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2854U - 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2854U
CN212332854U CN202021812759.7U CN202021812759U CN212332854U CN 212332854 U CN212332854 U CN 212332854U CN 202021812759 U CN202021812759 U CN 202021812759U CN 212332854 U CN212332854 U CN 212332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upporting
groups
pipes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27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宝宝
张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eidou Jie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eidou Jie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eidou Jie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eidou Jie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27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2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2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2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包括支撑底管、支撑方管和后平叉支撑管,所述支撑底管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底管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底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所述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轴心与支撑底管的轴心相互垂直,且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两端贯穿两组支撑底管,所述支撑方管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在第一对接管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方管焊接配合固定安装于两组支撑底管之间,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的顶端安装有一组转向连接机构。该多用途多变车架,减少钢铁原材料的浪费,减少焊接工装、夹模具的制作投入,可反复回收使用,节约社会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两轮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轮摩托车车架都是由钢管和钣金冲压焊接而成整体结构,不可拆分,一种类型的摩托车车架固定对应一种车架结构。这种车架不仅适应的摩托车种类非常有限,而且车架焊接工装、夹模具、检具投入较大,如果两轮摩托车一旦出现定位偏差或质量问题,就可能导致所有投入白白浪费,对钢铁原材料、能源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制作生产时间较久,不能快速的应对现代社会摩托车用户追求个性、简介、快速响应的思维方式。
基于此,本发明营运而生,针对电动两轮车的常见外观型式,使用快速拆卸组装多变式标准零件组合而成车架承重结构,不仅省去了大量的原材料、焊接工装、夹模具等实物投入,而且可以反复回收使用,极大的节约了社会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包括支撑底管、支撑方管和后平叉支撑管,所述支撑底管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底管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底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
所述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轴心与支撑底管的轴心相互垂直,且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两端贯穿两组支撑底管,所述支撑方管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在第一对接管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方管焊接配合固定安装于两组支撑底管之间,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的顶端安装有一组转向连接机构;
所述后平叉支撑管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在第二对接管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焊接配合固定安装于两组第二对接管延伸出支撑底管外的端部,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之间自下而上安装有适配座垫支撑管组的第二衬套管、第三衬套管和第四衬套管;
所述转向连接机构包括一组转向立管以及转向立管外缘面中部焊接固定连接的对接矩形管,所述对接矩形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轴心一致的第一转轴和两组轴心一致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两侧的支撑方管配合连接,所述对接矩形管的上方焊接固定有一组第一楔形连接板,且对接矩形管的下方焊接固定有一组第二楔形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衬套管、第三衬套管和第四衬套管的轴心与第二对接管的相互平行,且第二衬套管、第三衬套管和第四衬套管与后平叉支撑管的轴心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座垫支撑管组包括第一管组,其中第一管组包括斜向支撑管和第一座垫支撑管,所述斜向支撑管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斜向支撑管的端部与对接矩形管两侧的第二转轴对接,所述第一座垫支撑管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第一座垫支撑管的一端由两组后平叉支撑管之间的第三衬套管贯穿连接。
优选的,两组第一座垫支撑管之间连接有加强管,两组所述斜向支撑管远离对接矩形管的一端与两组第一座垫支撑管之间的加强管对接。
优选的,所述座垫支撑管组还包括第二管组,其中第二管组包括适配管和第二座垫支撑管,所述适配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衬套管安装于两组支撑方管之间,且适配管的两侧等距设置有多组调配管,所述第二座垫支撑管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座垫支撑管的端部与适配管上的一组调配管两端对接,且两组所述第二座垫支撑管由第三衬套管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楔形连接板上构造有一组立管上加强板,且第二楔形连接板的下方构造有一组立管下加强板,所述立管上加强板和立管下加强板上分别安装有四组角度调节螺栓连接的第一螺纹衬套和第二螺纹衬套,所述第一螺纹衬套在立管上加强板的四角呈矩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二螺纹衬套在立管下加强板的四角呈矩形阵列设置。
优选的,所述斜向支撑管朝向立管上加强板的一侧由螺纹连接第一螺纹衬套的角度调节螺栓抵接,所述斜向支撑管朝向立管下加强板的一侧由螺纹连接第二螺纹衬套的角度调节螺栓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多用途多变车架,该多用途多变车架,车架主体在配合斜向支撑管和第一座垫支撑管时,适应骑行式车架,立管上加强板与立管下加强板通过角度调节螺栓限位斜向支撑管,而斜向支撑管配合第二衬套管、第三衬套管或第四衬套管可适应不同的角度,便于装配调整,适用性强;车架主体在配合斜向支撑管和第一座垫支撑管时,适应踏板式车架,适配管上多组调配管的构造适配第二座垫支撑管时,在第二座垫支撑管与不同的调配管配合时可实现角度的调节,便于装配调整,适用性强,该多用途多变车架,减少钢铁原材料的浪费,减少焊接工装、夹模具的制作投入,可反复回收使用,节约社会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架主体适配第一座垫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架主体适配第一座垫支撑管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架主体适配第二座垫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架主体适配第二座垫支撑管的侧视图。
图中:1支撑底管、101第一对接管、102第二对接管、2支撑方管、201第一衬套管、3后平叉支撑管、301第二衬套管、302第三衬套管、303第四衬套管、4转向连接机构、401转向立管、402对接矩形管、403第一转轴、404第二转轴、5第一楔形连接板、501立管上加强板、502第一螺纹衬套、6第二楔形连接板、601立管下加强板、502、7斜向支撑管、701角度调节螺栓、8第一座垫支撑管、801加强管、9适配管、901调配管、10第二座垫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包括支撑底管1、支撑方管2和后平叉支撑管3,所述支撑底管1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底管1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底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对接管101和第二对接管102;
所述第一对接管101和第二对接管102的轴心与支撑底管1的轴心相互垂直,且第一对接管101和第二对接管102的两端贯穿两组支撑底管1,所述支撑方管2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2在第一对接管101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方管2焊接配合固定安装于两组支撑底管1之间,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2的顶端安装有一组转向连接机构4;
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在第二对接管102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焊接配合固定安装于两组第二对接管102延伸出支撑底管1外的端部,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之间自下而上安装有适配座垫支撑管组的第二衬套管301、第三衬套管302和第四衬套管303;
所述转向连接机构4包括一组转向立管401以及转向立管401外缘面中部焊接固定连接的对接矩形管402,所述对接矩形管40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轴心一致的第一转轴403和两组轴心一致的第二转轴404,所述第一转轴403与两侧的支撑方管2配合连接,所述对接矩形管402的上方焊接固定有一组第一楔形连接板5,且对接矩形管402的下方焊接固定有一组第二楔形连接板6。
具体的,所述第二衬套管301、第三衬套管302和第四衬套管303的轴心与第二对接管102的相互平行,且第二衬套管301、第三衬套管302和第四衬套管303与后平叉支撑管3的轴心相互垂直。
具体的,所述座垫支撑管组包括第一管组,其中第一管组包括斜向支撑管7和第一座垫支撑管8,所述斜向支撑管7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斜向支撑管7的端部与对接矩形管402两侧的第二转轴404对接,所述第一座垫支撑管8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第一座垫支撑管8的一端由两组后平叉支撑管3之间的第三衬套管302贯穿连接。
具体的,两组第一座垫支撑管8之间连接有加强管801,两组所述斜向支撑管7远离对接矩形管402的一端与两组第一座垫支撑管8之间的加强管801对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楔形连接板5上构造有一组立管上加强板501,且第二楔形连接板6的下方构造有一组立管下加强板601,所述立管上加强板501和立管下加强板601上分别安装有四组角度调节螺栓701连接的第一螺纹衬套502和第二螺纹衬套602,所述第一螺纹衬套502在立管上加强板501的四角呈矩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二螺纹衬套602在立管下加强板601的四角呈矩形阵列设置。
具体的,所述斜向支撑管7朝向立管上加强板501的一侧由螺纹连接第一螺纹衬套502的角度调节螺栓701抵接,所述斜向支撑管7朝向立管下加强板601的一侧由螺纹连接第二螺纹衬套602的角度调节螺栓701抵接。
工作原理,该多用途多变车架,安装时只需对接两组斜向支撑管7的端部与对接矩形管402两侧的第二转轴404,并通过拧紧配合立管上加强板501和立管下加强板601的角度调节螺栓701,角度调节螺栓701在第一螺纹衬套502的配合下向斜向支撑管7的上方压迫,且角度调节螺栓701在第二螺纹衬套602的配合下向斜向支撑管7的下方压迫,实现对斜向支撑管7端部的定位,此时将两组第一座垫支撑管8通过加强管801与两组斜向支撑管7连接,两组斜向支撑管7安装于加强管801位于两组第一座垫支撑管8之间的部分,并将两组第一座垫支撑管8与两组后平叉支撑管3之间的第三衬套管302固定贯穿,可以形成常见的弯梁车、骑式车等车架结构,但不局限于上述几种结构,通过对支撑管的角度和长度调整,可以演变出更多的车架结构型式。该多用途多变车架,减少钢铁原材料的浪费,减少焊接工装、夹模具的制作投入,可反复回收使用,节约社会资源。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的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包括支撑底管1、支撑方管2和后平叉支撑管3,所述支撑底管1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底管1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底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对接管101和第二对接管102;
所述第一对接管101和第二对接管102的轴心与支撑底管1的轴心相互垂直,且第一对接管101和第二对接管102的两端贯穿两组支撑底管1,所述支撑方管2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2在第一对接管101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方管2焊接配合固定安装于两组支撑底管1之间,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2的顶端安装有一组转向连接机构4;
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在第二对接管102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焊接配合固定安装于两组第二对接管102延伸出支撑底管1外的端部,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之间自下而上安装有适配座垫支撑管组的第二衬套管301、第三衬套管302和第四衬套管303;
所述转向连接机构4包括一组转向立管401以及转向立管401外缘面中部焊接固定连接的对接矩形管402,所述对接矩形管40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轴心一致的第一转轴403和两组轴心一致的第二转轴404,所述第一转轴403与两侧的支撑方管2配合连接,所述对接矩形管402的上方焊接固定有一组第一楔形连接板5,且对接矩形管402的下方焊接固定有一组第二楔形连接板6。
具体的,所述第二衬套管301、第三衬套管302和第四衬套管303的轴心与第二对接管102的相互平行,且第二衬套管301、第三衬套管302和第四衬套管303与后平叉支撑管3的轴心相互垂直。
具体的,所述座垫支撑管组还包括第二管组,其中第二管组包括适配管9和第二座垫支撑管10,所述适配管9的一端通过第一衬套管201安装于两组支撑方管2之间,且适配管9的两侧等距设置有多组调配管901,所述第二座垫支撑管10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座垫支撑管10的端部与适配管9上的一组调配管901两端对接,且两组所述第二座垫支撑管10由第三衬套管302贯穿连接。
工作原理,该多用途多变车架,安装时,只需将适配管9通过第一衬套管201安装于两组支撑方管2之间,并将两组第二座垫支撑管10与适配管9上各组调配管901中的两端对接,并使得第二座垫支撑管10由第三衬套管302贯穿,可以形成常见的踏板车等车架结构,但不局限于上述几种结构,通过对支撑管的角度和长度调整,可以演变出更多的车架结构型式,在所有垂直车身方向,使用横向加强管螺栓连接固定,共同构成能存储电池、控制器等零部件的框架结构,构成两轮电动车的车架骨架。该多用途多变车架,减少钢铁原材料的浪费,减少焊接工装、夹模具的制作投入,可反复回收使用,节约社会资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包括支撑底管(1)、支撑方管(2)和后平叉支撑管(3),所述支撑底管(1)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底管(1)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底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对接管(101)和第二对接管(10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管(101)和第二对接管(102)的轴心与支撑底管(1)的轴心相互垂直,且第一对接管(101)和第二对接管(102)的两端贯穿两组支撑底管(1),所述支撑方管(2)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2)在第一对接管(101)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支撑方管(2)焊接配合固定安装于两组支撑底管(1)之间,且两组所述支撑方管(2)的顶端安装有一组转向连接机构(4);
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包括成对的两组,且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在第二对接管(102)上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焊接配合固定安装于两组第二对接管(102)延伸出支撑底管(1)外的端部,两组所述后平叉支撑管(3)之间自下而上安装有适配座垫支撑管组的第二衬套管(301)、第三衬套管(302)和第四衬套管(303);
所述转向连接机构(4)包括一组转向立管(401)以及转向立管(401)外缘面中部焊接固定连接的对接矩形管(402),所述对接矩形管(40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轴心一致的第一转轴(403)和两组轴心一致的第二转轴(404),所述第一转轴(403)与两侧的支撑方管(2)配合连接,所述对接矩形管(402)的上方焊接固定有一组第一楔形连接板(5),且对接矩形管(402)的下方焊接固定有一组第二楔形连接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套管(301)、第三衬套管(302)和第四衬套管(303)的轴心与第二对接管(102)的相互平行,且第二衬套管(301)、第三衬套管(302)和第四衬套管(303)与后平叉支撑管(3)的轴心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支撑管组包括第一管组,其中第一管组包括斜向支撑管(7)和第一座垫支撑管(8),所述斜向支撑管(7)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斜向支撑管(7)的端部与对接矩形管(402)两侧的第二转轴(404)对接,所述第一座垫支撑管(8)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第一座垫支撑管(8)的一端由两组后平叉支撑管(3)之间的第三衬套管(302)贯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其特征在于:两组第一座垫支撑管(8)之间连接有加强管(801),两组所述斜向支撑管(7)远离对接矩形管(402)的一端与两组第一座垫支撑管(8)之间的加强管(801)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支撑管组还包括第二管组,其中第二管组包括适配管(9)和第二座垫支撑管(10),所述适配管(9)的一端通过第一衬套管(201)安装于两组支撑方管(2)之间,且适配管(9)的两侧等距设置有多组调配管(901),所述第二座垫支撑管(10)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座垫支撑管(10)的端部与适配管(9)上的一组调配管(901)两端对接,且两组所述第二座垫支撑管(10)由第三衬套管(302)贯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连接板(5)上构造有一组立管上加强板(501),且第二楔形连接板(6)的下方构造有一组立管下加强板(601),所述立管上加强板(501)和立管下加强板(601)上分别安装有四组角度调节螺栓(701)连接的第一螺纹衬套(502)和第二螺纹衬套(602),所述第一螺纹衬套(502)在立管上加强板(501)的四角呈矩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二螺纹衬套(602)在立管下加强板(601)的四角呈矩形阵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管(7)朝向立管上加强板(501)的一侧由螺纹连接第一螺纹衬套(502)的角度调节螺栓(701)抵接,所述斜向支撑管(7)朝向立管下加强板(601)的一侧由螺纹连接第二螺纹衬套(602)的角度调节螺栓(701)抵接。
CN202021812759.7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Active CN212332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2759.7U CN21233285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2759.7U CN21233285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2854U true CN212332854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2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2759.7U Active CN21233285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2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3284B (zh) 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副车架
US4813697A (en) Rear fork for motorcycles
CN212332854U (zh) 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CN111846084A (zh) 一种多用途多变车架
CN211308721U (zh) 一种乘用车用麦弗逊式平台化钣金冲焊副车架
CN210149420U (zh) 一种轻量化后扭梁
CN209553308U (zh) 一种后副车架
CN109204473A (zh) 一种铝合金铸造加铝合金型材焊接五连杆后副车架
CN111284561A (zh) 一种后驱副车架组件
CN214676621U (zh) 一种轮式甘蔗机整体式大梁
CN209159805U (zh) 一种铝合金铸造加铝合金型材焊接五连杆后副车架
CN104527789B (zh) 一种多连杆悬架系统的副车架
CN210139759U (zh) 一种悬架用轻量化均衡梁体总成
CN218505609U (zh) 一种钢-铝复合材料推力杆
CN212313780U (zh) 电动车车架
CN218489749U (zh) 一种轻量化车桥支座
CN217623929U (zh) 一种挤压铸造的电动助力车车架
CN217623916U (zh) 摩托车车架
CN220613149U (zh) 一种四轴转台用液压夹具体
CN211315784U (zh) 一种轻量化气瓶框架
CN216994508U (zh) 一种多点安装的转向机与副车架配接结构
CN218368137U (zh) 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架
CN211277185U (zh) 一种钛合金炮塔壳体装配夹具
CN210503032U (zh) 一种车架
CN217163173U (zh) 一种过山车的车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