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6414U - 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6414U
CN208306414U CN201820716667.5U CN201820716667U CN208306414U CN 208306414 U CN208306414 U CN 208306414U CN 201820716667 U CN201820716667 U CN 201820716667U CN 208306414 U CN208306414 U CN 208306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ncave inward
inward structure
surface cove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66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利
戴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Adient Wuhan Sea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66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6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6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6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用于贴设于前排汽车座椅靠背底部的内凹结构上、且连接于前排汽车座椅面套,内凹结构面套包括:顶部与前排汽车座椅面套固定连接的内衬板,内衬板开设有一对条形开口,从而内衬板分隔形成中区块和位于中区块相对两侧的侧区块,中区块和侧区块的通过条形开口而前后错开设置;一对拉紧件,可拆卸地拉结固定于对应的中区块的边缘和侧区块之间;固定于内衬板底部、且具有弹性的固定件,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前排汽车座椅;以及贴设固定于内衬板外表面的外遮布,外遮布对应条形开口处的部分覆盖内凹结构的侧壁面,外遮布对应中区块的部分覆盖内凹结构的底面,给后排乘客提供一定的脚部空间。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指一种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背景技术
参阅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汽车内前排座椅10a和后排座椅20a之间的距离有限,随着消费者对于座椅的舒适性要求的增高,消费者对后排座椅20a的乘客的脚部空间A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一般通过在前排座椅10a的靠背背部进行内凹处理来增大后排座椅20a的乘客的脚部空间A。但最后前排座椅10a的靠背上还需要罩设座椅面套。图2显示的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平板结构作为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但是平板结构的面套和前排座椅10a的靠背背部的内凹结构无法贴合紧密,中后排乘客脚部可使用的空间仍然很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舒适性。或者是采用模压成型地毯布来贴设于内凹结构上,但是地毯布的材质与纹理与座椅面套的面料不一致,且缝制较为困难,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解决现有技术中平板结构的面套和前排座椅的靠背背部的内凹结构无法贴合紧密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用于贴设于前排汽车座椅靠背底部的内凹结构上、且连接于前排汽车座椅面套,所述内凹结构面套包括:
顶部与所述前排汽车座椅面套固定连接的内衬板,所述内衬板开设有一对条形开口,从而所述内衬板分隔形成中区块和位于所述中区块相对两侧的侧区块,所述中区块和所述侧区块的通过所述条形开口而前后错开设置;
一对拉紧件,可拆卸地拉结固定于对应的所述中区块的边缘和所述侧区块之间;
固定于所述内衬板底部、且具有弹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前排汽车座椅;以及
贴设固定于所述内衬板外表面的外遮布,所述外遮布对应所述条形开口处的部分覆盖所述内凹结构的侧壁面,所述外遮布对应所述中区块的部分覆盖所述内凹结构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通过在内衬板的中下部开设条形开口,将内衬板的中下部分割成三部分,通过将左右两侧的侧区块向中间的中区块弹性地拉结固定。通过将内衬板贴设于前排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上,贴合紧密,给后排乘客提供一定的脚部空间。由于拉紧件和固定件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拉紧件和固定件的长度可以拉伸改变,这样就能够保证内衬板在座椅靠背翻转过程中能自适应调整,保证座椅美观,同时兼顾成本及工艺可行性,能够满足量产座椅生产装配过程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条形开口为倒V型槽。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区块的两侧边缘对应开设有一对钩设口;
所述拉紧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侧区块,所述拉紧件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钩设固定于所述钩设口。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紧件包括:
拉紧带;以及
固定于所述拉紧带的第一J型条,所述第一J型条钩设固定于所述钩设口。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具有弹性的松紧带;以及
固定于所述松紧带的第二J型条,所述第二J型条钩设固定于所述座椅。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对应固定于中区块的所述松紧带为V型松紧带。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遮布和所述内衬板的边缘缝合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拉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上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展开示意图。参阅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拉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装配位置示意图。结合图3、图4和图6所示,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包括:用于贴设于前排汽车座椅10靠背底部的内凹结构上、且连接于前排汽车座椅面套,内凹结构面套包括:顶部与前排汽车座椅10面套固定连接的内衬板20,内衬板20开设有一对条形开口30,从而内衬板20分隔形成中区块21和位于中区块21相对两侧的侧区块22,中区块21和侧区块22的通过条形开口30而前后错开设置;具有弹性的一对拉紧件40,可拆卸地拉结固定于对应的中区块21的边缘和侧区块22之间;固定于内衬板20底部、且具有弹性的固定件50,固定件50可拆卸地固定于前排汽车座椅10;以及贴设固定于内衬板20外表面的外遮布80,外遮布80对应条形开口30处的部分覆盖内凹结构的侧壁面,外遮布对应中区块21的部分分覆盖内凹结构的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分解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6所示,条形开口30为倒V型槽。倒V型槽开设于内衬板20的中下部,将于内衬板20的中下部分割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即中区块21和位于中区块21相对两侧侧区块22。设置条形开口30即剪去部分板块,以方便将内衬板20的中下部进行内凹处理,防止内凹时板块折叠。在本实施例中,内衬板20为矩形板。内衬板20的尺寸和倒V型槽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内衬板20为硬质塑料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区块21的两侧边缘对应开设有一对钩设口210;拉紧件40的第一端固定于侧区块22,拉紧件4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钩设固定于钩设口210。拉紧件40的长度小于拉紧件40固定于侧区块22的位置到钩设口210之间的距离,从而当拉紧件40安装好之后内衬板20的中区块21的左右两侧受到向外的拉力,侧区块22受到向内的拉力,这时整个内衬板20的结构会产生形变,在V型槽的底端形成折弯。此时在中区块21的左中右三个区域形成高度差,从而产生内凹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拉紧件40包括:拉紧带;以及固定于拉紧带的第一J型条,第一J型条钩设固定于钩设口210。第一J型条具有钩设固定作用。钩设口210为矩形口,还可以是圆孔,尺寸和形状等具体地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上翻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8所示,固定件50包括:具有弹性的松紧带;以及固定于松紧带的第二J型条,第二J型条钩设固定于座椅。其中,对应固定于中区块21的松紧带为V型松紧带。
具体地,座椅发泡70和旁侧板71之间存在高度差,从而汽车座椅的椅背上形成内凹结构。通过位于中区块21的固定件50将中区块21贴设固定于座椅发泡70;通过位于侧区块22的固定件50将侧区块22贴设固定于座椅靠背底部两侧的旁侧板71。内衬板20与座椅发泡70和旁侧板71对应紧密贴合,利用旁侧板与发泡的高度差加强了立体感,具有良好的定型效果,结构简单且稳定牢固。
位于中区块21的松紧带为用两根连接形成的V型松紧带,固定件50有四个,以增强拉结连接的牢固性。具体可根据实际的拉结力而定。
具体地,第二J型条可固定于座椅骨架上的钢丝上,由于松紧带均具有弹性,长度可以拉伸改变,从而能够保证内衬板20在座椅靠背翻转过程中能自适应调整,保证座椅美观。将松紧带缝合于内衬板20,以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外遮布和内衬板20的形状相适配,外遮布为常规的座椅面套一致的材料,可以保证座椅外观的整体风格,稳定性和外观状态较好。外遮布80和内衬板20的边缘通过缝合线200缝合固定,牢固稳定。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通过在内衬板的中下部开设条形开口,将内衬板的中下部分割成三部分,通过将左右两侧的侧区块向中间的中区块弹性地拉结固定。通过将内衬板贴设于前排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上,贴合紧密,给后排乘客提供一定的脚部空间。由于拉紧件和固定件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拉紧件和固定件的长度可以拉伸改变,这样就能够保证内衬板在座椅靠背翻转过程中能自适应调整,保证座椅美观,同时兼顾成本及工艺可行性,能够满足量产座椅生产装配过程的要求。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用于贴设于前排汽车座椅靠背底部的内凹结构上、且连接于前排汽车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结构面套包括:
顶部与所述前排汽车座椅面套固定连接的内衬板,所述内衬板开设有一对条形开口,从而所述内衬板分隔形成中区块和位于所述中区块相对两侧的侧区块,所述中区块和所述侧区块的通过所述条形开口而前后错开设置;
一对拉紧件,可拆卸地拉结固定于对应的所述中区块的边缘和所述侧区块之间;
固定于所述内衬板底部、且具有弹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前排汽车座椅;以及
贴设固定于所述内衬板外表面的外遮布,所述外遮布对应所述条形开口处的部分覆盖所述内凹结构的侧壁面,所述外遮布对应所述中区块的部分覆盖所述内凹结构的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开口为倒V型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区块的两侧边缘对应开设有一对钩设口;
所述拉紧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侧区块,所述拉紧件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钩设固定于所述钩设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件包括:
拉紧带;以及
固定于所述拉紧带的第一J型条,所述第一J型条钩设固定于所述钩设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具有弹性的松紧带;以及
固定于所述松紧带的第二J型条,所述第二J型条钩设固定于所述座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其特征在于,对应固定于中区块的所述松紧带为V型松紧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遮布和所述内衬板的边缘缝合固定。
CN201820716667.5U 2018-05-15 2018-05-15 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Active CN208306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6667.5U CN208306414U (zh) 2018-05-15 2018-05-15 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6667.5U CN208306414U (zh) 2018-05-15 2018-05-15 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6414U true CN208306414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2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6667.5U Active CN208306414U (zh) 2018-05-15 2018-05-15 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6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2915B2 (en) Backrest of an automobile vehicle seat
KR101596855B1 (ko) 차량 인테리어 보관 포켓
US6079779A (en)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skin of seat
WO2009075365A1 (ja) 中折れ式シートバック及び中折れ式シートバック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203752848U (zh) 车门内饰件
US20190225180A1 (en) Seat cover assembly
CN208774587U (zh) 汽车座椅面套及其卡紧部件
CN208306414U (zh) 汽车座椅的内凹结构面套
EP0960782B1 (en) Trim assembly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649235B (zh) 车辆用座椅
CN208306415U (zh) 用于遮盖座椅发泡的孔洞的面套结构
JP383849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CN207291775U (zh) 汽车座椅按摩区域的吊紧结构
JP2020062349A (ja) 椅子の張地の取付構造
US2595724A (en) Luggage or like handle of reinforced and cushioned construction
CN212431473U (zh) 冰箱及其门体
CN211139109U (zh) 隐藏式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CN218661478U (zh) 面套组件、座椅和车辆
KR0114815Y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커버
CN108297754B (zh) 一种汽车座椅背部覆盖结构
JP709647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727348B2 (ja) 表皮体および表皮体を有する発泡成形品
JP2557195B2 (ja) 幼児用三輪車のサドル構造
JP2512514Y2 (ja) ポケット付きバック・ボ―ドに使用されるバック・ボ―ド・フレ―ム
JP2002018161A (ja) シートバック用シートカバー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3

Address after: 430200 No.68 Cadillac Avenue, Jingang New District, Jiangxi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feng An Daotuo (Wuhan) seat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of Shanghai City, No. 669, 200122

Patentee before: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