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75659Y - 保温救生服 - Google Patents

保温救生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75659Y
CN2475659Y CN 01218093 CN01218093U CN2475659Y CN 2475659 Y CN2475659 Y CN 2475659Y CN 01218093 CN01218093 CN 01218093 CN 01218093 U CN01218093 U CN 01218093U CN 2475659 Y CN2475659 Y CN 247565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e
combination suit
life combination
heat seal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180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永仪
高君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2180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7565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7565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7565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救生服,它由密闭帽、救生服、防水拉链、排污装置、鞋子及以尼龙带组成,密闭帽与救生服在颈部位置热合为一体,救生服材料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在双层材料中间留有空气层的一体结构、并且上半身两只袖子制成宽大的蝙蝠状,防水拉链装于救生服前面上半身中缝处,排污装置设置在救生服下半身臀部部位,鞋子位于两裤腿底部,尼龙带分别绕在救生服的颈部、腰部、手腕部和鞋子上面的踝部位置。

Description

保温救生服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中救生,特别是指一种由密闭帽、救生服、防水拉链、排污装置及鞋子等组成,密闭帽材料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或胶合与泡沫塑料合为一体的结构、救生服材料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或胶合在双层材料中间留有空气层的一体结构,具有保温与救生双重功能的保温救生服。
现有的水中救生服,一般为布袋填装泡沫塑料或者是充气式救生服,穿着使用时救生服基本位于穿着人员的上身,使人漂浮于水面不会沉没。虽然现有救生服具有简单、穿着快捷的优点,但不适宜长时间停留在水中、特别是对于严寒的气候环境,会造成身体冻僵,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既具有漂浮力又能够抵御严寒的保温救生服,以满足水中救生的使用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适应水中救生使用的需要,提供一种由密闭帽、救生服、防水拉链、排污装置及鞋子等组成,密闭帽材料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或胶合与泡沫塑料合为一体的结构、救生服材料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或胶合在双层材料中间留有空气层的一体结构,具有保温与救生双重功能的保温救生服。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救生服由密闭帽1、救生服2、防水拉链3、排污装置4、鞋子5及尼龙带6组成,密闭帽1的下沿与救生服2的领部在颈部位置热合为一体,救生服材料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在双层材料中间留有空气层的一体结构并且上半身两只袖子制成宽大的蝙蝠状,防水拉链3装于救生服2前面上半身自颈部至裤子前裆部的中缝处,排污装置4设置在救生服2后面下半身臀部部位,鞋子5位于救生服2下半身两裤腿底部,尼龙带6分别绕在密闭帽1与救生服2领部连接处的颈部、救生服2的腰部、手腕部和鞋子5上面的踝部位置;其中,密闭帽1由帽体、透明面罩、呼吸管道构成,透明面罩位于帽体的前面,呼吸管道位于帽体外表面的两侧、自上而下从头顶部到耳部下端其上口直接通入帽体内、下口与外部相通并设置有控制进出气体的插板,帽体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与泡沫塑料合为一体的结构;防水拉链3由二层拉链与一层塑料密封条构成,在二层拉链中间放置塑料密封条,经树脂涂布的拉链带条与塑料密封条一道通过热合与救生服2合为一体;排污装置4由蓄污袋、袋盖、钢丝圈、袋口防水拉链、支撑板、下端横撑板、撑板尼龙搭扣、支撑板弹簧、外排防水拉链及闭合尼龙搭扣构成,蓄污袋袋口与救生服后面臀部部位热合在一起,袋口周边装有钢丝圈,袋口防水拉链装于蓄污袋袋口与袋盖之间的周边,支撑板支撑于蓄污袋的前后两侧,下端横撑板撑于蓄污袋底面,一端与前侧的支撑板下端铰接,铰接处装有支撑板弹簧,另一端设置尼龙搭扣并与后侧的支撑板下端尼龙搭扣相连,外排防水拉链位于蓄污袋的底面,蓄污袋底面两侧向外延伸分别设有闭合尼龙搭扣;鞋子5由鞋套与塑料鞋底构成,塑料鞋底与鞋套底面胶合为一体,鞋套上口与救生服2下半身两裤腿底部热合在一起。为了进一步增加浮力并保证人体在水中处于正浮位置,可以在保温救生服外增加充气气囊,充气气囊采用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位于救生服2上半身前部与背后,充气气囊上部设置领部并设有两根气管,领部及一根气管与密闭帽1的下沿和救生服2的领部热合在一起,使气管进气口位于救生服2内可以直接人工用嘴充气,另一根气管位于救生服2外可以外接充气气源。在密闭帽1的前面顶部可以设置以电池、手握式发电机等为电源的警示照明灯,同时密闭帽1的顶部外表面、救生服2的肩膀处、充气气囊的顶部涂刷荧光剂,设置荧光剂警示层。密闭帽1材料也可以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或胶合在双层材料中间留有空气层,再与帽体泡沫塑料热合在一起的一体结构,密闭帽1的透明面罩的口、鼻处可以开设透气窗,透气窗关闭时不能有水渗漏。密闭帽1和救生服2以及鞋子鞋套的材料一体结构在热合时,可以热合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小块,例如每块长×宽为10厘米×8厘米、6厘米×5厘米等,以保证部分小块外层因撞击划破受损时不影响救生服整体的漂浮力。当穿着使用保温救生服时,拉开救生服2前面的防水拉链3,先穿进救生服2的下半身再戴上密闭帽1,将呼吸管道下口插板关闭锁定、同时开启透明面罩透气窗,然后双臂及上半身全部穿入救生服2,并闭合防水拉链3;这时用尼龙带6分别缠绕救生服2的颈部、腰部、手腕部和鞋子上面的踝部等部位,完成穿着工作。在入水的瞬间,必须关上透明面罩透气窗,待浮出水面后再开启透气窗或打开呼吸管道下口插板。排污装置4不使用时,蓄污袋为折叠状,整个排污装置4与救生服2后面臀部部位贴合在一起;当进行排污时,要打开蓄污袋才能进行。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救生服能够在严寒气候中保证在水中连续使用72小时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由于密闭帽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或胶合与泡沫塑料合为一体的结构、救生服材料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在双层材料中间留有空气层的一体结构,救生服覆盖人体全身使漂浮力均匀分布,即具有漂浮救生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保温的功能;救生服设置排污装置,在保证漂浮救生和保温的条件下,可以长时间、特别是在严寒的气候环境下在水中停留,满足了水中救生的使用需要,保证了生命安全。救生服添加充气气囊既增加了漂浮力又能自行使人体在水中处于正浮位置,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能保证在水中停留的安全。救生服设置警示照明灯和荧光剂警示层,对夜间施行水中救生提供了方便。密闭帽和救生服材料的一体结构,制成分割为互不相通的小块,保证了部分小块外层因撞击或划破受损不影响救生服整体的漂浮力,从而保证了生命安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救生服后面下半身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帽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帽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鞋子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密闭帽材料采用双层的复合材料与中间为泡沫塑料热合为一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密闭帽材料采用双层的复合材料与中间为空气层热合在一起再与帽体泡沫塑料热合为一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救生服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救生服由密闭帽1、救生服2、防水拉链3、排污装置4、鞋子5及尼龙带6组成,救生服2上半身两只袖子制成宽大的蝙蝠状、袖子尽头手套部分为四指合并式,尼龙带6分别缠绕在救生服2颈部、腰部、手腕部和鞋子5上面的踝部,以使不同体型、身材的人员穿着较宽大的救生服时能够感觉舒适、行动自如。如图2,排污装置4热合、胶合或缝合在救生服2后面下半身的臀部部位。保温救生服还可以增加充气气囊,充气气囊位于救生服2上半身前部与背后,充气气囊上部设置领部以及两根气管,领部及一根气管与密闭帽1的下沿和救生服2的领部热合或胶合在一起,使气管进气口位于救生服2内可以直接人工用嘴充气,另一根气管位于救生服2外可以外接充气气源。
参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帽1由帽体1-1、透明面罩1-2、呼吸管道1-3构成,帽体1-1的前面顶部还可以设置警示照明灯1-4。呼吸管道1-3上口直接通入帽体1-1内、其下部与外部相通。在下部进出口处设置有插板控制气体进出并起锁定作用,以保证在人跳入水中沉没水里时,插板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水进入呼吸管道1-3,而当人浮出水面时打开插板呼吸管道1-3即与外部相通。透明面罩1-2的口、鼻处还可以开设透气窗1-5。
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排污装置4由蓄污袋4-1、袋盖4-2、钢丝圈4-3、袋口防水拉链4-4、支撑板4-5、下端横撑板4-6、撑板尼龙搭扣4-7、支撑板弹簧4-8、外排防水拉链4-9和闭合尼龙搭扣4-10构成,撑板尼龙搭扣4-7和闭合尼龙搭扣4-10也可以采用揿扣等零件。蓄污袋4-1和袋盖4-2的材料为织物与树脂涂布层结构。不使用排污装置4时,蓄污袋4-1处于折叠状,前、后闭合尼龙搭扣4-10与救生服2后面的臀部部位搭合在一起。当使用排污装置4时,先从救生服2外拉开闭合尼龙搭扣4-10,然后放开腰部和手腕部的尼龙带6,双臂从蝙蝠状袖子内抽出,在救生服2内拉开袋口防水拉链4-4,打开袋盖4-2安放适当,将支撑板4-5、下端横撑板4-6放于支撑位置,同时支撑板弹簧4-8张开,下端横撑板4-6下降至贴近外排防水拉链4-9,使下端横撑板4-6一端的尼龙搭扣与位于后侧的支撑板4-5下端的撑板尼龙搭扣4-7搭合,此时蓄污袋4-1成筒状即可排污;排污结束时,先闭合袋口防水拉链4-4,使袋盖与袋口之间完全闭合无渗漏,应注意一定要正确操作防止有水漏入救生服内危及生命安全,然后从救生服2外打开外排防水拉链4-9,蓄污袋4-1中的污物即能排放至排污装置4外,同时外面有水进入蓄污袋4-1中,再将下端横撑板4-6端部尼龙搭扣与撑板尼龙搭扣4-7脱开,并将外排防水拉链4-9拉合,但不完全闭合留有缝隙,然后逐步折叠蓄污袋4-1,收拢前、后支撑板4-5以及下端横撑板4-6,同时支撑板弹簧4-8复位,使前、后支撑板4-5和下端横撑板4-6与袋盖4-2贴合在一起,蓄污袋4-1中的水在逐步折叠过程中通过未完全闭合的外排防水拉链4-9留出的缝隙逐步排出蓄污袋4-1外,蓄污袋4-1折叠完毕,将外排防水拉链4-9完全闭合,再将闭合尼龙搭扣4-10与救生服2后面的臀部部位搭合在一起,恢复原状。
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鞋子5由塑料鞋底5-1与鞋套5-2构成,塑料鞋底5-1与鞋套5-2底面胶合为一体,鞋套5-2上口与救生服2下半身两裤腿底部热合在一起。尼龙带6缠绕于鞋子5上部的踝部部位,另外如图5-3将尼龙带制成鞋子外形状套在鞋子外并扎紧。
参照图7和图8,如图7,密闭帽1材料为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或胶合与泡沫塑料合为一体的结构,图中1-a为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层,1-b为泡沫塑料层。如图8,密闭帽1材料为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或胶合在双层材料中留有空气层、再与帽体1-1的泡沫塑料层胶合在一起的一体结构,图中1-a为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层,1-c为空气层,1-d为帽体1-1泡沫塑料层。在图7和图8中,热合的材料均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小块,图中字母A、B即表示分割节点线。
参照图9,救生服2材料为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或胶合在双层材料中间留有空气层的一体结构,图中2-a为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层,2-b为空气层;热合的材料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小块,图中字母A、B即表示分割节点线。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并不局限于实施例。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保温救生服,并附有充气气囊。在使用过程中,不必脱去原穿着衣服,穿着简单、快捷,整个过程不用一分钟。由于不渗水、不跑气,同时具备排污功能,在恶劣的严寒气候环境中保证了落水者在水中停留72小时以上,能够确保保温、舒适和生命安全。

Claims (8)

1、一种保温救生服,其特征在于由密闭帽、救生服、防水拉链、排污装置、鞋子及尼龙带组成,密闭帽的下沿与救生服的领部在颈部位置热合为一体,救生服材料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在双层材料中间留有空气层的一体结构并且上半身两只袖子制成宽大的蝙蝠状,防水拉链装于救生服前面上半身自颈部至裤子前裆部的中缝处,排污装置设置在救生服后面下半身臀部部位,鞋子位于救生服下半身两裤腿底部,尼龙带分别绕在密闭帽与救生服领部连接处的颈部、救生服的腰部、手腕部和鞋子上面的踝部位置;其中,密闭帽由帽体、透明面罩、呼吸管道构成,透明面罩位于帽体的前面,呼吸管道位于帽体外表面的两侧、自上而下从头顶部到耳部下端其上口直接通入帽体内、下口与外部相通并设置有控制进出气体的插板,帽体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与泡沫塑料合为一体的结构;防水拉链由二层拉链与一层塑料密封条构成,在二层拉链中间放置塑料密封条,经树脂涂布的拉链带条与塑料密封条一道通过热合与救生服合为一体;排污装置由蓄污袋、袋盖、钢丝圈、袋口防水拉链、支撑板、下端横撑板、撑板尼龙搭扣、支撑板弹簧、外排防水拉链及闭合尼龙搭扣构成,蓄污袋袋口与救生服后面臀部部位热合在一起,袋口周边装有钢丝圈,袋口防水拉链装于蓄污袋袋口与袋盖之间的周边,支撑板支撑于蓄污袋的前后两侧,下端横撑板撑于蓄污袋底面,一端与前侧的支撑板下端铰接,铰接处装有支撑板弹簧,另一端设置尼龙搭扣并与后侧的支撑板下端尼龙搭扣相连,外排防水拉链位于蓄污袋的底面,蓄污袋底面两侧向外延伸分别设有闭合尼龙搭扣;鞋子由鞋套与塑料鞋底构成,塑料鞋底与鞋套底面胶合为一体,鞋套上口与救生服下半身两裤腿底部热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救生服,其特征在于保温救生服外增加充气气囊,充气气囊采用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位于救生服上半身前部与背后,充气气囊上部设置领部并设有两根气管,领部及一根气管与密闭帽的下沿和救生服的领部热合在一起,使气管进气口位于救生服内,另一根气管位于救生服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救生服,其特征在于在密闭帽的前面顶部设置以蓄电池为电源的警示照明灯,同时密闭帽的顶部外表面、救生服的肩膀处、充气气囊的顶部涂刷荧光剂设置警示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救生服,其特征在于在密闭帽的前面顶部设置以手握发电机为电源的警示照明灯,同时密闭帽的顶部外表面、救生服的肩膀处、充气气囊的顶部涂刷荧光剂设置警示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救生服,其特征在于密闭帽的透明面罩的口、鼻处开设透气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救生服,其特征在于密闭帽材料采用双层的织物与树脂涂布复合材料经热合在双层材料中间留有空气层再与帽体泡沫塑料热合在一起的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救生服,其特征在于密闭帽和救生服以及鞋子鞋套的材料一体结构在热合时,热合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小块,每块长×宽为10厘米×8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救生服,其特征在于密闭帽和救生服以及鞋子鞋套的材料一体结构在热合时,热合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小块,每块长×宽为6厘米×5厘米。
CN 01218093 2001-03-28 2001-03-28 保温救生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7565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18093 CN2475659Y (zh) 2001-03-28 2001-03-28 保温救生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18093 CN2475659Y (zh) 2001-03-28 2001-03-28 保温救生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75659Y true CN2475659Y (zh) 2002-02-06

Family

ID=33636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1809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75659Y (zh) 2001-03-28 2001-03-28 保温救生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75659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5888A (zh) * 2015-05-29 2017-0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快速脱险潜水服包装方法
CN107198843A (zh) * 2016-07-29 2017-09-26 赵刃 消防救援服
CN107444587A (zh) * 2017-09-09 2017-12-08 佛山市盈之创广告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保温救生圈
CN107571979A (zh) * 2017-09-12 2018-01-1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船用智能救生衣
CN110481735A (zh) * 2019-08-15 2019-11-22 康敏娜 一种耐寒救生衣
CN115636065A (zh) * 2022-11-01 2023-01-24 王振清 一种有自助呼吸功能与自扶正功能的封闭保暖救生服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5888A (zh) * 2015-05-29 2017-01-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快速脱险潜水服包装方法
CN107198843A (zh) * 2016-07-29 2017-09-26 赵刃 消防救援服
CN107444587A (zh) * 2017-09-09 2017-12-08 佛山市盈之创广告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保温救生圈
CN107571979A (zh) * 2017-09-12 2018-01-1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船用智能救生衣
CN107571979B (zh) * 2017-09-12 2019-08-02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船用智能救生衣
CN110481735A (zh) * 2019-08-15 2019-11-22 康敏娜 一种耐寒救生衣
CN115636065A (zh) * 2022-11-01 2023-01-24 王振清 一种有自助呼吸功能与自扶正功能的封闭保暖救生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13769A (zh) 一种便于拆卸清洗的羽绒服
CN2475659Y (zh) 保温救生服
CN111493423B (zh) 一种可变睡袋的多功能户外服装
CN211721930U (zh) 一种雨衣
CN211268707U (zh) 一种防风型户外冲锋衣
CN211996090U (zh) 一种新型自控加热保暖救生衣
CN211065123U (zh) 一种双面绒料棉服
CN213719969U (zh) 一种可变为充气椅的马甲
CN212325417U (zh) 一种防晒衣
CN219146836U (zh) 一种方便穿脱的如厕型防护服
CN212489276U (zh) 一种充流体制品
CN219545052U (zh) 一种水上救援防护服
CN220916623U (zh) 一种舒适内裤
CN220140857U (zh) 可折叠自收纳的雨衣
CN2180590Y (zh) 保安游泳衣
CN216568454U (zh) 一种可背包式雨衣
CN220966493U (zh) 一种便于穿脱的海上医院工作服
CN215303140U (zh) 一种多功能服装
CN202911937U (zh) 干式保暖潜水服
CN220607919U (zh) 一种轻质保暖垫
CN212117132U (zh) 一种多合一功能性连体雨衣
CN215347124U (zh) 一种可收纳的两件式衣服
CN215992811U (zh) 一种带救生功能的分体式雨衣
CN85200615U (zh) 多用浴罩
CN211022003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组合睡袋的折叠背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