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7689U - 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7689U
CN212267689U CN202022096971.4U CN202022096971U CN212267689U CN 212267689 U CN212267689 U CN 212267689U CN 202022096971 U CN202022096971 U CN 202022096971U CN 212267689 U CN212267689 U CN 212267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sition
motorcycle
supporting
sliding groov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969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oosu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oos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oosu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oos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969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7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7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7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包括:车本体,具有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位下方;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优化设置摩托车尾座的结构,解决了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摩托车尾座功能性使用不灵活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摩托车成了最有效率的中、近程交通工具。但是由于摩托车车身的限制,其仅能提供坐垫以供使用者乘坐,而使用者在背部无处倚靠的情况下,长时间骑乘容易造成使用者的酸痛感与不舒适感。
相关技术中,为克服上一问题,在摩托车的车尾处设置了靠背,该靠背一般与摩托车车身固定连接,以给使用者的背部提供支撑力,减轻使用者背部的不舒适感。但这又使得摩托车的副座位置被侵占,导致其无法设置副座,减少了摩托车的乘坐人数量以及利用效率。这使得摩托车的功能比较单一,无法灵活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因此,一种可灵活调节尾座和靠背的摩托车的出现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摩托车尾座功能性使用不灵活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尾座,包括:
车本体,具有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位下方;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
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具有放平位置和竖立位置,在所述放平位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平行于地面;在所述竖立位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地面呈角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滑槽件和第二支撑件;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
所述滑槽件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外部;
所述滑槽设于所述滑槽件,且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弧部和连接于所述弧部的平部;
所述弧部背离所述车本体凹设,且所述弧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
所述平部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悬空设置;
所述滑槽件套设于所述平部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弧部与所述平部的角度为100~150°。
可选地,所述滑槽件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滑槽的端部;和/或,
所述滑槽件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结构间隔设于所述滑槽的一端,或者多个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于所述滑槽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摩托车尾座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本体;
所述第二连接位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摩托车尾座还包括紧锁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紧锁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紧锁。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价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摩托车尾座还包括软坐垫,所述软坐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摩托车尾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中,通过优化设置摩托车的尾座结构,使得摩托车尾座既可以作为副座以搭载多个乘车人;又可以在无需搭载其他乘车人时,作为骑车人的靠背,以缓解长时间骑车给骑车人的背部带去的不适感。具体地,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不同位置的移动;以及将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本体,将所述第一支撑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本体,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车本体的相对位置的变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不同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 车本体 600 软坐垫
200 第一支撑件 310 滑槽件
300 第二支撑组件 320 第二支撑件
400 连接件 311 滑槽
500 紧锁件 312 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尾座,包括:
车本体100,具有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位下方;
第一支撑件200,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
第二支撑组件30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上设有滑槽311,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槽31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具有放平位置和竖立位置,在所述放平位置,所述第一支撑件200位于所述滑槽31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平行于地面;在所述竖立位置,所述第一支撑件200位于所述滑槽31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与地面呈角度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本体100上设置有主座,以供使用者使用。为了提高摩托车的灵活性,设置了第一支撑件200和第二支撑组件300。所述第一支撑件200可转动设于所述车本体100,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可转动设于所述车本体100,且所述第一支撑件200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滑动设置。这样,可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多重用途。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处于放平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200处于所述滑槽311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支撑件200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呈角度设置,该角度呈锐角状态,以给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提供支承力,此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与地面平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可以用作副座,以搭载其他的乘车人;当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处于所述竖立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件200处于所述滑槽31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支撑件200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呈角度设置,该角度呈钝角状态,以给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提供支承力,此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与地面呈角度,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可以用作靠背,以减轻长时间骑车给使用者背部造成的不适感,提高舒适度。
例如但不限于,为了提高摩托车尾座的刚性,所述第一支撑件200选用钢材制备而成。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包括滑槽件310和第二支撑件320;
所述第二支撑件32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
所述滑槽件310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0的外部;
所述滑槽311设于所述滑槽件310,且所述滑槽311沿所述第二支撑件320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件310。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后期检修和损坏零部件的更换,设置了滑槽件310和第二支撑件320以构成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具体地,所述滑槽件310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滑槽件310的滑槽311,所述滑槽311沿所述滑槽件3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槽件310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0的外部,以方便所述第一支撑件200与所述滑槽311的滑动连接。应当理解,所述第二支撑件320用于给所述滑槽件310提供刚性支撑。
例如但不限于,所述滑槽件310嵌套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0外后,还可通过螺钉进行再次紧固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精简生产工艺,所述滑槽件31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20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320包括弧部和连接于所述弧部的平部;
所述弧部背离所述车本体100凹设,且所述弧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
所述平部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悬空设置;
所述滑槽件310套设于所述平部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所述第二支撑件320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将所述第二支撑件320呈弧度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件320的一端呈弧形设置,该端为弧部;另一端悬空设置,该端水平。所述弧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平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悬空设置。
可选地,所述弧部与所述平部的角度为100~150°。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装配成本,将所述弧部与所述平部一体成型。例如但不限于,所述弧部与所述平部之间的夹角为120°。
可选地,所述滑槽件310上设有限位结构312,所述限位结构312设于所述滑槽311的端部;和/或,
所述滑槽件310上设有限位结构312,所述限位结构31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结构312间隔设于所述滑槽311的一端,或者多个所述限位结构312分设于所述滑槽311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定所述第一支撑件200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之间的位置,还设置了限位结构312。例如但不限于,所述限位结构312可设置在所述滑槽311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以在所述竖立位置处限制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继续往靠近地面的方向滑动。例如但不限于,设于所述滑槽311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的所述限位结构3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结构312间隔设置,以实现对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位置的灵活调节。
例如但不限于,所述限位结构312可设置在所述滑槽31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以在所述放平位置处限制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继续往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的方向移动。例如但不限于,设于所述滑槽311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的所述限位结构3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结构312间隔设置,以实现对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位置的灵活调节。
可选地,所述摩托车尾座还包括连接件400,所述连接件40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本体100;
所述第二连接位设于所述连接件400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所述摩托车尾座的连接,还设置了连接件400。所述连接件400倾斜安装于所述车本体100,以给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提供连接空间。例如但不限于,所述连接件400为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座的下部,另一端向下悬空设置,且悬空设置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即为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一端通过活动铰链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孔。应当理解,在所述连接件400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作用下,所述主座与所述副座间隔设置。也即,设在所述车本体100上的主座与设于所述摩托车尾座上的副座之间存在空隙,且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处于放平位置时,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所述副座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主座的位置高度。
可选地,所述摩托车尾座还包括紧锁件500,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紧锁件500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紧锁。
本实施例中,为加强所述第一支撑件200和所述滑槽311之间的紧固连接,还设置了紧锁件500。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紧锁件500穿过所述安装孔实现与所述滑槽311的滑动连接。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紧锁件500上还设置有手柄,以控制所述紧锁件500与所述滑槽311的锁紧和松开,从而实现所述紧锁件500的固定和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长度;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200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200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价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延长摩托车尾座的使用寿命,设置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和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200,以分散单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和所述第一支撑件200的受力。具体地,两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一端分别与可转动且对称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另一端围合靠近,且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上方形成可操作的平面,该平面可供乘车人入座,也可供骑车人靠背。两所述第一支撑件200分别对应两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设置,且两所述第一支撑件200呈对称设置。应当理解,此时所述第一连接位设置有两个,两所述第一连接位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200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
可选地,所述摩托车尾座还包括软坐垫600,所述软坐垫60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上部。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舒适性,设置了软坐垫600。例如但不限于,所述软坐垫600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00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摩托车尾座。所述摩托车尾座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摩托车安装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尾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本体,具有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位下方;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
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具有放平位置和竖立位置,在所述放平位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平行于地面;在所述竖立位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位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地面呈角度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滑槽件和第二支撑件;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
所述滑槽件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外部;
所述滑槽设于所述滑槽件,且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弧部和连接于所述弧部的平部;
所述弧部背离所述车本体凹设,且所述弧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
所述平部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悬空设置;
所述滑槽件套设于所述平部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部与所述平部的角度为100~15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件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滑槽的端部;和/或,
所述滑槽件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结构间隔设于所述滑槽的一端,或者多个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于所述滑槽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尾座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本体;
所述第二连接位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尾座还包括紧锁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紧锁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紧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价一一对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尾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尾座还包括软坐垫,所述软坐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上部。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尾座。
CN202022096971.4U 2020-09-22 2020-09-22 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Active CN212267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6971.4U CN212267689U (zh) 2020-09-22 2020-09-22 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6971.4U CN212267689U (zh) 2020-09-22 2020-09-22 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7689U true CN212267689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96971.4U Active CN212267689U (zh) 2020-09-22 2020-09-22 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7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242121A1 (en) Pivoting Nose-Less Bicycle Seat
US7478872B2 (en) Seat assembly
CN212267689U (zh) 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US6176546B1 (en) Bicycle saddle
CN111959648A (zh) 摩托车尾座及摩托车
US7552967B2 (en) Base for a bicycle saddle
CN209889004U (zh) 具有调节功能的自行车车座
CN203698044U (zh) 一种汽车的前排座椅骨架
EP1982907B1 (en) Frame for a bicycle saddle
CN211731137U (zh) 汽车座椅骨架
CN112519944A (zh) 一种摩托车尾部结构及摩托车
CN215474654U (zh) 弹性自适应支撑的腰托
CN107380317B (zh) 燃油箱尾部的安装结构及跨骑车
CN214397028U (zh) 舒适型自行车座垫、鞍座及鞍座安装结构
CN201051985Y (zh) 办公椅的椅背角度调整装置
CN220518272U (zh) 一种摇篮式高铁座椅
CN213168411U (zh) 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CN216723861U (zh) 一种具有通风透气功能的办公椅
CN217917712U (zh) 高强度靠背骨架总成
CN213007742U (zh) 一种带有腿托的汽车座椅坐垫固定结构
CN210622904U (zh) 一种新型排气管支架
CN215205162U (zh) 一种电动车后尾架
CN220809631U (zh) 一种均匀受力的自行车坐垫
CN107914613B (zh) 一种后排座椅
CN217804459U (zh) 一种汽车座椅钢丝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2560 No.6 Tiefo Road, Tongliang Industrial Park, Tongliang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HOOSUN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560 No.161 Longxing Avenu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HOOSUN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