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8924U -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8924U
CN212308924U CN202020939833.5U CN202020939833U CN212308924U CN 212308924 U CN212308924 U CN 212308924U CN 202020939833 U CN202020939833 U CN 202020939833U CN 212308924 U CN212308924 U CN 212308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oil
floating
wa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398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社云
王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9398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8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8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8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包括浮动机构、上收油组件、下收油组件以及连接件。上收油组件包括:管道,固定连接于浮动机构;第一接口,套设于管道。下收油组件包括:壳体,至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内部为腔体且底部具有出入口;第二接口,固定在壳体,能够与第一接口在上下方向上磁性接合和分离;分割件,具有通道;第三接口,固定连接于分割件,能够与第二接口磁性接合和分离;除油斜板机构,与壳体密封固定,设置有收容槽以及斜板;浮力封堵件,能够在水力作用下在收容槽内上下运动并能够从下方封堵通道;旋转叶轮,设置在出入口内,能够正转和反转。连接件将壳体连接于浮动机构且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由此,实现就地一次油水分离。

Description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清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上运输业的发展和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水上溢油事件时有发生,需要对水面上的浮油进行清理。
在油田等行业中的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将污水池(罐)内污水表面上的污油收集。
针对这些情况下的水面浮油清理,一般采用泵将油从水面上抽走。在这种方式下,尽管能够将油从水面上清理,但这样的水面浮油清理并未进行水油分离,需二次油水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能实现就地一次油水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包括浮动机构、上收油组件、下收油组件以及连接件。浮动机构能够浮动在水面上。上收油组件包括:管道,固定连接于浮动机构;以及第一接口,套设于管道的一端。下收油组件包括:壳体,位于第一接口下方,至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内部为腔体且底部具有出入口;第二接口,位于第一接口下方,固定在壳体的顶部,能够与第一接口在上下方向上磁性接合和分离;分割件,位于壳体内,具有通道并将腔体在上下方向上分割;第三接口,位于壳体内并固定连接于分割件的上端,能够与第二接口磁性接合和分离;除油斜板机构,位于壳体内并将壳体的腔体在上下方向上分割,除油斜板机构的外周缘与壳体的内表面密封固定,除油斜板机构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收容槽以及围绕收容槽的用于油水分离的斜板;浮力封堵件,位于壳体内并能够在上下方向的水力作用下在收容槽内上下运动并能够从下方封堵通道;以及旋转叶轮,设置在壳体的出入口内,能够正转和反转。连接件将壳体连接于浮动机构且能够允许水流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至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伸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柔性可伸缩上壁以及环形刚性下壁;第二接口经由柔性可伸缩上壁连接于环形刚性下壁,第二接口、柔性可伸缩上壁以及环形刚性下壁围成腔体,环形刚性下壁上大下小;出入口由环形刚性下壁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割件具有周壁和底壁,通道由周壁围成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底壁从周壁的下端斜向上延伸,底壁将腔体在上下方向上分割;通道的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力封堵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的尺寸设置成使主体部能够堵塞收容槽且能够堵塞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力封堵件还包括上锥部,上锥部设置在主体部的上侧,上锥部的尺寸设置成能够使上锥部堵塞通道;浮力封堵件还包括下锥部,下锥部设置在主体部的下侧,下锥部的尺寸设置成能够使下锥部出入收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均为电磁材料接口;或者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为极性相反的永磁体接口,而第二接口为电磁材料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面浮油清理装置还包括:行走机构,能够带浮动机构在水面上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面浮油清理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行走机构、旋转叶轮通信连接;或者控制机构与第二接口、行走机构、旋转叶轮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面浮油清理装置还包括浮力储油箱,浮力储油箱连接于管道;控制机构为无线遥控式控制机构。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本公开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中,浮动机构使水面浮油清理装置浮在水面上,连接件将壳体连接于浮动机构且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管道固定连接于浮动机构,通过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相互配合、浮力封堵件与分割件和除油斜板机构相互配合、旋转叶轮正反转,水面浮油清理装置能够实现一次油水分离,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此外,本公开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所浮在的水面处(即就地)直接分离油水,能实现从极薄油层到厚油层的油水分离,非常适合于大、小面积、深、浅水区或污水池(罐)浮油的回收,排油时排出的是含水率较低的油,可大大提高分离出的油的直接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软管未示出。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收油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排油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的连接件的布局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332底壁
1浮动机构 C通道
11浮力箱体 34第三接口
12固定架体 35除油斜板机构
121第一撑 351收容槽
122第二撑 352斜板
13固定盘 36浮力封堵件
2上收油组件 361主体部
21管道 362上锥部
22第一接口 363下锥部
23软管 37旋转叶轮
3下收油组件 4连接件
31壳体 5行走机构
311柔性可伸缩上壁 51电源
312环形刚性下壁 52驱动马达
S腔体 53螺旋桨
E出入口 6加热机构
32第二接口 7浮力储油箱
33分割件 8支撑件
331周壁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且将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本公开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且作为表示性的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公开。
在本公开的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说明和部件标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相对重要性且相互存在关系。
在本公开中,用于说明水面浮油清理装置的各构件的构造和动作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水面浮油清理装置的各构件的各部件处于图中所示的姿势时,这些表述是合适的,然而当水面浮油清理装置的各构件的各构件的姿势变化时,这些表述应根据姿势的变化来变化地解释。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包括浮动机构1、上收油组件2、下收油组件3以及连接件4。
浮动机构1能够浮动在水面上。浮动机构1用于使浮动机构1、上收油组件2、下收油组件3以及连接件4的构成的组合体浮在水面上。换句话说,浮动机构1使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浮在水面上。
浮动机构1包括多个浮力箱体11以及固定架体12。
多个浮力箱体11围绕后述的管道21布置。浮力箱体11的材料和内部三维空腔体的尺寸以及数量满足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浮在水面上即可。浮动机构1的材料例如为塑料材料、泡沫材料等。在图1中,浮力箱体11的数量为四个且围成矩形。但是不限于此,浮力箱体11的数量设置为超过四个,或者浮力箱体11的数量设置为低于四个。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浮力箱体11围绕管道21以周向等间距布置,由此能够使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在水面上保持水平而不倾斜。
固定架体12将多个浮力箱体11连接。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架体12包括多个第一撑121和多个第二撑122。各第一撑121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浮力箱体11,各第二撑122连接对应一个浮力箱体11和后述的管道21。在图1中,第一撑121设置为四个,四个第一撑121围成矩形;第二撑122设置为四个,每两个第二撑122分布在矩形的对角线上,各第一撑121和相邻两个第二撑122形成三角形结构,由此增加了固定架体12的结构稳定性。第一撑121和第二撑122由防腐蚀材料(诸如不锈钢)制成。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浮动机构1还包括固定盘13。固定盘13固定在固定架体12上并套设在后述的管道21上。固定盘13增加管道21的稳定性避免管道21在径向上晃动,从而保证管道21(连同后述的第一接口22)在工作时与上收油组件2(具体为后述的第二接口32)接合时的对准性和密封性。在图1中,固定盘13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固定片13分别位于固定架体12的上方和下方。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上收油组件2包括管道21以及第一接口22。
管道21固定连接于浮动机构1,具体地,在图1中,管道21固定连接于浮动机构1的固定架体12。第一接口22套设于管道21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口22为通电时产生磁性而断电时失去磁性的电磁材料接口,即电磁材料为软磁材料,例如软铁和硅钢材料。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口22为永磁体接口,但其极性与后述的同样为永磁体的第三接口34的极性相反。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上收油组件2还包括软管23。软管23连接于管道21的背离第一接口22的另一端。软管23用于将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分离出的油向外排出以进行收集。在一实施例中,软管23为波纹管。在一实施例中,软管23延伸到岸上、拖船上或后述的浮力储油箱7,以进行油的收集和存储。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下收油组件3包括壳体31、第二接口32、分割件33、第三接口34、除油斜板机构35、浮力封堵件36以及旋转叶轮37。
壳体31位于第一接口22下方。在一实施例中,壳体31至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壳体31的内部为腔体S且壳体31的底部具有出入口E。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31至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伸缩。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31包括柔性可伸缩上壁311以及环形刚性下壁312。柔性可伸缩上壁311将第二接口32和环形刚性下壁312连接,第二接口32、柔性可伸缩上壁311以及环形刚性下壁312围成腔体S,出入口E由环形刚性下壁312形成。柔性可伸缩上壁311满足后述的第二接口32能够与第一接口22在上下方向上磁性接合和分离时壳体31移动的要求。在一替代实施例中,壳体31整体为刚性而连接件4为至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伸缩,这同样能满足后述的第二接口32能够与第一接口22在上下方向上磁性接合和分离时壳体31移动的要求。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可伸缩上壁311为褶皱壁。柔性可伸缩上壁311的材料为有机材料,例如塑料。环形刚性下壁312上大下小,由此在收油时能够为分离出的油提供更大的收容空间,在排油时能够使从出入口E进入的水通过除油斜板机构35后顶着分离出的油上升且油上升的速度由于上大下小的结构逐渐变得平缓,有利于油排出时的稳定性和柔和性。在一实施例中,环形刚性下壁312由金属制成,金属例如为不锈钢。
第二接口32位于第一接口22下方,第二接口32固定在壳体31的顶部(具体地例如为柔性可伸缩上壁311的顶部)。第二接口32能够与第一接口22在上下方向上磁性接合和分离。同样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口32为通电时产生磁性而断电时失去磁性的电磁材料接口,即电磁材料为软磁材料,例如软铁和硅钢材料。当第二接口32与第一接口22均为电磁材料接口时,第二接口32与第一接口22的接合通过二者通电而磁性吸引来实现,第二接口32与第一接口22的分离通过二者通电而磁性相斥来实现或者通过使得第一接口22断电而第二接口32通电来实现。当第二接口32为电磁材料接口而第一接口22为永磁体接口时,第二接口32与第一接口22的接合通过第二接口32通电而磁性吸引来实现,第二接口32与第一接口22的分离通过第二接口32通电而磁性相斥来实现。
分割件33位于壳体31内。分割件33具有通道C并将腔体S在上下方向上分割。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分割件33具有周壁331和底壁332,通道C由周壁331围成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底壁332从周壁331的下端斜向上延伸,底壁332将腔体S在上下方向上分割。底壁332用于在收油时起到遮挡作用,避免在浮力封堵件36上反溅的油水混合物混合到分离出的汇聚上升的油中。此外,底壁332用于在排油时起到引导作用,使得上升的油沿增长的弯折路径行进,从而使得油的上升变得更为平缓柔和,提高了在整个收油路径上油输出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分割件33由有机耐热材料制成,以配合后述的加热机构6的使用。在一实施例中,通道C的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从而有利于在收油时油水混合物经由通道C向浮力封堵件36汇聚,进而增强封堵件36将油水混合物向除油斜板机构35分流的均匀性。
第三接口34位于壳体31内并固定连接于分割件33的上端。第三接口34能够与第二接口32磁性接合和分离。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接口34为通电时产生磁性而断电时失去磁性的电磁材料接口,即电磁材料为软磁材料,例如软铁和硅钢材料。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接口34为永磁体接口,但其极性与同样为永磁体的第一接口22的极性相反。当第三接口34与第二接口32均为电磁材料接口时,第三接口34与第二接口32的接合通过二者通电而磁性吸引来实现,第三接口34与第二接口32的分离通过二者通电而磁性相斥来实现或者通过使得第三接口34断电而第二接口32通电来实现。当第三接口34为永磁体接口而第二接口32为电磁材料接口时,第三接口34与第二接口32的接合通过第二接口32通电而磁性吸引来实现,第三接口34与第二接口32的分离通过第二接口32通电而磁性相斥来实现。
除油斜板机构35位于壳体31内并将壳体31的腔体S在上下方向上分割,除油斜板机构35的外周缘与壳体31的内表面密封固定,除油斜板机构35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收容槽351以及围绕收容槽351的用于油水分离的斜板352。油水混合物流经斜板352时,油向上浮和水向下流,与水分离的油积聚在腔体S的斜板352上方的部分中。斜板352的数量依据实际除油的速率来选定。在一实施例中,斜板352至少外表面由亲水憎油材料制成,由此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浮力封堵件36位于壳体31内并能够在上下方向的水力作用下在收容槽351内上下运动并能够从下方封堵通道C。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浮力封堵件36包括主体部361,主体部361的尺寸设置成使主体部361能够堵塞收容槽351且能够堵塞通道C。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浮力封堵件36还包括上锥部362,上锥部362设置在主体部361的上侧,上锥部362的尺寸设置成能够使上锥部362堵塞通道C。上锥部362能够在浮力封堵件36发生歪斜时通过与通道C的壁接触而调整姿态,从而保证能够堵塞通道C。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浮力封堵件36还包括下锥部363。下锥部363设置在主体部361的下侧,下锥部363的尺寸设置成能够使下锥部363出入收容槽351。下锥部363的尺寸还设置成能够使浮力封堵件36部分离开收容槽351并止挡在出入口E的周壁的上端,避免浮力封堵件36完全脱出收容槽351。此外,下锥部363有利于在初始安装浮力封堵件36时引导浮力封堵件36进入收容槽351。此外,上锥部362和下锥部363均能起到分流作用(即在收油时上锥部362将油水混合物从上方分流到斜板352,在排油时下锥部363将水从下方分流到斜板352)。
旋转叶轮37设置在壳体31的出入口E内。旋转叶轮37能够正转和反转,以实现排水和吸水操作。
连接件4将壳体31连接于浮动机构1且能够允许水流通过。具体地,在图2和图3中,连接件4在上下方向上将第二撑122和壳体31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件4为多个间隔开的杆件。在图1中,多个杆件沿壳体31的周向间隔开。但是不限于此,在替代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带有通孔或开口的筒状。在图2和图3中,连接件4为刚性。在一实施例中,如前所述,连接件4为伸缩件。
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还包括行走机构5,行走机构5能够带浮动机构1在水面上运动,由此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能够在不同的环境(诸如比如污水池(罐)、海洋或者流域,对于污水池需要设置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能够出入的开口)下工作。在图1至图3中,行走机构5设置为多个。各行走机构5设置于对应一个浮力箱体1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各行走机构5包括电源51、驱动马达52以及螺旋桨53。电源51设置于对应一个浮力箱体11内。电源51用于对第一接口22(当第一接口22为电磁材料接口时)、第二接口32、第三接口34(当第三接口34为电磁材料接口时)和旋转叶轮37供电。在一实施例中,电源51为充电电池。驱动马达52连接于电源51且设置于对应一个浮力箱体11内。螺旋桨53连接于驱动马达52。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还包括加热机构6,加热机构6设置于分割件33的周壁331的外表面上。在一实施例中,加热机构6为电加热,由电源51供电。当所处理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油具有高粘稠度时,通过加热机构6的加热使得油的粘稠度降低,从而有利于油水分离和分离出的油的排出和收集。通过加热机构6,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能够实现从低粘度油层到高粘度油层的清理和油水分离。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还包括控制机构(未示出)。依据第一接口22、第二接口32、第三接口34的前述材料选定情况,控制机构与第一接口22、第二接口32、第三接口34、电源51、驱动马达52、旋转叶轮37通信连接,或者控制机构与第二接口32、电源51、驱动马达52、旋转叶轮37通信连接。此外,控制机构也与加热机构6通信连接。在一实施例中,通信连接为无线连接,采用无线连接能够实现遥控方式,更便于操作。在另一实施例中,通信连接为有线连接。控制机构控制旋转叶轮37的旋转和变向,实现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在水面上整体位移。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还包括浮力储油箱7。浮力储油箱7连接于管道21。浮力储油箱7配合无线遥控式控制机构,实现遥控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完全独立地不受任何约束地收油,提高了灵活性,尤其适合水面浮油面积比较小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还包括支撑件8。支撑件8将浮力储油箱7和浮动机构1连接。具体地,支撑件8将浮力储油箱7和浮动机构1的固定架体12连接。当然,支撑件8不是必须的。如果浮动机构1的尺寸足够,则浮力储油箱7直接固定在固定架体12上。
接下来,作为示例,参照图2和图3的具体结构,说明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的操作。
参照图2,在收油时,浮力封堵件36的主体部361收容于除油斜板机构35的收容槽351内以封堵收容槽351,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接口22与第二接口32分离而第二接口32与第三接口34磁性接合,在固定架体12、连接件4、第一接口22与第二接口32之间形成水面下的流动路径,同时控制机构控制旋转叶轮37旋转向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外排水,水面下的水经由所述流动路径带动水面上的油一起(以下称为油水混合物)进入通道C,之后从通道C中下落的油水混合物冲击到浮力封堵件36的上锥部362上而分流到除油斜板机构35中,油水混合物穿过除油斜板机构35的斜板352进行油水分离,油向上浮而水向下流,向上浮的油在腔体S内汇集并逐渐上升到分隔件33的底壁332的上方,穿过除油斜板机构35的斜板352的分离出的水通过出入口E被旋转叶轮37排出到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外。
参照图3,在排油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接口22和第二接口32磁性接合而第二接口32与第三接口34之间分离,第二接口32带动壳体31上升,同时控制机构控制旋转叶轮37反向旋转向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内进水,浮力封堵件36的主体部361部分向上脱离除油斜板机构35的收容槽351以从下方封堵并支撑通道C,由此,出入口E、除油斜板机构35、分隔件33与壳体31之间的空间、分离的第二接口32与第三接口34之间的空间以及管道21形成流通路径,进入出入口E的水通过斜板机构35,之后向上移动,从而顶着汇集在在腔体S中的油进入分离的第二接口32与第三接口34之间的空间中再经由管道21排出。
综上所述,在本公开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中,浮动机构1使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浮动在水面上,连接件4将壳体31连接于浮动机构1且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管道21固定连接于浮动机构1,通过第一接口22、第二接口32、第三接口34相互配合、浮力封堵件36与分割件33和除油斜板机构35相互配合、旋转叶轮37正反转,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能够实现一次油水分离,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本公开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所浮在的水面处(即就地)直接分离油水,能实现从极薄油层到厚油层的油水分离,非常适合于大、小面积、深、浅水区或污水池(罐)浮油的回收,排油时排出的是含水率较低的油,可大大提高分离出的油的直接使用效率。
上面详细的说明描述多个示范性实施例,但本文不意欲限制到明确公开的组合。因此,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公开的各种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而形成出于简明目的而未示出的多个另外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动机构(1),能够浮动在水面上;
上收油组件(2),包括:
管道(21),固定连接于浮动机构(1);以及
第一接口(22),套设于管道(21)的一端;
下收油组件(3),包括:
壳体(31),位于第一接口(22)下方,至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内部为腔体(S)且底部具有出入口(E);
第二接口(32),位于第一接口(22)下方,固定在壳体(31)的顶部,能够与第一接口(22)在上下方向上磁性接合和分离;
分割件(33),位于壳体(31)内,具有通道(C)并将腔体(S)在上下方向上分割;
第三接口(34),位于壳体(31)内并固定连接于分割件(33)的上端,能够与第二接口(32)磁性接合和分离;
除油斜板机构(35),位于壳体(31)内并将壳体(31)的腔体(S)在上下方向上分割,除油斜板机构(35)的外周缘与壳体(31)的内表面密封固定,除油斜板机构(35)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收容槽(351)以及围绕收容槽(351)的用于油水分离的斜板(352);
浮力封堵件(36),位于壳体(31)内并能够在上下方向的水力作用下在收容槽(351)内上下运动并能够从下方封堵通道(C);以及
旋转叶轮(37),设置在壳体(31)的出入口(E)内,能够正转和反转;
连接件(4),将壳体(31)连接于浮动机构(1)且能够允许水流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1)至少在上下方向上能够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壳体(31)包括柔性可伸缩上壁(311)以及环形刚性下壁(312);
第二接口(32)经由柔性可伸缩上壁(311)连接于环形刚性下壁(312),第二接口(32)、柔性可伸缩上壁(311)以及环形刚性下壁(312)围成腔体(S),环形刚性下壁(312)上大下小;
出入口(E)由环形刚性下壁(312)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割件(33)具有周壁(331)和底壁(332),通道(C)由周壁(331)围成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底壁(332)从周壁(331)的下端斜向上延伸,底壁(332)将腔体(S)在上下方向上分割;通道(C)的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浮力封堵件(36)包括主体部(361),主体部(361)的尺寸设置成使主体部(361)能够堵塞收容槽(351)且能够堵塞通道(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浮力封堵件(36)还包括上锥部(362),
上锥部(362)设置在主体部(361)的上侧,上锥部(362)的尺寸设置成能够使上锥部(362)堵塞通道(C);
浮力封堵件(36)还包括下锥部(363),
下锥部(363)设置在主体部(361)的下侧,下锥部(363)的尺寸设置成能够使下锥部(363)出入收容槽(3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接口(22)、第二接口(32)以及第三接口(34)均为电磁材料接口;或者
第一接口(22)和第三接口(34)为极性相反的永磁体接口,而第二接口(32)为电磁材料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水面浮油清理装置还包括:
行走机构(5),能够带浮动机构(1)在水面上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还包括控制机构,
控制机构与第一接口(22)、第二接口(32)、第三接口(34)、行走机构(5)、旋转叶轮(37)通信连接;或者控制机构与第二接口(32)、行走机构(5)、旋转叶轮(37)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面浮油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100)还包括浮力储油箱(7),浮力储油箱(7)连接于管道(21);
控制机构为无线遥控式控制机构。
CN202020939833.5U 2020-05-28 2020-05-28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Active CN212308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9833.5U CN212308924U (zh) 2020-05-28 2020-05-28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9833.5U CN212308924U (zh) 2020-05-28 2020-05-28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8924U true CN212308924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21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39833.5U Active CN212308924U (zh) 2020-05-28 2020-05-28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8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31786B1 (ko) 해양 유출 기름 분리 회수 장치
JP4248141B2 (ja) 水上に浮遊する汚物の分離方法及び装置
JP2949517B2 (ja) 油及び燃料を回収するための装置
US3722689A (en)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oil or the like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sea
US4196087A (en) Floating surface liquids retrieval system
KR102024535B1 (ko) 부유물 제거장치
KR101732896B1 (ko) 해상 유출기름 회수장치
US4391707A (en) Floating, surface liquids retrieval system
US5207920A (en) Centrifugal flotation separator
CN111544925A (zh)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CN109653177A (zh) 一种河道浮油回收装置
JP2006088040A (ja) フロート搭載式油回収装置
CN212308924U (zh) 水面浮油清理装置
CN106731021A (zh) 离心式油水分离机
KR20110082324A (ko) 지상에 설치되는 바다양식장
JP4406174B2 (ja) フロート搭載型渦流式油回収機
KR20150024026A (ko) 부유물 제거장치
JP4925177B2 (ja) 曳航集油フロート搭載型油分濃縮式油回収装置
JP2005052751A (ja) 浮遊物回収装置及びその回収方法
JP4172846B2 (ja) 水位追従式水中ポンプ
CA2072278C (en) Centrifugal flotation separator
JP6755605B1 (ja) 自動追従スキマ―型水面清掃装置
US11898315B2 (en) Active ic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40102259A1 (en) Autonomous water vessel with oil-water separator
CN220117154U (zh) 一种水面浮油清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