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8772A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8772A
CN112428772A CN202011185912.2A CN202011185912A CN112428772A CN 112428772 A CN112428772 A CN 112428772A CN 202011185912 A CN202011185912 A CN 202011185912A CN 112428772 A CN112428772 A CN 112428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interface
base
channel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59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8772B (zh
Inventor
董军启
董海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59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8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8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8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8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8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85Valve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e.g. thermostatic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2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包括气液分离件、基座、第一盖体、截断阀以及第一节流阀,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盖体连接,所述基座内部具有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能够在基座内部连通,所述截断阀与第一节流阀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节流阀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流道内,所述第一节流阀用于控制第一流道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所述截断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流道的导通或截断;所述气液分离件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固定连接,有利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

Description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集成化是热管理技术领域的一发展新趋势,相关技术中,如图14所示,一种流量控制阀,包括电子膨胀阀33、电磁阀32与基座31,电子膨胀阀33与电磁阀32安装于基座31,用于控制基座31内部通道的流体流量,此种设置有利于电子膨胀阀33与电磁阀32的集成。但相关技术中,流量控制阀与热管理系统的其他部件单独布置在车体内,不利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气液分离件、基座、第一盖体、截断阀以及第一节流阀,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盖体连接,所述基座内部具有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能够在基座内部连通,所述截断阀与第一节流阀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节流阀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流道内,所述第一节流阀用于控制第一流道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所述截断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流道的导通或截断;
所述气液分离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以及气液分配组件,所述第二筒体内侧具有第一腔,所述气液分配组件位于第一腔内,所述第一筒体围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外侧,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所述第一腔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所述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固定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以及前述的流体控制组件,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具有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第七接口以及第八接口;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能够与所述第八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八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能够与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六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七接口连通,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本申请中所述截断阀与第一节流阀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盖体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气液分离件的第一筒体固定连接,截断阀与第一节流阀可以通过基座和第一盖体实现与气液分离件的集成,有利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基座与第一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气液分离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气液分离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气液分离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阀件、基座与第一盖体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9是如图7示圆圈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组实线为制冷剂循环回路,细实线为冷却液循环回路;
图12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组实线为制冷剂循环回路,细实线为冷却液循环回路;
图13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除霜模式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组实线为制冷剂循环回路,细实线为冷却液循环回路;
图14是本申请背景技术中的一种流量控制阀的示意图。
附图中:
100、流体控制组件;
10、气液分离件;11、第一筒体;121、第一腔;13、夹层空间;14、第六接口;15、第七接口;16、第二盖体;17、第二筒体;18、气液分配组件;19、气体出口;
20、换热件;21、集流管;22、扁管;23、换热管;24、流通通道;25、第一接管;
31、第一盖体;311、第一通道;312、第三端;313、第四端;314、第二通道;315、第五端;316、第六端;32、基座;33、第一流道;331、第一接口;332、第二接口;34、第二流道;341、第一端;342、第二端;343、第三接口;35、第三流道;351、第四接口;352、第五接口;36、第四流道;361、第八接口;
40、第一节流阀;401、第一控制部;402、第一阀芯;41、截断阀;411、第二控制部;412、第二阀芯;42、第二节流阀;421、第三控制部;422、第三阀芯;
1、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2A、第一换热部;2B、第二换热部;2a、第一换热部的第一端口;2b、第二换热部的第二端口;3、第二换热器3;3a、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3b、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4、第三换热器;4A、第三换热部;4B、第四换热部;4a、第三换热部的第一端口;4b、第三换热部的第二端口;5、第一组件;6、第一泵;7、第二泵;8、第四换热器;9、第五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10所示,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气液分离件10、基座32、第一盖体31、截断阀41以及第一节流阀40。
如图1至图3所示,基座32连接于第一盖体31的上侧,基座32与第一盖体31的连接处密封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2与第一盖体31为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粘接、焊接,紧固件连接等。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基座32与第一盖体31可为一体结构,有利于制造与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2可连接于第一盖体31的侧部,基座32与第一盖体31的具体连接位置,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2与第一盖体31的制作材料可为铝,有利于流体控制组件100的轻量化。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基座32与第一盖体31的制作材料也可为钢、铁等其它材料,本申请中,基座32与第一盖体31的制作材料不以此为限。
如图7与图8所示,基座32内部开设有第一流道33(图8中虚线所示)与第二流道34(图8中细线所示),第一流道33与第二流道34能够在基座32内部连通。第一流道33与第二流道34在基座32内部连通指的是第一流道33与第二流道34的连通没有通过基座32外部的其它媒介(如管道或其它部件等)实现连通。基座32具有第一接口331、第二接口332与第三接口343,第一接口331与第二接口332位于第一流道33长度方向相反的两端,第一流道33能够连通第一接口331与第二接口332,第二流道34具有长度方向相反的第一端341与第二端342,第三接口343位于第一端341,第二流道34自第三接口343向基座32内部延伸,第二流道34的第二端342与第一流道33直接连通,即从第三接口343流入的流体能够从第二接口332流出,或从第二接口332流入的流体能够从第三接口343流出。本文中直接连通指的是两者之间连通没有通过其他媒介(管道、通道或其它流道等)实现,如流道(或通道)与流道直接连通指的是流道(或通道)相交或直接相连接以实现连通。第二流道34的第二端342与第一流道33直接连通指的是第二流道34的第二端342与第一流道33相交,第二流道34的第二端342与第一流道33的连通没有通过其它管道或流道等媒介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道34的第二端342也可通过基座32内部其他流道与第一流道33实现连通,本申请第二端342与第三接口343的连通方式不以此为限。如图7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口331位于基座32的下侧,第一接口331、第二接口332与第三接口343位于基座32的不同侧,此种设置有利于基座32横向尺寸的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331、第二接口332与第三接口343可位于基座32的同一侧,本申请中接口位置不以此为限。
如图1、图3、图7与图8所示,第一节流阀40安装于基座32,第一节流阀40用于控制第一流道33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第一节流阀40包括第一控制部401与第一阀芯402,第一阀芯402部分位于基座32的第一流道33内,第一控制部401能够控制第一阀芯402相对于基座32沿第一阀芯402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控制第一流道33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阀40可为电子膨胀阀,第一控制部401设置于第一阀芯402的外围,第一控制部401包括线圈组件,当线圈组件通电时,线圈组件能够驱动第一阀芯402相对基座32运动,进而控制第一流道33内流体流量的大小,进而控制第一流道33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在可选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阀40可为热力膨胀阀,第一控制部401设置于第一阀芯402的顶端,第一控制部401为动力头。本申请中,第一节流阀40的类型不以此为限,只要能够起到控制第一流道33内流体导通、截断或节流的作用即可。
如图1、图3、图7与图8所示,截断阀41安装于基座32上,截断阀41只用于控制第二流道34的导通或截断,不用于控制第二流道34内流体的节流,截断阀41包括第二控制部411与第二阀芯412,第二控制部411能够控制第二阀芯412相对于基座32运动,进而控制第二流道34导通或截断。在一些实施例中,截断阀41可为闸阀、截止阀、球阀和蝶阀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截断阀41可为电子膨胀阀,此时,电子膨胀阀作截断阀用,只用于控制第二流道34导通或截断。本申请中,截断阀41的类型不以此为限,只要起到控制第二流道34的导通或截断即可。
如图1、图2、图3与图7所示,气液分离件10包括第一筒体11,第一盖体31盖设于第一筒体11的上方,第一盖体31与第一筒体11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粘接、焊接、紧固连接等。第一筒体11与第一盖体31连接处密封设置。基座32与第一盖体31连接,第一盖体31与第一筒体1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可以实现气液分离件10与基座32的集成,有利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
如图10所示,基座32具有第四接口351、第五接口352与第三流道35,第四接口351与第五接口352位于第三流道35长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第三流道35能够连通第四接口351与第五接口352,第三流道35与第一流道33在基座32内部不连通,第三流道35与第二流道34在基座32内部不连通。在如图8与图10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第四接口351与第一接口331位于同一侧,第四接口351位于基座32的下侧,第五接口352位于基座32的右侧。在可选的其它实施例中,第四接口351与第五接口352可位于基座32的同一侧。
如图2至图6所示,气液分离件10包括第二筒体17与气液分配组件18,第二筒体17内侧具有第一腔121,气液分配组件18位于第一腔121内,第一筒体11围设于第二筒体17外侧,第一筒体11与第二筒体17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13,第一腔121与夹层空间13连通。气液分配组件18能够将进入第一腔121内的流体进行气液分离。
如图10所示,第一盖体31具有第一通道311,第一通道311具有第三端312与第四端313,第三端312与第四端313位于第一通道311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第三端312位于第一盖体31的下侧,第四端313位于第一盖体31的上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端313与第四接口351直接连通。第四端313与第四接口351直接连通指的是第一通道311的第四端313与第四接口351直接相连接,第一通道311与第四接口351的连通没有通过其他媒介(如其它管道、流道等)。第一通道31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三流道35的横截面积。在可选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11的第四端313可通过其它位于基座32内部的通道实现与第三流道35连通。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11的第四端313可通过外部管道实现与第三流道35的连通,本申请中,第一通道311与第三流道35的连通方式不以此为限。位于基座32下侧的第三端312与气液分离件10的第一腔121连通,以实现第一腔121与第三流道35的连通。在第一盖体31内部设置第一通道311以实现第一腔121与第三流道35的连通,有利于减少热管理系统的管路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配组件18的上端直接插入第一通道311的第三端312中以实现第一通道311与第一腔121的连通。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气液分配组件18的上端可套设接管,接管的上端可直接插入第一通道311,以实现第一通道311与第一腔121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11的第三端312位于第一盖体31的下端,第四端313位于第一盖体31的上端。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中,第一通道311在第一盖体31内部弯曲设置,第一通道311的第三端312位于第一盖体31的下端,第一通道311的第四端313位于第一盖体31侧端,基座32的一端与第一盖体31的侧端连接,本申请中,第一通道311的第三端312与第四端313的位置不以此为限。
如图4至图6所示,流体控制组件100还包括换热件20,换热件20位于夹层空间13,换热件20具有流通通道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换热件20包括扁管22与两个集流管21,集流管21沿第一筒体11长度方向延伸,扁管22环绕第二筒体17设置,两个集流管21分别固定于扁管22环绕方向的两个端部,且集流管21的内腔与扁管22内腔连通。流通通道24指的是流体从进入换热件20到流出换热件20间的流动路径,即流通通道24包括集流管21的内腔与扁管22的内腔,流通通道24的两末端分别位于集流管21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换热件20包括换热管23,换热管23螺旋缠绕第二筒体17设置,换热管23具有内腔,流通通道24为换热管23的内腔。
如图7至图9所示,第一盖体31具有第二通道314,第二通道314具有第五端315与第六端316,第五端315与第六端316位于第二通道314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第五端315相较于第六端316更靠近于换热件20,第五端315与流通通道24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端316与第一接口331直接连通。第六端316与第一接口331直接连通指的是第二通道314的第六端316与第一接口331直接相连接,第二通道314与第一接口331的连通没有通过其他媒介(如其它管道、流道等)。第二通道314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流道33的横截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314与第一通道311的长度方向平行,有利于通道的制造。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道314贯穿第一盖体31,第二通道314在第一盖体31内部弯曲设置,第二通道314的第五端315位于第一盖体31的下端,第二通道314的第六端316位于第一盖体31侧端,基座32的一端与第一盖体31的侧端连接。本申请中,第二通道314的第五端315与第六端316的位置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管21或者换热管23的上端直接插入第二通道314以实现第二通道314的第五端315与流通通道24的连通。在可选的其它实施例中,集流管21的上端或者换热管23的上端套设有第一接管25,第一接管25上远离集流管21或者换热管23的一端部插入第二通道314内,以实现流通通道24与第二通道314的第五端315连通。
第一通道311的第四端313与第四接口351直接连通,此种设置减少了第一通道311与第四接口351间连接管路的设置。第二通道314的第六端316与第一接口331直接连通,此种设置减少了第二通道314与第一接口331间连接管路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与图10所示,第二盖体16具有第六接口14与第七接口15,第六接口14与流通通道24连通,即第六接口14与第一接口331连通,第七接口15与第一腔121连通,即第七接口15与第四接口351连通。气液分配组件18具有气体出口19,气体出口19位于气液分配组件18的上部。气液两相形态的制冷剂从第四接口351流入第一腔121,其中液态制冷剂顺着第二筒体17内壁流向第一腔121的下部,气态制冷剂经过气液分配组件18从气体出口19流出,进入夹层空间13,并与换热件20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最后从第七接口15流出。
如图8所示,基座32具有第四流道36(图8中虚线所示)与第八接口361,第八接口361与第三接口343位于第四流道36长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第四流道36能够连通第八接口361与第三接口343,即从第三接口343流入的流体能够从第八接口361或者从第二接口332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接口343与第八接口361位于基座32的不同侧。
如图3与图8所示,流体控制组件100还包括第二节流阀42,第二节流阀42安装于基座32上,第二节流阀42用于控制第四流道36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第二节流阀42包括第三控制部421与第三阀芯422,第三阀芯422部分位于基座32的第四流道36内,第三控制部421能够控制第三阀芯422相对于基座32沿第三阀芯422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控制第四流道36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流阀42可为电子膨胀阀,第三控制部421设置于第三阀芯422的外围,第三控制部421包括线圈组件,当线圈组件通电时,线圈组件能够驱动第三阀芯422相对基座32运动,进而控制第四流道36内流体流量的大小,进而控制第四流道36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在可选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节流阀42可为热力膨胀阀,第三控制部421设置于第三阀芯422的顶端,第三控制部421为动力头。本申请中,第二节流阀42的类型不以此为限,只要能够起到控制第四流道36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的作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部401、第二控制部411与第三控制部421位于基座32的同一侧,此种设置有利于基座32横向尺寸的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部401、第二控制部411与第三控制部421位于基座32的上侧,第一阀芯402、第二阀芯412与第三阀芯422自上向下伸入基座32内部,此种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阀芯402、第二阀芯412与第三阀芯422的耐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芯402的长度方向、第二阀芯4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三阀芯42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一阀芯402的长度方向与基座32的厚度方向平行。此种设置有利于降低安装难度,另外,也有利于减小阀芯与基座32之间泄露的风险。
上述实施例中的流体控制组件100可应用于热管理系统中,如车辆热管理系统、家用热管理系统或商用热管理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以及流体控制组件100,第一换热器2包括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部2A与第二换热部2B,第四换热器4包括第三换热部4A与第四换热部4B。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与冷却液循环回路,第一换热部2A的流道连接于制冷剂循环回路,第二换热部2B的流道连接于冷却液循环回路;第三换热部4A的流道连接于制冷剂循环回路,第四换热部4B的流道连接于冷却液循环回路。流体控制组件100具有第二接口332、第三接口343、第五接口352、第六接口14、第七接口15以及第八接口361,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一组件5,第一组件5集成了换热件20与气液分离件10。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泵6、第二泵7、第四换热器8与第五换热器9。
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与除霜模式。本实施例中,图11为热管理系统的制冷模式,图12为热管理系统的制热模式,图13为热管理系统的除霜模式;图中粗实线表示制冷剂循环回路,细实线表示冷却液循环回路。
在制冷模式下,第二节流阀42导通第四流道36,第一节流阀40对第一流道33内的制冷剂节流,截断阀41截断第二流道34,第一泵6关闭,第二泵7打开。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各部件的连通关系为:压缩机1的出口与第一换热部2A的第一端口2a连通,第一换热部2A的第二端口2b与第三接口343连通,第二节流阀42导通第四流道36,截断阀41截断第二流道34,第三接口343与第八接口361连通,第八接口361与第二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3a连通,流经第二换热器3的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3中释放热量,第二换热器3的第二端口3b与第六接口14连通,第一节流阀40对第一流道33内的制冷剂节流,第六接口14与第二接口332连通,第二接口332与第三换热部4A的第一端口4a连通,流经第三换热部4A的的制冷剂在第三换热器4中与流经第四换热部4B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部4A的第二端口4b与第五接口352连通,第五接口352与第七接口15连通,从第五接口352流向第七接口15的一路制冷剂与从第六接口14流向第二接口332的一路制冷剂在第一组件5中进行逆流换热,第七接口15与压缩机1入口连通。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第二泵7、第五换热器9与第四换热部4B连通形成回路。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泵6关闭,第二泵7打开,第三换热部4A与第三换热部4B在第三换热器4中进行热交换,流经第五换热器9的冷却液在第五换热器9中吸收热量。
在制热模式下:第二节流阀42对第四流道36内的制冷剂节流,第一节流阀40对第一流道33内的制冷剂节流,截断阀41截断第二流道34,第一泵6打开,第二泵7关闭。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各部件的连通关系为:压缩机1的出口与第一换热部2A的第一端口2a连通,流经第一换热部2A的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2中与流经第二换热部2B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部2A的第二端口2b与第三接口343连通,第二节流阀42对第四流道36内的制冷剂节流,截断阀41截断第二流道34,第三接口343与第八接口361连通,第八接口361与第二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3a连通,流经第二换热器3的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3中吸收热量,第二换热器3的第二端口3b与第六接口14连通,第一节流阀40对第一流道33内的制冷剂节流,第六接口14与第二接口332连通,第二接口332与第三换热部4A的第一端口4a连通,第三换热部4A的第二端口4b与第五接口352连通,第五接口352与第七接口15连通,从第五接口352流向第七接口15的一路制冷剂与从第六接口14流向第二接口332的一路制冷剂在第一组件5中进行逆流换热,第七接口15与压缩机1入口连通。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第一泵6、第四换热器8与第二换热部2B连通形成回路。在制热模式下,第一换热部2A与第二换热部2B在第一换热器2中进行热交换,流经第四换热器8的冷却液在第四换热器8中释放热量。
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除霜模式,当热管理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第二换热器3一直从室外吸收热量,就会出现结霜现象。此时,可开启热管理系统的除霜模式。在除霜模式下:第二节流阀42截断第四流道36,第一节流阀40对第一流道33内的制冷剂节流,截断阀41导通第二流道34,第一泵6打开,第二泵7打开。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各部件的连通关系为:压缩机1的出口与第一换热部2A的第一端口2a连通,流经第一换热部2A的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2中与流经第二换热部2B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部2A的第二端口2b与第三接口343连通,第二节流阀42截断第四流道36,截断阀41导通第二流道34,第三接口343与第一流道33连通,第一节流阀40对第一流道33内的制冷剂节流,第三接口343与第二接口332连通,第二接口332与第三换热部4A的第一端口4a连通,流经第三换热部4A的制冷剂在第三换热器4中与流经第四换热部4B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部4A的第二端口4b与第五接口352连通,第五接口352与第七接口15连通,第七接口15与压缩机1入口连通。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第一泵6、第四换热器8与第二换热部2B连通形成回路,第二泵7、第五换热器9与第四换热部4B连通形成回路。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件(10)、基座(32)、第一盖体(31)、截断阀(41)以及第一节流阀(40),所述基座(32)与所述第一盖体(31)连接,所述基座(32)内部具有第一流道(33)与第二流道(34),所述第一流道(33)与第二流道(34)能够在基座(32)内部连通,所述截断阀(41)与第一节流阀(40)安装于所述基座(32),所述第一节流阀(4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流道(33)内,所述第一节流阀(40)用于控制第一流道(33)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所述截断阀(4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流道(34)的导通或截断;
所述气液分离件(10)包括第一筒体(11)、第二筒体(17)以及气液分配组件(18),所述第二筒体(17)内侧具有第一腔(121),所述气液分配组件(18)位于第一腔(121)内,所述第一筒体(11)围设于所述第二筒体(17)外侧,所述第一筒体(11)与第二筒体(17)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13),所述第一腔(121)与所述夹层空间(13)连通,所述第一盖体(31)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1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第一盖体(31)与所述第一筒体(11)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2)具有第一接口(331)、第二接口(332)与第三接口(343),所述第一接口(331)与第二接口(332)位于第一流道(33)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所述第一流道(33)能够连通第一接口(331)与第二接口(332),所述第二流道(34)具有长度方向相反的第一端(341)与第二端(342),所述第三接口(343)位于第一端(341),所述第二端(342)与第一流道(33)直接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331)、所述第二接口(332)与所述第三接口(343)分别位于所述基座(32)的不同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2)具有第四接口(351)、第五接口(352)与第三流道(35),所述第四接口(351)与第五接口(352)位于第三流道(35)长度方向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三流道(35)能够连通第四接口(351)与第五接口(352),所述第三流道(35)与第一流道(33)在基座(32)内部不连通,所述第三流道(35)与所述第二流道(34)在基座(32)内部不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31)具有第一通道(311),所述第一通道(311)具有第三端(312)与第四端(313),所述第三端(312)与第四端(313)位于第一通道(311)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所述第四端(313)与所述第四接口(351)直接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311)的第三端(312)与所述第一腔(121)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还包括换热件(20),所述换热件(20)位于所述夹层空间(1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31)具有第二通道(314),所述第二通道(314)具有第五端(315)与第六端(316),所述第五端(315)与第六端(316)位于第二通道(314)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所述第六端(316)与所述第一接口(331)直接连通;
所述换热件(20)具有流通通道(24),所述第二通道(314)的第五端(315)与所述流通通道(24)连通;
所述气液分离件(10)还包括第二盖体(16),所述第一盖体(31)与第二盖体(16)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11)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所述第二盖体(16)与所述第一筒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体(16)具有第六接口(14)与第七接口(15),所述第六接口(14)与所述流通通道(24)连通,所述第七接口(15)与所述夹层空间(13)连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2)具有第四流道(36)与第八接口(361),所述第八接口(361)与第三接口(343)位于第四流道(36)长度方向的相反两侧,所述第四流道(36)能够连通第八接口(361)与第三接口(343);
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还包括第二节流阀(42),所述第二节流阀(42)安装于所述基座(32),所述第二节流阀(4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流道(36)内,所述第二节流阀(42)用于控制第四流道(36)内流体的导通、截断或节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阀(40)包括第一控制部(401)与第一阀芯(402),所述第一控制部(401)能够控制第一阀芯(402)相对于基座(32)运动,所述截断阀(41)包括第二控制部(411)与第二阀芯(412),所述第二控制部(411)能够控制第二阀芯(412)相对于基座(32)运动,所述第二节流阀(42)包括第三控制部(421)与第三阀芯(422),所述第三控制部(421)能够控制第三阀芯(422)相对于基座(32)运动,所述第一控制部(401)、所述第二控制部(411)与所述第三控制部(421)位于基座(32)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阀芯(402)的长度方向、第二阀芯(4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三阀芯(42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具有第二接口(332)、第三接口(343)、第五接口(352)、第六接口(14)、第七接口(15)以及第八接口(361);
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2a)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2b)与所述第三接口(343)连通,所述第三接口(343)能够与所述第八接口(361)连通,所述第三接口(343)能够与所述第一流道(33)连通,所述第八接口(361)能够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3a)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第二端口(3b)能够与第六接口(14)连通,所述第六接口(14)能够与所述第二接口(332)连通,所述第二接口(332)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第一端口(4a)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第二端口(4b)与所述第五接口(352)连通,所述第五接口(352)与所述第七接口(15)连通,所述第七接口(15)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通。
CN202011185912.2A 2020-10-30 2020-10-30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112428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5912.2A CN112428772B (zh) 2020-10-30 2020-10-30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5912.2A CN112428772B (zh) 2020-10-30 2020-10-30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8772A true CN112428772A (zh) 2021-03-02
CN112428772B CN112428772B (zh) 2023-03-21

Family

ID=74694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5912.2A Active CN112428772B (zh) 2020-10-30 2020-10-30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877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1285A (zh) * 2020-12-14 2021-05-11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3650528A (zh) * 2021-08-19 2021-11-1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15111790A (zh) * 2021-03-19 2022-09-27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WO2023088350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7584A (zh) * 2018-02-02 2018-05-29 重庆世中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换向结构以及气液冲击机构
CN108302839A (zh) * 2017-12-29 2018-07-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系统
WO2019001385A1 (zh) * 2017-06-27 2019-01-0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US20190072300A1 (en) * 2016-04-01 2019-03-07 Zhejiang Jiaxi Opto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09838585A (zh) * 2017-11-29 2019-06-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0131914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四通阀和空调系统
CN110195947A (zh) * 2018-02-24 2019-09-03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系统
CN211204496U (zh) * 2019-11-27 2020-08-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
CN211233423U (zh) * 2019-07-25 2020-08-1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1578564A (zh) * 2020-05-27 2020-08-25 杨新超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CN211779163U (zh) * 2019-08-29 2020-10-27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流路切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72300A1 (en) * 2016-04-01 2019-03-07 Zhejiang Jiaxi Opto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er
WO2019001385A1 (zh) * 2017-06-27 2019-01-0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CN109838585A (zh) * 2017-11-29 2019-06-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08302839A (zh) * 2017-12-29 2018-07-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系统
CN108087584A (zh) * 2018-02-02 2018-05-29 重庆世中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换向结构以及气液冲击机构
CN110131914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四通阀和空调系统
CN110195947A (zh) * 2018-02-24 2019-09-03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系统
CN211233423U (zh) * 2019-07-25 2020-08-1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211779163U (zh) * 2019-08-29 2020-10-27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流路切换装置
CN211204496U (zh) * 2019-11-27 2020-08-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集成模块以及热泵系统
CN111578564A (zh) * 2020-05-27 2020-08-25 杨新超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1285A (zh) * 2020-12-14 2021-05-11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5111790A (zh) * 2021-03-19 2022-09-27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13650528A (zh) * 2021-08-19 2021-11-1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13650528B (zh) * 2021-08-19 2023-12-2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WO2023088350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8772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8772B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216033602U (zh) 阀组集成模块
CN108068572B (zh) 流体换热组件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2432396B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09838586B (zh)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EP1793115B1 (en) Multifunctional module for a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CN108068581B (zh) 流体换热组件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2428773B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2431946B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3175768A (zh) 流体控制组件
CN115014005B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08116189B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1684974B (zh) 应用于空调系统中的带旁路的热力膨胀阀
CN108397573B (zh) 一种空调装置以及汽车空调
CN112428770A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JPS6312282Y2 (zh)
CN110207427B (zh)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CN219687016U (zh) 阀组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8721892U (zh) 流路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219890250U (zh) 中间换热器、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8764093U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制冷系统
CN114370725A (zh) 集成模块
CN211503341U (zh) 一种膨胀阀
JPS6247026Y2 (zh)
CN117774593A (zh) 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