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0251U - 集装器 - Google Patents

集装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0251U
CN212100251U CN202020403868.7U CN202020403868U CN212100251U CN 212100251 U CN212100251 U CN 212100251U CN 202020403868 U CN202020403868 U CN 202020403868U CN 212100251 U CN212100251 U CN 212100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ide plates
hinged
polygon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38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展
朱其委
胡广
周旭
陈幸贤
方健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38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0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0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0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集装器,包括:底板,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两个多边形侧板,可折叠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一侧部;两个铰接式侧板,可收折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二侧部,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之间形成可拆式线接合部或可拆式面接触部;及顶板,可拆卸地结合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及/或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从而,使所述集装器因应不同需求变化形态。

Description

集装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折叠变形功能的集装器。
背景技术
由于轨道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为了满足不同物流送货需求,可利用现有轨道式车辆(如火车或高铁等)将货物运输到不同集散地,再送到不同终端客户的所在位置。
以现有高铁车厢为例,货物可以利用上座率低的列车进行运输,但是,由于车厢座椅上方不被允许放货,货物(如小件包)仅能由人工零散搬运至座椅之间的过道放置,货物无法集装运送,导致装载率不高、操作过程复杂且作业效率较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器,以解决现有轨道式车厢的货物无法集装所衍生的问题。
为了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集装器,包括:底板,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两个多边形侧板,可折叠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一侧部;两个铰接式侧板,可收折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二侧部,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之间形成可拆式线接合部或可拆式面接触部;及顶板,可拆卸地结合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及/或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至少一部分由不锈钢、铝合金或纤维强化塑胶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侧板的至少一部分由不锈钢、铝合金或纤维强化塑胶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式侧板的至少一部分由不锈钢、铝合金或纤维强化塑胶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至少一部分由不锈钢、铝合金或纤维强化塑胶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强化塑胶的材料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或芳纶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方形底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矩形底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部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集装器具备集装箱状态及集装板状态,其中在所述集装箱状态下,所述底板、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及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共同包围一纳物空间,所述顶板封闭所述纳物空间;及在所述集装板状态下,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及所述顶板堆叠在所述底板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集装板状态下,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相互折叠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各自收折在所述多边形侧板上,所述顶板堆置在所述铰接式侧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及所述顶板中的每一个的边缘设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设置磁接件、搭扣件或其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接件由至少一强力磁铁制成,所述强力磁铁为钕铁硼磁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搭扣件由至少一尼龙搭扣制成,所述尼龙搭扣为维可牢搭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侧板沿一纵轴线形成轴对称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侧板沿所述纵轴线形成左右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侧板具有偶数个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侧板为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侧板具有矩形区域及梯形区域,所述矩形区域位在所述梯形区域与所述底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矩形区域具有一长度及一宽度,所述梯形区域具有一下底长度及一高度,所述梯形区域的下底长度等于所述矩形区域的长度,所述梯形区域的高度小于所述矩形区域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梯形区域的一下底边与所述矩形区域的一长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侧板被平置在一平台上的投影形状与一轨道式车厢在一延伸方向上的纵向截面形状相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突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部形成一凸环或数个钩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凸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凸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部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数个叉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具有下表面,所述叉接孔凹设在所述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叉接孔贯通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叉接孔贯通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式侧板具有数个矩形板块,所述数个矩形板块并排且相互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式侧板具有两个矩形板块,所述两个矩形板块通过铰链相互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一侧部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相互铰接,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二侧部与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相互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一侧部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通过铰链相互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二侧部与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通过铰链相互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集装器通过所述底板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可折叠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一侧部;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可收折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二侧部,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之间形成可拆式线接合部或可拆式面接触部;及所述顶板可拆卸地结合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及/或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从而,使得所述集装器可具备集装箱状态及集装板状态,其中在所述集装箱状态下,所述底板、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及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所述顶板共同包围一纳物空间,所述顶板封闭所述纳物空间;及在所述集装板状态下,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及所述顶板堆叠在所述底板上方。据此,所述集装器在集装箱状态可以被用于作为收集物流包裹,以便利用货运载具(如轨道式车厢或货柜等)进行输送;所述集装器在集装板状态可以配合网兜实现货物陆空联运(如高铁与航空器),也可以被堆叠储放,以便节省储放空间,有利于实现货站间的周转调拨及仓储堆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器处于集装箱状态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器从集装箱变换为集装板的过程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器从集装箱变换为集装板的过程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器从集装箱变换为集装板的过程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器从集装箱变换为集装板的过程示意图(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器处于集装板状态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端、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数量用语是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在理解上应该不受数量表达的限制。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集装器实施例可以例如包括一底板1、两个多边形侧板2、两个铰接式侧板3及一顶板4,所述底板1可供设置所述多边形侧板2、铰接式侧板3及顶板4,以下举例说明上述集装器的一些实施方案,并不以此为限。
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1可为方形底板,例如矩形底板等,所述底板1可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11a、11b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12a、12b,例如所述两个第一侧部11a、11b可位于所述两个第二侧部12a、12b之间,所述第一侧部11a、11b的长度可大于所述第二侧部12a、12b的长度,所述第一侧部11a、11b与所述第二侧部12a、12b的构造可为相同或不同,用于配合其上设置的物体。
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两个多边形侧板2可折叠地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两个第一侧部11a、11b,例如所述底板1的两个第一侧部11a、11b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相互铰接,使得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可以相对地竖立在所述底板1上(如图2所示);另一方面,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也可以朝向彼此被堆叠在所述底板1上(如图4所示)。
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两个铰接式侧板3可收折地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两个第二侧部12a、12b,例如所述底板1的两个第二侧部12a、12b与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相互铰接,使得两个铰接式侧板3可以相对地竖立在所述底板1上,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之间形成可拆式线接合部,例如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的边缘与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的边缘可暂时地彼此线状接合(如图2所示)或相互分离(如图3所示);另一方面,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也可以各自被收叠在所述底板1上,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之间形成可拆式面接触部,例如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的表面与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的边缘表面可暂时地相互分离(如图4所示)或彼此面状接触(如图5所示)。
另外,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顶板4可拆卸地结合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及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但不以此为限;所述顶板4还可拆卸地结合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如图6所示);替代地,所述顶板还可拆卸地结合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图未绘示)。
应被理解的是,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部是指板体的相对两侧的缘或面,例如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是位在所述框架的四边中的两个未相互连接的边的周围。
应被理解的是,两物体(例如单个铰接式侧板的两相邻构件)的铰接方式可通过铰链进行,所述铰链也被称为合页,主要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枢转(转动)的机械装置,铰链可由可移动的组件构成,或者由可折叠的材料构成,其设置细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举例来说,有些合页适于被安装于门窗上,有些铰链适于被安装于橱柜上,但不以此为限,譬如其中一种实施例可参考CN201802189U专利公开的“分体式易装卸的门窗铰链”,但不以此为限。以下举例说明本申请集装器的实施态样,但不以此为限。
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例如由不锈钢、铝合金或纤维强化塑胶(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制成,所述底板1可为任何便于承载货物的形状。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底板1可设有突出部13,例如所述突出部13可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第一侧部11a、11b及第二侧部12a、12b,例如所述突出部可以形成一凸环或数个钩体等,在此仅以凸环为例,以便配合兜网(未绘示)用于实现货物陆空联运(如高铁与航空器)。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突出部配合兜网可以用于货物集中固定,有利于批次运输货物,还可利用吊挂方式宜移动货物,有利于在仓储中移动架上货物,可以节省人力,提升运输效率。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可设有数个叉接孔14,例如所述底板1具有下表面,所述叉接孔14凹设在所述下表面,所述叉接孔14还可贯通所述底板1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11a、11b,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叉接孔14也可贯通所述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12a、12b,有利于搭配叉车使用在货物仓储或运输装卸作业。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底板设有数个叉接孔,还可搭配叉车使用在货物仓储或运输装卸作业,有利于在仓储中移动架上货物,可以节省人力,提升运输效率。
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多边形侧板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例如由不锈钢、铝合金或纤维强化塑胶(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制成。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多边形侧板2沿一纵轴线A形成轴对称形状,例如所述多边形侧板2沿所述纵轴线A形成左右对称,所述多边形侧板2具有偶数个侧边,譬如所述多边形侧板为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但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如图1所示,以六边形为例,所述多边形侧板2具有一矩形区域21及一梯形区域22,所述矩形区域21位在所述梯形区域22与所述底板1之间,所述矩形区域21连接所述梯形区域22,例如:所述矩形区域21具有一长度及一宽度,所述梯形区域22具有一下底长度及一高度,所述梯形区域22的下底长度等于所述矩形区域21的长度,所述梯形区域22的高度小于所述矩形区域21的宽度,所述梯形区域22的一下底边与所述矩形区域21的一长边连接。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多边形侧板2被平置在一平台上的投影形状与一轨道式车厢(如高铁或火车的货运车厢)在一延伸方向上的纵向截面形状相应。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多边形侧板沿所述纵轴线形成轴对称形状,例如所述多边形侧板被平置在平台上的投影形状与轨道式车厢(如高铁或火车的货运车厢)在延伸方向上的纵向截面形状相应,可以被应用于货运专用车厢,降低集货器与货运专用车厢之间的空隙,有效地运用货运专用车厢中的有限空间,进一步提高单次货运数量与效率。
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铰接式侧板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例如由不锈钢、铝合金或纤维强化塑胶(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制成。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铰接式侧板3具有数个矩形板块(例如两个矩形板块31、32),所述数个矩形板块并排且相互铰接(例如两个矩形板块31、32通过铰链相互铰接),所述数个矩形板块的宽度与所述多边形侧板2的边长相应,使所述多边形侧板2与所述铰接式侧板3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箱体。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铰接式侧板具有数个矩形板块,所述数个矩形板块并排且相互铰接,让所述集装器快速在箱体与板体之间可即时变换,有利于人员因应实际货运运输需求,有效地进行货物集装。
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顶板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例如由不锈钢、铝合金或纤维强化塑胶(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制成。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及所述顶板4中的每一个的边缘可设有结合部(图未绘示),所述结合部可以埋设、嵌设或贴置在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及所述顶板4的边缘周围,使得所述多边形侧板2、铰接式侧板3及顶板4之间可以相互结合。
可选地,所述结合部可设置磁接件,所述磁接件可由至少一强力磁铁制成,譬如所述强力磁铁为钕铁硼磁铁,从而可以利用磁铁提供的磁力让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及所述顶板4之间直接相互吸合以牢固形成箱体或板体,并利用足以拉开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及所述顶板4的拉力作为箱体与板体之间转换变形的依据,在此例中,仅以磁接件埋设在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及所述顶板4的边缘周围为例,但不以此为限。
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结合部还可设置搭扣件,所述搭扣件可由至少一尼龙搭扣制成,所述尼龙搭扣为维可牢搭扣,从而可以利用搭扣构造让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及所述顶板4相互扣合以牢固形成箱体或板体。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及所述顶板中的每一个的边缘可设有结合部(如磁接件或搭扣件等),让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及所述顶板可以快速地被牢固结合或被拆解变形,有利于节省时间成本,进而提高作业效率。
以下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集装器实施例的不同运作状态,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便于理解,但不以此为限。
举例来说,上述集装器实施例可以具备集装箱状态(如图1所示)及集装板状态(如图6所示)。
例如:在所述集装箱状态下,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底板1、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及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可共同包围一纳物空间(如图2所示),用于收纳货物,所述顶板4可封闭所述纳物空间(如图1所示)。
以下说明上述集装器实施例从集装箱状态转换为集装板状态的示例,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所示,在所述集装器处于集装箱状态下,可先将所述顶板4移开(如图2所示),再将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中的第一个多边形侧板(如2a)折叠在所述底板1上(如图3所示);再将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中的第二个多边形侧板(如2b)与所述第一个多边形侧板(如2a)相互折叠(如图4所示);再将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各自收折在所述第二个多边形侧板(如2b)上(如图4及图5所示);再将所述顶板4堆置在所述铰接式侧板3上(如图6所示),从而实现上述集装器实施例的集装板状态。
如图6所示,在所述集装板状态下,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及所述顶板4堆叠在所述底板1上方,可用于堆置货物,或者,便于堆叠储放集装器,有利于调拨或暂时储放。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所述集装板状态下,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2可相互折叠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3可各自收折在所述多边形侧板2上,所述顶板4可堆置在所述铰接式侧板3上。
替代地,在所述集装板状态下,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也可各自收折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可相互折叠在所述铰接式侧板上,所述顶板可堆置在所述多边形侧板上。
此外,依照上述集装器实施例从集装箱状态转换为集装板状态的示例,反向操作,则可将上述集装器实施例从集装板状态转换为集装箱状态,在此不再赘述。
承上所述,本申请上述集装器实施例通过所述底板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可折叠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一侧部;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可收折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二侧部,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之间形成可拆式线接合部或可拆式面接触部;及所述顶板可拆卸地结合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及/或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从而,使得所述集装器具备集装箱状态及集装板状态,其中在所述集装箱状态下,所述底板、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及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所述顶板共同包围一纳物空间,所述顶板封闭所述纳物空间;及在所述集装板状态下,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及所述顶板堆叠在所述底板上方。据此,所述集装器在集装箱状态可以被用于作为收集物流包裹,以便利用货运载具(如轨道式车厢或货柜等)进行输送;所述集装器在集装板状态可以配合网兜实现货物陆空联运(如高铁与航空器),也可以被堆叠储放,以便节省储放空间,有利于实现货站间的周转调拨及仓储堆放。
为了简洁起见,如本文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及“所述”包括复数指代,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地说明只能如此,否则不应认为是那些实施例的必要特征。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清楚起见,在多个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一实施例中以组合方式被提供。相反地,为了简洁起见,在单一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特征也可以被单独提供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被提供,或者作为适合于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其他描述的实施例。在各种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不被认为是那些实施例的必要特征,除非所述实施例在没有那些元件的情况下不起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部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部;
两个多边形侧板,可折叠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一侧部;
两个铰接式侧板,可收折地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个第二侧部,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之间形成可拆式线接合部或可拆式面接触部;及
顶板,可拆卸地结合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及/或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具备集装箱状态及集装板状态,其中在所述集装箱状态下,所述底板、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及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共同包围一纳物空间,所述顶板封闭所述纳物空间;及在所述集装板状态下,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及所述顶板堆叠在所述底板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装板状态下,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相互折叠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各自收折在所述多边形侧板上,所述顶板堆置在所述铰接式侧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多边形侧板、所述两个铰接式侧板及所述顶板中的每一个的边缘设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设置磁接件、搭扣件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侧板沿一纵轴线形成轴对称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侧板具有矩形区域及梯形区域,所述矩形区域位在所述梯形区域与所述底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突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形成一凸环或数个钩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数个叉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式侧板具有数个矩形板块,所述数个矩形板块并排且相互铰接。
CN202020403868.7U 2020-03-26 2020-03-26 集装器 Active CN212100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3868.7U CN212100251U (zh) 2020-03-26 2020-03-26 集装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3868.7U CN212100251U (zh) 2020-03-26 2020-03-26 集装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0251U true CN212100251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9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3868.7U Active CN212100251U (zh) 2020-03-26 2020-03-26 集装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0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3580A (zh) 物流配送方法
CN212100251U (zh) 集装器
CN106241084A (zh) 一种用于铁路和公路运输的集装箱
RU176419U1 (ru) Съём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груза
CN200992204Y (zh) 用于铁路共用平车及集装箱专用平车的整体式敞口货物箱
WO2008122074A1 (en) Intermodal air cargo containers
CN211224315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沥青周转箱
CN212952678U (zh) 一种铁路混凝土运输装置
CN110139779B (zh) 运输平台
CN201712856U (zh) 一种新颖加强筋的翻板卡扣结构
CN203402245U (zh) 一种钢材运输半挂车
CN103434720B (zh) 一种隔离定位折叠式物品周转箱
CN203497379U (zh) 一种集装箱运输架
CN207957140U (zh) 一种集装箱转移系统
KR100945009B1 (ko) 다목적 화차의 수송용기
CN209507152U (zh) 集装货物装卸平台
CN101342967B (zh) 运输装置和应用该运输装置的运输方法
CN213676671U (zh) 一种铁路货车活动隔墙用轻量化车顶
JP4304351B2 (ja) 運搬用台車
CN215324690U (zh) 组合式集装设备
CN203889402U (zh) 活动集装箱
CN215045510U (zh) 一种空运集装箱
CN221024829U (zh) 多功能联运通用平托盘
CN211223643U (zh) 运输车厢及无人运输车辆
CN219258034U (zh) 一种货运平板中转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