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7193U - 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7193U
CN212277193U CN202020004724.4U CN202020004724U CN212277193U CN 212277193 U CN212277193 U CN 212277193U CN 202020004724 U CN202020004724 U CN 202020004724U CN 212277193 U CN212277193 U CN 212277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substrate
semiconductor package
metal film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047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颖宏
林煜能
陈政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mosa Advance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mosa Advance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mosa Advance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mosa Advance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047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7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7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7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基板、第一芯片、第一导线、胶层、第二芯片、金属薄膜与第二导线,其中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多个贯穿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同时在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具有一个窗口。第一芯片设有主动面及背面,主动面朝下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上,同时第一芯片的部分主动面暴露于窗口中,暴露于窗口的部分主动面与基板的电连接结构电性连接,同时第一导线通过暴露于窗口的部分将主动面与基板的下表面电性连接。接着,胶层设置于第一芯片的背面上,然后第二芯片设置在胶层上,藉由胶层使第二芯片固定在第一芯片的背面上。金属薄膜设置于第二芯片上,以及第二导线同时电性连接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基板的上表面上。

Description

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背景技术
小尺寸的集成电路封装单元一般是以成批方式建构于单一个矩阵式基底上;此矩阵式基底是预先定义出多个封装区域,其中每一个封装区域即用以建构一个封装单元。于完成封装胶体制程之后,接着即可进行一分割程序(singulation process),用以将矩阵式基底上所建构的封装单元总合结构体分割成个别的封装单元。以此种方式制造的封装单元例如包括薄型球栅数组式(Thin & Fine Ball Grid Array, TFBGA)封装单元、四边形平面无导脚式(Quad Flat No-lead, QFN)封装单元等等。
电磁干扰是一种电磁现象,一些电器、电子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容易对周围的其他电气、电子设备形成电磁干扰,引发故障或者影响信号的传输。而且,过度的电磁干扰会形成电磁污染,危害周遭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设备与结构的演进,要达到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相互发生电磁干扰造成性能改变和设备损坏的这种相互兼容的状态越来越难。为了使整体达到电磁兼容,必须以整体的电磁环境为依据,要求每个用电设备不产生超过一定限度的电磁发射,同时又要求用电设备本身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只有对每一个用电设备都作出这两个方面的约束和改进,才能保证整体达到完全兼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集成电路封装单元受到电磁干扰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包含: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以及在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之间具有窗口;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及背面,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朝下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上,且所述第一芯片的部分所述主动面暴露于所述窗口且部分所述主动面与所述电连接结构电性连接;
第一导线,通过暴露于所述窗口的部分将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与所述基板的所述下表面电性连接;
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上;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藉由所述胶层使所述第二芯片固定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上;
金属薄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二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上;以及
封装结构,用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二导线、所述金属薄膜、在所述窗口内的所述第一导线及暴露于所述窗口的所述基板的所述下表面。
另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包含: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和背面,且于所述主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
第一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的所述焊垫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
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上且包覆所述第一导线;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
金属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二导线,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及
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金属薄膜及所述第二导线。
另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包括: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和背面,且于所述主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
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上;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
金属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一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
第二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及
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金属薄膜、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
另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包括: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和背面,且于所述主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
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上;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
金属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一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
第二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上表面;以及
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金属薄膜、部分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
另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包括: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和背面,且于所述主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
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上;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
金属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及所述金属薄膜的两侧,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上表面;
第二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及所述金属薄膜的其中一侧,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及所述金属薄膜的另一侧,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第一芯片上未被所述胶层覆盖的所述焊垫上;以及
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金属薄膜、部分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第一芯片的上方设置作为第二芯片的半导体裸片及硅芯片及其上方的金属薄膜与基板表面经由导线电性连接增加整体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电性并且可以防止电磁波的干扰以提高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技术,表示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技术,表示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技术,表示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技术,表示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技术,表示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为相关技术领域人员所了解,并得以实施本实用新型,在此配合所附的图式、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与实施方式,并列举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以下文中所对照的图式,为表达与本实用新型特征有关的示意,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情形完整绘制。而关于本案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内容,亦不再加以陈述。
请参考图1,图1为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1包含基板10、第一芯片20、第一导线30、胶层40、第二芯片50、金属薄膜60与第二导线70,其中基板10还具有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以及多个贯穿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的电连接结构80,同时在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之间具有一个窗口103。要说明的是,在基板10内的多个电连接结构80是利用内联机制程(interconnectionprocess)来形成,其形成方式和电连接结构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同,也并非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故不多加陈述。另外,第一芯片20具有主动面201及背面202,且于主动面201上设有多个焊垫(未在图中表示)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朝下以覆晶(flip-chip)方式设置在基板10的上表面101上,而且第一芯片20的部分主动面201还暴露于窗口103中,暴露于窗口103的部分主动面201与基板10的电连接结构80彼此电性连接,同时第一导线30通过暴露于窗口103的部分将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与基板10的下表面102电性连接,具体来说是将第一导线3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上的焊垫(未在图中表示),而第一导线30的另一端则是经过窗口103连接于基板10的下表面102。接着,胶层40设置于第一芯片20的背面202上,然后第二芯片50设置在胶层40上,藉由胶层40使第二芯片50固定在第一芯片20的背面202上。金属薄膜60设置于第二芯片50上,以及第二导线70同时电性连接金属薄膜60的上表面及基板10的上表面101上。
接下来请继续参考图1,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1包含基板10、第一芯片20、第一导线30、胶层40、第二芯片50、金属薄膜60、第二导线70与封装结构90,其中基板10还具有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以及多个贯穿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的电连接结构80,同时在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之间具有一个窗口103。另外,第一芯片20是一种功能芯片,其具有主动面201及背面202,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以覆晶方式朝下设置在基板10的上表面101上,而且第一芯片20的部分主动面201还暴露于窗口103中,暴露于窗口103的部分主动面201与基板10的电连接结构80电性连接,同时第一导线30通过暴露于窗口103的部分将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与基板10的下表面102电性连接,另外基板10的下表面102上还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结构,其中基板10的下表面102上的电性连接结构为锡球(solder ball)或是晶圆凸块(solder bump)。接着,胶层40设置于第一芯片20的背面202上,然后第二芯片50设置在胶层40上,藉由胶层40使第二芯片50固定在第一芯片20的背面202上,其中第二芯片50的尺寸可以大于、小于或是等于第一芯片20的尺寸,以及第二芯片50可以是半导体裸片及硅芯片。金属薄膜60设置于第二芯片50上,以及第二导线70分别电性连接于金属薄膜60的上表面及基板10的上表面101上。而封装结构90包覆了基板10的部分上表面101、第二导线70、金属薄膜60、在窗口103内的第一导线30及暴露于窗口103的基板10的下表面102,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第二芯片50及其上方的金属薄膜60增加整体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1的电性并且可以防止电磁波的干扰以提高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1的工作效率。
再来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2包含基板10、第一芯片20、第一导线32、胶层40、第二芯片50、金属薄膜60、第二导线70与封装结构90,其中基板10还具有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以及多个贯穿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的电连接结构80。另外,第一芯片20具有主动面201及背面202,第一芯片20以主动面201朝上以背面202朝下的方式设置在基板10的上表面101上,而且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上还具有多个焊垫(未在图中表示),同时第一导线32分别电性连接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上的多个焊垫(未在图中表示)及基板10的上表面101。接着,胶层40设置于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上且包覆第一导线32,然后第二芯片50设置在胶层40上,接下来金属薄膜60设置于第二芯片50上,再来是第二导线70同时电性连接金属薄膜60的上表面及基板10的上表面101上。而封装结构90设置在基板10的上表面101并且包覆了基板10的部分上表面101、金属薄膜60与第二导线70。
接下来请继续参考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2包含基板10、第一芯片20、第一导线32、胶层40、第二芯片50、金属薄膜60、第二导线70与封装结构90,其中基板10还具有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以及多个贯穿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的电连接结构80。另外,第一芯片20是一种功能芯片,其具有主动面201及背面202,第一芯片20的背面202朝下设置在基板10的上表面101上,而且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上还具有多个焊垫(未在图中表示),同时第一导线32分别电性连接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上的多个焊垫(未在图中表示)及基板10的上表面101,另外基板10的下表面102上还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结构(未在图中表示),其中基板10的下表面102上的电性连接结构为锡球(solder ball)或是晶圆凸块(solder bump)。接着,胶层40设置于第一芯片20的主动面201上且包覆第一导线32,然后第二芯片50设置在胶层40上,接下来金属薄膜60设置于第二芯片50上,其中第二芯片50的尺寸可以大于、小于或是等于第一芯片20的尺寸,以及第二芯片50可以是半导体裸片及硅芯片。然后,第二导线70同时电性连接金属薄膜60的上表面及基板10的上表面101上。而封装结构90设置在基板10的上表面101并且包覆了基板10的部分上表面101、金属薄膜60与第二导线70,增加整体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2的电性。
再来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2包含基板12、第一芯片22、第一导线32、胶层42、第二芯片52、金属薄膜62、第二导线72与封装结构90,其中图3的第三实施例与图2的第二实施例差别在于图3的第三实施例中,胶层42设置于第一芯片22的主动面221上,然后第二芯片52设置在胶层42上,接下来金属薄膜62设置于第二芯片52上,其中第二芯片52的尺寸小于第一芯片22的尺寸,然后第一导线32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芯片22的主动面221上的多个焊垫(未在图中表示)及第一导线3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基板12的上表面121,第二导线72的一端电性连接于金属薄膜62的上表面及另一端电性连接于基板12的上表面121上。
再来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2包含基板12、第一芯片22、第一导线32、胶层42、第二芯片52、金属薄膜62、第二导线72与封装结构90,其中图4的第四实施例与图2的第二实施例差别在于图4的第四实施例中,胶层42设置于第一芯片22的主动面221上,然后第二芯片52设置在胶层42上,接下来金属薄膜62设置于第二芯片52上,其中第二芯片52的尺寸小于第一芯片22的尺寸,然后第二导线72的一端电性连接于金属薄膜62及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芯片22的主动面221没有被胶层42覆盖的多个焊垫(未在图中表示)上及第一导线32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芯片22的多个焊垫上及另一端电性连接于基板12的上表面121。
再来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2包含基板12、第一芯片22、第一导线32、胶层42、第二芯片52、金属薄膜62、第二导线72与封装结构90,其中图5的第五实施例与图2的第二实施例差别在于图5的第五实施例中,胶层42设置于第一芯片22的主动面221上,然后第二芯片52设置在胶层42上,接下来金属薄膜62设置于第二芯片52上,其中第二芯片52的尺寸小于第一芯片22的尺寸,然后在第一芯片22及第二芯片52的一侧(如图5的右侧),第一导线32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芯片22的主动面221且没有被胶层42覆盖的多个焊垫(未在图中表示)上及另一端电性连接于基板12的上表面121。而在图5的左侧,第二导线72分别电性连接于金属薄膜62的上表面及基板12的上表面121上,而第一导线32则是分别电性连接第一芯片22的主动面221上未被胶层42所覆盖的多个焊垫及基板12的上表面121上。在图5的结构中,第一导线32及第二导线72与基板12、第一芯片22及金属薄膜62的打线方式为前述图3及图4的整合结构。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之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本领域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中。

Claims (27)

1.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以及在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之间具有窗口;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及背面,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朝下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上,且所述第一芯片的部分所述主动面暴露于所述窗口且部分所述主动面与所述电连接结构电性连接;
第一导线,通过暴露于所述窗口的部分将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与所述基板的所述下表面电性连接;
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上;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藉由所述胶层使所述第二芯片固定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上;
金属薄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二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上;以及
封装结构,用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二导线、所述金属薄膜、在所述窗口内的所述第一导线及暴露于所述窗口的所述基板的所述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的尺寸可以大于、小于或是等于所述第一芯片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为功能芯片以及所述第二芯片为半导体裸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裸片为硅芯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上还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锡球或是晶圆凸块。
7.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和背面,且于所述主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
第一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的所述焊垫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
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上且包覆所述第一导线;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
金属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二导线,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及
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金属薄膜及所述第二导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的尺寸可以大于、小于或是等于所述第一芯片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为功能芯片以及所述第二芯片为半导体裸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裸片为硅芯片。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上还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锡球或是晶圆凸块。
13.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和背面,且于所述主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
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上;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
金属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一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
第二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及
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金属薄膜、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为功能芯片以及所述第二芯片为半导体裸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裸片为硅芯片。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上还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锡球或是晶圆凸块。
18.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和背面,且于所述主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
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上;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
金属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一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
第二导线,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上表面;以及
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金属薄膜、部分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为功能芯片以及所述第二芯片为半导体裸片。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裸片为硅芯片。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上还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结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锡球或是晶圆凸块。
23.一种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电连接结构;
第一芯片,具有主动面和背面,且于所述主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及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设置;
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主动面上;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胶层上;
金属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上;
第一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及所述金属薄膜的两侧,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上表面;
第二导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及所述金属薄膜的其中一侧,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上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及所述金属薄膜的另一侧,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薄膜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第一芯片上未被所述胶层覆盖的所述焊垫上;以及
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包覆所述基板的部分所述上表面、所述金属薄膜、部分所述第一芯片的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为功能芯片以及所述第二芯片为半导体裸片。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裸片为硅芯片。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上还具有多个电性连接结构。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为锡球或是晶圆凸块。
CN202020004724.4U 2020-01-02 2020-01-02 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Active CN212277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4724.4U CN212277193U (zh) 2020-01-02 2020-01-02 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4724.4U CN212277193U (zh) 2020-01-02 2020-01-02 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7193U true CN212277193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2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04724.4U Active CN212277193U (zh) 2020-01-02 2020-01-02 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7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9050B (zh) 堆疊式晶片封裝
US6531337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having stack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5994166A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tacked packages
US20080164605A1 (en) Multi-chip package
CN101232004A (zh) 芯片堆叠封装结构
TWI517333B (zh) 具雙重連接性之積體電路封裝系統
KR20030018642A (ko) 스택 칩 모듈
JP2851609B2 (ja) 半導体チップパッケージ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パッケージ
TW200410380A (en) Leadless semiconductor packaging structure with inverted flip chip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KR20110020548A (ko)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12277193U (zh) 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CN115995440A (zh) 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66783A (zh) 半导体封装防磁结构
KR19990024255U (ko) 적층형 볼 그리드 어레이 패키지
TWI714415B (zh) 半導體封裝防磁結構
KR100437821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21766761U (zh) 一种二极管的单基岛八脚封装结构
CN216250730U (zh) 一种堆叠式芯片封装件
CN209766418U (zh) 一种高性能弹性计算的封装芯片
CN213878077U (zh) 一种用于倒装芯片的环氧塑封结构
TWM600935U (zh) 半導體封裝防磁結構
CN112447690B (zh) 天线置顶的半导体封装结构
KR20110030090A (ko)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20241954A1 (en) Unpackaged and packaged IC stacked in a system-in-package module
KR100489476B1 (ko) 엠씨엠 볼 그리드 어레이 패키지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