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4496U -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04496U CN211204496U CN201922084049.0U CN201922084049U CN211204496U CN 211204496 U CN211204496 U CN 211204496U CN 201922084049 U CN201922084049 U CN 201922084049U CN 211204496 U CN211204496 U CN 2112044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control
- valve
- solenoid valve
- integrated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和设在筒体上的集成块,集成块上还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集成块内设有分别与第一接口和气液入口连通的阀体通道,集成块内设有连通第二接口和气液入口的第一通道;单向阀,单向阀设在阀体通道内;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固定在集成块上。由此,通过气液分离器、单向阀和第一电磁阀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集成度更高,可以降低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内制冷剂泄漏的风险,并且,也能够减小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体积,可以减小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占用的安装空间,同时,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售后拆装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具有该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集成度不高,组成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各个零部件之间的泄漏点较多,制冷剂泄漏风险高,并且,各个零部件之间采用拼接的方式连接,导致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占用安装空间大,同时,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生产加工、装配工艺复杂,售后拆装更换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体控制集成模块,所述流体控制集成模块集成度更高,可以降低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内制冷剂泄漏的风险,也可以减小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占用的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和设在所述筒体上的集成块,所述集成块上设有与筒体内连通的气体出口和气液入口,所述集成块上还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集成块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气液入口连通的阀体通道,所述集成块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气液入口的第一通道;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阀体通道内以在从所述第一接口到所述气液入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所述阀体通道;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固定在所述集成块上,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通过气液分离器、单向阀和第一电磁阀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集成度更高,可以降低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内制冷剂泄漏的风险,并且,也能够减小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体积,可以减小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占用的安装空间,同时,流体控制集成模块售后拆装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集成块上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集成块内设有导通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的第二流道;所述流体控制集成模块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固定在所述集成块上,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二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集成块上还设有第五接口,所述集成块内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分别与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五接口和所述气液入口连通;所述流体控制集成模块还包括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固定在所述集成块上,所述第三电磁阀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三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到所述集成块内,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安装孔;所述流体控制集成模块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过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安装件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集成块上以定位相应的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件为螺栓,所述安装孔为光孔,所述螺栓与所述集成块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单向阀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体通道内;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内设有移动通道,所述阀芯的一部分可移动地伸入到所述移动通道内;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在所述集成块上且与所述止挡件配合以定位所述止挡件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件为嵌设在集成块内的挡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还包括温度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所述集成块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与所述集成块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至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流体控制集成模块,所述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为上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另一个角度侧视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另一个角度侧视图;
图7是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电磁阀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的安装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
气液分离器1;筒体11;
集成块12;气体出口121;气液入口122;第一接口123;第二接口124;阀体通道125;第一通道126;第三接口127;第四接口128;第二流道129;第五接口1291;第三流道1292;
单向阀2;阀芯21;止挡件22;限位件23;
第一电磁阀3;安装孔31;
第二电磁阀4;阀体41;驱动部42;矩型圈43;第一Ο型圈44;第二Ο型圈45;
第三电磁阀5;安装件6;温度压力传感器7;
热泵系统20;
压缩机201;第一换热器202;第二换热器203;第三换热器204;油分离器205;第四换热器2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包括:气液分离器1、单向阀2和第一电磁阀3。气液分离器1包括筒体11和设置在筒体11上的集成块12,集成块12与筒体11可以焊接在一起,集成块12上设置有与筒体11内连通的气体出口121和气液入口122,集成块12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123和第二接口124,集成块12内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接口123和气液入口122连通的阀体通道125,集成块12内设置有连通第二接口124和气液入口122的第一通道126。
单向阀2设置在阀体通道125内,单向阀2可以在从第一接口123到气液入口122的方向上单向导通阀体通道125,也可以理解为,单向阀2关闭时,从第一接口123到气液入口122的方向上阀体通道125不导通,单向阀2打开时,从第一接口123到气液入口122的方向上阀体通道125导通,第一电磁阀3固定在集成块12上,第一电磁阀3用于导通或者截止第一通道126。
其中,通过将单向阀2和第一电磁阀3集成在一个集成块12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集成度更高,组成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各个零部件之间的泄漏点较少,可以降低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内制冷剂泄漏的风险,并且,也能够减小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体积,可以减小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占用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提升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安装效率,同时,还能够使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生产加工、装配工艺更加简单,可以使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售后拆装更加方便,也可以节省安装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人力,从而可以降低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生产成本。
由此,通过气液分离器1、单向阀2和第一电磁阀3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集成度更高,可以降低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内制冷剂泄漏的风险,并且,也能够减小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体积,可以减小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占用的安装空间,同时,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售后拆装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集成块12上可以设置有第三接口127和第四接口128,集成块12内可以设置有导通第三接口127和第四接口128的第二流道129,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4固定在集成块12上,也就是说,第二电磁阀4设置在集成块12上,第二电磁阀4用于导通或者截止第二流道129,这样设置能够将第二电磁阀4集成在集成块12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少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中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和支架的安装,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内制冷剂泄漏的风险,进而可以保证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集成块12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五接口1291,集成块12内可以设置有第三流道1292,第三流道1292分别与第四接口128、第五接口1291和气液入口122连通,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还可以包括第三电磁阀5,第三电磁阀5可以固定在集成块12上,也就是说,第三电磁阀5设置在集成块12上,第三电磁阀5可以用于导通或者截止第三流道1292,如此设置能够将第三电磁阀5集成在集成块12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中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和支架的安装,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内制冷剂泄漏的风险,进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工作性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和第三电磁阀5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和第三电磁阀5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到集成块12内,例如: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和第三电磁阀5均插入到集成块12内,这样设置能够方便将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第三电磁阀5与集成块12安装在一起,可以提升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和第三电磁阀5的安装效率,从而可以提升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装配效率。
并且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和第三电磁阀5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安装孔31,例如: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和第三电磁阀5均可以设置有安装孔31,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还可以包括安装件6,安装件6穿过安装孔31,且安装件6的一部分固定在集成块12上以定位相应的电磁阀,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安装件6对应固定安装一个电磁阀,如此设置能够将电磁阀可靠地安装在集成块12上,可以避免电磁阀与集成块12分离,从而可以提升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安装件6可以设置为螺栓,安装孔31为光孔,需要说明的是,光孔是指安装孔31的内壁不设置螺纹的孔,螺栓与集成块12配合的部分设置外螺纹,螺栓与集成块12螺纹配合连接,其中,安装件6、电磁阀和集成块12安装在一起后,通过螺栓与集成块12螺纹配合,可以使螺栓与集成块12可靠地锁紧,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电磁阀与集成块12分离,也可以防止电磁阀松动,从而可以避免电磁阀与集成块12的连接处泄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安装件6也可以设置为与螺栓起到相同作用的零部件。
具体地,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和第三电磁阀5均可以包括:阀体41和驱动部42,阀体41和驱动部4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而且阀体41和驱动部42的连接处通过矩型圈43密封,并且,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第三电磁阀5与集成块12的连接处通过第一Ο型圈44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单向阀2可以包括:阀芯21、止挡件22和限位件23。阀芯21可移动地设置在阀体通道125内,止挡件22内设置有移动通道,阀芯21的一部分结构可移动地伸入到移动通道内,限位件23安装在集成块12上,而且通过限位件23与止挡件22配合,限位件23能够对止挡件22进行限位,可以定位止挡件22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阀芯21运动出阀体通道125,进而可以保证单向阀2的安装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23可以设置为嵌设在集成块12内的挡圈,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将止挡件22限位在阀体通道125内,可以保证限位件23的工作性能,并且,也能够使限位件23的结构简单,可以便于限位件23的安装,从而可以使限位件23的设置方式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还可以包括:温度压力传感器7,温度压力传感器7可以固定在集成块12上,其中,温度压力传感器7可以检测出阀体通道125内的压力和温度,这样设置能够将温度压力传感器7集成在集成块12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少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中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和支架的安装,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内制冷剂泄漏的风险,进而可以保证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温度压力传感器7与集成块12螺纹连接在一起,并且,温度压力传感器7与集成块12的连接处通过第二Ο型圈45密封,如此设置能够将温度压力传感器7稳固地安装在集成块12上,可以避免温度压力传感器7与集成块12分离,并且,也能够使温度压力传感器7与集成块12的连接处密封,可以避免温度压力传感器7与集成块12的连接处具有间隙,从而可以防止温度压力传感器7与集成块12的连接处具有泄漏的风险。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系统20包括:压缩机201、第一换热器202、第二换热器203、第三换热器204和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为上述实施例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第一换热器202的第一端与压缩机201的排出口相连,第一换热器202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203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换热器20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接口124和第三换热器204的第一端相连,第三换热器204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口123相连,气体出口121与压缩机201的回气口相连。
热泵系统20还可以包括:油分离器205和第四换热器206,第三接口127连接压缩机201的出口,第四接口128连接第四换热器206的进口,第五接口1291连接油分器的回油进口,第一接口123连接第三换热器204的出口,第二接口124连接第二换热器203的出口。并且,热泵系统20可以为车辆热管理热泵系统20,该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可以用于实现车辆热泵系统20的空调制冷、空调采暖、电池加热、电池冷却、空调制冷加电池加热、空调制冷加电池冷却、热泵采暖加电池加热和热泵采暖加电池冷却8种不同模式的工作状态。其中,现有的热泵系统只能实现空调的制冷、制热、除湿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热泵系统20实现的工作模式多,从而可以扩大热泵系统20的工作范围。
下面详细了解上述8种不同模式的工作状态实现过程:
空调制冷模式:冷媒流体从压缩机201排出进入油分离器205,油分离器205排出冷媒,第二电磁阀4处于关闭状态,冷媒流入第一换热器202进行换热,然后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03换热后流入膨胀阀,然后冷媒流入第三换热器204换热,吸收周围热量,把冷风吹入车内达到制冷效果,然后冷媒通过第一接口123进入单向阀2,此时第三电磁和第一电磁阀3都是关闭状态,流过单向阀2的冷媒通过阀体通道125流入气液入口122,冷媒通过气液入口122进入气液分离器1,经过气液分离的冷媒通过流道从气体出口121流向压缩机201的回气口,冷媒通过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01进行循环工作,使车内处于持续制冷模式。
空调采暖模式:冷媒从压缩机201排出进入油分离器205,油分离器205排出冷媒,第二电磁阀4处于关闭状态,冷媒流入第一换热器202进行换热,并向车内释放热量,达到采暖的效果,然后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03换热,然后冷媒直接通过第二接口124进入第一电磁,单向阀2逆向处于截止状态,第三电磁阀5也处于关闭状态,冷媒通过流道流入阀体通道125,然后冷媒从气液入口122流入气液分离器1,冷媒从第五接口1291进入油分离器205进行油分离,经过气液分离器1的冷媒通过气体出口121流向压缩机201的回气口,冷媒通过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01进行循环工作,使车内空调处于持续采暖的模式。
电池加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201排出进入油分离器205,油分离器205排出冷媒,第二电磁阀4打开,第三电磁阀5关闭,冷媒通过第三接口127流入第二流道129,然后冷媒通过第四接口128流入第四换热器206进行换热,并释放热量给电池进行加热,然后冷媒经过膨胀阀进入第二换热器203,通过第二换热器203的冷媒从第二接口124进入第一电磁阀3,单向阀2逆向处于截止状态,第三电磁阀5也处于关闭状态,冷媒通过流入阀体通道125,然后冷媒从气液入口122流入气液分离器1,且冷媒从第五接口1291进入油分离器205进行油分离,最后经过气液分离的冷媒通过气体出口121流向压缩机201的回气口,冷媒通过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01进行循环工作,使电池处于持续加热的模式。
电池冷却模式:冷媒从压缩机201排出进入油分离器205,油分离器205排出冷媒,第二电磁阀4处于关闭状态,冷媒进入第一换热器202进行换热,然后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03进行换热,并且冷媒通过膨胀阀进入第四换热器206进行换热,此时换热器吸收热量降低电池温度,使电池达到冷却效果,然后冷媒通过第四接口128进入第三流道1292,然后冷媒通过第三电磁阀5进入阀体通道125,此时单向阀2逆向处于截止状态,第一电磁阀3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冷媒通过流道从气液入口122进入气液分离器1,从第五接口1291进入油分离器205进行油分离,最后经过气液分离过的冷媒通过气体出口121流向压缩机201的回气口,冷媒通过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01进行循环工作,使电池处于持续冷却的模式。
空调制冷加电池加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201排出进入油分离器205,油分离器205排出冷媒,第二电磁阀4打开,第三电磁阀5关闭,冷媒从第三接口127进入第二流道129,然后冷媒通过第二电磁阀4、第四接口128流入第四换热器206进行换热,并释放热量给电池进行加热,然后冷媒经过膨胀阀进入第二换热器203进行换热,流过第二换热器203的冷媒通过膨胀阀进入到第三换热器204进行换热,吸收周围热量,把冷风吹入车内达到制冷效果,然后冷媒通过第一接口123进入单向阀2,此时第三电磁阀5和第一电磁阀3都是关闭状态,流过单向阀2的冷媒通过阀体通道125、气液入口122流入气液分离器1,从第五接口1291进入油分离器205进行油分离,最后经过气液分离后的冷媒通过气体出口121流向压缩机201的回气口,冷媒通过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01进行循环工作,使保持持续空调制冷加电池加热模式。
空调制冷加电池冷却模式:冷媒从压缩机201排出进入油分离器205,油分离器205排出冷媒,第二电磁阀4处于关闭状态,冷媒进入第一换热器202进行换热,然后冷媒进入第二换热器203进行换热,然后冷媒流入膨胀阀并分为两路,第一路进入第四换热器206进行换热吸收电池包温度达到电池冷却效果,然后冷媒通过第四接口128进入第三流道1292,并流过开启状态的第三电磁阀5,第二路进入第三换热器204换热,吸收周围热量,把冷风吹入车内达到空调制冷效果,然后冷媒通过第一接口123进入单向阀2,此时第一电磁阀3处于关闭状态,最后通过第三电磁阀5的冷媒和通过单向阀2的冷媒都经过阀体通道125,阀体通道125内的冷媒流过气液入口122流入气液分离器1,从第五接口1291进入油分离器205进行油分离,最后经过气液分离后的冷媒通过气体出口121流向压缩机201的回气口,冷媒通过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01进行循环工作,使保持持续空调制冷加电池冷却模式。
热泵采暖加电池加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201排出进入油分离器205,油分离器205排出冷媒,此时冷媒分为两路,第一路冷媒通过第一换热器202释放热量,使车内达到采暖的效果,第二电磁阀4打开,第三电磁阀5关闭,第二路冷媒从第三接口127进入第二流道129,冷媒通过第四接口128进入第四换热器206进行换热,并释放热量给电池进行加热,然后第一路冷媒和第二路冷媒经过膨胀阀进入到第二换热器203进行换热,通过第二换热器203的冷媒从第二接口124进入第一电磁阀3,单向阀2逆向处于截止状态,第三电磁阀5也处于关闭状态,冷媒依次通过阀体通道125、气液入口122流入气液分离器1,从第五接口1291进入油分离器205进行油分离,最后经过气液分离的冷媒通过气体出口121流向压缩机201的回气口,冷媒通过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01进行循环工作,使保持持续的热泵采暖加电池加热模式。
热泵采暖加电池冷却模式:冷媒从压缩机201排出进入油分离器205,油分离器205排出冷媒,第二电磁阀4处于关闭状态,冷媒进入第一换热器202进行换热并释放热量到车内,达到热泵采暖的效果,然后冷媒通过膨胀阀进入第二换热器203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进入到膨胀阀,通过膨胀阀的冷媒进入第四换热器206进行换热,此时第三换热器204吸收热量降低电池温度,使电池达到冷却效果,然后冷媒通过第四接口128进入第三流道1292并通过开启状态的第三电磁阀5,此时单向阀2逆向处于截止状态,第一电磁阀3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第三电磁阀5的冷媒经过阀体通道125、气液入口122流入气液分离器1,从第五接口1291进入油分离器205进行油分离,最后经过气液分离的冷媒通过气体出口121流向压缩机201的回气口,冷媒通过回气口进入压缩机201进行循环工作,使保持持续的热泵采暖加电池冷却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膨胀阀为起到调节冷媒流量大小的阀门。根据温度压力传感器7检测的温度值和压力值,调节膨胀阀的开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液分离器(1),所述气液分离器(1)包括筒体(11)和设在所述筒体(11)上的集成块(12),所述集成块(12)上设有与所述筒体(11)内连通的气体出口(121)和气液入口(122),所述集成块(12)上还设有第一接口(123)和第二接口(124),所述集成块(12)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123)和所述气液入口(122)连通的阀体通道(125),所述集成块(12)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接口(124)和所述气液入口(122)的第一通道(126);
单向阀(2),所述单向阀(2)设在所述阀体通道(125)内以在从所述第一接口(123)到所述气液入口(122)的方向上单向导通所述阀体通道(125);
第一电磁阀(3),所述第一电磁阀(3)固定在所述集成块(12)上,所述第一电磁阀(3)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通道(1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块(12)上设有第三接口(127)和第四接口(128),所述集成块(12)内设有导通所述第三接口(127)和所述第四接口(128)的第二流道(129);
所述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还包括第二电磁阀(4),所述第二电磁阀(4)固定在所述集成块(12)上,所述第二电磁阀(4)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二流道(12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块(12)上还设有第五接口(1291),所述集成块(12)内设有第三流道(1292),所述第三流道(1292)分别与所述第四接口(128)、所述第五接口(1291)和所述气液入口(122)连通;
所述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还包括第三电磁阀(5),所述第三电磁阀(5)固定在所述集成块(12)上,所述第三电磁阀(5)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三流道(12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3)、所述第二电磁阀(4)和所述第三电磁阀(5)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到所述集成块(12)内,所述第一电磁阀(3)、所述第二电磁阀(4)和所述第三电磁阀(5)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安装孔(31);
所述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还包括安装件(6),所述安装件(6)穿过所述安装孔(31)且所述安装件(6)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集成块(12)上以定位相应的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6)为螺栓,所述安装孔(31)为光孔,所述螺栓与所述集成块(12)螺纹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2)包括:
阀芯(21),所述阀芯(21)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体通道(125)内;
止挡件(22),所述止挡件(22)内设有移动通道,所述阀芯(21)的一部分可移动地伸入到所述移动通道内;
限位件(23),所述限位件(23)安装在所述集成块(12)上且与所述止挡件(22)配合以定位所述止挡件(22)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3)为嵌设在集成块(12)内的挡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压力传感器(7),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7)固定在所述集成块(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7)与所述集成块(12)螺纹连接。
10.一种热泵系统(20),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201);
第一换热器(202)至第三换热器(204),所述第一换热器(202)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201)的排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202)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203)的第一端相连;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所述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集成模块(10),所述第二换热器(20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124)和所述第三换热器(20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2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123)相连,所述气体出口(121)与所述压缩机(201)的回气口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84049.0U CN211204496U (zh) | 2019-11-27 | 2019-11-27 |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84049.0U CN211204496U (zh) | 2019-11-27 | 2019-11-27 |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04496U true CN211204496U (zh) | 2020-08-07 |
Family
ID=71855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84049.0U Active CN211204496U (zh) | 2019-11-27 | 2019-11-27 |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04496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28772A (zh) * | 2020-10-30 | 2021-03-02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CN112781285A (zh) * | 2020-12-14 | 2021-05-11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CN113335019A (zh) * | 2021-06-15 | 2021-09-03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换热器 |
WO2022194271A1 (zh) * | 2021-03-19 | 2022-09-22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CN115848096A (zh) * | 2023-01-06 | 2023-03-28 | 浙江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 流体控制集成装置基座及流体控制集成装置 |
-
2019
- 2019-11-27 CN CN201922084049.0U patent/CN21120449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28772A (zh) * | 2020-10-30 | 2021-03-02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CN112781285A (zh) * | 2020-12-14 | 2021-05-11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WO2022194271A1 (zh) * | 2021-03-19 | 2022-09-22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CN113335019A (zh) * | 2021-06-15 | 2021-09-03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换热器 |
CN113335019B (zh) * | 2021-06-15 | 2022-09-30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换热器 |
CN115848096A (zh) * | 2023-01-06 | 2023-03-28 | 浙江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 流体控制集成装置基座及流体控制集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204496U (zh) |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 | |
CN107356023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US9810459B2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an allocation tube within heat exchanger manifold | |
US9523518B2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CN215063015U (zh) | 阀组集成模块 | |
EP1693632B1 (en) | Service valve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 |
CN113531963B (zh) | 空调调试设备 | |
CN113266969B (zh) | 气液分离装置 | |
JP2024514784A (ja) | 弁群統合モジュール、車両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 |
CN108397573B (zh) | 一种空调装置以及汽车空调 | |
CN107356020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219687016U (zh) | 阀组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107356022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KR20160117683A (ko) | 차량용 어큐뮬레이터 | |
EP3730872B1 (en) | Liquid collector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having liquid collector | |
CN115111790B (zh) |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CN113280542B (zh) | 气液分离装置 | |
CN108248332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217381757U (zh) | 单向阀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8805085U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 | |
CN218267383U (zh) | 一种整体式冷媒控制部件及热管理组件 | |
CN218702591U (zh) | 热管理集成模块、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US20240227509A9 (en) | Thermal management fluid module for vehicle | |
CN217402907U (zh) | 气液分离器集成装置、空调系统以及车辆 | |
CN211204243U (zh) | 一种天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