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5890U -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65890U
CN211765890U CN202020119851.9U CN202020119851U CN211765890U CN 211765890 U CN211765890 U CN 211765890U CN 202020119851 U CN202020119851 U CN 202020119851U CN 211765890 U CN211765890 U CN 211765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support
connecting support
channel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98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建伟
甘剑飞
齐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uil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98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65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65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65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涉及车辆内外饰领域。仪表板横梁装置包括仪表板主横梁、左围板支架、中通道连接支架和转向管连接支架。仪表板主横梁沿车辆的横向布置在车辆主驾驶座的前方,其具有相对的两侧。左围板支架设置在仪表板主横梁的一侧,用于将仪表板主横梁与车辆侧围连接。中通道连接支架与仪表板主横梁固定连接,其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与车辆前围连接,另一端与车辆中通道连接。转向管连接支架与仪表板主横梁固定连接,转向管连接支架的端部与车辆前围连接,转向管连接支架的尾部与车辆的转向管柱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节省出车内空间,也提高了仪表板横梁的强度,提高了车辆的防碰撞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外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振动舒适性与转向系统密切相关,仪表板横梁作为转向操纵机构的支撑结构,它对整车的性能和消费者的体验有很重要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仪表板横梁设置在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前方,占用空间特别大,限制了车辆内部布置更多功能结构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仪表板横梁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仪表板横梁装置的强度。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包括:
仪表板主横梁,沿车辆的横向布置在车辆主驾驶座的前方,其具有相对的两侧;
左围板支架,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主横梁的一侧,用于将所述仪表板主横梁与车辆侧围连接;
中通道连接支架,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固定连接,其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与车辆前围连接,另一端与车辆中通道连接;
转向管连接支架,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的端部与车辆前围连接,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的尾部与车辆的转向管柱连接。
可选地,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包括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和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所述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主横梁的与所述左围板支架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左围板支架之间。
可选地,
所述仪表板主横梁包括:
第一主横梁,位于所述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之间;以及
第二主横梁,位于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与所述左围板支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横梁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主横梁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左围板支架沿所述车辆的竖向布置,所述左围板支架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左围板支架与所述车辆侧围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仪表板主横梁均相连。
可选地,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均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辆前围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的尾部设有多个安装点,多个所述安装点均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辆的转向管柱连接。
可选地,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呈弯折状,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辆中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包括仪表板主横梁、左围板支架、中通道连接支架和转向管连接支架。仪表板主横梁沿车辆的横向布置在车辆主驾驶座的前方,通过左围板支架将仪表板主横梁与车辆侧围连接。通过中通道连接支架将仪表板主横梁与车辆前围连接,并且与车辆中通道连接。通过转向管连接支架将仪表板主横梁与车辆前围连接,并且与车辆的转向管柱连接。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副驾驶座前方的仪表板横梁,只将仪表板横梁设置在主驾驶座的前方,使用多个安装支架与车辆其他部件连接,不仅节省出车内空间,也提高了仪表板横梁的强度,提高了车辆的防碰撞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中通道连接支架与仪表板主横梁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与中通道连接支架、仪表板主横梁均连接,进一步提高了仪表板横梁的强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1-2所示,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装置100一般性地可包括仪表板主横梁1、左围板支架2、中通道连接支架3和转向管连接支架4。其中,仪表板主横梁1沿车辆的横向布置在车辆主驾驶座的前方,其具有相对的两侧。左围板支架2设置在仪表板主横梁1的一侧,用于将仪表板主横梁与车辆侧围连接。中通道连接支架3与仪表板主横梁1固定连接,其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与车辆前围连接,另一端与车辆中通道连接。转向管连接支架4与仪表板主横梁1固定连接,转向管连接支架4的端部与车辆前围连接,转向管连接支架4的尾部与车辆的转向管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副驾驶座前方的仪表板横梁,只将仪表板横梁设置在主驾驶座的前方,使用多个安装支架与车辆其他部件连接,不仅节省出车内空间,也提高了仪表板横梁的强度,提高了车辆的防碰撞能力。
进一步地,中通道连接支架3包括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32和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32设置在仪表板主横梁1的与左围板支架2相对的另一侧,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设置在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32和左围板支架2之间。将左围板支架2、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32和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间隔布置可以提高仪表板横梁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仪表板主横梁1为圆柱形,仪表板主横梁1包括第一主横梁11和第二主横梁12,第一主横梁1位于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32和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之间,第二主横梁12位于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与左围板支架2之间。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主横梁11的直径小于第二主横梁12的直径。这里,在第一主横梁11的直径满足仪表板横梁装置所需的安装强度时可以将第二主横梁12的直径减小,进而节省成本。
具体地,左围板支架2沿车辆的竖向布置,左围板支架2与仪表板主横梁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左围板支架2与车辆侧围通过螺栓连接。左围板支架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贯穿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装置还包括支撑架5,其设置在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与仪表板主横梁1的连接处,支撑架5与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和仪表板主横梁1均相连。具体地,支撑架5呈三角形,分别通过螺栓与仪表板主横梁1和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连接。支撑架5可以设置成多个,在仪表板主横梁1和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32的连接处也可以设置支撑架5,从而进一步提高仪表板主横梁1的安装强度。
具体地,中通道连接支架3和转向管连接支架4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仪表板主横梁1连接。中通道连接支架3和转向管连接支架4在仪表板主横梁1上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具体安装强度的需求设定。
进一步地,中通道连接支架3和转向管连接支架4均通过螺栓与车辆前围连接。由于中通道连接支架3包括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32和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所以仪表板横梁装置在车辆前围上会形成三个连接点,可以弥补因去掉副驾驶部分仪表板横梁而降低的刚度。其中,转向管连接支架4与车辆前围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41,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31与车辆前围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311,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32与车辆前围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321。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转向管连接支架4的尾部设有多个安装点42,多个安装点42均通过螺栓与车辆的转向管柱连接,其中,多个安装点42为四个。
进一步地,中通道连接支架3呈弯折状,中通道连接支架3通过螺栓与车辆中通道连接。具体地,中通道连接支架3的两端都设有贯穿孔。
本实用新型不仅节省出中通道右侧(副驾驶位置)空间,更通过上下贯通的中通道连接支架3,将前围、仪表板横梁、中通道连接起来,提升了仪表板横梁的横向和纵向刚度。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仪表板主横梁,沿车辆的横向布置在车辆主驾驶座的前方,其具有相对的两侧;
左围板支架,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主横梁的一侧,用于将所述仪表板主横梁与车辆侧围连接;
中通道连接支架,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固定连接,其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与车辆前围连接,另一端与车辆中通道连接;
转向管连接支架,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的端部与车辆前围连接,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的尾部与车辆的转向管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包括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和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所述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主横梁的与所述左围板支架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左围板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板主横梁包括:
第一主横梁,位于所述第一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之间;以及
第二主横梁,位于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与所述左围板支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横梁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主横梁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围板支架沿所述车辆的竖向布置,所述左围板支架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左围板支架与所述车辆侧围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二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仪表板主横梁均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仪表板主横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和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均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辆前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管连接支架的尾部设有多个安装点,多个所述安装点均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辆的转向管柱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呈弯折状,所述中通道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辆中通道连接。
CN202020119851.9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Active CN211765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9851.9U CN211765890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9851.9U CN211765890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65890U true CN211765890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95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9851.9U Active CN211765890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65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3776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KR101855766B1 (ko) 엔진룸 보강유닛
CN202806887U (zh) 车辆仪表板总成支撑装置及车辆
JPS61150867A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
CN105416405A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其安装方法
JP4923406B2 (ja) 車体の前部構造
US9744999B2 (en)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CN110316136B (zh) 车辆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12125309U (zh) 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1765890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装置
CN213168299U (zh) 仪表板管梁安装结构以及车辆
CN109863075B (zh) 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车身的前部的结构
CN113734287B (zh) 前车厢结构集成支架
US11541714B2 (en) Vehicle
CN209336847U (zh) 一种高强度的仪表板横梁总成
CN111806572B (zh) 一种平台化前围板结构
CN216332307U (zh) 一种下车身以及车身
US20160264180A1 (en) Cabin front part supporting body
CN113696961B (zh) 一种转向柱连接支架、转向柱总成及汽车
CN214001843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
JP2019217983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メンバ構造
CN115195876B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6102375U (zh) 一种电动汽车
CN213138935U (zh) 一种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6580738U (zh) 一种车身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9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Ruil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66, Weiwu Road, dajiangdo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