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7427B -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07427B CN110207427B CN201910513793.XA CN201910513793A CN110207427B CN 110207427 B CN110207427 B CN 110207427B CN 201910513793 A CN201910513793 A CN 201910513793A CN 110207427 B CN110207427 B CN 1102074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pipe
- indoor heat
- valve body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one within the other, e.g. concentrical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换热器包括: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外管;阀体,阀体设置于套管组件上,阀体用于导通内管或外管。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为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具有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的套管组件,换热介质能够在内管、外管内流动,以实现换热;进一步地,通过在套管组件上设置阀体,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外管或内管的导通的控制,通过切换换热介质流经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一种制冷系统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考虑全年能效,但是,现有的空调系统中制冷运行所需要的换热量较大,就需要换热器的容积大,进而导致在制热过程中产生的结霜较多;并且制热模式并不需要较大的换热量,这样就导致了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对应的能耗不平衡的问题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换热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制冷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外管;阀体,阀体设置于套管组件上,阀体用于导通内管或外管。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为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具有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的套管组件,换热介质能够在内管、外管内流动,以实现换热;进一步地,通过在套管组件上设置阀体,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外管或内管的导通的控制,通过切换换热介质流经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用于空调器,设置于空调器的室内机上,当系统进行制冷模式时,控制阀体为导通状态,进而使得换热介质在套管组件的内管和外管均流通,以增大换热量,满足制冷运行的换热量需求;当系统进行制热运行时,控制阀体为不导通状态,阀体如果设置在内管连接的管路上则内管处于不导通的状态,阀体如果设置在外管连接的管路上,则外管处于不导通的状态;即内管和外管中有一个管路是处于不导通的状态,换热介质只在内管或外管中的一个管路内流通,进而减小了换热量,减小了结霜量,同时提高了室内侧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随之提高,冷凝效果提高,使系统运行更可靠、高效。进一步地,减少了翅片材料,节约成本。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为单向阀或电磁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可以为单向阀或电磁阀。采用单向阀的情况下,根据单向阀正向导通的原理,设置单向阀的位置以及导通方向,进而实现切换换热介质流经室内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采用电磁阀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模式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实现对管路的切换,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套管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内管的管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外管的管口相连通。其中,换热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阀体设置于其中一侧的第一连接管的管口端或第二连接管的管口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套管组件的内管的两端管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内管和第一连接管相连通;外管的两端管口分别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为笛管,上面设置有多个通孔,内管和外管的数量均为多个,通过通孔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进行连通。阀体设置在换热器一侧的第一连接管的管口端或者是第二连接管的管口端,以实现对内管和外管的导通状态的切换,进而实现换热量的调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通过管路依次与压缩机相连接的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室内换热器;其中,室内换热器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及室内换热器,其中室内换热器包括具有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的套管组件,换热介质能够在内管、外管内流动,以实现换热;以及设置在套管组件上的阀体,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外管或内管的导通的控制。具体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节流部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通过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进而实现对外管或内管的导通的控制,通过切换换热介质流经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位于室内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节流部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阀体位于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在运行制热模式时,冷媒被隔离在了换热器内部管路的外面,避免了大量冷媒挤压在换热器内部,造成冷媒沉积,进而提高了室内侧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随之提高,冷凝效果提高,使系统运行更可靠、高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阀体为单向阀的情况,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冷媒由室外换热器向室内换热器流动的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单向阀的情况下,根据单向阀正向导通的原理,设置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冷媒由室外换热器向室内换热器流动的方向,进而实现切换换热介质流经室内换热器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阀体为电磁阀,制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磁阀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运行模式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电磁阀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模式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实现对管路的切换,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进口通过四通阀与室内换热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系统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具体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通,节流部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通,四通阀的第四接口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通过在压缩机的回气口之前设置气液分离器,降低进去压缩机的气体的含液量,进而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截止阀,设置于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第二截止阀,设置于四通阀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制冷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截止阀,便于安装,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导致冷媒泄漏,进而保证安装后的空调器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室外风机,设置于室外换热器侧;室内风机,设置于室内换热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侧均设置有风机,以提升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感温包,感温包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室内换热器的两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室内换热器的内管或外管上设置感温包,检测管路的温度,根据实时温度值调整节流部件的开度,以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体地,感温包和阀体分别设置在两个管路上,阀体设置在外管,则感温包设置在内管上,反之感温包设置在外管,以保证感温包可以获取到准确的冷媒温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因此具有上述制冷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在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的管路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述实施例的换热器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换热器,12内管,14外管,16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0单向阀,100制冷系统,102压缩机,104四通阀,106室外换热器,108节流部件,110室内换热器,112气液分离器,114第一截止阀,115第二截止阀,116感温包,118室外风机,120室内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1、制冷系统100和空调器。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包括: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内管12和套设于内管12外部的外管14;阀体,阀体设置于套管组件上,阀体用于导通内管12或外管14。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1为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具有内管12和套设在内管12外部的外管14的套管组件,换热介质能够在内管12、外管14内流动,以实现换热;进一步地,通过在套管组件上设置阀体,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外管14或内管12的导通的控制,通过切换换热介质流经换热器1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1用于空调器,设置于空调器的室内机上,当系统进行制冷模式时,控制阀体为导通状态,进而使得换热介质在套管组件的内管12和外管14均流通,以增大换热量,满足制冷运行的换热量需求;当系统进行制热运行时,控制阀体为不导通状态,阀体如果设置在内管12连接的管路上则内管12处于不导通的状态,阀体如果设置在外管14连接的管路上,则外管14处于不导通的状态;即内管12和外管14中有一个管路是处于不导通的状态,换热介质只在内管12或外管14中的一个管路内流通,进而减小了换热量,减小了结霜量,同时提高了室内侧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随之提高,冷凝效果提高,使系统运行更可靠、高效。进一步地,减少了翅片材料,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优选地,阀体设置在内管12出口,进而使得外管14内一直有换热介质流过,外管14与外界的距离较近,可以提升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阀体为单向阀10或电磁阀。
在该实施例中,阀体可以为单向阀10或电磁阀。采用单向阀10的情况下,根据单向阀10正向导通的原理,设置单向阀10的位置以及导通方向,进而实现切换换热介质流经室内换热器110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采用电磁阀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模式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实现对管路的切换,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单向阀10设置在内管12出口,当冷媒从换热器1的A侧流向换热器1的B侧时,单向阀10导通,冷媒在套管组件的内管12和外管14均流通;当冷媒从B侧流向A侧时,单向阀10不导通,冷媒只在套管的内管12流通。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套管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6,第一连接管16与内管12的管口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8与外管14的管口相连通。其中,换热器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8,阀体设置于其中一侧的第一连接管16的管口端或第二连接管18的管口端。
在该实施例中,套管组件的内管12的两端管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6,内管12和第一连接管16相连通;外管14的两端管口分别与第二连接管18相连通,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8为笛管,上面设置有多个通孔,内管12和外管14的数量均为多个,通过通孔与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8进行连通。阀体设置在换热器1一侧的第一连接管16的管口端或者是第二连接管18的管口端,以实现对内管12和外管14的导通状态的切换,进而实现换热量的调控。
具体实施例中,阀体设置在第一连接管16的出口端,进而实现对内管12的导通状态的切换。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2;通过管路依次与压缩机102相连接的四通阀104、室外换热器106、节流部件108、室内换热器110;其中,室内换热器110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1。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2、四通阀104、室外换热器106、节流部件108及室内换热器110,其中室内换热器110包括具有内管12和套设在内管12外部的外管14的套管组件,换热介质能够在内管12、外管14内流动,以实现换热;以及设置在套管组件上的阀体,通过控制阀体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外管14或内管12的导通的控制。具体地,压缩机102的排气口与四通阀104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四通阀104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106的一端相连通,室外换热器106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10的一端相连通,节流部件108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6和室内换热器11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室内换热器110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04的第三接口相连通,四通阀104的第四接口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相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100,通过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1,进而实现对外管14或内管12的导通的控制,通过切换换热介质流经换热器1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100用于空调器,当系统进行制冷模式时,控制阀体为导通状态,冷媒从压缩机102排出,经过四通阀104后,先流经室外换热器106,节流后从室内换热器110的进口端A侧分两路,分别为套管的内管12和外管14,进入室内换热器110,在出口端B侧两路冷媒汇合后回到压缩机102,使得换热介质在套管组件的内管12和外管14均流通,以增大换热量,满足制冷运行的换热量需求;当系统进行制热运行时,控制阀体为不导通状态,冷媒从压缩机102排出,经过四通阀104后,先流经室内换热器110,冷媒只从B侧进入室内换热器110,通过室内换热器110的内管12或外管14从A侧出来后进行节流,经过室外换热器106后回到压缩机102,完成制热循环。具体地,阀体如果设置在内管12连接的管路上则内管12处于不导通的状态,外管14处于导通状态,减小换热量的同时满足换热效率的需求;阀体如果设置在外管14连接的管路上,则外管14处于不导通的状态,内管12处于导通状态;即内管12和外管14中有一个管路是处于不导通的状态,换热介质只在内管12或外管14中的一个管路内流通,进而减小了换热量,减小了结霜量,同时提高了室内侧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随之提高,冷凝效果提高,使系统运行更可靠、高效。进一步地,减少了翅片材料,节约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阀体位于室内换热器110与压缩机102相连通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102的排气口与四通阀104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四通阀104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106的一端相连通,室外换热器106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10的一端相连通,节流部件108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6和室内换热器11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室内换热器110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04的第三接口相连通,四通阀104的第四接口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相连通。阀体位于室内换热器110和压缩机102的回气口之间,如图2所示,阀体位于室内换热器110的B侧,在运行制热模式时,冷媒被隔离在了换热器1内部管路的外面,避免了大量冷媒挤压在换热器1内部,进而提高了室内侧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随之提高,冷凝效果提高,使系统运行更可靠、高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基于阀体为单向阀10的情况,单向阀10的导通方向为冷媒由室外换热器106向室内换热器110流动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单向阀10的情况下,根据单向阀10正向导通的原理,设置单向阀10的导通方向为冷媒由室外换热器106向室内换热器110流动的方向,进而实现切换换热介质流经室内换热器110的管路,实现对换热量的调控,满足不同运行模式的需求,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制冷循环:当系统进行制冷运行时,单向阀10为导通状态,冷媒从压缩机102排出,经过四通阀104后,先流经室外换热器106,节流后从A侧分两路(套管的内管12和外管14)进入室内换热器110,在B侧两路冷媒汇合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12,最后回到压缩机102。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当系统在制冷循环运行时,设置在套管的外管14或内管12出口的单向阀10为正向导通状态,冷媒可以从内管12和外管14流过,通过提高换热容积,进而提高换热量。优选地,单向阀10设置在内管12出口。
制热循环:当系统进行制热运行时,单向阀10为不导通状态,冷媒从压缩机102排出,经过四通阀104后,先流经室内换热器110,由于单向阀10反向不导通,内管12或外管14中的一路通道不流通,冷媒只从B侧的一个管路进入室内换热器110,从A侧后出来后进行节流,经过室外换热器106和气液分离器112后回到压缩机102,完成制热循环。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当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时,单向阀10为反向不导通状态,冷媒只从外管14或内管12中的一路通道流过,提高了室内侧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随之提高,冷凝效果提高,使系统运行更可靠、高效。优选地,单向阀10设置在B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2,气液分离器112的出气口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112的进口通过四通阀104与室内换热器11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12,具体地,压缩机102的排气口与四通阀104的第一接口相连通,四通阀104的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106的一端相连通,室外换热器106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110的一端相连通,节流部件108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06和室内换热器11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室内换热器110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04的第三接口相连通,四通阀104的第四接口气液分离器112的进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112的出气口与压缩机102的回气口相连通。通过在压缩机102的回气口之前设置气液分离器112,降低进去压缩机102的气体的含液量,进而保证压缩机102运行的稳定性,延长压缩机102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截止阀114,设置于室外换热器106和室内换热器110之间的管路上;第二截止阀115,设置于四通阀104和室内换热器110之间的管路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制冷系统100的管路上设置截止阀,便于安装,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导致冷媒泄漏,进而保证安装后的空调器使用性能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室外风机118,设置于室外换热器106侧;室内风机120,设置于室内换热器110侧。
在该实施例中,在室外换热器106和室内换热器110侧均设置有风机,以提升制冷系统100的换热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还包括:感温包116,感温包11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室内换热器110的两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换热器110的内管12或外管14上设置感温包116,检测管路的温度,根据实时温度值调整节流部件108的开度,以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体地,感温包116和阀体分别设置在两个管路上,阀体设置在外管14,则感温包116设置在内管12上,反之感温包116设置在外管14,以保证感温包116可以获取到准确的冷媒温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100。因此具有上述制冷系统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在赘述。
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为多联机组,多联机组包括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内机均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室内换热器。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套设于所述内管外部的外管;
阀体,所述阀体设置于套管组件上,所述阀体用于导通所述内管或所述外管;
所述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
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阀体为导通状态,冷媒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口端A侧分两路,分别为套管组件的内管和外管,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在出口端B侧两路冷媒汇合;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阀体为不导通状态,冷媒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冷媒只从B侧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内管或外管从A侧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为单向阀或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内管的管口相连通;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外管的管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换热器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阀体设置于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口端或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口端。
4.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通过管路依次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的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部件、室内换热器;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阀体为导通状态,冷媒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经过所述四通阀后,先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节流后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口端A侧分两路,分别为套管组件的内管和外管,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在出口端B侧两路冷媒汇合后回到所述压缩机;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阀体为不导通状态,冷媒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经过所述四通阀后,先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冷媒只从B侧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内管或外管从A侧出来后进行节流,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后回到所述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阀体为单向阀的情况,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冷媒由所述室外换热器向所述室内换热器流动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阀体为电磁阀,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通过四通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外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侧;
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温包,所述感温包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两端。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13793.XA CN110207427B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13793.XA CN110207427B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07427A CN110207427A (zh) | 2019-09-06 |
CN110207427B true CN110207427B (zh) | 2021-04-27 |
Family
ID=67792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13793.XA Active CN110207427B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07427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13842A (ja) * | 2001-01-17 | 2002-07-31 | Calsonic Kansei Corp | 膨張弁に対する二重管の接続構造及び膨張弁 |
CN101632557A (zh) * | 2008-07-21 | 2010-01-27 | 侴乔力 | 回收全部显热饮水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34538B2 (ja) * | 1997-02-10 | 2002-10-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KR100459303B1 (ko) * | 2002-05-10 | 2004-12-04 | 철 수 이 | 냉동기의 응축시스템 |
RU2320500C2 (ru) * | 2006-01-10 | 2008-03-27 | Анатолий Петрович Рыбкин |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рефрижератор |
CN203771808U (zh) * | 2014-03-04 | 2014-08-13 | 北京奥太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并联套管式换热器 |
CN106944455A (zh) * | 2017-02-27 | 2017-07-14 | 天津大学 | 一种高温气体渗流加热的废旧线路板固定床热解系统 |
CN206944777U (zh) * | 2017-07-03 | 2018-01-30 | 克拉玛依市富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回收天然气降温装置 |
-
2019
- 2019-06-14 CN CN201910513793.XA patent/CN1102074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13842A (ja) * | 2001-01-17 | 2002-07-31 | Calsonic Kansei Corp | 膨張弁に対する二重管の接続構造及び膨張弁 |
CN101632557A (zh) * | 2008-07-21 | 2010-01-27 | 侴乔力 | 回收全部显热饮水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07427A (zh) | 2019-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51378B2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 |
CN204593992U (zh) | 空调设备及其除霜控制系统 | |
CN217357659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TWI646288B (zh) | 一種空調系統及其換熱器 | |
EP2618077B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same | |
CN101545689B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214276219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111609593B (zh) |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09708216A (zh) | 模块化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236155B (zh) |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12058844A1 (zh) | 蒸发器和具有该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 |
CN112361669A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207273B (zh) | 室外换热器、制冷系统、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0207427B (zh) |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 |
CN111059732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608220B (zh) | 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
CN216592327U (zh) |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 |
CN111609583B (zh) |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14198946A (zh) |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 |
CN204063693U (zh) | 空调器 | |
CN206131220U (zh) | 一种空调机组 | |
CN218936542U (zh) | 一种低温热泵空调器 | |
CN205448416U (zh) | 一种采用空调室内机热气除霜的空调器 | |
CN204313517U (zh) | 冷暖型空调器 | |
CN219036869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