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4918U - 排气管消音器 - Google Patents

排气管消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4918U
CN212154918U CN202020281848.7U CN202020281848U CN212154918U CN 212154918 U CN212154918 U CN 212154918U CN 202020281848 U CN202020281848 U CN 202020281848U CN 212154918 U CN212154918 U CN 212154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ub
muffler
partition plat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818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光
陈坤
李贵宾
蒋孝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818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4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4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4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排气管消音器,包括消音器壳体、与消音器壳体一端连接的进气管以及与消音器壳体另一端连接的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消音器壳体内设有过滤腔和消音腔,进气管延伸至过滤腔内,过滤腔内设有过滤网,过滤腔与消音腔通过过滤网连通,消音腔内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消音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管消音器,不仅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够消耗掉车辆排气管排出的噪音声波,提高了消音效果。

Description

排气管消音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气管消音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车辆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家庭的必需品,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带来的造成污染也就越来越严重。在车辆发动机的排气过程中,气体快速冲出排气口,由于压强和速度与外界空气相差悬殊,将会产生巨大噪音,为了减少车辆噪声污染,人们需要在车辆排气筒上安装车辆消音器以减少噪音,因此排气消音器对降低排气系统的噪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消声器对排气管中排气进行单次的降噪处理,比如在消声器内壁设置消音棉,这种降噪方式不能完全消耗掉车辆排气管排出的噪音声波,消音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消音器,不仅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够消耗掉车辆排气管排出的噪音声波,提高了消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消音器,包括消音器壳体、与所述消音器壳体一端连接的进气管以及与所述消音器壳体另一端连接的出气管,所述消音器壳体内设有过滤腔和消音腔,所述进气管延伸至所述过滤腔内,所述过滤腔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腔与所述消音腔通过所述过滤网连通,所述消音腔内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消音棉。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消音棉的形状为U形,U形的所述第一消音棉的开口朝所述进气管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二消音棉。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腔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固定在所述消音器壳体的内壁上且垂直于所述消音器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消音腔由气体流通方向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消音腔内沿轴向相对设置有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均与所述第一隔板交叉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一腔室分为第一子腔室、第二子腔室和第三子腔室,所述第二子腔室位于第一子腔室和第三子腔室之间,所述过滤腔通过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子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分为第四子腔室、第五子腔室和第六子腔室,所述第五子腔室位于所述第四子腔室和第六子腔室之间,多个所述第一消音棉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五子腔室内,并连接在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子腔室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子腔室和第三子腔室连通,所述第五子腔室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子腔室和所述第六子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出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壳体本体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前端盖延伸至所述过滤腔内,所述出气管连接于所述后端盖上且与所述消音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内设有活性炭滤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管消音器,通过在消音器壳体内设有过滤网,对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和吸附,减少大气污染,另外还在消音器壳体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消音棉,使经过多个第一消音棉的气体的声能经过层层递减,进一步地被吸收及消耗,从而消除车辆排气管排出的噪音声波,提高了消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管消音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管消音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气管消音器包括消音器壳体1,与消音器壳体1一端连接的进气管11以及与消音器壳体1另一端连接的出气管12,即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连接在消音器壳体1相对的两端面上。
在本实施例的消音器壳体1包括壳体本体13,以及用于封闭壳体本体13的前端盖14和后端盖15。前端盖14设置在壳体本体13的进气端,后端盖15设置在壳体本体13的出气端。具体地,前端盖14和壳体本体13进气端的周缘上设有固定耳边16,通过螺栓连接两者固定耳边16,以将前端盖14安装在壳体本体13上;后端盖15和壳体本体13出气端的周缘上也设有固定耳边16,通过螺栓连接两者固定耳边16,以将后端盖15安装在壳体本体13上。
消音器壳体1内设有与消音器壳体1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连通的过滤腔2和消音腔3,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气体流通方向依次设置过滤腔2和消音腔3。进气管11固定在前端盖14上并穿过前端盖14延伸至过滤腔2内,出气管12连接于后端盖15上且与消音腔3连通。
可以理解的,进气管11的进气端与车辆的排气管(图未示)连通,进气管11的出气端与过滤腔2连通,进气管11的出气端开设有多个与过滤腔2连通的出气孔111。在过滤腔2内设有过滤网21,过滤腔2与消音腔3通过过滤网21连通,即进入消音器壳体1内的气体经过过滤腔2能够通过过滤网21的过滤,再流通到消音腔3内。
优选地,过滤网21为U形网,在壳体本体13内壁靠近进气端的位置凸出设有第一固定部131和第二固定部132,且第一固定部131和第二固定部132相对设置,过滤网21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31和第二固定部132上,且过滤网21的端面通过紧固件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21内设有活性炭滤芯,能够对经过过滤网21的车辆尾气中的颗粒和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和吸收,以减少大气污染,使车辆的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网21内装有尾气催化剂,能够与尾气发生反应,与尾气中有害的物质反应分解产生无害的物质,从而起到净化和处理尾气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消音腔3内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消音棉4。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消音棉4的形状为U形,且U形的第一消音棉4的开口朝进气管11的方向,即第一消音棉4的凸起部分朝远离进气管11的方向凸起。通过设计成U形,能增大第一吸音棉4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大程度地吸收消音腔3内的噪音声波。并且第一消音棉4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使经过多个第一消音棉4的气体的声能经过层层递减,进一步地被吸收及消耗,从而消除车辆排气管排出的噪音声波,提高了消音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消音棉4的形状也可设计为锥形或平板状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以能够吸收噪音声波为优选方案,多个第一消音棉4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消音腔3的腔壁上设有第二消音棉5,进入消音腔3的部分气体反射到消音腔3的腔壁时,其噪音声波能被第二消音棉5所吸收。优选地,第一消音棉4和第二消音棉5可以采用玻璃棉、矿渣棉或岩棉等,这类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而且具有质轻、不燃、不腐、不易老化、价格低廉等特性。
在本实施例中,消音腔3内设有第一隔板6,第一隔板6固定在消音器壳体1的内壁上且垂直于消音器壳体1的轴向方向,即垂直于气体流通方向设置,以使气流能够穿过第一隔板6,第一隔板6将消音腔3由气体流通方向分为第一腔室31和第二腔室32。
第一隔板6设置在消音腔3的中部,第一隔板6将第二消音棉5分隔为第一子消音棉51和第二子消音棉52,第一子消音棉51位于第一腔室31的腔壁,第二子消音棉52位于第二腔室32的腔壁。并且第一隔板6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61,第一腔室31和第二腔室32通过第一通孔61连通,气体由第一腔室31通过第一隔板6上的第一通孔61被分散,从而进入第二腔室32,由于孔壁的摩擦和阻尼,使得这部分气体的声能转化为热能而得以削弱。
进一步地,在消音腔3内沿轴向相对设置有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均贯穿消音腔3设置,第二隔板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31和后端盖15上,第三隔板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固定部132和后端盖15上,且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均与第一隔板6交叉连接。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将第一腔室31分为第一子腔室311、第二子腔室312和第三子腔室313,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将第二腔室32分为第四子腔室321、第五子腔室322和第六子腔室323。
其中,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71和第三通孔81,第二子腔室312通过第二通孔71与第一子腔室311和第三子腔室313连通,第五子腔室322通过第三通孔81与第四子腔室321和第六子腔室323连通。具体地,第二子腔室312位于第一子腔室311和第三子腔室313之间,过滤腔2通过过滤网21与第二子腔室312连通,即气体经过过滤网21进入第二子腔室312内,部分气体再通过第二隔板7的第二通孔71和第三隔板8上的第三通孔81分别进入第一子腔室311和第三子腔室313,通过孔壁的摩擦和阻尼,使得这部分气体的声能转化为热能而得以削弱,并且噪音声波也能被第一子腔室311和第三子腔室313中的第一子消音棉51吸收以及消耗。
第五子腔室322位于第四子腔室321和第六子腔室323之间,多个第一消音棉4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五子腔室322内,并连接在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8之间。气体经过第一隔板6的第一通孔61进入第五子腔室322,部分气体经过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消音棉4,使得噪音声波层层衰减,进而减小了消音腔3内的噪音。部分气体通过第二隔板7的第二通孔71和第三隔板8的第三通孔81分别进入第四子腔室321和第六子腔室323,通过孔壁的摩擦和阻尼,使得这部分气体的声能转化为热能而得以削弱,并且噪音声波也能进一步地被第四子腔室321和第六子腔室323中的第二子消音棉52吸收以及消耗,提高了对声波的降噪效果。
最后消音腔3内的声波在经过多重消耗及吸收,得以从出气管12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消音器,通过在消音器壳体1内设有过滤网21,对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和吸附,减少大气污染,另外还在消音器壳体1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消音棉4,使经过多个第一消音棉4的气体的声能经过层层递减,进一步地被吸收及消耗,从而消除车辆排气管排出的噪音声波,提高了消音效果。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排气管消音器,包括消音器壳体、与所述消音器壳体一端连接的进气管以及与所述消音器壳体另一端连接的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壳体内设有过滤腔和消音腔,所述进气管延伸至所述过滤腔内,所述过滤腔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腔与所述消音腔通过所述过滤网连通,所述消音腔内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消音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消音棉的形状为U形,U形的所述第一消音棉的开口朝所述进气管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二消音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固定在所述消音器壳体的内壁上且垂直于所述消音器壳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消音腔由气体流通方向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消音腔内沿轴向相对设置有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均与所述第一隔板交叉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一腔室分为第一子腔室、第二子腔室和第三子腔室,所述第二子腔室位于第一子腔室和第三子腔室之间,所述过滤腔通过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二子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分为第四子腔室、第五子腔室和第六子腔室,所述第五子腔室位于所述第四子腔室和第六子腔室之间,多个所述第一消音棉沿气体流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五子腔室内,并连接在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子腔室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子腔室和第三子腔室连通,所述第五子腔室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子腔室和所述第六子腔室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出气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壳体本体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前端盖延伸至所述过滤腔内,所述出气管连接于所述后端盖上且与所述消音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内设有活性炭滤芯。
CN202020281848.7U 2020-03-06 2020-03-06 排气管消音器 Active CN212154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1848.7U CN212154918U (zh) 2020-03-06 2020-03-06 排气管消音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1848.7U CN212154918U (zh) 2020-03-06 2020-03-06 排气管消音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4918U true CN212154918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14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81848.7U Active CN212154918U (zh) 2020-03-06 2020-03-06 排气管消音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49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9562A (zh) * 2021-12-31 2022-03-01 中科灵动航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发电系统的消音装置
CN114592944A (zh) * 2021-12-29 2022-06-07 江苏徐海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一种噪声治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2944A (zh) * 2021-12-29 2022-06-07 江苏徐海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一种噪声治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09562A (zh) * 2021-12-31 2022-03-01 中科灵动航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发电系统的消音装置
CN114109562B (zh) * 2021-12-31 2024-05-28 中科灵动航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人机发电系统的消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54918U (zh) 排气管消音器
CN212716822U (zh) 排气管消音器
CN210686088U (zh) 一种发电机组尾气净化消音器
CN203035307U (zh) 一种柴油机用集成式scr催化转化消声器
CN112096483B (zh) 一种多层消声器总成
CN109184875A (zh) 一种尾气处理排气装置
CN206429304U (zh) 一种发动机的隔声、降噪、尾气处理系统
CN212003322U (zh) 一种发动机环保节能型消声器
CN214741558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道消音器
CN106321207A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排气装置及发动机
CN212898667U (zh) 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
CN205654396U (zh) 一种汽车排气净化消声器
CN211008817U (zh) 一种内燃发动机用排气消声器系统
CN113107640A (zh) 一种增大消音棉与空气接触的汽车尾气净化消声器
CN218934542U (zh) 一种摩托车消音器
KR20090114051A (ko) 자동차의 소음기
CN215719032U (zh) 一种排气管消音器及排气系统总成
CN210239805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用消音器
CN201047300Y (zh) 复合多级消声器
CN220151423U (zh) 一种排气消声器
CN213270027U (zh) 商用车消声器
CN219638920U (zh) 一种单缸发动机一体式净化消声器
CN215109094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器一体化装置
CN216110952U (zh) 一种快拆式汽车排气管
CN216477537U (zh) 一种高效降噪排气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8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336 Zhejiang Ningbo Cixi Ningbo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Binhai two road 818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