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8411U - 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8411U
CN213168411U CN202021994421.8U CN202021994421U CN213168411U CN 213168411 U CN213168411 U CN 213168411U CN 202021994421 U CN202021994421 U CN 202021994421U CN 213168411 U CN213168411 U CN 213168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late
frame
free en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44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di Zhongchuang Space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di Zhongchuang Space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di Zhongchuang Space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di Zhongchuang Space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944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8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8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8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形的车架,包括连接板、支撑板和紧固件,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中间连接段;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设置在中间连接段的两端,并在垂直于中间连接段的平面内分别沿着相背的方向外展;第一连接端的一面为第一连接面;支撑板包括支撑端和自由端,支撑端一表面为第一配合面,并具有使自由端位于连接板之上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状态下连接板绕着第一配合面旋转180°的第二位置、以及在第一位置状态支撑板绕着第一配合面旋转180°的第三位置;紧固件用于将支撑端固定在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连接面上。本可变形的车架,能通过不同组合,满足多种车型连接需要,同时能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生活中,人们常常要用到自行车、儿童平衡车、三轮车等,均由前车轮组合、后车轮组合、车架等部件组成,车架用于连接前车轮组合和后车轮组合。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现有的自行车、儿童平衡车、三轮车等都是根据自己功能的需要,采用各自的车架,通过将前车轮组合、后车轮组合连接。这样的多样式,势必导致缺乏通用性和互换性差,生产厂家不得不生产多种车架,由此来满足市场需要,这样,无形当中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现有车架,大多采用固定式,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无法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爱好,调整到比较舒适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形的车架,即能通过不同组合,满足多种车型连接需要,同时能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变形的车架,包括:
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中间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段的两端,并在垂直于所述中间连接段的平面内分别沿着相背的方向外展;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面为第一连接面;
支撑板,包括支撑端和自由端,所述支撑端一表面为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的面为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配合面能与所述第一连接面配合连接,并具有使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连接板之上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状态下所述连接板绕着所述第一配合面旋转180°的第二位置、以及在第一位置状态下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同时绕着所述第一配合面旋转180°的第三位置;及
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支撑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所述第一连接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之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面为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端上开设有过孔,所述紧固件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顺次穿过所述通孔和过孔后,与外界其他部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孔为沿着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弧形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弧形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同侧的表面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对侧的表面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段上开设有向上下连通的第一座垫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自由端上开设上下连通的第二座垫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上述可变形的车架,包括连接板、支撑板和紧固件。用于连接自行车、平衡车、三轮车和摇摆车等人力车的前车轮组合和后车轮组合。当个子较高的使用者使用时,将支撑板置于连接板之上,并使第一配合面与第一连接面配合,并通过紧固件将第一连接端和支撑端固定,此时,自由端位于连接板之上,即支撑板处于第一位置处,使用者则可坐在支撑板的自由端。同时,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安装面滑动支撑端,进一步调整自由端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
当需要大范围改变支撑板的受力状态时,在第一位置状态下,将连接板绕着第一配合面旋转180°,此时,自由端还是位于连接板之上,自由端处于第二位置,使用者则可坐在支撑板的自由端,则可改变支撑板的受力状态和改变车架形状。同理,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安装面滑动支撑端,进一步调整自由端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同理,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连接面滑动支撑端,进一步调整自由端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
当个子较高的使用者使用时,在第一位置状态下,将连接板和支撑板同时绕着第一配合面旋转180°,此时,自由端位于连接板之下,自由端处于第三位置。使用者则可坐在连接板的中间连接段上,可满足较小个子使用者使用。同理,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连接面滑动支撑端,进一步调整自由端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同理,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安装面滑动支撑端,进一步调整中间连接段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
此车架可以用于自行车、平衡车、三轮车、摇摆车等不同车型,身高、体重、爱好,调整车架的形状和高度,使之满足需要。同时,整个车架大大提高了通用性和互换性,通过满足不同的条件下的需求,可大大的减少厂家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处于第二位置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处于第三位置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中支撑板上升一定高度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中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中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与前车轮组合和后车轮组合成儿童平衡车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视高度改变后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与前车轮组合和后车轮组合成自行车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与前车轮组合和后车轮组合成三轮车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一种可变形的车架组合成摇摆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连接板、110-第一连接端、111-第一连接面、113-通孔、114-第一座垫安装孔、120-第二连接端、130-中间连接段、200-支撑板、210-支撑端、211-第一配合面、212-过孔、213-第一安装面、220-自由端、221-第二座垫安装孔、300-紧固件、400-座垫、500-前车轮组合、600-后车轮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形的车架,包括连接板100、支撑板200和紧固件300。用于连接自行车、平衡车等人力车的前车轮组合500和后车轮组合600。
请参阅图1和5,具体的,连接板100包括第一连接端110、第二连接端120和中间连接段100。第一连接端110和第二连接端120分别设置在中间连接段130的两端,并在垂直于中间连接段100的平面内分别沿着相背的方向外展。第一连接端110的一面为第一连接面111。
请参阅图1和图6,支撑板200包括支撑端210和自由端220。支撑端210一表面为第一配合面211,与第一配合面211相对的面为第一安装面213。第一配合面211能与第一连接面111配合连接,并具有使自由端220位于连接板100之上的第一位置(参见图1)、在第一位置状态下连接板100绕着第一配合面211旋转180°的第二位置(参见图2)、以及在第一位置状态支撑板200绕着第一配合面211旋转180°的第三位置(参见图3)。在使用时,第一配合面211的形状应根据第一连接面111的形状而定,如当第一连接面111为圆滑的弧形面时,第一配合面211应为圆滑的弧形面,当第一连接面111为多条线段组成的折线性面时,第一配合面211为多条线段组成的折线性面。
请参阅图1、图4、图7和图8,具体实施时,将前车轮组合500和后车轮组合600分别置于左右,使连接板100的第一连接端110位于前车轮组合500一侧,第二连接端120位于后车轮组合600一侧,再将支撑板200置于连接板100之上,并使第一配合面211与第一连接面111配合,并通过紧固件300将第一连接端110和支撑端210固定,最后,将固定件300与前车轮组合500连接,再将第二连接端120与后车轮组合600连接,此时,自由端220位于连接板100之上,支撑板200处于第一位置处(参见图1和图4)。在此种状态时,可将整个车架的前段与前车轮组合500上的支架连接,连接端的第二连接端120与后车轮组合600连接,使用者则可坐在支撑板200的自由端220,即可骑行,此种状态适合个子较高的使用者骑行。同时,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安装面213滑动支撑端210,进一步调整自由端220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
请参阅图2和图7,如在第一位置状态下,连接板100绕着第一配合面211旋转180°形成第二位置关系,此时,自由端220还是位于连接板100之上,在此种状态时,可将整个车架的前段与前车轮组合500上的支架连接,连接端的第二连接端120与后车轮组合600连接,使用者则可坐在自由端220,即可骑行,此种状态可改变支撑板200的受力状态。同理,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安装面213滑动支撑端210,进一步调整自由端220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
请参阅图3和图7,如在第一位置状态下,连接板100和支撑板200同时绕着第一配合面211旋转180°形成第三位置关系,此时,自由端220位于连接板100之下,自由端220处于第三位置,在此种状态时,可将整个车架的前段与前车轮组合500连接,连接端的第二连接端120与后车轮组合600连接,使用者则可坐在连接板100的中间连接段100上,即可骑行,此种状态适合个子较矮的使用者骑行。同理,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安装面213滑动支撑端210,进一步调整中间连接段100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
请参阅图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面111优选为弧形面,第一配合面211与之适配。弧形面有利于第一配合面211在第一连接面111上滑动,进而可调整自由端220最终的高度。此外为了安装方便和美观,当第一连接面111为圆滑的弧形面时,可将与第一连接面111相对面加工成弧形,第一安装面112为弧形面,即整个第一连接端110可加工成弧形板。
此外,为了连接板100的第二连接端120与后车轮组件配合连接,第二连接端120与第一连接面111同侧的表面为弧形。第二连接端120与第一连接面111对侧的表面也为弧形。将整个第二连接端120加工成弧形,则可便于第二连接端120与后车轮组合的相关部件如后车轮组合的连接部、三轮车的车都等安装配合。
请参阅图1和图7,紧固件300用于将支撑端210固定在第一连接端110的第一连接面111上。紧固件300可为夹子,通过夹持的方式将固定件300。固定件300也可为螺钉,通过在第一连接端110和支撑端210对于的位置加工螺孔,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也可将二者固定。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10上开设有通孔113,支撑端210上开设有过孔212,紧固件300为锁紧螺母,锁紧螺母顺次穿过通孔113和过孔212后,与外界其他部件螺纹连接。通过锁紧螺母,可方便的将连接板100和支撑板200固定成一体。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过孔212为沿着第一配合面211的弧形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在安装时,可将前车轮组合500上支架的固定件300沿着第一安装面213任意位置安装,则可调整整个支架的高度。作为更优实施方式,通孔113为沿着第一连接面111的弧形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在连接时,当连接板100沿着第一连接面111滑动时,长条形的通孔113方便调整固定件300的位置,已将车架固定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中间连接段130上开设有向上下连通的第一座垫400安装孔114,自由端220220上开设上下连通的第二座垫400安装孔221。通过第一座垫400安装孔114和第二座垫400安装孔221,则可将座垫400安装在连接板100上或支撑板200上。
上述可变形的车架的至少有如下优点:
当个子较高的使用者使用时,将支撑板200置于连接板100之上,并使第一配合面211与第一连接面111配合,并通过紧固件300将第一连接端110和支撑端210固定,此时,自由端220位于连接板100之上,即支撑板200处于如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处,使用者则可坐在支撑板200的自由端220。同时,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安装面213滑动支撑端210,进一步调整自由端220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
当需要大范围改变支撑板200的受力状态时,如在第一位置状态下,连接板100绕着第一配合面211旋转180°形成如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关系,此时,自由端220还是位于连接板100之上,使用者则可坐在支撑板200的自由端220,则可改变支撑板200的受力状态和改变车架形状。同理,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安装面213滑动支撑端210,进一步调整自由端220的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
当个子较矮的使用者使用时,如在第一位置状态下(参见图1),连接板100和支撑板200同时绕着第一配合面211旋转180°形成如图3所示的第三位置关系,此时,自由端220位于连接板100之下,使用者则可坐在连接板100的中间连接段100上,可满足较小个子使用者使用。同理,使用者还可通过沿着第一安装面213滑动支撑端210,进一步调整中间连接段130高度,以满足高度需求。
此车架可以用于自行车、平衡车、三轮车、摇摆车等不同车型,身高、体重、爱好,调整车架的形状和高度,使之满足需要。同时,整个车架大大提高了通用性和互换性,通过满足不同的条件下的需求,可大大的减少厂家的生产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中间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段的两端,并在垂直于所述中间连接段的平面内分别沿着相背的方向外展;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面为第一连接面;
支撑板,包括支撑端和自由端,所述支撑端一表面为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对的面为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配合面能与所述第一连接面配合连接,并具有使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连接板之上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状态下所述连接板绕着所述第一配合面旋转180°的第二位置、以及在第一位置状态下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同时绕着所述第一配合面旋转180°的第三位置;及
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支撑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所述第一连接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之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为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端上开设有过孔,所述紧固件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顺次穿过所述通孔和过孔后,与外界其他部件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为沿着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弧形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弧形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同侧的表面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对侧的表面为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段上开设有向上下连通的第一座垫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上开设上下连通的第二座垫安装孔。
CN202021994421.8U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Active CN213168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4421.8U CN213168411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4421.8U CN213168411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8411U true CN213168411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3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4421.8U Active CN213168411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8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68411U (zh) 一种可变形的车架
US7044541B1 (en) Child's bicycle seat
CN212950974U (zh) 一种儿童平衡车
CN213534933U (zh) 一种后扶手组件
CN214397061U (zh) 一种可变形的自行车
CN210681028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电动模块与车架模块的通用接口机构
CN212637794U (zh) 一种滑板车的避震器结构
CN211610410U (zh) 一种双用途电动轮椅车
CN20532729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自行车
CN213323495U (zh) 一种儿童平衡车
CN213323492U (zh) 一种人力三轮车
CN215205162U (zh) 一种电动车后尾架
CN212941384U (zh) 一种摇摇马
CN216401602U (zh) 一种车座及助力车
CN219904615U (zh) 儿童变形车
CN215646904U (zh) 一种自行车用手机支架
CN219668381U (zh) 一种便于更换坐垫的自行车座束
CN213414042U (zh) 一种摩托车靠背板装夹头和连接结构、摩托车
CN209064250U (zh) 一种固定在自行车座管上的固定头
CN215323010U (zh) —种适用于带横梁车架自行车的前置儿童座椅
CN210821952U (zh) 一种汽车座椅脚托安装件
CN214607871U (zh) 一种电动车
CN212980422U (zh) 电动滑板车的提手安装结构
CN219428280U (zh) 一种控制器支架及电动车架
CN214241099U (zh) 一种儿童滑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