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8003U - 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8003U
CN212178003U CN201922441149.4U CN201922441149U CN212178003U CN 212178003 U CN212178003 U CN 212178003U CN 201922441149 U CN201922441149 U CN 201922441149U CN 212178003 U CN212178003 U CN 212178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lock
refrigerant
valve
heat exchanger
bloc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11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基奥·基隆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UFEI FIL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UFEI FIL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UFEI FIL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UFEI FIL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11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8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8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8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块组件及冷却器。该冷却器包括换热器和该阀块组件。该阀块组件包括电子膨胀阀、温度传感器和阀块本体。阀块本体设有制冷剂进料通道,制冷剂进料通道用于与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通,阀块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均与制冷剂进料通道连通。其中,电子膨胀阀设有阀针的一端经第一连接口插入制冷剂进料通道中,电子膨胀阀位于阀块本体外的部分为第一阀部,温度传感器设有探头的一端经第二连接口插入制冷剂进料通道中,温度传感器位于阀块本体外的部分为第一传感部,阀块本体有安装平面,阀块本体以安装平面安装于换热器上,第一阀部和第一传感部在与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Description

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背景技术
冷却器是汽车中的例如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防止电池等器件由于温度过高而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吸收了电池等器件的热量的冷却剂进入冷却器内与经过节流降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却剂温度降低并流出冷却器,以再次吸收电池等器件的热量。传统的冷却器包括换热器和阀块组件,其中,阀块组件与换热器连通,阀块组件包括阀块本体、电子膨胀阀和温度传感器。电子膨胀阀和温度传感器集成于阀块组件上,进入阀块组件的制冷剂经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换热器,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节流降压后制冷剂的温度。但是,由于阀块组件上集成的部件较多,流道较为复杂,传统的阀块组件一般体积较大,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小巧,制造成本低廉的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一种阀块组件,包括:
电子膨胀阀,包括阀针;
温度传感器,包括探头;
阀块本体,设有制冷剂进料通道,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与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阀块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均与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电子膨胀阀设有所述阀针的一端经所述第一连接口插入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中,所述电子膨胀阀位于所述阀块本体外的部分为第一阀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有所述探头的一端经所述第二连接口插入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阀块本体外的部分为第一传感部,所述阀块本体具有安装平面,所述阀块本体以所述安装平面安装于换热器上,所述第一阀部和所述第一传感部在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该阀块组件中,电子膨胀阀设有阀针的一端经第一连接口插入制冷剂进料通道中,以使得电子膨胀阀的阀针能控制制冷剂进料通道内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而温度传感器设有探头的一端经第二连接口插入制冷剂进料通道中,使得温度传感器能检测制冷剂进料通道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便于对节流降压过程进行控制。而阀块本体具有安装平面,阀块本体以安装平面安装于换热器上,第一阀部和第一传感部在与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相对于传统的呈直线并列设置的方式,能大大减小阀块本体的体积。因为传统的设置方式中,若以与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那么阀块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要大于等于第一阀部和第一传感部之和,而采用本申请的设置方式,则阀块本体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只需大于等于第一阀部和第一传感部中较大者的尺寸即可,在阀块本体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本申请的阀块本体的体积更加小巧,从而节省了制作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部在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传感部在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含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或所述第二区域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部和所述第一传感部在所述安装平面的投影互不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块本体具有相交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口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为圆柱形通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所述圆柱形通道的轴心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块本体还设有制冷剂出料通道,所述制冷剂出料通道与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制冷剂出料通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凹槽,其中:
所述第一阀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传感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传感部位于所述容纳凹槽内;或者
所述第一传感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阀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阀部位于所述容纳凹槽内。
一种冷却器,包括换热器和安装在所述换热器上的上述阀块组件,所述换热器设有能够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管道和冷却剂管道,所述换热器开设有与所述制冷剂管道相连通的制冷剂进口,所述制冷剂进口与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连通。
该冷却器具有上述阀块组件,因而具有上述阀块组件的技术效果,即该冷却器中的阀块组件体积小巧,制造成本低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块本体与所述换热器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以使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开设有制冷剂出口,所述阀块本体还设有制冷剂出料通道,所述阀块本体与所述换热器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后,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制冷剂出料通道流体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子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阀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冷却器,100、阀块组件,110、电子膨胀阀,111、阀针,112、第一阀部,113、第二阀部,114、阀座,115、线圈组件,120、温度传感器,121、第一传感部,121a、电极,121b、第一紧固件,122、第二传感部,122a、探头, 122b、第二紧固件,130、阀块本体,131、制冷剂进料通道,132、第一连接口,133、第二连接口,134、第一表面,135、第二表面,136、制冷剂出料通道, 137、第一壳体,138、第二壳体,139、容纳凹槽,200、换热器,210、制冷剂进口,220、制冷剂出口,230、冷却剂进口,240、冷却剂出口,310、第一连接管件,320、第二连接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冷却器10,包括阀块组件100 和换热器200,阀块组件100安装在换热器200上。该冷却器10中的阀块组件 100体积小巧,制造成本低廉。
在一个实施例中,阀块组件100包括电子膨胀阀110、温度传感器120和阀块本体130。该阀块组件100体积小巧,制造成本低廉。
具体地,如图2所示,电子膨胀阀110包括阀针111。阀针111用于实现阀块本体130内的制冷剂的节流降压过程。
具体地,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120包括探头122a(附图未示出)。可选地,温度传感器120可以为热电偶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或其他形式的传感器。
具体地,如图4所示,阀块本体130设有制冷剂进料通道131,阀块组件100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132和第二连接口133,第一连接口132和第二连接口 133均与制冷剂进料通道131连通。
可选地,阀块本体130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阀块本体130也可以由其他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2所示,电子膨胀阀110设有阀针111的一端经第一连接口132插入制冷剂进料通道131中,从而将电子膨胀阀110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位于阀块本体130外的部分为第一阀部112,电子膨胀阀110位于阀块本体130内的部分为第二阀部113,第一阀部112与第二阀部11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或以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部112包括线圈组件115和阀座114的一部分,第二阀部113包括阀座114的另一部分和线圈组件115,该阀座114的另一部分插入线圈组件115中。阀座114内设有驱动电机 (附图未示出),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阀针111移动。如图1和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120设有探头122a的一端经第二连接口133插入制冷剂进料通道131中,从而将温度传感器120分为两部分,温度传感器120位于阀块本体130外的部分为第一传感部121,温度传感器120位于阀块本体130内的部分为第二传感部 122。可选地,第一传感部121包括感应电极121a和第一紧固件121b,第二传感部122包括探头122a和第二紧固件122b。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21b为法兰,第二紧固件122b为螺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21b和第二紧固件122b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紧固件。阀块本体130具有安装平面,阀块本体130以安装平面安装于换热器200上,第一阀部112和第一传感部121 在与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进一步地,第一阀部112在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一传感部121在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包含在第二区域中,或第二区域包含在第一区域中该设置使得阀块本体130的体积最小。进一步地,第一阀部112和第一传感部121在安装平面的投影互不重叠。该设置使得电子膨胀阀110和温度传感器120不互相干涉,方便电子膨胀阀110或温度传感器120的维修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阀块本体130具有相交的第一表面134和第二表面135,第一连接口132设于第一表面134上,第二连接口133设于第二表面135上。该设置一方面更容易实现第一阀部112和第一传感部121在与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使得阀块本体130的体积最小,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电子膨胀阀110和温度传感器120之间的相互干涉,便于电子膨胀阀110和温度传感器120各自的装卸和检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34 与第二表面135垂直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34与第二表面 135也可以呈锐角设置或呈钝角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阀块本体130也可以具有弧形表面,第一连接口132 和第二连接口133分别位于弧形表面的不同径向方向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剂进料通道131为圆柱形通道,温度传感器120的探头122a位于圆柱形通道的轴心线上。该设置使得温度传感器120的探测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地,圆柱形通道位于第一表面134和第二表面135所围合而成的空间内,第一表面134和第二表面135均与圆柱形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剂进料通道131也可以为弧形通道、螺旋形通道或其他形状的通道。
其中,如图5所示,换热器200设有能够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管道(附图未示出)和冷却剂管道(附图未示出),换热器200开设有与制冷剂管道相连通的制冷剂进口210,制冷剂进口210与制冷剂进料通道131连通。可选地,换热器200为板式换热器200或翅片式换热器200。板式换热器200和翅片式换热器 200的换热效率高,换热性能稳定,能较好地满足制冷剂和冷却剂之间的换热需要。
具体地,阀块本体130与换热器200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以使制冷剂进料通道131与制冷剂进口210流体连通。阀块本体130与换热器200之间焊接在一起,一方面大大加强了制冷剂进料通道131与制冷剂进口210之间的密封,降低传统连接方式中,阀块本体130与换热器200之间的紧固螺栓松动以及密封部件的疲劳老化均容易引起制冷剂泄漏,用于连接制冷剂泄漏的风险,另一方面也省去了紧固螺栓等紧固件和密封件等密封件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换热器200还开设有制冷剂出口220,阀块本体130还设有制冷剂出料通道136,制冷剂出口220与制冷剂出料通道136连通。该设置便于换热器200通过阀块本体130与其他换热器件连接,使得经制冷剂出口220出来的制冷剂经制冷剂出料通道136进入其他换热器件中。
进一步地,阀块本体130与换热器200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后,制冷剂进料通道131与制冷剂进口210流体连通。该设置一方面大大加强了制冷剂出料通道136与制冷剂出口220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制冷剂泄漏的风险,另一方面也省去了螺栓等紧固件和密封圈等密封件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阀块本体130包括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第一壳体137和第二壳体138,制冷剂进料通道131设于第一壳体137内,制冷剂出料通道136设于第二壳体138内,第一壳体137和第二壳体138之间形成容纳凹槽139。其中:第一阀部112设于第一壳体137远离第二壳体138的一侧,第一传感部121设于第一壳体137靠近第二壳体138的一侧且第一传感部121 位于容纳凹槽139内;或者第一传感部121设于第一壳体137远离第二壳体138 的一侧,第一阀部112设于第一壳体137靠近第二壳体138的一侧,且第一阀部112位于容纳凹槽139内。上述设计便于第一阀部112或第一传感部121的设置,避免第一阀部112或第一传感部121与阀块本体130之间产生干涉,也方便第一阀部112或第一传感部121的装卸及维修。
另外,冷却器1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件310和第二连接管件320,换热器200 还设有与冷却剂管道连通的冷却剂进口230和冷却剂出口240。第一连接管件 310与冷却剂进口230连通,第二连接管件320与冷却剂出口240连通。第一连接管件310和第二连接管件320便于换热器200与其他换热器件的连接,使得来自其他换热器件的冷却剂方便经第一连接管件310进入冷却剂管道,也使得从冷却剂管道出来的冷却剂方便经第二管件进入其他换热器件。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冷却剂进口230与制冷剂进口210呈对角线设置,冷却剂出口240 与制冷剂出口220呈对角线设置,该设置方式使得换热器200内的冷却剂和制冷剂形成逆流换热,提高了换热器200整体的换热能力。
上述阀块组件100及冷却器1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冷却器10具有上述阀块组件100。在该阀块组件100中,电子膨胀阀110 设有阀针111的一端经第一连接口132插入制冷剂进料通道131中,以使得电子膨胀阀110的阀针111能控制制冷剂进料通道131内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而温度传感器120设有探头122a的一端经第二连接口133插入制冷剂进料通道 131中,使得温度传感器120能检测制冷剂进料通道131中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便于对节流降压过程进行控制。而阀块本体100具有安装平面,阀块本体130 以安装平面安装于换热器200上,第一阀部112和第一传感部121在与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相对于传统的呈直线并列设置的方式,能大大减小阀块本体130的体积。因为传统的设置方式中,若以与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那么阀块本体13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要大于等于第一阀部112与第一传感部121之和,而采用本申请的设置方式,则阀块本体130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只需大于等于第一阀部112与第一传感部121中较大者的尺寸即可,在阀块本体130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本申请的阀块本体130的体积更加小巧,从而节省了制作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膨胀阀,包括阀针;
温度传感器,包括探头;
阀块本体,设有制冷剂进料通道,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与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阀块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均与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电子膨胀阀设有所述阀针的一端经所述第一连接口插入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中,所述电子膨胀阀位于所述阀块本体外的部分为第一阀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有所述探头的一端经所述第二连接口插入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阀块本体外的部分为第一传感部,所述阀块本体具有安装平面,所述阀块本体以所述安装平面安装于换热器上,所述第一阀部和所述第一传感部在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部在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传感部在与所述安装平面垂直的直线上的投影区域为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含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或所述第二区域包含在所述第一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部和所述第一传感部在所述安装平面的投影互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本体具有相交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口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本体还设有制冷剂出料通道,所述制冷剂出料通道与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制冷剂出料通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凹槽,其中:
所述第一阀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传感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传感部位于所述容纳凹槽内;或者
所述第一传感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阀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阀部位于所述容纳凹槽内。
7.一种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和安装在所述换热器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块组件,所述换热器设有能够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管道和冷却剂管道,所述换热器开设有与所述制冷剂管道相连通的制冷剂进口,所述制冷剂进口与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本体与所述换热器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以使所述制冷剂进料通道与所述制冷剂进口流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开设有制冷剂出口,所述阀块本体还设有制冷剂出料通道,所述阀块本体与所述换热器通过焊接方式密封连接后,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制冷剂出料通道流体连通。
CN201922441149.4U 2019-12-30 2019-12-30 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Active CN212178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1149.4U CN212178003U (zh) 2019-12-30 2019-12-30 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1149.4U CN212178003U (zh) 2019-12-30 2019-12-30 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8003U true CN212178003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3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1149.4U Active CN212178003U (zh) 2019-12-30 2019-12-30 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80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8403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8403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8966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a baffle reinforcement member
CN108369078B (zh) 热交换器
CN211204496U (zh)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
CN212178003U (zh) 阀块组件及冷却器
CN113968113A (zh) 热管理组件
CN212648328U (zh) 一种进水口总成及采用该进水口总成的液冷系统下箱体
CN115342250A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包内且集成温度传感器的软管总成
KR100737159B1 (ko) 내부열교환기를 가진 냉동사이클 시스템의 배관 플랜지연결구조
CN220374224U (zh) 冷媒侧组件、热管理集成装置和车辆
EP3730872B1 (en) Liquid collector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having liquid collector
KR101527887B1 (ko) 축냉 열교환기
CN218919040U (zh) 电池包的下壳体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CN220527034U (zh) 集成电池冷却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09931728B (zh) 一种集液器以及具有该集液器的换热装置
CN113661370A (zh) 通用热交换器
CN220785393U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集成装置
CN218367330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9066943U (zh) 电池液冷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WO2022266945A1 (zh) 多通道冷却管路集成装置、热管理集成模块和电动车辆
CN215063891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20065797U (zh) 电池模组
CN221077349U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21829685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用板式换热器
CN117190547A (zh) 集成模块
EP4258417B1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battery casing and battery pa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