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0270U - 一种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0270U
CN212270270U CN202020549253.5U CN202020549253U CN212270270U CN 212270270 U CN212270270 U CN 212270270U CN 202020549253 U CN202020549253 U CN 202020549253U CN 212270270 U CN212270270 U CN 212270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er
section
guide
production lin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492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友生
方荣平
李阳照
赵改兵
袁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492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0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0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0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线,包括多个挂具、挂具传送系统和沿挂具传送系统设置的工作段。挂具传送系统包括平行设置在挂具运行路径两侧的导向部,两侧的导向部形成双边桥式结构,挂具包括挂件及对称设置在挂件两侧的配合部,挂具通过配合部跨接在双边桥式结构上并适于沿导向部在工作段内运行。挂具适于固定待处理件,在挂具的运行过程中,挂具在双边桥式结构上运行,双边桥式结构对挂具两侧对称支撑,使挂具始终受力平衡,提高了电镀的均匀性,避免挂具一侧倾斜造成卡板、跳齿等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工厂生产中,采用若干并列且连续设置的夹具夹持工件在产线上运行的方式已经非常普遍。
现有的电镀生产线中,传送带由电镀的初始端水平延伸至电镀完成的末端,若干夹具连续间隔固定在传送带的底部边缘上,传送带自身呈环形设置,传送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部,在两个驱动部之间设置有两条直线段,待电镀的基板通过夹具固定在传送带的一条直线段上并随传送带一起运动。现有技术中的带动生产线中,由于电镀段自身的宽度较大,如果在传送带两个直线段的下方均设置电镀段,将导致整个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太大,不利于厂房的建设及生产流程控制,因此只能在一条直线段下方设置电镀段。
但是,由于待电镀的基板自身为平板状设置,而在驱动部需要进行转移,因此呈平板状设置的待电镀的基板将无法顺利通过驱动部,此时需要将待电镀的基板从传动带上拆下。因此传送带仅一侧直线部分对应电镀槽体设置,传统的生产线中,基板经过电镀槽后会在传送带的转向处进行开夹脱离,使得在整个电镀过程中,传送带一侧直线部分夹持基板进行电镀,另一侧直线部分空夹运行,单边悬挂受力不平衡,因此,传动过程无法保证基板持续保持在竖直状态,当基板倾斜时容易造成卡板现象,同时基板倾斜时受基板自身重力的影响,挂具容易出现跳齿故障,导致运行不稳定。且单边悬挂集中受到基板和挂具的全部重力,长期运行容易造成单边导向结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电镀生产线中挂具在运行过程中受力不平衡,造成卡板、跳齿等故障,影响电镀质量。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产线,包括:
多个挂具,适于固定待处理件;
挂具传送系统,呈环形连续设置在机架上;沿所述挂具传送系统设置工作段;所述工作段依次包括:上料段、前处理段、电镀段、后处理段、下料段和挂具暂存段;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具传送系统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挂具运行路径两侧的导向部;两侧的所述导向部形成双边桥式结构;所述挂具包括挂件及对称设置在挂件两侧的配合部;所述挂具通过所述配合部跨接在所述双边桥式结构上并适于沿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工作段内运行。
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位于所述电镀段;
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位于其余所述工作段。
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之间设置吊放装置,适于将所述挂具在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之间转移。
所述吊放装置包括:
第一移动机构,跨设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之间;
第一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上,适于夹持并固定所述挂具;
受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驱动,所述挂具适于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之间转移。
所述挂具传送系统还包括至少两个转挂段;所述转挂段分别设置在所述挂具传送系统的环形路径的转弯处;
任一所述转挂段内设置转挂装置,适于将所述挂具从当前的运行方向上转出。
所述转挂段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工作段之间。
所述转挂段设置两个。
两个所述转挂段之间位于所述电镀段所在的一侧的工作段低位设置,另一侧的工作段高位设置。
两侧错位的高度大于所述挂具与待处理件的总高度。
所述转挂装置包括:
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工作段之间;
第二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上,适于夹持并固定所述挂具;
受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驱动,所述挂具适于转出至相邻的工作段。
任一所述转挂段内设置过渡导向组件;所述过渡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同向延伸且在延伸方向上局部上下交叠设置形成过渡部。
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水平方向分布且平行设置在所述挂件两侧;
所述过渡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在竖直方向呈上下间隔分布且平行设置在所述挂件的一侧;
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
所述第一配合部适于跨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并沿所述第一导轨运动;
所述第二配合部适于在所述第一配合部脱离所述第一导轨时将所述挂件单侧限位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两组第一导向轮;两组第一导向轮轴线水平设置且对称分布在所述挂件两侧;所述第一导向轮适于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至少两组第二导向轮,沿竖直方向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挂件同侧;所述第二导向轮适于对应且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至少一组位于上方的第二导向轮的轴线向下倾斜设置,并适于钩挂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导轨上。
任一组所述第二导向轮关于所述挂件竖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还包括:
安装板,倾斜设置在所述挂件一侧;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导向轮轴向垂直于所述安装板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两组;位于上方的一组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轴线向下倾斜设置,位于下方的另一组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轴线水平设置。
任一组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导向轮。
还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挂具传送系统上,适于驱动所述挂具沿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运行。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器;
多个驱动部,与所述挂具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器适于同步驱动所有所述驱动部从而带动所述挂具沿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运行。
所述驱动部为往复运动的摆杆;受所述摆杆的推动,所述挂具沿所述第一导向组件间歇式移动。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
两个循环传动装置,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同步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挂具行进路径的两侧;
所述配合部还包括两组第三配合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挂件两侧;所述第三配合部适于对应且联动设置在所述循环传动装置上;受所述循环传动装置的驱动,所述挂具适于在所述电镀段沿直线运行。
任一所述循环传动装置包括传动钢带,呈闭合环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传动钢带包括两个直线传动部,和连接两个直线传动部的对应端部的曲线传动部;
两个所述传动钢带的直线传动部的传动方向互相平行;
所述第三配合部联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线传动部上,且设置有所述第三配合部的两个所述直线传动部同向传动。
所述循环传动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器;
两个传动轴,轴向平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钢带上的所述曲线传动部张紧绕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并与所述传动轴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器适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传动轴转动。
所述传动轴沿竖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直线传动部之间通过嵌合结构联动。
所述嵌合结构为齿啮合结构;所述齿啮合结构包括:
多个带齿,均匀设置在所述传动钢带的顶部;
多个齿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配合部的底部;
所述带齿与所述齿槽相互啮合。
任一所述第三配合部包括:
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挂件一侧;
所述连接板底部设置多个齿槽。
所述第三配合部还包括:
第一支撑架,呈框架结构固定在所述挂件的一侧;
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框架结构内。
其一所述转挂段设置在所述上料段与所述前处理段之间;另一所述转挂段设置在所述后处理段与所述下料段之间。
所述前处理段、电镀段和后处理段位于同一运行路径上;所述上料段、挂具暂存段和下料段位于另一运行路径上;两个运行路径平行设置;
所述转挂装置适于将所述挂具由所述上料段转出至所述前处理段,或由所述后处理段转入至所述下料段。
所述挂具暂存段与所述上料段之间设置移载机构;适于将所述挂具从所述挂具暂存段连续移送至所述上料段。
所述移载机构包括:
滑移组件,沿所述挂具的运行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挂具暂存段与所述上料段之间的所述机架上;
运载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滑移组件上,具有第三夹持部;
所述第三夹持部适于固定夹持所述挂具沿所述滑移组件连续移送。
沿所述挂具的运行路径;
所述挂具暂存段依次设置挂具存储位和移载空位;
所述上料段依次设置挂具调整位、上料位和上料确认位;
所述前处理段依次设置清洁槽、水洗位和预浸位;
所述下料段依次设置下料位、挂具调整位、剥卦位、水洗位和干燥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线,包括多个挂具、挂具传送系统和沿挂具传送系统设置的工作段。挂具传送系统包括平行设置在挂具运行路径两侧的导向部,两侧的导向部形成双边桥式结构,挂具包括挂件及对称设置在挂件两侧的配合部,挂具通过配合部跨接在双边桥式结构上并适于沿导向部在工作段内运行。挂具适于固定待处理件,在挂具的运行过程中,挂具在双边桥式结构上运行,双边桥式结构对挂具两侧对称支撑,使挂具始终受力平衡,提高了电镀的均匀性,避免挂具一侧倾斜造成卡板、跳齿等故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线,挂具传动系统上还设置至少两个转挂段,转挂段分别设置在挂具传送系统的环形路径的转弯处,转挂段内设置转挂装置,适于将挂具从当前的运行方向上转出。通过转挂段连接两个不同方向上的线体,提高挂具在生产线上的运行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线,挂件采用挂板,两组第一导向轮轴线水平设置且对称分布在挂板两侧的板面上,两组第一导向轮适于沿对称设置在挂板两侧的第一导轨滚动,至少两组第二导向轮,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挂板同侧的板面上,任一组第二导向轮对应设置在第二导轨上,至少一组位于上方的第二导向轮的轴线向下倾斜设置,挂板沿第一导轨向第二导轨运行并逐渐脱离第一导轨,通过第二导向轮将挂板单侧限位在第二导轨上,此时可以将挂板起吊适当高度脱离第二导轨并从未设置第二导轨的一侧将挂板整体移出转挂到其它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转移高度大大降低,提高了挂板的转移效率及操作的安全系数。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线,挂具的配合部与传动钢带的直线传动部之间通过齿啮合结构联动设置,带齿均匀设置在传动钢带的顶部,与之匹配的齿槽分别设置在配合部的底部,配合部搭接在传动钢带上,并通过齿槽与带齿的配合使挂具与传动钢带之间相对固定且联动设置,采用齿啮合结构,挂具位于传动钢带上的定位精度高,且上下搭接的方式取放快捷方便。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线,在传动钢带内侧设置导引结构,导引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导引杆和导引组件,导引杆架设在第二支撑架上,对应且平行设置于任一传动钢带的直线传动部内侧,导引组件均匀分布在传动钢带的内侧,并具有与导引杆相配合的导引槽。导引组件包括两排第三导向轮,分别设置在传动钢带内侧的上下边缘,任一第三导向轮的外周侧开设环形凹槽,上下两排第三导向轮的环形凹槽之间形成导引槽。导引结构的设置,一方面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传动钢带过长时中间的直线传动部受自重弯曲而改变挂具的传动路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的局部布局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的局部布局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第二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循环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H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挂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挂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挂具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第二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图11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过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挂具伸缩结构的展开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挂具伸缩结构的收缩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挂具暂存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中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上料段;B-前处理段;C-电镀段;D-后处理段;D1-水洗位;E-下料段;E1-下料位;E2-挂具调整位;E3-剥卦位;F-挂具暂存段;G-转挂段;
1-机架;
2-循环传动装置;21-传动钢带;210-带齿;211-直线传动部;212-曲线传动部;22-第二驱动器;23-传动轴;24-导引结构;241-第二支撑架;242-导引杆;243-第三导向轮;
3-挂具;30-挂板;31-第一配合部;311-第一导向轮;312-连接杆;32-第二配合部;321-第二导向轮;322-安装板;33-第三配合部;331-连接板;332-第一支撑架;333-连接块;3330-齿槽;34-起吊部;35-伸缩结构;36-夹具;
4-第一导轨;
501-吊放装置;502-转挂装置;51-第一直线模组;52-第二直线模组;53-第三驱动器;54-夹爪;55-第二导轨;
6-第一驱动组件;60-第一驱动器;61-第三直线模组;62-推杆气缸;63-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摆杆;
7-移载机构;71-滑移组件;711-滑移齿条;712-滑移齿轮;713-滑移导轨;714-滑移滑块;72-运载组件;721-运载架;722-运载电机;723-第三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线,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呈环形连续架设在机架上的挂具传送系统以及排列在挂具传送系统上受驱动进行间歇或者连续运行的多个挂具3。机架1呈龙门型结构沿挂具3运行路径间隔设置多个。挂具传送系统上设置若干工作段,如图1所示,挂具3的运行方向为逆时针运行,沿挂具3的运行路径依次包括:上料段A、前处理段B、电镀段C、后处理段D、下料段E和挂具暂存段F。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沿挂具3的运行方向分布,挂具暂存段F内依次包括挂具存储位和移载空位;上料段A依次包括挂具调整位E2、上料位和上料确认位;前处理段B依次包括清洁槽、水洗位D1和预浸位;下料段E依次包括下料位E1、挂具调整位E2、剥卦位E3、水洗位D1和干燥位,后处理段D内设置多个水洗位D1,电镀段C内设置多个连续的电镀槽体。
挂具传送系统中还设置至少两个转挂段G,转挂段G分别设置在挂具传送系统形成的供挂具3传送的环形路径的转弯处,转挂段G可以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工作段之间,以便于将挂具3从当前的运行方向上转出至位于另一运行方向上的工作段内。本实施例中,前处理段B、电镀段C和后处理段D设置在同一运行路径上,下料段E、挂具暂存段F和上料段A设置在另一运行路径上,两条运行路径平行设置,且均为直线型路径。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挂具传送系统形成两处转弯处,分别位于两条平行的直线型路径的两端部,相应地,转挂段G设置两个,即沿挂具3的运行路径,其一转挂段G设置在上料段A与前处理段B之间,即设置在上料确认位和清洁槽之间;另一转挂段G设置在后处理段D与下料段E之间,即设置在后处理段D的水洗位D1与下料位E1之间,如图2所示,示意后处理段D与下料段E之间的转挂位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个转挂段G之间,电镀段C所在的一侧所有工作段设置在同一高度上且均位于低位,另一侧的所有工作段设置在同一高度上并均位于高位,两侧错位的高度,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大于挂具3悬挂待处理件后整体的高度,使挂具3在悬挂待处理件时能够从高位一侧平移至低位一侧工作段的上方,便于直接将挂具3及待处理件转移。
当然,挂具传送系统还可以围成类似三角形的环形路径,此时环形路径具有三个转弯处,相应地,转挂段G设置三个;还可以围成类似方形的环形路径,相应地,对应转弯处设置四个转挂段G等,视具体需要而定。
本实施例中,挂具传送系统内包括平行设置在挂具3运行路径两侧的导向部,两侧的导向部形成双边桥式的结构,挂具3包括挂件及设置在挂件两侧的配合部,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31、第二配合部32和第三配合部33,其中第一配合部31和第三配合部33分别对称设置在挂件的两侧,且在运行过程中互不干扰,第二配合部32设置在挂件同侧并关于挂件该侧竖直方向上的中线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挂件为整体呈方形的金属挂板30,挂板30顶部设置起吊部34,用于抓取转移挂板30。通过配合部跨接在双边桥式结构上,并能够沿着双边桥式结构的导向部依次在工作段内运行。
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位于电镀段C内,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其余工作段内。如图5所示,第二导向组件包括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挂具3位于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之间,两组第三配合部33对应且联动设置在循环传动装置2上,通过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形成双边桥式的结构,将挂具3跨接在双边桥结构上,通过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带动挂具3运行,从而使挂具3两边受力平衡,运行更平稳,同时避免了单一循环传动装置2的单边受力集中,提高其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图5中两端机架之间仅示出部分线体结构以示意),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设置在水平方向上,且呈闭合环状同步旋转的绕设在位于线体两端的机架1上。如图6所示,任一循环传动装置2包括传动钢带21、第二驱动器22和传动轴23,传动钢带21包括两个直线传动部211和连接两个直线传动部211的对应端部的曲线传动部212,两端的曲线传动部212对应张紧绕设在位于两侧机架1上的传动轴23上,本实施例中,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的传动轴23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且两个传动钢带21的直线传动部211的传动方向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器22采用电机,电机同时驱动位于同一机架1上的两个传动钢带21对应的两个传动轴23,使两个传动轴23同步且逆向转动,例如两个传动轴23上分别固定一个齿轮,两个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电机驱动其中一个传动轴23做顺时针转动时,通过齿轮同时带动另一个传动轴23做逆时针转动,此时两个传动钢带21中相邻的两个直线传动部211沿同一方向直线运行。
如图8所示,两组第三配合部33分别设置在挂板30的两侧,第三配合部33适于对应且联动设置在两个传动钢带21中相邻的两个直线传动部211上。任一第三配合部33包括连接板331和第一支撑架332,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332整体呈框架结构,两个第一支撑架332对称固定在挂板30的两侧,连接板331跨接在第一支撑架332的框架结构内。第一支撑架332为金属板,金属板的板面平行于挂板30的板面设置,运行时,金属板适于滑动抵接在电镀槽两侧的导电刷上,以将电流传递到挂具3下方的夹具36上并同时传递到待处理件上,挂具3与传动钢带21之间通过嵌合结构联动设置,本实施例中,嵌合结构采用齿啮合结构,齿啮合结构包括多个带齿210和多个齿槽3330,如图8所示,每个连接板331底部两端分别设置了一个连接块333,如图10所示,每个连接块333底部均匀开设多个齿槽3330,对应的,传动钢带21的顶部开设与齿槽3330配合的多个带齿210,通过带齿210与齿槽3330相互啮合,保持挂具3与传动钢带21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稳定运行,当然,也可以在连接块333上设置带齿210,传动钢带21的顶部设置与之匹配的齿槽3330,视具体需要而定。通过带齿210与齿槽3330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挂具3在传动钢带21上的定位精度,在保证相对固定的前提下,连续设置的带齿210越小,定位的精度就越高。本实施例中,带齿210冲压成型在传动钢带21上。
如图11所示,在传动钢带21的传动路径上还设置导引结构24,导引结构24包括第二支撑架241、导引杆242和导引组件,导引杆242对应传动钢带21的直线传动部211设置,导引杆242平行于直线传动部211且设置在传动钢带21的内侧,第二支撑架241固定在机架1上,导引杆242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架241上,第二支撑架241伸入传动钢带21内侧,同一传动钢带21内侧的两个导引杆242同时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41上。如图7(仅示出部分第三导向轮243以示意)和图12所示,导引组件设置在传动钢带21的内侧面上,并具有与导引杆242相匹配的导引槽。本实施例中,导引组件包括上下边缘设置的两排第三导向轮243,每个第三导向轮243转动设置在传动钢带21上,第三导向轮243的轴线水平设置,每个第三导向轮243的外周侧均开设有环形凹槽,上下两排第三导向轮243的环形凹槽之间形成导引槽。通过导引结构24引导传动钢带21沿直线传动且对传动钢带21和位于传动钢带21上的挂具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挂具3运行的平稳性和电镀的均匀性。
如图13所示,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导轨4,沿水平方向分布且平行设置在挂板30的两侧,第一配合部31跨接在两侧的第一导轨4上并沿第一导轨4运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配合部31包括两组第一导向轮311,两组第一导向轮311轴线水平设置且对称分布在挂板30两侧,如图13所示,第一导向轮311滚动设置在第一导轨4上。转挂段G内设置过渡导向组件,过渡导向组件与第一导向组件同向延伸设置,在延伸方向上,呈上下的位置关系且在空间上局部交叠形成过渡部,以便于在挂具3脱离第一导向组件前已经同时挂接在过渡导向组件上。本实施例中,过渡导向组件设置在高位且分别与上料段A和下料段E内的第一导向组件局部交叠形成过渡部。
如图13所示,过渡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轨55,第二导轨55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间隔分布且平行设置在挂板30的同一侧。如图8所示,第二配合部32包括至少两组第二导向轮321,沿竖直方向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挂板30的同侧板面上,任一组第二导向轮321关于挂板30竖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导向轮321适于对应且滚动设置在第二导轨55上。
本实施例中,每一组第一导向轮311中设置两个第一导向轮311,每组中的两个第一导向轮311分别位于同侧板面上方的顶角处,第一导向轮311分别通过连接杆312固定在挂板30上,连接杆312轴向水平设置,第一导向轮311同轴可转动的套设在连接杆312的端部,同侧的第一导向轮311关于挂板30该侧板面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如图9所示,两组第一导向轮311对称设置在挂板30两侧。
如图13所示,第一导轨4设置两根,即每组第一导轨4中设置一根第一导轨4,对称设置在挂板30的两侧,第一导轨4架设在机架1上,同侧的第一导向轮311适于滚动设置在第一导轨4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4采用圆管型导轨,对应的所有第一导向轮311的外周侧开设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弧形与第一导轨4相匹配,使得第一导向轮311能够沿第一导轨4做直线滑动。
再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两组第二导向轮321,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挂板30同侧的板面上,且位于上方的第二导向轮321的轴线向下倾斜设置,形成钩挂在第二导轨55上的效果,任一组第二导向轮321适于滚动设置在第二导轨55上,对应的第二导轨55设置两个,如图8或图9所示,位于上方的一组第二导向轮321的轴线向下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一致,安装板322倾斜固定在挂板30上,位于上方的一组第二导向轮321轴线垂直与安装板322转动设置在安装板322上,位于下方的一组第二导向轮321的轴线水平设置,本实施例中,位于最下方的一组第二导向轮321靠近挂板30的板面设置,与上方轴线向下倾斜的第二导向轮321配合能够对挂板30形成稳定的单侧限位。第二导向轮321还可以设置三组或者四组等等,对应的第二导轨55可以设置三个或者四个等等,视具体需要而定。例如设置三组时,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二导向轮321可以设置不同的组合,如第一组轴线向下倾斜设置,第二组和第三组轴线水平设置;或第一组和第二组轴线向下倾斜设置,第三组轴线水平设置;或三组第二导向轮321的轴线均向下倾斜设置。当然,每组之间的轴线向下倾斜的角度可以不同,能够将挂板30限位在第二导轨55上即可,具体的组合视具体需要而定。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每组第二导向轮321设置两个第二导向轮321,两个第二导向轮321关于挂板30竖直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同侧的四个第二导向轮321在挂板30上的正投影的连线围成等腰梯形,当然也可以围成矩形,每组第二导向轮321还可以设置三个或四个等等,视具体需要而定。
第二导轨55架设在机架1上,第二导轨55对应每一组第二导向轮321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55采用圆管型导轨,对应的所有第二导向轮321的外周侧开设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弧形与第二导轨55相匹配,使得第二导向轮321能够沿第二导轨55做直线滑动。
第一导向轮311、第二导向轮321以及第三导向轮243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例如尼龙轮等,耐磨损、耐腐蚀即可。
本实施例中挂具3在转挂段G的转挂过程为:
如图13所示(为便于明确指示转挂过程的配合关系,图中省略部分不相关结构),挂板30从左侧的第一导向组件向右侧过渡导向组件运行,左侧平移段设置第一导轨4,右侧转挂段设置第二导轨55,在平移段和转挂段G的交接处同时设置第一导轨4和第二导轨55,在左侧平移段,挂板30通过两侧的第一导向轮311沿第一导轨4运行,进入交接处时,第二导向轮321同时滚动设置在第二导轨55上,挂板30继续沿第二导轨55向右运行进入转挂段G,由于上下两组第二导向轮321能够通过钩挂的方式将挂板30整体单侧限位在第二导轨55上,因此在转挂段G上可以不设置第一导轨4,或者去除挂板30背向第二导轨55一侧的第一导轨4。在进入转挂段G后,可以通过转挂段G内的转挂装置502起吊挂板30一定高度,使挂板30脱离第二导轨55即可,然后将挂板30向背向第二导轨55一侧平移出来放至平行的另一线体上,当然转挂的过程可以是逆向的,此处不再赘述。
每一个转挂装置502包括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二夹持组件,如图14所示,第二移动机构为二维移动结构,即适于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具体为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直线模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直线模组51通过板件固定在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直线模组52上并适于在水平方向上整体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二直线模组52架设在平行的两条运行路径之间,即设置在上料确认位和清洁槽之间,以及后处理段D的水洗位D1与下料位E1之间。第二夹持组件通过三角支架固定在第一直线模组51上,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三驱动器53和两个联动夹爪54,第三驱动器53的驱动端与两个夹爪54之间采用常规的联动结构,第三驱动器53适于驱动两个夹爪54执行同步夹紧或者释放的动作,挂板30上的起吊部34设置与两个夹爪54相对应的勾槽,两个夹爪54适于向内收缩夹紧在对应的勾槽上以夹持固定挂具3,两个夹爪54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直线模组52设置。
挂具3从位于高位的上料确认位向低位的清洁槽转移时,第二直线模组52驱动第一直线模组51移动至挂具3的上方,使第二夹持组件正对下方挂具3,第一直线模组51驱动第二夹持组件向下移动并通过夹爪54夹持固定挂具3,第一直线模组51驱动第二夹持组件连同挂具3向上移动少许使第二导向轮321脱离第二导轨55,然后第二直线模组52带动挂具3平移至清洁槽上方,第一直线模组51驱动第二夹持组件连同挂具3向下移动使挂具3下方的待处理件进入清洁槽内,同时使两侧的第一导向轮311对应设置在清洁槽上方的第一导轨4上,完成挂具3转移;当挂具3从位于低位的后处理段D的水洗位D1向高位的下料位E1转移时,与上述的过程相逆,即第二夹持组件夹持挂具3向上移动并脱离第一导轨4,向上移动的高度使挂具3下方的待处理件完全脱离水洗位D1的槽体,然后向下料位E1平移,使第二导向轮321对应挂接在第二导轨55上,完成转移。
该转挂段G的设置,使得转挂时挂板30的起吊高度大大降低,仅抬高几厘米能够脱离导轨即可进行平移操作,大大提高了挂板30转移的工作效率及操作的安全系数。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之间设置吊放装置501,以便于将挂具3在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之间转移,吊放装置501包括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一夹持组件,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机构与第二移动机构采用相同的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两个直线模组,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也采用相同的部件结构,区别在于,第一夹持组件中的两个夹爪54所在的平面平行于第二直线模组52设置,吊放装置501设置两组,分别设置在前处理段B的预浸位与电镀段C初始端之间,和电镀段C末端与后处理段D的水洗位D1之间,如图3所示,以电镀段C末端的吊放装置501为例,第二直线模组52横跨在电镀段C与后处理段D之间,挂具3从电镀段C向后处理段D的水洗位D1转移时,第二直线模组52驱动第一直线模组51及第一夹持组件移动至电镀段C内的挂具3上方,第一直线模组51驱动第一夹持组件向下移动并夹持固定挂具3,然后将挂具3连同下方的待处理件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使第三配合部33脱离传动钢带21,待处理件完全脱离电镀槽体后,第二直线模组52驱动第一直线模组51连同挂具3向右平移至后处理段D的水洗位D1上方,第一直线模组51将挂具3下放,使第一导向轮311对应设置在水洗位D1上方的第一导轨4上,完成转移。
挂具传送系统上设置第一驱动组件6,适于驱动挂具3沿第一导向组件运行,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驱动器60和多个驱动部,多个驱动部通过第一驱动器60联动设置,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往复运动的摆杆65,如图17所示,第一驱动器60为第三直线模组61与推杆气缸62的组合,推杆气缸62固定在第一连杆63上,第一连杆63沿挂具3运行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挂具3一侧,摆杆65均匀间隔设置且中部铰接设置在第一连杆63上,第一连杆63固定在第三直线模组61上,适于随第三直线模组61沿挂具3的运行方向平移,推杆气缸62固定在第一连杆63端部,推杆气缸62的驱动端铰接连接第二连杆64,第二连杆64与第一连杆63平行设置,摆杆65的尾部铰接设置在第二连杆64上,以图17为例,工作时,推杆气缸62的推杆收缩,第二连杆64带动所有摆杆65绕与第一连杆63的铰接点转动,使摆杆65的前端避让挂具3,然后第三直线模组61推动第一连杆63连同其上的推杆气缸62和第二连杆64以及摆杆65向右平移,待摆杆65移动至下一挂具3处时,推杆气缸62的推杆推出,摆杆65绕与第一连杆63的铰接点转动,使摆杆65前端抵靠在挂板30上,推杆气缸62保持该状态,然后第三直线模组61反向平移,通过摆杆65推动挂具同时向左平移,如此往复,以实现挂具3的间歇运行。
本实施例中,挂板30下方设置伸缩结构35,如图8所示,夹具36固定在伸缩结构35下方,伸缩结构35的设置便于适应不同宽幅的待处理件,因为一个挂具3对应一个待处理件,所以当待处理件宽幅较大时,如图18所示,伸缩结构35展开,以增大挂具3的装夹宽度,当待处理件宽幅较小时,如图19所示,伸缩结构35收缩,充分节约空间,以减小挂具3的装夹宽度,因此,在下料段E的挂具调整位E2时,可以将空夹的挂具3收缩至最短,以减少占用挂具暂存段F的空间,使相同的空间内,挂具暂存段F存放的挂具3数量增多,在上料段A的挂具调整位E2可以根据待处理件的宽幅适应性的调节挂具3展开的宽度。本实施例中,伸缩结构35可以为现有电镀挂具中的伸缩结构35,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位于挂具暂存段F与上料段A之间设置移载机构7,移载机构7适于将单一挂具3从挂具暂存段F连续移送至上料段A,移载机构7包括滑移组件71和运载组件72,如图21所示,滑移组件71包括滑移齿条711、与滑移齿条711啮合设置的滑移齿轮712、滑移导轨713及滑动设置在滑移导轨713上的滑移滑块714,运载组件72固定在滑移滑块714上适于沿滑移导轨713滑动,滑移齿条711与滑移导轨713呈上下间隔设置,均沿挂具3的运行方向延伸固定在机架1上,本实施例中,滑移导轨713设置两根,两根滑移导轨713在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滑移齿条711位于两根滑移导轨713上方并与两根滑移导轨713之间的距离相等。运载组件72包括运载架721、运载电机722和第三夹持部723,本实施例中,滑移滑块714设置四个,分别设置在运载架721的四个顶角处,运载电机722设置在运载架721上方,运载电机722的驱动端固定滑移齿轮712,运载电机722启动时带动滑移齿轮712转动与滑移齿条711啮合传动,从而带动运载组件72沿滑移导轨713滑动,第三夹持部723上设置与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相同的夹持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位于移载机构7运行路径上的第一驱动组件6做出适应性的变形,仅采用第一连杆63,沿挂具3运行方向延伸设置在挂具3上方,其上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摆杆65,第一连杆63上与摆杆65一一对应设置多个限位部,限位部上设置开口朝向挂具3的运行方向以及朝向正下方的限位槽,摆杆65铰接设置在限位槽内,受摆杆65自重的作用,以图21为例,常态下,摆杆65保持竖直状态,工作时,第三直线模组61推动第一连杆63向左移动,摆杆65抵靠在后一挂具3的第一支撑架332上有向右摆动的趋势,此时朝向挂具3运行方向的限位槽开口对摆杆3起到让位作用,第三直线模组61推动摆杆65移动至后一挂具3的位置后,摆杆65受重力自然下垂,此时第三直线模组61驱动第一连杆63向右移动,摆杆65抵靠在后一挂具3的第一支撑架332上,受限位部的作用,摆杆65无法向左摆动,只能对挂具3施加向右的作用力,以推动挂具3在运行方向上移动。由于摆杆65推动挂具3间歇移动的速度较慢,从挂具暂存段F经过移载空位移动至挂具调整位E2的时间长,不能适应上料位的上料速度,此时通过移载机构7将挂具3夹持固定,并通过摆杆65让位后快速移送至上料段A,以满足上料需求。
以图1所示为例,挂具3的运行路径依次为:挂具暂存段F-移载空位-挂具调整位E2-上料位-上料确认位-转挂上线-清洁槽-水洗位D1-预浸位-电镀段C-水洗位D1-转挂下线-下料位E1-挂具调整位E2-剥卦位E3-水洗位D1-烘干位-挂具暂存段F,以此进行挂具3的循环传送,其中的预浸、剥卦等工艺均为常规的电镀工艺,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均可以采用链条、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组合,链条张紧绕设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轴向水平设置,利用链条上均匀间隔的孔作为与挂具3适配的配合孔,挂具3的第三配合部33的底部设置凸块以嵌设在对应的配合孔内形成挂具3和循环传动装置2的联动设置。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可以一个循环传动装置2中的传动轴23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另一个循环传动装置2中的传动轴23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保证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中设置的带齿210或齿槽3330处于同一高度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嵌合结构还可以采用在传动钢带21和第三配合部33二者其一上设置凸起部,二者另一上设置凹陷部。例如沿传动钢带21均匀设置凸台,对应的第三配合部33上均匀开设凹槽,凸台嵌设在对应的凹槽中。
作为实施例1的第四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导引组件可以为上下设置的两排齿轮,导引杆242两侧对应齿轮设置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在一起,将导引杆242限位在两排齿轮之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33)

1.一种生产线,包括:
多个挂具(3),适于固定待处理件;
挂具传送系统,呈环形连续设置在机架(1)上;沿所述挂具传送系统设置工作段;所述工作段依次包括:上料段(A)、前处理段(B)、电镀段(C)、后处理段(D)、下料段(E)和挂具暂存段(F);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具传送系统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挂具(3)的运行路径两侧的导向部;两侧的所述导向部形成双边桥式结构;所述挂具(3)包括挂件及对称设置在挂件两侧的配合部;所述挂具(3)通过所述配合部跨接在所述双边桥式结构上并适于沿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工作段内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位于所述电镀段(C);
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位于其余所述工作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之间设置吊放装置(501),适于将所述挂具(3)在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之间转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放装置(501)包括:
第一移动机构,跨设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之间;
第一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上,适于夹持并固定所述挂具(3);
受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驱动,所述挂具(3)适于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之间转移。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具传送系统还包括至少两个转挂段(G);所述转挂段(G)分别设置在所述挂具传送系统的环形路径的转弯处;
任一所述转挂段(G)内设置转挂装置(502),适于将所述挂具(3)从当前的运行方向上转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挂段(G)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工作段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挂段(G)设置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挂段(G)之间位于所述电镀段(C)所在的一侧的工作段低位设置,另一侧的工作段高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两侧错位的高度大于所述挂具(3)与待处理件的总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挂装置(502)包括:
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工作段之间;
第二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上,适于夹持并固定所述挂具(3);
受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驱动,所述挂具(3)适于转出至相邻的工作段。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转挂段(G)内设置过渡导向组件;所述过渡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同向延伸且在延伸方向上局部上下交叠设置形成过渡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导轨(4);所述第一导轨(4)沿水平方向分布且平行设置在所述挂件两侧;
所述过渡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轨(55);所述第二导轨(55)在竖直方向呈上下间隔分布且平行设置在所述挂件的一侧;
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31)和第二配合部(32);
所述第一配合部(31)适于跨接在所述第一导轨(4)上并沿所述第一导轨(4)运动;
所述第二配合部(32)适于在所述第一配合部(31)脱离所述第一导轨(4)时将所述挂件单侧限位在所述第二导轨(55)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31)包括两组第一导向轮(311);两组第一导向轮(311)轴线水平设置且对称分布在所述挂件两侧;所述第一导向轮(311)适于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4)上;
所述第二配合部(32)包括至少两组第二导向轮(321),沿竖直方向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挂件同侧;所述第二导向轮(321)适于对应且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55)上;
至少一组位于上方的第二导向轮(321)的轴线向下倾斜设置,并适于钩挂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导轨(55)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任一组所述第二导向轮(321)关于所述挂件竖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板(322),倾斜设置在所述挂件一侧;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导向轮(321)轴向垂直于所述安装板(322)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22)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向轮(321)设置两组;位于上方的一组所述第二导向轮(321)的轴线向下倾斜设置,位于下方的另一组所述第二导向轮(321)的轴线水平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任一组所述第二导向轮(321)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导向轮(321)。
18.根据权利要求6-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6),设置在所述挂具传送系统上,适于驱动所述挂具(3)沿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运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
第一驱动器(60);
多个驱动部,与所述挂具(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器(60)适于同步驱动所有所述驱动部从而带动所述挂具(3)沿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运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往复运动的摆杆(65);受所述摆杆(65)的推动,所述挂具(3)沿所述第一导向组件间歇式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
两个循环传动装置(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同步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挂具(3)的行进路径的两侧;
所述配合部还包括两组第三配合部(33),对称设置在所述挂件两侧;所述第三配合部(33)适于对应且联动设置在所述循环传动装置(2)上;受所述循环传动装置(2)的驱动,所述挂具(3)适于在所述电镀段(C)沿直线运行。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循环传动装置(2)包括传动钢带(21),呈闭合环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
所述传动钢带(21)包括两个直线传动部(211),和连接两个直线传动部(211)的对应端部的曲线传动部(212);
两个所述传动钢带(21)的直线传动部(211)的传动方向互相平行;
所述第三配合部(33)联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线传动部(211)上,且设置有所述第三配合部(33)的两个所述直线传动部(211)同向传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传动装置(2)还包括:
第二驱动器(22);
两个传动轴(23),轴向平行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传动钢带(21)上的所述曲线传动部(212)张紧绕设在所述传动轴(23)上,并与所述传动轴(23)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器(22)适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传动轴(23)转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3)沿竖向延伸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部(33)与所述直线传动部(211)之间通过嵌合结构联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结构为齿啮合结构;所述齿啮合结构包括:
多个带齿(210),均匀设置在所述传动钢带(21)的顶部;
多个齿槽(333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配合部(33)的底部;
所述带齿(210)与所述齿槽(3330)相互啮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三配合部(33)包括:
连接板(331),固定在所述挂件一侧;
所述连接板(331)底部设置多个齿槽(3330)。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部(33)还包括:
第一支撑架(332),呈框架结构固定在所述挂件的一侧;
所述连接板(33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32)的框架结构内。
2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其一所述转挂段(G)设置在所述上料段(A)与所述前处理段(B)之间;另一所述转挂段(G)设置在所述后处理段(D)与所述下料段(E)之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处理段(B)、电镀段(C)和后处理段(D)位于同一运行路径上;所述上料段(A)、挂具暂存段(F)和下料段(E)位于另一运行路径上;两个运行路径平行设置;
所述转挂装置(502)适于将所述挂具(3)由所述上料段(A)转出至所述前处理段(B),或由所述后处理段(D)转入至所述下料段(E)。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具暂存段(F)与所述上料段(A)之间设置移载机构(7);适于将所述挂具(3)从所述挂具暂存段(F)连续移送至所述上料段(A)。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7)包括:
滑移组件(71),沿所述挂具(3)的运行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挂具暂存段(F)与所述上料段(A)之间的所述机架(1)上;
运载组件(72),滑动设置在所述滑移组件(71)上,具有第三夹持部(723);
所述第三夹持部(723)适于固定夹持所述挂具(3)沿所述滑移组件(71)连续移送。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挂具(3)的运行路径;
所述挂具暂存段(F)依次设置挂具存储位和移载空位;
所述上料段(A)依次设置挂具调整位(E2)、上料位和上料确认位;
所述前处理段(B)依次设置清洁槽、水洗位(D1)和预浸位;
所述下料段(E)依次设置下料位(E1)、挂具调整位(E2)、剥卦位(E3)、水洗位(D1)和干燥位。
CN202020549253.5U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生产线 Active CN212270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9253.5U CN212270270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9253.5U CN212270270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0270U true CN212270270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49253.5U Active CN212270270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0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40002260B1 (ko) 판재처리장치
CN111155165B (zh) 电镀产品加工生产系统及其加工工艺
FI75606C (fi) Rengoerings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katod- och/eller anodplattor.
CN211256144U (zh) 一种输送稳定的电镀产品生产线
CN202245352U (zh) 智能机器人砖坯夹持码垛系统
EP0303699B1 (en)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untreated materials
CN111441077A (zh) 一种生产线
CN212270270U (zh) 一种生产线
CN108373272A (zh)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KR960017964A (ko) 방적기에 있어서의 보빈반송시스템
US4732376A (en) Blank conveying apparatus
US3074417A (en) Work processing apparatus
US3252603A (en) Shuttle conveying machine with independently elevatable load engaging means
JPH0657878B2 (ja) 電着塗装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0203611A (zh) 一种上排生产线
CN215515638U (zh) 一种胶板定位装置及胶囊生产设备
US4220240A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continuously transporting starting sheets
CN103896022A (zh) 电镀生产线中的料架自动输送装置
CN210028899U (zh) 一种循环上料机构
CN111231105A (zh) 一种预应力轨枕钢筋自动穿丝机构
JPH0663150B2 (ja) 粗紡機の管替装置
CN208732925U (zh)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JP2001335995A (ja) 複数列のメッキ処理タンクを設置したメッキ処理装置、及び一列又は複数列のメッキ処理タンクを設置したメッキ処理装置における製品の高速乗換え装置
CN111379008A (zh) 一种运输组件、悬挂传动系统及电镀线
CN212170843U (zh) 一种预应力轨枕钢筋自动穿丝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