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9448U -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9448U
CN212339448U CN202021863113.1U CN202021863113U CN212339448U CN 212339448 U CN212339448 U CN 212339448U CN 202021863113 U CN202021863113 U CN 202021863113U CN 212339448 U CN212339448 U CN 212339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noise reduction
modul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31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紫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31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9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9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9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和降噪结构,新风壳体内形成有新风风道,新风壳体包括出风部,出风部设有与新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降噪结构沿出风口的周向设置,且在出风口处形成有降噪过风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能够对出风口处的气流进行消声,降低出风口的噪声辐射,从而改善新风模块的出风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一般安装有新风模块。但是,现有的新风模块的出风口面积较小,且出风口风速较大,导致出风口处噪音大,影响新风模块的使用舒适性。为降低出风口处的噪音,新风模块通常在壳体的内壁设置降噪结构,但是该设计一方面结构上实现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影响新风模块的性能,降低噪音的同时也会使出风量衰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模块,能够改善新风模块的出风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新风模块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内形成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壳体包括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有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设置,且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降噪过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新风壳体的出风口的前端设置降噪结构,降噪结构沿出风口的周向设置,从而在出风口处形成降噪过风通道,能够对出风口的气流进行消声,降低出风口的噪声辐射,从而改善新风模块的出风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噪结构包括框体和围板,所述围板设有穿孔,所述围板围绕所述降噪过风通道设置且连接于所述框体,所述围板与所述框体之间围合形成消声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体包括第一端壁和围绕所述第一端壁设置的第一围壁,所述围板包括第二围壁和沿所述第二围壁的周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围壁均布设有所述穿孔,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第二端壁、所述第一围壁和所述第二围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消声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噪结构包括框体和阻体,所述阻体包括内缘部和外缘部,所述内缘部围绕所述降噪过风通道设置,所述外缘部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内周壁,所述阻体与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消声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阻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阻体沿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的宽度为L1,所述内缘部的宽度为L2,所述L1和所述L2满足:L2≥L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外缘部至所述内缘部的方向上,所述阻体朝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气流方向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内缘部至所述外缘部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阻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阻体和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一消声区,位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进风端的阻体与所述框体的一端形成第二消声区,位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出风端的阻体与所述框体的另一端形成第三消声区,所述第二消声区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消声区的纵截面面积,所述第一消声区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消声区的纵截面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阻体的纵截面为条形截面,所述条形截面沿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所述第一边线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边线的半径为R2,所述R1和所述R2满足:R1>R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边线两端点的连线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1,所述第二边线两端点的连线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2,所述a1和所述a2满足:a1>a2>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连接于所述出风部和所述降噪结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模块,通过在新风模块的出风口的前端设置降噪结构,降噪结构沿出风口的周向设置,从而在出风口处形成降噪过风通道,能够对出风口的气流进行消声,降低出风口的噪声辐射,从而改善新风模块的出风噪音,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降噪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截面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截面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截面C-C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截面D-D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E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7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在三种情况下的风轮转速和出风口噪音的分布图。
附图标号:
新风模块100;新风壳体110;出风部111;出风口112;出风格栅113;管路接头114;风轮120;新风风道130;降噪结构140;降噪过风通道141;框体142;第一过风口1421;第一端壁1422;第一围壁1423;围板143;穿孔1431;第二围壁1432;第二端壁1433;第二过风口1434;消声腔144;阻体145;内缘部1451;外缘部1452;条形截面1453;第一边线1454;第二边线1455;消声区146;第一消声区1461;第二消声区1462;第三消声区1463;密封圈150;第一壳体160;导风圈170;支撑架180;净化组件181;安装盒182;过滤网183;提手184;第二壳体190;加强筋191;
室内机壳体200;
面板300;
新风管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新风模块100通过新风管400与室外连通,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以保证室内环境空气的新鲜度,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提升用户的体验。
参照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包括新风壳体110、风轮120和电机(图中未示出),新风壳体110内设有新风风道130,风轮120位于新风风道130内,电机与风轮120驱动连接。新风壳体110包括出风部111,出风部111设有与新风风道130连通的出风口112,出风口112一般设于新风模块100的前端。当新风模块100工作时,电机驱动风轮120转动从而将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新风管400引入新风风道130,并将新鲜空气从出风口112排出室内,或者与换热后的空气一同排出室内。具体的,电机的伸出端与风轮120固定连接,可采用键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实现两者的连接,电机相对于伸出端的另一端与新风壳体110固定连接,从而使风轮120与新风壳体110稳定地固定,保证了风轮120运行的稳定性。另外,风轮120可以采用离心风轮,离心风轮具有风量大、风压大、通风时间短等特点,有利于提高新风的换气效率。
参照图1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还包括降噪结构140,降噪结构140设于出风口112的前端,可以与出风部111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密封件等结构与出风部111实现固定,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新风气流从新风风道130经过出风口112吹出,降噪结构140沿出风口112的周向设置,即围绕于出风口112的外周,从而在出风口112处形成降噪过风通道141,能够使出风口112的气流通过后实现消声降噪,降低气流在出风口112处的气动噪声,降低出风口112的噪声辐射,从而改善新风模块100的出风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需要说明的是,降噪结构140有多种,例如穿孔消声结构、叠层消声结构、抗性消声器或填充多孔吸声材料,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只要能实现对出风口112的气流进行消声的降噪结构140均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降噪结构140包括相互连接的框体142和围板143,框体142和围板143之间可以通过胶接、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在此再不具体限定。框体142和围板143的形状与出风口112的形状相适配,框体142形成有第一过风口1421,第一过风口1421位于降噪过风通道141的前端,围板143围绕降噪过风通道141设置,围板143在前后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框体142连接,从而使围板143与框体142之间围合形成消声腔144,消声腔144可以对气流产生的噪音进行处理。具体的,围板143设有穿孔1431,穿孔1431与消声腔144连通,即本实施例作为优化方案1,采用微孔消声器,也称作穿孔消声结构,其消声原理是由于穿孔1431的围板143和框体142在降噪过风通道141的周向形成消声共振腔,流经微孔消声器的气流通过微孔进入消声共振腔,同时在微孔处形成气柱,并与经出口处的气流形成共振,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降低可听声音的成分,实现降噪目的。
参照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42包括第一端壁1422和围绕第一端壁1422设置的第一围壁1423,第一端壁1422位于降噪过风通道141的前端且开设有第一过风口1421,围板143包括第二围壁1432和沿第二围壁1432的周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端壁1433,第二端壁1433位于降噪过风通道141的后端且开设有第二过风口1434,第二过风口1434和第一过风口1421分别位于降噪过风通道141沿长度方向(图2中的前后方向)的两端。穿孔1431均布设于第二围壁1432上,第一端壁1422、第二端壁1433、第一围壁1423和第二围壁1432之间围合形成消声腔144。当出风口112为矩形时,第一围壁1423和第二围壁1432也被构造为矩形结构,因此第二围壁1432形成四个结构面,穿孔1431均匀分布于四个结构面上。当出风口112排出新风时,新风气流通过第一过风口1421进入消声腔144,通过微孔消声器实现新风气流的降噪,最后通过第二过风口1434排出至室内,通过降噪结构140的新风气流,能够将噪声的频谱移向高频或超高频,降低可听声音的成分,从而降低噪声,提高新风模块100出风的舒适性。可以理解的是,消声腔144内还可以填充多孔吸声材料,如吸音棉、发泡硅酮胶等,从而扩大吸声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降噪结构140的吸声效果更佳,穿孔1431的尺寸、开孔率、分布形式视具体的消声频率段决定,也与风轮120的参数尺寸和新风壳体110的参数尺寸相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穿孔1431的孔径取值范围为1.5mm-2.5mm,采用上述参数范围的穿孔1431孔径,能够有效降低新风模块100的出风噪音,实现较佳的降噪效果。
参照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包括新风壳体110和降噪结构140,其中,新风壳体110的结构与上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可适当参考上述实施例的介绍,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具体介绍。本实施例的降噪结构140包括框体142和阻体145,框体142和阻体145之间采用一体加工成型,或采用胶接、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实现固定。参照图8、图9和图10所示,框体142的形状与出风口112的形状相适配,框体142的前端开设有第一过风口1421,阻体145为环状结构,可以为平面的环状结构,也可以为锥形环状结构或弧面环状结构,在此不再具体限定。阻体145包括内缘部1451和外缘部1452,需要说明的是,内缘部1451为阻体145靠近降噪过风通道141的一端,外缘部1452为阻体145背离降噪过风通道141的一端。因此,内缘部1451围绕降噪过风通道141设置,外缘部1452连接于框体142的内周壁,从而使阻体145和框体142之间固定牢固。阻体145与框体142之间形成消声区146,消声区146可以对气流产生的噪音进行处理。具体的,本实施例作为优化方案2,采用叠层消声器,其消声原理是由于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叠层消声器的内壁形成叠层布置的主体,气流均布在叠层消声器内部形成一个个气室,从而形成气体膨胀的消声区146,在气流流经叠层消声器时,气流在消声区146里循环滚动,降低气体溢出的速度,从而降低气体流出后的声压,实现降噪目的。
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42内设有多个阻体145,多个阻体145沿降噪过风通道141的长度方向(即图10和图11中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阻体145与框体142相连且形成多个消声区146,多个消声区146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新风气流进行降噪,提升对新风气流的消声效果。
参照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轮120带动新风风道130的气流经出风口112排出至降噪过风通道141,并通过降噪结构140进行消声。为了减少阻体145对流经降噪过风通道141的气流造成阻挡,出风口112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为L1,内缘部145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为L2,满足:L2≥L1。因此,在满足内缘部145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L2略大于出风口112沿左右方向的宽度L1时,从而在实现对新风气流进行降噪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新风模块100的送风距离。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减少阻体145对流经降噪过风通道141的气流造成的阻挡,保证新风模块100的送风距离,阻体145的内缘部1451沿上下方向的宽度也应该略大于出风口112沿上下方向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的参数范围中,宽度的表述应当作扩充理解,当出风口112和内缘部1451为圆形时,应当理解为内缘部1451的直径大于等于出风口112的直径。
参照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外缘部1452至内缘部1451的方向上,阻体145朝降噪过风通道141的气流方向(即图11中的从后向前的方向)倾斜设置,能够使新风气流流经阻体145时风阻较小,进一步减少阻体145对流经降噪过风通道141的气流造成的阻挡,保证新风模块100的送风距离。
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降噪过风通道141的长度方向(即图10和图11中的前后方向),消声区146间隔形成有多个。具体的,相邻的两个阻体145和框体142之间形成有第一消声区1461,位于降噪过风通道141进风端的阻体145与框体142的一端形成第二消声区1462,位于降噪过风通道141出风端的阻体145与框体142的另一端形成第三消声区1463。将经过降噪过风通道141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定义为纵平面,纵平面对阻体145的截面为纵截面。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消声区1462的纵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消声区1461的纵截面面积,第一消声区1461的纵截面面积大于第三消声区1463的纵截面面积。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气流从出风口112排出后,进入降噪过风通道141,因此位于降噪过风通道141进风侧的第二消声区1462处的风速最大,位于降噪过风通道141出风侧的第三消声区1463处的风速相对第一消声区1461和第二消声区1462的风速较小。因为消声区146的面积越大其吸声效果越好,因此本实施例的降噪结构140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降噪过风通道141进风侧的噪音优先被第一消声区1461进行吸收,然后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被第二消声区1462和第三消声区1463吸收,从而实现较佳的降噪效果,降低新风模块100的出风噪音。
参照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阻体145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阻体145沿前后方向均布设置,在内缘部1451至外缘部1452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阻体145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即靠近气流一侧的消声区146的高度尺寸(即沿图11中的前后方向)大于远离气流一侧的消声区146的高度尺寸(即沿图11中的前后方向),且呈逐渐变小的趋势。因此,便于降噪过风通道141的气流从内缘部1451流入消声区146,从而降低由外缘部1452流出的气流的声压,进而提升降噪的效果。
参照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阻体145的纵截面为条形截面1453,条形截面1453沿降噪过风通道141的长度方向(即图11中的前后方向)设有圆弧形的第一边线1454和第二边线1455,第一边线1454的半径R1大于第二边线1455的半径R2。当满足R1>R2的参数值时,条形截面1453为弧形结构,而且能够使叠层布置的阻体145之间靠近气流一侧的消声区146的高度尺寸(即沿图11中的前后方向)大于远离气流一侧的消声区146的高度尺寸(即沿图11中的前后方向),便于降噪过风通道141的气流从内缘部1451流入消声区146,从而降低由外缘部1452流出的气流的声压,使得新风模块100能够获得较佳的降噪效果。
参照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边线1454两端点的连线与降噪过风通道141的长度方向(即图11中的前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1,第二边线1455两端点的连线与降噪过风通道141的长度方向(即图11中的前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2,a1和a2满足:a1>a2>90°。当满足上述参数值时,叠层布置的阻体145之间靠近气流一侧的消声区146的高度尺寸(即沿图11中的前后方向)大于远离气流一侧的消声区146的高度尺寸(即沿图11中的前后方向),便于降噪过风通道141的气流从内缘部1451流入消声区146,从而降低由外缘部1452流出的气流的声压,使得新风模块100能够获得较佳的降噪效果。
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42与阻体145一体成型,可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加工,其结构稳定、加工精度高,且提高了加工效率。另外,框体142与阻体145可采用塑料制成,便于加工成型,且加工成本低。
参照图4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还包括密封圈150,密封圈150连接于出风部111和降噪结构140之间,用于将出风部111和降噪结构140密封连接,使得出风口112与降噪过风通道141密封连通,使新风气流可以最大限度地通过降噪结构140后再排出,降低了新风模块100的出风噪音;而且避免了新风模块100从出风口112的侧面排出新风气流。
参照图14所示,当新风模块100的其他参数不改变时,分别测得原方案(即没有设置降噪结构140)、优化方案1(即设置微孔消声器方案)和优化方案2(即设置叠层消声器方案)在风轮120的不同转速条件下新风模块100的出风噪音。从图14可以看出在同等转速下,新风模块100的出风口112设置降噪结构140,能够有效降低出风噪音。具体的,在相同的风轮120转速条件下,设置降噪结构140比不设置降噪结构140的新风模块100出风噪音降低约1.5dBA。
参照图6和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壳体110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160、导风圈170、支撑架180和第二壳体190,第一壳体160和导风圈170之间、导风圈170和支撑架180之间、支撑架180和第二壳体190之间均可以通过卡扣或螺钉等方式实现连接,在此不再具体限定。新风模块100还包括净化组件181,第一壳体160和导风圈170限定出供风轮120转动连接的空间,支撑架180和第二壳体190之间限定出供净化组件181安装的空间。另外,净化组件181用于将进入到新风风道130的气流进行净化,即对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过滤、除尘或消毒等处理,在此不再具体限定,从而提升进入到室内环境的空气的洁净度。可以理解的是,净化组件181可以为静电净化模块、高效空气过滤器(也称作HEPA网,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活性炭过滤网等结构,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净化组件181通常采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高效空气过滤器采用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HEPA网对直径为0.3微米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组件181包括安装盒182和过滤网183,安装盒182与支撑架180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过滤网183进行更换;另外,过滤网183可拆卸连接于安装盒182内,可与安装盒182之间实现分离,便于用户更换过滤网183。参照图6和图12所示,安装盒182背离支撑架180的一侧设有提手184,便于用户对安装盒182进行拆卸,提升更换过滤网183的便捷度。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6所示,安装盒182在左右方向上倾斜设置,使得新风模块100在上下方向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过滤网183与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进风面积,提高了新风模块100的出风量。
参照图1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90的外壁面形成有加强筋191,能够提高第二壳体19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新风模块100的强度,使得新风模块100的运行更加稳定。另外,参照图1所示,出风部111还包括设于出风口112的出风格栅113,出风格栅113可以防止手伸入到出风口112内,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而且,出风格栅113还具有导风作用,可以使出风口112的新风气流按固定角度进行导流,提升新风模块100的出风效果。
参照图7所示,新风壳体110还包括管路接头114,管路接头114的一端连接新风风道130,另一端连接新风管400,使得新风管400的连接更加稳定,且便于安装和运输。
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以上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机壳体200和面板300,新风壳体110设于室内机壳体200内。参照图6和图12所示,降噪结构140可以安装于面板300上,密封圈150可以固定连接于面板300,密封圈150的前端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降噪结构140与卡槽卡接固定,卡槽与降噪结构140挤压实现密封,其安装结构稳定,密封效果好。
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参照图1所示,新风模块100通过在新风模块100的出风口112的前端设置降噪结构140,降噪结构140沿出风口112的周向设置,从而在出风口112处形成降噪过风通道141,能够使出风口112的气流通过后实现消声降噪,降低气流在出风口112处的气动噪声,降低出风口112的噪声辐射,从而改善新风模块100的出风噪音,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3)

1.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内形成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壳体包括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有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
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设置,且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降噪过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结构包括框体和围板,所述围板设有穿孔,所述围板围绕所述降噪过风通道设置且连接于所述框体,所述围板与所述框体之间围合形成消声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第一端壁和围绕所述第一端壁设置的第一围壁,所述围板包括第二围壁和沿所述第二围壁的周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围壁均布设有所述穿孔,所述第一端壁、所述第二端壁、所述第一围壁和所述第二围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消声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结构包括框体和阻体,所述阻体包括内缘部和外缘部,所述内缘部围绕所述降噪过风通道设置,所述外缘部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内周壁,所述阻体与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消声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阻体沿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为L1,所述内缘部的宽度为L2,所述L1和所述L2满足:L2≥L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缘部至所述内缘部的方向上,所述阻体朝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气流方向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缘部至所述外缘部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阻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阻体和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一消声区,位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进风端的所述阻体与所述框体的一端形成第二消声区,位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出风端的所述阻体与所述框体的另一端形成第三消声区,所述第二消声区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消声区的纵截面面积,所述第一消声区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消声区的纵截面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体的纵截面为条形截面,所述条形截面沿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所述第一边线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边线的半径为R2,所述R1和所述R2满足:R1>R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线两端点的连线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1,所述第二边线两端点的连线与所述降噪过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2,所述a1和所述a2满足:a1>a2>9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连接于所述出风部和所述降噪结构之间。
13.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
CN202021863113.1U 2020-08-31 2020-08-31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2339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3113.1U CN212339448U (zh) 2020-08-31 2020-08-31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3113.1U CN212339448U (zh) 2020-08-31 2020-08-31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9448U true CN212339448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3113.1U Active CN212339448U (zh) 2020-08-31 2020-08-31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9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1931B2 (en) Acoustic noise control in 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CN212719998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486774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24114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8671181U (zh) 风机安装支架、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08765234U (zh) 风机安装支架、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111853944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2339448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111412548A (zh) 嵌入式消毒杀菌净化模块及吊顶式空调机组
CN213453924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KR101924795B1 (ko) 에어 덕트 구조
CN216381558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发电系统的消音装置
CN213019955U (zh)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2005951U (zh) 蜗壳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06369787B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1975528U (zh) 一种园林风机
CN214630572U (zh) 一种电吹风
CN111096708B (zh) 吸尘器的出风罩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6160411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2777786U (zh) 低噪音空气净化器
CN218565666U (zh) 一种过滤结构及具有其的送风设备
CN214007601U (zh) 一种导风组件及应用有该导风组件的吸油烟机
CN212901761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114526267B (zh) 风机和油烟机
CN219345093U (zh) 低噪音吹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