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3716U - 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 - Google Patents

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3716U
CN212353716U CN202021376253.6U CN202021376253U CN212353716U CN 212353716 U CN212353716 U CN 212353716U CN 202021376253 U CN202021376253 U CN 202021376253U CN 212353716 U CN212353716 U CN 212353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shaft
shaft sleeve
adjusting devic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62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J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f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Xiang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f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Xiang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f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Xiang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62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3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3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3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其中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座体、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上连接有棘轮,所述转轴座体上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转轴支撑孔,所述第一轴套架设于两个所述转轴支撑孔上,且所述第一轴套套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能够从所述第一轴套中脱出且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轴套围绕其轴心旋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转轴可以由转轴座体中轻松抽出或者插入,便利座椅的组装以及拆装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座椅扶手调节机构多采用棘轮组件实现,具体的,将棘轮组件的相关部件装设于座椅扶手之内,以使座椅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美观,但这种方式总体结构较为复杂,在座椅及扶手组装、拆装维修时大多需要将扶手解体,以使操作视野更加广阔,以便于维修,在维修完毕后需要将扶手合体,这个过程较为复杂、耗时。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转轴可以由转轴座体中轻松抽出或者插入,便利座椅的组装以及拆装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座体、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上连接有棘轮,所述转轴座体上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转轴支撑孔,所述第一轴套架设于两个所述转轴支撑孔上,且所述第一轴套套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能够从所述第一轴套中脱出且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轴套围绕其轴心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向第一端处于所述转轴座体的外部,且所述轴向第一端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豁口,所述转轴上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处于所述豁口内;或者,所述第一轴套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衬套架设于所述转轴支撑孔上,和/或,所述第一轴套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衬套架设于所述转轴支撑孔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块具有两个,所述豁口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块一一对应的分别处于两个所述豁口内。
优选地,所述转轴上还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处于所述豁口内,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凸块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还包括轴向位移锁定件,所述轴向位移锁定件插装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间隙中且贯穿所述第一轴套的径向。
优选地,所述两个豁口的壁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轴向位移锁定件为卡簧,所述卡簧卡装于所述容纳槽中。
优选地,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套装于所述转轴上且处于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孔内,所述第二轴套能够与所述第一轴套同步旋转;和/或,还包括加强环,所述加强环套装于所述第一轴套上,且对应于所述豁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套的第二端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弹扣,所述第二轴套的第一端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处于所述豁口内,且所述弹扣卡设于所述第一轴套的第二端端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侧壁、扶手、扶手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扶手角度调节装置为上述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转轴座体与所述座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处于所述转轴座体外侧的一端与所述扶手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组装方法,用于对组装上述的座椅,包括如下步骤:
预定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与座椅侧壁以及扶手的相对位置关系;
将转轴从所述转轴座体中抽出;
固定连接转轴座体与座椅侧壁以及固定连接转轴与扶手;
将转轴插装入转轴座体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用座椅,所述车用座椅为上述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所述扶手角度调节装置作为一个独立于座椅以及扶手的单独集成部件而存在,其具有的转轴能够由转轴座体中轻松抽出或者插入,其不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将各个部件分别组装于座椅侧壁或者扶手支撑架内,从而避免了零散的部件在组装以及拆装过程中存在的不便,进而便利了座椅的组装以及拆装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扶手角度调节装置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转轴座体;11、底座;12、盖体;2、转轴组件;21、转轴;211、第一凸块;212、第二凸块;22、第一轴套;221、豁口;222、容纳槽;23、第二轴套;231、弹扣;232、第三凸块;3、轴向位移锁定件;4、加强环;51、第一衬套;52、第二衬套;61、棘轮;62、棘爪总成;63、限位销;64、扭簧;65、复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座体1、转轴组件2,所述转轴座体1能够与座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组件2则能够与扶手固定连接,由此形成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侧壁之间的角度调整,具体的,所述转轴组件2包括转轴21、第一轴套22,所述第一轴套22上连接有棘轮61(最好采用焊接的方式),所述转轴座体1上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转轴支撑孔,所述第一轴套22架设于两个所述转轴支撑孔上,且所述第一轴套22套装于所述转轴21上,所述转轴21能够从所述第一轴套22中脱出且所述转轴2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轴套22围绕其轴心旋转,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转轴座体1内部还设置有棘爪总成62,所述棘爪总成62与所述棘轮61两者共同形成所述扶手相对于所述座椅侧壁的相对角度的调整作用,同时,与所述棘轮61对应设置的还有复位片65,用于对所述扶手的角度实现复位,所述转轴座体1内部对应所述棘爪总成还设有限位销63、扭簧64,其中限位销63用于限制棘爪的摆动角度,所述扭簧64则用于对所述棘爪的位置进行保持,前述的棘爪总成62与棘轮61之间配合所形成的角度调整结构作为业内较为公知的,此处不做赘述。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角度调节装置作为一个独立于座椅以及扶手的单独集成部件而存在,其具有的转轴能够由转轴座体中轻松抽出或者插入,其不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将各个部件分别组装于座椅侧壁或者扶手支撑架内,从而避免了零散的部件在组装以及拆装过程中存在的不便,进而便利了座椅的组装以及拆装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所述转轴座体1包括相互扣合的底座11以及盖体12,所述底座11与所述盖体12形成容纳所述转轴组件2、棘轮61、棘爪总成62等的空间,两个所述转轴支撑孔则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底座11以及盖体12上,而可以理解的是,相互扣合的底座11与盖体12作为所述扶手角度调节装置的外部骨架而存在,其能够将零散的部件集成容纳于内部,进而防止外部异物进入。
如前所述,所述第一轴套22的轴向第一端处于所述转轴座体1的外部,此时所述轴向第一端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豁口221,所述转轴21上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211,所述第一凸块211处于所述豁口221内,由此能够通过这种设计将所述第一轴套22与所述转轴21在周向上形成固定连接,也即保证了所述第一轴套22与所述转轴21的周向旋转的同步要求,同时由于所述豁口221具有朝向所述转轴座体1外部(也即朝向扶手一侧)的开口,这保证了所述转轴21的插装或者抽出的快捷便利性。
为了保证所述转轴21的转动顺畅性,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衬套51架设于所述转轴支撑孔上,和/或,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衬套52架设于所述转轴支撑孔上,所述第一衬套51、第二衬套52两者最好皆采用自润滑材料,如此使两个衬套在实现轴支撑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块211具有两个,所述豁口221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块211一一对应的分别处于两个所述豁口221内,例如,两个所述第一凸块211关于所述转轴21的轴线径向对称,如此能够保证所述转轴21与所述第一轴套22之间力传递的均衡性,降低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一端由于开设所述豁口221导致强度降低进而易损坏的风险。
所述转轴21上还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块212,所述第二凸块212处于所述豁口221内,所述第二凸块212与所述第一凸块211沿所述转轴21的轴向间隔设置,还包括轴向位移锁定件3,所述轴向位移锁定件3插装于所述第一凸块211与所述第二凸块212之间的间隙中且贯穿所述第一轴套22的径向,具体的,所述两个豁口221的壁体上设有容纳槽222,所述轴向位移锁定件3为卡簧,所述卡簧卡装于所述容纳槽222中,所述轴向位移锁定件3例如还可以采用销子的方式,但是销子的方式存在受振动后易脱离的风险,而采用具有弹性的卡簧则能够有效适应座椅用于汽车上后的振动工况,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转轴21插装于所述第一轴套22中后将所述卡簧卡装于所述容纳槽222中即可,相反的,当进行拆装时,则首先将卡簧从所述容纳槽222中拔出,然后将转轴21从所述第一轴套22中抽出即可,非常简单、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组件2还包括第二轴套23,所述第二轴套23套装于所述转轴21上且处于所述第一轴套22的轴孔内,所述第二轴套23能够与所述第一轴套22同步旋转,所述第二轴套23的设置能够预防所述第一轴套22与转轴21配合时的尺寸误差。
最好的,还包括加强环4,所述加强环4套装于所述第一轴套22上,且对应于所述豁口221,所述加强环4套装于所述豁口221处,其在客观上起到了一个抱箍的作用,因此能够提升所述第一轴套22的径向强度,具体的,这一设计能够有效杜绝由于在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一端开设豁口221导致其径向强度降低的问题,提升第一轴套22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二轴套23的第二端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弹扣231,所述第二轴套23的第一端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三凸块232,所述第三凸块232处于所述豁口221内,且所述弹扣231卡设于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二端端头,在具体的组装过程中,将所述第二轴套23的第二端由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一端(也即具有豁口221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轴套22的轴孔内,所述弹扣231被外力迫使沿第二轴套23的径向向内变形,并当所述第二轴套23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二端时,弹扣231回复并卡设于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二端端头,而同时所述第三凸块232则与所述豁口221的口底卡接,由此,形成所述第二轴套23与所述第一轴套22的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轴套22形成对所述第二轴套23的轴向的限制,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轴套22的轴向则受制于与其固定连接的棘轮6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座椅侧壁、扶手、扶手角度调节装置,所述扶手角度调节装置为上述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转轴座体1与所述座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1处于所述转轴座体1外侧的一端与所述扶手固定连接,前述的固定连接最好是采用焊接的方式,以适应其被应用于汽车上时的振动工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座椅组装方法,用于对组装上述的座椅,包括如下步骤:
预定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与座椅侧壁以及扶手的相对位置关系;
将转轴21从所述转轴座体1中抽出;
固定连接转轴座体1与座椅侧壁以及固定连接转轴21与扶手,具体的,将转轴座体1与座椅侧壁焊接、转轴21与扶手焊接;
将转轴21插装入转轴座体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用座椅,所述车用座椅为上述的座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座体(1)、转轴组件(2),所述转轴组件(2)包括转轴(21)、第一轴套(22),所述第一轴套(22)上连接有棘轮(61),所述转轴座体(1)上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转轴支撑孔,所述第一轴套(22)架设于两个所述转轴支撑孔上,且所述第一轴套(22)套装于所述转轴(21)上,所述转轴(21)能够从所述第一轴套(22)中脱出且所述转轴(2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轴套(22)围绕其轴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22)的轴向第一端处于所述转轴座体(1)的外部,且所述轴向第一端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豁口(221),所述转轴(21)上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211),所述第一凸块(211)处于所述豁口(221)内;或者,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衬套(51)架设于所述转轴支撑孔上,和/或,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衬套(52)架设于所述转轴支撑孔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211)具有两个,所述豁口(221)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块(211)一一对应的分别处于两个所述豁口(2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上还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块(212),所述第二凸块(212)处于所述豁口(221)内,所述第二凸块(212)与所述第一凸块(211)沿所述转轴(21)的轴向间隔设置,还包括轴向位移锁定件(3),所述轴向位移锁定件(3)插装于所述第一凸块(211)与所述第二凸块(212)之间的间隙中且贯穿所述第一轴套(22)的径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豁口(221)的壁体上设有容纳槽(222),所述轴向位移锁定件(3)为卡簧,所述卡簧卡装于所述容纳槽(222)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2)还包括第二轴套(23),所述第二轴套(23)套装于所述转轴(21)上且处于所述第一轴套(22)的轴孔内,所述第二轴套(23)能够与所述第一轴套(22)同步旋转;和/或,还包括加强环(4),所述加强环(4)套装于所述第一轴套(22)上,且对应于所述豁口(2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套(23)的第二端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弹扣(231),所述第二轴套(23)的第一端具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三凸块(232),所述第三凸块(232)处于所述豁口(221)内,且所述弹扣(231)卡设于所述第一轴套(22)的第二端端头。
8.一种座椅,包括座椅侧壁、扶手、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角度调节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转轴座体(1)与所述座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1)处于所述转轴座体(1)外侧的一端与所述扶手固定连接。
9.一种汽车,包括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座椅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
CN202021376253.6U 2020-07-14 2020-07-14 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 Active CN212353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6253.6U CN212353716U (zh) 2020-07-14 2020-07-14 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6253.6U CN212353716U (zh) 2020-07-14 2020-07-14 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3716U true CN212353716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0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6253.6U Active CN212353716U (zh) 2020-07-14 2020-07-14 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3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8152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倾斜机构
JP4432598B2 (ja) ドライバ側エアバッグを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に連結する方法と装置
JP4908081B2 (ja) 回転式リクライナー
JP2007521894A (ja) 車両座席用取り付け具
JP4568762B2 (ja) 車両シート用取り付け具
CN107244271B (zh) 一种座椅扶手及其组装方法
JP2008525065A5 (zh)
CN212353716U (zh) 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汽车
KR101709599B1 (ko) 파워 리클라이너 장치
JP4737898B2 (ja)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のブラケット取付構造
CN111845501A (zh) 扶手角度调节装置、座椅及其组装方法、汽车
CN209863625U (zh) 一种盖板快速拆装装置
JPH10315731A (ja) 車両のコイルスプリング取付構造
CN110386037B (zh) 驱动装置
CN100543260C (zh) 用于家具门的具有制动臂的设备
KR102458239B1 (ko) 조립성이 향상된 리클라이너 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CN220726988U (zh) 悬置总成及车辆
CN214647965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安装组件及汽车
JP4169928B2 (ja) トラニオン式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アクスル傾角の変更方法
CN220720733U (zh) 轮毂单元、后悬架结构及车辆
CN213199364U (zh) 驱动轴移动节
CN213598513U (zh) 一种自动张紧轮
CN213598515U (zh) 一种防止偏磨的自动张紧轮
CN220021447U (zh) 一种电池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6008984U (zh) 摇头机构及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41000 No. 98 Huangpi Avenue, Huopai Industrial Park, Xi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J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41004 xinxiangmian No.1 warehouse, building 5, huopai Industrial Park, xiafeng village, huopai Town, Xiangzhou District,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F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XIANGYA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