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2174U - 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 Google Patents

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2174U
CN212472174U CN202022195642.5U CN202022195642U CN212472174U CN 212472174 U CN212472174 U CN 212472174U CN 202022195642 U CN202022195642 U CN 202022195642U CN 212472174 U CN212472174 U CN 212472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sitioning
plate
foaming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56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甫
吴沙
张世炜
钟兴尉
周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56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2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2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2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该上料台车包括:车架,其可沿一预设方向移动;多个定位凸起,其突出并周向间隔设于车架的外周缘上,以限定一定位区域;上料组件,其包括设于车架上的举升单元和与举升单元连接的吸盘支板;吸盘支板位于定位区域内;吸盘支板的上表面凸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吸盘;每一吸盘的吸附面朝上,吸附面低于定位凸起,用以吸附板料,使得板料呈水平放置并被定位凸起止挡定位;吸盘支板由举升单元支撑以相对于车架上下升降。上述上料台车采用定位凸起,能够使得板料精确定位吸附在车架上,以方便后续的发泡制作,并能够兼容带有凸筋的板料的运送。

Description

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背景技术
敞模发泡与闭式发泡相比,敞模发泡生产效率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且更加节省发泡材料。其工作过程为:通过敞模发泡制备聚氨酯三明治板材,需先将上壁板运送至发泡压机的上台板正下方,然后将需将上壁板顶升接触压机的上台板,随后由带有吸盘的上台板将上壁板吸附住,然后再将浇注有发泡料的下壁板及模条限定的敞开式腔室向上举升。下壁板与上壁板闭合限定腔室,进行发泡得到聚氨酯三明治板材。
对于上述的敞模发泡方式而言,上壁板的上料非常关键,需要保证上料台车运送上壁板的位置准确,如此能间接减少制得的聚氨酯三明治板材的裁剪作业,减少板材用料。同时,还会产生以下问题:有些上壁板不是常见的整张平板,而是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拼接而成。如此拼接限定的板材的一面会带有凸筋,导致无法放平,最终影响聚氨酯三明治板材的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台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敞模发泡方式的聚氨酯三明治板材的板材浪费、成型质量不佳、影响生产效率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的上料台车的发泡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料台车,该上料台车包括:车架,其可沿一预设方向移动;多个定位凸起,其突出并周向间隔设于所述车架的外周缘上,以限定一定位区域;上料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车架上的举升单元和与所述举升单元连接的吸盘支板;所述吸盘支板位于所述定位区域内;所述吸盘支板的上表面凸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吸盘;每一所述吸盘的吸附面朝上,所述吸附面低于所述定位凸起,用以吸附板料,使得所述板料呈水平放置并被所述定位凸起止挡定位;所述吸盘支板由所述举升单元支撑以相对于所述车架上下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架呈矩形,其纵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一致;所述定位凸起包括位于所述车架纵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定位凸起和位于所述车架横向的一侧的第二定位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具有多个,并沿所述车架的纵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仅为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沿所述车架的纵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沿所述车架的横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吸盘在所述吸盘支板上呈队列排布;
相邻两列所述吸盘之间的间隙能够收容所述板料上的凸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凸起包括安装座、立柱和压缩弹簧;
所述安装座竖立设于所述车架上,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腔;所述压缩弹簧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立柱插入所述安装腔内并通过与所述压缩弹簧连接以与所述安装腔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盘支板上贯通设有多个与所述吸盘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吸盘包括穿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刚性气管和突出设于所述刚性气管上端的吸盘本体;所述刚性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吸盘本体连接相通,所述刚性气管的下端通过管道与真空发生器相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料台车还包括传动机构和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车架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条、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齿条设于所述预设方向铺设;所述车架沿所述发泡压机的纵向间隔设有多个支腿;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支腿的底部,并对应啮合于所述齿条;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泡系统,包括发泡压机和上述上料台车;所述发泡压机的纵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一致,所述发泡压机具有沿纵向贯通的内腔以及设于所述内腔顶部的上压板;所述上料台车能够将所述板料送入所述内腔中,并使得板料与所述上压板上下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泡系统还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纵向贯穿所述发泡压机的内腔;所述上料台车滑动设于所述直线导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泡系统还包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车架沿纵向上的运动轨迹的一预设位置,并与所述发泡压机对应设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以控制所述上料台车移动至该预设位置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料台车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首先,其吸盘支板上突出且间隔设有多个吸盘,通过吸盘的吸附面作为支撑板料的支撑面,而不是传统的整个平面,大大减轻了上料台车的重量。且吸盘之间存在有间隙,以此能够兼容带有凸筋的板料的水平运输,通用性高,保证发泡产品的成型质量。
其次,通过设置定位凸起从外侧抵接板料,从而限制板料的移动自由度,能实现板料在上料台车上的精确定位,便于板料与发泡台机的上台板对齐,从而减少制得的聚氨酯三明治板材的裁剪作业,节约板材用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泡系统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泡系统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上料台车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00-板料、41-凸筋、
1-发泡压机、11-上压板、101-内腔、
2-上料台车、21-车架、211-支腿、22-定位凸起、22a-第一定位凸起、22b-第二定位凸起、221-安装座、223-立柱、225-压缩弹簧、24-上料组件、241-举升单元、243-吸盘支板、244-吸盘、2441-吸附面、2443-刚性气管、2445-吸盘本体、261-齿条、262-主动轮、263-从动轮、264-伺服电机、
3-直线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2。
该发泡系统采用敞模发泡方式,其主要包括发泡压机1和上料台车2。该上料台车2沿一预设方向移动,以向发泡压机1输送板料400。上料台车2采用定位凸起22,能够使得板料400精确定位吸附在车架上,以方便后续的发泡制作,并能够兼容带有凸筋的板料400的运送。
其中,发泡压机1是用作将浇注有发泡料的上、下板料进行压合而得到聚氨酯三明治板材的设备。发泡压机1为呈矩形的3框架结构,其内部中空,而形成有沿自身的纵向贯通的内腔101。该内腔101用以收容被上料台车2输送过来的板料400,内腔101的顶部还设有一上压板11;该上压板11上附设有吸附机构(未示出),以能够吸附固定待压紧的板料400。
上述发泡系统还包括直线导轨3,以便于上料台车2沿直线导轨3移动进行上料。
该直线导轨3具有两条。两直线导轨3并排布置,并分别沿发泡压机1的纵向延伸布置,并穿过发泡压机1的内腔101。且直线导轨3位于内腔101的底部,以避免与发泡压机1的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上料台车2可滑动的设于直线导轨3上,以将板料400精确运输至发泡压机1的内腔101中。即,上料台车2移动的预设方向为发泡压机1的纵向。
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其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上料台车2的具体结构。
该上料台车2主要包括车架21,以及设于车架21上的上料组件24和多个定位凸起22。其中,车架21可沿直线导轨3以纵向移动。上料组件24包括举升单元241和与举升单元241连接的吸盘支板243;吸盘支板243的上表面凸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吸盘244,每一吸盘244的吸附面2441朝上,用以吸附板料400,并使得板料400呈水平放置;吸盘支板243由举升单元241支撑以相对于车架21上下升降。多个定位凸起22突出并周向间隔设于车架21的外周缘上;定位凸起22位于吸盘支板243的外侧,且高于吸附面2441,从而能够从外侧抵接板料400的侧缘以限制板料400的移动。
具体地,车架21的外形轮廓呈矩形。车架21的长度方向与发泡压机1的纵向一致,其宽度方向与发泡压机1的横向一致。其中,车架21的宽度尺寸小于发泡压机1的横向尺寸,而车架21的长度尺寸与发泡压机1的纵向尺寸接近。
多个定位凸起22突出并周向间隔设于车架21的外周缘上,以限定一定位区域,该定位区域的形状尺寸为设定好的,用以安置与之相适配的形状尺寸的板料400。当然,通过适应性地调整定位凸起22的位置,也可兼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板料400。
多个定位凸起22分为位于车架21纵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定位凸起22a和位于车架21横向的一侧的第二定位凸起22b。
即,上述的第一定位凸起22a和第二定位凸起22b可以限制板料400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两个自由度的位移,足以满足平面放置的板料400的定位要求。
以图3的视图方向为准,车架21沿纵向上具有沿行驶方向的前端和后端。
优选地,第二定位凸起22b位于车架21的前端上,以便于吊起的板料400向下放置时对准于第二定位凸起22b进行靠边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起22a和第二定位凸起22b分别具有多个。
其中,多个第一定位凸起22a沿车架21的纵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二定位凸起22b沿车架21的横向间隔设置。该多个第一定位凸起22a和第二定位凸起22b所围合限定的定位区域的轮廓线大致呈夹角为90度的L形。将该定位区域进行补完,会得到一个规整的矩形轮廓。将适配的矩形尺寸的板料400的一角对准放置在该定位区域中,使得该角的两相邻直边分别对齐于多个第一定位凸起22a的内侧所在的一纵向直线上和多个第二定位凸起22b的内侧所在的一横向直线上,从而实现板料400的精准定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起22a可以仅为一个,而第二定位凸起22b可以具有多个,其包括两个甚至于两个以上。其目的在于,从控制成本的角度上考虑,第一定位凸起22a和第二定位凸起22b的数量都可以仅设置为一个,限制了板料400在车架21上的前后、左右移动,然而放置于两者之间板料400会存在旋转的现象,造成定位效果不稳定的问题。而多增加一个第二定位凸起22b,限定三个定位点,便可解决上述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凸起22b可以仅为一个,而第一定位凸起22a可以具有多个,其包括两个甚至于两个以上;其所起的作用也与上述的三点定位的原理相同,暂不赘述。
如图4所示,定位凸起22包括安装座221、立柱223和压缩弹簧225。
安装座221竖立设于车架21上,包括与车架21固定连接的底座和从座体向上突伸出的轴套,该轴套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腔。压缩弹簧225设于安装腔内的底部,立柱223插入安装腔内并通过与压缩弹簧225连接以与安装腔滑动配合。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凸起22为可伸缩式,可在轴套内上下滑动。其目的在于:在定位使用时,立柱223未受压,此时立柱223的顶部高于平放于吸盘244上的板料400的顶部,立柱223能够从外侧抵接板料400的外侧缘。当板料400被输送至发泡压机1的内腔101中,并由举升单元241向上顶升以接触上压板11时,由于上压板11的周向尺寸大于板料400的周向尺寸,在这个顶升的过程中,立柱223会受到上压板11的挤压而在轴套上向下滑动。当压力释放后,压缩弹簧225回复原状,立柱223受弹性作用力向上滑动至初始的高度位置。
请再次参照图4,上料组件24包括举升单元241和设于举升单元241上端的吸盘支板243。
具体的,举升单元241为升降液压缸,其固定设于车架21上。举升单元241具有竖直向上伸出的伸缩杆。该伸缩杆的顶部连接并支撑吸盘支板243。在本实施例中,举升单元241具有多个,并在车架21上均匀分布,从而保证吸盘支板243升降的稳定性。
在工作过程中,当上料台车2进行进料输送时,举升单元241的伸缩杆处于缩回状态。当上料台车2将运送板料400至压机正下方时,举升单元241的伸缩杆举升,使在最上层的板料400紧贴发泡压机1的上压板11,确保板料400能被上压板11吸附。
吸盘支板243的上表面凸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吸盘244。每一吸盘244的吸附面2441朝上,用以吸附板料400,并使得板料400呈水平放置。
吸盘支板243上贯通设有多个与吸盘244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孔。吸盘244包括穿设固定于安装孔内的刚性气管2443和突出设于刚性气管2443上端的吸盘本体2445。刚性气管2443的上端与吸盘本体2445连接相通,刚性气管2443的下端通过管道与外界的真空发生器相通。真空发生器与发泡系统的控制系统电控连接,以用于在板料400定位完毕后启动以实现吸附固定的作用,以及用于在板料400贴紧上压板11时停止工作以释放板料400,转由上压板11上的吸附机构吸附板料400。
请结合图5,多个吸盘244在吸盘支板243上按一定规律布置以呈队列排布。相邻两列吸盘244之间的间隙能够收容板料400上的凸筋41(凸筋41在图4中示出)。凸筋41能够经间隙向下伸出吸附面2441,不干涉板料400平放于吸附面2441上。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吸盘244的排布方式呈矩形阵列,每一横排(纵排)的吸盘244的数量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的前提下,吸盘244在每一横排(纵排)的数量可以不同,甚至吸盘244可以呈无规则的零散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吸盘244,将吸盘244的吸附面2441作为支撑板料400的支撑面,而不是传统的整个平面,大大减轻了上料台车2的重量。且吸盘244之间存在有间隙,以此能够兼容带有凸筋41的板料400的水平运输,通用性高,保证发泡产品的成型质量。
请再次返回参照图3,上料台车2还包括与车架21对应设置的传动机构和伺服电机264。
车架21通过传动机构与伺服电机264传动连接,以受伺服电机264的驱动下沿发泡压机1的纵向移动。承载有板料400的上料台车2能够将板料400送入内腔101中,并停止在一预设位置上,使得板料400与上压板11上下相对,且板料400的中心轴线与上压板11的中心轴线一致。
具体的,传动机构包括齿条261、主动轮262和从动轮263。齿条261沿发泡压机1的纵向延伸设于直线导轨3上。
车架21沿纵向间隔具有多个支腿211。
其中,车架21后端的支腿211上安装有伺服电机264与适配的减速器,且该支腿211的底部设有与齿条261啮合的主动轮262。主动轮262与伺服电机264的输出轴连接。车架21的其余支腿211上分别一一对应设有与齿条261啮合的从动轮263。主动轮262受伺服电机264驱动而转动,使上料台车2沿直线轨道纵向往返运动。伺服电机264与发泡系统的控制系统电控连接,通过设定好的伺服电机264的行程参数,保证了上料台车2运动位置的精确。
在本实施例中,发泡系统还包括一与伺服电机264电连接的位置检测传感器(未示出)。
位置检测传感器设于车架21沿直线导轨3上的运动轨迹的一预设位置,并与发泡压机1对应设置.。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以检测上料台车2是否准确到位,保证板料400与发泡台机的上压板11对齐。
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理解上述的发泡系统的工作原理,以下将对于该发泡系统如何进行上料的工作流程作详细介绍。
第一步,在板材发泡物料准备前,上料台车2在直线导轨3上的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还未进入发泡压机1内。
第二步,调运板料400至上料台车2上,由吸盘244支撑整个板料400。板料400的一角对准放置在第一定位凸起22a和第二定位凸起22b之间的定位区域内,并抵靠齐平于各定位凸起的内侧缘,使板料400在上料台车2上完成纵向、横向上的定位。
第三步,板料400定位完成后,启动与吸盘244连接的真空发生器,进而吸盘244吸附住板料400,使板料400固定于上料台车2上。
第四步,板料400吸附固定后,伺服电机264启动并驱动车架21沿直线导轨3行走。上料台车2进入发泡压机1的内腔101中,通过伺服闭环控制使得上料台车2精确停靠在上压板11的正下方。
第五步,上料台车2在压机内精确停靠后,吸盘支板243下方的举升单元241动作,顶升吸盘支板243,使得板料400上升与上压板11接触。
第六步,当板料400贴紧于上压板11后,与吸盘244连接的真空发生器停止工作,释放板料400。此时,换由布置在上压板11的吸附机构将板料400吸附固定至上压板11上。
第七步,当上压板11吸附板料400后,举升单元241动作,驱动吸盘支板243下降至初始工作位置。随后伺服电机264启动,驱动上料台车2退出发泡压机1的内腔101,返回原位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料台车2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首先,其吸盘支板243上突出且间隔设有多个吸盘244,通过吸盘244的吸附面2441作为支撑板料400的支撑面,而不是传统的整个平面,大大减轻了上料台车2的重量。且吸盘244之间存在有间隙,以此能够兼容带有凸筋41的板料400的水平运输,通用性高,保证发泡产品的成型质量。
其次,通过设置定位凸起22从外侧抵接板料400,从而限制板料400的移动自由度,能实现板料400在上料台车2上的精确定位,便于板料400与发泡台机的上压板11对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泡系统,其包括发泡压机1和上述的上料台车2。该上料台车2受传动机构与伺服电机264的驱动以沿发泡压机1的纵向移动,将板料400送入发泡压机1的内腔101中,并使得板料400与上压板11上下相对,且板料400的中心轴线与上压板11的中心轴线一致,保证聚氨酯三明治板材的成型质量。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上料台车,其特征在于,该上料台车包括:
车架,其可沿一预设方向移动;
多个定位凸起,其突出并周向间隔设于所述车架的外周缘上,以限定一定位区域;
上料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车架上的举升单元和与所述举升单元连接的吸盘支板;所述吸盘支板位于所述定位区域内;所述吸盘支板的上表面凸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吸盘;每一所述吸盘的吸附面朝上,所述吸附面低于所述定位凸起,用以吸附板料,使得所述板料呈水平放置并被所述定位凸起止挡定位;所述吸盘支板由所述举升单元支撑以相对于所述车架上下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呈矩形,其纵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一致;
所述定位凸起包括位于所述车架纵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定位凸起和位于所述车架横向的一侧的第二定位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具有多个,并沿所述车架的纵向间隔分布;
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仅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均具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沿所述车架的纵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沿所述车架的横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台车,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吸盘在所述吸盘支板上呈队列排布;
相邻两列所述吸盘之间的间隙能够收容所述板料上的凸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上料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凸起包括安装座、立柱和压缩弹簧;
所述安装座竖立设于所述车架上,具有开口向上的安装腔;所述压缩弹簧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立柱插入所述安装腔内并通过与所述压缩弹簧连接以与所述安装腔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上料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盘支板上贯通设有多个与所述吸盘一一对应设置的安装孔;
所述吸盘包括穿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的刚性气管和突出设于所述刚性气管上端的吸盘本体;所述刚性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吸盘本体连接相通,所述刚性气管的下端通过管道与真空发生器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台车还包括传动机构和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车架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料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条、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齿条设于所述预设方向铺设;所述车架沿自身纵向间隔设有多个支腿;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支腿的底部,并对应啮合于所述齿条;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10.一种发泡系统,包括发泡压机和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上料台车;
所述发泡压机的纵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一致,所述发泡压机具有沿纵向贯通的内腔以及设于所述内腔顶部的上压板;
所述上料台车能够将所述板料送入所述内腔中,并使得板料与所述上压板上下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系统还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纵向贯穿所述发泡压机的内腔;
所述上料台车滑动设于所述直线导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系统还包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车架沿纵向上的运动轨迹的一预设位置,并与所述发泡压机对应设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以控制所述上料台车移动至该预设位置上。
CN202022195642.5U 2020-09-29 2020-09-29 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Active CN212472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5642.5U CN212472174U (zh) 2020-09-29 2020-09-29 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5642.5U CN212472174U (zh) 2020-09-29 2020-09-29 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2174U true CN212472174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4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5642.5U Active CN212472174U (zh) 2020-09-29 2020-09-29 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2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1831B (zh) 一种自动化冲床
CN108058467B (zh) 包边机及具有该包边机的自动包边系统
CN107350377B (zh) 一种板材上料装置
CN112091107B (zh) 一种龙门压力机
CN10968703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平压定型设备
CN203510075U (zh) 一种自动对位安装机
KR102078813B1 (ko) 3차원 프린터 및 3차원 프린터의 조형 박스 정렬 방법
CN114101388B (zh) 钢结构加工矫正装置
CN212634790U (zh) 一种可自动更换压具的焊接装置
CN212472174U (zh) 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CN107578909B (zh) 一种电感一体成型机
CN112078075A (zh) 发泡系统及其上料台车
CN111687537A (zh) 一种汽车滤清器激光焊接机
CN108748106B (zh) 多机械手协同手机装配系统
CN215709830U (zh) 不停机上料料仓机构
CN113386394B (zh) 一种酒盒内外衬连续同步贴纸装置
CN205871005U (zh) 一种汽车内饰地毯发泡成型用的皮料上料机构
CN211917072U (zh) 一种泡塑切割机
CN210587985U (zh) 调整接头组件自动装配设备
CN113443409A (zh) 不停机上料料仓机构
CN209796680U (zh) 一种带有钉框中部支撑的钉框皮料上料工位
CN113000685A (zh) 一种用于贵金属箔的冲压装置
CN112059045A (zh) 一种用于冲压机的板材搬运装置
CN110860616A (zh) 初拉延上料装置
CN220314234U (zh) 一种声学包成型机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