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57383U -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57383U
CN212257383U CN202020565130.0U CN202020565130U CN212257383U CN 212257383 U CN212257383 U CN 212257383U CN 202020565130 U CN202020565130 U CN 202020565130U CN 212257383 U CN212257383 U CN 212257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pper line
long
cof
p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51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水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Xinshe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Xinshe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Xinshe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Xinshe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651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57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57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57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包括铜线、柔性基材和IC芯片,所述铜线附着在柔性基材上,IC芯片的接脚通过压焊方式与铜线的引脚固定连接,所述铜线的引脚位于铜线的端部,铜线的引脚包括长引脚和短引脚,所述长引脚和短引脚间隔布置,所述长引脚和短引脚的线路形状和结构与铜线不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IC芯片的接脚和铜线的引脚相压接,通过改变铜线的引脚与柔性基材连接处的边缘形状,改善了铜线的引脚与柔性基材单一结合区域因外部载荷、温度应力、残余应力带来塑性变形、裂痕源产生的应力过分集中和组织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晶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OF-IC封装指使用内引脚压焊设备对载带上超细线路线路与显示驱动芯片接脚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压焊,实现COF-IC封装。
加工时,一方面由于超细线路的线宽小于10微米,导致线路与柔性基材的接触面积受限,同时线路宽度受空间影响无法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芯片接脚间距细小且密集,线路与芯片接脚接合强度受限;还会受到线路加工过程中侧蚀现象的影响,铜线焊接区域线路端头往往不规整或侧蚀严重,破坏压焊后铜线对柔性基材的附着力,导致良率下降、产品寿命减小和电气性能指标降低;易受到载带线路加工过程、压焊加工过程中机械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的破坏,这种破坏容易在铜线与基材连接的边缘部位产生,特别是在引脚部产生破坏,引脚部及边缘区域应力集中往往导致尖端表面能过大,使该区域铜线的引脚容易与基材之间产生开裂并向内部的铜线迁移,最终造成铜线断裂或铜线剥离基材,进而造成电路断路或短路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铜线对柔性基材附着强度微小,容易受到后续加工影响造成铜线断裂或铜线剥离基材,而造成电路断路或短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包括铜线、柔性基材和IC芯片,所述铜线附着在柔性基材上,IC芯片的接脚通过压焊方式与铜线的引脚固定连接,所述铜线的引脚位于铜线的端部,铜线的引脚包括长引脚和短引脚,所述长引脚和短引脚间隔布置,所述长引脚的形状结构与铜线的形状结构不同。
在此基础上,所述长引脚和短引脚的形状结构相同。
在此基础上,所述长引脚或/和短引脚上端固定设置有线盘,所述线盘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块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此基础上,所述IC长引脚压接区上部分的铜线上设置有线盘,所述线盘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块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此基础上,所述长引脚为波浪形结构。
在此基础上,所述长引脚为分段式块状结构。
在此基础上,所述长引脚为点阵式结构。
在此基础上,所述长引脚为多条平行的波浪形结构。
在此基础上,所述长引脚为两侧向外延伸的“丰”字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IC芯片的接脚和铜线的引脚相压接,通过改变铜线的引脚与柔性基材连接处的边缘形状,改善了铜线的引脚与柔性基材单一结合区域因外部载荷、温度应力、残余应力带来塑性变形、裂痕源产生的应力过分集中和组织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设置线盘,进一步加强了铜线引脚的头部与柔性基材的结合强度;增强了线路与柔性基材的附着力强度;改善了封装环节产品良率;提升了产品寿命;同时将铜线的引脚和线盘设计成不同形状并进行不同组合,提供了不同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的线路结合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铜线,2、柔性基材,3、IC引脚压接区,4、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铜线1附着在柔性基材2上,IC芯片的接脚通过压焊方式与铜线1的引脚固定连接,铜线1的引脚位于铜线1的端部,铜线1的引脚包括长引脚3和短引脚31,长引脚3和短引脚31间隔布置,长引脚3与铜线1结构相同,为长条状;短引脚31与铜线1结构相同,为长条状;长引脚3上端固定设置有线盘4,所述线盘4为椭圆形。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铜线1附着在柔性基材2上,IC芯片的接脚通过压焊方式与铜线1的引脚固定连接,铜线1的引脚位于铜线1的端部,铜线1的引脚包括长引脚3和短引脚31,长引脚3和短引脚31间隔布置;短引脚31与铜线1结构相同,为长条状;长引脚3为两侧向外延伸的“丰”字型结构,延伸部位为椭圆形。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主要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为波浪形结构。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实施例4主要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为分段式块状结构。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实施例5主要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为点阵式结构。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实施例6主要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为多条平行的波浪形结构。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实施例7主要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与短引脚31均为两侧向外延伸的“丰”字型结构,延伸部位为椭圆形。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实施例8主要结构与实施例7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与短引脚31均为波浪形结构。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实施例9主要结构与实施例7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与短引脚31均为分段式块状结构。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实施例10主要结构与实施例7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与短引脚31均为点阵式结构。
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实施例11主要结构与实施例7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与短引脚31均为多条平行的波浪形结构。
实施例12
如图12所示,实施例12主要结构与实施例8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上端固定设置有线盘4,线盘4为椭圆形结构。
实施例13
如图13所示,实施例13主要结构与实施例7相同,区别在于:短引脚31为两侧向外延伸的“丰”字型结构,延伸部位为椭圆形;长引脚3为两侧向外延伸的“丰”字型结构,延伸部位为长条形,且长引脚3上端固定设置有线盘4,线盘4为椭圆形结构。
实施例14
如图14所示,实施例14主要结构与实施例11相同,区别在于:长引脚3上端固定设置有线盘4,线盘4为为椭圆形结构;短引脚31上端固定设置有线盘4,线盘4为块状结构。
表1剥离强度
序号 剥离强度(N/mm) 序号 剥离强度(N/mm)
实施例1 56 实施例8 62
实施例2 58 实施例9 64
实施例3 58 实施例10 68
实施例4 57 实施例11 69
实施例5 59 实施例12 72
实施例6 60 实施例13 75
实施例7 62 实施例14 78
综上所述,由于IC芯片凸出于柔性基材2,IC芯片在封装过程中常常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加工、运输等操作)的影响,受到外力影响之后,与IC芯片的接脚相压接的铜线1的引脚常常会被剥离柔性基材2。从表1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长引脚3和短引脚31的线路结构,使得长引脚3和短引脚31的边缘不再是直线,当长引脚3或短引脚31与柔性基材2相连处出现裂纹时,一方面,不规则的边缘使的裂纹分叉,缓和了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另一方面,不规则的边缘对封装过程中受到的外力进行了分散,从而提高了铜线1与柔性基材2的剥离强度。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线(1)、柔性基材(2)和IC芯片,所述铜线(1)附着在柔性基材(2)上,IC芯片的接脚通过压焊方式与铜线(1)的引脚固定连接,所述铜线(1)的引脚位于铜线(1)的端部,铜线(1)的引脚包括长引脚(3)和短引脚(31),所述长引脚(3)和短引脚(31)间隔布置,所述长引脚(3)的形状结构与铜线(1)的形状结构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引脚(3)和短引脚(31)的形状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引脚(3)或/和短引脚(31)上端固定设置有线盘(4),所述线盘(4)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块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引脚(3)为波浪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引脚(3)为分段式块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引脚(3)为点阵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引脚(3)为多条平行的波浪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引脚(3)为两侧向外延伸的“丰”字型结构。
CN202020565130.0U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Active CN212257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5130.0U CN212257383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5130.0U CN212257383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57383U true CN212257383U (zh) 2020-12-29

Family

ID=74001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5130.0U Active CN212257383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573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0024A (zh) * 2020-04-16 2020-08-04 常州欣盛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0024A (zh) * 2020-04-16 2020-08-04 常州欣盛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57383U (zh)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AU2015101892A6 (en) RFID apparatus for being implanted into rubber tyre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CN111681972B (zh) 一种辅助带引脚贴装芯片除金的工装及除金搪锡方法
CN208861607U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面板强度辅助支撑结构
JPWO2007125830A1 (ja) 接着材テープ
CN111490024A (zh) 一种提高cof-ic封装过程中引脚剥离强度的线路结构
US3698075A (en) Ultrasonic metallic sheet-frame bonding
CN112130008B (zh) 一种芯片的静电感应破坏测试方法
CN218331834U (zh) 一种导电胶
CN214481482U (zh) 一种短单元免电源高压柔性线路板及其灯带
CN211531412U (zh) 柔性电路板
TWI715485B (zh) 一種提高cof-ic封裝過程中引腳剝離強度的線路結構
TWM600936U (zh) 一種提高cof-ic封裝過程中引腳剝離強度的線路結構
CN217113997U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用的绝缘条
CN214797449U (zh) 一种提高led平面支架上锡结合力的结构
CN203787414U (zh) 小功率贴片引线框架件
CN204761843U (zh) 一种双面线圈柔性电路板铆接装置
CN210348534U (zh) 一种预切复合导磁片的lm4射频标签模块
CN210348526U (zh) 一种四孔定位的复合导磁片的lm5射频标签模块
JP2000297256A (ja) 導電性粘着テープ
CN108091812A (zh) 一种电池汇流排及其制作工艺
CN209125076U (zh) 一种焊锡治具
CN207938589U (zh) 具转接导线的半导体封装结构
CN112433412A (zh) 一种导电贴以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07706503U (zh) 高低频pcb板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