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5995U - 发动机油底壳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油底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5995U
CN212105995U CN202020444889.3U CN202020444889U CN212105995U CN 212105995 U CN212105995 U CN 212105995U CN 202020444889 U CN202020444889 U CN 202020444889U CN 212105995 U CN212105995 U CN 212105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shell
engine oil
cross beam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48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文龙
王乾
郭强
刘丽涛
卢伯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48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5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5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5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内腔;壳体内设置有横梁,横梁将内腔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隔为独立设置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且横梁上设置有放油槽,放油槽贯穿横梁,并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放油槽将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连通;其中,横梁的长度方向与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横梁位于第二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自横梁延伸至壳体上与横梁相对的侧壁,且第一加强筋分别与横梁、壳体的侧壁和底部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壳体的整体结构刚度增加,以及机油能够顺利排出,不影响售后保养。横梁还能够减小机油液面晃动,对机油液面在极限倾斜工况下机油泵的吸油有利。

Description

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底壳的作用一般是封闭曲轴箱,储存及密封机油,并散去部分机油热量,防止机油氧化。常见的油底壳结构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冲压油底壳:结构简单,采用薄钢板冲压成型,成本较低,但是其刚度差,振动噪声大,而且是一次性使用零件,维修成本高。
2.分体式油底壳:上油底壳是铸铝件,下油底壳是冲压件,由于下油底壳高度降低,所以整体结构刚度好,振动噪声低。但是其零件多,下油底壳需要涂胶密封和螺栓固定,成本会增加,装配节拍较慢;其次整体重量相对较重;最后下油底壳维修成本高。
3.整体式铸铝油底壳:铸造成型,省去一层涂胶和螺栓固定,成本相对较低,装配节拍较快,固定附件的功能设计灵活,但是由于其高度尺寸大,结构刚度较差,振动噪声较大。另外,对于这种整体式油底壳,挡油板一般采用螺钉固定在油底壳内,使得其重量和成本会增加。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整体式铸铝油底壳通常存在结构刚度较差、振动噪声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整体式铸铝油底壳存在结构刚度较差、振动噪声较大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具有结构刚度好、振动噪声小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将所述内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隔为独立设置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且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放油槽,所述放油槽贯穿所述横梁,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放油槽将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连通;其中,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横梁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自所述横梁延伸至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横梁相对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横梁、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和底部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内部设有一道横梁,横梁可以将油底壳整个内腔分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且横梁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可以使得壳体的整体结构刚度增加。
另外,横梁上还设置有放油槽,放油槽将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连通,机油能够顺利排出,不影响售后保养。
此外,横梁还能够减小机油液面晃动,对机油液面在极限倾斜工况下机油泵的吸油有利。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具有结构刚度好、振动噪声小的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壳体侧壁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沿所述顶部边缘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发动机缸体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侧壁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凸台,凸台上沿顶部边缘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部,壳体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发动机缸体上。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与发动机缸体连接地更加牢靠。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壳体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口,且多个所述凹口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靠近壳体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口,凹口的设置可进一步降低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的重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第一固定部处形成为向所述壳体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部的厚度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而定,油底壳上第一固定部(即固定螺栓的搭子)加厚,使得发动机油底壳的紧固点下移,减小发动机油底壳高度尺寸过大的不利影响,能够增加整体结构刚度。
另外,第一固定部处形成为向壳体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这种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刚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设置为凹凸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外壁面设置为凹凸结构,这种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刚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壳体周侧的内壁面上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突出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周侧的内壁面上沿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强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刚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第二内腔底部的侧壁,其中,
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面为凸起的曲面结构,且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面上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并且每个所述第三加强筋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壁的外壁面为凸起的曲面结构,且第一侧壁的外壁面上沿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并且每个第三加强筋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第一侧壁的外壁面,这种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发变结合端的结构刚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二侧壁,
所述第二侧壁为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一侧并与所述横梁相对的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和第四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包括周向加强筋和多个径向加强筋,所述周向加强筋沿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面的周向边缘延伸,所述径向加强筋沿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面的所述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径向加强筋均与所述周向加强筋相交;并且,
所述径向加强筋和所述周向加强筋均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四加强筋包括周向加强筋和多个径向加强筋,周向加强筋沿第二侧壁的外壁面的周向边缘延伸,径向加强筋沿第二侧壁的外壁面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径向加强筋均与周向加强筋相交;径向加强筋和周向加强筋均与第二固定部连接。这种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加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发变结合端的结构刚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为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一侧并与所述横梁连接的侧壁;其中,
所述第三侧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三固定部,且所述第三侧壁的外壁面靠近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位置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外壁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固定部可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且第三侧壁的外壁面靠近第三固定部的位置沿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五加强筋,第五加强筋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第三侧壁的外壁面,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空调压缩机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固定地更加牢靠,其结构刚度更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挡油板支撑部,所述挡油板支撑部形成为向所述壳体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并且,
所述挡油板支撑部上形成有支撑面和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所述壳体的所述高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支撑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三侧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挡油板支撑部,挡油板支撑部形成为向壳体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述挡油板支撑部上形成有支撑面和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筋,支撑筋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支撑面。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整体结构刚度更好。
另外,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油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油底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油底壳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油底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油底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油底壳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油底壳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0:横梁;111:放油槽;
120:内腔;121:第一内腔;122:第二内腔;1221:第一加强筋;
130:凸台;131:第一固定部;132:凹口;
140:第二加强筋;
150:第一侧壁;151:第三加强筋;
160:第二侧壁;161:第二固定部;162:第四加强筋;1621:周向加强筋;1622:径向加强筋;
170:第三侧壁;171:第三固定部;172:第五加强筋;
181:挡油板支撑部;182:支撑筋;
190:网格加强筋;
200:错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如图1所示,该油底壳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形成有内腔120;壳体10内设置有横梁110,横梁110将内腔120沿壳体 10的长度方向分隔为独立设置的第一内腔121和第二内腔122,且横梁110上设置有放油槽111,放油槽111贯穿横梁110,并沿横梁110的长度方向延伸,放油槽111将第一内腔121和第二内腔122连通;其中,横梁110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的长度方向垂直。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10位于第二内腔1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221,第一加强筋1221自横梁110延伸至壳体10上与横梁110相对的侧壁,且第一加强筋1221 分别与横梁110、壳体10的侧壁和底部固定连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的内部设有一道横梁110,横梁110可以将油底壳整个内腔分为第一内腔121和第二内腔122,且横梁110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1221,可以使得壳体10的整体结构刚度增加。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10上还设置有放油槽111,放油槽111将第一内腔121和第二内腔122连通,机油能够顺利排出,不影响售后保养。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10还能够减小机油液面晃动,对机油液面在极限倾斜工况下机油泵的吸油有利。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具有结构刚度好、振动噪声小的优点。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10和第一加强筋1221均与壳体10固定连接,其可以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焊接固定连接、一体成型等各种固定连接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如图2所示,壳体10侧壁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凸台130,凸台130上沿顶部边缘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部131,壳体10通过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发动机缸体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侧壁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凸台130,凸台130上沿顶部边缘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部131,壳体10通过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发动机缸体上。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与发动机缸体连接地更加牢靠。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31为内壁面为光滑曲面的贯通孔。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与发动机缸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31可以设置为8个、也可以设置为10个,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如图3-图4所示,凸台130靠近壳体10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口132,且多个凹口132与多个第一固定部131对应设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台130靠近壳体10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口132,凹口132的设置可进一步降低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的重量。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口132的设置数量与第一固定部131的设置数量相对应,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凸台130的厚度设置为5mm-20mm,第一固定部131处形成为向壳体10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台130的厚度可设置为8mm,第一固定部131的厚度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而定,油底壳上的第一固定部131(即固定螺栓的搭子)加厚,能够使得发动机油底壳的紧固点下移,减小发动机油底壳高度尺寸过大的不利影响,能够增加整体结构刚度。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31处形成为向壳体10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这种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刚度。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31的厚度可以设置为30mm、40mm、50mm等尺寸,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如图1-图7所示,壳体10的外壁面设置为凹凸结构。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的外壁面设置为凹凸结构,这种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刚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壳体10周侧的内壁面上沿壳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40,每个第二加强筋140沿壳体10 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每个第二加强筋140突出于壳体10的内壁面。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周侧的内壁面上沿壳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40,第二加强筋140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强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刚度。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筋140可以设置为8个,也可以设置10个,还可以设置为14个,其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如图1-图3所示,壳体10具有第一侧壁150,第一侧壁150为第二内腔122底部的侧壁。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50的外壁面为凸起的曲面结构,且第一侧壁150的外壁面上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151,并且每个第三加强筋151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第一侧壁150的外壁面。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50的外壁面为凸起的曲面结构,且第一侧壁150的外壁面上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151,并且每个第三加强筋151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第一侧壁150的外壁面,这种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发变结合端的结构刚度。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加强筋151可以设置为4个,也可以设置5个,还可以设置为6个,其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如图7所示,壳体10还具有第二侧壁16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160为位于第二内腔122的一侧并与横梁110相对的侧壁,第二侧壁16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61和第四加强筋162,第四加强筋162包括周向加强筋1621和多个径向加强筋1622,周向加强筋1621沿第二侧壁160 的外壁面的周向边缘延伸,径向加强筋1622沿第二侧壁160的外壁面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径向加强筋1622均与周向加强筋1621相交,径向加强筋1622和周向加强筋1621 均与第二固定部161连接。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四加强筋162包括周向加强筋1621和多个径向加强筋1622,周向加强筋1621沿第二侧壁160的外壁面的周向边缘延伸,径向加强筋1622沿第二侧壁160的外壁面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径向加强筋1622均与周向加强筋1621相交;径向加强筋1622和周向加强筋1621均与第二固定部161连接。这种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加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发变结合端的结构刚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如图5-图6所示,壳体10还具有第三侧壁170,第三侧壁170为位于第二内腔122的一侧并与横梁110连接的侧壁。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侧壁17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三固定部171,且第三侧壁170的外壁面靠近第三固定部171的位置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五加强筋172,第五加强筋172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第三侧壁170的外壁面。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固定部171为空调压缩机螺栓孔,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空调压缩机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固定地更加牢靠,结构刚度更好。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加强筋172可以设置为1个,也可以设置2个,还可以设置为3个,其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如图2所示,外壳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挡油板支撑部181,挡油板支撑部181形成为向壳体10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油板支撑部181上形成有支撑面和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筋182,支撑筋182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支撑面。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外壳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挡油板支撑部181,挡油板支撑部181形成为向壳体10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挡油板支撑部181上形成有支撑面和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筋182,支撑筋182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支撑面。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整体结构刚度更好。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面用于挤压固定挡油板,另外,挡油板支撑面向内鼓包,有利于增加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油底壳的整体结构刚度。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筋182可以设置8个,也可以设置10个,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如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底部平面设有网格加强筋190,可进一步增加局部模态频率,降低发动机油底壳的辐射噪声。
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油底壳的外壁面设置为错层结构200,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油底壳整体的结构刚度。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设置的加强筋(即第一加强筋1221、第二加强筋140、第三加强筋151、第四加强筋162和第五加强筋172)均与壳体10固定连接,其具体可以是焊接,也可以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将所述内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隔为独立设置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且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放油槽,所述放油槽贯穿所述横梁,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放油槽将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连通;其中,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横梁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自所述横梁延伸至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横梁相对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横梁、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和底部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沿所述顶部边缘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发动机缸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壳体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口,且多个所述凹口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处形成为向所述壳体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设置为凹凸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周侧的内壁面上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突出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壁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第二内腔底部的侧壁,其中,
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面为凸起的曲面结构,且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面上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并且每个所述第三加强筋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为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一侧并与所述横梁相对的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和第四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包括周向加强筋和多个径向加强筋,所述周向加强筋沿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面的周向边缘延伸,所述径向加强筋沿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面的所述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径向加强筋均与所述周向加强筋相交;并且,
所述径向加强筋和所述周向加强筋均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为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一侧并与所述横梁连接的侧壁;其中,
所述第三侧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三固定部,且所述第三侧壁的外壁面靠近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位置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外壁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挡油板支撑部,所述挡油板支撑部形成为向所述壳体内部凸起的鼓包结构;并且,
所述挡油板支撑部上形成有支撑面和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所述壳体的所述高度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支撑面。
CN202020444889.3U 2020-03-31 2020-03-31 发动机油底壳 Active CN212105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4889.3U CN212105995U (zh) 2020-03-31 2020-03-31 发动机油底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4889.3U CN212105995U (zh) 2020-03-31 2020-03-31 发动机油底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5995U true CN212105995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7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4889.3U Active CN212105995U (zh) 2020-03-31 2020-03-31 发动机油底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5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70276A (en) Oil pan for automotive engine
CN101407231B (zh) 摩托车
US8567566B2 (en) Oil pan structure
CN212105995U (zh) 发动机油底壳
CN216916052U (zh) 车辆后轮罩总成及车辆
CN209838697U (zh) 一种旋叶式空调压缩机壳体结构
CN217681909U (zh) 一种汽车高强度油底壳
CN217435861U (zh) 轮罩内板以及车辆
CN211859772U (zh) 电机端盖及具有其的电机、及洗衣机
CN217400991U (zh) 一种船用柴油机油底壳
CN220076128U (zh) 一种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CN219892330U (zh) 电池上盖、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565024U (zh) 用于车辆的雨刮支架及车辆
CN207795334U (zh) 一种油底壳
CN220947424U (zh) 水分离器和车辆
CN214787597U (zh) 一种油底壳支撑块及柴油发动机
CN218062421U (zh) 油底壳及具有该油底壳的发动机和车辆
CN215041961U (zh) 一种防护罩及车辆
CN210047393U (zh) 大灯支架、机舱边梁以及车辆
CN220616855U (zh) 一种洗衣机的包装结构
CN218096142U (zh) 一种烟机
CN218479847U (zh) 一种适用于倾斜安装的油底壳
CN214118343U (zh) 发动机缸体结构及发动机
JP3405094B2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パン
CN218112790U (zh) 后轮罩外板、后侧围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