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5309U -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5309U
CN212125309U CN202020470385.9U CN202020470385U CN212125309U CN 212125309 U CN212125309 U CN 212125309U CN 202020470385 U CN202020470385 U CN 202020470385U CN 212125309 U CN212125309 U CN 212125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unit
instrument panel
unit
main bod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703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伟佳
杨会亮
于淼
王云
罗攀
高英
曹培涛
张铁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703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5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5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5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横梁主体、左侧围连接单元、右侧围连接单元、副仪表按连接单元以及中通道连接单元和转向管柱连接单元;横梁主体包括插接相连的左管梁和右管梁;副仪表板连接单元的一端固连于横梁主体的中部,另一端向横梁主体的后下方延伸,且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上构造有以与副仪表板连接的副仪表板连接部。中通道连接连接,且于中通道连接单元和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之间设有以调节两者间相对位置的调节部。本实用新型的仪表板横梁总成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车型,从而可减少重复开发仪表板横梁总成的风险和成本。

Description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仪表板横梁安装于驾驶舱前端,用于为HVAC、转向管柱、仪表板等部件提供支撑或安装点。目前,不同车型配备的仪表板横梁不同,而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以及车型品类、能源形式多元化及全球发展的要求,导致仪表板横梁所需种类较多。因此,需重复开发仪表板横梁结构,其风险较大,成本较高,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其可适用于多种车型,可降低重复开发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
横梁主体,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包括插接相连的左管梁和右管梁;
左侧围连接单元和右侧围连接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左管梁及所述右管梁的端部,以分别与对应侧的车辆侧围连接;
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一端固连于所述横梁主体的中部,另一端向所述横梁主体的后下方延伸,且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上构造有以与副仪表板连接的副仪表板连接部;
中通道连接单元,设于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的延伸端,所述中通道连接单元可构成与车辆前地板的中通道之间的连接,且于所述中通道连接单元和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之间设有以调节两者间相对位置的调节部;
转向管柱连接单元,固设于所述横梁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左侧围连接单元与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之间,而可构成与转向管柱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管梁与所述右管梁连接的一端构造有缩径部,所述右管梁插接固连于所述缩径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构造于所述延伸端上的多个调节孔,以及构造于所述中通道连接单元上的侧连接孔,且多个所述调节孔沿所述延伸端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侧连接孔与所述调节孔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横梁主体的中部设有以安装中控主机的中控主机安装单元,且所述中控主机安装单元与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分置于所述横梁主体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于所述横梁主体上设有位于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和所述右侧围连接单元之间的安全气囊固定单元。
进一步的,于所述横梁主体上设有以固定HVAC的HVAC固定单元,且相邻于所述左侧围连接单元,于所述横梁主体上设有以固定保险盒的保险盒固定单元。
进一步的,于转向管柱连接单元上设有以与车辆前围连接的前围连接部,以及以安装仪表的仪表安装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横梁主体上设有位于所述左侧围连接单元和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之间的防护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部包括左防护杆、右防护杆,以及连接所述左防护杆和所述右防护杆的防护连接板,且所述防护连接板与所述左防护杆和所述右防护杆均螺接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横梁主体由插接相连的左管梁和右管梁构成,从而可通过调节两者间插入深度的不同,而调节横梁主体的长度,进而可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车型;另外,通过在中通道连接单元和副仪表板单元之间设置调节部,从而可通过调节两者间的相对位置而使得本仪表板横梁总成适应不同车型的人机需要,由此,可使得本仪表板横梁总成能够适用于不同车型,从而可减少重复开发仪表板横梁总成的风险和成本。
另外,通过选用较粗的左管梁,以使右管梁插接于左管梁内,从而可提高转向管柱等部件的承载刚度。调节部采用调节孔和连接孔,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此外,通过在横梁主体上设置中控主机安装单元、安全气囊固定单元、HVAC固定单元等,有利于提高本仪表板横梁总成的使用效果。而设置防护部则有利于提高仪表板横梁总成的安全性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包括制动踏板和转向管柱,所述车辆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且所述制动踏板安装于车辆前围上,所述转向管柱设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单元上,所述制动踏板、所述防护部及所述转向管柱沿车辆头部至车辆头部的方向顺次布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使制动踏板位于防护部之前,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有效防止制动踏板进入驾驶舱内,从而可保护驾驶员腿部及脚部的安全;另外,通过将转向管柱设于防护部之后,能够有效保护转向管柱不被撞击,从而可有效避免驾驶员胸部及头部受伤。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左管梁与右管梁之间的插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左侧围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副仪表板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中通道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转向管柱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转向管柱连接单元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防护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梁主体,101-左管梁,1011-缩径部,102-右管梁;
2-转向管柱连接单元,201-上板,202-下板,2021-转向管柱连接点;
3-左侧围连接板,301-横梁连接孔,302-侧围连接孔,303-工装孔;
4-防护部,401-左防护杆,402-右防护杆,403-防护连接板;
5-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01-左连接体,5011-连接支架,5012-调节孔,502-右连接体,503-中间连接体,504-左副仪表板连接板,505-右副仪表连接板;
6-中通道连接单元,601-主体,6011-连接孔,6012-中通道连接孔,602-左连接板,603-右连接板;
7-HVAC固定板,8-右侧围连接板,9-安全气囊固定板,10-中控主机安装单元,11-保险盒固定板,12-制动踏板,13-转向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术语“上”、“下”是于车辆高度方向而言,“前”是指车辆头部方向,“后”是指车辆尾部方向。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其主要包括横梁主体、左侧围连接单元、右侧围连接单元、副仪表按连接单元以及中通道连接单元和转向管柱连接单元。其中,横梁主体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包括插接相连的左管梁和右管梁。副仪表板连接单元的一端固连于横梁主体的中部,另一端向横梁主体的后下方延伸,且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上构造有以与副仪表板连接的副仪表板连接部。
中通道连接单元设于副仪表板连接单元的延伸端,并可构成与车辆前地板的中通道之间的连接,且于中通道连接单元和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之间设有以调节两者间相对位置的调节部。转向管柱连接单元固设于横梁主体上,且位于左侧围连接单元与副仪表板连接单元之间,并可构成与转向管柱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横梁主体由插接相连的左管梁和右管梁构成,从而可通过调节两者间插入深度的不同,而调节横梁主体的长度,进而可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车型;另外,通过在中通道连接单元和副仪表板单元之间设置调节部,从而可通过调节两者间的相对位置而使得本仪表板横梁总成适应不同车型的人机需要,由此,可使得本仪表板横梁总成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车型,从而可减少重复开发仪表板横梁总成的风险和成本。
基于如上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中,横梁主体1为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直管状结构。且为提高转向管柱13的承载刚度,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左管梁101直径大于右管梁102直径,且于左管梁101与右管梁102相连的一端造有缩径部1011,右管梁102即插接于缩径部1011内,并与缩径部1011焊接相连。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左侧围连接单元和右侧围连接单元为对称结构,本文仅以左侧围连接单元为例介绍两者的详细结构。其中,左侧围连接单元具体为图3中所示的左侧围连接板3,于该左侧围连接板3上开设有以与横梁主体1插装连接的横梁连接孔301。另外,于左侧围连接板3构造于以与车辆侧围连接的侧围连接孔302。此外,左侧围连接板3上还构造有两个工装孔303,以用于辅助左侧围连接板3于车辆侧围上的安装。
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的结构则由图4并结合图1中所示,其包括左连接体501、右连接体502,以及连接于左连接体501和右连接体502之间的中间连接体503,且左连接体501与右连接体502亦为对称结构,本文仅详细介绍左连接体501的结构。具体地,由图4中所示,出于对提高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的整体强度及降低成本两方面的考虑,本实施例的左连接体501包括管状本体601及焊接于管状本体601上端的连接支架5011。且连接支架5011用于与上述横梁主体1焊接相连,而管状本体601的下端也即前述的延伸端压扁处理,以便于与上述中通道连接单元6连接。
其中,连接支架5011具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连接板,且各连接板大致为与横梁主体1的外周面适配设置的弧形板。另外,于管状本体601的延伸端构造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调节孔5012。此外,仍由图4中所示,于左连接体501和右连接体502上分别设有以连接副仪表板的左副仪表板连接板504和右副仪表连接板505,并于左、右副仪表板连接板上均构造有副仪表板连接部,且副仪表板连接部具体为副仪表板连接孔。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便于与左连接体501和右连接体502连接,中间连接体503具体采用板状结构,且于中间连接体503上构造有多个电器附件安装孔,以此可为电器附件提供安装点。
前述中通道连接单元6的结构由图5并结合图1中所示,其包括大致呈“U”形的本体601,以及分别固连于本体601两侧的左连接板602和右连接板603,且左连接板602和右连接板603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中,以左连接板602为例,如图5中所示,左连接板602的中部与本体601焊接固连,其两端伸于本体601外,并于左连接板602的两个外伸端均构造有若干以用于副仪表板安装的安装孔。另外,于本体601与上述管状本体601连接的一端构造有以用于与上述调节孔5012连接的侧连接孔6011,且该侧连接孔6011与上述多个调节孔5012即构成前述的调节部。
为提高本体601与副仪表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的侧连接孔6011具体为分置于左连接板602两侧的两个。且本实施例的侧连接孔6011具体为长条孔,以便于与调节孔5012连接。此外,为便于本体601与车辆前地板的中通道连接,如图5中所示,于本体601上构造有以与中通道螺接相连的中通道侧连接孔6012。
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连接单元2的结构由图6、图7并结合图1中所示,其包括焊接于横梁主体1上侧的上板201以及焊接于横梁主体1下侧的下板202,且下板202构造有向上板201一侧延伸、并与上板201固连的连接段。另外,于下板202上设有以与转向管柱13连接的两个转向管柱连接点2021,且如图6中所示,其一转向管柱连接点2021具体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连接柱,另一转向管柱连接点2021则构造于与下板202固连的连接耳上,且具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转向管柱连接孔。
此外,为提高本仪表板横梁总成于的使用效果,由图7中所示,于上板201设上有以与车辆前围连接的前围连接部,以及以安装仪表的仪表安装部。其中,前围连接部具有间隔布置的两个前围安装点,且各前围安装点具体包括若干前围安装孔。另外,仍由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仪表安装部具体为固连于上板201上/并位于横梁主体1上方的组合仪表安装架,且为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组合仪表安装架具体为弯折的板状结构,并于该组合仪表安装架上构造有以用于组合仪表安装的若干仪表安装孔。
仍由图1中所示,为进一步提高本仪表板横梁总成的使用效果,于横梁主体1的中部设有以安装中控主机的中控主机安装单元10,且中控主机安装单元10与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分置于横梁主体1的上下两侧。其中,本实施例的中控主机安装单元10具体采用弯折状的中控主机安装板,其一端与横梁主体1固连,另一端向横梁主体1的左上方延伸,且于该中控主机安装板上构造有以供中控主机安装的中控主机安装孔。
另外,于横梁主体1上设有位于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和右侧围连接板8之间的安全气囊固定单元,同时,于横梁主体1上设有以固定HVAC的HVAC固定单元,且相邻于左侧围连接板3,于横梁主体1上设有以固定保险盒的保险盒固定单元。其中,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安全气囊固定单元具体为固连于右管梁102上的安全气囊固定板9,且于该安全气囊固定板9上构造有以固定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固定孔。而HVAC固定单元具体包括间隔设于横梁主体1上的四个HVAC固定板7,且于各HVAC固定板7上均构造有HVAC固定孔。仍由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保险盒固定单元具体为固连于横梁主体1上的保险盒固定板11,并于该保险盒固定板11上构造有保险盒固定孔。
除此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如图1中所示,于横梁主体1上还设有位于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和左侧围连接单元之间的防护部4。该防护部4的结构如图8中所示,其包括左防护杆401、右防护杆402,以及连接左防护杆401和右防护杆402的防护连接板403。且为降低加工成本,本实施例的防护连接板403与左防护杆401和右防护杆402之间均螺接相连。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如图9中所示,其包括制动踏板12和转向管柱13,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中,制动踏板12安装于车辆前围上,转向管柱13设于转向管柱连接单元2上,且制动踏板12、防护部4及转向管柱13沿车辆头部至车辆尾部的方向顺次布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通过设置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可使得左侧围连接板3、右侧围连接板8、中通道连接单元6及转向管柱13安装单元的上板201此四个部件均与车辆连接,从而可保证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连接稳定性及整车刚度,进而可提高整车安全性及NVH性能。
另外,通过将制动踏板12设于防护部4之前,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有效防止制动踏板12进入驾驶舱内,从而可保护驾驶员腿部及脚部的安全;此外,通过将转向管柱13设于防护部4之后,能够有效保护转向管柱13不被撞击,从而可有效保护驾驶员胸部及头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主体(1),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包括插接相连的左管梁(101)和右管梁(102);
左侧围连接单元和右侧围连接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左管梁(101)及所述右管梁(102)的端部,以分别与对应侧的车辆侧围连接;
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一端固连于所述横梁主体(1)的中部,另一端向所述横梁主体(1)的后下方延伸,且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上构造有以与副仪表板连接的副仪表板连接部;
中通道连接单元(6),设于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的延伸端,所述中通道连接单元(6)可构成与车辆前地板的中通道之间的连接,且于所述中通道连接单元(6)和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之间设有以调节两者间相对位置的调节部;
转向管柱连接单元(2),固设于所述横梁主体(1)上,且位于所述左侧围连接单元与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之间,而可构成与转向管柱(13)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梁(101)与所述右管梁(102)连接的一端构造有缩径部(1011),所述右管梁(102)插接固连于所述缩径部(10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构造于所述延伸端上的多个调节孔(5012),以及构造于所述中通道连接单元(6)上的侧连接孔(6011),且多个所述调节孔(5012)沿所述延伸端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侧连接孔(6011)与所述调节孔(50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横梁主体(1)的中部设有以安装中控主机的中控主机安装单元(10),且所述中控主机安装单元(10)与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分置于所述横梁主体(1)的上下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横梁主体(1)上设有位于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和所述右侧围连接单元之间的安全气囊固定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横梁主体(1)上设有以固定HVAC的HVAC固定单元,且相邻于所述左侧围连接单元,于所述横梁主体(1)上设有以固定保险盒的保险盒固定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于转向管柱连接单元(2)上设有以与车辆前围连接的前围连接部,以及以安装仪表的仪表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横梁主体(1)上设有位于所述左侧围连接单元和所述副仪表板连接单元(5)之间的防护部(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4)包括左防护杆(401)、右防护杆(402),以及连接所述左防护杆(401)和所述右防护杆(402)的防护连接板(403),且所述防护连接板(403)与所述左防护杆(401)和所述右防护杆(402)均螺接相连。
10.一种车辆,包括制动踏板(12)和转向管柱(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且所述制动踏板(12)安装于车辆前围上,所述转向管柱(13)设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单元(2)上,所述制动踏板(12)、所述防护部(4)及所述转向管柱(13)沿车辆头部至车辆尾部的方向顺次布置。
CN202020470385.9U 2020-04-02 2020-04-02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2125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0385.9U CN212125309U (zh) 2020-04-02 2020-04-02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0385.9U CN212125309U (zh) 2020-04-02 2020-04-02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5309U true CN212125309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88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70385.9U Active CN212125309U (zh) 2020-04-02 2020-04-02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53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235A (zh) * 2021-08-26 2021-11-23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板悬浮屏安装结构
CN115447674A (zh) * 2022-08-29 2022-12-09 芜湖普威技研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板横梁与车身连接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235A (zh) * 2021-08-26 2021-11-23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板悬浮屏安装结构
CN113682235B (zh) * 2021-08-26 2023-10-20 东风延锋汽车座舱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板悬浮屏安装结构
CN115447674A (zh) * 2022-08-29 2022-12-09 芜湖普威技研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板横梁与车身连接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3878B2 (en) Crossmember for a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12125309U (zh)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US7832764B2 (en) Knee protect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20140159423A1 (en) Frontal collision impact absorb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12937694A (zh) 用于车辆的前围板横杆
JPH0535892Y2 (zh)
EP3546299B1 (en) Knee-airbag-device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a protection system, a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arranging a knee-airbag-device
CN110316137B (zh) 车辆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14852186B (zh) 一种汽车乘员舱壳体结构及汽车
CN112141222B (zh) 前围板总成
CN218640951U (zh) 仪表板横梁总成和车辆
CN211765890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KR100320822B1 (ko) 자동차의 실사이드부 보강구조
CN111806572B (zh) 一种平台化前围板结构
CN212861415U (zh) 车辆踏板防侵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
KR100324661B1 (ko) 자동차용카울크로스바구조
CN218966857U (zh) 轮胎抓取装置
CN215590848U (zh) 汽车前机舱总成及汽车
CN110733577A (zh) 梁结构和仪表板横梁总成
JP4635576B2 (ja) 車両用のトーボード補強構造
CN216833950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与前围连接支架以及车辆
CN215752668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风窗横梁结构、前围板组件和车辆
EP4253200A1 (en) Vehicle and cowl top assembly thereof
JP5118012B2 (ja) 大型車両
KR0143642B1 (ko) 자동차의 상부대쉬판넬과 측부카울판넬의 연결부위 보강브라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