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4058U - 铣刀 - Google Patents

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04058U
CN211804058U CN202020132721.9U CN202020132721U CN211804058U CN 211804058 U CN211804058 U CN 211804058U CN 202020132721 U CN202020132721 U CN 202020132721U CN 211804058 U CN211804058 U CN 211804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hole
groove
tool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27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国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327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04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04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04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铣刀,包括刀柄、刀头以及冷却通道;刀头设于刀柄的端部,刀头呈圆盘状,刀头上设有多个刀齿,多个刀齿围绕刀头的周缘均匀设置以形成环状结构;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通孔和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沿刀柄的轴向设置,并贯穿刀柄的两端面,第二通孔沿刀头的轴向设置,并贯穿刀头的两端面,且第二通孔位于多个刀齿围合形成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现对多个刀齿冷却降温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切削加工的质量,延长刀具使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铣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相关技术中,铣刀在切削加工的过程中,排屑较差,切削温度较高,导致切削精度差,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铣刀,旨在降低加工过程中的切削温度,提高切削质量,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铣刀,包括刀柄、刀头以及冷却通道;所述刀头设于所述刀柄的端部,所述刀头呈圆盘状,所述刀头上设有多个刀齿,多个所述刀齿围绕所述刀头的周缘均匀设置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刀柄的轴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刀柄的两端面,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刀头的轴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刀头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多个所述刀齿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头远离所述刀柄的端面轴向向内凹设有凹槽,多个所述刀齿围设于所述凹槽的外周,所述第二通孔穿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以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凹槽的槽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槽侧壁相对于所述刀头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在沿所述刀柄朝向所述刀头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槽口逐渐扩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刀齿之间形成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齿包括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设于所述刀头远离所述刀柄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切削刃设于所述刀头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切削刃一端与所述第二切削刃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连接;
所述排屑槽包括第一子排屑槽和第二子排屑槽,所述第一子排屑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切削刃之间,所述第二子排屑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切削刃之间;所述第一子排屑槽一端与所述凹槽的槽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排屑槽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刀头的径向方向一致,在沿所述刀头的中心朝外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排屑槽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削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刀头的轴向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二切削刃的延伸长度尺寸与所述刀头的轴向厚度尺寸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齿的角度不大于1°,且不小于9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柄为圆柱结构,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同轴设置;所述刀头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刀柄的外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刀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刀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刀柄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刀头设于刀柄的端部,刀头呈圆盘状,刀头上设有多个刀齿,多个刀齿围绕刀头的周缘均匀设置以形成环状结构,以使得铣刀在加工过程中受力均衡,切削过程更加稳定;该铣刀还包括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包括贯穿刀柄两端面的第一通孔和贯穿刀头两端面的第二通孔,且该第二通孔位于多个刀齿围合形成的区域内,从而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喷射到多个刀齿上,以实现对多个刀齿冷却降温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切削加工的质量,延长刀具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铣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铣刀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刀头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刀头的背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刀柄 110 第一通孔
200 刀头 210 第二通孔
220 刀齿 221 第一切削刃
222 第二切削刃 230 排屑槽
231 第一子排屑槽 232 第二子排屑槽
240 凹槽 241 槽底壁
242 槽侧壁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铣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该铣刀包括刀柄100、刀头200以及冷却通道,该刀头200设于刀柄100的端部,刀头200呈圆盘状,刀头200上设有多个刀齿220,多个刀齿220围绕刀头200的周缘均匀设置以形成环状结构;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通孔110和与第一通孔110连通的第二通孔210,该第一通孔110沿刀柄100的轴向设置,并贯穿刀柄100的两端面,第二通孔210沿刀头200的轴向设置,并贯穿刀头200的两端面,且第二通孔210位于多个刀齿220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刀头200设于刀柄100的端部,多个刀齿220围绕刀头200的周缘均匀设置形成环状结构,使得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受力更加均匀,切削过程更加稳定。该铣刀还包括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包括设于刀柄100上的第一通孔110和设于刀头200上的第二通孔210,该第一通孔110与第二通孔210连通,以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从刀柄100远离所述刀头200的一端从第一通孔110进入,顺利流通到第二通孔210处,以从第二通孔210流出,同时由于第二通孔210位于多个刀齿220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则从第二通孔210流出的冷却介质会流到刀齿220上,以实现对加工过程中的刀齿220冷却降温的功能,从而能够提高加工质量,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该冷却通道内通入的冷却介质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选择冷却液降温,也可选择冷却气体进行降温。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通孔110沿刀柄100的轴向设置,并贯穿刀柄100的两端面,第二通孔210沿刀头200的轴向设置,并贯穿刀头200的两端面,且第二通孔210位于多个刀齿220围合的区域内,该第一通孔110与第二通孔210的具体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210对应刀头200的中心轴设置,此时从第二通孔210喷射出的冷却介质能够均匀喷射到多个刀齿220上,以达到对多个刀齿220均匀降温的效果。
刀齿220是用于与工件接触切削加工的部位,为了使得切削效果更好,该刀齿220的角度不大于1°,且不小于90°,可选地该刀齿220的角度可为1°、10°、15°、30°、45°、60°、75°或者90°等,优选地,刀齿220的角度为7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刀头200设于刀柄100的端部,刀头200呈圆盘状,刀头200上设有多个刀齿220,多个刀齿220围绕刀头200的周缘均匀设置以形成环状结构,以使得铣刀在加工过程中受力均衡,切削过程更加稳定;该铣刀还包括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包括贯穿刀柄100两端面的第一通孔110和贯穿刀头200两端面的第二通孔210,且该第二通孔210位于多个刀齿220围合形成的区域内,从而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从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210喷射到多个刀齿220上,以实现对多个刀齿220冷却降温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切削加工的质量,延长刀具使用寿命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5,所述刀头200远离所述刀柄100的端面轴向向内凹设有凹槽240,多个所述刀齿220围设于所述凹槽240的外周,所述第二通孔210穿设于所述凹槽240的槽底壁241,以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10和所述凹槽240的槽腔。多个刀齿220围设于凹槽240的外周,使得多个刀齿220相对于刀头200的端面向外凸设,从而使得该铣刀在加工过程中,保证了刀齿220是首先与工件接触的部分,以达到顺利切削的功能,凹槽240设于多个刀齿220围设的环状区域内,起到排屑的作用。
凹槽240包括槽底壁241和槽侧壁242,第二通孔210穿设于凹槽240的槽底壁241,使得冷却介质从第二通孔210出来之后先到达凹槽240的槽腔中,然后再通过槽底壁241和槽侧壁242流通到刀齿220上,以实现对刀齿220的冷却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5,所述凹槽240的槽侧壁242相对于所述刀头200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在沿所述刀柄100朝向所述刀头200的方向上,所述凹槽240的槽口逐渐扩大。槽侧壁242相对于刀头200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以起到对冷却介质的导向作用,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加顺利快速的到达刀齿220上。
可以理解的是,该槽侧壁242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在1°~90°之间,可选地,该倾斜角度为1°、10°、15°、30°、45°、60°、75°或者90°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槽侧壁242的倾斜角度为4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相邻两个所述刀齿220之间形成有排屑槽230,所述排屑槽230与所述凹槽240的槽侧壁242连通。排屑槽230是用于排出加工过程中的废屑。排屑槽230与凹槽240的槽侧壁242连通,使得部分废屑能够排到凹槽240的槽腔中,此时从第二通孔210流出的冷却介质会对凹槽240内废屑进一步起到排屑作用,同时冷却介质也能够顺着槽侧壁242流到排屑槽230内,以进一步起到对排屑槽230内的废屑的排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所述刀齿220包括第一切削刃221和第二切削刃222,所述第一切削刃221设于所述刀头200远离所述刀柄100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切削刃222设于所述刀头200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切削刃221一端与所述第二切削刃22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凹槽240的槽侧壁242连接。第一切削刃221设于刀头200远离刀柄100的端面上,以对位于刀头200轴向上的工件区域进行切削加工;第二切削刃222设于刀头200的外周面,以对位于刀头200周向上的工件区域进行切削加工。第一切削刃221一端与第二切削刃221连接,另一端与凹槽240的槽侧壁242连接,使得冷却介质能够顺着第一切削刃221流动到第二切削刃222上,从而实现对第一切削刃221和第二切削刃222的冷却降温功能。
所述排屑槽230包括第一子排屑槽231和第二子排屑槽232,所述第一子排屑槽231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切削刃221之间,所述第二子排屑槽23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切削刃222之间;所述第一子排屑槽231一端与所述凹槽240的槽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排屑槽232连通。冷却介质能够顺着第一排屑槽231流动到第二子排屑槽232处,以实现对排屑槽230的冷却功能,同时也起到进一步排屑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所述第一切削刃2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刀头200的径向方向一致,在沿所述刀头200的中心朝外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排屑槽231的截面积逐渐增大。第一切削刃221的延伸方向与刀头200的径向方向一致,则多个第一切削刃221以刀头200的中心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式分布,使得多个第一切削刃221的切削受力平衡,延长了第一切削刃221的使用寿命。在沿所述刀头200的中心朝外周面的方向上,第一子排屑槽231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以起到对废屑排出的导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所述第二切削刃2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刀头200的轴向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二切削刃222的延伸长度尺寸与所述刀头200的轴向厚度尺寸一致。第二切削刃222的延伸方向与刀头200的轴向方向一致,则多个第二切削刃222是均匀围绕刀头200的外周面设置的,以使得在周向切削时更加稳定,提高了周向切削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述刀柄100为圆柱结构,所述刀头200与所述刀柄100同轴设置;所述刀头200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刀柄100的外径尺寸。刀柄100旋转带动刀头200旋转时,刀头200上的刀齿220能够顺利与工件进行接触,以实现对工件切削加工的功能。
所述第一通孔110与所述刀柄100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通孔210与所述刀头200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通孔210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0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210的孔径小于所述刀柄100的外径。第一通孔110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210的孔径,第二通孔210的孔径小于所述刀柄100的外径使得冷却介质先经过孔径较小的第一通孔110之后,流通到孔径较大的第二通孔210处,根据流体学原理,冷却介质在第一通孔110内的流速和压强均会大于第二通孔210处的流速和压强,使得冷却介质从第一通孔110出来之后会形成喷射状态,以将冷却介质喷射到刀齿220上,以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刀柄100与刀头200为分体结构,通过钎焊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可选地,刀柄100选用钨钢材料,刀头200选用CBN(Cubic Boron Nitride,立方氮化硼)、PCBN(PolycrystallineCubicBoronNitride,聚晶立方氮化硼)、PCD(Polycrystalline diamond,聚晶金刚石)、MCD(单晶金刚石)等超硬材料或者超硬复合材料,以提高刀具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柄;
刀头,所述刀头设于所述刀柄的端部,所述刀头呈圆盘状,所述刀头上设有多个刀齿,多个所述刀齿围绕所述刀头的周缘均匀设置以形成环状结构;以及
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刀柄的轴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刀柄的两端面,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刀头的轴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刀头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多个所述刀齿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远离所述刀柄的端面轴向向内凹设有凹槽,多个所述刀齿围设于所述凹槽的外周,所述第二通孔穿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以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凹槽的槽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相对于所述刀头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在沿所述刀柄朝向所述刀头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槽口逐渐扩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刀齿之间形成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齿包括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设于所述刀头远离所述刀柄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切削刃设于所述刀头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切削刃一端与所述第二切削刃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连接;
所述排屑槽包括第一子排屑槽和第二子排屑槽,所述第一子排屑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切削刃之间,所述第二子排屑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切削刃之间;所述第一子排屑槽一端与所述凹槽的槽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排屑槽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刀头的径向方向一致,在沿所述刀头的中心朝外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排屑槽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削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刀头的轴向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二切削刃的延伸长度尺寸与所述刀头的轴向厚度尺寸一致。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齿的角度不大于1°,且不小于90°。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为圆柱结构,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同轴设置;所述刀头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刀柄的外径尺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刀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刀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刀柄的外径。
CN202020132721.9U 2020-01-16 2020-01-16 铣刀 Active CN211804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2721.9U CN211804058U (zh) 2020-01-16 2020-01-16 铣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2721.9U CN211804058U (zh) 2020-01-16 2020-01-16 铣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4058U true CN21180405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2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2721.9U Active CN211804058U (zh) 2020-01-16 2020-01-16 铣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040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1898A (zh) * 2021-04-23 2021-08-1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难加工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1898A (zh) * 2021-04-23 2021-08-1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难加工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16242A (en) Cutting tool and shank
CN109158666B (zh) 组合刀具及采用其加工长细孔的工艺
JP6990257B2 (ja) 切削工具
CN209935971U (zh) 一种油泵泵体铣面铣刀
CN211804058U (zh) 铣刀
CN212019542U (zh) 铣刀
CN109570576B (zh) 一种中心具有独立钻尖的孔加工刀具
CN109732127B (zh) 中心具有独立钻尖的孔加工刀具
CN212443291U (zh) 倒角刀
CN212443607U (zh) 牙刀
CN216065710U (zh) 一种八刃涂层端铣刀
CN213080187U (zh) 一种便于成型的刀具
CN211413804U (zh) 铣刀
CN207710013U (zh) 一种pcd铰刀
JP4608062B2 (ja) バニシングドリル
CN113695653A (zh) 一种球头铣刀
CN112207336A (zh) 铣刀
CN219053032U (zh) 一种双燕尾密封槽套铣刀
CN211804057U (zh) 刀具
CN215824340U (zh) 热流道胶口快速加工钻铣刀
CN212443290U (zh) 倒角刀
CN211413811U (zh) 铣刀
CN215034141U (zh) 一种异槽铰刀
CN211413807U (zh) 铣刀
CN210908147U (zh) 适用于孔加工及内孔槽加工的一体式组合刀具及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