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2817U - 花毂结构 - Google Patents

花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2817U
CN212242817U CN202020644399.8U CN202020644399U CN212242817U CN 212242817 U CN212242817 U CN 212242817U CN 202020644399 U CN202020644399 U CN 202020644399U CN 212242817 U CN212242817 U CN 212242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haft
distance
hub
bear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43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6443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2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2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2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花毂结构,包括:一花毂本体、一棘轮座、一轴件、至少一第一培林及至少一第二培林。该棘轮座轴向组接于该花毂本体而成同转动关系;该轴件穿设该花毂本体及该棘轮座,包括有相对的一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该至少一第一培林与该至少一第二培林分别套接于该轴件;其中,该轴件的外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厚度与该轴件的外径的比值为0.3至0.45之间,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厚度与该轴件的外径的比值介于0.25至0.35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花毂结构,设计出特殊尺寸的轴件,而能在兼顾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同时提供优良的兼容性以供骑乘者更换不同零组件。

Description

花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花毂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欲前进时,骑乘者通过脚踩踏板来驱使大齿盘旋动,大齿盘再通过链条带动飞轮同动,进而飞轮配合花毂结构来驱使轮圈旋转。其中,花毂结构简单来说包括有花毂本体、轴心、轴承及棘轮座,棘轮座装设飞轮并连接花毂本体,以将作用力传递于花毂本体;花毂本体则再通过复数辐条连接带动轮圈;轴心则是串接起整个花毂结构,作为核心元件的轴心用来当转动基准轴以让轮圈相对转动,同时轴心会承受极大重量及颠簸时产生的冲击力;而轴承则是用来使花毂本体、棘轮座相对轴心顺畅转动的重要元件。
可以理解的,花毂本体、轴心、轴承及棘轮座等元件彼此间相互影响甚大,故通常原厂都会建议沿用相同元件。然而,自行车爱好者通常皆会自行对自行车进行改造,以通过更换不同厂牌元件、不同规格元件,以尝试新的骑乘体验或是更符合自身的骑乘感,此时就需要研究出能够有兼容不同元件的花毂结构。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花毂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毂结构,设计出特殊尺寸的轴件,而能在兼顾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同时提供优良的兼容性以供骑乘者更换不同零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花毂结构,包括:一花毂本体、一棘轮座、一轴件、至少一第一培林及至少一第二培林。该棘轮座轴向组接于该花毂本体而成同转动关系;该轴件穿设该花毂本体及该棘轮座,该轴件包括有相对的一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该至少一第一培林套接于该轴件,于该轴件的径向上,该至少一第一培林夹设于该第一段部与该花毂本体之间;该至少一第二培林套接于该轴件,于该轴件的径向上,该至少一第二培林夹设于该第二段部与该棘轮座之间;其中,该轴件的外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厚度与该轴件的外径的比值为0.3至0.45之间,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厚度与该轴件的外径的比值介于0.25至0.35之间。
优选地,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外径为28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厚度为6公厘。
优选地,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外径为25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厚度为4.5公厘。
优选地,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外径为2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厚度为5公厘。
优选地,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数量为二,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二该第二培林之间夹设有一第一间隔件进而呈间隔配置,该第一间隔件套接于该轴件。
优选地,另包括有一第三培林,该轴件另包括有一中段部,该中段部连接于该第一段部与该第二段部之间,该第三培林套接于该轴件,于该轴件的径向上,该第三培林夹设于该中段部与该花毂本体之间。
优选地,较靠近该第三培林的该第二培林,其与该第三培林之间夹设有一第二间隔件进而呈间隔配置,该第二间隔件套接于该轴件。
优选地,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二该第二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距离,该第三培林与邻近的该第二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值介于0.4至0.7之间。
优选地,另包括有一第一端盖及一第二端盖,该第一端盖组设于该第一段部且压抵于一该第一培林,该第二端盖组设于该第二段部且压抵于一该第二培林。
优选地,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外径为28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厚度为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外径为25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厚度为4.5公厘;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二该第二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距离,该第三培林与邻近的该第二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值介于0.4至0.7之间;该花毂结构另包括有一第一端盖及一第二端盖,该第一端盖组设于该第一段部且压抵于一该第一培林,该第二端盖组设于该第二段部且压抵于一该第二培林;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一培林背向该第一端盖的上端抵靠于该花毂本体,该第一培林背向该第一端盖的下端抵靠于该轴件;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一该第二培林的下端夹设于该第一间隔件与该第二间隔件之间,另一该第二培林的下端夹设于该第二端盖与该第一间隔件之间;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三培林背向该第二端盖的上端抵靠于该花毂本体,该第三培林的下端夹设于该轴件与该第二间隔件之间;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三培林与该第一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三距离,该第二距离与该第三距离的比值介于0.3至0.4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花毂结构,设计出特殊尺寸的轴件,而能在兼顾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同时提供优良的兼容性以供骑乘者更换不同零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请参考图1至图2,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花毂结构包括一花毂本体1、一棘轮座2、一轴件3、至少一第一培林41及至少一第二培林42。
该棘轮座2轴向组接于该花毂本体1而成同转动关系,该棘轮座2供飞轮组装订位,当飞轮受链条驱使旋动时,该棘轮座2能将旋转力传递至该花毂本体1而同步旋转。
该轴件3穿设该花毂本体1及该棘轮座2以作为转动的基准轴,该轴件3包括有相对的一第一段部31及一第二段部32,同时会配合该至少一第一培林41与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来提升相对转动的滑顺度。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培林41套接于该轴件3,于该轴件3的径向上,该至少一第一培林41夹设于该第一段部31与该花毂本体1之间;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套接于该轴件3,于该轴件3的径向上,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夹设于该第二段部32与该棘轮座2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将该轴件3的外径设定为16公厘,以兼顾该轴件3、该至少一第一培林41、及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的结构强度,并提升更换零件时的兼容性。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避免现有市面上常见的轴心外径过小,使得轴心结构强度不足,常常发生轴心弯曲变形的弊端;或是,避免相对于一些外径过大的轴心,使得相对应套设的轴承厚度需要变小,进而降低轴承承受外力的能力,导致轴承容易损坏的情况。
于实务应用上,该至少一第一培林41的厚度与该轴件3的外径的比值为0.3至0.45之间能有较佳的使用效果及兼用尺寸范围,同理地,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的厚度与该轴件3的外径的比值较佳介于0.25至0.35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培林41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41的外径为28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41的厚度为6公厘。而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的外径为25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的厚度为4.5公厘。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该棘轮座2可与不同段速的飞轮结合,进而赋予自行车不同变速段位的能力(如11速或12速),故常有骑乘者会自行更换该棘轮座2,而随着该棘轮座2的不同,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的尺寸会相对应变更。举例但不限于,如图3的另一实施例所示的棘轮座2A,与其相配合的至少一第二培林42A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A的外径为2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A的厚度为5公厘。
请再参考图1至图2的本实施例,该至少一第二培林42的数量为二,以均匀地分摊受力,让该棘轮座2相对该轴件3稳定且滑顺地相对旋转;并且,于该轴件3的延伸方向上,二该第二培林42之间夹设有一第一间隔件51进而呈间隔配置,该第一间隔件51套接于该轴件3,以确实地分隔定位住二该第二培林42。
较进一步地说,该花毂结构另包括有一第三培林43,该轴件3另包括有一中段部33,该中段部33连接于该第一段部31与该第二段部32之间,该第三培林43套接于该轴件3,于该轴件3的径向上,该第三培林43夹设于该中段部33与该花毂本体1之间,以提升该轴件3与该花毂本体1的相对转动稳定性。并且,较靠近该第三培林43的该第二培林42,其与该第三培林43之间夹设有一第二间隔件52进而呈间隔配置,该第二间隔件52套接于该轴件3,以确实地分隔定位住该第三培林43与邻近的该第二培林42。
更进一步地说,于该轴件3的延伸方向上,二该第二培林42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距离61,该第三培林43与邻近的该第二培林42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距离62,该第一距离61与该第二距离62的比值较佳介于0.4至0.7之间,以让承载有飞轮重量的该棘轮座2能有配置较密集的二该第二培林42来强化转动顺畅度。而于该轴件3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三培林43与该第一培林41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三距离63,该第二距离62与该第三距离63的比值介于0.3至0.4之间,进而于该轴件3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一培林41、该第三培林43、及二该第二培林42能依重量、长度而适当地分布于该花毂结构的前、中、后三段位置。
该花毂结构另包括有一第一端盖71及一第二端盖72,该第一端盖71组设于该第一段部31且压抵于一该第一培林41而于该轴件3的延伸方向上紧配定位,该第二端盖72组设于该第二段部32且压抵于一该第二培林42,进而该第二端盖72组、二该第二培林42、该第一间隔件51、该第二间隔件52及该第三培林43于该轴件3的延伸方向上紧配定位。
详细地说,于该轴件3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一培林41背向该第一端盖71的上端抵靠于该花毂本体1,该第一培林41背向该第一端盖71的下端抵靠于该轴件3,以稳定地抵靠定位。并且,于该轴件3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三培林43背向该第二端盖72的上端抵靠于该花毂本体1,该第三培林43的下端夹设于该轴件3与该第二间隔件52之间。更详细地说,于该轴件3的延伸方向上,一该第二培林42的下端夹设于该第一间隔件51与该第二间隔件52之间,另一该第二培林42的下端夹设于该第二端盖72与该第一间隔件51之间。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花毂结构,依据实务应用及需求,特别设定轴件的尺寸为16mm,以达到兼具有结构强度、较轻量以及优秀零件兼容性的功效,以让骑乘者可以随需求更换不同型态尺寸的棘轮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花毂本体;
一棘轮座,轴向组接于该花毂本体而成同转动关系;
一轴件,穿设该花毂本体及该棘轮座,包括有相对的一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
至少一第一培林,套接于该轴件,于该轴件的径向上,该至少一第一培林夹设于该第一段部与该花毂本体之间;及
至少一第二培林,套接于该轴件,于该轴件的径向上,该至少一第二培林夹设于该第二段部与该棘轮座之间;
其中,该轴件的外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厚度与该轴件的外径的比值为0.3至0.45之间,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厚度与该轴件的外径的比值介于0.25至0.3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外径为28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厚度为6公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外径为25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厚度为4.5公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外径为2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厚度为5公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数量为二,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二该第二培林之间夹设有一第一间隔件进而呈间隔配置,该第一间隔件套接于该轴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括有一第三培林,该轴件另包括有一中段部,该中段部连接于该第一段部与该第二段部之间,该第三培林套接于该轴件,于该轴件的径向上,该第三培林夹设于该中段部与该花毂本体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较靠近该第三培林的该第二培林,其与该第三培林之间夹设有一第二间隔件进而呈间隔配置,该第二间隔件套接于该轴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二该第二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距离,该第三培林与邻近的该第二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值介于0.4至0.7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8其中任一项所述的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括有一第一端盖及一第二端盖,该第一端盖组设于该第一段部且压抵于一该第一培林,该第二端盖组设于该第二段部且压抵于一该第二培林。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花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外径为28公厘,该至少一第一培林的厚度为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内径为16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外径为25公厘,该至少一第二培林的厚度为4.5公厘;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二该第二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距离,该第三培林与邻近的该第二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的比值介于0.4至0.7之间;该花毂结构另包括有一第一端盖及一第二端盖,该第一端盖组设于该第一段部且压抵于一该第一培林,该第二端盖组设于该第二段部且压抵于一该第二培林;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一培林背向该第一端盖的上端抵靠于该花毂本体,该第一培林背向该第一端盖的下端抵靠于该轴件;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一该第二培林的下端夹设于该第一间隔件与该第二间隔件之间,另一该第二培林的下端夹设于该第二端盖与该第一间隔件之间;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三培林背向该第二端盖的上端抵靠于该花毂本体,该第三培林的下端夹设于该轴件与该第二间隔件之间;于该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第三培林与该第一培林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三距离,该第二距离与该第三距离的比值介于0.3至0.4之间。
CN202020644399.8U 2020-04-24 2020-04-24 花毂结构 Active CN212242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4399.8U CN212242817U (zh) 2020-04-24 2020-04-24 花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4399.8U CN212242817U (zh) 2020-04-24 2020-04-24 花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2817U true CN212242817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9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4399.8U Active CN212242817U (zh) 2020-04-24 2020-04-24 花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2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45373B2 (ja) 自転車用ハブアッセンブリ
US11097807B2 (en) Bicycle hub assembly
CN100415545C (zh) 一种自行车的轮毂
CN106560329A (zh) 自行车轮毂总成
JP5634018B2 (ja) 自転車に用いられる歯車のアセンブリ
CN100411890C (zh) 自行车轮毂
CN109720499A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EP2319753A2 (en) Accelerating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for improving the speed of travel
CN104229041B (zh) 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
US20100264619A1 (en) Bicycle pedaling system
CN212242817U (zh) 花毂结构
CN202827980U (zh) 自行车用的链轮及自行车用的链轮组合体
US10604211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9114841B2 (en) Bicycle having a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220227170A1 (en) Hub structure and hub for a bicycle
TWM567703U (zh) Flower drum and bicycle transmission
CN2936802Y (zh) 自行车花毂结构改良
CN101152895A (zh) 变速自行车及其中轴行星齿轮变速器
CN201082754Y (zh) 一种中轴增速传动装置
CN211617976U (zh) 一种双人自行车驱动动能传递中轴装置
CN205699131U (zh) 一种自行车健身器
TWM598245U (zh) 花轂結構
EP4048580A1 (en) Front motor drive bicycle with side mounted wheels
CN202690817U (zh) 花鼓轴承结构
CN202295207U (zh) 具差速辅助轮的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