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6044U - 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6044U
CN212106044U CN202020622995.6U CN202020622995U CN212106044U CN 212106044 U CN212106044 U CN 212106044U CN 202020622995 U CN202020622995 U CN 202020622995U CN 212106044 U CN212106044 U CN 212106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onnecting rod
cylinder body
cylinde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229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蓬波
王平
韩凯
于瑞明
于瑞兵
孙威
张锐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Xian Bo Engin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Xian Bo Engin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Xian Bo Engin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Xian Bo Engin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229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6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6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6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包括缸体、能在缸体内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活塞和与活塞相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曲轴和多个连接在两个曲轴相对应连杆轴颈之间的连杆;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导向和两个对称设置在活塞导向两端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导向的一端设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导向上制作有用于连杆穿过的通槽,所述活塞杆上制作有与连杆滑动连接的滑动端;所述活塞上设有用于机油循环的冷却回路和润滑回路。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对活塞进行内部降温,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而且活塞杆上可增加密封结构,防止水蒸气进入曲轴箱内;还可根据需要调整缸体两侧的功能,减少损耗。

Description

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动机大都是由活塞带动曲轴转动而产生动力,在发动机上有存在一个压缩比的参数,压缩比高发动机的性能也高,但是高压缩比会带来爆震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活塞进行降温。但受制于发动机结构的影响,现有的降温方式一般是在缸体上增加喷嘴,从外部对活塞进行降温,很难从活塞的内部实现降温,降温效率较低。另外,传统发动机,因连杆摆动运动会在活塞上产生侧向力,导致活塞在直线往复运动过程中,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有微量摆动,因实际上的活塞时存在摆动的,虽然活塞头与气缸是密封的,但是考虑到热胀冷缩,在实际装配式是活塞头与气缸之间是存在微小间隙的,活塞环也无法做到百分百的密封,因此对于传统的发动机来说,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会进入到曲轴箱内,进而对机油还有其他部件产生影响。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仅有一部分用于冬天给水箱供暖,其余部分直接排出,造成资源浪费。
本发明人已经申请的专利一种双曲轴发动机(公布号:CN105927380A)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发动机存在部分的问题,但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不仅能够实现对活塞进行内部降温,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而且活塞杆上可增加密封结构,防止水蒸气进入曲轴箱内;还可根据需要调整缸体两侧的功能,减少损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包括缸体、能在缸体内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活塞和与活塞相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曲轴和多个连接在两个曲轴相对应连杆轴颈之间的连杆;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导向和两个对称设置在活塞导向两端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导向的一端设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导向上制作有用于连杆穿过的通槽,所述活塞杆靠近活塞导向的一端制作有与连杆滑动连接的滑动端;所述缸体内制作有若干个并列布置用于安装所述活塞、并供其运动的活塞安装腔,两个曲轴对称安装在缸体上位于所有活塞安装腔的上下两侧;所述活塞、连杆、曲轴上的曲拐部均与活塞安装腔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活塞上设有用于机油循环的冷却回路和润滑回路。
优选地,所述活塞上的冷却回路和润滑回路将机油从活塞导向处引入,经过活塞杆与活塞头后重新回流到缸体内。
优选地,所述活塞头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槽,所述润滑回路与其中一个环槽相连通;所述活塞导向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若干个油槽,所述冷却回路与其中一个油槽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与活塞导向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和滑环,所述滑环与连杆本体滑动连接,构成一个滑动副;所述连杆本体上设置有一个转动副,所述转动副、所述滑环分别与对应的曲轴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本体与活塞滑动连接,构成五连杆机构。
优选地,所述活塞安装腔包括与活塞导向相适配、供其作直线运动的活塞导向槽和两个对称布置在活塞导向槽左右两侧、与活塞头密封接触的气缸腔体;所述缸体上正对活塞导向槽的位置贯穿设有用于配合连杆上下运动、满足两个曲轴的曲拐绕各自主轴线做圆周运动的让位槽,所述缸体的上、下端面上每个让位槽的前后两侧制作有用于安装曲轴主轴的主轴安装孔;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与两个曲轴端部传动齿轮同时啮合的输出齿轮的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缸体上制作有冷却水道和用于润滑活塞、传动机构的润滑油道。
优选地,所述曲轴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杆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两个曲轴相对应的连杆轴颈连接,所述曲轴的主轴颈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缸体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曲轴包括若干个固定在一起的曲拐,位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两侧的两个曲拐通过花键轴传递扭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活塞采用三段式分段结构,活塞导向的两侧均设有活塞杆和活塞头,活塞杆与活塞导向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加工和装配;同时活塞导向为适应连杆的安装,其上采用闭口的开槽方式,较于开口的设计来说,提高了加工精度,因开口设计会引起缩口,使活塞导向外圆一侧大,一侧小,进而影响精度;
2、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上可设有与其外径紧密配合的油封,油封固定安装在缸体内位于气缸腔体靠近活塞导向槽的端部,可防止燃油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气进入缸体内(即活塞导向槽、让位槽内),避免水蒸气影响连杆、曲轴等部件,延长其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对活塞的结构进行改进,利用冷却回路使得活塞的冷却可以从内部进行,进而大大提高了活塞的冷却效果,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同时润滑回路能够对活塞的运动进行润滑;
4、本实用新型的曲轴为分体式的结构,有别于传统的曲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其适应性更强,能够配和滚动轴承进行转动,进而把传统的曲轴(传统的曲轴是利用轴瓦)的滑动变成滚动,摩擦阻力进一步降低,降低了机械损失;
5、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由传统发动机的四连杆机构变成五连杆机构,形成一个滑动副,进而避免了因为连杆材料与缸体材料的不同,受热后产生的变形伸缩不一致而产生的机构运动冗沉的问题,利用连杆的上的滑动副,可对连杆与缸体的变形进行补偿,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运转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缸体为水平对置式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缸体上布置的支撑座可对传动齿轮、输出齿轮形成支撑,提高了齿轮受力的均匀性;缸体上冷却水道的设置可对缸体进行全方位冷却,降低气缸腔体四周的温度,保证活塞处于低温环境中运动;而润滑油道的设置,可保证活塞处于易润滑环境;两者配合,可提高机械效率;
7、本实用新型通过缸体、活塞、连杆和曲轴的配合,可确保活塞在缸体内作往复直线运动,缸体两侧的气缸腔体均可作为燃烧室,提高整机效率;同时,两侧的气缸腔体中可仅有一侧作为燃烧室,另一侧作为蒸汽室,通过将燃油产生的蒸汽进行收集,用于蒸汽室做功,进而减少燃油损耗,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图6为图1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去掉上罩壳后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活塞、连杆和曲轴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活塞与连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活塞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中B-B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3中C-C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活塞的左视图;
图17为图16中A-A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缸体的俯视图;
图21为图20中A-A的剖视图;
图22为图20中B-B的剖视图;
图23为图20中C-C的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缸体的仰视图;
图25为缸体的右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缸体安装活塞、连杆和曲轴后的剖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曲轴的爆炸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曲轴的剖视图;
图30为图29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1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2为图3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包括缸体1、能在缸体1内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活塞2和与活塞2相连接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曲轴3和多个连接在两个曲轴3相对应连杆轴颈之间的连杆4;所述活塞2包括活塞导向21和两个对称设置在活塞导向21两端的活塞杆22,所述活塞杆22远离活塞导向21的一端设有活塞头23;所述活塞导向21上制作有用于连杆4穿过的通槽211,所述活塞杆22靠近活塞导向21的一端制作有与连杆4滑动连接的滑动端,具体的:该滑动端为开设在活塞杆22上位于活塞导向21的端部的安装槽221,连杆4与安装槽221滑动连接;所述缸体1内制作有若干个并列布置用于安装所述活塞2、并供其作直线运动的活塞安装腔12,两个曲轴3对称安装在缸体1上位于所有活塞安装腔12的上下两侧;所述活塞2、连杆4、曲轴3上的曲拐部均与活塞安装腔12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其中,活塞头23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活塞杆22上,每个所述曲拐部是指曲轴3上两个相对布置的用于连接连杆4的曲拐。
为了方便加工和装配,所述活塞杆22与活塞导向21之间可拆卸连接,如所述活塞杆22和活塞导向21之间可采用固定销25连接,具体的,可在活塞导向21的两端均开设有供活塞杆21安装的安装孔,进而通过固定销25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结合图11和图12,活塞导向21上的通槽211为闭口环形结构,连杆穿过通槽211与活塞杆2的滑动端滑动连接。闭口的通槽211在加工上更容易保证精度,相对于上一代的活塞(CN 205744177U)的开口形式来说(开口设计会引起缩口,使活塞导向21外圆一侧大,一侧小),更容易提高加工精度,因为通槽211的开设会使得活塞导向21形成薄壁特征,考虑到开口通槽在加工中变形较大,加之热胀冷缩,因此精度相对于闭口来说较差。
为了实现活塞从内部降温,所述活塞2上设有用于机油循环的冷却回路和润滑回路。活塞上的冷却回路和润滑回路分别用于对活塞头进行冷却和润滑,所述冷却回路和润滑回路将机油从活塞导向21处引入,经过活塞杆22与活塞头23后重新回流到缸体1内。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活塞导向2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若干个油槽212,所述冷却回路与其中一个油槽212相连通,进而引入机油;如图12至图17所示,所述活塞头23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槽231,所述润滑回路与其中一个环槽231相连通。所述活塞杆22的外轮廓为旋转体,活塞杆22远离活塞导向21的端部开设有空腔221,该空腔221为盲孔结构,且该盲孔的孔底与缸体1相连通,在活塞杆22靠近活塞导向21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由于活塞杆22与活塞导向21相固定,因此在活塞导向21上也开有与活塞杆22对应的通孔,进而实现空腔221与缸体1相通,该空腔221靠近活塞头23的端部与活塞头23密封连接,由于空腔221为盲孔结构,因此在空腔221的端部采用了密封板224进行密封;活塞杆22远离活塞导向21的端部与活塞23之间具有冷却环腔232,该冷却环腔232与冷却回路相连通。最终,冷却回路内的机油从活塞导向21处流入活塞杆22内,经由冷却环腔232回流入活塞杆22内并流入活塞杆的滑动端形成一个循环,同时滑动端形成对连杆的润滑。润滑回路与冷却回路相连通,冷却回路内的机油在循环的过程中流入润滑回路内并流入活塞头23与下述气缸腔体122的滑动接触面(即气缸腔体122的内壁),在活塞的运动过程中,机油通过润滑回路回流到活塞杆22的空腔221内并经由该空腔221流入缸体1内形成一个循环。
为了实现上述冷却和润滑的循环,如图14、图15、图17所示,冷却回路包括开设在活塞杆22上的若干个冷却进道222和若干个冷却回道223,冷却进道222的一端与活塞导向21上的一个油槽212相通,冷却进道222的另一端与冷却环腔232相通;冷却回道223的一端与冷却环腔232相通,冷却回道223的另一端通过活塞导向21与缸体1相连通;
润滑回路包括开设在活塞杆22与活塞头23上的若干个润滑进道224和若干个润滑回道225,润滑进道224的一端与冷却回道223相通,润滑进道225的另一端与气缸腔体122相通;润滑回道25的一端与气缸腔体122相通,润滑回道225的另一端与空腔221相通;活塞头23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槽231,润滑进道224与润滑回道225的一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环槽231内。每个活塞头23上环槽231的数量为3个,远离活塞杆22的两个环槽用于安装气环,靠近活塞杆22的一个环槽用于安装油环,而润滑进道224与润滑回道225的一端延伸至靠近活塞杆22用于安装油环的环槽231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头23的端部进行了结构上的优化,其远离活塞导向21的端部的表面为圆弧凹面,该弧面的设置使得气体能够旋转起来,油气混合的更加充分,形成较高的滚流比,实现高速燃烧。
如图18所示,所述连杆4可包括连杆本体41和滑环44,所述滑环44与连杆本体41滑动连接(其配合为间隙配合,间隙在0.02-0.04mm之间)构成一个滑动副,所述连杆本体41上设置有一个转动副43,所述转动副43与所述滑环44均与对应的曲轴3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本体41与活塞滑动连接,构成五连杆机构,连杆本体41的两侧设有导轨42,所述导轨42与活塞杆82上的滑动端(即安装槽226)滑动连接;传统的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形成的是四连杆机构,而本申请的连杆上多了一个滑动副,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发动机,其多了一个连接副,进而形成了五连杆机构,而这种五连杆机构能够很好的适应因缸体与连杆的材质不一样,受到热胀冷缩产生不同形变而产生的影响,滑动副的设置能够能够补偿这种伸缩变形,进而使得机构不再冗沉,特别是在热机的状态。其中,连杆本体41与导轨42一体成型,可降低二者采用分体式因材料受热变化不同引起机器运转沉重的问题。为了降低连杆的重量,所述连杆本体41上还可开设有减重槽。
如图19至图26所示,所述缸体1上的活塞安装腔12包括与活塞导向21相适配、供其作直线运动的活塞导向槽121和两个对称布置在活塞导向槽121左右两侧、与活塞头23密封接触的气缸腔体122,所述活塞头23作为与气缸腔体122相配合的密封端,所述活塞导向21作为与缸体1相配合的导向端,利用活塞导向槽121的限位作用,使得整个活塞2的运动方向为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缸体1上正对活塞导向槽121的位置贯穿设有用于配合连杆4上下运动、满足两个曲轴3的曲拐绕各自主轴线做圆周运动的让位槽14,所述缸体1的上、下端面上每个让位槽141的前后两侧制作有用于安装曲轴主轴的主轴安装孔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1上设有冷却水道13,所述冷却水道13设置在缸体1两端上各个气缸腔体122的侧壁周边,冷却水道13的截面为多个绕着每个气缸腔体122侧壁的弧形连通而成,以缸体1左端上的冷却水道13为例,如图25所示,冷却水道13以最后侧气缸腔体122的后侧壁偏上的位置为起点,由后向前依次绕着四个气缸腔体122的上侧壁,经最前侧气缸腔体122的前侧壁,再由前向后依次绕着四个气缸腔体122的下侧壁至最后侧气缸腔体122的后侧壁偏下的位置为终点环绕布置;如图21所示,冷却水道13的深度小于气缸腔体的长度,所述冷却水道13主要用于对缸体1端部正对气缸腔体122的部分进行冷却,在实现对缸体1降温的同时,可保证活塞头23处于低温环境中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1上位于每个让位槽14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润滑活塞2和传动机构的润滑油道113。如图所示,每个润滑油道113包括V型油道、与V型油道交叉的竖直油道和与V型油道交叉的水平油道,竖直油道的两端分别通向缸体1上、下两侧相应的主轴安装孔15,水平油道的两端分别通向相应侧壁两侧的活塞导向槽121。油液经V型油道引入后,一方面经竖直油道流入缸体1上、下两侧相应的主轴安装孔15内,进而对传动机构(即曲轴和连杆)进行润滑;另一方面经水平油道流入活塞导向槽121内,进而对活塞进行润滑。润滑油道不仅可对活塞、传动机构进行润滑,还可通过活塞2上开设的冷却回路将油液经润滑油道引入活塞内部,对活塞2进行降温。
上述缸体1底部位于让位槽14的两侧对称设有与相应气缸腔体122相通的排气通道18,排气通道18布置在气缸腔体122靠近活塞导向槽121的一端。安装活塞2时,可利用油封13将活塞头23密封在气缸腔体122内,具体的:油封13套装在活塞杆22上,并与活塞杆22外径紧密配合,油封13固定安装在缸体1内位于气缸腔体122靠近活塞导向槽121的端部,所述活塞杆22与所述油封13密封并相对于油封往复直线滑动。油封13可防止燃油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气进入活塞导向槽121、让位槽14内,避免水蒸气影响连杆4、曲轴3等部件。活塞杆22与气缸腔体122之间形成的间隙可储存水蒸气,上述排气通道18供水蒸气排出,需要注意的,该排气通道18位于活塞头23位置极限的外侧,即活塞头23不会运动至该排气通道上,如图27所示,油封13能够防止水蒸气进入缸体1内。
由于两个曲轴3布置在缸体1的上下两侧,两个曲轴3端部的传动齿轮均与转动安装在缸体1一端的输出齿轮相啮合,进而传送动力,考虑到齿轮具有长度并且位于曲轴的端部,因此其运转的过程中是悬臂的状态,这样齿轮的根部受力较大,导致齿轮受力不均,因此可在缸体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安装飞轮,并对传动齿轮和输出齿轮形成支撑的支撑座8,曲轴1的传动齿轮、输出齿轮均通过轴承与支撑座8转动连接,进而对齿轮形成支撑,提高齿轮受力的均匀性。
为了对曲轴进行固定安装,可在所述缸体1的上端和下端对应安装有上罩壳5和下罩壳10,所述上、下罩壳与缸体1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罩壳5的下端面和下罩壳10的上端面可制作有分别与让位槽14、主轴安装孔15相配合的对接让位腔、对接安装孔。其中,所述主轴安装孔15、对接安装孔可均为半圆孔,主轴安装孔15与对接安装孔对接形成主轴圆孔。如图31和32所示,为了实现对曲轴1的轴向限位,所述上罩壳5、下罩壳10上均安装有用于对曲轴1进行轴向限位的止推片51,具体的,可在上罩壳5上靠近两个相邻的曲拐的位置、并位于曲轴主轴颈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止推片51,止推片51与曲拐之间的间隙d为0.2-0.25mm。
结合图10和图27,所述曲轴3为分体式结构,两个曲轴相对应的连杆轴颈之间通过第一滚动轴承32转动连接有连杆4,所述曲轴3的主轴颈通过第二滚动轴承35与缸体1转动连接。曲轴3采用分体式的设置,使得其能够与滚动轴承配合使用,进而不再需要像传统的曲轴采用轴瓦的方式,进而使得传统的曲轴的滑动转变为滚动,大大降低了摩擦阻力;第一滚动轴承32和第二滚动轴承35均可采用滚针轴承。
为了增加曲轴3的连接强度和运转的稳定性,结合图28至图30,所述曲轴3可包括若干个固定在一起的曲拐31,位于第二滚动轴承35两侧的两个曲拐31之间通过花键轴33传递扭矩。相邻的两个曲拐31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栓37对拉固定,这些所述螺栓分别固定在曲轴的连杆轴颈处和曲轴的主轴颈处;位于所述曲轴主轴颈处的螺栓与对应的花键轴螺纹连接,并通过第一挡板34抵紧在对应的曲拐31上;位于所述曲轴连杆轴颈处的螺栓与对应的曲拐螺纹连接,相邻的两个曲拐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销38,所述定位销38插接在曲轴连杆轴颈处。
考虑到曲轴运转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润滑操作,而曲轴3是通过滚动轴承与缸体1、连杆4进行连接,因此也需要对滚动轴承、连杆4等部件进行润滑;如图26所示,在曲轴3的曲拐内开设有用于润滑的油道311,该油道31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滚动轴承32,该油道31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滚动轴承35;所述第一滚动轴承32的内圈、所述第二滚动轴承35的外圈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滚动轴承35的通孔与缸体1上出口在主轴安装孔15内的竖直油道相通,所述第一滚动轴承32的通孔与油道311相通,利用缸体1上的润滑油道将油引入,进入第二滚动轴承35的通孔,经油道311流入第一滚动轴承32的通孔内;为了方便油流入第一滚动轴承32处,油道311靠近第一滚动轴承32的端部设置开设在曲拐上的油槽312,所述油槽312、油道311、第一轴承32的通孔均互通。
为了对第二滚动轴承35进行封油,进而使得缸体1的润滑油道出来的油能够顺利流入第二滚动轴承35内,曲轴的主轴颈上设置有密封圈39,其为氟胶O型圈;图26中,最右侧是正时链轮11,可以看出图中位于该处的主轴颈上只设有一个密封圈39,考虑正时链轮11要位于缸体1的外部,该处的第二轴承35可在缸体1上另行设置密封结构对该处的第二轴承35进行封油,进而避免油从该处流出缸体1,例如该密封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轴承端盖的密封方式进行。
使用时,如图1至图8所示,可将活塞2、连杆4、曲轴3等部件按以上描述内容安装在缸体1上,并利用螺栓将上罩壳5、下罩壳10、左缸盖9、右缸盖6对应安装在缸体1的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然后,将两个曲轴3前端分别通过花键轴连接有传动齿轮,后端固定有正时链轮11;缸体1上转动设置有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输出齿轮,输出齿轮通过花键轴连接有飞轮8,飞轮连接离合部分(该部分的连接方式与现有的发动机相同,在此不再过多叙述),进而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输出。
工作时,因活塞与连杆滑动连接,当活塞往复运动时将带动连杆移动,从而带动两个曲轴转动,进而带动输出齿轮和飞轮转动,向外实现动力的输出。缸体两侧的气缸腔体均可构成燃烧室,利于提高整机效率;同时,两侧的气缸腔体中可仅有一侧作为燃烧室,另一侧作为蒸汽室,通过将燃油产生的蒸汽进行收集,用于蒸汽室做功,进而减少燃油损耗,降低成本。具体的,可将缸体左侧的气缸腔体作为蒸气室,右侧的气缸腔体作为燃烧室,此时缸体1左端的冷却水道13可作为空气隔热层,缸体1上表面的左上角开设有第一进油口111,缸体1左侧开设有与第一进油口111相通的第一出油口116,油液经第一进油口111、第一出油口116向左端盖9输送;对应的,缸体1上表面的右上角开设有与右端冷却水道13相通的进水口114,缸体1下表面的右上角开设有与右端冷却水道13相通的出水口118,缸体1右端相邻两个气缸腔体122之间侧壁上开设有与冷却水道13相通的冷却通道110,缸体的下表面上制作有第二进油口117,缸体1的右端制作有第二出油口19,油液经第二进油口117、第二出油口19向右端盖6输送。
气缸腔体作为燃烧室时,包括四个冲程,分别为:1)进气冲程:通过进气门吸入空气,喷油嘴喷入燃油;2)压缩冲程,将空气与燃油混合气压缩;3)做功冲程,火花塞点火燃烧开始做功;4)排气冲程,已燃混合气通过排气门排出。
气缸腔体作为蒸气室时,包括两个冲程,分别为:1)进气做功冲程:通过进气门吸入高温高压水蒸气;2)排气冲程:将释放完能量的水蒸气通过排气门排出。
具体实现过程,以一个活塞对应的两侧气缸腔体为例,一侧是燃烧室,一侧是蒸汽室:
当燃烧室为进气冲程,活塞由燃烧室移向蒸气室,此时,蒸汽室处于排水蒸气冲程;
当燃烧室压缩冲程,活塞此时由蒸气室移向燃烧室,此时,蒸气室处于进气做功冲程;
当燃烧室做功冲程,活塞此时由燃烧室移向蒸气室,此时,蒸气室处于排水蒸气冲程;
当燃烧室排气冲程,活塞此时由蒸气室移向燃烧室,此时,蒸汽室处于进气做功冲程。
此外,为了提高整个发动机安装的便利性,可在所述缸体上安装有用于吊装的吊架。具体的,所述吊架有四个,通过螺栓对称安装在缸体上位于上罩壳的左右两侧,可在缸体上开设有四组第三固定孔,每组有两个,第三固定孔内设有螺纹,螺栓穿过吊架螺入第三固定孔实现吊架的固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包括缸体、能在缸体内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活塞和与活塞相连接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曲轴和多个连接在两个曲轴相对应连杆轴颈之间的连杆;
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导向和两个对称设置在活塞导向两端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导向的一端设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导向上制作有用于连杆穿过的通槽,所述活塞杆靠近活塞导向的一端制作有与连杆滑动连接的滑动端;
所述缸体内制作有若干个并列布置用于安装所述活塞、并供其运动的活塞安装腔,两个曲轴对称安装在缸体上位于所有活塞安装腔的上下两侧;
所述活塞、连杆、曲轴上的曲拐部均与活塞安装腔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设有用于机油循环的冷却回路和润滑回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的冷却回路和润滑回路将机油从活塞导向处引入,经过活塞杆与活塞头后重新回流到缸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槽,所述润滑回路与其中一个环槽相连通;所述活塞导向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若干个油槽,所述冷却回路与其中一个油槽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与活塞导向之间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和滑环,所述滑环与连杆本体滑动连接,构成一个滑动副;所述连杆本体上设置有一个转动副,所述转动副、所述滑环分别与对应的曲轴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本体与活塞滑动连接,构成五连杆机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安装腔包括与活塞导向相适配、供其作直线运动的活塞导向槽和两个对称布置在活塞导向槽左右两侧、与活塞头密封接触的气缸腔体;所述缸体上正对活塞导向槽的位置贯穿设有用于配合连杆上下运动、满足两个曲轴的曲拐绕各自主轴线做圆周运动的让位槽,所述缸体的上、下端面上每个让位槽的前后两侧制作有用于安装曲轴主轴的主轴安装孔;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与两个曲轴端部传动齿轮同时啮合的输出齿轮的安装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制作有冷却水道和用于润滑活塞、传动机构的润滑油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连杆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两个曲轴相对应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所述曲轴的主轴颈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缸体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包括若干个固定在一起的曲拐,位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两侧的两个曲拐通过花键轴传递扭矩。
CN202020622995.6U 2020-04-22 2020-04-22 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Active CN212106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2995.6U CN212106044U (zh) 2020-04-22 2020-04-22 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2995.6U CN212106044U (zh) 2020-04-22 2020-04-22 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6044U true CN212106044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1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22995.6U Active CN212106044U (zh) 2020-04-22 2020-04-22 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60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5298A (zh) * 2020-04-22 2020-07-17 徐州弦波引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CN115163298A (zh) * 2022-07-07 2022-10-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发动机导向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5298A (zh) * 2020-04-22 2020-07-17 徐州弦波引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CN115163298A (zh) * 2022-07-07 2022-10-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直线发动机导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06044U (zh) 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JPH0627537B2 (ja) 往復ピストン機構
HU219044B (hu) Axiáldugattyús forgógép
JP6581736B2 (ja) ツイン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エンジン
CN111425298A (zh) 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CN202417707U (zh) 对置活塞对置气缸内燃机
CN110439682B (zh) 对置发动机
CN112594057A (zh) 一种三角转子发动机运动机构
CN208441923U (zh) 一种对置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结构
CN215487442U (zh) 一种发动机平衡装置及采用该平衡装置的发动机
CN105909417A (zh) 发动机缸体
KR890002659B1 (ko) 복합피스톤을 갖는 2행정 디이젤 기관
CN114645797A (zh) 十字气缸
JP3890857B2 (ja) ピストンの潤滑構造
CN218894703U (zh) 转子活塞发动机
CN104632380A (zh) 一种水平对置连杆及对置缸体内燃机
CN114320558B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工程机械用风冷式柴油机机体
CN218956097U (zh) 一种多功能的单缸机试验装置
WO2021088896A1 (zh) 发动机及其曲轴箱
CN215761937U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摩托车
CN220268221U (zh) 一种改善润滑的轴瓦结构
CN220015803U (zh) 一种内燃机曲轴连杆
CN215637285U (zh) 双腔循环水冷却定位密封机构
CN220470073U (zh) 发动机
CN216642289U (zh) 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