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7578U -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7578U
CN212447578U CN202021228995.4U CN202021228995U CN212447578U CN 212447578 U CN212447578 U CN 212447578U CN 202021228995 U CN202021228995 U CN 202021228995U CN 212447578 U CN212447578 U CN 212447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groove
saddle
bearing saddle
rolling st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89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庆林
樊刚
韩东
王炀
王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Jinbo Locomotive And Vehic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Jinbo Locomotive And Vehic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Jinbo Locomotive And Vehic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Jinbo Locomotive And Vehicl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289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7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7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7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包括承载鞍和车轴,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置了防脱落机构于承载鞍外侧,通过承载鞍在安装的过程中带动螺纹筒进入到相对应的卡槽内侧,然后取消对推块的推力,使得螺纹筒受到弹簧的弹力向外移动进入到侧架上预开设的槽体内侧,然后可通过转动加固螺栓将螺纹筒的位置进行固定,当需要对承载鞍进行拆卸时,则需要转动加固螺栓脱离螺纹筒内侧,然后推动推块带动螺纹筒脱离侧架上的槽体内侧,此时才能将承载鞍进行拆卸,达到了对承载鞍进行进一步加固,防止在拆卸的过程中承载鞍随意掉落而形成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涉及转向架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转向架是车辆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直接承载车体重量,保证车辆顺利转弯,一些车辆的转向架悬挂采用橡胶垫及承载鞍结构,转向架的各种参数也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稳定性和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客车转向架逐渐由落后走向先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转向架的装车使用和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我们的旅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当转向架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时,通常需要将承载鞍进行拆卸,而承载鞍多为卡接的方式安装在卡槽内侧,当操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操作使用而导致承载鞍整体脱落而形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该装置包括承载鞍、车轴和防脱落机构,所述承载鞍安装于侧架底部左右两端,所述防脱落机构设置于承载鞍外侧,所述防脱落机构由滑动筒、安装槽、螺纹筒、加固螺栓、支撑机构、推块、连接杆、开口和弹簧组成,所述滑动筒滑动安装于承载鞍左右两端开设的安装槽内侧,所述螺纹筒通过弹簧固定连接于滑动筒内侧左端面,所述加固螺栓穿过侧架右端面后与螺纹筒内圈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滑动筒内侧底端,所述推块顶端面中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开口内侧后紧固于螺纹筒底端面中部,所述开口贯通于滑动筒底端面和承载鞍底端面右端。
优选的,所述承载鞍内侧紧固于轴承外圈,所述车轴外侧前后两端安装有两个车轮,且车轴前后端面穿过侧架内侧后紧固于轴承内圈,所述侧架对称设置有两个于摇枕组成前后两端,所述摇枕组成内侧安装有减震器。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由支撑板、凸板、凹槽、T型孔和支撑槽组成,所述支撑板前后端面右侧为一体化结构设置有凸板,所述凸板锁固于凹槽内侧,所述凹槽开设于安装槽内侧右端,所述T型孔开设于凸板右端面中部,所述支撑槽开设于支撑板顶端面中部,且支撑槽内侧贴合于螺纹筒底部右端。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内侧顶端面右端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径与支撑槽内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开口内侧为方形状,且开口内侧长度为连接杆外径的三倍。
优选的,所述弹簧设置有两个于螺纹筒左端面,且两个弹簧分别位于螺纹筒左端面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推块右端面设置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呈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状。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侧右端面开设有连接螺孔,且连接螺孔与T型孔内侧左端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弹簧材质为碳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螺纹筒材质为合金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置了防脱落机构于承载鞍外侧,通过需要对承载鞍进行拆卸时,则需要转动加固螺栓脱离螺纹筒内侧,然后推动推块带动螺纹筒脱离侧架上的槽体内侧,此时才能将承载鞍进行拆卸,达到了对承载鞍进行进一步加固,防止在拆卸的过程中承载鞍随意掉落而形成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
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槽内侧顶端面右端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径与支撑槽内径一致,使得螺纹筒的安装放置过程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脱落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筒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承载鞍-1、车轴-2、轴承-3、侧架-4、车轮-5、摇枕组成-7、减震器-8、防脱落机构-6、滑动筒-61、安装槽-62、螺纹筒-63、加固螺栓-64、支撑机构-65、推块-66、连接杆-67、开口-68、弹簧-69、支撑板-651、凸板-652、凹槽-653、T型孔-654、支撑槽-6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包括承载鞍1、车轴2和防脱落机构6,承载鞍1安装于侧架4底部左右两端,防脱落机构6设置于承载鞍1外侧,防脱落机构6由滑动筒61、安装槽62、螺纹筒63、加固螺栓64、支撑机构65、推块66、连接杆67、开口68和弹簧69组成,滑动筒61滑动安装于承载鞍1左右两端开设的安装槽62内侧,螺纹筒63通过弹簧69固定连接于滑动筒61内侧左端面,便于使得螺纹筒63复位,加固螺栓64穿过侧架4右端面后与螺纹筒63内圈螺纹连接,支撑机构65设置于滑动筒61内侧底端,推块66顶端面中部安装有连接杆67,连接杆67穿过开口68内侧后紧固于螺纹筒63底端面中部,开口68贯通于滑动筒61底端面和承载鞍1底端面右端,便于带动螺纹筒63进行水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鞍1内侧紧固于轴承3外圈,所述车轴2外侧前后两端安装有两个车轮5,且车轴2前后端面穿过侧架4内侧后紧固于轴承3内圈,所述侧架4对称设置有两个于摇枕组成7前后两端,所述摇枕组成7内侧安装有减震器8。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65由支撑板651、凸板652、凹槽653、T型孔654和支撑槽655组成,所述支撑板651前后端面右侧为一体化结构设置有凸板652,所述凸板652锁固于凹槽653内侧,所述凹槽653开设于安装槽62内侧右端,所述T型孔654开设于凸板652右端面中部,所述支撑槽655开设于支撑板651顶端面中部,且支撑槽655内侧贴合于螺纹筒63底部右端,便于对螺纹筒63进行稳定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62内侧顶端面右端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径与支撑槽655内径一致,便于将螺纹筒63进行稳定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68内侧为方形状,且开口68内侧长度为连接杆67外径的三倍,便于使得连接杆67进行更大距离的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69设置有两个于螺纹筒63左端面,且两个弹簧69分别位于螺纹筒63左端面上下两侧,使得螺纹筒63稳定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推块66右端面设置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呈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状,防止在推动推块66的过程中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653内侧右端面开设有连接螺孔,且连接螺孔与T型孔654内侧左端大小一致,便于使用相对应的螺栓将T型孔654连接于凹槽653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69材质为碳钢材质,硬度大,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筒63材质为合金钢材质,耐磨损性强,支撑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首先将该装置整体安装于机车上的恰当位置,并且将其他的连接部件与之进行相连接使用,并且在安装使用过程中通过摇枕组成7配合减震器8能有效的对该转向架整体运行过程进行减震处理,以及通过车辆的动力系统带动车轴2和车轮5进行转动,而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推块66施加推力,使得推块66通过连接杆67带动螺纹筒63于滑动筒61内侧进行滑动,此时弹簧69受到螺纹筒63的压力而压缩,然后通过承载鞍1在安装的过程中带动螺纹筒63进入到侧架4相对应的卡槽内侧,然后取消对推块66的推力,使得螺纹筒63受到弹簧69的弹力向外移动进入到侧架4上预开设的槽体内侧,然后可通过转动加固螺栓64将螺纹筒63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且此时螺纹筒63在向外移动的过程中进入到支撑槽655内侧,从而实现支撑槽655对螺纹筒63进行进一步稳定的支撑;
第二,使用过程可通过车轴2带动两个车轮5转动,同时车轴2于轴承3的内圈进行快速转动,并且车轴2通过承载鞍1和侧架4进行支撑;
第三,当需要对承载鞍进行拆卸时,则需要转动加固螺栓64脱离螺纹筒63内侧,然后推动推块66带动螺纹筒63脱离侧架4上的槽体内侧,此时才能将承载鞍1进行拆卸。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通过承载鞍1在安装的过程中带动螺纹筒63进入到侧架4相对应的卡槽内侧,然后取消对推块66的推力,使得螺纹筒63受到弹簧69的弹力向外移动进入到侧架4上预开设的槽体内侧,然后可通过转动加固螺栓64将螺纹筒63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且此时螺纹筒63在向外移动的过程中进入到支撑槽655内侧,从而实现支撑槽655对螺纹筒63进行进一步稳定的支撑,当需要对承载鞍进行拆卸时,则需要转动加固螺栓64脱离螺纹筒63内侧,然后推动推块66带动螺纹筒63脱离侧架4上的槽体内侧,此时才能将承载鞍1进行拆卸,达到了对承载鞍1进行进一步加固,防止在拆卸的过程中承载鞍1随意掉落而形成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通过安装槽62内侧顶端面右端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径与支撑槽655内径一致,使得螺纹筒63的安装放置过程更加稳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包括承载鞍(1)和车轴(2),所述承载鞍(1)安装于侧架(4)底部左右两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脱落机构(6),所述防脱落机构(6)设置于承载鞍(1)外侧,所述防脱落机构(6)由滑动筒(61)、安装槽(62)、螺纹筒(63)、加固螺栓(64)、支撑机构(65)、推块(66)、连接杆(67)、开口(68)和弹簧(69)组成,所述滑动筒(61)滑动安装于承载鞍(1)左右两端开设的安装槽(62)内侧,所述螺纹筒(63)通过弹簧(69)固定连接于滑动筒(61)内侧左端面,所述加固螺栓(64)穿过侧架(4)右端面后与螺纹筒(63)内圈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机构(65)设置于滑动筒(61)内侧底端,所述推块(66)顶端面中部安装有连接杆(67),所述连接杆(67)穿过开口(68)内侧后紧固于螺纹筒(63)底端面中部,所述开口(68)贯通于滑动筒(61)底端面和承载鞍(1)底端面右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1)内侧紧固于轴承(3)外圈,所述车轴(2)外侧前后两端安装有两个车轮(5),且车轴(2)前后端面穿过侧架(4)内侧后紧固于轴承(3)内圈,所述侧架(4)对称设置有两个于摇枕组成(7)前后两端,所述摇枕组成(7)内侧安装有减震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65)由支撑板(651)、凸板(652)、凹槽(653)、T型孔(654)和支撑槽(655)组成,所述支撑板(651)前后端面右侧为一体化结构设置有凸板(652),所述凸板(652)锁固于凹槽(653)内侧,所述凹槽(653)开设于安装槽(62)内侧右端,所述T型孔(654)开设于凸板(652)右端面中部,所述支撑槽(655)开设于支撑板(651)顶端面中部,且支撑槽(655)内侧贴合于螺纹筒(63)底部右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62)内侧顶端面右端开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内径与支撑槽(655)内径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68)内侧为方形状,且开口(68)内侧长度为连接杆(67)外径的三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9)设置有两个于螺纹筒(63)左端面,且两个弹簧(69)分别位于螺纹筒(63)左端面上下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66)右端面设置有防滑纹,且防滑纹呈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53)内侧右端面开设有连接螺孔,且连接螺孔与T型孔(654)内侧左端大小一致。
CN202021228995.4U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 Active CN212447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8995.4U CN212447578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8995.4U CN212447578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7578U true CN212447578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6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8995.4U Active CN212447578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75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1918A (zh) * 2021-05-28 2021-09-03 北京时域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车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834496A (zh) * 2022-05-23 2022-08-02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钢渣车轴承外置式焊接转向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1918A (zh) * 2021-05-28 2021-09-03 北京时域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车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834496A (zh) * 2022-05-23 2022-08-02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钢渣车轴承外置式焊接转向架
CN114834496B (zh) * 2022-05-23 2023-12-19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钢渣车轴承外置式焊接转向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47578U (zh)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防止承载鞍脱落的转向架
CN210060341U (zh) 一种高强度翻边减震器衬套用压装机
CN208528899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的夹具
CN210116508U (zh) 斜楔式组合减震器及铁路货车转向架
CN207414756U (zh) 一种多功能压力机
CN210851883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车桥
CN221049377U (zh) 一种高强度的支撑架组合固定滚轮结构装置
CN220764602U (zh) 一种定向减震货物拖车
CN220391435U (zh) 一种双前叉管
CN207449192U (zh) 一种移动式压力机
CN214443060U (zh) 一种减震器底阀的粉末冶金成型模具
CN212766519U (zh) 一种混凝土泵送装置的牵引车
CN210309807U (zh) 用于汽车组装的高强度斜立柱
CN212269318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飞机液压千斤顶
CN216943168U (zh) 一种重型轮胎安装工装
CN210531907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压力容器
CN220923698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轮子
CN212423521U (zh) 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飞机牵引杆
CN219005935U (zh) 一种有轨电车转向架二系悬挂装置用加垫工装
CN202970545U (zh) 一种注入头翻转机构
CN214813632U (zh) 一种轧机推床用液压推杆装置
CN213138916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元宝梁衬套
CN216033512U (zh) 一种耐磨损的汽车轮毂
CN107932035A (zh) 一种多功能压力机
CN213949581U (zh) 一种塔架运输用滚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