置、定位装置、固定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印花/印标装置、绣花/绣标装置、缝标装置、自动剪线装置、包边装置、拷边装置、辊边装置、喷洒装置、涂层装置、复合装置、贴条装置、标记批次装置、折叠装置、质量检验装置、包装装置和/或其他处理装置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缝纫装置设置在预裁装置之前,通过缝纫线缝合织物层制得连成一体的多个未贴合织物套。
所述缝纫装置包括用以将非接缝拉条缝到织物层上去的预缝装置、用以将包括卷折条/ 公扣/母扣在内的零配件缝到织物层上去或将空隙部分或全部通过缝合连接起来的终缝装置、用以缝合织物层之间的接缝和/或接缝拉条的绗缝机、绗绣机、模板式缝纫机、甚至是普通缝纫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定织装置为包括大圆机、横机、放大版的织手套机和/或织袜机在内的一种或几种织机。
通过所述缝纫装置将织物缝合或通过所述定织装置整体定织获得有序排列在整个织物幅面和长度上连成一体的多个织物套,供同步输送入后续的预裁装置、贴合装置、终裁装置和/ 或其他各种装置进行处理。
所述物料输送装置可为表面带有一层弱粘力定位胶的粘附型输送带、负压吸附型输送带、输送链、输送网或夹持输送装置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中裁装置在需要进行多道贴合时,将包括预贴囊体轮廓线外切槽在内的中间工序图案切出。
所述吹扫装置和/或理布刷设置于所述切裁装置之后、贴合装置之前,将切裁装置产生的切屑和/或线头在它们被送入贴合装置之前予以清除,防止因为它们夹在切裁断口封边层内形成泄漏点。
安装在滚动方向与物料输送方向正好相反的理布刷轮辊上并与预裁囊体紧密接触的理布刷在预裁囊体出现位移、错位、褶皱和/或折叠时,将预裁囊体这些褶皱或折叠部位刷拂抚平,实现预裁囊体的归位、定位并摊平。
所述内外翻转装置用于将位于密封层内的织物层翻出。
通过缝纫装置缝合或通过定织装置整体定织获得有序分布在织物幅面和长度方向上连成一体的多个织物套,摊开后被预裁装置在除开口部之外的外形轮廓切出,切出部位为有至少 2毫米宽度的镂空切槽,且切裁断口大致平行地离开缝合线或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形成的织物套轮廓线至少1毫米;再通过贴合装置将密封层贴合在镂空切槽和/或织物套的两侧,其中镂空切槽处两侧的密封层为不留任何泄漏点地紧密贴合,织物套处的贴合可为部分贴合也可为全部贴合;再通过中裁装置或终裁装置将被紧密贴合后的镂空切槽无任何泄漏点地切出(中裁和终裁也可同时进行,最后获得完全裁下的终裁囊体);再通过内外翻转装置或人工将囊体内外翻转,获得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流体制品的成品或半成品;再通过其他处理装置进行包括气嘴、卷折条、公扣、母扣等在内的零配件装配、质量检验和/或最终产品包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流体制品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制织物套步骤:先通过缝纫装置或定织装置制得可完全平摊在一个平面和/或一组水平轮辊表面上且不会产生褶皱或弯折的未贴合织物套;
(B)、密封贴合步骤:将步骤(A)中制得的未贴合织物套送入贴合装置,将未贴合织物套除开口外的所有切裁断口(如有)、未贴合织物套的两侧(如织物本身未预先涂密封层或贴密封膜)和/或所有缝纫线(如有)的外侧贴合密封层,获得除开口外没有任何泄漏点且“织物层在内、密封层在外”的封边囊体;
(C)、内外翻转步骤:将步骤(B)中制得的封边囊体的内外翻转,获得“织物层在外、密封层在内”的翻转囊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流体制品制备方法还可包括定织步骤、缝纫步骤(预缝步骤、中缝步骤、终缝步骤)、裁切步骤(预裁步骤、中裁步骤、终裁步骤)、吹扫步骤、定位步骤、理布步骤、零配件装配步骤、拉布步骤、验布步骤、固定步骤、印花/印标步骤、绣花/绣标步骤、绗绣/绗缝步骤、多头缝合步骤、缝标步骤、自动剪线步骤、包边步骤、拷边步骤、辊边步骤、喷洒步骤、涂层步骤、复合步骤、贴条步骤、最终质量检验步骤、批次标记步骤、折叠步骤和/或最终包装步骤和/或其他处理步骤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定织步骤为用包括大圆机、横机、放大版的织手套机和/或织袜机在内的一种或几种织机将未贴合织物套定织出来的步骤。
所述缝纫步骤设置在预裁步骤之前,通过缝纫线缝合织物层制得连成一体的多个未贴合织物套。
所述缝纫步骤除了包括用以缝合织物层之间的接缝和/或接缝拉条的主缝纫步骤之外,还可包括用以将非接缝拉条缝到织物层上去的预缝步骤、用以将包括卷折条/公扣/母扣在内的零配件缝到织物层上去、和/或将空隙通过部分或全部缝合连接起来的终缝步骤。
通过所述缝纫步骤将织物缝合或通过所述定织步骤整体定织获得有序排列在整个织物幅面和长度上连成一体的多个织物套,供同步输送入后续的预裁步骤、贴合步骤、终裁装置步骤和/或其他各种步骤进行处理。
所述预裁步骤为通过输送装置将连成一体的多个未贴合织物套送入预裁装置,预裁装置沿未贴合织物套的轮廓线外缘靠近并大致平行于所述的未贴合织物套上下织物层缝合缝纫线或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将除了暂接部之外的未贴合织物套切裁形成预裁囊体;此时,预裁囊体的外侧被裁切出贯通镂空切槽。
所述贴合步骤为将预裁囊体输送入贴合装置;同时密封层输出装置将两层密封层输送到预裁囊体的两侧;贴合装置将两层密封层分别贴合到所述预裁囊体的两侧并压入镂空的切槽内,使得所有镂空切槽内的所有部位均被这两层密封层无泄漏点地贴合形成封边层,获得预贴囊体。
所述中裁步骤为在需要进行多道贴合时,将预贴囊体轮廓线外的切槽或其他中间工序所需的图案切出。
所述终裁步骤为将步骤预贴囊体输送入终裁装置,终裁装置沿预贴囊体轮廓线外缘靠近并大致平行于所述预贴囊体的上下织物层缝合缝纫线或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至少2毫米将封边层切开,获得做为本实用新型成品或半成品的终裁囊体。
所述吹扫步骤和/或理布定位步骤处于所述切裁步骤之后、贴合步骤之前,将切裁步骤产生的切屑和/或线头在被它们送入贴合步骤之前予以清除,以防止它们被夹入切裁断口封边层形成泄漏点。
所述理布定位步骤为通过安装在滚动方向与物料输送方向正好相反的理布刷轮辊上并与预裁囊体紧密接触的理布刷在预裁囊体出现位移、错位、褶皱和/或折叠时,将预裁囊体这些褶皱或折叠部位刷拂抚平,并实现预裁囊体的归位、定位并平摊。
所述内外翻转步骤将位于半成品密封层内的织物层翻出,包括全自动翻转步骤、机械辅助翻转步骤和/或人工翻转步骤中的一种或几种。
通过缝纫步骤缝合或通过定织步骤整体定织获得的有序分布在织物幅面和长度方向上连成一体的多个织物套,摊开后被预裁步骤在除开口部之外的外形轮廓切出,切出部位为有至少2毫米宽度的镂空切槽,且切裁断口大致平行地离开缝合线或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形成的织物套轮廓线至少1毫米;再通过贴合步骤将密封层贴合在镂空切槽和/或织物套的两侧,其中镂空切槽处两侧的密封层为不留任何泄漏点地紧密贴合,织物套处的贴合可为部分贴合也可为全部贴合;再通过中裁步骤或终裁步骤将被紧密贴合后的镂空切槽无任何泄漏点地切出 (中裁和终裁也可同时进行,最后获得完全裁下的终裁囊体);再通过自动或人工内外翻转步骤将囊体内外翻转,获得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流体制品的成品或半成品;再通过其他处理步骤进行包括气嘴、卷折条、公扣、母扣等在内的零配件装配、将空隙通过部分或全部缝合连接起来、质量检验和/或最终产品包装步骤等。
所述织物层可先通过自动化流水线直接定织,也可先通过自动化缝纫流水线将互相独立的复数层织物或是由单层织物通过折叠获得的至少两层织物缝合后获得未切裁、未翻转且具有连续性(连成一体)的很多个未贴合织物套;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织物层可以预先完全不贴合,也可预先不完全贴合,还可预先完全贴合。
如果是通过定织获得所述织物层,则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织物层是预先完全不贴合的,应先在定织所得的连在一起的众多未贴合织物套上下两侧复合密封薄膜和/或涂覆密封胶以获得密封层,然后再通过包括激光、振动刀、圆刀、发热电阻丝在内的切裁装置预裁出囊体轮廓,再通过包括贴条、涂覆密封胶、淋膜、贴裱、覆盖或复合密封薄膜等在内的方式将除流体出入口之外的切裁断口全部密封完毕,再将所述囊体完全切下,再通过流水线上的翻转装置或人工将所述囊体完全翻转,再装阀或大开口卷折条,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充气制品。
如果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织物层是预先完全贴合的,则应先通过包括绗缝机或绗绣机在内的自动化缝纫流水线先缝纫获得的连在一起的众多未贴合织物套形成的长织物卷,然后再通过切裁装置预裁出囊体,再通过包括贴条、淋膜、覆膜、涂覆密封胶或复合密封薄膜在内的方式将除流体出入口之外的切裁断口全部密封完毕,再将所述囊体完全切下,再通过流水线上的内外翻转装置或人工将所述主囊体完全翻转,再装阀(其中的平面膜阀也可在缝纫流水线上直接贴合、热合或缝合上去)或大开口卷折条,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充气制品。由于现有公知技术中带织物层的充气制品全部是先贴合再通过高频或热封焊接的,因此采用本段所述技术方案在原料可获得性和技术成熟性方面更具优势;而且,因为织物层事先已被密封层所贴合,其厚度更大一些,整体材料的强度和挺刮度更好,更便于生产;此外,应用现成的已贴合面料生产,不需要再用整张膜材料完整覆盖预裁囊体的整个幅面,而只要覆盖掉所有切槽、缝纫线迹和预裁断口即可制得封边囊体(也就是说可以用一般只有几厘米宽的热封贴条来代替宽度1米多甚至2米的整张密封膜层),可大幅节省成本。
如果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织物层是预先完全不贴合的则有以下几种可能:
如果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织物层是预先完全不贴合但制成成品后要部分或完全贴合,则应先在包括绗缝机或绗绣机在内的自动化缝纫流水线先缝纫获得的连在一起的众多未贴合织物套形成的长织物卷,然后再在其上下表面涂覆密封胶或复合密封薄膜(密封薄膜可与织物层完全贴合,也可选择性或跳跃性地部分贴合)以获得密封层,然后再通过切裁装置预裁出未贴合织物套,再通过包括贴条、涂覆密封胶、覆膜或复合密封薄膜等在内的方式将除流体出入口之外的切裁断口全部密封完毕,再将所述未贴合织物套完全切下,再通过流水线上的翻转装置或人工将所述未贴合织物套完全翻转,再装阀(其中的平面膜阀也可在缝纫流水线上直接贴合、热合或缝合上去)或大开口卷折条,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充气制品。
如果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织物层是预先完全不贴合,制成成品也完全不贴合,则应在包括绗缝机或绗绣机在内的自动化缝纫流水线先缝纫获得的连在一起的众多未贴合织物套形成的长织物卷,然后再通过切裁装置切裁下未贴合织物套;另外,通过包括乳胶气球生产线、铝膜气球生产线、安全套生产线、缓冲气柱袋生产线在内的自动化流水线获得可密封胆体以做为密封层使用;再通过流水线上的翻转装置或人工将所述未贴合织物套完全翻转;再通过流水线上的自动装置或人工将可密封胆体完好地塞入已翻转的所述未贴合织物套,再装阀或大开口卷折条,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充气制品。
以上说明中的未贴合织物套均是以连成一体的长织物卷出现。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所示的设备和方法,将一个个互相独立完全不连接在一起的未贴合织物套单体进行覆膜、淋膜、复合等操作(也就是加附密封层和封边),然后将加附密封层和封边后的囊体内外翻转并进行其他诸如加装零配件等适当的操作,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充流体制品。该方法虽然在各个装置之间送料和转运可以以人工操作为主而降低了生产效率,但也会特别适用于处理诸如通过放大版的指手套机获得的手套型织物套,其产品和制作方法仍然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两个囊体的大开口型充气制品处于被摊开但未被充气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充气制品正在被内外翻转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充气制品被完全内外翻转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五个囊体的大开口型充气制品处于被摊开但未充气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充气制品正在被内外翻转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充气制品被完全内外翻转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五个囊体的小气嘴型充气制品的半成品囊体在暂未被内外翻转、暂未安装气嘴而且也暂未封闭开口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充气制品半成品正在被内外翻转时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充气制品在被内外翻转完全、封闭好大开口并安装好小气嘴之后的使用状态俯视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缝拉条的制作方法示意图(即,在自动化缝纫流水线上将拉条同时缝合到织物层接缝中去时的示意图,此时尚未设置密封层);
图11为图10中的接缝拉条在囊体被内外翻转后的接缝结构爆炸图(此时已设置密封层);
图12为通过缝合图11中的接缝拉条固定各囊体时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已缝合的接缝拉条做为固定装置时的A1-A2侧视截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接缝拉链的制作方法示意图(即,在自动化缝纫流水线上将接缝拉链缝合到织物层中去时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接缝拉链在囊体被内外翻转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通过拉上图15中的接缝拉链以固定各囊体时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中将已拉好的接缝拉链做为固定装置时B1-B2截面侧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拉线象绑鞋带似地穿过接缝拉耳以固定各囊体时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中以接缝拉耳和拉线做为固定装置时的C1-C2截面侧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在自动化缝纫流水线上将接缝拉条或接缝拉耳缝合到织物层中去时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的接缝拉条或接缝拉耳在所述织物囊体被内外翻转后的结构爆炸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在自动化缝纫流水线上将接缝拉条缝合到织物层中去时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的接缝拉条在所述织物囊体被内外翻转后的结构爆炸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在自动化缝纫流水线上将接缝拉条缝合到织物层中去时的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的接缝拉条在所述织物囊体被内外翻转后的结构爆炸图;
图26为图24中左侧接缝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7为在图26基础上做出的一种增强接缝牢度的接缝拉条截面示意图;
图28为在图27基础上做出的一种进一步加强接缝牢度的截面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设置在非接缝处的拉条在被缝合到织物层上去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的织物层被密封层所密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的织物和密封层被内外翻转并充气鼓起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以非接缝拉耳和拉线做为固定装置时的截面侧视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未设拉条而是设包边的接缝的截面侧视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接缝牢度增强型包边接缝的截面侧视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接缝牢度被进一步增强的包边接缝的截面侧视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既未设拉条又未设包边的普通接缝的截面侧视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接缝牢度增强型的普通接缝的截面侧视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接缝牢度增强型的普通接缝的截面侧视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接缝牢度增强型的普通接缝的截面侧视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既增强接缝牢度又同时设置接缝拉条的截面侧视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缝合接缝时同时设置接缝拉条的截面侧视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覆盖型外套示意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下往上覆盖囊体的外套示意图;
图4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上往下覆盖囊体的外套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用以固定各囊体的一种绑绳和一种绑带的示意图;
图4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交叉且完整环绕各囊体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有五个囊体的手套型充气制品在平摊开但未充入气体时的俯视图;
图48为将图47中充气制品充满气并卷紧和锁死卷折条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49为将图47中的充气制品设置为沙滩躺椅时的示意图;
图50为将图47中的充气制品设置为扶手沙发时的示意图;
图51为将图47中的充气制品中设置为可骑坐的漂浮物时的示意图;
图52为将图47中的充气制品设置为游泳圈时的示意图;
图53为将图47中的充气制品设置为内部不透水的舟艇时的示意图;
图5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织物层和密封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以串联方式生产充气制品的方法和设备侧视示意图;
图55为图54中的设备在生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气制品时各工序物料表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56为图54和图55中的D1-D2截面示意图;
图57为图54和图55中的E1-E2截面示意图;
图58为图54和图55中的F1-F2截面示意图;
图59为图54和图55中的G1-G2截面示意图;
图60为图54和图55中的H1-H2截面示意图;
图61为图54和图55中的I1-I2截面示意图;
图62为图54和图55中从F1-F2截面前后到H1-H2截面前后经简化且放大了的示意图;
图6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种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以串联方式生产充气制品的方法和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64为图63中的设备在生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气制品时各工序物料表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65为图63和图64中的J1-J2截面示意图;
图66为图63和图64中的K1-K2截面示意图;
图67为图63和图64中的L1-L2截面示意图;
图68为图63和图64中的M1-M2截面示意图;
图69为图63和图64中的N1-N2截面示意图;
图70为图63和图64中的P1-P2截面示意图;
图71为图63和图64中的Q1-Q2截面示意图;
图72为图63和图64中从M1-M2截面前后到P1-P2截面前后经简化且放大了的示意图;
图7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织物层和密封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以并联方式制作充气制品的生产方法和设备示意图;
图74为图73中的设备在生产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制品时的布料、缝纫轨迹、切裁轨迹、内外翻转和后续处理各工序物料表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7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织物层和密封层在内外翻转后大开口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织物层在大开口处的切缝设置示意图;
图77为图76中的织物层做为囊体下层时的开口翼片向上弯折示意图;
图78为图76中的织物层做为囊体上层时的开口翼片向下弯折示意图;
图79为将图75和图76中开口翼片弯折后的织物层叠加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80为图79中叠加的织物层缝合在一起后的示意图;
图81为在图80中所示叠加且缝合在一起后的织物层上下贴合密封层时的示意图;
图82为将图81中贴合密封层后的织物层内外翻转后的大开口处结构示意图;
图83为一种在贴附密封层的同时制作大开口止回膜的方法示意图;
图84为图83中的R1-R2截面示意图;
图85为图83中的S1-S2截面示意图;
图86为将图85中充气制品内外翻转后再将大开口处伸出的密封膜层向内折成止回膜时的截面示意图(对应图83中的T1-T2截面);
图87为图86中的止回膜在实际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图83中的U1-U2截面);
图88为已公知的一种贴合用的水平轮辊的示意图;
图89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一种贴合辊的示意图;
图90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另一种贴合辊的示意图;
图91为已公知的一种水平贴合轮的示意图;
图9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一种带倾角的贴合轮的示意图;
图9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又一种贴合辊的示意图;
图9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织布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95为图94中的X1-X2截面示意图;
图96为图95中的W1-W2截面示意图;
图97为图95中的V1-V2截面示意图;
图98为图94和图95中的定织布套在被预裁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9为图98中的定织布套在被终裁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00为图99中的Y1-Y2截面示意图;
图101为图99和图100中的Z1-Z2截面在未贴附密封层时的示意图;
图102为图99和图100中的A3-A4截面在未贴附密封层时的示意图;
图103为图99和图100中的Z1-Z2截面在贴附密封层时的示意图;
图104为图99和图100中A3-A4截面在贴附密封层但未压合时的示意图;
图105为图99和图100中A3-A4截面密封层在压合且预裁后的示意图;
图106为图99和图100中的成品Z1-Z2截面在被翻转后的示意图;
图107为图99和图100中的成品A3-A4截面在被翻转后的示意图;
图10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利用定织布套和密封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以串联方式生产充气制品的方法和设备示意图;
图109为图108中的设备在生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气制品时各工序的物料表面俯视示意图;
图110为图108和图109中的B3-B4截面示意图;
图111为图108和图109中的C3-C4截面示意图;
图112为图108和图109中的D3-D4截面示意图;
图113为图108和图109中的E3-E4截面示意图;
图114为图108和图109中的F3-F4截面示意图;
图1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式生产流水线布局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织物层,1A-上织物层,1A1-织物上折叠层,1A2-织物上延伸层、1A3-上织物层翼片、1B-下织物层,1B1-织物下折叠层,1B2-织物下延伸层、1B3-下织物层翼片、2-密封层, 2A-上密封层,2A2-密封层上延伸层、2A4-未被贴合的上密封层、2B-下密封层,2B2-密封层下延伸层、2B4-未被贴合的下密封层、3-气嘴,4-交汇部,5、5A、5B、5C、5D、5E-囊体,6-空隙,7-大开口,8-卷折条,9-公扣,10-母扣,11-固定装置,12-拉链,12A-拉链条,12B-拉链头,13-非接缝拉条,13A-单层单针非接缝拉条,13B-双层单针非接缝拉条,13C-单层双针非接缝拉条,14-接缝拉条,14B-对折型接缝拉条,14C-双层内折包边拉条,14D-增强型双层内折包边拉条,14E-双层多折增强包边拉条,14F-包边布,14G-卷边增强型包边布,14H-多折卷边增强型包边布,15-缝纫线,16-拉耳,18-外套,18B-水密外套,19-绑绳,20- 绑带,21-缝纫装置,22-贴合装置,22A-第一贴合装置,22B-第二贴合装置,22C-凸出型贴合辊,22D-倾角型贴合辊,22E-贴合轮,22F-倾角型贴合轮,22G-部分凹进型贴合轮辊; 23-切裁装置,23A-预裁装置,23B-终裁装置,24-理布刷轮辊,25-理布刷,26-吹扫装置,27,27A,27B-封边层,28-内外翻转装置,29-其他处理装置,30-可密封胆体压制机,31-切槽,32-切屑,33-拉孔,34-不宜弄湿的物件,35-贴条机,36-留边,37- 完全裁断部,38-暂接部,39-未贴合织物套,40-预贴囊体,41-预裁囊体,42-封边囊体,43-终裁囊体,44-翻转囊体,45-成品,46-可密封胆体,47-支顶间隙,47A-膜间间隙,47B-厚度差间隙,48-预切孔洞,49-断口;50-凹陷部;51-切缝,52-定位辊;53- 定织物交织层;53A-布边;53B-定织物料切除部;54-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55-定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大开口7和两个囊体5的充气制品。
图1所示为该实施例在一般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其包括织物层1和密封层2,二者共同限定出两个对称的囊体5;使用者通过手持大开口7兜风或往复挥动大开口7的上卷折条8 及其连接着的上布将空气扇入各囊体(参见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233922.5或201711181733.X)至它们成形后,再快速收拢并快速卷紧大开口7两侧的卷折条8以防止囊内空气倒流出去,通过卷紧过程减小了囊内体积、提升了囊内压力。当囊内压力升到合适范围后,将紧卷的卷折条8弯折使连接在其两端的公扣9插入母扣10之内,实现囊体5的密封。
图2所示为使用者将手伸入囊体5将密封层2从内侧翻转出来的过程,内外翻转完成后的效果如图3所示:所有织物层1均被翻入各囊体的内侧,所有密封层2均被翻出到各囊体的外侧。即,原来是如图1所示的“织物层1在外侧、密封层2在内侧”变成了如图3所示的“密封层2在外侧、织物层1在内侧”。
本说明书为方便理解,使用了从图1到图3的说明顺序;而实际上,我们是先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及其后续零配件装配工序先获得如图3所示的“织物层1在内、密封层2在外”的充气囊体,然后再按图2所示方法将图3中的充气囊体内外翻转,才获得如图1所示的“织物层1在外、密封层2在内”的使用状态设置方式。正是因为既可按图1至图3的顺序内外翻转、又可按图3至图1的顺序内外翻转,所以本实施例中的充气制品是可以视需要随时内外反转的,至于到底是按图1到图3的顺序予以说明还是按图3至图1的顺序予以说明,其制作原理在实质上并无区别。
本实施例中的充气制品能实现内外完全翻转的关键原因在于各相邻囊体5A和5B不是被连接在一起的,而是存在可让它们实现完全或部分互相独立的空隙6。空隙6使各囊体5可以实现彻底的内外翻转而不会互相堆叠牵扯。如果各相邻的囊体5之间不存在空隙6而是像现有管式充气床一样在空隙6部位被连接在一起,则:在内外翻转囊体5A时,与之连接在一起的相邻囊体5B就会被拉扯进囊体5A翻转后形成的腔体内部;在内外翻转囊体5B时,与之连接在一起的相邻囊体5A就会被拉扯进囊体5B翻转后形成的腔体内部,从而始终无法实现完全翻转并摊平到流水线机台上进行贴合等自动化和/或流水线生产。本实施例中相邻囊体 5A和5B之间存在的空隙6是该产品能被完全内外翻转的关键,是该充气制品区别于已公知充气制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制品区别于已公知充气制品可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被内外翻转之前或之后的充气制品可被完全摊平成一个平面和/或一组水平轮辊表面且可以实现不在该充气制品本体和周缘产生任何弯折或褶皱,以便可以可以进行密封膜层的贴合工序。这一特征是本产品能被铺设到自动流水线及其滚轮组上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和连续性生产的另一关键特征。
实施例2
图4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大开口7和五个囊体5的充气制品。
其结构与实施例1所公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囊体5的数量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充气制品能实现内外完全翻转的关键原因同样在于各相邻囊体5不是被连接在一起而是存在空隙6。空隙6使各囊体5彼此部分或完全独立而不是连在一起,从而可以各自实现如图5 所示完全彻底的内外翻转,而不至于互相牵扯。如果各相邻的囊体5之间不存在空隙6而是像现有管式充气床一样在所有空隙6处被连接在一起,则会发生诸如在翻转囊体5C时,与之连接在一起的相邻囊体5B和5D、以及与囊体5B连接的5A和与囊体5D连接的5E都就会被拉扯进囊体5C翻转后形成的腔体内部。因此,在翻转类似于本实施例没有空隙6而是都连在一起的囊体5A、5B、5C、5D、5E中的任一囊体时,与之直接相邻或间接相邻的其他囊体都会不可避免被拉扯进翻转后囊体形成的空腔内部,从而始终无法实现完全翻转并摊平到流水线机台或轮辊组上进行贴合等自动化和/或流水线生产。本实施例中相邻囊体5之间存在的空隙 6是该产品能被完全内外翻转的关键,是本实用新型中充气制品区别于已公知充气制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实施例3
图7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传统的塑料或金属充气气嘴3和五个囊体5的充气制品。
图7所示为在自动化生产线获得的、尚未加装气嘴3和尚未密封较大开口7的可密封胆体。如图8所示,将手伸入未装气嘴之前暂留的大开口7并将各囊体5拉扯出来使所有囊体 5内外侧翻转。原来如图7所示的“织物层1在内侧、密封层2在外侧”变成如图9所示的“密封层2在内侧、织物层1在外侧”。内外翻转完成后的效果如图9所示:所有织物层1 均被翻入各囊体的外侧,所有密封层2均被翻到各囊体的内侧,然后再装气嘴3等零部件。使用时,通过气嘴3向密封层2组成的囊体5充入气体,使得囊体5成形,继续充入气体使囊内压力升到设计范围后,关闭气嘴3即可获得所需的气垫床。
与之前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多次任意内外翻转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将图7所示的半成品如图8所示内外翻转并封闭大开口7和安装气嘴3以后,就再也不能再次内外翻转了,其后只能是像传统气床那样始终让织物层1在外侧被使用(除非破坏密封囊体的结构,再割出一个大开口才可再次内外翻转;不过那样做就破坏了产品的气密性,无实际意义)。
实施例4
图10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通过缝纫线15将相邻囊体5之间的接缝拉条 14直接缝纫在一起做为固定装置11的实施例。通过缝纫线15将相邻的囊体5紧密地固定结合在一起,即可获得与传统的管式气垫床并无区别的充气床。
如图10所示,在自动化流水线机台上,将接缝拉条14(布条)夹置于下织物层1B和上织物层1A之间的接缝处,由自动化缝纫装置通过缝纫线15将三者缝合在一起。完成缝制再在上织物层1A的上面和下织物层1B的下面贴附密封层即可获得所需的密封囊体(为避免画面过于繁琐,图10中未示出密封层;具体参见下述制造方法和设备实施例)。将密封囊体内外翻转后,其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关系爆炸图如图11所示。图11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爆炸图的表现方式,在实际上,上织物层1A、下织物层1B和接缝拉条14是被缝纫线15紧紧地缝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间是互相紧贴在一起而不是如爆炸图中所示那样彼此分离。密封层2也是紧压上织物层1A、下织物层1B和接缝拉条14形成的接缝的。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成品的外观俯视图,图13示出了图12中的成品在充气完毕后的A1-A2截面图:两个囊体5 通过由接缝拉条14和缝纫线15组成的固定装置11被完全固定在一起,以防止使用者躺卧在这些囊体5上时,这些囊体5会在使用者体重挤压下彼此分离。经本实施例中的接缝拉条14 和缝纫线15固定以后的兜风或手挥充气制品,与目前市场上已公知的充气制品(如 FATBOY/LAMZAC尖头款懒人沙发等)在功能和用途上并无区别,而且还可避免尖头的出现,减少因尖头摩擦和应力集中等导致的破裂、漏气。
接缝拉条14被紧紧缝合在织物层1内,不易脱落或散开;织物层1和接缝拉条14共同形成的缝纫接缝将被密封层2所紧密覆盖,不易漏气(图11中的密封层2也可以用热风贴条所代替,其功能、原理和作用与贴合或不贴合的密封层2并无明显区别)。所述接缝拉条制作方法并不仅限于本实施所示的三层缝合方式,还可利用在长布条上先折出凸筋和/或凹槽等结构再加以缝合,以一种没有断口、结合牢度更好的方式制造。具体应视产品形状和应用场合等灵活选用。
尤为重要的是,如图13所示,在人坐或躺到两个囊体5上之后,这两个囊体5之间的拉扯力主要是施加在织物层1、接缝、接缝拉条14以及缝纫线15上,而不是在密封层2之上。因此只要织物层1、接缝、接缝拉条14和/或缝纫线15不被破坏,贴附在织物层和接缝内侧的密封层2就会将其受到的径向压力完全同步和即时地传导给织物层1,一般不会转化为要其自身承受和抵抗的切向拉力,其自身所受的切向拉力很小或几乎没有。因此,只要织物层 1和接缝等处不在切向拉力的作用下破裂,紧靠其上无需承受过多切向拉力的密封层2就不会破裂。而织物层1能承受和抵抗的切向拉力比由涂层胶和/或塑料薄膜制成的密封层2要强很多,因此此类充气制品成品的承压能力可以提高很多。尤其是在织物层1和密封层2属于互相分离型而非贴合型的时候,相邻两个囊体5之间的拉扯力是完全施加在织物层1之上而不是在密封层2之上。这样在充气制品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遇到使用者在对其有跳上跳下和猛烈冲击时候,对密封层2的拉扯力度和冲击力都会小很多。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制品不但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而且产品质量更好,耐冲击和跳上跳下的能力可明显提高。
实施例5
图14至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通过拉链12做为相邻的囊体5之间固定装置 11的实施例。通过拉链12将相邻的囊体5固定地结合在一起,即可获得与传统的管式气垫床并无明显区别的充气床。
图14所示为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将拉链12的拉链条12A夹置于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 1B的缝合接缝中进行生产时的示意图。该生产方法与实施例4图10所示的生产方法并无太多区别,只是将图10中原来无拉齿的接缝拉条14替换成了图14中带有拉齿的拉链条12A而已。本实施例中用拉链固定的方式在贴附密封层2和完成囊体内外翻转后的接缝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与实施例4图11相比也仅仅是在拉链条12A的外边缘多了一排拉齿而已。如图16所示,通过拉链头12B拉合拉齿后即可发挥固定装置11的作用,两个囊体5就可被妥善固定在一起;其成品的功能和用途与传统的类似产品并无区别。而且,这种固定装置11还是可开可合的,在需要的情况下,将拉链12拉开,即可获得类似于叉开的人类手指那样的发散性分布的多个囊体5,用于承载更多人或水上漂浮等其他用途。
此外,如图17所示,在人坐或躺到两个囊体5上之后,这两个囊体5之间的拉扯力主要施加在织物层1及其接缝缝合线和拉齿之上,而不是在密封层2之上,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充气产品的抗压能力同样也比传统的同类充气制品可以提高很多。尤其是在织物层1和密封层2属于互相分离型而非贴合型的时候,这两个囊体5之间的拉扯力是完全施加在织物层1之上而不是在密封层2之上。这样在充气制品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遇到使用者在对其有跳上跳下和猛烈冲击时候,对密封层2的拉扯力度和冲击力都会小很多。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制品的质量更好,耐冲击和跳上跳下的能力可明显提高。
实施例6
图18至图3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通过绑绳19穿过设置在囊体5上的非接缝拉条 13和/或接缝拉耳16处的拉孔33将相邻囊体5像系鞋带那样连接起来做为固定装置的实施例。这种固定装置可以是如实施例4和实施例5那样设置在一个平面内的,也可以是如图32 所示那样设置在不同的多个交叉平面内。这种固定装置11也是如系上和松开鞋带那样可开可合的。在需要的情况下,将这些绑绳19解开,即可获得类似于叉开的人类手指那样的发散性分布的多个囊体5用于其他应用场合。
同样地,如图18、图19和图32所示,在人坐或躺到两个囊体5上之后,这两个囊体5之间的拉扯力同样主要施加在织物层1、接缝拉耳16、非接缝拉条13和缝纫线15之上,而不是在密封层2之上;尤其是在织物层1和密封层2属于互相分离型而非贴合型的时候,这两个囊体5之间的拉扯力更是完全施加在织物层1之上而不是在密封层2之上。在使用者对其有跳上跳下和猛烈冲击时候,对密封层2的拉扯力度和冲击力都会小很多。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制品的质量更好,耐冲击和跳上跳下的能力可明显提高。
接缝拉耳16和非接缝拉条13的设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图20至图21所示为在实施例4中的接缝拉条14上设置拉孔33的示意图。图20与图10类似,图21与图11类似,无非就是在接缝拉条14上设置了拉孔33和/或如图21所示在接缝拉条14上切裁出了接缝拉耳16的形状而已。
此类接缝拉条14或接缝拉耳16的切裁断口49边缘可能会在拉扯力的作用下散开;尤其是在用没涂层的织物制作时,断口49特别容易出现此类散线或散纤现象。为防止此类不利现象的出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多种可增强接缝、切裁断口49、拉条、拉耳甚至拉孔(如采用烫孔而不是机械裁孔、设置类似鞋扣的鸡眼扣、加覆固定膜或刷涂层等)撕裂强度的方法,部分例举如下:
1、可将接缝拉条14设置为如图22所示的对折型接缝拉条14B,其被缝纫线15锁定的边由实施例4或实施例5中的一道变成两道,拉力或冲击力被均摊到两道锁定边上,因此其抗拉和抗冲击强度可以明显提高。而且,如内外翻转后的图23所示,在对折型接缝拉条14B 的上下两面均可设置拉孔33;除了这个对折型接缝拉条14B两头的拉孔33之外,其他的拉孔33的外侧均不存在裁切断口,因此,穿上绑绳19后,就不会出现散纤现象,拉孔33的抗拉强度可明显提高。
2、如图24所示,在对折型接缝拉条14B的基础上,还可将接缝拉条14设置为双层内折包边拉条14C;即,将对折型接缝拉条14B的切裁边延伸并包覆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的切裁断口49,并以包边的形式被同步缝合在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的边沿。这样做的效果如图25和图26所示,被缝纫线15锁定的边为多道折叠,切裁断口49就不易散开。图 25和图26所示其实为同一结构,只是为方便理解和减少附图篇幅,将图25立体图中左侧的接缝结构以横截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3、尽管图25和图26中双层内折包边拉条14C设置了包边结构防止拉条的切裁边缘散开,但其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边沿的切裁断口49同样也可能容易散开。因此,可如图27 所示,将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的边沿也做折叠,形成增强型双层内折包边拉条14D。这样一来,所有的边缘断口49处均形成了包边或折叠加强结构,接缝处的拉条和上下面料层边缘就均不易在拉扯力的作用下散开,使充气后囊体的整体耐压能力更加好。
4、进一步地,甚至可以如图28所示,在图27的基础上,增强型双层内折包边拉条14D 的边缘可进一步延伸并折叠到上下面料层边缘的折叠层之内,获得双层多折增强包边拉条 14E。这种双层多折增强包边拉条14E各组成织物的切裁断口49处均有复杂的多次折叠结构被缝合在一起,抗拉扯能力可以十分强。以上这些边缘的折叠方式看似复杂,但在缝纫工业中,只要做好相应的卷边筒、定位装置和合理安排不同卷边筒的前后设置顺序,是很容易实现的。
5、除了可以在上下面料层的接缝处设置接缝拉条14外,还可如图29至图32所示,在织物层的非接缝处设置非接缝拉条13。接缝拉条14必须位于上下织物层的接缝处,限制了其出现在其他位置的可能性。非接缝拉条13可如图29至图31所示织物层上的任意非接缝位置,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扩展了拉条可设置的位置。如图29所示,可以设置在上织物层1A的左侧,也可设置在上织物层1A的右侧,还可设置在下织物层1B的中间,位置灵活机动。这些位置灵活的拉条在被缝合到上下织物层以后,如图30所示,其所附着的上下上织物层1A 和下织物层1B及其侧边切裁断口49、各缝纫线15等均全部被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所覆盖或贴合,且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在织物层侧边切裁断口49的外侧形成了紧密贴合在一起可保证不漏气的织物断口封边层27,形成除了预设的流体进出口(大开口或气嘴)之外可完全密封的可密封胆体。经内外翻转后,即可得到如图31所示的各种非接缝拉条13。
根据非接缝拉条的缝合方式,如图29至图31所示,可设置成单层单针非接缝拉条13A (用单针缝制且制得的拉条也是一层织物)、双层单针非接缝拉条13B(用单针缝制且制得的拉条在折叠后为双层)、单层双针非接缝拉条13C(用双针缝制且制得的拉条是单层拉条)。以上仅仅是简单举例,在实际生产中,还可视具体产品的需要和工艺特点,使用多层叠加织物、各种卷边、包边、锁边、拷边等不同方式设置各种拉条。
而且相对于位置较为固定的接缝拉条14,非接缝拉条13甚至可以设置成各种各样的折线、曲线甚至不规则线。有了这种设置位置十分灵活的非接缝拉条13以后,就可如图32所示例的,制作出各种绑绳19不处于一个平面而是处于不同的交叉或平行平面的、复杂的囊体 5固定系统。这种复杂的囊体5固定系统,既可以是非接缝拉条13与非接缝拉条13连接,也可以是非接缝拉条13与接缝拉条14连接,甚至还可以是多个接缝拉条14直接的连接(不过,考虑到避免降低织物抗拉强度,应尽量设置少的接缝以减少织物切裁断口49)。
分布在所述相邻气囊上下侧的非接缝拉条13被连接在一起时,可以独立发挥传统充气垫中上下拉筋的作用,可以与气囊左右侧(而不是上下侧)的囊壁一起共同发挥传统充气垫中上下拉筋的作用。
将都分布在所述相邻气囊上侧的非接缝拉条13被连接在一起时,或是将都分布在所述相邻气囊下侧的非接缝拉条13被连接在一起时,连接后的非接缝拉条13也可以形成类似于气囊外保护层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接缝拉条并不是必须的。在某些不需要设置固定装置的地方,如囊体5外侧边缘,也可如图36所示,直接将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用缝纫线15进行简单缝合。当然,为了防止切裁断口49的散开和增加缝合部位的接缝强度,同样可以进行各种边缘折叠:图37所示为上下织物层叠加在一起形成织物上折叠层1A1和织物下折叠层1B1并朝一个方向折叠后进行缝合;图38所示为上下织物层分别各自折叠形成织物上折叠层1A1和织物下折叠层1B1并朝不同方向折叠后进行缝合;图39所示为上下织物层各自形成同一方向的织物上折叠层1A1和织物下折叠层1B1再叠加后进行缝合。
甚至还可在图39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让织物下折叠层1B1延伸形成诸如图40所示的结构,让延伸出来的织物下折叠层1B1直接充当接缝拉条14。这样的接缝拉条14由于减少了一道边沿切裁导致的织物纤维被裁断,不但节省了部分或全部的拉条裁切和对位工序,而且接合强度也会更好,成品的耐压能力也会更加提高。当然,在接合强度要求不高或为了减少做工复杂性的情况下,也可如图41所示,设置延伸出来的织物下折叠层1B1直接充当接缝拉条14,但上织物层1A的边缘并不做折叠或卷边。
进一步地,也可在图36这种简单缝合的基础上设置如图33所示的接缝包边布14F。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接缝牢度,而且也可以使产品更美观。同上述各种拉条和织物层边缘的处理方式,包边内的结构可以是如图34所示的那样在折叠后在一次性缝制(卷边增强型包边布 14G),也可以是如图35所示那样:包边布和上下织物层边缘都进行折叠后再套设在一起缝制(多折卷边增强型包边布14H)。这样的结构将非常牢固和可靠,切裁断口49散开的可能性就很小,制得成品的抗压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实施例7
图42所示为一种全覆盖型的外套18做为囊体5固定装置的实施例。
所述外套18将所有囊体5全部包覆在一起,并通过拉链12实现所述外套18的完全闭合固定。
此类外套18可做成长毛绒型、毛线编织型、卡通型等多种多样的选择,尤其适合家居、酒店等场合定期更换使用。
实施例8
图43所示为一种自下往上包覆型的外套18做为囊体5固定装置的实施例。
所述外套18自下往上将囊体5包覆在一起。
所述外套18还可设置为水密型,即,在使用时水不能透过所述外套18进入其容纳腔内部,例如,图53中的水密外套18B。如果用此类水密外套18B,则可如图53所示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床转化为舟艇,以使用户或士兵可以在不被弄湿的情况渡过河流、进行水上作业或嬉戏等。
实施例9
图44所示为一种自上往下包覆型外套18做为囊体5固定装置的实施例。
所述外套18自上往下将囊体5包覆在一起。
所述外套18还可同样设置为水密型,同样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床转化为倒扣型的舟艇,士兵或其他用户、其他物品置于其上部就可在不被弄湿的情况渡过河流、进行水上作业或嬉戏等。
实施例10
图45所示为使用一种绑绳19或绑带20做为囊体5固定装置的实施例。
由于绑绳19因为截面较小,容易勒入与其接触的人体或囊体;所以可用接触面较宽的绑带20绑缚各囊体5,就不容易发生绑带20勒入与其接触的人体或囊体的情况,有利于提高使用舒适度和产品寿命等。
实施例11
图46所示为使用一种交叉绑缚型绑绳19做为囊体5固定装置的实施例。
由于图42至图45之间的固定装置主要为从外侧包覆住囊体5,囊体5之间如未设置其他诸如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所示的各种固定装置,则囊体5之间就容易发生错位,影响美观甚至使用。如果如图46所示,将所述固定装置(图中示出的为绑绳19,当然也可以是绑带20或网状结构等)在相邻囊体5之间以上下交叉的方式设置,则相邻囊体5在设置此类交叉固定装置后再发生错位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
实施例12
图47至图5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多用途五管气垫床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气床可以通过不同的固定、折叠和加设辅助装置等,实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用途。
图47所示为该多用途五管气垫床平摊在地面上时的俯视示意图。该结构具有五个囊体5,五个囊体的交汇部4的宽度设置的比五个囊体加在一起的宽度还稍大一点,这样充起来后的枕头将比使用者的肩膀稍宽,并容易对肩膀和/或头部形成半包围结构;可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和舒适度。
图48为图47中的充气制品被充起、卷起大开口7、弯折卷折条8并将公扣9插入母扣10锁死后的水平方向剖面图。插入母扣10的公扣9封闭和锁死大开口7和卷折条8,确保气密性。
如果不将图47中的每个囊体5上的接缝拉耳16连接,则本实施例中的气垫床为类似于叉开的人类手指那样的发散性气垫床(我们称之为“手套式气床”)。这样的结构,各囊体 5(即“手指”)叉开的角度可以很大,覆盖的范围可以较广,因此适合在水上被多人抱住或浮靠。
同时,这样的垫体在人体下侧有较大的贯通型空隙6,适合人体躺、卧、坐或靠在其上后加强通气和/或降温。这样的设置方式更适合在夏天或高温高湿场合使用。
如图47所示,通过绑绳19将设置在手套状囊体5的接缝拉耳16连接起来,可获得各种特殊结构。这些结构除了可以做为透气、降温性能较好的气垫床使用之外,还可通过不同的绑扎和折叠方式获得如图49所示的沙滩躺椅、图50所示的扶手沙发、图51所示的裆部坐骑型泳圈、图52所示的腋下夹抱型泳圈、图53所示的水密型舟艇,等等。具体详述如下:
如图49所示,通过绑绳19(当然也可通过绑带、网或纱等其他固定方式)实现将枕靠部位倾斜设置,弯曲设置两侧的部分囊体5成为扶手,平摊设置中间的部分囊体5即可获得适合在沙滩等场合使用的躺椅。
如图50所示,通过绑绳19等实现将枕靠部位竖直设置,折叠中间部分囊体可获得较高的座高,弯曲设置两侧部分囊体可成为扶手,可获得类似扶手沙发的舒适结构。此类结构除了适合沙滩、草坪、家居场合使用,还适合在高铁、车站、机场等场合做为临时座椅使用(因为本实施例中的大开口结构充放速度都非常快,而且收纳体积和重量都很小、携带方便,因此特别适合此类用途)。
图51所示的是将图47中的气垫床转化为裆部坐骑型游泳圈。将图47所示的相邻手套状囊体末端通过接缝拉耳16一一连接起来;使用的时候,使用者将左右两脚插入囊体5之间的空隙6,即可获得裆部坐骑型泳圈。使用者通过裆部骑乘在囊体5上,而所有五个囊体5的尾部却被绑绳19所固定而合围成圈,不能分开,因此特别适合在水面骑乘,不易倾覆。
事实上,由于该充气床垫的体积较大,往往可以承受多个使用者的裆部骑乘;因此,每个使用者各骑一根或几根,或稍微不对称地倾斜一点,在确保不会倾覆的情况下也不会是很大的问题。
所述各囊体5的外边并不是一定要做成圆柱、直筒状结构的,还可做成虫蛹、木乃伊等有大小变化节理的结构以留出现成的空隙6供使用者的脚部插入和/或臀部坐到节理的凹陷部位。
该裆部坐骑型泳圈适合长途泅渡或漂浮过程中节省体力或防止溺水,尤其是适合士兵的长途泅渡或营救不熟水性的人员等。
本实施例中的产品可以快速充放、收纳体积和重量小、破损以后方便修补、修补质量可靠、方便在水中固定落水者、不易倾覆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开口7的存在可以把手机、服装、武器弹药等不宜弄湿的物件34通过大开口7放入密封囊体后再充气和密封,泅渡或游玩完毕上岸后再解开公扣9和母扣10并通过大开口7从可密封胆体中取出这些不宜弄湿的物件34;这样就既可将某些贵重物品或私人物品在水面上随身携带以避免遗失或被他人触碰,又可避免弄湿。这些独特的优点是现有的泅渡或漂浮装置所不具备的。
图52所示为使用者两脚不分别插入不同的囊体5间空隙6,而是只插入同一空隙6时的示意图。也就是说,此时使用者并不骑或坐在任何囊体5上,而是用手臂夹抱住一个或多个囊体5,将本实施例中的气垫做为腋下夹抱型泳圈使用。由于该腋下夹抱型泳圈要远远长于常规泳圈,因此可以供多人使用。这点对于多人在水面上嬉戏或是拯救多人落水的情况下尤其适用。
图53为在所述气垫床外加设水密外套18B的情形。加设水密外套18B以后,水不能通过被压在囊体5下的水密外套18B进入囊体5形成的船舱状结构内,本实施例中的充气床就可被转化为舟艇,使用户可以在不被弄湿的情况渡过河流、进行水上作业或嬉戏等。这种设置方式特别适用于士兵在寒冷环境中渡过水面(因为在寒冷地区泅渡以后容易出现士兵因衣物浸湿或结冰等导致行动不便、着凉、感冒甚至冻伤冻坏等影响战斗力的情况)或是在寒冷环境下营救落水者,尽量减少营救和转运过程中的低温致伤或失温致死等。
实施例13
图54至图6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只需一道贴合的充气制品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的实施例。
如图54和图55各工序一一对应起来所示,成卷的至少两层物料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通过织物层输送装置(或是通过折叠等方式将同一卷织物对折或多次折叠形成的双层或多层结构)被输送到缝纫装置21处进行缝制,得到内外未翻转、未贴密封层也未切裁而是全部连成一体的双层或多层缝制物,也就是未贴合织物套39;所述未贴合织物套39再被连续且一体地送入包括切裁激光头和/或振动刀在内的切裁装置23(预裁装置23A)被切裁成处于摊平状态的预裁囊体41,这些预裁囊体41已经具有所需囊体摊平的主体形状,只是其大开口7处尚未被切裁下来而是依旧连接在暂接部38处而已,连接在这些暂接部38处的预裁囊体41会随整体同步运动的留边36继续向前输送;为了防止预裁处产生的线头或切屑32等影响后续的贴合程序和气密性,可在预裁装置23A后设置吹扫装置26,将预裁装置23A产生的线头或切屑32等吹离流水线机台;同时,为了避免因吹扫导致已经不与暂接部38连接的预裁囊体41的尾端出现不必要的位移或错位等,还可在吹扫装置26之后、贴合装置22之前设置一道或多道理布刷轮辊24;理布刷轮辊24上设置有与物料运动方向正好相反的理布刷25;理布刷25确保通过其下方的预裁囊体41的中后端不会出现折叠、褶皱、位移或错位。因为预裁囊体在物料运动方向的前端为连接在留边36上的暂接部38,在留边36被绷紧的状态下不会出现折叠、褶皱、位移或错位,中后端才是因为被预裁下来后与留边36被独立分开的部分,两侧没有了绷紧力的限制,容易出现折叠、褶皱、位移或错位。宽度覆盖整个物料门幅且运动方向与物料运动方向正好相反的理布刷25不断刷拂抚平经过其下的包括预裁囊体41 在内的所有物料表面,因此预裁囊体41上产生的任何偏移端、折叠、褶皱都将都会被这些运动方向固定的刷子刷回其本来应在的位置和平摊状态,可避免折叠、褶皱、位移或错位(折叠和褶皱被刷平、位移或错位被刷回与理布刷25运动方向严格一致的排列方向、镂空切槽 31和不镂空的留边36符合位置要求且整齐划一);经过一道或多道理布刷25刷平捋正后的预裁囊体41将随留边36同样被连续且一体地送入的贴合装置22中;贴合装置22将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分别贴合到所述预裁囊体41、切槽31甚至留边36的上下表面,获得封边囊体42(因为切槽31为被镂空的结构,密封层的上下层之间没有什么阻挡或隔离,所以在切槽31处被贴合时,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是被直接贴合在一起形成一层新的密封层,即封边层27,也就是图30中由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通过镂空的切槽31直接贴合后形成的新密封层,实现封边层27对所有预裁断口49的密封。完成贴合后的封边囊体42(也就是未翻转的可密封胆体46)和切槽31同样被继续一体地送入终裁装置23B将暂接部38完全裁断成为完全裁断部37。同时,切槽31内的封边层27也在切槽中线位置被切分为大致均分的两半,获得被最终完全切裁下来的终裁囊体43(终裁囊体43除了大开口之外所有切裁断口49都已被完全密封);所述终裁囊体43经过内外翻转装置28将其内外翻转,即可将原来密封层2暴露在外侧的可密封胆体46翻转入织物层1的内部。经过设置在所述内外翻转装置28的前道和/或后道工序的其他自动化或人工工序将包括卷折条8、公扣9、母扣10之类的零配件装配完毕,即可得到成品45。
以上各道工序和各种装置可在电脑的控制下完美配合、统一同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采用电脑进行控制的技术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具体应用到本实用新型时并不需要进行计算机程序方面的大改进。各道送料机构(例如在机台上行进的表面对织物等具有一定粘附固定能力的输送带)、预处理工序(如预先缝制图29至图31中的非接缝拉条13)、缝纫装置21、预裁装置23A、吹扫装置26、理布刷轮辊24、贴合装置22、终裁装置23B、内外翻转装置28以及其他处理装置29均可在电子设备的控制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数控化的流水线生产,甚至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该生产线设计成“黑灯工厂”,实现全自动生产。当然,为减少机器设备的投资总额和/或考虑全自动化和部分自动化(部分工序用人工)的费效比,也可将部分工序摘出来用人工完成。
与上述各道工序对应地:
图56示出了图54和图55中的D1-D2截面,此时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尚未被缝合,所以其D1-D2截面还是处于未紧密缝合而是分离状态的两道平行或近似平行的线状截面。
图57示出了图54和图55中的E1-E2截面。此时E1-E2截面处的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已经经过缝纫装置21被缝纫线15缝合成未贴合织物套39,所以E1-E2截面上的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通过缝纫线15被紧密地缝合在一起(备注:在本说明书中如未特别说明或指出各相邻的织物层之间、织物层与密封层之间、密封层与封边层之间是分离的,则它们应该为紧密贴合在一起的结构;本说明书附图中仅仅是为了便于读者分辨和方便说明,才将这些实际贴合在一起的结构以稍加分离的方式示出。同理,本说明书的缝纫线15也是紧密贴合并锁住其所缝合织物的,我们也是为了便于读者辨识才将缝纫线15以离开织物层有较大距离或是将其线头故意画得长点的方式示出)。
图58为图54和图55中的F1-F2截面示意图。此时,E1-E2截面处的未贴合织物套39已被输送到预裁装置23A并由其做第一次裁切(预裁),成为预裁囊体41。经过预裁后的预裁囊体41的F1-F2截面上,被切裁出镂空的切槽31、切屑32以及留边36。预裁装置23A可为激光切裁装置,也可为震动刀之类的机械式切裁装置。为减少或避免被切裁后各个部分可能产生的位移或错位,优选非接触式的激光切裁装置;为保证激光切裁装置可以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实现对封边膜层的切裁,优选密封层为易于吸收激光能量的黑色或深色,而不是透明、无色或浅色。
图59所示为图54和图55中的G1-G2截面示意图,为即将贴合前的预裁囊体41。预裁囊体41中的切屑32已经被吹扫装置清除出切槽31,使切槽31成为镂空结构;而且,上密封层2A已经覆盖在上织物层1A之上、下密封层2B已经覆盖在下织物层1B之下。
图60所示为图54和图55中的H1-H2截面示意图,为已经贴合后的预裁囊体41,也就是封边囊体42(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只需一次贴合就可以将所有的切裁断口49密封完毕,因此并不存在后述实施例中那样需要两次或多次贴合才能将切裁断口49密封完毕的预贴囊体)。图60中的上图是为了方便理解而故意将密封层和织物层以分离状态画出的示意图,下图为根据密封层和织物层已经贴合成为一层的实际情况而画出的示意图。此时,上密封层2A已经贴合在上织物层1A之上、下密封层2B已经贴合在下织物层1B之下;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 2B在镂空的切槽31处被贴合成为一层,成为封边层27。在此阶段,原来因镂空产生的所有切槽31周边的切裁断口49均已被封边层27所密封。也就是说,经过吹扫后的预裁囊体的预裁断口49上下两面均已被全面、连续地贴合上相应的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上织物层1A和其上的缝纫线15均已被其外的上密封层2A所完全覆盖因而在将来内外翻转后不会让该密封层一侧的流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织物纤维间隙或针眼孔泄漏到该密封层的另外一侧去;同样地,下织物层1B和其上的缝纫线15也均已被其外的下密封层2B所完全覆盖因而在将来内外翻转后不会让该密封层一侧的流体在压力作用下泄漏到该密封层的另外一侧去;预裁囊体周围的所有切裁断口49也均已被封边层27所密封,因而在将来也不会让内外翻转后囊体内侧的流体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切裁断口处原来形成的空隙泄漏到外界去。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在此阶段已经通过仅仅一次的贴合,就获得了将来内外翻转后所需的可密封胆体46(这与后叙实施例中的预裁囊体需要经过至少两次贴合才能获得所需的可密封胆体是有区别的)。
图61所示为图54和图55中的I1-I2截面示意图。图60中的封边囊体42被输送至终裁装置23B,将之完全和最终地切裁出来,获得终裁囊体43。图61中的上图是为了方便理解故意将密封层和织物层以分离状态画出的示意图,下图为根据密封层和织物层已经贴合成为一层的实际情况而画出的示意图。此时,从H1-H2截面处被输送过来的封边囊体42经过终裁装置23B将所有的暂接部38完全切断成为完全裁断部37,相应的囊体也完全从各自的留边36 处完全脱落,成为终裁囊体43。其中位于多个整体囊体之间的留边36被切裁除去之后产生的空间为完全分离空隙(即多个整体囊体之间互相分离),而位于同一个整体囊体内部相邻囊体5之间的切槽31上的封边层27被切开之后,形成相邻囊体5之间的空隙6(这种空隙6 只是将个囊体5彼此之间部分地分离开,而不是完全分离,仍会保留交汇部4)。终裁囊体43除大开口处的裁断切口外,其他的所有切裁断口49均已被完全密封。
图62为图54和图55中的F1-F2截面前后到H1-H2截面前后的简化且放大了的示意图。通过该图不但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图55中限于篇幅有限而不能清楚画出的切屑32、切槽31和封边层27,而且也示出了切槽31和切屑32的产生过程(如F1-F2截面所示)、切屑32被吹扫清除后贴合上密封层2A的过程(如H1-H2截面所示)以及终裁囊体43的形成过程。
最后,终裁囊体43再被运送到内外翻转装置28和各种其他处理装置29(包括但不限于零配件装配装置/工序、质量检验装置/工序、包装装置/工序等)进行处理,做成成品并包装备售。
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外翻转装置28可采用手套工厂已公知将近半个世纪且广泛采用的机械式手套翻转设备:先将未翻转的各囊体5一一套在模拟人手指结构的刚性或半刚性柱状结构上,再将这些柱状结构顶到各囊体5的末端为止(此时各手指结构在各囊体5的内侧),再用另一套类似的手指结构在囊体5外侧顶住各囊体5的末端;然后用人手、机械手或其他夹持装置抓住大开口,类似于抓住裤腰带脱裤子或翻猪肠那样将大开口从一组柱状结构的末端拉到对顶着的另一组柱状结构的末端直到不能再拉为止。这样就实现了内外翻转。
除了采用上述两组立柱或横柱式的内外翻转机构,还可以采用诸如吹气式,甚至是如图 2、图5和图8所示的手工方式实现翻转。吹气式内外翻转方法为用人手、机械手或其他夹持装置抓住大开口,在狭窄的通道状结构内先往未翻转囊体的开口端吹气使其鼓起,然后再调转气流方向,在鼓起囊体的末端吹气、并同时停止开口端的吹气,则囊体在末端在转向后的气流的作用下沿新的气流方向运动,实现内外翻转和朝向调换。
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和设备在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控制下可以高速同步运转;生产效率高,人力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一致、可调、可控,远胜现有的一道工序一道工序人工生产的方法和设备。
实施例14
图63至图7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两道贴合的充气制品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实施例。
如图63和图64一一对应起来所示,成卷的至少两层物料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先被输送到缝纫装置21处进行缝制,获得内外未翻转、未贴合密封层也未切裁而是全部连成一体的未贴合织物套39;所述未贴合织物套39再被连续且一体地送入第一贴合装置22A,将同样被连续且一体送入第一贴合装置22A中的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分别贴合到所述未贴合织物套39的上下表面,获得预贴囊体40;完成贴合后的预贴囊体40再继续被连续且一体地送入切裁装置23(预裁装置23A)被切裁成预裁囊体41,这些预裁囊体41已经具有所需囊体摊平时的主体形状,只是其大开口7处尚未被切裁下来而是依旧连接在暂接部38处而已,连接在这些暂接部38处的预裁囊体41依然随整体同步运动的留边36继续向前输送;为防止预裁处产生的线头或切屑32等影响后续的贴合或封边工序以及保证气密性,可在预裁装置 23A后设置吹扫装置26,将预裁装置23A产生的线头或切屑32等吹离流水线;同时,为了避免因吹扫或机械振动等原因导致已经不与暂接部38连接的预裁囊体41的中后端出现不必要的位移或错位等,可在吹扫装置26之后、第二贴合装置22B(或贴条机35)之前设置一道或多道理布刷25以确保通过其下方的预裁囊体41的中后端不出现位移或错位,如有,将会被其刷平、捋正、归位,且整理好符合后续工序位置要求的切槽31;在这些切槽31被归位整理好后,随留边36同步运动的预裁囊体41被同步送入第二贴合装置22B(或贴条机35),实现封边层27对所有预裁断口49的密封,获得封边囊体42;封边囊体42被继续送入终裁装置23B将暂接部38完全裁断成为完全裁断部37,并将切槽31内的封边层27切分为大致均分的两半;所述封边囊体42被最终完全切裁下来后,成为除大开口外所有切裁断口49都已被完全密封的终裁囊体43;所述终裁囊体43经过内外翻转装置28将其内外翻转的前后,可经过其他处理装置29将包括卷折条8、公扣9、母扣10之类的零配件装配完毕,即可得到成品45。
以上各道工序和各种装置在电脑的控制下同样可完美配合、同步运行,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数控化的流水线生产,甚至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成“黑灯工厂”实现全自动的生产。
与上述各工序和设备对应地:
图65示出了图63和图64中的J1-J2截面,此时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尚未被缝合,所以其J1-J2截面所示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还是处于未紧密缝合而是分离状态的两道平行或近似平行的线状截面。
图66示出了图63和图64中的K1-K2截面。此截面处的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已经经过缝纫装置21被缝合成未贴合织物套39,所以此截面上的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已经通过缝纫线15被紧密地缝合在一起。
图67为图63和图64中的L1-L2截面示意图。此时,K1-K2截面处的未贴合织物套39已被输送到第一贴合装置22A,其上下两面均被全面、连续地贴合上相应的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形成预贴囊体40。上织物层1A、下织物层1B和其上的缝纫线15均被其外的上密封层2A、下密封层2B所完全覆盖因而在将来内外翻转后不会让密封层一侧的流体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织物纤维间隙或针眼孔泄漏到另一侧去。
图68为图63和图64中的M1-M2截面示意图。此时,L1-L2截面处的预贴囊体40已被输送到预裁装置23A并由其做第一次裁切(预裁),成为预裁囊体41。经过预裁后的预裁囊体41的M1-M2截面上,被切裁出切槽31、切屑32以及留边36。此时如果切裁断口49处不加以密封,将会产生大量泄漏,实现不了密封。因此需要后续的封边工序。
图69为图63和图64中的N1-N2截面示意图。此时,从M1-M2截面处输送过来的预裁囊体41要经过第二贴合装置22B(或是贴条机35)将其所有切槽31处的切裁断口49用封边层27A和27B紧密贴合在一起实现完全密封,成为封边囊体42。此处的封边层27既可以是跟上密封层2A、下密封层2B厚度和材质完全一样整体膜(也就覆盖整个织物的幅面、封边囊体本体上将覆盖有两层密封膜层),也可以是常规的条状热封贴条;热封贴条可实现密封切口断面被全部密封。而且,热封贴条不需要全部覆盖整个幅面而是只要覆盖全部的镂空切槽31及其相邻切裁断口49周边有限的区域,因此也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如果选用的是热封贴条,则相应的贴合装置应为贴条机35的贴合轮22E或倾角型贴合轮22F(如图91和图92所示);该贴条机35应在电脑的控制下,准确识别和定位所有的切槽31并将所有的这些切槽31的两面均用热封贴条密封完毕,形成封边层27。由于此处的切槽31为镂空上织物层1A、下织物层1B、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所得,因此切槽31处贴合装置的贴合压力应该设置的大一点,或是贴合轮、辊的间隙应该设计的小一点,或是选用贴合形变量更大一些的热封贴条、或是选用如图92所示的有凸出的倾角型贴合轮22F以保证所有切裁断口 49均可被妥善密封。
图70为图63和图64中的P1-P2截面示意图。此时,从N1-N2截面处被输送过来的未封边囊体经过如图88至图93所示的各种贴合辊/轮贴合处理后,获得封边囊体42。图70的上图示出了封边囊体42各层的明细叠加结构,而实际各层贴合后所得效果则如图70的下图所示。
如图71所示,从P1-P2截面处被输送过来的封边囊体42经过终裁装置23B将所有暂接部38也完全切断,成为完全裁断部37;相应的囊体也完全从各自的留边36处完全脱落,成为终裁囊体43。终裁囊体43除大开口处的裁断切口外,其他的所有切裁断口49均已被完全密封,具体如图71所示。图71的上图示出了各层的明细结构,而实际各层贴合并切裁后所得效果如图71的下图所示。
最后,终裁囊体43再被运送到同实施例13所述的各种内外翻转装置/工序、零配件装配装置/工序、质量检验装置/工序、包装装置/工序等后续工序进行处理。
图72为图63和图64中的M1-M2截面前后到P1-P2截面前后简化且放大了的示意图。通过该图不但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图64中限于篇幅有限而不能清楚画出的切屑32、切槽31和封边层27,而且也示出了切槽31和切屑32的产生过程(如M1-M2截面所示)、切屑32被吹扫清除后贴合封边层27A的过程(如P1-P2截面所示)以及终裁囊体43的形成过程。为便于理解和辨别,我们在图64和图72中以右倾斜线表示上密封层2A(第一覆膜层)、左倾斜线表示第二覆膜层(即,封边层27A)。
本实施例较实施例13的优点在于:1、可以通过一次贴合和二次贴合获得具有多层叠加密封层的密封囊体,产品的气密性和可靠性更好。2、也可以通过电脑控制下的热封贴条的贴合实现对切裁断口49的密封,可节省全幅面二次贴合所需的二次密封层膜材料。至于具体选用实施例13中的方法和设备还是选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和设备,应视产品特点、场地条件和预算等综合考虑后选用。
实施例15
图73至图7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密封胆体46与织物套分开制作的充气制品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实施例。该制造方法和设备的特点在于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与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不是串联在一条流水线上进行生产,而是通过两个并联或互相独立的流水线制得。
如图73所示,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通过可密封胆体压制机30制得形状、尺寸可与翻转囊体44相适配的可密封胆体46。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通过缝纫装置21、理布刷25、切裁装置23、内外翻转装置28等制得形状、尺寸与可密封胆体46相适配的翻转囊体44。最后在其他处理装置29前后的适当节点,将可密封胆体46塞入翻转囊体44,即可获得成品45。
图74通过俯视图的角度简单地示出了图73中的相应工序。比较图74和图55/图62/图 64/图72后可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方法和设备既可通过流水线在每一动作周期内生产出一个翻转囊体44(或成品45),又可同时生产出多个翻转囊体44(或成品45)。具体可根据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材料的门幅宽度、具体的产品尺寸和形状等不同情况,灵活设置。
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先在所述流水线上集成尽量多的功能,在不需要使用某一或某些功能时,再将这个功能相应的执行机构/装置停掉不用即可。
实施例16
如图7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充流体制品成品在内外翻转以后,在大开口部位容易出现接合角落部位的支顶间隙47。例如,由上密封层2A与翻转折叠后在接缝处延伸出的密封层上延伸层2A2形成的膜间间隙47A、由下密封层2B与翻转折叠后在接缝处延伸出的密封层下延伸层2B2形成的膜间间隙47A、由与裁切断口封边层27包裹在接缝处延伸出的织物上延伸层 1A2和织物下延伸层1B2(即布头或布边)之外时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贴合断口封边层 27以后,在布头或布边厚度因切裁断口突然变成零以后,会产生厚度差间隙47B。这些空间在卷折封闭大开口时,如果使用的力度不够(如,体力较小的妇女儿童使用时)或是采用的上织物层1A或下织物层1B较厚(如,摇粒绒布、以及为了防止充气垫的下层被与之接触的地面上不平整结构刺破,使用较厚的牛津布或夹网布等做为下织物层1B),充气完毕后的囊内气体就容易通过这些支顶间隙47形成的微小通道内泄漏出来。虽然泄漏量会很小,但是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却是应该尽量予以避免的问题。其解决方法有很多,例如:在贴合密封层的时候尽量提高贴合辊轮的压合力度以减少甚至消除厚度差间隙47B、采用较厚且受压后形变量较大的上密封层2A和/或下密封层2B、在具有支顶间隙47的位置加设较厚且受压后形变量较大的密封层等(此类方案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23922.5以及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82034935.8中已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和图解)。
在本实施例中,将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产品可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特点,给出另外一种解决方案。
如图76所示,可以根据最终产品尺寸和大开口尺寸,在织物层1的适当位置切裁出横向切缝51。设置横向切缝51后的下织物层1B的效果如图77所示,切缝51处可形成向上卷折的下织物层翼片1B3;设置横向切缝51后的上织物层1A的效果如图78所示,其切缝51处可形成向下卷折的上织物层翼片1A3。这些卷折的上织物层翼片1A3或卷折的下织物层翼片1B3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可通过定位机构配合气流吹折、机械臂夹持或吸附弯折等常见方式实现。
然后再如图79所示,将设置横向切缝并弯折翼片后的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相向对扣(在流水线上为尚未被最终切裁的长布料被连续性地、周期性地设置切缝并弯折翼片、对位后被对扣在一起)后,再如图80所示通过缝纫线15将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缝合完毕;然后再如图81所示在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外侧贴合相应的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安装各种配件配饰前/后,再内外翻转得到如图82所示的本实施例大开口。
最终如图8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大开口内接缝处的接缝延伸部上织物层翼片1A3、下织物层翼片1B3被翻转到了大开口之外,而不是被夹持在封边层27之内。最终在大开口内接缝处获得的封边层27只有薄薄的膜层,而无织物层。这样在大开口内接缝处形成的支顶间隙 47就仅仅是膜间间隙47A,厚度差间隙47B就不存在了。由此获得大开口接缝处在被卷折后织物接缝折叠处空隙和厚度差间隙47B形成贯通性细小泄漏通道的可能性就被大大降低或避免了。而封边层27为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压合在一起所得,因此其厚度和受压后的形变量本身就比较大,被卷折后膜间间隙47A存在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减少甚至被消除。
开口内接缝处的接缝延伸部上织物层翼片1A3、下织物层翼片1B3被翻转到了开口之外后,也可以做为缝上提手或固定卷折条等使用。
至于封边层27在其自身被切裁处可能形成的支顶间隙或厚度差间隙,可以利用如图90 或图92所示的带有一定倾角θ的倾角型贴合辊22D或倾角型贴合轮22F,予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即,通过这些倾角型贴合辊22D或倾角型贴合轮22F将封边层27自身的切裁断口压合成在截面上厚度逐渐由大变小、直至最后厚度变成零的楔形或尖锥形结构。具有此类结构的封边层27在卷折过程中可被紧压其上的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以没有任何空隙的方式存在,消除了封边层27在其自身被切裁处可能形成的支顶间隙或厚度差间隙,进一步避免了泄漏的可能。
优选的,还可将包括大开口接缝切裁断口49和大开口接缝封边层27在内各种切口或断口做成斜线、曲线状而非直线状,则这些斜线、曲线型切口和/或断口在被卷折后将不是被同一位置的密封层所挤压,而是被不同位置的密封层所挤压,因此其可能形成的支顶间隙和膜间间隙就会被分散到卷折条的不同位置上并被卷折条边角所切断,不易形成贯通型的泄漏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最终产品的使用气密性。
实施例17
图88所示为织物涂层或膜材料贴合领域常见的贴合装置22的工作原理图:通过两个紧夹在一起或间距控制在很小范围内的水平轮辊将涂层或上密封层2A、下密封层2B贴合到上织物层1A、下织物层1B上去(视具体被贴合材料的性质不同,有发热型轮辊和不发热轮辊)。这样的圆柱形轮辊因为截面大小始终一致,所以对夹持在其间厚度和/或密度不一致的不同部位产生的压合力是不一样的。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可能需要对不同部位施加不同的压合力,如前述实施例中在形成切槽31处处理封边层27,就需要在此部位施加较大的贴合压力和/或形成较小甚至是楔形的截面等。
为此,可将贴合装置中的贴合轮辊设置为如图89所示的凸出型贴合辊22C。在凸出型贴合辊22C下方的被贴合材料的被挤压程度较高(贴合空间较小),受到的挤压力就较大,最终获得的贴合材料的粘合力就会较强、贴合厚度就会较小。图中所示为凸出筋沿径向分布,在实际生产中,自然凸出筋也是可以沿轴向分布,甚至是同时沿径向和轴向分布的复杂图案。
优选地,如图90所示,还可将凸出型贴合辊22C的突出部设置成有一定倾角θ的倾角型贴合辊22D。此类倾角θ可以做得比较小,也可以做得比较大甚至可以大到直至紧密咬合的辊轮将被压材料在其扩大的辊轮外缘被切裁下来(即,贴合装置同时发挥切裁装置的功能,如图90右侧同时具有两个扩大倾角θ的对顶轮辊所示)。
同理,既然可将贴合装置的辊轮设置为凸出型贴合辊22C,那将贴合装置的辊轮设置为凹进型贴合辊也是可以的(如图93所示)。甚至这些凹、凸、倾角部位可以互相配合,制造出贴合力更强、可能的泄漏空隙更少甚至被消除的各种充流体制品。
实施例18
正如实施例14中所述,第二贴合装置22B可以采用贴条机35,也就是说,在某些应用场合,可以将实施例17中的各种贴合轮辊替换为如图91所示的贴合轮22E。此类贴合轮22E 为热封贴条中普遍使用的技术方案,成本低廉、技术成熟,可以很容易地应用到本实用新型中。
相对于轮辊,此类贴合轮22E不但用料少、体积小、成本低,而且易于通过电脑控制其压合轨迹和转向。如果将此类贴合轮22E在电脑控制下与缝纫装置和/或切裁装置形成的各种缝合线轨迹、切裁轨迹、切槽等互相配合(包括覆压或保持固定距离),就可做出各种相应复杂轨迹的贴合轮覆压轨迹。这是常见的贴合轮辊很难实现的,而在电脑控制下的此类贴合轮可以轻易实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贴合轮也可以做成如图92所示的倾角型贴合轮22F,其工作原理和用途与实施例17中所述的倾角型贴合辊22D一样或类似,而且在倾角型贴合辊22D的基础上,还可增加诸如转弯、在运行过程中按需或周期性调节吃进深度等更多功能。
实施例19
图83至图87示出了一种可在生产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流体制品的同时同步制作出止回膜或止回阀的实施例。
如图83所示,在制作未贴合织物套39的前后,可以通过激光或机械裁切方式在流水线上的织物层1A上切裁出被镂空的预切孔洞48(图中因上织物层1A的遮挡效应导致下织物层 1B上的预切孔未能示出,其位置、大小和形状应与上织物层1A上的预切孔洞48一致)。
该预切孔洞48在其后贴附密封层的工序中被上密封层2A所覆盖。为避免上密封层2A与透过镂空预切孔洞48的下密封层2B被贴合在一起,可以选用如图90所示的直径较大的倾角型贴合辊22D、或如图93所示轮辊上具有凹陷部50的部分凹进型贴合轮辊22G、或电脑控制的可部分提起不压合的贴合轮辊或贴合滚轮,使所述轮辊或滚轮经过所述预切孔洞48上方时,刚好不压到所述预切孔洞48的位置,避免在所述预切孔洞48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 2B被贴合在一起。
最后再在终裁装置处将所述预切孔洞48做为终裁囊体43的一部分予以裁断,即可获得自带止回膜的本实施例产品。
图84所示为图83中R1-R2截面的侧视图。此时上织物层1A和下织物层1B被缝纫线15 缝合在一起,形成未贴合织物套39。在该未贴合织物套39前道或后道工序,可以切裁出镂空的预切孔洞48。然后在自动化流水线上进行前述密封层贴合过程,可获得如图85所示S1-S2 截面:大开口7处带未被贴合的上密封层2A4、未被贴合的下密封层2B4。然后再如前述多个实施例一样,进行最终切裁、零配件装配、内外翻转等工序,最终即可获得在大开口位置带未被贴合的上密封层2A4和未被贴合的下密封层2B4的结构。如图86的T1-T2截面所示,将预切孔洞形成的未被贴合的上密封层2A4和未被贴合的下密封层2B4塞入内外翻转后的可密封胆体46,这些塞入的密封膜就可在手挥或兜风充气可密封胆体46时,成为防止充入囊内的气体倒流出去的止回膜。图87示出了密封层和织物层贴合为一体后的U1-U2截面及其中充当止回膜的未被贴合的上密封层2A4和未被贴合的下密封层2B4。
为充分发挥止回膜的止回作用,预切孔洞48可以根据需要镂空成矩形或如图83中所示的梯形或其他合适形状。
实施例20
前述实施例中的囊体织物层,均是通过缝纫线缝合平面得来。事实上,缝纫并不是本实用新型必须的工序,还可以是如本实施例中的直接定织等其他非缝纫工序获得。
如图108至图109所示,可采取大圆机、放大版的织手套机、放大版的织袜机等类似的定织装置55,直接织出手套状的、具有囊体5之间空隙6的的未贴合织物套39,然后再在这些未贴合织物套39上贴合密封层2,再在内外翻转前后装配好其他零部件或配件制成成品,最后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流体制品。
图109一一对应地示出了图108中各道工序的物料俯视图。
图110所示为图108和图109中的B3-B4截面示意图:定织装置55直接织出具有囊体5 初步形状的连接在一起的多个未贴合织物套39。与图57和图66中所示的截面图相对比,其主要的区别在于其他两个实施例中的未贴合织物套39是通过缝纫制得,有缝纫线15的存在;而本实施例中没有缝纫线的存在,织物层1上片和下片的纱线在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54处开始被织在一起,形成定织物交织层53。
图111所示为图108和图109中的C3-C4截面示意图。通过预裁装置23A沿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54外缘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未贴合织物套39进行预裁,获得带切裁断口49和镂空切槽31的预裁囊体41。
图112所示为图108和图109中的D3-D4截面示意图。在预裁囊体41的两侧包括所有的镂空切槽31和定织物交织层53在内的区域覆盖完整的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进行贴合。贴合后获得如图113所示的预贴囊体40(同时也是封边囊体42)。此时在原来被镂空切槽31处因上密封层2A和下密封层2B直接紧密贴合形成了封边层27。
图114所示为图108和图109中的F3-F4截面示意图。将图113中的预贴囊体40(也就是封边囊体42)沿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54外缘保持一定的距离将封边层27进行终裁,即可得到终裁囊体43。
图94至图107比较形象地示出了以上设备对应的制作方法:
图94为定织物立体示意图,上下两片织物层1直接在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54处被织在一起形成定织物交织层53,获得连成一体的多个未贴合织物套(备注:为便于理解,图94、图96至图99、图101至图105中的各种囊体的开口我们均以椭圆予以示出,在实际生产时,这些开口是紧密闭合的),其X1-X2截面如图95所示(也就是其俯视图);其W1-W2截面如图96所示,其V1-V2截面如图97所示(这些图同图110所示的B3-B4截面类似,无非就是囊体5的数量不一样而已,以下不一一赘述)。
如图98所示,将图94至图97中定织获得的未贴合织物套沿定织物上下层接合线54外缘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预裁,获得带切裁断口49、镂空切槽(图中因限于画面篇幅未示出) 和布边53A的预裁囊体41。此时如果将定织物切除部53B(也就是切屑32)清除,所获预裁囊体41的效果如图99所示,其Y1-Y2截面如图100所示,其Z1-Z2截面如图101所示,其 A3-A4截面如图102所示,此时均尚未覆盖密封层。覆盖密封层后的Z1-Z2截面如图103所示、A3-A4截面如图104所示。
完成贴合和终裁后的A3-A4截面如图105所示。最后完成翻转后充起的Z1-Z2截面如图 106所示、A3-A4截面如图107所示。
以上方法,除未贴合织物套是通过定织而不是通过缝纫所得,其他步骤与前述实施例基本相同。
当然,在定织获得未贴合织物套后,也不一定必须贴合密封层2;也可如实施例15所述的可密封胆体46与织物层不贴合,而是各自独立制作出后,再将独立制得的可密封胆体46 塞入内外翻转后的定织所得未贴合织物套之内,获得成品。
定织获得的未贴合织物套,其上下两层织物可在二者的接合线处汇聚在一起形成交织层以供后续预裁出切槽,也可在接合线处直接接合而无接合线外的交织层(也就是将未贴合织物套上下层仅靠一起摊平时,摊平后的织物套外缘轮廓线既没有缝纫线也没有交织层,而是通过对织物层的直接折叠形成的折叠线迹即为上下两层织物的接合线;这种通过折叠而来的接合线不需要通过切裁或缝合制得,不产生将织物纤维切断的切裁断口)。
尤其是对于大开口充气制品而言,因为大开口的存在,在结构上特别类似于手套或袜子在被穿着时用以伸入手或脚的手套/袜子开口,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用放大版的手套织机、放大版的织袜机或大圆机等设备织出。二者原理并无区别,只不过是织出产品的尺寸变大很多而已。
通过放大版的手套织机、放大版的织袜机或大圆机等设备整体定织出来未贴合织物套上没有切裁断口也没有定织物交织层,其织物纤维和纱线都是连续的,不存在缝合口等大量切断织物纤维和纱线的过程,因此其成品耐受切向拉力的能力要明显比存在缝纫接缝囊体要强得很多;最终获得的充流体制品的耐压、耐冲击和耐用水平将明显高于有缝纫接缝的囊体。
此类定织囊体甚至可以不用自动化或流水线进行生产,而是用人工将一个一个将未贴合织物套喂入密封层贴合装置,再一个一个地获得封边囊体进行后续处理。此类生产方法虽然效率比起自动化流水线会低一些,但是由于其不需要传统缝制工艺中的熟练缝纫工和经验要求高的贴条工,其人工费用还是会低很多,其成品质量也会一致、稳定和获得提高。
以上各缝合实施例所述缝纫装置21可为包括单头单针绗缝机、单头多针绗缝机、多头单针绗缝机、多头多针绗缝机、单头单针绗绣机、单头多针绗绣机、多头单针绗绣机、多头多针绗绣机、绣花机等在内的缝纫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切裁(包括预裁和/或终裁)、吹扫、贴合、封边等各道工序并不仅仅只能设置一道工序,而是可以视具体生产的需要,设置成有多道切裁(包括预裁、中裁和/或终裁)、多次贴合、多次吹扫、多次理布(如图73所示)、多次封边等工序的流水线。
而且,在不影响生产和质量的情况下有些工序也可以适当地对调前后顺序。例如,在不影响生产和质量的情况下,将部分零配件装配装置设置在内外翻转装置28之前还是之后,并无太多的区别,而是应该以方便内外翻转装置28抓取、输送并翻转及其后的组装等为准。也就是说,在制作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流体制品时,缝纫、切裁、割槽、内外翻转、装零配件等不同工序可以按“缝、割、贴、翻、装”、“缝、贴、割、装、翻”、“贴、割、翻、缝、装”、“割、贴、翻、缝、装”等不同顺序挑选最适合的方案。
当然,在考虑生产线成本和投资收益比要最优的情况下,除了几道核心工序最好为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之外,其他的工序也可以是断续的或是人工操作。例如,最后的零配件装配往往为非标准化工艺且不同的产品零配件数量、材料、尺寸和形状等差异巨大。在此情况下,如要实现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能够全部适应这些巨大的差异,其投入的生产设备成本与能节省的人工费用相比,可能投入产出费效比并不高,因此也可以通过人工而不是机器执行此类的部分工序。
所述切裁装置23、预裁装置23A、终裁装置23B等既可以选择激光等非接触式的切裁装置,也可选择诸如振动刀、圆刀、发热电阻丝甚至模切机等传统的机械接触切裁方式。在不考虑流水线成本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使用激光切裁方式;因为激光切裁方式为非机械接触式的切裁方式,在没有外界过度振动和风吹等情况下,被裁下来的部分位置可以保持不变,有利于其后各道工序的定位、对位等。
为了更加精确地进行切裁等工序,还可使用在流水线上设置摄像投影定位装置、在织物表面预印定位标志或轮廓线进行识别等各种已经很成熟的定位和/或对位方法。当然,还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线和布的颜色差异、对比度不同等供机器识别或定位;尤其是用颜色差异大的线作囊体缝合线时,机器识别、定位和对位将特别容易和精准,相应的预裁、压合、中裁、终裁、切槽分切等距离或宽度控制就可以更加精准。
此外,为了减少位移、错位、折叠或褶皱等不利现象发生的几率,除了设置各种智能识别、定位或对位系统外,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缝纫装置21、贴合装置22、理布刷轮辊24、吹扫装置26、切裁装置23等还可设置得彼此非常靠近和紧凑,物料在前后道工序中的运送距离非常短、甚至接近没有,使得在机台或轮辊组上的物料被前道工序处理后还没来得及发生位移、错位、折叠或褶皱等就被贴合和/或切裁完毕了。
为方便理解,前述实施例中各种设备的工作面均是设置同一水平面上,但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节省机器设备的体积和成本,各个工作面往往是错开的。甚至可以如图115所示,通过定位辊52的不同空间位置组合将各种不同的工作面紧凑嵌套在一起,使机器设备的体积和/ 或占地面积更小、设备耗料更少、成本更低,等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Claims (4)

1.一种充流体制品,该制品具有流体进出口以及与之适配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层密封层(2),所述密封层形成可密封胆体(46)且其上开设有流体进出口;
至少一层织物层(1),所述织物层套设于所述密封层(2)的外表面,形成织物套;
所述织物层(1)与所述密封层(2)共同形成囊体(5);
当所述流体进出口为手挥充气或兜风充气的大开口(7)时,完成最终包装后所述充流体制品成品的所述密封层(2)能够从所述织物层(1)的内部被整体翻转至所述织物套的外部,且翻转后的所述囊体(5)可平整、无折叠和/或无褶皱地被摊平并叠加到机台平面和/或水平轮辊的表面;
当所述流体进出口为平面膜阀或立体气嘴(3)时,所述充流体制品在未安装平面膜阀或立体气嘴(3)之前半成品的密封层(2)能够从织物层(1)外部被整体翻转至织物层内部;且翻转前所述囊体(5)可被平整、无折叠和/或无褶皱地摊平到机台平面和/或水平轮辊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流体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5)有多个,所述多个囊体(5)之间具有间隙(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流体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5)上设置有固定装置(11),所述固定装置(11)能够将不同的囊体(5)固定或连接起来,所述固定装置为外套(18)、绑绳(19)、绑带(20)、网袋、拉链(12)、拉片、接缝拉条(14)、非接缝拉条(13)、拉耳(16)、魔术贴、缝合片、扣件、孔眼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充流体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1)为梭织物、针织物和/或编织物。
CN202020232849.2U 2019-07-05 2020-02-28 一种充流体制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892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8819X 2019-07-05
CN201921048819 2019-07-05
CN201910606411 2019-07-05
CN2019106064118 2019-07-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89276U true CN212489276U (zh) 2021-02-09

Family

ID=711740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9591.8A Pending CN111329284A (zh) 2019-07-05 2020-02-28 一种充流体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CN20202023284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89276U (zh) 2019-07-05 2020-02-28 一种充流体制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9591.8A Pending CN111329284A (zh) 2019-07-05 2020-02-28 一种充流体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32928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9284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0805B2 (en) Adhesive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garments and other fabric products
US4547906A (en) Heat retaining article
US943945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mproved appearance of a pair of pants
CN104470389A (zh) 具有缝合部的稳定性增强的短裤
CN112369728B (zh) 棉针织衬衫的制作方法
US20180255854A1 (en) Garment with integrated reinforcement panel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WO2016029497A1 (zh) 一种无粘合衬西服及其制作方法
CN212489276U (zh) 一种充流体制品
CN212199596U (zh) 缝纫制品的加工设备及其加工获得的缝纫制品
CN110228659A (zh) 一种防漏袋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US20050102728A1 (en) Item of apparel
CN111329224A (zh) 一种包体、该包体的制作工艺及具有该包体的背包
CN210823481U (zh) 一种防漏袋及其制备设备
CN2475659Y (zh) 保温救生服
CN112773011A (zh) 一种可调节腰围大小的塑臀女牛仔裤制作方法
JP2011168939A (ja) リバーシブル構造の一部式立体縫製きもの及びきものセット
JP2005171477A (ja) 伸縮性インナーウエストベルト
CN213281538U (zh) 一种裤子
CN213344470U (zh) 双面尼车缝部位防变形装置
JP2020105650A (ja) ボトムス
CN113089189B (zh) 缝纫制品的缝制工艺、加工设备及其加工获得的缝纫制品
CN220211998U (zh) 一种可拼接式服装
CN214016009U (zh) 一种旅行式便西及打包袋
CN214802467U (zh) 一种儿童连肩版居家套装
JP2006009202A (ja) 立体細幅帯状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