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0467U - 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0467U
CN212230467U CN202020312465.1U CN202020312465U CN212230467U CN 212230467 U CN212230467 U CN 212230467U CN 202020312465 U CN202020312465 U CN 202020312465U CN 212230467 U CN212230467 U CN 212230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battery
end plate
connecting device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124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鹏飞
郭其鑫
周世友
颜廷露
王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CALB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124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0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0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0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包括:端板,端板适于设置在多个电池模组的端部,且适于分别与多个电池模组连接。本公开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的端板将多个电池模组相连接,多个电池模组固定在一起,增加强度,避免电池模组断裂。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有锂电池模组成型方案一般由两到三只电池先并联然后再串联成型,模组能量密度的提升有对电池串联数增加的需求,当电池串联数增多时,模组长度方向存在机械强度降低风险,这样会导致电池模组容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包括:
端板,端板适于设置在多个电池模组的端部,且适于分别与多个电池模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的端板将多个电池模组相连接,多个电池模组固定在一起,增加强度,避免电池模组断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和多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的端板连接于多个电池模组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端板将多个电池模组相连接,多个电池模组固定在一起,增加强度,避免电池模组断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设置有用端板连接的多个电池模组,可以增加强度,避免电池模组断裂。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模块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模块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模块的端板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模块的端板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模块的端板与固定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第一电池模组;20、第二电池模组;30、端板;31、固定孔;32、吊装部;33、减重孔;34、安装孔;35、主体板;36、加强板;37、预留变形槽;38、定位孔;39、限位槽;4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连接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6,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包括:端板30,端板30适于设置在多个电池模组的端部,且适于分别与多个电池模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的端板30将多个电池模组相连接,多个电池模组固定在一起,增加强度,避免电池模组断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板30用于连接在多个电池模组的端部,即将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模组固定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端板30上设置有吊装部32。吊装部32的设置用于连接吊装件,方便吊装电池模组连接装置,或在电池模组连接装置与电池模组组装成电池模块后,吊装电池模块以安装到电池包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吊装部32为凸起、凹槽或孔,只要方便连接吊装件即可,此处不作限定。其中,当吊装部32为吊装孔或吊装凹槽时,可以保证端板30上不具有其它外设结构,结构更加简单且不会增加端板30的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吊装部32为多个,优选两个。
在一个实施里中,吊装部32设置在端板30远离电池模组的一侧,吊装部32与端板30顶端的距离小于与端板30底端的距离,从而可以方便连接吊装件且不会出现结构干涉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板30中空。端板30的内部形成一个空腔,即可由多个板围成一个中空结构,从而可以减轻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的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板30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为减重孔33和安装孔34中的至少之一。通孔是沿端板30的高度方向延伸,即贯穿端板30的顶端和底端,减重孔33用于减轻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的重量,而安装孔34用于将电池模块固定在电池包的壳体结构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板30中空,即减重孔33和安装孔34中的至少之一可为端板30的中空腔的部分,其在端板30的顶部和底部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端板30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33以及多个安装孔34,安装孔34可以为圆形孔,用于供固定件穿设,其直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多个安装孔34的孔径可以是不同的。而减重孔33根据端板30的具体结构进行确定,其可以是条形孔,三角孔或其他异形孔,只要保证结构强度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端板30包括主体板35和加强板36,加强板36与主体板35相连接,并形成减重孔33,减重孔33为三角孔。加强板36的设置可以增加主体板35的强度,且与主体板35之间形成三角结构,即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结构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板36为两个,两个加强板36位于主体板35的中部,加强板36的一端与主体板35中部的凸起部分连接,另一端与主体板35的平板面相连接,从而在内部形成了三角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板35由平板以及凸起组装,平板上设置有固定孔31,而凸起为3个,即两端各一个,中间一个,两端的凸起上设置有吊装部32以及安装孔34和减重孔33,中间的凸起上设置有安装孔34和减重孔33,并与加强板36相连接。端板30的两端增加厚度,用以为吊装部32、安装孔34提供空间,同时,还可增加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板30上设置有固定孔31,固定孔31为多个,多个固定孔31轴对称分布。多个固定件40分别穿过多个固定孔31后将端板30连接于电池模组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端板30上设置有预留变形槽37,预留变形槽37适于与电池模组相对设置;其中,预留变形槽37的两端分别与端板30的顶端与底端相交。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板30靠近电池模组相的一侧设置有预留变形槽37,且至少一个预留变形槽37,从而可以避免多个电池模组长度不一致时受力不均,导致整个铆接端板受力变形严重,同时,还可降低固定件40的安装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留变形槽37为多个,多个预留变形槽37间隔设置,多个电池模组均对应有预留变形槽37。预留变形槽37的两端与端板30的顶端与底端相交,即其由一个底面和两个侧壁组成,三个端部为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端板30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槽39,限位槽39适于与电池模组限位接触。限位槽39位于端板30的顶端,其为多个,与多个电池模组一一相对应的设置,限位槽39用于与电池模组的引出支座相配合,可以防止引出支座与端板30出现干涉,并且可以方便走线。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和多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的端板30连接于多个电池模组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端板30将多个电池模组相连接,多个电池模组固定在一起,增加强度,避免电池模组断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模组10和第二电池模组20,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并排设置,端板30设置在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的端部,且与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均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并排设置,从而可以提升电池模块能量密度,且不用增加某个电池模组的电池的串联数量,即避免了通过增加模组长度来提升模组能量密度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块还包括第三电池模组,第一电池模组10、第二电池模组20以及第三电池模组并排设置,端板30连接第一电池模组10、第二电池模组20以及第三电池模组。其中,第三电池模组可以是多个,而第一电池模组10、第二电池模组20以及第三电池模组可以是相同的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通过一个端板30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10以及第二电池模组20包括单体电池、端板,侧板,盖板,线束板组件等,具体可选用现有的电池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10以及第二电池模组20为锂电池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板3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端板30分别连接于多个电池模组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端板3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端板30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的两端。两个端板30将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夹设在中间,即两个端板30在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分别连接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的两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的连接强度,不会出现脱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板30上设置有固定孔31,固定孔31为多个,电池模块还包括:固定件40,固定件40为多个,多个固定件40穿过多个固定孔31后将端板30连接于多个电池模组上。电池模组上设置有与固定件40相连接的锁紧孔,从而保证端板30稳定地连接于电池模组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固定孔31轴对称分布,以此保证电池模块的横向可靠性,即受力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多个固定件40穿过多个固定孔31后锁紧于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上。多个固定件40将端板30连接在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和端板3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10以及第二电池模组20与端板30均通过多个固定件40连接,即每个电池模组对应多于一个固定件40。固定件40可以为铆钉、螺钉或螺栓等部件,此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满足稳定连接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于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上的多个固定件40以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之间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对称布置的固定件40可以进一步增加电池模块的横向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40是根据电池模块的受力方式采用对称布局的,即在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之间确定一个中心线,而连接在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上的固定件40以此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布局,具体可参见图3,两个标注出来的固定件40对称布置,每个电池模组上连接有3个固定件4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端板30上设置有吊装部32,吊装部32设置在端板30远离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的一侧,且吊装部32与端板30顶端的距离小于与端板30底端的距离,从而可以方便连接吊装件且不会出现结构干涉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端板30朝向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的一侧设置有预留变形槽37,预留变形槽37为多个,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均对应有预留变形槽37;其中,预留变形槽37的两端分别与端板30的顶端与底端相交。端板30靠近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的一侧设置有预留变形槽37,从而可以避免两个电池模组长度不一致时受力不均,导致整个铆接端板受力变形严重,同时,还可降低固定件40的安装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留变形槽37为多个,多个预留变形槽37间隔设置,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均对应有预留变形槽37。预留变形槽37的两端与端板30的顶端与底端相交,即其由一个底面和两个侧壁组成,三个端部为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为3P8S模组,预留变形槽37避免了两个3P8S模组长度不一致时受力不均而导致整个端板30受力变形严重,同时也降低了固定件40的安装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端板30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槽39,限位槽39与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均限位接触。限位槽39位于端板30的顶端,其为两个,与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一一相对应的设置,限位槽39用于与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的引出支座相配合,可以防止引出支座与端板30出现干涉,并且可以方便走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端板30上设置有定位孔38,定位孔38用于定位安装位置,方便电池模块组装后安装到电池包。
在一个实施例中,随着对电池模组集成度增加的要求,电池成组方式从3P4S到3P5S、3P6S再到3P8S,长度方向越来越长,机械强度越来越低,电池模组振动结果显示电池组有从中间断裂的风险。端板30为铆接端板,固定件40为铆钉,第一电池模组10与第二电池模组20为长模组,长模组铆接并联思路是解决这一风险的设计方案,通过铆接端板把两个长模组铆接组装成一个大模组。采用铆钉铆接端板30与大模组的端板,铆接端板上的铆钉采用对称布局。铆接端板采用中空结构设计,进一步减轻铆接后的结构重量,提升电池模块整体能量密度。在多个大模组的两端,采用铆接端板将多个电池模组固定在一起,用以增加机械强度,防止电池模组从中间断裂。铆接端板的中部采用三角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设置有用端板30连接的多个电池模组,可以增加强度,避免电池模组断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块。电池包为车辆电池包(PACK),为提升系统续航能力,可以增加电池模块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针对长模组无法满足机械强度设计技术需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多模组并联固定连接思路。并联大模组方案能够节省PACK空间,减少零部件数量,增加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相较于现有技术,传统的方案在单体电池能量密度无法更改情况下,为提升模组能量密度,只能通过增加电池模组的电池串联数来满足设计需求,而此方案可以规避这一风险。此大并联模组方案相当于4个3P4S模组(此处只是一个例举,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池模组)的电芯容量,相较于以前的方案,系统减少了四个端板,四个端绝缘板,以及其它的长度方向零件尺寸,集成度进一步增加。车辆PACK包中电池模组数量减少,零部件相应的减少,整体的能量密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大模组采用铆接端板方案,铆钉采用对称布局,这样提升了长模组横向的机械强度。
需要说明书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多个均指两个及以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板(30),所述端板(30)适于设置在多个电池模组的端部,且适于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所述端板(30)上设置有预留变形槽(37),所述预留变形槽(37)适于与所述电池模组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0)上设置有吊装部(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0)中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0)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减重孔(33)和安装孔(34)中的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0)包括主体板(35)和加强板(36),所述加强板(36)与所述主体板(35)相连接,并形成减重孔(33),所述减重孔(33)为三角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留变形槽(3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板(30)的顶端与底端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0)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槽(39),所述限位槽(39)适于与所述电池模组限位接触。
8.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和多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的端板(30)连接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所述端板(30)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模块。
CN202020312465.1U 2020-03-13 2020-03-13 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Active CN212230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2465.1U CN212230467U (zh) 2020-03-13 2020-03-13 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2465.1U CN212230467U (zh) 2020-03-13 2020-03-13 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0467U true CN212230467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3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12465.1U Active CN212230467U (zh) 2020-03-13 2020-03-13 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04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183A (zh) * 2021-05-12 2021-09-03 凯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23098328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板、电池模块、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183A (zh) * 2021-05-12 2021-09-03 凯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23098328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板、电池模块、电池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30467U (zh) 电池模组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EP3703154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1017165U (zh) 端板及电池模组
CN112290138A (zh) 电池托盘及车辆
CN213026311U (zh) 动力电池和车辆
CN109728219B (zh) 车辆的电池包
CN210970936U (zh) 一种固定支架及其组成的电池包与运输工具
CN21070685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池包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6698565U (zh) 电池包箱体
CN219350538U (zh) 新型电池包模组固定板及电池包
CN220209121U (zh) 电池包
CN217405578U (zh) 电池模组
CN217485616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5244304U (zh) 一种柴油增程式电动轻卡电池包专用支架
CN212625748U (zh) 电池管理系统安装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7768605U (zh) 一种电池模组吊装架
CN22040077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附件安装支架及其动力电池包
CN215342785U (zh) 电池包
CN221304841U (zh) 车辆的电池包总成及车辆
CN218887424U (zh) 电池包
CN213636185U (zh) 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CN217740712U (zh) 一种多蓄电池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8123513U (zh) 一种支架及电池包
CN110901933B (zh) 一种直升机着舰探杆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0257977U (zh) 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4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