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风管机的空调器一般具有两至四个风轮,且驱动风轮转动的电机安装在蜗壳总成上。在拆机清洗时需要将蜗壳总成拆下,也就是说需要将电机一起拆下,并且在拆下电机前需要断开电机与电控盒之间的电连接,待清洗完毕时,再将电机随蜗壳总成一起安装至隔板上,然后再将电机与电控盒之间的电线连接起来,拆装操作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例如风管机的空调器进行拆机清洗时,提高风轮电机的电线的拆装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的隔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与电机的电线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用于与电控盒的电线连接,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插接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机与电控盒之间连接的电线上设置可以相互插接配合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设置在安装板和隔板上。这样,在将安装板从隔板上拆卸下来的同时就可以完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分离,使得电机与电控盒之间连接的电线断开,不需要额外地进行电线的拆除操作;而且,在空调器完成清洗操作后,只需要将安装板连同电机一起装配到隔板上,就可以将第一端子插接到第二端子上,使得电机与电控盒之间连接的电线连通,也无需额外地进行电线的连接操作,有效地提高了电机与电控盒之间的电线在进行拆装操作时便捷性,从而提高了空调器拆机清洗时拆装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与所述电机的电线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子用于与所述电控盒的电线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隔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
这样,将第一端子用于与所述电机的电线连接的一端设置在安装板背离隔板的一侧,并将第二端子用于与所述电控盒的电线连接的一端设置在隔板背离安装板的一侧,使得安装板与隔板在装配时可以相互贴合,增大了安装板与隔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使得安装板与隔板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且可靠。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且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与所述第二端子插接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开口,可以为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插接提供避让空间,以方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围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
这样,通过在第一开口处设置第一翻边以增强安装板在第一开口处的结构强度,防止在将第一端子穿过第一开口时,第一开口的边缘处发生较大形变,从而保证第一端子与安装板在第一开口处连接时的稳定性;而且,第一翻边还可以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对第一端子进行限位,防止第一端子在第一开口处产生晃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由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隔板所在侧方向翻折。
这样,在将第一端子插入第一开口时不会受到第一翻边的阻碍,使得第一端子上需要与第二端子插接配合的部分尽可能多的穿过第一开口,以增大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插接深度,进一步提高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插接配合时的牢固性。
可选地,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二开口处,并适于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与所述第一端子插接。如此,通过设置第二开口,可以进一步为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的插接提供避让空间,以方便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插接配合;而且,将第一端子用于与第二端子插接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口,使得第一端子用于与电机的电线连接的一端凸出安装板的凸起高度较小,可以减少对操作人员进行蜗壳拆装操作时的阻碍。
可选地,所述隔板上还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围绕所述第二开口设置。
这样,通过在第二开口处设置第二翻边以增强隔板在第二开口处的结构强度,防止在将第二端子穿过第二开口时,第二开口的边缘处发生较大形变,从而保证第二端子与隔板在第二开口处连接时的稳定性;而且,第二翻边还可以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对第二端子进行限位,防止第二端子在第二开口处产生晃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翻边由所述隔板朝背离所述安装板方向翻折。
这样,可以将第一端子穿过第一开口的部分伸入到第二翻边所围成的空间内并与第二端子插接,以保证安装板与隔板之间能够相互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座和端子插芯;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端子座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座上的端子插槽;且所述端子插芯适于与所述端子插槽插接。如此,通过将端子插芯插入端子插槽内来实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插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子座包括第一座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板上的第一围板,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一座板围成第一空腔,且所述端子插芯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围板来将端子插芯包裹在第一空腔内,以对端子插芯进行保护,防止异物对端子插芯造成触碰;而且,第一端子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第一开口处时,第一端子的第一围板与第一开口处的第一翻边相贴合,可以进一步保障第一端子安装在第一开口处时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座板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座板适于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如此,第一端子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第一开口处时,第一端子的第一座板受安装板的阻碍而无法穿过第一开口,使得第一座板与安装板相互贴合,而第一座板位于安装板的前方,能够限制第一端子向后运动,使得第一座板对第一端子的向后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围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卡扣;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开口插接时,所述卡扣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与所述第一翻边朝向所述隔板一端的端面相贴合。
这样,在第一端子穿过第一开口后,第一端子的第一座板与安装板相互贴合,并将第一开口覆盖,以限制第一端子向后运动,此时,第一围板上的卡扣也穿过第一开口,且卡扣与第一翻边远离与安装板连接的一端抵接,以限制第一端子向前运动,使得卡扣和第一座板起到对第一端子在前后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子座包括第二座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座板上的凸块,且所述端子插槽设置在所述凸块上。如此,通过设置凸块,并将端子插槽设置在凸块上,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减小第二端子的体积,节省原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二座板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且所述第二座板适于覆盖所述第二开口。
如此,第二端子安装在隔板上的第二开口处时,第二端子的第二座板受隔板上的第二翻边的阻碍而无法穿过第二开口,使得第二座板与第二翻边远离于隔板的一端相贴合,而第二座板位于隔板的后方,能够限制第二端子向前运动,使得第二座板对第二端子的向前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子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座板上的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二座板围成第二空腔,且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
这样,通过设置第二围板来将设有端子插槽的凸块包裹在第二空腔内,以对端子插槽进行保护,防止异物进入端子插槽;而且,第二端子安装在隔板上的第二开口处时,第二端子的第二围板与第二开口处的第二翻边相贴合,可以进一步保障第二端子安装在第二开口处时的稳固性。
可选地,在所述端子插芯与所述端子插槽插接时,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一围板均插在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凸块插在所述第一空腔内。
这样,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插接时,第二端子的凸块插入第一端子的第一空腔内,使得第一空腔内的端子插芯插到凸块上的端子插槽内,且安装板上的第一翻边、第一端子的第一围板也都伸入到第二空腔内,如此,已完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插接,并且,通过将第一翻边和第一围板均插在第二空腔内,以进一步保证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插接后,安装板与隔板能够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插接处相互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围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销,所述第二翻边上设有销孔,所述定位销适于与所述销孔卡接。
这样,在将第二端子插入第二翻边围成的空腔的过程中,当第二围板上的定位销卡入第二翻边上的销孔内时,第二端子安装到位,同时,定位销与销孔相配合,以限制第二端子向前或向后运动,起到对第二端子在前后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端子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与电控盒通过端子连接结构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与电机的电线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安装在安装板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安装在安装板上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端子与隔板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端子与隔板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端子与隔板装配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插接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插接时的另一视角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板,11-第一开口,12-第一翻边;2-隔板,21-第二开口,22-第二翻边,221-销孔;3-第一端子,31-第一端子座,311-第一空腔,312-第一座板,313-第一围板,3131-卡扣,32-端子插芯;4-第二端子,41-第二端子座,411-第二座板,412-凸块,413-第二围板,4131-定位销,414-第二空腔,42-端子插槽;5-电机;6-电控盒;7-蜗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且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板1、与安装板1可拆卸连接的隔板2、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第一端子3以及设置在隔板2上的第二端子4,第一端子3用于与电机5的电线连接,第二端子4用于与电控盒6的电线连接,且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插接配合。
在风管机进行拆机清洗时,隔板2以及安装在隔板2上的第二端子4通常是不需要拆卸的,而是需要将安装板1以及安装在安装板1上的电机5和第一端子3一起从隔板2上拆卸下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机5与电控盒6之间连接的电线上设置可以相互插接配合的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并将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和隔板2上。这样,在将安装板1从隔板2上拆卸下来的同时就可以完成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的分离,使得电机5与电控盒6之间连接的电线断开,不需要额外地进行电线的拆除操作;而且,在空调器完成清洗操作后,只需要将安装板1连同电机5一起装配到隔板2上,就可以将第一端子3插接到第二端子4上,使得电机5与电控盒6之间连接的电线连通,也无需额外地进行电线的连接操作,有效地提高了电机5与电控盒6之间的电线在进行拆装操作时便捷性,从而提高了空调器拆机清洗时拆装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端子3用于与电机5的电线连接的一端位于安装板1背离隔板2的一侧,第二端子4用于与电控盒6的电线连接的一端位于隔板2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
为方便解释说明,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端子3用于与电机5的电线连接的一端称作第一连接端,将第一端子3用于与第二端子4插接的一端称作第一插接端,同样的,将第二端子4用于与电控盒6的电线连接的一端称作第二连接端,将第二端子4用于与第一端子3插接的一端称作第二插接端。由于第一端子3的第一插接端与第二端子4的第二插接端插接配合,使得第一端子3的第一插接端与第二端子4的第二插接端呈插相对设置,在此基础上,若第一端子3的第一连接端位于安装板1朝向隔板2的一侧,或者第二端子4的第二连接端位于隔板2朝向安装板1的一侧,相当于是将第一端子3或第二端子4设置在安装板1与隔板2之间,当第一端子3和/或第二端子4设置在安装板1与隔板2之间时,安装板1与隔板2之间因具有较大间隙而无法贴合,在风管机工作时,安装板1与隔板2容易产生晃动,连接不够稳定。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端子3设置在安装板1背离隔板2的一侧,并将第二端子4设置在隔板2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使得安装板1与隔板2在装配时可以相互贴合,增大了安装板1与隔板2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使得安装板1与隔板2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且可靠。
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安装板1上设有第一开口11,第一端子3固定在第一开口11处,且第一端子3用于与第二端子4插接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口11。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为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的插接提供了避让空间,以方便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插接配合;而且,将第一端子3用于与第二端子4插接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口11,使得第一端子3用于与电机5的电线连接的一端凸出安装板1的凸起高度较小,可以减少对操作人员进行蜗壳拆装操作时的阻碍。
进一步地,第一开口11的形状与第一端子3的形状相适配。而第一端子3通常呈方形,故第一开口11也呈方形。
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安装板1上还设有第一翻边12,第一翻边12围绕第一开口11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开口11处设置第一翻边12以增强安装板1在第一开口11处的结构强度,防止在将第一端子3穿过第一开口11时,第一开口11的边缘处发生较大形变,从而保证第一端子3与安装板1在第一开口11处连接时的稳定性;而且,第一翻边12还可以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对第一端子3进行限位,防止第一端子3在第一开口11处产生晃动。
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翻边12由安装板1朝向隔板2所在侧方向翻折。
第一翻边12可以设置在安装板1朝向隔板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板1背离隔板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翻边12设置在安装板1朝向隔板2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翻边12由安装板1朝向隔板2所在侧方向翻折。这样,在将第一端子3插入第一开口11时不会受到第一翻边12的阻碍,使得第一端子3上需要与第二端子4插接配合的部分尽可能多的穿过第一开口11,以增大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之间的插接深度,进一步提高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之间插接配合时的牢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9和图11所示,隔板2上设有第二开口21,第二端子4固定在第二开口21处,并适于在第二开口21处与第一端子3插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1可以进一步为第二端子4与第一端子3的插接提供避让空间,以方便第二端子4与第一端子3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开口21的形状与第二端子4的形状相适配。而第二端子4与第一端子3一样,都呈方形,故第二开口21也呈方形。
可选地,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隔板2上还设有第二翻边22,第二翻边22围绕第二开口21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开口21处设置第二翻边22以增强隔板2在第二开口21处的结构强度,防止在将第二端子4穿过第二开口21时,第二开口21的边缘处发生较大形变,从而保证第二端子4与隔板2在第二开口21处连接时的稳定性;而且,第二翻边22还可以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对第二端子4进行限位,防止第二端子4在第二开口21处产生晃动。
可选地,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翻边22由隔板2朝背离安装板1方向翻折。
第二翻边22可以设置在隔板2朝向安装板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隔板2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二翻边22设置在隔板2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翻边22由隔板2朝向背离安装板1方向翻折。这样,可以将第一端子3穿过第一开口11的部分伸入到第二翻边22所围成的空间内并与第二端子4插接,以保证安装板1与隔板2之间能够相互贴合。
可选地,结合图4、图10、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端子3包括第一端子座31和端子插芯32;第二端子4包括第二端子座41和设置在第二端子座41上的端子插槽42;且端子插芯32适于与端子插槽42插接。如此,通过将端子插芯32插入端子插槽42内来实现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之间的插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第一端子座31包括第一座板312和设置在第一座板312上的第一围板313,第一围板313与第一座板312围成第一空腔311,且端子插芯32设置在第一座板312上并位于第一空腔311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围板313来将端子插芯32包裹在第一空腔311内,以对端子插芯32进行保护,防止异物对端子插芯32造成触碰;而且,第一端子3安装在安装板1上的第一开口11处时,第一端子3的第一围板313与第一开口11处的第一翻边12相贴合,可以进一步保障第一端子3安装在第一开口11处时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端子插芯32呈棱柱结构,并设置有多个,多个端子插芯32在第一端子座31上均匀分布,比如呈阵列分布,或者呈环形分布等;相应地,端子插槽42的形状与端子插芯32的形状相适配,端子插槽42的数量与端子插芯32数量相同,且端子插槽42在第二端子座41上的分布方式与端子插芯32在第一端子座31上的分布方式相同。
可选地,结合图2、图5和图6所示,第一座板312的截面积大于第一开口11的面积,且第一座板312适于覆盖第一开口11。其中,第一座板312的截面积指的是,第一座板312在第一开口11所在平面上的截面的面积。如此,第一端子3安装在安装板1上的第一开口11处时,第一端子3的第一座板312受安装板1的阻碍而无法穿过第一开口11,使得第一座板312与安装板1相互贴合,而第一座板312位于安装板1的前方,能够限制第一端子3向后(即图2中X轴反向)运动,使得第一座板312对第一端子3的向后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地,结合图4至图6所示,第一围板313的外侧面上设有卡扣3131;在第一端子3安装在第一开口11处时,卡扣3131穿过第一开口11并与第一翻边12朝向隔板2一端的端面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围板313的外侧面指的是第一围板313上位于第一空腔311外的侧面,相对应地,第一围板313的内侧面指的是第一围板313上位于第一空腔311内的侧面。也就是说,卡扣3131位于第一空腔311外。这样,在第一端子3穿过第一开口11后,第一端子3的第一座板312与安装板1相互贴合,并将第一开口11覆盖,以限制第一端子3向后运动,此时,第一围板313上的卡扣3131也穿过第一开口11,且卡扣3131与第一翻边12远离与安装板1连接的一端抵接,以限制第一端子3向前(即图5中X轴正向)运动,使得卡扣3131和第一座板312起到对第一端子3在前后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
可选地,结合图10所示,第二端子座41包括第二座板411和设置在第二座板411上的凸块412,且端子插槽42设置在凸块412上。本实施例中,凸块412与第二座板411一体成型,通过设置凸块412,并将端子插槽42设置在凸块412上,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减小第二端子4的体积,节省原材料。
可选地,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座板41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开口21的面积,且第二座板411适于覆盖第二开口21。其中,第二座板411的截面积指的是,第二座板411在第二开口21所在平面上的截面的面积。如此,第二端子4安装在隔板2上的第二开口21处时,第二端子4的第二座板411受隔板2上的第二翻边22的阻碍而无法穿过第二开口21,使得第二座板411与第二翻边22远离于隔板2的一端相贴合,而第二座板411位于隔板2的后方,能够限制第二端子4向前运动,使得第二座板411对第二端子4的向前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地,结合图10至图3所示,第二端子座41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座板411上的第二围板413,第二围板413与第二座板411围成第二空腔414,且凸块412设置在第二空腔414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围板413来将设有端子插槽42的凸块412包裹在第二空腔414内,以对端子插槽42进行保护,防止异物进入端子插槽42;而且,第二端子4安装在隔板2上的第二开口21处时,第二端子4的第二围板413与第二开口21处的第二翻边22相贴合,可以进一步保障第二端子4安装在第二开口21处时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5至图17所示,在端子插芯32与端子插槽42插接时,第一翻边12和第一围板313均插在第二空腔414内,且凸块412插在第一空腔311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插接时,第二端子4的凸块412插入第一端子3的第一空腔311内,使得第一空腔311内的端子插芯32插到凸块412上的端子插槽42内,且安装板1上的第一翻边12、第一端子3的第一围板313也都伸入到第二空腔414内,如此,已完成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之间的插接,并且,通过将第一翻边12和第一围板313均插在第二空腔414内,以进一步保证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插接后,安装板1与隔板2能够在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的插接处相互贴合。
可选地,结合图9至图12所示,第二围板413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销4131,第二翻边22上设有销孔221,定位销4131适于与销孔221卡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围板413的外侧面指的是第二围板413上位于第二空腔414外的侧面,相对应地,第二围板413的内侧面指的是第二围板413上位于第二空腔414内的侧面。也就是说,定位销4131位于第二空腔414外。这样,在将第二端子4插入第二翻边22围成的空腔的过程中,当第二围板413上的定位销4131卡入第二翻边22上的销孔221内时,第二端子4安装到位,同时,定位销4131与销孔221相配合,以限制第二端子4向前或向后运动,起到对第二端子4在前后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如何在例如风管机的空调器进行拆机清洗时,提高风轮电机的电线的拆装便捷性的问题,该空调器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电机5、电控盒6以及上述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通过在电机5与电控盒6之间连接的电线上设置可以相互插接配合的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并将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和隔板2上。这样,在将安装板1从隔板2上拆卸下来的同时就可以完成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的分离,使得电机5与电控盒6之间连接的电线断开,不需要额外地进行电线的拆除操作;而且,在空调器完成清洗操作后,只需要将安装板1连同电机5一起装配到隔板2上,就可以将第一端子3插接到第二端子4上,使得电机5与电控盒6之间连接的电线连通,也无需额外地进行电线的连接操作,有效地提高了电机5与电控盒6之间的电线在进行拆装操作时便捷性,从而提高了空调器拆机清洗时拆装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