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4401U - 冲压拉延模具 - Google Patents

冲压拉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4401U
CN212384401U CN202020898719.2U CN202020898719U CN212384401U CN 212384401 U CN212384401 U CN 212384401U CN 202020898719 U CN202020898719 U CN 202020898719U CN 212384401 U CN212384401 U CN 212384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face
stamping
step face
blank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87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军旺
肖缓
吴伟杰
李松
赵彦博
王平科
王亚萌
刘鹏
李海林
苏哲
李俊峰
张应生
刘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87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4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4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4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凹模和压边圈,所述压边圈位于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之间,所述压边圈和所述凹模之间设置有拉延筋,所述拉延筋包括:第一阶梯面、第二阶梯面和连接面,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通过所述连接面相连,所述第二阶梯面高于所述第一阶梯面,所述第二阶梯面临近所述凸模和所述凸模设置,以控制材料的流入速度。由此,第一阶梯面、第二阶梯面和连接面的设置可以减少产品废料区的材料,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拉延筋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可以合理地降低压边圈的加工难度。同时,冲压拉延模具还具有良好抑制材料流速的作用,减小对冲压拉延模具的压料面的要求。

Description

冲压拉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压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在冲压拉延模具中,压边圈与凹模之间设计有拉延筋,通过拉延筋来调节制件成型过程中材料的流入速度。拉延筋能起到增大进料阻力,减小对模具压料面的要求作用。
相关技术中,拉延筋通常构造为“T”形筋、“S”形筋等,“T”形筋的截面为“U”形,从而导致其废料区大,浪费材料,“S”形筋的结构复杂,成型难度大,导致其加工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冲压拉延模具,以提升超压拉延模具的走料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冲压拉延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压边圈,所述压边圈位于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之间,所述压边圈和所述凹模之间设置有拉延筋,所述拉延筋包括:第一阶梯面、第二阶梯面和连接面,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通过所述连接面相连,所述第二阶梯面高于所述第一阶梯面,所述第二阶梯面临近所述凸模和所述凸模设置,以控制材料的流入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阶梯面环绕所述第二阶梯面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和第三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阶梯面相连,所述第三过渡段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阶梯面相连,所述第一过渡段和所述第三过渡段的截面均构造为弧线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连接面平滑过渡,所述连接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平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阶梯面由多条曲线段依次首尾相连围绕而成,每条所述曲线段包括多段依次相连的弧线段,任意两个相邻弧线段相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弧线段所在的圆周的直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条所述曲线段上任意两个在所述第二阶梯面凹入方向相同的弧线段所在的圆周共线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延筋高度方向的任一平行于所述第二阶梯面的截面与所述第二阶梯面形状相似。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压拉延模具具有以下优势:
(1)拉延筋的截面构造为“S”形,可以减少产品的废料区,降低成本;
(2)冲压拉延模具中,拉延筋的加工难度低,可以缩短其研合周期;
(3)压边圈的走料均匀;
(4)拉延筋的侧壁无需研合,同时可靠性高;
(5)拉延筋通过其高度、弧形过渡等方式走料,降低对拉延筋侧壁的压力,减小拉延筋的磨损,提高冲压拉延模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边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边圈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边圈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拉延筋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拉延筋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延筋的设计示意图1;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延筋的设计示意图2;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延筋的设计示意图3;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延筋的设计示意图4。
附图标记说明:
压边圈100、拉延筋101、
第一阶梯面11、第二阶梯面12、曲线段121、弧线段1211、连接面13、第一过渡段131、第二过渡段132、第三过渡段133。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1-9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拉延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压边圈100。
具体地,压边圈100位于凸模和凹模之间,压边圈100和凹模之间设置有拉延筋101,拉延筋101包括:第一阶梯面11、第二阶梯面12和连接面13,第一阶梯面11和第二阶梯面12通过连接面13相连,第二阶梯面12高于第一阶梯面11,第二阶梯面12临近凸模和凹模设置,以控制材料的流入速度。
如图1所示,当材料由压边圈100流至凸模和凹模处时,材料的流经路径为:经由第一阶梯面11、连接面13和第二阶梯面12流向凸模和凹模的位置。冲压拉延模具中压边圈100的拉延筋101呈Z字型,Z字型的设计对材料的流速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从而控制拉延走料。
需要说明的是,冲压拉延模具加工出的产品具有废料区和产品区,通过将拉延筋101设置成第一阶梯面11、连接面13和第二阶梯面12依次相连的结构,可以合理地减少产品废料区的材料,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在压边圈100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拉延筋101处的结构进行研合。其中,第一阶梯面11和第二阶梯面12为需要进行研合的部位,将拉延筋101设置成Z字型,可以减少需要研合的部位,缩短拉延筋101的研合周期,同时还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力,提高压边圈100的生产效率。
其中,第一阶梯面11和第二阶梯面12均构造为平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拉延筋101的平面结构需要被研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拉延模具,第一阶梯面11、第二阶梯面12和连接面13的设置可以减少产品废料区的材料,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拉延筋101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可以合理地降低压边圈100的加工难度。同时,冲压拉延模具还具有良好抑制材料流速的作用,减小对冲压拉延模具的压料面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阶梯面11环绕第二阶梯面12设置,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压边圈100的拉延筋101性能,进而使得拉延筋101对由第一阶梯面11流向第二阶梯面12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拉延走料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阶梯面11和第二阶梯面12平行设置,从而可以降低压边圈100的加工难度,同时便于将压边圈100与其他模具配合,而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阶梯面11和第二阶梯面12对材料的阻力小,便于材料在连接面13处与其充分接触配合,可以减小材料对连接面13的侧壁压力,提升模具的耐磨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材料依次流经第一阶梯面11、连接面13和第二阶梯面12,通过拉延筋101的高度和平面结构对材料的流动进行控制调节,可以有效地减小材料对连接面13的压力,即减小材料对拉延筋101的侧壁的压力,提升压边圈100的耐磨性能。
进一步地,连接面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131、第二过渡段132和第三过渡段133,第一过渡段131的端部与第一阶梯面11相连,第三过渡段133的端部与第二阶梯面12相连,第一过渡段131和第三过渡段133的截面均构造为弧线段1211。
其中,弧线段1211对材料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不会对材料产生较大的阻力而影响材料流动,使得材料可以更加均匀地流动,提升拉延筋101对材料的拉延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阶梯面11和连接面13平滑过渡,连接面13和第二阶梯面12平滑过渡。可以理解的是,平滑过渡的设置可以保证拉延筋101对材料流动速度的控制作用,即保证拉延筋101的拉延走料效果。同时不会在第一阶梯面11和连接面13、第二阶梯面12和连接面13的过渡处对材料产生过大的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阶梯面12由多条曲线段121依次首尾相连围绕而成,每条曲线段121包括多段依次相连的弧线段1211,任意两个相邻弧线段1211相切。第二阶梯面12对材料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第二阶梯面12的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弧线段1211所在的圆周的直径相同,从而使得第二阶梯面12的边缘更加规整,第二阶梯面12可以对材料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提升拉延筋101的拉延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曲线段121上任意两个在第二阶梯面12凹入方向相同的弧线段1211所在的圆周共线布置。参照图6,曲线段121为第二阶梯面12的边缘的一部分,该曲线段121由多个弧线段1211依次相连构成的,两个相邻的弧线段1211相切。
可以理解的是,任意两个间隔布置的弧线段1211的凹入方向相同,这凹入方向相同的弧线段1211所在的圆周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由此,可以提升第二阶梯面12边缘处与材料的配合效果,从而提升拉延筋101的拉延效果。
结合说明书附图4-9对拉延筋101的形状设计方法进行描述:
图4为拉延筋101的平面图,其示出拉延筋101的一部分,拉延筋101为沿S形延伸的结构,其“S”形形状的周期为L为80mm,弦高H为3mm,宽度为23mm,截面的多个过渡角可根据具体设计参数设定成圆角,如两个平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6mm,连接面13相对于上述两个平面的偏转角度为18°等,并在此基础上对两个平面处进行研磨,以对拉延筋101的形状进行调整。
具体地,参照图6-图9,根据分模线按照“S”形的周期L的一半,将中心线分成多段,并将线段偏置距离X,X为平面半径R与弦高H的差值。在线段的端点处以R为半径做圆,连接多个圆周的相切曲线,并通过修剪得到曲线a,在曲线a,向上偏置拉延筋101宽度W/2,以得到曲线b。根据曲线b、c和“S”筋的截面制作拉延筋片体,并根据拉延筋片体结构设计拉延筋101,将拉延筋101设计在压边圈100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拉延筋101高度方向的任一平行于第二阶梯面12的截面与第二阶梯面12形状相似。参照图3,拉延筋101在平行于第二阶梯面12的任意截面与第二阶梯面12的形状相似,从而使得拉延筋101的拉延效果稳定性更好,同时还可以降低拉延筋101的加工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凸模、凹模和压边圈(100),所述压边圈(100)位于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之间,所述压边圈(100)和所述凹模之间设置有拉延筋(101),所述拉延筋(101)包括:第一阶梯面(11)、第二阶梯面(12)和连接面(13),所述第一阶梯面(11)和所述第二阶梯面(12)通过所述连接面(13)相连,所述第二阶梯面(12)高于所述第一阶梯面(11),所述第二阶梯面(12)临近所述凸模和所述凸模设置,以控制材料的流入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面(11)环绕所述第二阶梯面(1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面(11)和所述第二阶梯面(12)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131)、第二过渡段(132)和第三过渡段(133),所述第一过渡段(13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阶梯面(11)相连,所述第三过渡段(13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阶梯面(12)相连,所述第一过渡段(131)和所述第三过渡段(133)的截面均构造为弧线段(12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面(11)和所述连接面(13)平滑过渡,所述连接面(13)和所述第二阶梯面(12)平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梯面(12)由多条曲线段(121)依次首尾相连围绕而成,每条所述曲线段(121)包括多段依次相连的弧线段(1211),任意两个相邻弧线段(1211)相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弧线段(1211)所在的圆周的直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曲线段(121)上任意两个在所述第二阶梯面(12)边缘凹入方向相同的弧线段(1211)所在的圆周共线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面(13)处的高度方向的任一平行于所述第二阶梯面(12)的截面与所述第二阶梯面(12)形状相似。
CN202020898719.2U 2020-05-25 2020-05-25 冲压拉延模具 Active CN212384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8719.2U CN212384401U (zh) 2020-05-25 2020-05-25 冲压拉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8719.2U CN212384401U (zh) 2020-05-25 2020-05-25 冲压拉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4401U true CN212384401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5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8719.2U Active CN212384401U (zh) 2020-05-25 2020-05-25 冲压拉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44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7777A (zh) * 2021-07-08 2021-10-0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加油口工件成型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7777A (zh) * 2021-07-08 2021-10-0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加油口工件成型工艺
CN113477777B (zh) * 2021-07-08 2022-09-1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加油口工件成型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96011U (zh) 一种用于加工衬套的连续模
CN212384401U (zh) 冲压拉延模具
CN108262439B (zh) 一种夹膜链外附板集成冲压成形工艺
CN104080557A (zh) 零件冲切装置及方法
CN106181265A (zh) 轿车封闭式扭力梁板料成型工艺
CN102554560A (zh) 无接缝usb接口外壳加工工艺
CN108080499A (zh)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元件的制造方法
CN209379747U (zh) 一种支撑支架冲压连续模
CN105798116A (zh) 四罗拉紧密纺牵伸装置中负压管的制造方法
CN214516949U (zh) 一种w型热管热冲弯模具
CN206343517U (zh) 一种汽车卡扣连续模
CN202591379U (zh) 一种预弯边机模具
CN212733829U (zh) 汽车仪表板管梁支架的连续冲压模具
CN104259307A (zh) 一种led灯罩成型工艺
CN103551806A (zh) 车轮中轮缘及胎圈座的冷压成型加工方法
CN209255623U (zh) 一种汽车扩散器连续模具
CN104014667B (zh) 一种阀杆骨架加工方法
CN104001815B (zh) 一种轴阀紧固件连续模具
CN210614682U (zh) 一种生产手机中框的模具
CN112705580A (zh) 一种大型壳体的挤压模具
CN206838901U (zh) 一种加工汽车前机盖铰链的级进模具
CN208450368U (zh) 一种汽车管梁支撑件的连续冲压模具
CN205324475U (zh) 一种梨形管夹加工模具
CN211990533U (zh) 冷冲压制用翻边镶块结构
CN101986458A (zh) 谐振管加工方法及谐振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