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62819U - 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62819U CN212262819U CN202020752216.4U CN202020752216U CN212262819U CN 212262819 U CN212262819 U CN 212262819U CN 202020752216 U CN202020752216 U CN 202020752216U CN 212262819 U CN212262819 U CN 2122628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ection
- rotational flow
- water
- dusty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包括一塔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塔体上下侧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设置于塔体内并自下而上依次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第一喷淋层、第一旋流板层、第二旋流板层、第二喷淋层;第一、第二旋流板层均包括盲板、连接于盲板外围的旋流板、连接于旋流板外围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环形挡水槽,挡水槽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含尘气体处理塔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旋流板层挡水板下方的导流管,导流管的进水口对着排水孔,出水口对着第一旋流板层的盲板;进入本实用新型内的废气会进行四次除尘处理,而且处理过程中被分离出来的含尘液滴与大颗粒粉尘不会被高速旋转的气流夹带到出风口,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粉尘去除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
背景技术
现有除尘工艺主要分为干法除尘与湿法除尘,而湿法除尘工艺中喷淋塔除尘因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而被行业人员广泛采用。常规喷淋塔通常采用填料塔结构,即采用填料对废气中的粉尘进行吸收,但是有些行业排放的废气中含尘量较大,而含尘量较大的废气很容易使填料堵塞,从而造成填料堆积重量加大,甚至会使填料层崩塌,如此,不但使得填料用量增加,从而增加成本,而且崩塌后的维修成本也大大增加;而且废气中的粉尘去除率低,为了提高效率低,还需要多塔串联,如此,不但使得购买处理它的成本增加,而且占地面积也增加,如此,进一步增加了整体处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粉尘去除率高、成本低,对场地要求也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包括一塔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塔体上、下侧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塔体内并自下而上依次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第一喷淋层、第一旋流板层、第二旋流板层、第二喷淋层;所述第一旋流板层与第二旋流板层均包括盲板、连接于所述盲板外围的旋流板、连接于所述旋流板外围的环形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环形挡水槽,所述挡水槽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含尘气体处理塔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旋流板层的挡水板下方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进水口对着所述排水孔,出水口对着所述第一旋流板层的盲板。
所述挡水槽的底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水孔,对应的,所述导流管包括多根支管以及一主管,所述多根支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多个排水孔一一对应设置,出水口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主管的出水口对着所述第一旋流板层的盲板。
所述第一旋流板层与第二旋流板层中,至少所述第二旋流板层的盲板包括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上端往上延伸的导流部,所述旋流板与连接部连接,所述导流部被设置为圆锥形。
所述导流管的出水口的中心对着所述圆锥形导流部的顶点。
所述导流部的下端面与连接部的上端面重合。
所述含尘气体处理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与出风口之间的除雾层。
所述塔体包括进风段、旋流段、除雾段、出风段,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段,所述第一喷淋层、第一旋流板层、第二旋流板层、第二喷淋层均设置于所述旋流段,所述除雾层设置于所述除雾段。
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段,所述旋流段的横截面积小于除雾段的横截面积。
所述除雾层包括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散堆填料除雾层、丝网除雾器。
所述除雾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堆填料除雾层与丝网除雾器之间的可同时对散堆填料除雾层与丝网除雾器进行冲洗的双向反冲洗装置,所述双向反冲洗装置包括与所述塔体连接的冲洗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冲洗管上下两侧的上喷嘴与下喷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旋流板、第二旋流板两层旋流板与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两层喷淋层相结合的方式取代传统技术中用除尘填料吸收粉尘的方式,对含尘气体依次进行四次除尘处理,如此设置,废气中的粉尘去除率高,从而无需多塔串联,故成本低,且占地面积小;这种方式还能避免传统技术中除尘填料用量多、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2、 第一旋流板层与第二旋流板层采用如上设计,可避免废气中已经被分离出来的含尘液滴与大颗粒粉尘被高速旋转的气流重新夹带到出风口,从而进一步提高废气中的粉尘去除率;
3、 塔体旋流段与除雾段采用上述横截面积的设置,使得废气能被旋流板更多地分离出含尘液滴与较大颗粒的粉尘,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效率;还能使得废气能与散堆填料以及丝网除雾器更充分地接触而被吸收其内的水雾,进而进一步提高除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含尘气体处理塔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含尘气体处理塔的旋流板的侧面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含尘气体处理塔的旋流板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含尘气体处理塔包括一塔体1、分别设置于所述塔体1上、下侧的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设置于所述塔体1内并自下而上依次位于所述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之间的第一喷淋层2、第一旋流板层3、第二旋流板层4、第二喷淋层5;所述第一旋流板层3与第二旋流板层4均包括盲板31、连接于所述盲板31外围的旋流板32、连接于所述旋流板32外围的环形挡水板33,所述挡水板33上设置有环形挡水槽34,所述挡水槽34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35;所述含尘气体处理塔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旋流板层4的挡水板33下方的导流管36,所述导流管36的进水口对着所述排水孔35,出水口对着所述第一旋流板层3的盲板31。
所述挡水槽34的底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水孔35,对应的,所述导流管36包括多根支管361以及一主管362,所述多根支管361的进水口与所述多个排水孔35一一对应设置,出水口与所述主管362连通,所述主管362的出水口对着所述第一旋流板层3的盲板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流板层3与第二旋流板层4中,至少所述第二旋流板层4的盲板31包括连接部311以及自所述连接部311上端往上延伸的导流部312,所述旋流板32与连接部311连接,所述导流部312被设置为圆锥形。较佳的,所述导流部312的下端面与连接部311的上端面重合。
较佳的,所述主管362的出水口的中心对着所述圆锥形导流部312的顶点,即所述导流管36的出水口的中心对着所述圆锥形导流部312的顶点。
所述第一喷淋层2、第二喷淋层5均包括喷淋管21、设置于所述喷淋管21下侧的喷嘴22。
所述含尘气体处理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5与出风口12之间的除雾层。
所述除雾层包括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散堆填料除雾层6、丝网除雾器7。两层除雾,使得除雾效率高,从而使得排出去的气体中含水量低,从而方便后续设备处理,如后续UV光解、活性炭吸附等设备的处理。
所述散堆填料除雾层6包括散堆填料61用于支撑所述散堆填料61的支撑框架62,所述支撑框架62与塔体1连接。所述除雾层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塔体1内的支撑架71,所述支撑架71支撑于所述丝网除雾器7下方。
所述除雾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堆填料除雾层6与丝网除雾器7之间的可同时对散堆填料除雾层6与丝网除雾器7进行冲洗的双向反冲洗装置8。所述双向反冲洗装置8包括与所述塔体1连接的冲洗管81、分别设置于所述冲洗管81上下两侧的上喷嘴82与下喷嘴82。本实用新型处理塔工作时,所述双向反冲洗装置8的上喷嘴82以及下喷嘴82分别喷出喷淋液对着所述丝网除雾器7以及散堆填料除雾层6进行喷淋冲洗,从而可将粘附在所述丝网除雾器7以及散堆填料61上的粉尘或其他垃圾冲洗掉,如此,使得气体经过散堆填料除雾层6与丝网除雾器7的时候阻力小,从而除雾效率更高。
所述塔体1下侧设置有贮料箱9,所述冲洗管81、喷淋管21均通过管道10与贮料箱9连通,从而贮料箱9内的喷淋液可循环使用,从而更节能。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贮料箱9内的喷淋液自管道10进入冲洗管81,再自所述上喷嘴82对着丝网除雾器7喷淋冲洗,自所述下喷嘴82对着散堆填料除雾层6喷淋冲洗,从而能避免丝网除雾器7与散堆填料除雾层6堵塞的情况发生,如此,使得除雾效率更高,排出去的气体中含水量更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贮料箱9部分位于所述塔体1下侧内(如图1中91所示),部分位于塔体1外(如图1中92所示),所述管道10伸入所述贮料箱9位于塔体1外的部分内,且所述管道10通过喷淋泵101连接于贮料箱9内。如此设置,使得贮料箱9的换液以及清理工作特别方便。喷淋泵工作,使得贮料箱9里的喷淋液经管道10自各喷嘴22喷出。
较佳的,所述贮料箱9于塔体1下侧内的部分与塔体1外部的部分之间设置有防腐过滤网(图未示),经过防腐过滤网过滤后的液体经喷淋泵进入管道10,如此,可以防止来水夹带杂质进入喷淋泵而损坏喷淋泵。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贮料箱9也可以不往外延伸,只设置于塔体1内。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含尘气体处理塔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塔体1内壁并位于所述贮料箱9上侧的缓冲格栅板93。所述缓冲格栅板93不仅可以避免液体回落时溅起,还可减缓停机时大量喷淋液回流到贮料箱9,避免喷淋液溢出贮料箱9外,从而有效节约加入喷淋液的药剂的用量。
所述塔体1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检修窗口17,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可通过所述检修窗口17看塔体1内各组件的工作状况,也便于检修。
本实用新型含尘气体处理塔处理含尘气体的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含尘气体处理塔工作时,所述第一喷淋层2与第二喷淋层5都往下喷洒喷淋液,所述双向反冲洗装置8的上喷嘴82以及下喷嘴82分别喷出喷淋液对着所述丝网除雾器7以及散堆填料除雾层6进行喷淋冲洗;
废气自进风口11进入处理塔内并往上流动时,其会与往下落的喷淋液特别是第一喷淋层2喷下的喷淋液接触,从而温度降低,而且废气中的部分可溶性气体能溶于所述喷淋液并随着喷淋液一起往下落入贮料箱9内,废气中部分较大颗粒的粉尘也会在粘附喷淋液后因为重量变重而往下落入贮料箱9中,如此,废气被进行降温、吸收、除尘的初步处理,从而废气中的粉尘被初步去除,废气的粉尘含量降低;再者,加上经过处理后的废气温度也降低,从而能有效降低后续塔体1内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经过上述处理的废气中还有部分粉尘与喷淋液接触而形成含尘液滴,当废气往上流动进入所述第一级旋流板层3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废气中的含尘液滴以及粉尘等较大颗粒物会被分离甩到塔体1 的塔壁上,而被分离甩到塔壁上的含尘液滴以及粉尘等较大颗粒物会因为重力的原因沿着塔壁往下流动而进入第一旋流板层3的挡水槽34内,有些喷淋液也会落入该挡水槽34内,而落入该挡水槽34内的含尘液滴以及粉尘等较大颗粒物能从排水孔向下落而最终落入贮料箱9内;如此,实现对废气中的液滴与较大颗粒粉尘的初步分离,即实现对废气中粉尘的进一步去除;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废气继续往上流动,当该废气流经第二旋流板层4时,因为第二旋流板层4离心力的作用,废气中还存在的含尘液滴以及较大颗粒粉尘被进一步分离甩到塔壁上再落入第二旋流板层4的挡水槽34内,并与该挡水槽34内的喷淋液一起从排水孔35通过导流管36流向下方;如此,实现对废气中的含尘液滴以及较大颗粒粉尘的进一步分离,即实现对废气中粉尘的第三次去除;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废气继续往上流动而与第二喷淋层5喷下的喷淋液接触,废气中还存在的可溶性气体溶于所述喷淋液而随着喷淋液一起往下落入贮料箱9内,废气中还存在的较大颗粒粉尘也会在被喷淋液喷到后因为重量变重而往下落入贮料箱9中;如此,废气被进行吸收、除尘的再次处理,实现对废气中粉尘的第四次去除;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废气进入除雾层而被进行除雾处理;
经过除雾处理后的废气自出风口12排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旋流板层3、第二旋流板层4两层旋流板32与第一喷淋层2、第二喷淋层5两层喷淋层相结合的方式取代传统技术中用除尘填料吸收粉尘的方式,对含尘气体依次进行四次除尘处理,如此设置,废气中的粉尘去除率高,从而无需多塔串联,故成本低,且占地面积小;这种方式还能避免传统技术中除尘填料用量多、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此外,第一、第二旋流板层3、4在旋流板32外设置挡水板33,并在挡水板33上设置环形挡水槽34,从而被分离甩出去的含尘液滴与大颗粒粉尘会沿着塔壁落入到挡水槽34内,并经从排水孔流向下方,特别是第二旋流板层挡水槽34内的含尘液滴与大颗粒粉尘会随着喷淋液直接经导流管36流到第一旋流板层3的盲板31上,从而避免废气中已经被分离出来的含尘液滴与大颗粒粉尘被高速旋转的气流重新夹带到出风口12,如此,更能保证废气中的粉尘去除率;再加上所述盲板31上端被设置为圆锥形,从而可避免落到盲板31上的液体产生飞溅,从而进一步避免已经被分离出来的含尘液滴与大颗粒粉尘被高速旋转的气流重新夹带到出风口12,进而进一步提高废气中的粉尘去除率;在第一旋流板层3下方设置第一喷淋层2,可有效降低气体的温度与含尘量,从而能有效降低处理塔内后续装置的处理负荷,从而不但更节能,而且也使得后续设备能更好的去除废气中的粉尘。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塔体1包括进风段13、旋流段14、除雾段15、出风段16,所述进风口11设置于所述进风段13,所述第一喷淋层2、第一旋流板层3、第二旋流板层4、第二喷淋层5均设置于所述旋流段14,所述除雾层设置于所述除雾段15,所述出风口12设置于所述出风段16。较佳的,所述旋流段14的横截面积小于除雾段15的横截面积。如此设置,使得废气在旋流段14的流速相对较快,在除雾段15的流速相对较慢,而流速较快的废气能被旋流板32更多地分离出含尘液滴与较大颗粒的粉尘,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效率;而流速较慢的的废气能与散堆填料61以及丝网除雾器7更充分地接触而被吸收其内的水雾,进而进一步提高除雾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流段14、除雾段15之间通过斜向连接段18连接,从而气流更均匀,除雾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除可适用于上述含尘气体外,也可适用于处理酸碱废气、水溶性废气、硝酸尾气等废气的处理。
Claims (15)
1.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包括一塔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塔体上、下侧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塔体内并自下而上依次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第一喷淋层、第一旋流板层、第二旋流板层、第二喷淋层;所述第一旋流板层与第二旋流板层均包括盲板、连接于所述盲板外围的旋流板、连接于所述旋流板外围的环形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环形挡水槽,所述挡水槽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含尘气体处理塔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旋流板层的挡水板下方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进水口对着所述排水孔,出水口对着所述第一旋流板层的盲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槽的底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水孔,对应的,所述导流管包括多根支管以及一主管,所述多根支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多个排水孔一一对应设置,出水口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主管的出水口对着所述第一旋流板层的盲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流板层与第二旋流板层中,至少所述第二旋流板层的盲板包括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上端往上延伸的导流部,所述旋流板与连接部连接,所述导流部被设置为圆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出水口的中心对着圆锥形的所述导流部的顶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的下端面与连接部的上端面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与出风口之间的除雾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包括进风段、旋流段、除雾段、出风段,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段,所述第一喷淋层、第一旋流板层、第二旋流板层、第二喷淋层均设置于所述旋流段,所述除雾层设置于所述除雾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段,所述旋流段的横截面积小于除雾段的横截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与出风口之间的除雾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包括进风段、旋流段、除雾段、出风段,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段,所述第一喷淋层、第一旋流板层、第二旋流板层、第二喷淋层均设置于所述旋流段,所述除雾层设置于所述除雾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段,所述旋流段的横截面积小于除雾段的横截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层包括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散堆填料除雾层、丝网除雾器。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层包括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散堆填料除雾层、丝网除雾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堆填料除雾层与丝网除雾器之间的可同时对散堆填料除雾层与丝网除雾器进行冲洗的双向反冲洗装置,所述双向反冲洗装置包括与所述塔体连接的冲洗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冲洗管上下两侧的上喷嘴与下喷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含尘气体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堆填料除雾层与丝网除雾器之间的可同时对散堆填料除雾层与丝网除雾器进行冲洗的双向反冲洗装置,所述双向反冲洗装置包括与所述塔体连接的冲洗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冲洗管上下两侧的上喷嘴与下喷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52216.4U CN212262819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52216.4U CN212262819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62819U true CN212262819U (zh) | 2021-01-01 |
Family
ID=73886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52216.4U Active CN212262819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628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71011A (zh) * | 2023-05-29 | 2023-08-11 | 上海协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除湿旋流装置和尾气处理系统 |
-
2020
- 2020-05-08 CN CN202020752216.4U patent/CN2122628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71011A (zh) * | 2023-05-29 | 2023-08-11 | 上海协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除湿旋流装置和尾气处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103340A1 (zh) | 一种高效率脱除气溶胶的水洗装置 | |
CN212262819U (zh) | 一种含尘气体处理塔 | |
CN108704429B (zh) | 一种工业旋转雾化洗涤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 |
CN220878213U (zh) | 新型高效湿法除尘塔 | |
CN205867984U (zh) | 一种烟气超低排放吸收塔装置 | |
CN205627447U (zh) | 一种雾化洗涤塔 | |
CN219149646U (zh) | 一种除尘器集尘箱体 | |
CN110038372B (zh) | 一种实现颗粒物超低排放的湿法净化除尘装置 | |
CN207886819U (zh) | 一种高效旋风除尘装置 | |
CN213492926U (zh) | 一种烟气超低排放的脱硫塔 | |
CN215654626U (zh) | 一种沥青搅拌站烟气脱硫脱硝系统 | |
CN211302512U (zh) | 一种化工生产用喷淋塔 | |
CN212262754U (zh) | 一种除尘装置 | |
CN208082106U (zh) | 水旋式高效除尘器 | |
CN217473053U (zh) | 一种适用于高含湿量含尘气体的湿式除尘系统 | |
CN207576059U (zh) | 一种化工厂喷淋除尘装置 | |
CN219291004U (zh) | 高效双层回转式喷淋吸收器 | |
CN208302453U (zh) | 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 | |
CN207429975U (zh)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 |
CN218307013U (zh) | 一种脱硫再生尾气用除雾器 | |
CN218188736U (zh) | 一种湿式除尘器 | |
CN220951683U (zh) | 一种焦炉煤气组合型除雾除尘装置 | |
CN113856337B (zh) | 一种旋流脱水除尘器以及含尘水汽脱水脱尘系统 | |
CN219964386U (zh) | 一种废气水旋冲击式除尘装置 | |
CN221359180U (zh) | 一种干燥塔除尘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