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6593U - 一种支架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06593U
CN215906593U CN202122173956.XU CN202122173956U CN215906593U CN 215906593 U CN215906593 U CN 215906593U CN 202122173956 U CN202122173956 U CN 202122173956U CN 215906593 U CN215906593 U CN 215906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ongitudinal
transverse
beams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739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军
肖冰
张�杰
张宁
闵臣然
周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739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06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06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06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架体系,包括墩顶支架、主承重支架和模板支架。其中,墩顶支架沿平行航道方向设置在航道两侧的桥墩上;主承重支架包括多组纵向支架和多组横向支架,各横向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纵向支架上;各纵向支架均包括纵梁和多个横向单元,各横向单元分别平行且间隔设置在纵梁上,各纵向支架的纵梁分别平行且间隔跨设在航道上方,且两端均设置在墩顶支架上;模板支架设置在各横向支架的上方,以支撑桥梁。本支架体系应用在大跨度航道时,无需在纵向支架下方设置临时墩,甚至设置双层承重体系,避免了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占用航道的空间,提高了航道的通航能力,结构简单,架设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体系。
背景技术
桥梁,作为跨越式的建筑物,主要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以便于车辆行人通行。现浇箱梁施工是桥梁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工艺。在建设桥墩后,需搭建支架体系以对浇注梁进行支撑。
在现有的大跨径浇注桥梁施工时,贝雷架是常用支撑结构,如将贝雷架在其长度方向上拼接起来并横跨在航道上,由于航道跨度大,而贝雷架的承载能力有限,为减小贝雷架的跨度,以防止贝雷架过载,需在贝雷架下间隔设置临时墩,以提升贝雷架支架体系的稳定性。
然而,临时墩的设置占用了航道的宽度空间,严重影响航道的通航能力。为增大贝雷架的跨度范围,以减少临时墩的设置,双层贝雷架支架体系应用而生,在桥墩上沿航道方向设置横向贝雷架,再在横向贝雷架上架设横跨于航道的纵向贝雷架。双层贝雷架支架体系,有效地减少了大跨度航道内临时墩的数量,但是,由于仍有临时墩的存在,航道的通航能力仍然不能实现最大化。而且,双层贝雷架支架体系压缩了航道的高度空间,阻碍了大型船只的通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体系,支撑跨度大,在大跨度航道架设时,不挤占航道空间,提高了航道的通航能力,结构简单,架设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架体系,包括:
墩顶支架,包括第一墩顶梁和第二墩顶梁,第一墩顶梁和第二墩顶梁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航道两侧的桥墩上,第一方向平行于航道方向;
主承重支架,包括多组纵向支架和多组横向支架,各横向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纵向支架上;
各纵向支架均包括纵梁和多个横向单元,各横向单元分别平行且间隔设置在纵梁上,各纵向支架的纵梁分别平行且间隔跨设在航道上方,且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墩顶梁和第二墩顶梁上;
任一个横向支架的一端设置在一个纵梁的横向单元上,另一端设置在相邻的另一个纵梁的横向单元上;
各横向单元均包括纵向支撑梁和横向支撑梁,纵向支撑梁设置在横向支撑梁上;
模板支架,设置在各横向支架的上方,以支撑桥梁。
可选地,纵向支架还包括两个横向支架支撑梁,两个横向支架支撑梁均平行于纵向支架的纵梁,且分别设置在纵向支架上各横向单元的纵向支撑梁的两侧;
任一横向支架的一端设置在一个纵向支架的横向支架支撑梁上,另一端设置在相邻的另一个纵向支架的横向支架支撑梁上。
可选地,各横向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牛腿,各牛腿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纵向支撑梁的两侧,两个横向支架支撑梁分别设置在纵向支撑梁两侧的各牛腿上。
可选地,还包括多条分配梁,各分配梁均平行于各纵梁,且设置在各横向支架上,模板支架设置在各分配梁上。
可选地,模板支架包括水平支架和竖直支架,
水平支架设置在各分配梁上,水平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条纵向杆、多条横向杆和多条水平剪力杆,各纵向杆水平且间隔设置,各横向杆水平且间隔设置,任一纵向杆均与各横向杆相连,各水平剪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横向杆和/或纵向杆上;竖直支架设置在水平支架上。
可选地,横向支架包括多个贝雷架组,各贝雷架组均包括四个贝雷架,各贝雷架均包括两个长梁和两个短梁,两个长梁和两个短梁围成矩形结构,相邻的贝雷架的各长梁依次对齐并拼接在一起,并在短梁方向形成闭合的矩形截面,各贝雷架组沿各贝雷架的长梁方向依次连接。
可选地,纵向支撑梁包括第一纵向支撑梁、第二纵向支撑梁和顶梁,第一纵向支撑梁和第二纵向支撑梁的下端分别设置在横向支撑梁的两侧,顶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纵向支撑梁和第二纵向支撑梁的上端。
可选地,纵向支架还包括至少四条平行于纵梁的纵向加固梁,各横向单元的第一纵向支撑梁、第二纵向支撑梁、横向支撑梁和顶梁分别通过多条纵向加固梁中的若干条相连。
可选地,横向支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纵向支架。
可选地,任一横向支架的上端均与相邻的顶梁相连。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体系,纵向支架横跨在航道两侧的第一墩顶梁和第二墩顶梁上,横向支架将相邻的纵向支架连接起来,形成主承重支架,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相互约束,使得主承重支架在纵向和横向均能够承受较大载荷。应用在大跨度航道时,无需在纵向支架下方设置临时墩,甚至设置双层承重体系,避免了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占用航道的空间,造成航道的通航能力下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体系,在大跨度航道架设时,不挤占航道空间,提高了航道的通航能力,结构简单,架设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体系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体系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横向支架沿第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
1、墩顶支架;11、第一墩顶梁;12、第二墩顶梁;
2、主承重支架;
21、纵向支架;211、纵梁;212、横向单元;2121、纵向支撑梁;21211、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2、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3、顶梁;21214、横向加固梁;2122、横向支撑梁;2123、牛腿;213、横向支架支撑梁;214、纵向加固梁;
22、横向支架;221、贝雷架组;2211、贝雷架;22111、长梁;22112、短梁;22113、斜杆;
3、模板支架;31、水平支架;32、竖直支架;33、横板;34、斜柱;
4、分配梁;
5、桥梁;
6、桥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为加快施工进度,在钢制支撑体系上搭建预制箱梁和现场浇筑箱梁是常见的架桥工艺。通过现有钢材的组装装配,能够快速拼接出稳定的支撑体系,以支撑其上的箱梁。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体系,支撑跨度大,在大跨度航道架设时,不挤占航道空间,提高了航道的通航能力,结构简单,架设方便。具体地,其主要包括墩顶支架1、主承重支架2和模板支架3。
墩顶支架1包括第一墩顶梁11和第二墩顶梁12,第一墩顶梁11和第二墩顶梁12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航道两侧的桥墩6上,第一方向平行于航道方向。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第一墩顶梁11和第二墩顶梁1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三条相同的工字钢梁,三条工字钢梁沿第一方向水平架设在航道两侧沿岸的各桥墩6上方,以将其上的载荷均匀分配在各个桥墩6上,使各桥墩6受力均匀,避免个别桥墩6达到极限载荷状态,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承重支架2包括多组纵向支架21和多组横向支架22,各横向支架2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纵向支架21上。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各纵向支架21均垂直于航道方向间隔设置,且水平架设在墩顶支架1上。在各纵向支架21之间,各横向支架22均平行于第一方向且水平架设在相邻的纵向支架21上。纵向支架21在桥梁5的长度方向上为桥梁5提供支撑,横向支架22在航道方向上对各纵向支架21形成束缚力,并为桥梁5提供支撑,从而提升了主承重支架2的承载能力。可选地,横向支架22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纵向支架21。通过调节横向支架22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使横向支架22在高度方向的上下两端均在纵向支架21所在的高度空间内,避免了在高度方向挤占航道的空间,提升了航道的通航能力。
各纵向支架21均包括纵梁211和多个横向单元212,各横向单元212分别平行且间隔设置在纵梁211上,各纵向支架21的纵梁211分别平行且间隔跨设在航道上方,且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墩顶梁11和第二墩顶梁12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纵向支架21的下端为纵梁211,该纵梁211为钢板,其沿第一方向的垂向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由第一墩顶梁11和第二墩顶梁12支撑,从而跨设在航道的上方。在纵梁211的上方,多个横向单元212间隔安装在纵梁211上,横向单元212在纵梁211上的安装方式包括且不限于焊接、螺栓连接等,在此不再赘述。
各横向单元212均包括纵向支撑梁2121和横向支撑梁2122,纵向支撑梁2121设置在横向支撑梁2122上,任一个横向支架22的一端设置在一个纵梁211的横向单元212上,另一端设置在相邻的另一个纵梁211的横向单元212上。具体地,如图4所示,横向支撑梁2122水平焊接在纵梁211上,纵向支撑梁2121垂直焊接在横向支撑梁2122上,横向支架22安装在纵向支撑梁2121的一侧,且固定在纵向支撑梁2121上。横向支架22通过横向单元212固定在纵向支架21的纵梁211上,便于安装,且提升了纵向支架21的抗变形能力。在大跨度下,只需利用桥墩6支撑纵向支架21的两端即可可靠地支撑起桥梁5,免去了临时墩的设置,不挤占航道在宽度方向的空间,提升了航道的通航能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主承重支架2的上方,模板支架3设置在各横向支架22的上方,以支撑桥梁5。安装模板支架3后,即可在其上方放置预制箱梁或在其上浇筑箱梁,从而完成大跨度的桥梁5的整体构建,实现通行。
可选地,纵向支撑梁2121包括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和顶梁21213,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的下端分别设置在横向支撑梁2122的两侧,顶梁2121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的上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的结构相同。如图1和图4所示,沿桥梁5的长度方向观察,顶梁21213、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和横向支撑梁2122共同围成一个矩形结构,形成形状为箱型的横向单元212,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的一侧均连接有一个横向支架22。上述各梁可以为型钢梁,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梁,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纵向支架21还包括至少四条平行于纵梁211的纵向加固梁214,各横向单元212的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横向支撑梁2122和顶梁21213分别通过多条纵向加固梁214中的若干条相连。具体地,在上述箱型的横向单元212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条纵向加固梁214,四条纵向加固梁214沿平行于纵梁211的方向将纵向支架21上的各个横向单元212串联起来,形成横截面为箱型结构的纵向支架21。使得纵向支架21在横截面的各个方向上均具有较强的抗弯抗扭刚度,提升了纵向支架21的支撑能力和架设跨度。为进一步增强纵向支架21的结构强度,另外还设有四条纵向加固梁214,沿平行于纵梁211方向,各纵向加固梁214分别将各横向单元212上的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横向支撑梁2122和顶梁21213的中部连接起来。
可选地,各横向单元212均包括至少两个牛腿2123,各牛腿2123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纵向支撑梁2121的两侧,两个横向支架支撑梁213分别设置在纵向支撑梁2121两侧的各牛腿2123上。如图1和图4所示,在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的一侧分别焊接有一个牛腿2123,各牛腿2123的支撑部均水平设置,以稳定地支撑横向支架22。牛腿2123的结构轻巧,承载力强,便于安装拆卸。牛腿2123在承受横向支架22施加的竖向载荷时,会将这些载荷传递至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为提升横向单元212的结构强度,横向单元212还包括横向加固梁21214,其水平设置在横向支撑梁2122的上方,高度与牛腿2123所在高度相平齐,且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的下端。
在一个纵向支架21的两侧会连接有多个横向支架22,为将横向支架22上的载荷均匀地传递至纵向支架21上,纵向支架21还包括两个横向支架支撑梁213,两个横向支架支撑梁213均平行于纵向支架21的纵梁211,且分别设置在纵向支架21上各横向单元212的纵向支撑梁2121的两侧,任一横向支架22的一端设置在一个纵向支架21的横向支架支撑梁213上,另一端设置在相邻的另一个纵向支架21的横向支架支撑梁213上。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两条横向支架支撑梁213均为工字钢梁,且位于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的两侧,沿第一方向的垂向,即沿桥梁5的长度方向,横向支架支撑梁213水平安装在纵向支架21的各个牛腿2123上。各横向支架22的下端均焊接在横向支架支撑梁213上,从而将各纵向支架21连接起来,形成一体的主承重支架2,承载能力强。
优选地,横向支架22包括多个贝雷架组221,各贝雷架组221均包括四个贝雷架2211,各贝雷架2211均包括两个长梁22111和两个短梁22112,两个长梁22111和两个短梁22112围成矩形结构,相邻的贝雷架2211的各长梁22111依次对齐并拼接在一起,并在短梁22112方向形成闭合的矩形截面,各贝雷架组221沿各贝雷架2211的长梁22111方向依次连接。贝雷架2211为常见的结构件,质量轻,承载能力强,批量预制的贝雷架2211可快速地在施工现场组装成横向支架22,能够加工施工的进度。由贝雷架组221拼接而成的横向支架22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截面的横向支架22耗材少,结构轻,且具有较强的抗扭抗弯刚度。如图5所示,在横向支架22的横截面上,四个贝雷架2211通过螺栓连接成矩形结构的贝雷架组221。为提升贝雷架组221的结构强度,各贝雷架2211通过斜杆22113相连。可选地,任一横向支架22的上端均与相邻的顶梁21213相连。如图2-图4所示,两个贝雷架组221沿长度方向通过螺栓连接形成一个横向支架22。横向支架22的下端固定在横向支架支撑梁213上,横向支架22的上端的通过螺栓固定在相邻的顶梁21213上。横向支架22的上下侧均与纵向支架21相连,模板支架3施加在横向支架22上的载荷,可通过横向支架22的上下两侧传递至纵向支架21,不易在单个连接点出现疲劳断裂。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架体系还包括多条分配梁4,各分配梁4均平行于各纵梁211,且设置在各横向支架22上,模板支架3设置在各分配梁4上。具体地,分配梁4为工字钢梁,多个分配梁4沿第一方向的垂向架设在主承重支架2上的横向支架22上,以将模板支架3上的载荷传递至主承重支架2上。优选地,在各顶梁21213上均设有分配梁4,以与横向支架22一同承载桥梁5。
可选地,模板支架3包括水平支架31和竖直支架32,水平支架31设置在各分配梁4上,水平支架31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条纵向杆、多条横向杆和多条水平剪力杆,各纵向杆水平且间隔设置,各横向杆水平且间隔设置,任一纵向杆均与各横向杆相连,各水平剪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横向杆和/或纵向杆上;竖直支架32设置在水平支架31上。如图1所示,水平支架31平铺在各分配梁4的上方,桥梁5的中部主体铺设在水平支架31上。竖直支架32设置在水平支架31两侧的上方,以对桥梁5的侧部进行支撑。为稳定地支撑竖直支架32,在竖直支架32的下方设有横板33,横板33转动连接在横向单元212的纵向支撑梁2121上,在横板33下设有斜柱34,斜柱34与横板33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以支撑竖直支架32。
本实施例中支架体系的搭建过程为:首先,在航道两侧的各桥墩6上,沿第一方向分别架设第一墩顶梁11和第二墩顶梁12。接着,将各纵向支架21的两端沿桥梁5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的垂向,分别架设在第一墩顶梁11和第二墩顶梁12上。其次,在纵向支架21上各横向单元212的两侧分别安装牛腿2123。再次,沿纵向支架21的长度方向,将两条横向支架支撑梁213分别焊接在纵向支架21两侧的牛腿2123上。再次,沿第一方向,将各横向支架22的两端安装在相邻的纵向支架21的横向支架支撑梁213上,从而构建完成完整的主承重支架2。接着,将多条分配梁4沿桥梁5的长度方向铺设在主承重支架2的上方。最后,将水平支架31铺设在各分配梁4的上方,并安装水平支架31侧方的竖直支架32。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体系,各结构件的质量轻,便于安装。各结构件的节点间连接方式灵活,架设效率高。整体结构的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在大跨度架设时,免去了临时墩的设置,不挤占航道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提升了航道的通航能力。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墩顶支架(1),包括第一墩顶梁(11)和第二墩顶梁(12),所述第一墩顶梁(11)和所述第二墩顶梁(12)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航道两侧的桥墩上,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航道方向;
主承重支架(2),包括多组纵向支架(21)和多组横向支架(22),各所述横向支架(2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纵向支架(21)上;
各所述纵向支架(21)均包括纵梁(211)和多个横向单元(212),各所述横向单元(212)分别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纵梁(211)上,各所述纵向支架(21)的纵梁(211)分别平行且间隔跨设在所述航道上方,且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墩顶梁(11)和所述第二墩顶梁(12)上;
任一个所述横向支架(22)的一端设置在一个所述纵梁(211)的横向单元(212)上,另一端设置在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纵梁(211)的横向单元(212)上;
各所述横向单元(212)均包括纵向支撑梁(2121)和横向支撑梁(2122),所述纵向支撑梁(2121)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梁(2122)上;
模板支架(3),设置在各所述横向支架(22)的上方,以支撑桥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21)还包括两个横向支架支撑梁(213),两个所述横向支架支撑梁(213)均平行于所述纵向支架(21)的纵梁(211),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架(21)上各横向单元(212)的纵向支撑梁(2121)的两侧;
任一所述横向支架(22)的一端设置在一个所述纵向支架(21)的横向支架支撑梁(213)上,另一端设置在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纵向支架(21)的横向支架支撑梁(2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横向单元(212)均包括至少两个牛腿(2123),各所述牛腿(2123)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梁(2121)的两侧,两个所述横向支架支撑梁(213)分别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梁(2121)两侧的各所述牛腿(21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分配梁(4),各所述分配梁(4)均平行于各所述纵梁(211),且设置在各所述横向支架(22)上,所述模板支架(3)设置在各所述分配梁(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架(3)包括水平支架(31)和竖直支架(32),
所述水平支架(31)设置在各所述分配梁(4)上,所述水平支架(31)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条纵向杆、多条横向杆和多条水平剪力杆,各所述纵向杆水平且间隔设置,各所述横向杆水平且间隔设置,任一所述纵向杆均与各所述横向杆相连,各所述水平剪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横向杆和/或纵向杆上;所述竖直支架(32)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架(22)包括多个贝雷架组(221),各所述贝雷架组(221)均包括四个贝雷架(2211),各所述贝雷架(2211)均包括两个长梁(22111)和两个短梁(22112),两个所述长梁(22111)和两个所述短梁(22112)围成矩形结构,相邻的所述贝雷架(2211)的各所述长梁(22111)依次对齐并拼接在一起,并在所述短梁(22112)方向形成闭合的矩形截面,各所述贝雷架组(221)沿各所述贝雷架(2211)的长梁(22111)方向依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梁(2121)包括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和顶梁(21213),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的下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梁(2122)的两侧,所述顶梁(2121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和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21)还包括至少四条平行于所述纵梁(211)的纵向加固梁(214),各所述横向单元(212)的第一纵向支撑梁(21211)、第二纵向支撑梁(21212)、横向支撑梁(2122)和顶梁(21213)分别通过多条所述纵向加固梁(214)中的若干条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架(22)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纵向支架(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横向支架(22)的上端均与相邻的所述顶梁(21213)相连。
CN202122173956.X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支架体系 Active CN215906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3956.XU CN21590659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支架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3956.XU CN21590659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支架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06593U true CN215906593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4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73956.XU Active CN21590659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支架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065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3288A (zh) 一种公铁两用斜拉桥的三桁式主梁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11749337A (zh) 一种自平衡拱形桁架支承的大跨度索网结构
CN111962372A (zh) 一种公铁合建钢腹杆双结合连续桁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15906593U (zh) 一种支架体系
CN111188278A (zh) 胎架结构、胎架组件及施工方法
CN212335738U (zh) 一种公铁合建钢腹杆双结合连续桁梁
CN112323647B (zh) 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61172U (zh) 胎架结构、胎架组件及组装结构
CN114182620A (zh) 一种大悬臂核心钢箱的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1665455U (zh) 一种用于桩柱式排架墩桥梁的附着式框架结构
CN211228134U (zh) 一种大悬臂预应力盖梁支架装置
CN111877121A (zh) 一种新型系杆拱桥结构及附属的系杆布置方法
CN111455811A (zh) 一种适用于高震区桥墩的新型桁式系梁
CN107254835B (zh) 一种整体墩梁嵌固的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15164781U (zh) 一种跨河或跨路桥现浇梁施工支架
CN212375684U (zh) 一种适用于高震区桥墩的新型桁式系梁
CN214695225U (zh) 一种桥梁支撑用排架
CN218596934U (zh) 一种低净高大跨度盖梁钢桁架支撑体系
CN112281684B (zh) 一种连续梁零号块组合式支架安装工法及支架
CN217352174U (zh) 一种墩边边跨现浇支架
CN217026690U (zh) 一种装配式钢槽梁模板支撑架
CN217419312U (zh) 一种用于跨越深谷曲线段的运梁支架体系
CN220035172U (zh) 提高双幅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横桥向抗风性能的结构
CN216947827U (zh) 一种钢箱梁高位落梁支墩结构
CN217399381U (zh) 钢桁梁双层斜拉桥的桥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