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2396B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32396B CN112432396B CN202011063632.4A CN202011063632A CN112432396B CN 112432396 B CN112432396 B CN 112432396B CN 202011063632 A CN202011063632 A CN 202011063632A CN 112432396 B CN112432396 B CN 1124323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 interface
- channel
- port
- fluid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流体控制组件,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气液分离件、换热件、连接体以及第一流量调节件,气液分离件包括第一筒体,连接体包括第一盖体与基座,第一盖体与所述基座连接,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固定连接,换热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侧,第一盖体具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位于第一通道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更靠近于流通通道,第一端与流通通道连通,第二端与第一流道直接连通,有利于减少第一通道与第一流道之间连接管路的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种热管理系统中,压缩机、冷凝器、中间换热器、节流阀、蒸发器以及气液分离器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节流阀包括阀芯与阀体,阀芯安装于阀体上,用于控制阀体通道内流体流量的大小。相关技术中,如图20所示,一种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筒体3和盖合于筒体3上端的端盖4,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设置于筒体3内部的中间换热器20,中间换热器20包括集流管211,端盖4开设有与集流管211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道41,第一通道41贯穿端盖4。相关技术中,实现中间换热器20与节流阀之间的连通,还需要在第一通道41与阀体通道之间设置连接管路。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体控制组件包括气液分离件、换热件、连接体以及第一流量调节件,所述气液分离件包括第一筒体,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一盖体与基座,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固定连接,所述换热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侧,所述换热件具有流通通道,所述基座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量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流量调节件具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流道;
所述第一盖体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位于第一通道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更靠近于流通通道,所述第一端与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端与第一流道直接连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其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以及根据前述的流体控制组件,所述流体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以及第七接口;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接口能够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或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本申请中第一盖体与基座连接,第一盖体的第二端与基座的第一流道直接连通,从而第一通道与第一流道直接连通,有利于减少第一通道与第一流道之间连接管路的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连接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气液分离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气液分离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气液分离件沿图5中E-E线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气液分离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连接体与第一、第二流量调节件沿图9中A-A线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圆圈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沿图9中A-A线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沿图10中B-B线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连接体沿图10中D-D线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沿图9中C-C线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流体控制组件一实施例的沿图10中D-D线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制冷剂流动方向,此时热管理系统处于制热模式;
图19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制冷剂流动方向,此时热管理系统处于制冷模式;
图20是本申请背景技术中的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
100、流体控制组件;
10、气液分离件;11、第一筒体;12、气液分离部;121、第一腔体;122、第二接管;13、夹层空间;14、第六接口;15、第七接口;16、第二盖体;17、第二筒体;18、气液分配组件;19、气体出口;
20、换热件;21、集流管;22、扁管;23、换热管;24、流通通道;25、第一接管;
30、连接体;31、第一盖体;32、基座;33、第一通道;331、第一端;332、第二端;34、第一流道;341、第一接口;342、第一安装腔;35、第二流道;351、第二接口;352、第二安装腔;36、第三流道;362、第三接口;363、第一段;37、第四流道;371、第四接口;38、第五流道;381、第五接口;39、第六流道;
40、第一流量调节件;401、第一阀芯;402、第一阀口部;403、第一安装片;41、第二流量调节件;
50、第一流路调节件;51、第二流路调节件;52、第三流路调节件;53、第四流路调节件;
1、压缩机;2、第二换热器;2a、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2b、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3、第三换热器;3a、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3b、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4、第四换热器;4a、第四换热器的第一端口;4b、第四换热器的第二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流体控制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19所示,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气液分离件10、换热件20、连接体30以及第一流量调节件40。
连接体30包括第一盖体31与基座32,第一盖体31与基座32连接,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1与基座32可为一体结构,有利于制造与组装。在可选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1与基座32也可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体30的制作材料可为铝,有利于流体控制组件100的轻量化。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体30的制作材料也可为钢、铁等其它材料,本申请中,连接体30的制作材料不以此为限。
如图5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件10包括第一筒体11、气液分离部12以及第二盖体16。气液分离部12位于第一筒体11内侧,第一盖体31与第二盖体16分别盖设于第一筒体11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气液分离部12包括第二筒体17与气液分配组件18,第二筒体17内部具有第一腔体121,气液分配组件18部分位于第一腔体121。第一筒体11间隔预定距离围设于所述第二筒体17外侧,第一筒体11与第二筒体17之间形成夹层空间13。夹层空间13与第一腔体121连通,换热件20位于夹层空间13,换热件20具有流通通道2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换热件20包括扁管22与两个集流管21,集流管21沿第一筒体11长度方向延伸,扁管22环绕第二筒体17设置,两个集流管21分别固定于扁管22环绕方向的两个端部,且集流管21的内腔与扁管22内腔连通。流通通道24指的是流体从进入换热件20到流出换热件20间的流动路径,即流通通道24包括集流管21的内腔与扁管22的内腔,流通通道24的两末端分别位于集流管22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换热件20包括换热管23,换热管23螺旋缠绕第二筒体17设置,换热管23具有内腔,流通通道24为换热管23的内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基座32大致呈L型,第一盖体31沿厚度方向的一端与基座32的下端连接。基座32具有第一流道34与第一安装腔342,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一流量调节件40,第一流量调节件40安装于第一安装腔342,并且第一流量调节件4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流道34。第一流量调节件40包括第一阀芯401与第一阀口部402,第一阀口部402位于第一流道34,第一阀芯401能够相对于第一阀口部402运动,进而控制第一流道34内流体流量的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34在基座32内部弯曲设置,第一流道3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在基座32的不同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可为电子膨胀阀,但本申请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的类型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上可设置第一安装片403,第一安装片403通过紧固件与基座32固定连接。基座32上位于第一安装腔342的外围的壁部上还可设置内螺纹,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上可设置外螺纹,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与基座32可螺纹连接固定。
如图11至图13所示,第一盖体31具有第一通道33,第一通道33具有第一端331与第二端332,第一端331与第二端332分别位于第一通道33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第一通道33的第一端331位于第一盖体11的下端。第一通道33的第二端332位于第一盖体31的上端。第一通道33的第一端331相对于第二端332更靠近于流通通道24。第一端331与流通通道24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管21或者换热管23直接插入第一通道33以实现第一通道33的第一端331与流通通道24的连通。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集流管21的上端或者换热管23的上端套设有第一接管25,第一接管25上远离集流管21或者换热管23的一端部插入第一通道34内,以实现流通通道24与第一通道33的第一端331连通。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3贯穿第一盖体31,第一通道33在第一盖体31内部弯曲设置,第一通道33长度方向的一端位于第一盖体31的下端,第一通道33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盖体31侧端,基座32的一端与第一盖体31的侧端连接。
如图11至图13所示,第一通道33的第二端332的端口对应第一流道34,第一通道33与第一流道34直接连通。第一通道33与第一流道34直接连通,减少了第一通道33与第一流道34间连接管路的设置。另一方面,相对于第一通道33与第一流道34间设置连接管路的方案,第一通道33与第一流道34直接连通还减少了一个连接位置,降低了泄露风险。
如图11、图12与图14所示,基座32还包括第二流道35与第二安装腔352,流体控制组件100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件41,第二流量调节件41安装于第二安装腔352,并且第二流量调节件41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流道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与第二流量调节件41结构相同。第二流量调节件41能够控制第二流道35内流体流量的大小。第二流道35在基座32内部弯曲设置,第二流道35长度方向的两端在基座32的不同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量调节件41可为电子膨胀阀,但本申请中第二流量调节件41的类型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3的位于第二端332的端口对应第二流道35,第一通道33的第二端332与第二流道35直接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34与第二流道35均通过第一通道33与流通通道24连通。流体经第一通道33可从第一接口341或第二接口351流出,或者,流体经第一接口341或第二接口351流向第一通道33。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盖体31还可以具有与第二流道35直接连通的独立通道,与第二流道35连通的独立通道与第一通道33相互不连通,此独立通道连通第二流道35与流通通道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2具有第一接口341与第二接口351。第一接口341位于第一流道34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通道33的一端,第二接口351位于第二流道35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通道33的一端,第一流道34能够连通第一接口341与第一通道33,第二流道35能够连通第二接口351与第一通道33,第一接口341与第二接口351位于所述基座32的同一侧。流体控制组件100应用于热管理系统中时,第一接口341与第二接口351位于基座32的同一侧的设置,有利于与第一接口341和第二接口351相连的连接管路或者零件的排布,有利于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与第二流量调节件41可安装于基座32的同一侧,利于流体控制组件100的小型化。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与第二流量调节件41可安装于基座32的不同侧,本申请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与第二流量调节件41的位置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具有部分位于基座32的上侧,第二流量调节件41具有部分位于基座32的上侧,此种设置可提高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与第二流量调节件41的耐久性。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可具有部分位于基座32的下侧,第二流量调节件41可具有部分位于基座32的下侧,本申请中,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与第二流量调节件41的位置不以此为限。
如图9、图15与图16所示,连接体30具有第三流道36与第三接口362。第三流道36能够连通第一腔体121与第三接口362。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部12的上端直接插入第三流道36中以实现第三流道36与第一腔体121的连通。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气液分离部12的上端可套设第二接管122,第二接管122的上端可直接插入第三流道36,以实现第三流道36与第一腔体121的连通。
如图1、图9、图15与图16所示,流体控制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流路调节件50,第一流路调节件50安装在连接体30上,第一流路调节件50用于导通或截止第三流道36。
如图1、图10图15与图17所示,连接体30具有第四流道37与第四接口371,第四流道37能够连通第一腔体121与第四接口371。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部12的上端直接插入第四流道37中以实现第四流道37与第一腔体121的连通。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气液分离部12的上端可套设第二接管122,第二接管122的上端可直接插入第四流道37,以实现第四流道37与第一腔体121的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流道36与第四流道37具有共同的第一段363,第一段363与第一腔体121连通,流体经第三接口362或者第四接口371流向第一段363,然后进入第一腔体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二流路调节件51,第二流路调节件51安装于所述连接体30上,第二流路调节件51用于导通或截止第四流道37。
如图6、图7、图16与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6具有第六接口14与第七接口15,第六接口14与流通通道24连通。第七接口15与夹层空间13连通。气液分离部12具有气体出口19,气体出口19位于气液分离部12的上部。第三流道36或第四流道37内呈气液两相形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腔体121,其中液态制冷剂顺着第二筒体17内壁流向第一腔体121的下部,气态制冷剂经过气液分配组件18从气体出口19流出,进入夹层空间13,并与换热件20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最后从第七接口15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9与图16所示,连接体30具有第五流道38与第五接口381,第五接口381与第三接口362位于第五流道38流通方向的相反两侧,第五流道38能够连通第三接口362与第五接口381,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三流路调节件52,第三流路调节件52安装于连接体30上,第三流路调节件52用于导通或截止第五流道3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0与图17所示,连接体30具有第六流道39,第五接口381与第四接口371位于第六流道39流通方向的相反两侧,第六流道39能够连通第五接口381与第四接口371,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四流路调节件53,第四流路调节件53安装于连接体30上,第四流路调节件53用于导通或截止第六流道3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路调节件50、第二流路调节件51、第三流路调节件52与第四流路调节件53可为电磁阀,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流路调节件50、第二流路调节件51、第三流路调节件52与第四流路调节件53可为电子膨胀阀,本申请中,第一流路调节件50、第二流路调节件51、第三流路调节件52与第四流路调节件53的类型不以此为限,只要起到可导通或截止第三流道36的作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流道38与第六流道39具有共同的第五接口381,流体可经第五接口381流向第三接口362或者第四接口371,或者流体可经第三接口362或者第四接口371流向第五接口38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接口362、第四接口371与第五接口381分别位于连接体30的不同侧,且呈三角形分布。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接口362、第四接口371与第五接口381可位于基座32的同一侧,本申请中第三接口362、第四接口371与第五接口381的位置不以此为限。第三流道36、第四流道37、第五流道38与第六流道39可以相互连通,第三流道36与第四流道37均可与第一腔体121连通,第五流道38与第六流道39具有共同的第五接口381,第三流道36与第五流道38具有共同的第三接口362,第四流道37与第六流道39具有共同的第四接口371,通过第一流路调节件50对第三流道36的导通或截止,第二流路调节件51对第四流道37的导通或截止,第三流路调节件52对第五流道38的导通或截止,第四流路调节件53对第六流道39的导通或截止,连接体30与第一流路调节件50、第二流路调节件51、第三流路调节件52、第四流路调节件53的集成可相当于一个四通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控制组件100可包括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四流路调节件53导通第六流道39,第一流路调节件50导通第三流道36,第三流路调节件52截止第五流道38,第二流路调节件51截止第四流道37,第五接口381与第四接口371连通,第三接口362与第一腔体121连通;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三流路调节件52导通第五流道38,第二流路调节件51导通第四流道37,第四流路调节件53截止第六流道39,第一流路调节件50截止第三流道36,第五接口381与第三接口362连通,第四接口371与第一腔体121连通。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中,流体控制组件100也可以包括其他的工作模式,比如第三流路调节件52导通第五流道38,第二流路调节件51导通第四流道37,第四流路调节件53导通第六流道39,第一流路调节件50导通第三流道36,本申请中,通过流路调节件实现不同流道的连通,可实现多种工作模式,本申请中具体的工作模式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路调节件50、第二流路调节件51、第三流路调节件52与第四流路调节件53安装于连接体的同一侧,有利于流体控制组件100的小型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路调节件50、第二流路调节件51、第三流路调节件52与第四流路调节件53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一流量调节件40与第二流量调节件4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四流路调节件5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流量调节件40的长度方向垂直,此种设置有利于减小流体控制组件100的横向空间。
上述实施例中的流体控制组件可应用于热管理系统中,如车辆热管理系统、家用热管理系统或商用热管理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与19所示,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4以及流体控制组件100,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一接口341、第二接口351、第三接口362、第四接口371、第五接口381、第六接口14以及第七接口15;
压缩机1的出口与第五接口381连通,第四接口371能够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2a和/或第三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3a连通,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2b与第一接口341连通,第三换热器3的第二端口3b与第二接口351连通,第六接口14与第四换热器4的第一端口4a连通,第四换热器4的第二端口4b与第三接口362连通,第七接口15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通。
热管理系统包括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本实施例中,图18为热管理系统的制热模式,其中粗实线为制冷剂流动路径;图19为热管理系统的制冷模式,其中粗实线为制冷剂流动路径。
在制热模式下:从压缩机1的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经第五接口381流入流体控制组件100,流体控制组件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第四流路调节件53打开,第三流路调节件52关闭,制冷剂流入第六流道39并经第四接口371流出,制冷剂流经第四接口371后,分成两路,一路流向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2a,另一路流向第三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3a,流向第二换热器2的一路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2中与气流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后,制冷剂从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2b流出,经第一接口341流入第一流道34,并经第一流量调节件40节流降压,流向第三换热器3的另一路制冷剂,经第三换热器3的第二端口3b流出,经第二接口351流入第二流道35,并经第二流量调节件41节流降压,此时经第一流量调节件40节流降压后的一路制冷剂与经第二流量调节件41节流降压后的另一路制冷剂汇合,汇合后的制冷剂一同进入换热件20,制冷剂经第六接口14流向第四换热器4的第一端口4a,第四换热器4的第二端口4b经第三接口362进入流体控制组件100,此时第一流路调节件50打开,第二流路调节件51关闭,制冷剂经第三流道36后流向气液分离件10,经气液分离件10后流向换热件20,在换热件20内与经第一流量调节件40、第二流量调节件41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行顺流换热,制冷剂从第七接口15流入压缩机1入口,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在制冷模式下:从压缩机1的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经第五接口381流入流体控制组件100,流体控制组件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第四流路调节件53关闭,第三流路调节件52打开,制冷剂流入第三流道38,并经第三接口362流向第四换热器4的第二端口4b,制冷剂在第四换热器4中与气流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后,制冷剂从第四换热器4的第一端口4a流出经第六接口14流向换热件20,此时第一流量调节件40打开,第二流量调节件41关闭,经换热件20后流入第一流道34,经第一流量调节件40节流降压后流向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2b,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2中吸收气流热量后,从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2a流出,经第四接口371流向流体控制组件100,此时第二流路调节件51打开,第一流路调节件50关闭,制冷剂流入气液分离件10,经气液分离后流入换热件20,此时在换热件20中,从气液分离件10流出的制冷剂与从第四换热器4第一端口4a流出的制冷剂进行逆流换热,接着制冷剂从第七接口15流入压缩机1入口,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件(10)、换热件(20)、连接体(30)以及第一流量调节件(40),所述气液分离件(10)包括第一筒体(11),所述连接体(30)包括第一盖体(31)与基座(32),所述第一盖体(31)与所述基座(32)连接,所述第一盖体(31)盖设于所述第一筒体(1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第一盖体(31)与所述第一筒体(11)固定连接,所述换热件(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1)内侧,所述换热件(20)具有流通通道(24),所述基座(32)具有第一流道(34),所述第一流量调节件(40)安装于所述基座(32)上,所述第一流量调节件(40)具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流道(34);
所述第一盖体(31)具有第一通道(33),所述第一通道(33)具有第一端(331)与第二端(332),所述第一端(331)与第二端(332)分别位于第一通道(33)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所述第一端(331)相对于第二端(332)更靠近于流通通道(24),所述第一端(331)与流通通道(24)连通,所述第二端(332)与第一流道(34)直接连通;
所述基座(32)具有第三流道(36)、第四流道(37)、第五流道(38)和第六流道(39),所述第五流道(38)与所述第六流道(39)具有共同的第五接口(381),所述第三流道(36)与所述第五流道(38)具有共同的第三接口(362),所述第四流道(37)与所述第六流道(39)具有共同的第四接口(371),所述第一盖体(31)还设有区别于所述第一通道(33)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三流道(36)和所述第四流道(37)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气液分离件(10)上的同一目标位置连通;所述第三流道(36)、所述第四流道(37)、所述第五流道(38)和所述第六流道(39)中的每一个均设有用于导通或截止的流路调节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31)与所述基座(32)为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二流量调节件(41),所述第二流量调节件(41)安装于所述基座(32)上,所述基座(32)具有第二流道(35),所述第二流量调节件(4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流道(35),所述第二流道(35)与第二端(332)直接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2)具有第一接口(341)与第二接口(351),所述第一接口(341)位于第一流道(34)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通道(33)的一端,所述第二接口(351)位于第二流道(35)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通道(33)的一端,所述第一流道(34)能够连通第一接口(341)与第一通道(33),所述第二流道(35)能够连通第二接口(351)与第一通道(33),所述第一接口(341)与第二接口(351)位于所述基座(32)的同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件(10)还包括气液分离部(12),所述第一筒体(11)围设于所述气液分离部(12)外侧,所述第一筒体(11)与气液分离部(12)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13),所述换热件(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夹层空间(13),所述气液分离部(12)具有第一腔体(121),所述第一腔体(121)与所述夹层空间(13)连通;
所述气液分离件(10)还包括第二盖体(16),所述第二盖体(16)与第一盖体(31)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1)长度方向的相反两端,所述第二盖体(16)与所述第一筒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体(16)具有第六接口(14)与第七接口(15),所述第六接口(14)与所述流通通道(24)连通,所述第七接口(15)与所述夹层空间(13)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30)具有第三流道(36)与第三接口(362),所述第三流道(36)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21)与第三接口(362),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一流路调节件(50),所述第一流路调节件(50)安装于所述连接体(30)上,所述第一流路调节件(50)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三流道(3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30)具有第四流道(37)与第四接口(371),所述第四流道(37)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21)与第四接口(371),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二流路调节件(51),所述第二流路调节件(51)安装于所述连接体(30)上,所述第二流路调节件(51)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四流道(3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30)具有第五流道(38)与第五接口(381),所述第五接口(381)与所述第三接口(362)位于所述第五流道(38)流通方向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五流道(38)能够连通所述第三接口(362)与第五接口(381),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三流路调节件(52),所述第三流路调节件(52)安装于所述连接体(30)上,所述第三流路调节件(52)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五流道(38);
所述连接体(30)具有第六流道(39),所述第五接口(381)与所述第四接口(371)位于所述第六流道(39)流通方向的相反两侧,所述第六流道(39)能够连通所述第五接口(381)与第四接口(371),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包括第四流路调节件(53),所述第四流路调节件(53)安装于所述连接体(30)上,所述第四流路调节件(53)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第六流道(39)。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调节件(50)、第二流路调节件(51)、第三流路调节件(52)与第四流路调节件(53)安装于所述连接体(30)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流路调节件(50)的长度方向、第二流路调节件(51)的长度方向、第三流路调节件(52)的长度方向与第四流路调节件(53)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一流量调节件(4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流量调节件(4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第一流路调节件(5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流量调节件(40)的长度方向垂直。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第四换热器(4)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控制组件(100),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00)除了包括所述的第三接口(362)、第四接口(371)、第五接口(381)外,还包括第一接口(341)、第二接口(351)、第六接口(14)以及第七接口(15);
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与所述第五接口(381)连通,所述第四接口(371)能够与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2a)和/或第三换热器(3)的第一端口(3a)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2b)与所述第一接口(341)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3)的第二端口(3b)与所述第二接口(351)连通,所述第六接口(14)与所述第四换热器(4)的第一端口(4a)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4)的第二端口(4b)与所述第三接口(362)连通,所述第七接口(15)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63632.4A CN112432396B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63632.4A CN112432396B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32396A CN112432396A (zh) | 2021-03-02 |
CN112432396B true CN112432396B (zh) | 2022-10-14 |
Family
ID=74689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63632.4A Active CN112432396B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323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76641A (zh) * | 2021-05-31 | 2022-12-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阀组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CN115476636A (zh) * | 2021-05-31 | 2022-12-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阀组集成模块、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CN115476637A (zh) * | 2021-05-31 | 2022-12-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阀组集成模块、车辆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
CN115476639A (zh) * | 2021-05-31 | 2022-12-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阀组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146061A (ja) * | 2016-02-19 | 2017-08-24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 空気調和機 |
CN206001759U (zh) * | 2016-08-23 | 2017-03-0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切换装置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空调 |
CN109838587B (zh) * | 2017-11-29 | 2022-04-08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CN109838585B (zh) * | 2017-11-29 | 2022-06-24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CN110857823B (zh) * | 2018-08-23 | 2020-11-06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
JP6576603B1 (ja) * | 2019-02-27 | 2019-09-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11063632.4A patent/CN11243239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32396A (zh) | 2021-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32396B (zh)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12428772B (zh)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09838586B (zh) |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TWI646288B (zh) | 一種空調系統及其換熱器 | |
CN112431946A (zh)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US4809518A (en) | Laminate type evaporator with expansion valve | |
US11143443B2 (en) | Heat exchanger | |
CN109838587B (zh) |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14562832A (zh) | 一种蒸发单元及热管理系统 | |
EP1476701B1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its condensing apparatus | |
CN112428770B (zh)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12781285B (zh)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215295918U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114704670A (zh) | 一种电磁换向阀及其主阀 | |
CN114593618A (zh) | 一种换热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08397573B (zh) | 一种空调装置以及汽车空调 | |
CN211503341U (zh) | 一种膨胀阀 | |
JPS6312282Y2 (zh) | ||
CN112757863B (zh) |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EP3730872B1 (en) | Liquid collector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having liquid collector | |
CN112432538B (zh) | 换热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218119992U (zh) | 空调系统 | |
CN114811103A (zh) | 一种电磁换向阀及其主阀 | |
JPH112475A (ja) | リキッドタンクの取付構造 | |
CN114388925A (zh) | 热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