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48558U - 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48558U
CN212148558U CN202020791567.6U CN202020791567U CN212148558U CN 212148558 U CN212148558 U CN 212148558U CN 202020791567 U CN202020791567 U CN 202020791567U CN 212148558 U CN212148558 U CN 212148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ing plate
vehicle body
chassis
seat
novel mul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915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Fux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Fux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Fux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Fux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915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48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48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485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动能电动车,其在底盘左右两侧设置活动式的独立固定架取代现有的轴连接的方式,其目的是尽量降低整车的高度,进而降低后侧的底部翻板的高度,再者,本实用新型将后侧或则侧部的开口设计成底部翻板和顶部翻板结合的方式,通过两者结合的方式,将单一底部翻板的长度缩短,此种设计可将整车的长度缩短,在轮椅上下车辆时可缩短车辆的占地区域,方便使用者的上下车;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顶部翻板和底部翻板扣压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背景技术
周知,目前的低速电动汽车或者是电动助力车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为老年人群,此部分人群多为年龄较大且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甚至有部分人群行走不便,在外出或者进行保健查体时需通过轮椅辅助行走,但是目前的轮椅只能载一人,并且即使是电力驱动也无法实现长距离的行走,所以,电动助力车或者电动汽车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轮椅载人数量少以及无法长距离移动的弊端,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电动汽车或者电动助力车车体较大,在载人移动时多数区域无法直达,所以,针对一些下肢行走不便或者老年人群,如何实现轮椅与电动助力车的结合是现有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动能电动车,通过技术改进,能够将轮椅在车尾端或者侧部直接开入,以此实现长距离行驶和短距离机动行走的结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多动能电动车,其前端车体与现有电动车结构形同,其包括一个车体,车体下方为一个底盘,所述的底盘较低设计,其左右两侧在轮胎区域设置有一个固定台,所述的固定台的后侧设置有铰接架,铰接架的后侧铰接设置有一个独立固定架,所述的独立固定架的顶部和车体之间设置有避震弹簧,独立固定架的底部固定有车轮;所述的车体后方或者侧方为开口式设计,车体后端或者侧方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有一个底部翻板,所述的底部翻板上设置有一个底部铰接座,一根驱动装置连接在底部铰接座和车体内部的下方固定座之间,所述的下方固定座设置在车体内部;与底部翻板相对应的,在车体后端或者侧部通过转轴固定有一个顶部翻板,顶部翻板上,在顶部铰接座和上方固定座之间设置有一个驱动装置;所述的底部翻板和顶部翻板结合后将车体的开口密封。
所述的顶部翻板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定位凸起,底部翻板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定位凹槽,当底部翻板和顶部翻板结合后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匹配实现定位,顶部翻板将底部翻板包覆设计。
所述的底部翻板上,其顶面上左右两侧皆设置有护栏。
所述的底盘上,所述的固定台设置在底盘上方。
所述的独立固定架为U型结构设置,独立固定架的左右两侧的两个支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弹簧支座,所述的两个弹簧支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支腿上的中部以及后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产品通过以上改进,其在底盘左右两侧设置活动式的独立固定架取代现有的轴连接的方式,其目的是尽量降低整车的高度,进而降低后侧的底部翻板的高度,再者,本实用新型将后侧或则侧部的开口设计成底部翻板和顶部翻板结合的方式,通过两者结合的方式,将单一底部翻板的长度缩短,此种设计可将整车的长度缩短,在轮椅上下车辆时可缩短车辆的占地区域,方便使用者的上下车;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顶部翻板和底部翻板扣压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其将整车高度以及长度在不影响实际使用的情况下缩短以及降低,通过此种结构设计,可实现轮椅与电动车很好的结合,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后侧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密封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车体,2、底盘,3、固定台,4、铰接架,5、独立固定架,51、车轮固定座,52、后端避震弹簧,53、后端弹簧支座,54、中部避震弹簧,55、中部弹簧支座,6、底部翻板,61、定位凹槽,62、转轴,63、下方固定座,64、底部铰接座,65、底部驱动缸,7、顶部翻板,71、定位凸起,72、上方固定座,73、顶部驱动缸,74、顶部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新型多动能电动车,其前端车体与现有电动车结构形同,其包括一个车体1,车体下方为一个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2为较低设计,其左右两侧在轮胎区域设置有一个固定台3,所述的固定台3设置在底盘2的上方,其目的是将车轮的固定中心固定点抬高;所述的固定台3的后侧设置有铰接架4,铰接架4的后侧铰接设置有一个独立固定架5,所述的独立固定架5的顶部和车体1之间设置有避震弹簧,独立固定架5的底部设置有车轮固定座5可实现车轮的固定,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独立固定架5的稳定性,所述的独立固定架5为U型结构设置,独立固定架5的左右两侧的两个支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弹簧支座,所述的两个弹簧支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支腿上的中部以及后端,分别为后端弹簧支座53和中部弹簧支座55,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可实现后端避震弹簧52和中部避震弹簧54的固定,双避震弹簧配合使用可实现更稳定的避震效果。本实用新型产品通过以上改进,其在底盘2左右两侧设置活动式的独立固定架5取代现有的轴连接的方式,其目的是尽量降低整车的高度,进而降低后侧的底部翻板6的高度,
所述的车体1后方为开口式设计,车体1后端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有一个底部翻板6,所述的底部翻板6上设置有一个底部铰接座64,一根底部驱动缸65连接在底部铰接座64和车体1内部的下方固定座63之间,所述的下方固定座63设置在车体1内部;与底部翻板6相对应的,在车体1后端顶部通过转轴62固定有一个顶部翻板7,所述的顶部翻板7上通过顶部铰接座74和设置在车体1内部的上方固定座72之间设置有一个顶部驱动缸73;所述的底部翻板6和顶部翻板7结合后将车体后端开口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部翻板7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定位凸起71,底部翻板6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定位凹槽61,底部翻板6和顶部翻板7结合后通过定位凸起71与定位凹槽61匹配实现定位,顶部翻板7将底部翻板6包覆设计。本实用新型将后侧的开口设计成底部翻板6和顶部翻板7结合的方式,通过两者结合的方式,将单一底部翻板6的长度缩短,此种设计可将整车的长度缩短,在轮椅上下车辆时可缩短车辆的占地区域,方便使用者的上下车;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顶部翻板和底部翻板扣压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翻板6上,其顶面上左右两侧皆设置有护栏62可方便人员上下,并且可起到防护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其将整车高度以及长度在不影响实际使用的情况下缩短以及降低,通过此种结构设计,可实现轮椅与电动车很好的结合,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Claims (5)

1.一种新型多动能电动车,其前端车体与现有电动车结构形同,其包括一个车体,车体下方为一个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较低设计,其左右两侧在轮胎区域设置有一个固定台,所述的固定台的后侧设置有铰接架,铰接架的后侧铰接设置有一个独立固定架,所述的独立固定架的顶部和车体之间设置有避震弹簧,独立固定架的底部固定有车轮;所述的车体后方或者侧方为开口式设计,车体后端或者侧方底部通过转轴连接有一个底部翻板,所述的底部翻板上设置有一个底部铰接座,一根驱动装置连接在底部铰接座和车体内部的下方固定座之间,所述的下方固定座设置在车体内部;与底部翻板相对应的,在车体后端或者侧部通过转轴固定有一个顶部翻板,顶部翻板上,在顶部铰接座和上方固定座之间设置有一个驱动装置;所述的底部翻板和顶部翻板结合后将车体的开口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动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翻板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定位凸起,底部翻板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定位凹槽,当底部翻板和顶部翻板结合后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匹配实现定位,顶部翻板将底部翻板包覆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动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翻板上,其顶面上左右两侧皆设置有护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动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上,所述的固定台设置在底盘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动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独立固定架为U型结构设置,独立固定架的左右两侧的两个支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弹簧支座,所述的两个弹簧支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支腿上的中部以及后端。
CN202020791567.6U 2020-05-13 2020-05-13 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48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1567.6U CN212148558U (zh) 2020-05-13 2020-05-13 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1567.6U CN212148558U (zh) 2020-05-13 2020-05-13 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48558U true CN212148558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10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9156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48558U (zh) 2020-05-13 2020-05-13 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48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96627U (zh) 轻便四轮电瓶车
CN107280873A (zh) 一种轮椅用电力驱动车头装置
CN200992242Y (zh) 多用途侦察车
CN101589979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车
CN212148558U (zh) 新型多动能电动车
CN207579549U (zh) 一种后入式无障碍汽车及其车尾结构
CN209933238U (zh) 一种电动轮椅的前轮减震机构及应用其的电动轮椅
CN201510444U (zh) 电动轮椅车
CN211512355U (zh) 一种轮椅老人专用电动车的入座机构
CN212853858U (zh) 一种可多功能轮椅
CN212592769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轮椅
CN210843885U (zh) 一种具有双向电源复合动力的轮椅
CN204998701U (zh) 一种轻便新型可折叠电动四轮自行车
CN207955888U (zh)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CN205391270U (zh) 一种六轮轮椅
CN205683210U (zh) 便携式轮椅车
CN205417953U (zh) 一种折叠式太阳能充电电动车
CN211766046U (zh) 一种残疾人山路电动车
CN211032040U (zh) 一种减震轮结构
CN217311014U (zh) 一种用于辅助老年患者行走的多功能护理架
CN21422454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检测平台
CN213921359U (zh) 一种整车可折叠、轴距可调节的陪伴型双座电动代步车
CN214355373U (zh) 一种医疗器械用减重型条纹轮胎
CN214240621U (zh) 一种重卡专用脚踏板支架
CN219821565U (zh) 一种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