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3616U - 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3616U
CN212373616U CN202020855807.4U CN202020855807U CN212373616U CN 212373616 U CN212373616 U CN 212373616U CN 202020855807 U CN202020855807 U CN 202020855807U CN 212373616 U CN212373616 U CN 212373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frame
beams
bracket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58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健
张清涛
刘玉飞
郭小亮
崔文涛
王小合
茹洋洋
鲁成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58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3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3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3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包括上下两个水平的支撑框架和连接两个支撑框架的连接支架(3),支撑框架包括由四个边梁围合形成的矩形边框及位于边框内的加强筋(13,23),加强筋(13,23)包括四个内拉筋(131,231),四个内拉筋(131,23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分别与边框的四个直角处连接;四个边梁包括两个横向边梁与两个纵向边梁,位于下方的支撑框架中的横向边梁左右两端的横截面大于中部的横截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驳船。本实用新型的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起到支撑大型组件的作用,边框的内部设置内拉筋(131,231),能够防止边框发生变形,下横向边梁(21)为变截面梁,能够降低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海上风电逐步由浅水区进入深入区,离岸距离越来越远,为了节约海域使用面积,逐步开始采用柔性直流集中送出方式,而柔性直流需要配置海上换流站,海上换流站的重量一般都在万吨级以上,市场上现有的浮吊资源满足不了安装要求,只能采用浮托法进行安装。
换流站上部组块装船时,根据浮托安装的需要,在组块与驳船本体之间设有平台支撑框架,该平台支撑框架需要承载组块的重量,结构紧凑性要求非常高;同时,由于驳船运输需要同时考虑平台支撑框架和组块重量,如果支撑框架设计太大,则运输驳船重心增加,稳性降低;如果支撑框架设计太小,则要求运输驳船的调载能力变大,增加了驳船选型的困难。因此,该平台支撑框架自身重量要求尽量轻,并同时满足强度要求。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用于大型组件浮托安装的支撑框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台支撑框架,用于大型组块的浮托安装,包括上下两个水平的支撑框架和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框架的连接支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由四个边梁围合形成的矩形边框,及位于所述边框内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四个内拉筋,四个所述内拉筋的一端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分别与所述边框的四个直角处连接;
四个所述边梁包括两个横向边梁与两个纵向边梁,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横向边梁为下横向边梁,所述下横向边梁左右两端的横截面大于所述下横向边梁中部的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的平台支撑框架设置上、下两个支撑框架及连接支架起到支撑大型组件的作用,在边框的内部设置内拉筋,用于与边框的四个直角连接,能够防止边框发生变形,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结构更加紧凑,结构强度更高;此外,下横向边梁为变截面梁,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重量,保证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驳船在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
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沿横向分布的横向支架和沿纵向分布的纵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和所述纵向支架均包括至少两个斜撑,所述斜撑为V型或倒V型;上、下所述横向边梁之间设有所述横向支架,上、下所述纵向边梁之间设有所述纵向支架。
可选地,所述横向支架包括沿横向依次布置的三个V型斜撑,中间V型斜撑的径向尺寸小于其两侧的所述V型斜撑,上下两所述横向边梁对应的端部通过V型斜撑的一个斜撑柱连接;所述纵向支架包括两个倒V型斜撑。
可选地,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横向边梁为上横向边梁,所述上横向边梁、所述下横向边梁及两端的两个所述斜撑柱围成倒梯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还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内部并与所述横向边梁平行的中间梁,四个所述内拉筋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中间梁;上下两个所述中间梁通过所述横向支架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中间梁两端的横截面大于中部的横截面。
可选地,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边梁与中间梁为工字梁。
可选地,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边梁与中间梁为箱型梁。
可选地,所述横向边梁的前后侧壁在与所述横向支架固定的位置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筋板,所述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向边梁的顶壁和底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所述内拉筋均为钢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驳船,包括驳船本体和上述的平台支撑框架,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驳船本体的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驳船设置有平台支撑框架,起到支撑大型组件的作用,边框的内部设置内拉筋,用于与边框的四个直角连接,能够防止边框发生变形,进而使得平台支撑框架的结构更加紧凑,结构强度更高;此外,下横向边梁为变截面梁,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降低平台支撑框架的重量,保证本实用新型驳船在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台支撑框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支撑框架;11-上横向边梁;12-上纵向边梁;13-加强筋;131-内拉筋;132-中间梁;
2-下支撑框架;21-下横向边梁;22-下纵向边梁;23-加强筋;231-内拉筋;232-中间梁;
3-连接支架;31-横向支架;311-V型斜撑;3111-斜撑柱;32-纵向支架;321-倒V型斜撑;
4-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沿驳船本体的宽度方向为“横向”,沿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沿驳船本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沿纵向方向为前后方向;靠近支撑框架内部的方向为“内”;靠近支撑框架外部为“外”。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台支撑框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台支撑框架,用于大型组块的浮托安装,包括上下两个水平的支撑框架,即上支撑框架1与下支撑框架2,以及连接上支撑框架1与下支撑框架2的连接支架3,支撑框架包括由四个边梁围合形成的矩形边框,还包括位于矩形边框内的加强筋,加强筋包括四个内拉筋,四个内拉筋的一端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分别与矩形边框的四个直角处连接;四个边梁包括两个横向边梁与两个纵向边梁,下支撑框架2中的横向边梁即为下横向边梁21,下横向边梁21为变截面梁,具体地,下横向边梁21两端的横截面大于下横向边梁21中部的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的平台支撑框架设置相互连接的上支撑框架1与下支撑框架2,下支撑框架2焊接在驳船本体上的预定位置,上支撑框架1与所需支撑的大型组件的立柱焊接,保证大型组件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支撑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内拉筋,用于连接矩形边框的四个直角,有效防止支撑框架发生变形,使得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结构更加紧凑,且结构强度更高;此外,下横向边梁21为变截面梁,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重量,保证安装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驳船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
请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上支撑框架1中的横向边梁即为上横向边梁11,纵向边梁即为上纵向边梁12,下支撑框架2中的纵向边梁即为下纵向边梁22,连接支架3包括沿横向分布的横向支架31和沿纵向分布的纵向支架32,横向支架31包括三个V型斜撑311,中间的V型斜撑311的径向尺寸小于其两侧的V型斜撑311的径向尺寸,上横向边梁11和下横向边梁21通过横向支架31连接,上横向边梁11和下横向边梁21对应的端部通过V型斜撑311中位于外侧的一个斜撑柱3111连接;上纵向边梁12和下纵向边梁22通过纵向支架32连接,纵向支架32包括两个倒V型斜撑321。
本实施例设置横向支架31与纵向支架32,分别用于连接上下两支撑框架中的横向边梁与纵向边梁,起到支撑及传递力的作用,保证大型组件支撑于上支撑框架1顶部时能够保持稳定,不会把支撑框架压垮。其中,由于支撑框架在纵向受力比横向受力小,因此为了减小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重量,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倒V型斜撑321的径向尺寸可略小于横向支架31中两端的两个V型斜撑311的径向尺寸。
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架31设置三个V型斜撑311,纵向支架32设置两个倒V型斜撑321,实际应用中,横向支架31与纵向支架32设置斜撑的数量并不做限制,横向支架31和纵向支架32至少设置两个斜撑,只要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支撑强度即可。同时斜撑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如横向支架31和纵向支架32中的斜撑均可以为V型或倒V型,还可以为X型、直线型等。
请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上横向边梁11、下横向边梁21及连接在上横向边梁11与下横向边梁21对应端部的两个斜撑柱3111围成倒梯形结构。这种倒梯形结构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占地面积,更加便于驳船本体的选型。
为了保证大型组件支撑于上支撑框架1上时的稳定性,上横向边梁11的尺寸应该与大型组件中立柱的尺寸相匹配;同时,由于实际应用中所需支撑的大型组件的尺寸大于驳船本体的宽度,因此,支撑框架设置成倒梯形结构,减小下支撑框架2的占地面积,更有利于驳船本体的选型,具体地,下横向边梁21的尺寸应略小于驳船本体的宽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加强筋还包括位于边框内部并与横向边梁平行的中间梁,四个内拉筋的一端均固定于中间梁,上支撑框架1中的中间梁132与下支撑框架2中的中间梁232通过横向支架31固定连接,下支撑框架2的中间梁232也为变截面梁,即两端的横截面大于中部的横截面,以减轻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重量。
通过在两个支撑框架中设置中间梁,使得所需支撑的大型组件的立柱能够同时固定于上支撑框架1中的边框与中间梁132的顶部,避免将大型组件的重量集中于四个边角处,增大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强度,实际应用中,设置中间梁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支撑的大型组件的立柱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上支撑框架1中的边梁与中间梁132均采用工字梁,便于将所需支撑的大型组件焊接在上支撑框架1的顶部,保证大型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下支撑框架2中的边梁与中间梁232均采用箱型梁,一方面,箱型梁具有较强的抗折弯能力;另一方面,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基础上,有利于降低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重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横向边梁的前后侧壁在与横向支架31固定的位置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筋板4,筋板4的两端分别与横向边梁的顶壁与底壁连接,起到传递力的作用,避免应力集中,减缓上横向边梁11与下横向边梁21的折损。同时,在同一位置设置筋板4的数量也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同一位置设置筋板4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支架3及支撑框架中的内拉筋均采用钢管结构,能够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平台支撑框架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驳船,包括驳船本体及上述的平台支撑框架,平台支撑框架焊接在驳船上的预定位置,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驳船具有与平台支撑框架同样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平台支撑框架,用于大型组块的浮托安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个水平的支撑框架和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框架的连接支架(3),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由四个边梁围合形成的矩形边框,及位于所述边框内的加强筋(13,23),所述加强筋(13,23)包括四个内拉筋(131,231),四个所述内拉筋(131,23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分别与所述边框的四个直角处连接;
四个所述边梁包括两个横向边梁与两个纵向边梁,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横向边梁为下横向边梁(21),所述下横向边梁(21)左右两端的横截面大于所述下横向边梁(21)中部的横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包括沿横向分布的横向支架(31)和沿纵向分布的纵向支架(32),所述横向支架(31)和所述纵向支架(32)均包括至少两个斜撑,所述斜撑为V型或倒V型;上、下所述横向边梁之间设有所述横向支架(31),上、下所述纵向边梁之间设有所述纵向支架(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架(31)包括沿横向依次布置的三个V型斜撑(311),中间V型斜撑(311)的径向尺寸小于其两侧的所述V型斜撑(311),上下两所述横向边梁对应的端部通过V型斜撑(311)的一个斜撑柱(3111)连接;所述纵向支架(32)包括两个倒V型斜撑(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横向边梁为上横向边梁(11),所述上横向边梁(11)、所述下横向边梁(21)及两端的两个所述斜撑柱(3111)围成倒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3,23)还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内部并与所述横向边梁平行的中间梁(132,232),四个所述内拉筋(131,231)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中间梁(132,232);上下两个所述中间梁(132,232)通过所述横向支架(31)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中间梁(232)两端的横截面大于中部的横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边梁与中间梁(132)为工字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支撑框架中的边梁与中间梁(232)为箱型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边梁的前后侧壁在与所述横向支架(31)固定的位置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筋板(4),所述筋板(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向边梁的顶壁和底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与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所述内拉筋(131,231)均为钢管结构。
10.一种驳船,其特征在于:包括驳船本体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平台支撑框架,所述平台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驳船本体的预设位置。
CN202020855807.4U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 Active CN212373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5807.4U CN212373616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5807.4U CN212373616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3616U true CN212373616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7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5807.4U Active CN212373616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36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688A (zh) * 2022-03-31 2022-07-29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支撑框架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688A (zh) * 2022-03-31 2022-07-29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支撑框架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84443U (zh) 一种桥墩、桥梁结构及塔柱
CN212373616U (zh) 一种平台支撑框架及驳船
CN203924115U (zh) 一种地铁双柱高架车站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钢骨
CN216515148U (zh) 一种曲线钢箱梁浮托顶推的浮墩系统装置
CN215519167U (zh) 一种倒三角型桁架拼接施工节点
CN211711037U (zh) 一种rov主体框架及rov
CN210561686U (zh) 墩体支架
CN211173227U (zh) 一种建筑用具有加固机构的钢结构支架
CN215034835U (zh) 一种应用于山区地形的可拆卸式钢箱梁拼装胎架
CN217756385U (zh) 一种升降机标准节
CN214657764U (zh) 箱体桁架结构
CN213233785U (zh) 一种建筑土建用建筑连接处固定加强扣
CN221027303U (zh) 岸桥门架系统和门架式起重设备
CN213923836U (zh) 塔架标准节、可拓展塔架和竖向承载力加强塔架
CN215629285U (zh) 一种具有转角的栈桥结构
CN217419378U (zh) 一种独柱墩加固结构
CN218434601U (zh) 一种海上升压站吊臂搁架
CN217579757U (zh) 一种索塔劲性骨架
CN218521629U (zh) 一种预制箱梁架设用钢管型支撑架
CN215906593U (zh) 一种支架体系
CN217870504U (zh) 基坑支撑结构
CN211443119U (zh) 一种高强度的包装箱
CN214997670U (zh) 一种小断面隧道作业拼装台架
CN216332654U (zh) 一种斜船架支承装置
CN210468574U (zh) 一种具有交叉式拉索支撑系统的500kV变电站HGIS配电装置构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