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7311U -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7311U
CN212357311U CN202020300266.9U CN202020300266U CN212357311U CN 212357311 U CN212357311 U CN 212357311U CN 202020300266 U CN202020300266 U CN 202020300266U CN 212357311 U CN212357311 U CN 212357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tainless steel
furnace
roller way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02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Dageng Stainless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Dageng Stainless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Dageng Stainless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Dageng Stainless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002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7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7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7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从炉膛的侧方传送至炉膛内的装置,包括:热处理炉;炉内辊道;设置在热处理炉入料口外侧,且传送方向与炉内辊道传送方向垂直的传送辊道;设置在传送辊道与热处理炉的入料口之间,且与传送辊道及入料口沿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对中的升降传送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传送机构通过两对连杆机构进行升降,动作平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防止不锈钢板脱离,掉落,因此,该技术方案结构紧凑简单,装卸方便,综合成本低,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进入规模性工业化生产已有近60年,在不锈钢生产工艺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世界不锈钢产业获得加速发展,加之随着不锈钢在工业领域应用范围的拓宽,以及在建筑、日常消费领域广泛应用,国内外不锈钢的产量和使用量逐年攀升,在此背景下,众多钢铁企业逐渐加大投入,扩大产能。
扩大产能有多条途径,投资建厂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扩能方式,但近年来工业用地的日趋紧张,一味建厂投资不是扩大产能的长久之计,且国人越来越重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能和创效,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设备的日新月异,如何增大土地有效面积,对原有不锈钢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引起诸多钢企的高度重视,尤其对于中小型不锈钢生产企业,由于场地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局,以求最大限度的利用车间内有效空间,实现产能最大化,已成为他们选择设备及布局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这一点在不锈钢板热处理线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现有技术中,不锈钢板热处理线的传统传送路径为端进端出,但在部分企业的生产车间内的预留空间无法满足端进端出热处理线的长度需求,需要另辟蹊径,经综合考量,可以采取侧向进炉的方式来规避端面进炉所面临的长度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但侧向进炉首要解决的是不锈钢板在炉外传送方向与炉内传送方向垂直,如何做到平稳过度以顺利实现传送方向转向的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领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不锈钢板快速转变运行方向的传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实现不锈钢板快速转变运行方向的传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从炉膛的侧方传送至炉膛内的装置,包括:热处理炉,用以对不锈钢板进行热处理的电炉或燃料炉,内部为中空的炉膛,所述炉膛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设在所述热处理炉的侧面,且入料方向与炉膛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出料口设在所述炉膛长度方向末端的端面;炉内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炉膛内部下方,且沿所述炉膛长度方向铺设,直至炉膛端面的出料口;传送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入料口外侧,所述传送辊道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炉内辊道传送方向垂直,包括:辊道支架,传送辊,挡板,第一动力源,所述辊道支架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左右对称,包括左架体,右架体,第一伸缩单元及轨道,所述左架体与右架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伸缩单元连接并共同设置在沿与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垂直铺设的轨道上,所述传送辊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对称安装在所述辊道支架顶端,所述挡板对称设在所述辊道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动力源设在所述传送辊下方,且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传送辊转动;升降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辊道与所述热处理炉的入料口之间,且与所述传送辊道及入料口沿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对中,包括升降平台,传送轮,第二动力源,所述升降平台包含升降架体,活动支撑柱,第二伸缩单元,支撑铰支座及伸缩铰支座,所述升降架体沿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并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对所述活动支撑柱分别在前端和后端进行铰支撑,所述活动支撑柱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柱靠近所述支撑铰支座附近的柱体外表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分为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升降架体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伸缩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及活动支撑柱在底面的投影相互平行或共线,并均与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平行,所述传送轮均匀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端,并通过传送件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所述升降平台存在最高位和最低位,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高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低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送辊道采用左右分体方式,在满足传送不锈钢板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所需传送的不锈钢板宽度范围进行调整,另外,升降传送机构通过两对连杆机构进行升降,动作平稳,且在限位块的保护下,升降传送机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防止不锈钢板脱离,掉落,因此,该技术方案结构紧凑简单,装卸方便,综合成本低,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实用价值可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辊道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对称设置在所述辊道支架上端,且两只相对的导向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传送辊最外侧两端面之间的间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送辊道上设置导向轮一方面有助于不锈钢板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居中,另一方面针对意外情况与既有挡板共同构筑了双重保护,使得不锈钢板在传送过程中更加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件以上所述传送辊道时,所有传送辊道长度均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传送辊道进行模块化,标准化,有助于实现快速生产和快速安装,从而有效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长度测量装置及位置检测装置,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及位置检测装置分别设在所述传送辊道及升降传送机构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长度测量装置,在不锈钢板传送过程中测出不锈钢板的长度,根据不锈钢板的实测长度确定在升降传送机构上的最终停止位,从而实现转入炉内辊道时正好居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传送机构前端设有防护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传送机构上设置挡板,是对不锈钢板在升降传送机构上的物理限位,以便在出现控制失灵,驱动电机不能及时停止等异常情况下,保证不锈钢板不因过度行走掉落或对炉体造成撞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传送机构的第二动力源为交流伺服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传送机构采用交流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可以双向驱动,即在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传送至升降传送机构末端的不锈钢板无法成功转移至炉内辊道上时,启动反向驱动,可以将不锈钢板反向传送至升降传送机构的起始端,便于进一步返回至传送辊道或吊离传送装置,有效扩展了传送装置的应急处理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高于所述炉内辊道的高度,所述升降传送机构处于最高位时与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传送辊道的高度高于炉内辊道高度时,升降传送机构在最高位时接收不锈钢板,传送至升降传送机构末端后再行下降从而将不锈钢板平稳转移至炉内辊道上,该种情况下,升降传送机构为负重后下降,能耗较低,且可延长机构内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低于所述炉内辊道的高度,所述升降传送机构处于最低位时与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传送辊道的高度低于炉内辊道高度时,升降传送机构需要在最低位时接收不锈钢板,接收到不锈钢板后上升至最高位,再将不锈钢板传送至炉内辊道上方,该种情况下,升降传送机构为负重后上升,虽然能耗较高,但可降低传送装置的整体水平高度,但对于生产车间高度不足,同时又需要预留足够的吊装高度的企业而言,该种技术方案比较适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设置在控制终端,用以接收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及位置检测装置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所述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第一伸缩单元及第二伸缩单元下达相应指令;报警器,设置在所述传送辊道上,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报警指令并发出警报;控制导线,用以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距离测量装置,位置检测装置及报警器,为信号传输提供通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控制单元及报警器的引入,可以实现不锈钢板的传送自动化运行,无需人工过多参与,且在出现异常状况时,报警器发出警报,可有效避更大的事故和损失发生,自动化控制的质量稳定性良好,不受操作工人熟练水平和技术能力差异而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一种不锈钢板热处理线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锈钢板热处理线包含上述任何一种技术方案中的传送装置,均能解决不锈钢板在炉外传送方向与炉内传送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平稳运行,顺利实现传送方向转向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正视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俯视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传送机构最高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传送机构最低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正视示意图2。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不锈钢板01;热处理炉1;炉内辊道2;(最高点高于炉内辊道的) 传送辊道3;辊道支架31;左架体311;右架体312;第一伸缩单元 313;轨道314;传送辊32;挡板33;第一动力源34;导向轮35;升降传送机构4;升降平台41;升降架体411;活动支撑柱412;第二伸缩单元413;支撑铰支座414;伸缩铰支座415;传送轮42;第二动力源43;防护挡板44;长度测量装置5;位置检测装置6;(最高点低于炉内辊道的)传送辊道7;控制单元8;报警器9;控制导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01从炉膛的侧方传送至炉膛内的装置,包括:热处理炉1,用以对不锈钢板01进行热处理的电炉或燃料炉,内部为中空的炉膛,炉膛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入料口设在热处理炉的侧面,且入料方向与炉膛长度方向垂直,出料口设在炉膛长度方向末端的端面;炉内辊道2,设置在热处理炉1的炉膛内部下方,且沿炉膛长度方向铺设,直至炉膛端面的出料口;传送辊道3,设置在热处理炉1入料口外侧,传送辊道3的传送方向与炉内辊道2传送方向垂直,包括:辊道支架 31,传送辊32,挡板33,第一动力源34,辊道支架31沿不锈钢板 01的传送方向左右对称,包括左架体311,右架体312,第一伸缩单元313及轨道314,左架体311与右架体312之间通过第一伸缩单元 313连接并共同设置在沿与不锈钢板01传送方向垂直铺设的轨道314 上,传送辊32沿不锈钢板01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对称安装在辊道支架 31顶端,挡板33对称设在辊道支架31的左右两侧,第一动力源34 设在传送辊32下方,且通过传动件带动传送辊32转动;升降传送机构4,设置在传送辊道3与热处理炉1的入料口之间,且与传送辊道 3及入料口沿不锈钢板01传送方向中心线对中,包括升降平台41,传送轮42,第二动力源43,升降平台41包含升降架体411,活动支撑柱412,第二伸缩单元413,支撑铰支座414及伸缩铰支座415,升降架体411沿不锈钢板01传送方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并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对活动支撑柱412分别在前端和后端进行铰支撑,活动支撑柱412另一端与支撑铰支座414铰支连接,活动支撑柱412靠近支撑铰支座414附近的柱体外表面上设有限位块,第二伸缩单元413分为活动端和固定端,活动端与升降架体411连接,固定端与伸缩铰支座 415铰支连接,第二伸缩单元413及活动支撑柱412在底面的投影相互平行或共线,并均与不锈钢板01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平行,传送轮 42均匀布置在升降平台41的顶端,并通过传送件与第二动力源43连接,升降平台41存在最高位和最低位,当升降平台41处于最高位时,传送轮42的最高点高于炉内辊道2的最高点,当升降平台41处于最低位时,传送轮42的最高点低于炉内辊道2的最高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送辊道采用左右分体方式,在满足传送不锈钢板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所需传送的不锈钢板宽度范围进行调整,另外,升降传送机构通过两对连杆机构进行升降,动作平稳,且在限位块的保护下,升降传送机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防止不锈钢板脱离,掉落,因此,该技术方案结构紧凑简单,装卸方便,综合成本低,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实用价值可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传送辊道3还包括导向轮35,导向轮35对称设置在辊道支架31上端,且两只相对的导向轮35之间的间距大于传送辊32最外侧两端面之间的间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送辊道上设置导向轮一方面有助于不锈钢板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居中,另一方面针对意外情况与既有挡板共同构筑了双重保护,使得不锈钢板在传送过程中更加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传送装置包括两件以上传送辊道2时,所有传送辊道长度均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传送辊道进行模块化,标准化,有助于实现快速生产和快速安装,从而有效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传送装置还包括长度测量装置5及位置检测装置6,长度测量装置5及位置检测装置6分别设在传送辊道3及升降传送机构4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长度测量装置,在不锈钢板传送过程中测出不锈钢板的长度,根据不锈钢板的实测长度确定在升降传送机构上的最终停止位,从而实现转入炉内辊道时正好居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升降传送机构 4前端设有防护挡板4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传送机构上设置挡板,是对不锈钢板在升降传送机构上的物理限位,以便在出现控制失灵,驱动电机不能及时停止等异常情况下,保证不锈钢板不因过度行走掉落或对炉体造成撞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升降传送机构4的第二动力源43为交流伺服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传送机构采用交流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可以双向驱动,即在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传送至升降传送机构末端的不锈钢板无法成功转移至炉内辊道上时,启动反向驱动,可以将不锈钢板反向传送至升降传送机构的起始端,便于进一步返回至传送辊道或吊离传送装置,有效扩展了传送装置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传送辊道3的高度高于炉内辊道2的高度,升降传送机构4处于最高位时与传送辊道3的高度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传送辊道的高度高于炉内辊道高度时,升降传送机构在最高位时接收不锈钢板,传送至升降传送机构末端后再行下降从而将不锈钢板平稳转移至炉内辊道上,该种情况下,升降传送机构为负重后下降,能耗较低,且可延长机构内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传送辊道7的高度低于炉内辊道2的高度,升降传送机构4处于最低位时与传送辊道7的高度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传送辊道的高度低于炉内辊道高度时,升降传送机构需要在最低位时接收不锈钢板,接收到不锈钢板后上升至最高位,再将不锈钢板传送至炉内辊道上方,该种情况下,升降传送机构为负重后上升,虽然能耗较高,但可降低传送装置的整体水平高度,但对于生产车间高度不足,同时又需要预留足够的吊装高度的企业而言,该种技术方案比较适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传送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8,设置在控制终端,用以接收长度测量装置5及位置检测装置6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第一动力源34,第二动力源43,第一伸缩单元313及第二伸缩单元413下达相应指令;报警器9,设置在传送辊道3上,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接收控制单元8的报警指令并发出警报;控制导线10,用以连接控制单元8,第一动力源 34,第二动力源43,距离测量装置5,位置检测装置6及报警器9,为信号传输提供通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控制单元及报警器的引入,可以实现不锈钢板的传送自动化运行,无需人工过多参与,且在出现异常状况时,报警器发出警报,可有效避更大的事故和损失发生,自动化控制的质量稳定性良好,不受操作工人熟练水平和技术能力差异而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不锈钢板热处理线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的传送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锈钢板热处理线包含上述任何一种技术方案中的传送装置,均能解决不锈钢板在炉外传送方向与炉内传送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平稳运行,顺利实现传送方向转向的技术问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用以将不锈钢板从炉膛的侧方传送至炉膛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处理炉,用以对不锈钢板进行热处理的电炉或燃料炉,内部为中空的炉膛,所述炉膛设有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料口设在所述热处理炉的侧面,且入料方向与炉膛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出料口设在所述炉膛长度方向末端的端面;
炉内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炉膛内部下方,且沿所述炉膛长度方向铺设,直至炉膛端面的出料口;
传送辊道,设置在所述热处理炉入料口外侧,所述传送辊道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炉内辊道传送方向垂直,包括:辊道支架,传送辊,挡板,第一动力源,所述辊道支架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左右对称,包括左架体,右架体,第一伸缩单元及轨道,所述左架体与右架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伸缩单元连接并共同设置在沿与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垂直铺设的轨道上,所述传送辊沿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对称安装在所述辊道支架顶端,所述挡板对称设在所述辊道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动力源设在所述传送辊下方,且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传送辊转动;
升降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辊道与所述热处理炉的入料口之间,且与所述传送辊道及入料口沿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对中,包括升降平台,传送轮,第二动力源,所述升降平台包含升降架体,活动支撑柱,第二伸缩单元,支撑铰支座及伸缩铰支座,所述升降架体沿所述不锈钢板传送方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并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对所述活动支撑柱分别在前端和后端进行铰支撑,所述活动支撑柱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柱靠近所述支撑铰支座附近的柱体外表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分为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升降架体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伸缩铰支座铰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及活动支撑柱在底面的投影相互平行或共线,并均与所述不锈钢板的传送方向中心线平行,所述传送轮均匀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顶端,并通过传送件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所述升降平台存在最高位和最低位,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高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当所述升降平台处于最低位时,所述传送轮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炉内辊道的最高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道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对称设置在所述辊道支架上端,且两只相对的导向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传送辊最外侧两端面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件以上所述传送辊道时,所有传送辊道长度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长度测量装置及位置检测装置,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及位置检测装置分别设在所述传送辊道及升降传送机构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传送机构前端设有防护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传送机构的第二动力源为交流伺服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高于所述炉内辊道的高度,所述升降传送机构处于最高位时与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低于所述炉内辊道的高度,所述升降传送机构处于最低位时与所述传送辊道的高度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设置在控制终端,用以接收所述长度测量装置及位置检测装置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所述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第一伸缩单元及第二伸缩单元下达相应指令;
报警器,设置在所述传送辊道上,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报警指令并发出警报;
控制导线,用以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距离测量装置,位置检测装置及报警器,为信号传输提供通道。
10.一种不锈钢板热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板热处理线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装置。
CN202020300266.9U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 Active CN212357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0266.9U CN212357311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0266.9U CN212357311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7311U true CN212357311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0266.9U Active CN212357311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73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8396A (zh) * 2021-06-22 2021-10-08 杭州金固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8396A (zh) * 2021-06-22 2021-10-08 杭州金固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57311U (zh) 一种用于不锈钢板侧向进炉的传送装置及不锈钢板热处理线
CN206813901U (zh) 一种铝合金车轮热处理自动上料装置
CN111889905B (zh) 四面肋钢筋网的横向钢筋布筋焊接装置及布筋焊接方法
CN218661761U (zh) 一种双仓换电站
CN202430119U (zh) 一种用于在线换辊的过渡辊台装置
CN210560239U (zh) 一种干熄炉装冷焦输送装置
CN213865193U (zh) 一种中小型设备提升装置
CN205998874U (zh) 一种渣处理缓冲箱快速更换专用装置
CN201345018Y (zh) 探针框架更换装置
CN209720790U (zh) Gil水平管道移位装置
CN208830732U (zh) 一种便捷型建筑施工卸料平台
CN209763683U (zh) 锂电池双层隧道炉
CN209862185U (zh) 一种节能型茶叶滚筒杀青机
CN219100771U (zh) 一种alc隔墙板运输及辅助安装工具
CN221050349U (zh) 一种不锈钢管用定位机构
CN110315228A (zh) 带可升降砧床的滚床装置
CN217086669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入槽装置
CN111439294A (zh) 一种陶瓷砖生产线上的自动装载车
CN215668129U (zh) 一种钢球淬火设备
CN218143970U (zh) 一种锅炉本体水冷壁换管运输装置
CN216694458U (zh) 一种双线生产便于维护的在线热处理炉装置
CN220518334U (zh) 一种带有弹绳的多层堆垛周转小车
CN219597009U (zh) 一种便于石墨电极喷涂防氧化涂料的放置架
CN220998185U (zh) 一种钢管高效卸料翻转机构
CN210512595U (zh) 一种热处理架高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