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7177U - 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67177U
CN212267177U CN202020916257.2U CN202020916257U CN212267177U CN 212267177 U CN212267177 U CN 212267177U CN 202020916257 U CN202020916257 U CN 202020916257U CN 212267177 U CN212267177 U CN 212267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rocking
rear suspension
fram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62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远樟
李思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oov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oov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oov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oov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162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67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67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67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包括:车架、后悬架驱动桥和摇摆机构;摇摆机构包括:具有能够带动后悬架驱动桥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旋转轴、能够带动后悬架驱动桥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旋转轴和连接壳体;连接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旋转轴的第一连接孔和用于容纳第二旋转轴的第二连接孔;第一旋转轴穿过第一连接孔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至车架;第二旋转轴穿过第二连接孔且其一端转动连接至连接壳体以及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后悬架驱动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能够使车身始终保持平稳,车架和后悬架驱动桥之间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车架直接受到硬性的震动或直接倾倒,进而避免车架内的餐品受损。

Description

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摇摆车的结构简单,结构功能单一。这样的摇摆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或者转弯时,震动较大,同时车身容易发生倾斜甚至是侧翻,驾驶体验感较差,无法保证车内餐品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包括:车架和后悬架驱动桥;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还包括用于在转弯时可使车架往内侧偏摆的摇摆机构;摇摆机构包括:具有能够带动后悬架驱动桥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旋转轴、能够带动后悬架驱动桥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旋转轴和连接壳体;连接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旋转轴的第一连接孔和用于容纳第二旋转轴的第二连接孔;第一旋转轴穿过第一连接孔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至车架;第二旋转轴穿过第二连接孔且其一端转动连接至连接壳体以及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后悬架驱动桥。
进一步地,连接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固定至下壳体以共同形成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接孔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第二旋转轴设有限位座;下壳体形成有用于配合限位座以限定第二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限位面。
进一步地,限位面与限位座限定的第二旋转轴旋转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50度。
进一步地,第二旋转轴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后悬架驱动桥的转动轴线。
进一步地,第二旋转轴的另一端设有固定件;第二旋转轴通过固定件固定至后悬架驱动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的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具有的摇摆机构通过连接壳体将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连接起来,不仅能够对两个轴进行防护,还能够使两个轴之间实现相对转动,从而使后悬架驱动桥既能够上下震动又能够左右晃动,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这样的摇摆车在一侧驱动轮遇到凹凸地面时,车身始终保持平稳,仅后悬架驱动桥一侧驱动轮进行上下晃动,使得车架和后悬架驱动桥之间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车架直接受到硬性的震动或直接倾倒,进而避免车架内的餐品受损,或者在转弯过程中,人体可带动车身往内侧偏摆一定角度,抵消转弯时所产生的部分离心力,同时降低重心,使得转弯灵活稳定,避免侧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摇摆车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一种摇摆车的锁止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一种摇摆车的摇摆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一种摇摆车的锁止机构安装于摇摆机构的示意图。
摇摆车1,车架10,安装座101,后悬架驱动桥20,减速电机201,驱动轴(未示出),驱动轮204,安装套壳(未示出),摇摆机构30,第一旋转轴301,第二旋转轴302,限位座303,限位凹槽304,定位槽(未示出),配合槽(未示出),固定件307,定位块(未示出),固定座309,螺纹孔310,连接壳体311,第一连接孔312,第二连接孔313,上壳体314,下壳体315,限位面316,支撑机构40,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锁止机构50,拉簧501,转动柄502,限位块503,限位轴504,限位轴承505,拉线505,拉线固定架506,锁止外壳50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摇摆车1,包括:车架10、后悬架驱动桥20、摇摆机构30、锁定机构和支撑机构40。后悬架驱动桥20用于驱动车架10以实现摇摆车1的移动送餐功能。摇摆机构30在转弯时可使车架10往内侧偏摆。这里的往内侧偏摆是指往转弯方向偏摆,即在车架10左转弯的时候,摇摆机构30允许车架10往左偏摆,在车架10右转弯的时候,摇摆机构30允许车架10往右偏摆。支撑机构40使得摇摆车1在震动时,车架10和后悬架驱动桥20之间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车架10直接受到硬性的震动,从而造成车架10内的餐品受损。支撑机构40在支撑车架10的同时,利用车架10的自身重量对后悬架驱动桥20施加压力,从而在后悬架驱动桥20晃动或者震动时限定后悬架驱动桥20的震动行程,使后悬架驱动桥20实现自动回正,进而进一步保证车架10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具体地,摇摆机构30的一端转动连接至车架10且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后悬架驱动桥20,这样能够使得后悬架驱动桥20在行驶在凹凸地面时能够相对于车架10产生晃动或者震动,从而避免直接带动车架10进行震动或晃动。支撑机构4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车架10和摇摆机构30,这样能够实现在对车架10进行支撑的同时还对摇摆机构30进行回正。摇摆机构30设有锁止机构50。锁止机构50用于对摇摆机构30进行锁止,以使得摇摆机构30无法进行晃动。
本方案中的摇摆机构30包括:第一旋转轴301、第二旋转轴302和连接壳体311。第一旋转轴301能够带动后悬架驱动桥20沿第一方向运动,即允许后悬架驱动桥20在行驶过程中相对于车架10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震动。第二旋转轴302能够带动后悬架驱动桥20沿第二方向运动,即允许后悬架驱动桥20在行驶过程中相对于车架10进行左右晃动。连接壳体311形成有第一连接孔312和第二连接孔313。第一连接孔312用于容纳第一旋转轴301。第二连接孔313用于容纳第二旋转轴302。第一旋转轴301穿过第一连接孔312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至车架10。第二旋转轴302穿过第二连接孔313且其一端转动连接至连接壳体311以及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后悬架驱动桥20。通过连接壳体311将第一旋转轴301和第二旋转轴302连接起来,不仅能够对两个轴进行防护,还能够使两个轴之间实现相对转动,从而使后悬架驱动桥20既能够上下震动有能够左右晃动,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这样的摇摆车1在一侧驱动轮204遇到凹凸地面时,车身始终保持平稳,仅后悬架驱动桥20一侧驱动轮204进行上下晃动,使得车架10和后悬架驱动桥20之间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车架10直接受到硬性的震动或直接倾倒,进而避免车架10内的餐品受损,或者在转弯过程中,人体可带动车身往内侧偏摆一定角度,抵消转弯时所产生的部分离心力,同时降低重心,使得转弯灵活稳定,避免侧翻。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壳体311包括上壳体314和下壳体315。上壳体314固定至下壳体315以共同形成第一连接孔312和第二连接孔313。这样便于进行安装,同时也便于对摇摆机构30进行拆卸和维修。维修时,将上壳体314和下壳体315进行拆卸即可。
具体地,第一连接孔3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接孔313的延伸方向。这样的设置在连接第一旋转轴301和第二旋转轴302的同时还能够对第一旋转轴301和第二旋转轴30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使第一旋转轴301始终保持垂直于第二旋转轴302,从而避免第一旋转轴301和第二旋转轴302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进而保证后悬架驱动桥20的运动轨迹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旋转轴302设有限位座303。下壳体315形成有用于配合限位座303以限定第二旋转轴302的旋转角度的限位面316。这样设置即对第二旋转轴302的旋转角度进行了限定。当第二旋转轴302旋转到预设的最大值时,限位座303与限位面316接触就会阻止第二旋转轴302的旋转动作。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机构能够限定后悬架驱动桥20左右晃动的幅度,从而保证摇摆车1整体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限位面316与限位座303限定的第二旋转轴302旋转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50度。也就是说,车身可以向左或者向右摇摆的最大角度为25度。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二旋转轴30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后悬架驱动桥20的转动轴线。这样能够保证后悬架驱动桥20在垂直于行驶方向的方向上实现左右晃动,从而尽量降低车架10倾倒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旋转轴302的另一端设有固定件307。第二旋转轴302通过固定件307固定至后悬架驱动桥20,连接结构简单。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后悬架驱动桥20包括:减速电机201、驱动轴203和两个驱动轮204。减速电机201固定至驱动轴203。。减速电机201的电机轴连接驱动轴203以驱动驱动轴203。两个驱动轮204分别连接至驱动轴203的两端。第二旋转轴3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驱动轴203。
进一步地,驱动轴203的外周套设有安装套壳。安装套壳用于对驱动轴203进行防护。安装套壳转动连接至驱动轴203。
更进一步地,第二旋转轴3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安装套壳以实现固定连接至后悬架驱动桥20。
相应的,第二旋转轴30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驱动轴203的转动轴线。
上述方案中的第二旋转轴302形成有限位凹槽304。上述方案中的锁止机构50包括:拉簧501、转动柄502和限位块503。限位块503用于插入限位凹槽304以对第二旋转轴302进行锁止,从而使得第二旋转轴302无法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后悬架驱动桥20无法实现左右晃动。这样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摇摆车1进行设置,使得摇摆车1的实用更加灵活,实用性更高。
具体地,转动柄502转动连接至摇摆机构30。限位块503固定至转动柄502的一端。拉簧501的一端连接转动柄502的另一端且另一端连接摇摆机构30。第二旋转轴302具有在拉簧501拉动转动柄502时带动限位块503插入限位凹槽304的锁止状态和在克服拉簧501的拉力拨动转动柄502时带动限位块503脱离限位凹槽304的摇摆状态。也就是说,在需要后悬架驱动桥20能够进行晃动时,克服拉簧501的拉力,施加外力拨动转动柄502使其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限位块503脱离限位凹槽304运动到摇摆状态即可。此时第二旋转轴302能够进行转动。在需要后悬架驱动桥20停止晃动时,取消对转动柄502施加的外力。此时转动柄502在拉簧501的拉力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即拉簧501拉动转动柄502,进而带动限位块503再次插入限位凹槽304回到锁止状态即可。此时第二旋转轴302被限位块503锁止,不能进行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限位凹槽304为U型槽。限位块503的插入限位凹槽304的一端为圆弧形。这样的结构的限位块503具有圆弧形的引导面,能够快捷地插入以及拔出限位凹槽304。
进一步地,限位块503的插入限位凹槽30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轴504。拉簧501的另一端连接摇摆机构30时带动限位轴504插入限位凹槽304内。通过限位轴504插入限位凹槽304,摩擦力较小,操作更加快速灵活。
更进一步地,限位轴504的外周套设有限位轴承505。限位轴承505能够对限位轴504进行防护。同时,限位轴承505接触限位凹槽304的内壁,其与限位凹槽304的内壁之间的滑动接触大大减少了拉脱力,有效提高了操作性能。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二旋转轴302设有地限位座303形成有限位凹槽304。这样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的简单,节约了整体结构的安装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限位座303和第二旋转轴302之间设有定位块。定位块用于限定限位座303和第二旋转轴302之间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限位座303形成有用于供定位块的一端插入的定位槽。第二旋转轴302形成有用于供定位块的另一端插入的配合槽。在安装时,先将定位块的另一端放置于配合曹内,再使限位座303的定位槽套设于定位块的一端并将限位座303固定于第二旋转轴302的外周。由于定位块被压装于限位座303和第二旋转轴302之间,所以该定位块能够限定限位座303和第二旋转轴302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样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安装精度以及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转动柄502转动连接至连接壳体3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锁止机构50还设有拉线505、拉线固定架506和锁止外壳507。拉线505用于克服拉簧501的拉力拉动转动柄502。具体地,锁止外壳507安装至摇摆机构30。拉线固定架506固定至锁止外壳507。拉线505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转动柄502且另一端滑动连接至拉线固定架506。拉动拉线505的另一端并将拉线505的另一端固定在预设位置时,就可以使第二旋转轴302保持在摇摆状态。松开拉线505的另一端,就可以使第二旋转轴302回到锁止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柄也可以转动连接至锁止壳体。
上述方案中的支撑机构40包括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能够对后悬架驱动桥20进行自动回正。具体地,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一端固定至车架10且另一端固定至摇摆机构30。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固定至车架10一端的延长线相交,这样就使得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呈八字形安装。也就是说,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至摇摆机构30的左右两侧,通过左右两侧的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自身的支撑力将车身托住。同时,在摇摆机构30实现摇摆功能进行左右摇摆时,左右两侧的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通过自身的减震及支撑功能使得摇摆机构30始终具有回正的趋势,从而保证摇摆车1的整体平稳性。通过上述结构,在摇摆车1处于驻车状态时,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可从左右对车架10进行支撑,可保持车身直立;在摇摆车1处于直线行驶过程中可辅助车身自动回正。摇摆机构30通过左右对称的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配合实现左右摇摆。在摇摆车1在转弯和颠簸时,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能够控制后悬架驱动桥20在转弯方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并通过左右支撑性能调节摇摆机构30,使摇摆车1的重心能够自动偏移校正,保证摇摆车1的平衡,从而避免造成侧翻事故,进而达到行驶平稳、驾驶灵活而舒适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另一端固定至第二旋转轴302。也就是说,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至第二旋转轴302的左右两侧。
具体地,第二旋转轴302设有固定座309。在固定座309的两端形成有螺纹孔310。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另一端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310固定至固定座309。也就是说,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至固定座309的两端。
进一步地,两个螺纹孔310关于第二旋转轴302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这样就使得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位于第二旋转轴302的左右两侧并关于第二旋转轴302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座309与第二旋转轴302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车架10形成有安装座101。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一端固定至安装座10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固定至车架10一端的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的范围为大于等于10度小于等于30度。将角度值的范围这样设置,能够保证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支撑稳定性。
具体地,两个液压阻尼后减震器401的固定至车架10一端的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等于20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包括:车架和后悬架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还包括用于在转弯时可使所述车架往内侧偏摆的摇摆机构;所述摇摆机构包括:具有能够带动所述后悬架驱动桥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旋转轴、能够带动所述后悬架驱动桥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旋转轴和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连接孔和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二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且其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连接壳体以及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后悬架驱动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固定至所述下壳体以共同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延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轴设有限位座;所述下壳体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限位座以限定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限位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限位座限定的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5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后悬架驱动桥的转动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另一端设有固定件;所述第二旋转轴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至所述后悬架驱动桥。
CN202020916257.2U 2020-05-27 2020-05-27 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 Active CN212267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6257.2U CN212267177U (zh) 2020-05-27 2020-05-27 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6257.2U CN212267177U (zh) 2020-05-27 2020-05-27 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67177U true CN212267177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79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6257.2U Active CN212267177U (zh) 2020-05-27 2020-05-27 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67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67178U (zh) 具有锁止功能的摇摆车
JP2010532291A (ja) オートバイサイドカー
JP4694148B2 (ja) モータの部品
CN212267177U (zh) 具有摇摆功能的摇摆车
CN212267174U (zh) 具有自动回正功能的摇摆车
CN212267179U (zh) 摇摆车
EP2008699A1 (en) Automobile toy
CN207029452U (zh) 一种转向机构
JP2007168481A (ja) 電気自動車用動的吸振装置
CN114228890A (zh) 一种适用于倒三轮机车的驻车系统
JP2007186052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システム
CN208469486U (zh) 一种用于电动平板车的双避震结构
JP6369908B2 (ja) カート
CN215622498U (zh) 一种可倾斜的三轮车
CN218559047U (zh) 一种转向机构及童车
CN215399100U (zh) 锁止装置及摆动车辆
CN217048928U (zh) 滑板车及用于滑板车的转向机构
CN215883231U (zh) 一种电动车的后桥弹簧减震结构
CN113120064B (zh) 车轮固定装置及儿童推车
KR20120008877A (ko) 자동차의 스트러트형 현가장치
CN115570966A (zh) 角模块及车辆
CN210174597U (zh) 一种汽车的传动及刹车连接结构
JP2004329371A (ja) 自動車玩具の前輪側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592543Y2 (ja) 車体構造
KR20080010120A (ko) 차량의 선회 안정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