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1344U - 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1344U
CN212171344U CN202020092456.6U CN202020092456U CN212171344U CN 212171344 U CN212171344 U CN 212171344U CN 202020092456 U CN202020092456 U CN 202020092456U CN 212171344 U CN212171344 U CN 212171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assembly
station
mobile power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924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良春
张玉萍
黄亚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est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lian Zhizao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lian Zhizao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lian Zhizao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924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1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1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1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其中,该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工作台间隔设置有上料工位和组装工位;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之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待组装的面壳;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上料工位,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底壳上料至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并使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配合形成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以及超声波组件,所述超声波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组装工位,所述超声波组件用以将所述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超声压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高底壳上料的工作效率,提高移动电源组装的效率。

Description

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具有该移动电源组装设备的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可以随时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电能而被广泛使用。移动电源包括有底壳、面壳以及电源组件,电源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壳和面壳围合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底壳、面壳固定牢固,以对电源组件进行保护。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电源组件通常先与面壳固定,然后再手动将底壳预固定在面壳上,再预装件传送至超声波组件超声组装。在底壳的上料过程中,均采用手动操作,故生产效率低下,需要人工参于,制造成本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组装设备,旨在提高底壳上料的工作效率,提高移动电源组装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组装设备,用于组装移动电源的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固定有电源组件,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的工作台间隔设置有上料工位和组装工位;
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之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待组装的面壳;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上料工位,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底壳上料至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并使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配合形成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以及
超声波组件,所述超声波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组装工位,所述超声波组件用以将所述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超声压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
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并可相对所述机架转动;以及
吸取组件,所述吸取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械臂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机械臂相对所述机架转动,以使所述吸取组件吸附或释放所述底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取组件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械臂背离所述第一机械臂的一端;
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以及
吸嘴,所述吸嘴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吸嘴吸附或释放所述底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嘴为多个,多个所述吸嘴环绕所述安装板的周缘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上料机构的上游,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是否传送有待组装的面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所述超声波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移动至所述超声波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
传动轮组,所述传动轮组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并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动方向排列设置;以及
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于所述传动轮组的表面,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于所述上料工位和组装工位之间往复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的工作台还设有回收工位,所述回收工位位于所述组装工位一侧;
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用以将装载所述面壳的定位载具回传至所述回收工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于机架,并位于所述超声波组件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用以将所述定位载具从所述组装工位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所述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上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料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之间设置有第一传送机构用以传送已经固定与电源组件固定好的面壳,并在机架上的上料工位处设置有上料机构用以将底壳上料至第一传送机构上,并使底壳与面壳配合,形成了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第一传机构将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传送至组装工位,在组装工位用超声波组件将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中的底壳和面壳相接触的塑胶熔融后粘合在一起,以完成移动电源的组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使用上料机构替代人工手动操作实现对底壳的上料操作,提高了上料的效率,并且还减少了用人成本,降低制造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组装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组装设备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68810890000041
Figure BDA000236881089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
参照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用于组装移动电源的面壳21和底壳23,所述面壳21固定有电源组件(未标示),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包括:
机架10,所述机架10的工作台11间隔设置有上料工位13和组装工位15;
第一传送机构30,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0设于所述上料工位13和所述组装工位15之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0用于传送待组装的面壳21;
上料机构50,所述上料机构50设于所述机架10,并位于所述上料工位13,所述上料机构50用于将底壳23上料至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0,并使所述底壳23与所述面壳21配合形成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以及
超声波组件40,所述超声波组件40设于所述机架10,并位于所述组装工位15,所述超声波组件40用以将所述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超声压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料工位13和所述组装工位15之间设置有第一传送机构30用以传送已经固定与电源组件固定好的面壳21,并在机架10上的上料工位13处设置有上料机构50用以将底壳23上料至第一传送机构30上,并使底壳23与面壳21配合,形成了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第一传送机构30将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传送至组装工位15,在组装工位15用超声波组件40将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中的底壳23和面壳21相接触的塑胶熔融,以使底壳23和面壳21粘合在一起,以完成移动电源的组装工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使用上料机构50替代人工手动操作实现对底壳23的上料操作,提高了上料的效率,并且还减少了用人成本,降低制造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应用于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未图示),该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在移动电源组装之前,还包括有面壳21的上料工序、面壳21与电源组件的固定工序等,面壳21与电源组装固定之后,沿着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的流水进入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中的第一传送机构30上,即,本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需要将底壳23上料至进入到第一传送结构30上的面壳21,并将面壳21和底壳23组件牢固,面壳21与底壳23组装完成后,即能完成移动电源生产过程中的组装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移动电源的面壳21与底壳23使用超声波组件40进行组装固定,具体地,超声波组件40包括有超声波发生器41、换能系统和超声波加工头45,其中,超声波发生器41与换能系统电连接,换能系统43与超声波加工头45连接,超声波发生器41用于产生20KHZ(或15KHZ)的高压、高频信号,换能系统43将超声波发生器41所产生的高压、高频信号通过换能后,传递至超声波加工头45,使得超声波加工头45输出高频机械振动,当超声波加工头45作用于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时,面壳21与底壳23接触的位置在高频机械振动下相互摩擦发热,并使得面壳21与底壳23接触的位置塑胶融化,当温度降低时,面壳21与底壳23就连接在一起,完成了移动电源的焊接组装工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超声波组件40为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超声波加工头45包括有超声波上模(未标示)和超声波下模(未标示),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放置于超声波加工头的下模上,使底壳23面向超声波加工头上模,超声波加工头上模释放高频的机械振动作用于底壳23,使底壳23相对面壳21发生摩擦。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50包括:第一驱动件51,所述第一驱动件51设于所述机架10;第一机械臂53,所述第一机械臂53与所述第一驱动件51传动连接,并可相对所述机架10转动;以及吸取组件55,所述吸取组件55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械臂53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51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51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机械臂53相对所述机架10转动,以使所述吸取组件55吸附或释放所述底壳2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底壳23放置于物料盘25上,物料盘25位于机架1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物料盘25可以同时放置有多个底壳23,多个物料盘25堆垛在机架10的一侧。第一驱动件51可以是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机械臂53传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正、反转,驱动第一机械臂53相对机架10转动以对底壳23进行上料处理。具体地,当第一机械臂53转动至物料盘25上,吸附组件底壳23,此时,电机驱动第一机械臂53相对机架10转动至吸附组件位于第一传送机构30的上方使,吸附组件释放底壳23,并使底壳23与第一传送机构30上的面壳21配合,形成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吸附组件释放结束后,电机再次驱动第一机械臂53相对机架10转动,以携带吸附组件转动至物料盘25上方进行下一次的吸附操作,如此往复,以实现不间断地底壳23上料操作,提高底壳23上料的操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吸附组件在吸附底壳23和释放底壳23的时候,均会进行对位操作,以确保吸附、释放过程中的准确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取组件55包括:安装板551,所述安装板551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械臂53背离所述第一机械臂53的一端;真空泵553,所述真空泵553固定于所述安装板551;以及吸嘴555,所述吸嘴555与所述真空泵553连通,所述真空泵553通过所述吸嘴555吸附或释放所述底壳2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板551与第一机械臂53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便于根据不同形状尺寸的底壳23替换不同的形状的安装板551,提高吸取组件55的灵活性。真空泵553与吸嘴555通过连接管连通,吸嘴555为具有弹性的吸盘状结构。吸盘的材料可以是橡胶,也可以是硅胶,吸盘与底壳23的接触面积大,可以提高吸附力。当需要吸附底壳23时,吸盘贴附于底壳23的表面,真空泵553吸气,将吸盘和底壳23之间的空气吸干,大气压将底壳23压覆于吸盘上,从何实现了将底壳23吸取。当吸取组件55随着第一机械臂53移动到第一传送机构30上时,真空泵553向吸嘴555吹气,以将底壳23释放到位于第一传送机构30上的面壳21上,使得底壳23与面壳21形成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使用吸嘴555对底壳23进行吸附上料,吸取和释放方便,易于实现,并且,吸盘不会划伤底壳23的表面,不会对底壳23造成损害,保证了底壳23的外观。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嘴555为多个,多个所述吸嘴555环绕所述安装板551的周缘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吸嘴555,可以从多个方向对底壳23提供吸附力,提高上料过程中的可靠性,避免其中一个吸嘴555失效时而影响到上料操作。
参照图1、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还包括感应装置60,所述感应装置60设于所述机架10,并位于所述上料机构50的上游,所述感应装置60用于感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0是否传送有待组装的面壳2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还包括有控制主板(未图示),控制主板上设置有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与感应装置60、第一驱动件51、第二驱动件31信号连接,通过在上料机构50的上游设有感应装置60,感应装置60感应到有面壳21传送到第一传送机构30上,便将感应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感应到的来料信号驱动第一驱动件51和第二驱动件31启动,并第一传送机构30进入工作状态,同时也使第一驱动件51驱动第一机械臂53携带吸附组件相对机架10转动以进行上料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感应装置60可以是红外传感装置,也可以触控拨片(未图示),还可以是是其他的感应装置60,只要能感应第一传送机构30上是否有面壳21流入信号即可,在此不做限定。通过设置感应装置60,可以在判断在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之前的工序是否有已经加工好的面壳21和电源组件流入到该组装的工序中,若是没有,可以使得上料机构50和第一传送机构30处于待机的状态,节约能源。
参照图1、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0包括:第二驱动件31,所述第二驱动件31设于所述机架10;传动轮组33,所述传动轮组3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1传动连接,并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0的传动方向排列设置;以及第一传送带35,所述第一传送带35套设于所述传动轮组33的表面,所述第二驱动件31通过所述传动轮组33件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35于所述上料工位13和组装工位15之间往复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传送机构30为带传送,第二驱动件31为电机,传动轮组33至少包括两个传动轮,传动轮组33也可以是多个,多个传动轮沿传送方向排列设置,可提高传动第一传送机构30传输过程中的平稳性。其中,电机的输出轴只需要与其中一个传动轮传动连接即可。带传送具有传动平稳、缓冲吸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带传送还具有良好的挠性和弹性、过载打滑,能保证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正常运行,也能确保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的顺畅。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传动组件并不局限于带传送,也可以是其他的传送方式,只要能实现将面壳21从上料工位13移动至组装工位15即可,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面壳21是通过定位载具20进行固定。定位载具20表面设有与面壳21向相适配的定位槽,定位槽的设置,能保证定面壳21在整个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多个工序中的定位准确,面壳21固定在定位载具20中,随着生产线移动到移动电源的组装工序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送机构30在传送面壳21的时候,是将定位载具20一同进行传送,可以提高整个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的效率。
参照图1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70,所述第一移动机构70设于所述机架10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0和所述超声波组件40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70用于将所述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30移动至所述超声波组件4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移动机构70包括第三驱动件71、第二机械臂73和夹爪75,第三驱动件71固定于机架10,第二机械臂73的一端与第三驱动件7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夹爪75固定于第二机械臂73背离所述第三驱动件71的一端,第三驱动件71驱动第二机械臂73携带夹爪75于第一传送机构30和超声波组件40之间往复运动,以将第一传送机构30上传动的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移动到超声波加工头45之下,便于超声波组件40对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进行超声焊接,以实现对移动电源的组装。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驱动件71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驱动气缸,在此不进行限定,夹爪75可以是夹爪气缸83,夹爪气缸83将整个定位载具20夹并放置在超声波加工头之下进行超声加工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的工作台11还设有回收工位17,所述回收工位17位于所述组装工位15一侧;
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还包括第二传送机构90,所述第二传送机构90用以将装载所述面壳21的定位载具20回传至所述回收工位17。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经过超声波焊接组装后,即可以对组装好之后的移动电源进行下料处理。下料时,是将定位载具20和整个移动电源同时从超声波组件40中取出,并将组装后的移动电源和定位载具20进行分离。需要说明的是,组装好之后的移动电源经过检查合格后可以继续进入到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的下一工序中,而此后的工序中不再需要使用定位载具20对面壳21进行定位处理,因此,可以将通过第二传送机构90将空的定位载具20运回至回收工位17处,以便定位载具20的循环使用。第二传送机构90可以将定位载具20自动运回,替代了人工搬运的操作,提高了搬运的效率;并且还节省了搬运的人力,降低了移动电源生产线的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的回收工作位可以与前序工位的回传机构连通,以方便将定位载具20回传到移动电源生产线的起始处,在起始处重新流入移动电源生产线中,可以减少定位载具20的堆积,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送机构90包括有第四驱动件、传动轴组以及第二传送带91,第四驱动件设于机架10上,传动轴沿着第二传送机构90的传动方向延伸设置,第二传送带91套设于传动轴组的表面。第四驱动件驱动传动轴组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送带91移动,以实现将定位载具20的回收至回收工位1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80,所述第二移动机构80设于机架10,并位于所述超声波组件40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90之间,所述第二移动机构80用以将所述定位载具20从所述组装工位15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机构90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移动机构80包括有气缸安装座81、气缸83以及钩爪85。其中,气缸安装座81固定于机架10的工作台11面,并位于第二传送机构90一端的上方,气缸83固定于气缸安装座81上,气缸83的推杆固定有钩爪85,钩爪85的端部呈弯折状,便于卡持于定位载具20的表面和定位槽,以将定位载具20钩住。气缸83伸缩并驱动钩爪85伸缩运动,以将定位载具20从外侧钩入至第二传动机构90上,确定位载具20的回收。第二移动机构80的设置,替代了人工手动操作将定位载具20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90上,提高了定位载具20的回收效率,减少了用人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该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该移动电源组装设备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组装设备,用于组装移动电源的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固定有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的工作台间隔设置有上料工位和组装工位;
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组装工位之间,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待组装的面壳;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上料工位,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底壳上料至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并使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配合形成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以及
超声波组件,所述超声波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组装工位,所述超声波组件用以将所述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组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
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并可相对所述机架转动;以及
吸取组件,所述吸取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械臂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机械臂相对所述机架转动,以使所述吸取组件吸附或释放所述底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组件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机械臂背离所述第一机械臂的一端;
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以及
吸嘴,所述吸嘴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吸嘴吸附或释放所述底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为多个,多个所述吸嘴环绕所述安装板的周缘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上料机构的上游,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是否传送有待组装的面壳。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和所述超声波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移动电源的预组装件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移动至所述超声波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
传动轮组,所述传动轮组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并沿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传动方向排列设置;以及
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于所述传动轮组的表面,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于所述上料工位和组装工位之间往复运动。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工作台还设有回收工位,所述回收工位位于所述组装工位一侧;
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用以将装载所述面壳的定位载具回传至所述回收工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组装设备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于机架,并位于所述超声波组件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之间,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用以将所述定位载具从所述组装工位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
10.一种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组装设备。
CN202020092456.6U 2020-01-15 2020-01-15 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 Active CN212171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2456.6U CN212171344U (zh) 2020-01-15 2020-01-15 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2456.6U CN212171344U (zh) 2020-01-15 2020-01-15 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1344U true CN212171344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7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92456.6U Active CN212171344U (zh) 2020-01-15 2020-01-15 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1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71344U (zh) 移动电源组装设备和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线
CN113928856B (zh) 自动贴装机
CN110817254B (zh) 一种粘合系统的传送装置
CN107010376A (zh) 一种面板玻璃镀膜设备用预处理自动传送线
CN112684616A (zh) 一种自动铜箔贴附设备
CN115732739B (zh) 磁吸电池的金属保护片组装设备
CN210590628U (zh) 一种耳套生产材料的预加工装置
CN215326049U (zh) 缠铜箔装置
CN217491459U (zh) 一种tws耳机盒在线式组装贴合设备
CN216780748U (zh) 装配装置
CN214030778U (zh) 工件上下料及静置装置
CN215159058U (zh) 工件搬运系统及其真空吸附装置
CN115351754A (zh) 镜片组装设备
CN210524396U (zh) 一种皮革配件组装的设备
CN210742586U (zh) 滤光件自动贴装装置
CN111098037A (zh) 移动电源自动化生产系统
CN210175266U (zh) 一种新型贴胶机构
CN212049113U (zh) 一种粘合系统的输送装置
CN210546066U (zh) 一种空调导风板的生产工装
CN219135383U (zh) 一种汽车车灯生产传送装置
CN214454898U (zh) 一种用于压力传感器的生产线
CN206255243U (zh) 贴保护纸和贴粘膜纸的一体机
CN211991759U (zh) 组装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
CN217271259U (zh) 高速自动化贴合设备
CN215509447U (zh) 一种超声波自动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3

Address after: 221000 Beiyuan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Feng Coun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best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66, Longwangmiao Industrial Zone, baishixia community,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ILIAN ZHIZAO AUTO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