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3158U - 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3158U
CN212373158U CN202020378456.2U CN202020378456U CN212373158U CN 212373158 U CN212373158 U CN 212373158U CN 202020378456 U CN202020378456 U CN 202020378456U CN 212373158 U CN212373158 U CN 212373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or
instrument panel
brim
arm
instrumen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84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秀丽
杨晓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84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3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3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3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该仪表板帽檐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邻接,包括:帽檐本体,所述帽檐本体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驾驶舱的可视侧以及背向所述驾驶舱的隐藏侧;反向保护结构,所述反向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帽檐本体的与所述仪表板邻接的边缘,所述反向保护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帽檐本体的可视侧且具有缝线特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仪表板帽檐,在帽檐本体与仪表板邻接的边缘设置有反向保护结构,反向保护结构为从隐藏侧向可视侧反向搭接的结构,且具有用户可视的缝线特征,以增加仪表板帽檐与仪表板交界处的协调性和美观性,从而有利于用户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和使用舒适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整车内饰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仪表板帽檐作为驾驶舱内重要的外观部件,也是用户可视性较高的部件,仪表板帽檐与仪表板的造型协调性非常关键,随着感知质量越来越被用户关注的今天,如何让用户获得良好感官体验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仪表板帽檐,有利于用户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仪表板帽檐的仪表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仪表板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帽檐,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邻接,包括:帽檐本体,所述帽檐本体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驾驶舱的可视侧以及背向所述驾驶舱的隐藏侧;反向保护结构,所述反向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帽檐本体的与所述仪表板邻接的边缘,所述反向保护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帽檐本体的可视侧且具有缝线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帽檐,在帽檐本体与仪表板邻接的边缘设置有反向保护结构,反向保护结构为从隐藏侧向可视侧反向搭接的结构,且具有用户可视的缝线特征,以增加仪表板帽檐与仪表板交界处的协调性和美观性,从而有利于用户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和使用舒适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整车内饰的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向保护结构包括:内支臂、外支臂以及连接所述内支臂、所述外支臂的连接臂,所述外支臂位于所述帽檐本体的可视侧且具有所述缝线特征,所述内支臂位于所述帽檐本体的隐藏侧,所述连接臂适于与所述仪表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内支臂、所述外支臂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同一侧,所述内支臂、所述连接臂和所述外支臂之间合围成卡口,所述帽檐本体具有适于伸入所述卡口内的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帽檐本体包括:帽檐上盖板,所述内支臂搭接于所述帽檐上盖板,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帽檐上盖板为一体结构;帽檐发泡层,所述帽檐发泡层设置在所述帽檐上盖板上;帽檐表皮,所述帽檐表皮设置在所述帽檐发泡层上,所述外支臂搭接于所述帽檐表皮。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保护结构与所述帽檐表皮均为PVC件。
进一步地,所述帽檐本体还包括:帽檐内盖板,所述帽檐内盖板设置在所述帽檐上盖板的背向所述帽檐发泡层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向保护结构沿所述帽檐本体与所述仪表板的邻接边缘连续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向保护结构通过缝制、粘接工艺固定在所述帽檐本体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包括上述的仪表板帽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仪表板组件。
所述仪表板组件和车辆与上述的仪表板帽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仪表板帽檐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的A-A处仪表板帽檐和仪表板的断面图;
图3是帽檐本体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帽檐本体1、帽檐上盖板11、支撑部111、帽檐发泡层12、帽檐表皮13、帽檐内盖板14、螺钉15、卡扣16、反向保护结构2、内支臂21、外支臂22、缝线特征221、连接臂23、仪表板帽檐10、仪表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仪表板帽檐10。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仪表板帽檐10,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20邻接,包括:帽檐本体1和反向保护结构2。
帽檐本体1具有朝向车辆的驾驶舱的可视侧以及背向驾驶舱的隐藏侧,可视侧用户可见,隐藏侧用户不可见,隐藏侧与仪表板20固定,反向保护结构2设置在帽檐本体1的与仪表板20邻接的边缘,反向保护结构2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帽檐本体1的可视侧且具有缝线特征221,以提升整车内饰的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仪表板帽檐10,在帽檐本体1与仪表板20邻接的边缘设置有反向保护结构2,反向保护结构2为从隐藏侧向可视侧反向搭接的结构,且具有用户可视的缝线特征221,以增加仪表板帽檐10与仪表板20交界处的协调性和美观性,从而有利于用户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和使用舒适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整车内饰的美观性。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反向保护结构2包括:内支臂21、外支臂22以及连接内支臂21、外支臂22的连接臂23,外支臂22位于帽檐本体1的可视侧且具有缝线特征221,内支臂21位于帽檐本体1的隐藏侧,连接臂23适于与仪表板20接触,以在视觉上增强仪表板帽檐10和仪表板20的连接关系,使仪表板帽檐10和仪表板20造型相呼应,降低仪表板帽檐10与仪表板20交界处的割裂感,提升整车内饰的协调性。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内支臂21、外支臂22位于连接臂23的同一侧,内支臂21、连接臂23和外支臂22之间合围成卡口,帽檐本体1具有适于伸入卡口内的支撑部111,支撑部111用于支撑反向保护结构2的形状,以实现反向保护结构2外观整齐,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感知质量。
参照图1-图3所示,帽檐本体1包括:帽檐上盖板11、帽檐发泡层12、帽檐表皮13。
帽檐上盖板11为帽檐本体1的支撑结构,内支臂21搭接于帽檐上盖板11,且支撑部111与帽檐上盖板11为一体结构,帽檐发泡层12设置在帽檐上盖板11上,发泡层触感柔软,以提升帽檐本体1的表面触感,帽檐表皮13设置在帽檐发泡层12上,以提升帽檐本体1的美观性,外支臂22搭接于帽檐表皮13,以通过外支臂22的缝线特征221和外支臂22与帽檐表皮13之间整齐的搭接线,提升帽檐本体1与车辆的仪表板20交界处的美观性。
可选地,反向保护结构2与帽檐表皮13均为PVC件,PVC具有皮革质感,优选地,反向保护结构2、帽檐表皮13和仪表板20外观的颜色和质感相同,以在视觉上实现反向保护结构2为仪表板20的延伸,也就是说,视觉上仪表板20反向搭接在仪表板帽檐10上,从而有利于提升整车内饰的整体感和统一感。
参照图3所示,帽檐本体1还包括:帽檐内盖板14,帽檐内盖板14设置在帽檐上盖板11的背向帽檐发泡层12的一侧,以保护发泡层,防止发泡层破损。
参照图3所示,帽檐本体1还包括螺钉15和卡扣16,以用于将帽檐上盖板11、帽檐发泡层12、帽檐表皮13、帽檐内盖板14等部件固定在一起。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反向保护结构2沿帽檐本体1与仪表板20的邻接边缘连续布置,以提升帽檐本体1与车辆的仪表板20交界处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反向保护结构2通过缝制、粘接工艺固定在帽檐本体1的边缘。以实现反向保护结构2与帽檐本体1的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包括仪表板20和上述实施例的仪表板帽檐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仪表板组件。
仪表板组件和车辆与上述的仪表板帽檐10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仪表板帽檐,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邻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帽檐本体,所述帽檐本体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驾驶舱的可视侧以及背向所述驾驶舱的隐藏侧;
反向保护结构,所述反向保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帽檐本体的与所述仪表板邻接的边缘,所述反向保护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所述帽檐本体的可视侧且具有缝线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帽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保护结构包括:内支臂、外支臂以及连接所述内支臂、所述外支臂的连接臂,所述外支臂位于所述帽檐本体的可视侧且具有所述缝线特征,所述内支臂位于所述帽檐本体的隐藏侧,所述连接臂适于与所述仪表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帽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臂、所述外支臂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同一侧,所述内支臂、所述连接臂和所述外支臂之间合围成卡口,所述帽檐本体具有适于伸入所述卡口内的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帽檐,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檐本体包括:
帽檐上盖板,所述内支臂搭接于所述帽檐上盖板,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帽檐上盖板为一体结构;
帽檐发泡层,所述帽檐发泡层设置在所述帽檐上盖板上;
帽檐表皮,所述帽檐表皮设置在所述帽檐发泡层上,所述外支臂搭接于所述帽檐表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帽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保护结构与所述帽檐表皮均为PVC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帽檐,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檐本体还包括:帽檐内盖板,所述帽檐内盖板设置在所述帽檐上盖板的背向所述帽檐发泡层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帽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保护结构沿所述帽檐本体与所述仪表板的邻接边缘连续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帽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保护结构通过缝制、粘接工艺固定在所述帽檐本体的边缘。
9.一种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板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帽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仪表板组件。
CN202020378456.2U 2020-03-23 2020-03-23 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12373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8456.2U CN212373158U (zh) 2020-03-23 2020-03-23 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8456.2U CN212373158U (zh) 2020-03-23 2020-03-23 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3158U true CN212373158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58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8456.2U Active CN212373158U (zh) 2020-03-23 2020-03-23 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3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4969B2 (en) Cover for interior trim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US8764891B1 (en) Headliner edge treatment
US8632117B1 (en) Armrest assemblies for vehicle doors
US8191218B2 (en) Deck seam with reduced selvage
US7469968B2 (en) Self-regulating side facing closeout for seat back
JP200007007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12373158U (zh) 仪表板帽檐以及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CN201427530Y (zh) 汽车前座椅及其靠背和座垫之间缝隙的遮挡结构
US8377539B2 (en) Member with skin
JP2004500913A (ja) あらゆる種類の車両・航空機シート用シートカバー
CN218661478U (zh) 面套组件、座椅和车辆
WO2023145946A1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380213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089536A (ja) 自動車の内装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0052537A (ja) 表皮材、および内装品
JPS6219496Y2 (zh)
JPH1156521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体
CN212373208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组件和车辆
CN208306414U (zh) 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JP4050387B2 (ja) 車両用内装
JP710685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593442B2 (ja) 自動車用サンバイザ
JP6966094B2 (ja) 車両用内装材
JPH0352204Y2 (zh)
JPS5936486Y2 (ja) ドアトリ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