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3291U - 倒角刀 - Google Patents

倒角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3291U
CN212443291U CN202021002958.1U CN202021002958U CN212443291U CN 212443291 U CN212443291 U CN 212443291U CN 202021002958 U CN202021002958 U CN 202021002958U CN 212443291 U CN212443291 U CN 212443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ical structure
cutter
cutting
tip
cut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29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国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029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3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3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3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倒角刀,包括刀柄和刀头;刀头设于刀柄的端部,刀头远离刀柄的一端呈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尖端远离刀柄设置;刀头包括多个切削部,多个切削部围绕锥形结构的外周面均匀设置,相邻两个切削部之间具有排屑槽,排屑槽从锥形结构的尖端延伸至锥形结构的底部,且排屑槽从锥形结构的尖端向内右旋设置;每一切削部包括一切削刃和与切削刃连接的挤压面,切削刃位于锥形结构的外表面,且从锥形结构的尖端朝向刀柄方向延伸;挤压面位于切削刃与排屑槽之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倒角刀在高速运转过程中能够对工件加工表面实现压光效果,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同时提高排屑效率,增强了刀具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倒角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切削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倒角刀。
背景技术
倒角刀是五金加工中一种倒角工具,可以倒圆孔和倒异形边,倒角刀适用范围广,不仅适合普通机械加工件的倒角,更适合于精密难倒角加工件的倒角与去毛刺。相关技术中,倒角刀在进行倒角加工或者去毛刺加工时,仅会对工件进行切削动作,导致工件表面较粗糙,同时容易造成排屑困难,加工质量低,刀具磨损较大,降低倒角刀的使用寿命。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倒角刀,旨在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同时提高加工质量,提高刀具耐磨性,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倒角刀,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头设于所述刀柄的端部,所述刀头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呈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远离所述刀柄设置;
所述刀头包括多个切削部,多个所述切削部围绕所述锥形结构的外周面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切削部之间具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
每一所述切削部包括一切削刃和与所述切削刃连接的挤压面,所述切削刃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外表面,且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刀柄方向延伸;所述挤压面位于所述切削刃与所述排屑槽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切削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挤压面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通过所述切削刃连接,所述挤压面远离所述切削刃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相邻的所述切削部的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排屑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面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外周,且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连接所述切削刃,另一侧沿所述锥形结构的径向方向朝向所述锥形结构的中心轴延伸以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为曲面结构,并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在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的方向上,所述排屑槽的截面积从小到大后再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为一与所述刀头的轴向垂直的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切削部的数量为2~12个。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结构的母线与所述锥形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7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柄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刀头包括与所述刀柄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圆柱部,所述锥形结构设于所述圆柱部远离所述刀柄的一侧,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圆柱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刀柄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头为聚晶金刚石结构;及/或,所述刀柄为钨钢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刀头设于刀柄的端部,刀头远离刀柄的一端呈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尖端远离刀柄设置,刀头包括多个切削部,多个切削部围绕锥形结构的外周面均匀设置,切削部包括切削刃和与切削刃连接的挤压面,切削刃位于锥形结构的外表面,使得切削刃在加工过程中受力均衡,切削过程更加稳定;相邻两个切削部之间具有排屑槽,该排屑槽从锥形结构的尖端延伸至锥形结构的底部,挤压面位于切削刃与排屑槽之间,使得刀具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切削刃切削工件之后,挤压面能够对工件的加工表面进行挤压,以形成压光效果,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同时废屑能够更加快速地从排屑槽中排出,提高排屑效率,增强了刀具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倒角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刀头的轴向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倒角刀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刀柄 200 刀头
201 锥形结构 210 切削部
211 切削刃 212 挤压面
213 第一侧壁 214 第二侧壁
220 排屑槽 230 圆柱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倒角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该倒角刀包括刀柄100和刀头200;刀头200设于刀柄100的端部,该刀头200远离刀柄100的一端呈锥形结构201,该锥形结构201的尖端远离刀柄100设置;刀头200包括多个切削部210,多个切削部210围绕锥形结构201的外周面均匀设置,相邻两个切削部210之间具有排屑槽220,该排屑槽220从锥形结构的尖端延伸至锥形结构201的底部;切削部210包括切削刃211和挤压面212,切削刃211位于锥形结构201的外表面,且从锥形结构201的尖端朝向刀柄100的方向延伸;挤压面212位于切削刃211与排屑槽220之间。
刀头200设于刀柄100的端部,刀头200远离刀柄100的一端呈锥形结构201,锥形结构201的尖端远离刀柄100设置,多个切削部210围绕该锥形结构201的外周面均匀设置,切削部210包括切削刃211和挤压面212,切削刃211从锥形结构201的尖端朝向刀柄100的方向延伸,刀柄100高速旋转带动刀头200高速旋转,切削刃211转动以与工件接触,进行倒角或者去毛刺加工,同时在刀头200运转过程中,切削刃211在切削工件之后,挤压面212会同时对工件表面进行挤压动作,以使得工件的表面达到压光的效果,降低了工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相邻两个切削部210之间具有排屑槽220,排屑槽220从锥形结构201的尖端延伸至锥形结构201的底部,从而使得该倒角刀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屑能够从排屑槽220排出,起到对废屑排出的导向作用,使得废屑能够更加快速的排出,达到快速排屑,提高刀具耐磨性,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切削部210上的切削刃2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每一切削部210对应包括一个切削刃211,则在加工过程中,刀头200旋转时是带动切削刃211朝向工件转动,以对工件进行加工;如可每一切削刃210对应包括两个或者三个切削刃211,则在加工过程中,刀头200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以保证有切削刃211与工件接触切削。可选地,每一切削刃211对应一挤压面212,以使得切削刃211切削工件的同时挤压面212能够对工件被加工的表面进行挤压,以达到更好的压光效果。
切削部210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根据刀头200的尺寸大小以及切削强度来确定,可选地,切削部210的数量可为2~12个,如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或者12个。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刀头200可与刀柄100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分体结构时,刀头200与刀柄通过钎焊焊接的方式固定。可选地,刀柄100选用钨钢材料,刀头200选用CBN(Cubic Boron Nitride,立方氮化硼)、PCBN(PolycrystallineCubicBoronNitride,聚晶立方氮化硼)、PCD(Polycrystalline diamond,聚晶金刚石)、MCD(单晶金刚石)等超硬材料或者超硬复合材料,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刀头200优选采用聚晶金刚石材料制造,以提高刀具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刀头200设于刀柄100的端部,刀头200远离刀柄100的一端呈锥形结构201,锥形结构201的尖端远离刀柄100设置,刀头200包括多个切削部210,多个切削部210围绕锥形结构201的外周面均匀设置,切削部210包括切削刃211和与切削刃211连接的挤压面212,切削刃211位于锥形结构的外表面,使得切削刃211在加工过程中受力均衡,切削过程更加稳定;相邻两个切削部210之间具有排屑槽220,该排屑槽220从锥形结构201的尖端延伸至锥形结构201的底部,挤压面212位于切削刃211与排屑槽220之间,使得该倒角刀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切削刃211切削工件之后,挤压面212能够对工件的加工表面进行挤压,以形成压光效果,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同时废屑能够更加快速地从排屑槽220中排出,提高排屑效率,增强了刀具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所述切削部210包括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所述挤压面212与所述第一侧壁213之间通过所述切削刃211连接,所述挤压面212远离所述切削刃211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壁214,所述第二侧壁214与相邻的所述切削部210的第一侧壁213之间形成所述排屑槽220。切削刃211连接在挤压面212与第一侧壁213之间,使得切削刃211对工件表面切削加工之后,挤压面212能够挤压工件被切削的表面,以达到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效果。第一侧壁213与第二侧壁214之间形成排屑槽220,使得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切削刃211切削工件的废屑会直接落到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所围合形成的排屑槽220内,从而实现顺利排屑。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所述挤压面212位于所述锥形结构201的外周,且从所述锥形结构201的尖端朝向所述锥形结构201的底部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侧壁213的一侧连接所述切削刃211,另一侧沿所述锥形结构201的径向方向朝向所述锥形结构201的中心轴延伸以与所述第二侧壁21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述第二侧壁214为曲面结构,并从所述锥形结构201的尖端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201的底部;在从所述锥形结构201的尖端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201的底部的方向上,所述排屑槽220的截面积从小到大后再减小。第二侧壁214为曲面结构,起到对废屑排出的导向作用。在从锥形结构201的尖端延伸至锥形结构201的底部的方向上,排屑槽220的截面积从小到大后再减小,使得每一个截面容屑空间都很合理,这样刀具强度得到提高,排屑也非常顺畅,提高使用寿命和产品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述锥形结构201的尖端为一与所述刀头200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在加工工件时,切削点不在倒角刀的刀尖,避免了刀尖崩裂的现象,从而提升了加工品质与加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4,所述锥形结构201的母线与所述锥形结构20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70°,使得锥形结构201能够顺利伸入到孔内进行加工,可选地,该锥形结构201外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为10°~7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选为10°、20°、30°、40°、50°、60°或者7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3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所述刀柄100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刀头200包括与所述刀柄100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圆柱部230,所述锥形结构201设于所述圆柱部230远离所述刀柄100的一侧,所述刀头200与所述刀柄100同轴设置。刀柄100远离刀头200的一端用于安装在加工机台上,通过机台驱动刀柄100旋转,进而带动刀头200旋转。刀柄100为圆柱形结构,刀头200通过圆柱部230与刀柄100固定连接,刀柄100与刀头200同轴设置,使得刀头200与刀柄1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所述圆柱部230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刀柄100的外径。圆柱部230的外径尺寸与刀柄100的外径尺寸的关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该圆柱部230的外径可大于刀柄100的外径,也可等于刀柄100的外径,也可小于刀柄100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圆柱部230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刀柄100的外径,以便于能够伸入到孔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倒角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柄;和
刀头,所述刀头设于所述刀柄的端部,所述刀头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呈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远离所述刀柄设置;
所述刀头包括多个切削部,多个所述切削部围绕所述锥形结构的外周面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切削部之间具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
每一所述切削部包括一切削刃和与所述切削刃连接的挤压面,所述切削刃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外表面,且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刀柄方向延伸;所述挤压面位于所述切削刃与所述排屑槽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挤压面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通过所述切削刃连接,所述挤压面远离所述切削刃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相邻的所述切削部的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排屑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面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外周,且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连接所述切削刃,另一侧沿所述锥形结构的径向方向朝向所述锥形结构的中心轴延伸以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为曲面结构,并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在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延伸至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的方向上,所述排屑槽的截面积从小到大后再减小。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为一与所述刀头的轴向垂直的平面。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的数量为2~12个。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结构的母线与所述锥形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70°。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刀头包括与所述刀柄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圆柱部,所述锥形结构设于所述圆柱部远离所述刀柄的一侧,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同轴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刀柄的外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倒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为聚晶金刚石结构;及/或,所述刀柄为钨钢结构。
CN202021002958.1U 2020-06-03 2020-06-03 倒角刀 Active CN212443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2958.1U CN212443291U (zh) 2020-06-03 2020-06-03 倒角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2958.1U CN212443291U (zh) 2020-06-03 2020-06-03 倒角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3291U true CN212443291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2958.1U Active CN212443291U (zh) 2020-06-03 2020-06-03 倒角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32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3072A (zh) * 2022-02-25 2022-05-13 镇江市华星特种刀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螺旋单槽组合刃的倒角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3072A (zh) * 2022-02-25 2022-05-13 镇江市华星特种刀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螺旋单槽组合刃的倒角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43291U (zh) 倒角刀
JP5152693B2 (ja) 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CN214392488U (zh)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钻孔用环形刀具
CN206010028U (zh) 管子端口内削薄的专用铰刀
CN210702770U (zh) 具有端部排屑槽的铣刀
CN212443290U (zh) 倒角刀
CN113399724B (zh) 一种快进给铣削刀片及其铣削刀具
CN211804058U (zh) 铣刀
CN212443607U (zh) 牙刀
CN114919006A (zh) 一种钻头及其生产工艺
CN211413804U (zh) 铣刀
CN205733143U (zh) 一种三槽钻扩孔台阶钻
CN113649633A (zh) 一种用于精加工航天材料的波纹螺旋铣刀
CN207710013U (zh) 一种pcd铰刀
CN113399727A (zh) 一种面铣精加工刀具
CN112207336A (zh) 铣刀
CN213560081U (zh) 钻头
CN217492805U (zh) 麻花钻
CN219648789U (zh) 三刃pcd立铣刀
CN216575749U (zh) 一种用于加工锥形孔槽的螺旋刀
CN217621003U (zh) 一种钻头
CN213560082U (zh) 钻头
CN216065721U (zh) 一种超微粒碳化钨钢铣刀
CN215787211U (zh) 一种蜂窝芯材曲面精加工刀具
CN211413820U (zh) 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