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8537U - 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8537U
CN212098537U CN202020583975.2U CN202020583975U CN212098537U CN 212098537 U CN212098537 U CN 212098537U CN 202020583975 U CN202020583975 U CN 202020583975U CN 212098537 U CN212098537 U CN 212098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ulder
rotating shaft
frame body
side beam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39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进
张玉
门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39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8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8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8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该肩部调节装置包括架体、框架、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旋转轴;架体上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出第一通孔;主动齿轮安装在输出轴上;旋转轴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通孔中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从动齿轮安装在旋转轴上并与主动齿轮啮合;框架包括肩部调节杆和第一侧梁,肩部调节杆连接于第一侧梁的上部,第一侧梁的下部与旋转轴固定连接以能够被旋转轴驱动而相对于架体倾斜。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调节装置能够为驾驶员或乘客提供肩部调节功能,缓解长时间驾车和坐车的疲劳,同时也为乘员平躺阅读时提供便利,整体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人们对车辆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目前普遍使用的车辆座椅都增加了腰部、腿部的支撑及调节功能。但是,当驾驶员或乘客在保持长时间坐姿后,其肩部也会出现疲劳,而现有的座椅无法进行肩部支撑角度调节,致使其无法缓解驾驶员或乘客的肩部疲劳,造成乘坐舒适性下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肩部调节装置,该肩部调节装置能够为驾驶员或乘客提供肩部调节功能,缓解长时间驾车和坐车的疲劳,同时也为乘员平躺阅读时提供便利,整体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肩部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肩部支撑,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架体、框架、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旋转轴;所述架体固定设置,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伸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旋转轴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并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框架包括肩部调节杆和第一侧梁,所述肩部调节杆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侧梁呈竖直设置,所述肩部调节杆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的上部,所述第一侧梁的下部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以能够被所述旋转轴驱动而相对于所述架体倾斜。
可选的,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卷簧,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架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梁连接以向所述第一侧梁提供与所述第一侧梁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力。
可选的,所述肩部调节杆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的上端部,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梁的下端部连接,所述旋转轴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侧梁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齿轮限位架,所述齿轮限位架安装在所述架体上并配置为能够限制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侧梁的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以及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限位板配置为与所述限位柱相适配以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侧梁的转动角度。
可选的,所述框架包括第二侧梁,所述第二侧梁与所述第一侧梁相互平行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肩部调节杆的两端,所述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梁的下端部;所述架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开设在所述第一边板上,所述限位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板上;所述第二侧梁通过紧固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边板以使所述限位板能够绕所述紧固件旋转。
可选的,所述肩部调节杆设置为直径15~25mm的圆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在初始状态,所述框架的所述肩部调节杆基本上贴合于所述架体,因此乘员的肩部能够离所述架体较近,换言之,乘员的背部基本上是与所述架体相互平行的。当肩部产生疲劳时,乘员能够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工作,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主动齿轮同步转动,所述主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所述从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与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的所述旋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梁在所述旋转轴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架体转动一定的倾斜角度,也就使得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的上部的所述肩部调节杆离开所述架体一定距离,从而将乘员的肩部推离所述架体,达到变更乘员的坐姿的目的,使得乘员能够将肩部调节到一个适宜的状态,从而缓解长时间驾车和坐车的疲劳,同时,当所述架体基本水平时,乘员若需要在平躺状态下进行阅读,则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肩部调节杆离开所述架体的距离来实现调整阅读姿势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调节装置在整体上提高了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上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肩部调节装置的架体作为所述座椅的椅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述的座椅。
所述座椅、所述车辆与上述肩部调节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调节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肩部调节装置处于初始状态;
图2为图1中的肩部调节装置处于调节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调节装置的正视图,其中未示出架体。
附图标记说明:
1-架体,2-驱动电机,3-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旋转轴,6-肩部调节杆,7-第一侧梁,8-卷簧,9-齿轮限位架,10-限位板,11-限位柱,12-第二侧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现有技术中,当驾驶员或乘客在保持长时间坐姿后,其肩部也会出现疲劳,而现有的座椅无法进行肩部支撑角度调节,致使其无法缓解驾驶员或乘客的肩部疲劳,造成乘坐舒适性下降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专门提出了一种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肩部支撑的肩部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肩部支撑,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架体1、框架、驱动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以及旋转轴5;所述架体1固定设置,所述架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驱动电机2安装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伸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主动齿轮3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旋转轴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从动齿轮4安装在所述旋转轴5上并与所述主动齿轮3啮合;所述框架包括肩部调节杆6和第一侧梁7,所述肩部调节杆6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侧梁7呈竖直设置,所述肩部调节杆6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7的上部,所述第一侧梁7的下部与所述旋转轴5固定连接以能够被所述旋转轴5驱动而相对于所述架体1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初始状态,所述框架的所述肩部调节杆6基本上贴合于所述架体1,因此乘员的肩部能够离所述架体1较近,换言之,乘员的背部基本上是与所述架体1相互平行的。当肩部产生疲劳时,乘员能够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工作,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主动齿轮3同步转动,所述主动齿轮3带动与之啮合的所述从动齿轮4转动,进而使得与所述从动齿轮4固定连接的所述旋转轴5绕自身轴线转动,与所述旋转轴5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梁7在所述旋转轴5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架体1转动一定的倾斜角度,也就使得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7的上部的所述肩部调节杆6离开所述架体1一定距离,从而将乘员的肩部推离所述架体1,达到变更乘员的坐姿的目的,使得乘员能够将肩部调节到一个适宜的状态,从而缓解长时间驾车和坐车的疲劳,同时,当所述架体1基本水平时,乘员若需要在平躺状态下进行阅读,则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肩部调节杆6离开所述架体1的距离来实现调整阅读姿势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调节装置在整体上提高了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为了增加乘坐的舒适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肩部调节装置还包括卷簧8,所述卷簧8的一端与所述架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梁7连接以向所述第一侧梁7提供与所述第一侧梁7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力。由于所述驱动电机2在工作时可能会使得所述框架的倾斜状态存在不稳定现象,例如,由于所述输出轴或者所述主动齿轮3与所从动齿轮4之间的存在间隙,因此,当所述第一侧梁7相对于所述架体1逆时针转动了一定的角度时,所述第一侧梁7可能会在乘员背靠的作用力下向顺时针再轻微地转动一定角度,这种不稳定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所以通过所述卷簧8向所述第一侧梁7提供与所述第一侧梁7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力,从而将所述第一侧梁7紧紧地保持在当前转动角度状态,这时,即便乘员再靠向所述框架,所述第一侧梁7也不会再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了,从而保证了乘坐的舒适性。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卷簧8只要能够向所述第一侧梁7提供与所述第一侧梁7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力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所述卷簧8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肩部调节杆6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7的上端部,所述卷簧8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一侧梁7的下端部连接,所述旋转轴5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所述旋转轴5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侧梁7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侧梁7沿逆时针转动时,位于所述第一侧梁7的上端部的所述肩部调节杆6也向逆时针移动,同时,所述第一侧梁7的下端部也向逆时针移动,这时通过卷簧8向所述第一侧梁7的下端部提供一个顺时针的作用力,就能够消除上述的框架的不稳定现象。
为了提高所述驱动电机2、所述主动齿轮3、所述从动齿轮4以及所述旋转轴5之间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齿轮限位架9,所述齿轮限位架9安装在所述架体1上并配置为能够限制所述主动齿轮3和所述从动齿轮4的轴向移动。
若所述第一侧梁7转动角度过大,一方面会使得乘客的坐姿不舒适,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所述驱动电机2的使用寿命,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肩部调节装置还包括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侧梁7的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限位结构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只要其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侧梁7的转动角度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10以及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限位板10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限位板10配置为与所述限位柱11相适配以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侧梁7的转动角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所述框架包括第二侧梁12,所述第二侧梁12与所述第一侧梁7相互平行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肩部调节杆6的两端,所述限位板1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梁12的下端部;所述架体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开设在所述第一边板上,所述限位柱1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板上;所述第二侧梁12通过紧固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边板以使所述限位板10能够绕所述紧固件旋转。
为了进一步增加乘员肩部的舒适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肩部调节杆6设置为直径15~25mm的圆管。这种尺寸的圆管能够适应人的肩部形状,不会使乘员的肩部产生酸痛的硬物感。
本实用新型还了提供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上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肩部调节装置的架体1作为所述座椅的椅架。
本实用新型还了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述的座椅。
所述座椅、所述车辆与上述肩部调节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肩部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肩部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架体(1)、框架、驱动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以及旋转轴(5);
所述架体(1)固定设置,所述架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
所述驱动电机(2)安装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伸出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主动齿轮(3)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旋转轴(5)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
所述从动齿轮(4)安装在所述旋转轴(5)上并与所述主动齿轮(3)啮合;
所述框架包括肩部调节杆(6)和第一侧梁(7),所述肩部调节杆(6)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侧梁(7)呈竖直设置,所述肩部调节杆(6)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7)的上部,所述第一侧梁(7)的下部与所述旋转轴(5)固定连接以能够被所述旋转轴(5)驱动而相对于所述架体(1)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卷簧(8),所述卷簧(8)的一端与所述架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梁(7)连接以向所述第一侧梁(7)提供与所述第一侧梁(7)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调节杆(6)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梁(7)的上端部,所述卷簧(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梁(7)的下端部连接,所述旋转轴(5)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所述旋转轴(5)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侧梁(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齿轮限位架(9),所述齿轮限位架(9)安装在所述架体(1)上并配置为能够限制所述主动齿轮(3)和所述从动齿轮(4)的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调节装置包括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侧梁(7)的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10)以及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固定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限位板(10)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限位板(10)配置为与所述限位柱(11)相适配以能够限制所述第一侧梁(7)的转动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二侧梁(12),所述第二侧梁(12)与所述第一侧梁(7)相互平行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肩部调节杆(6)的两端,所述限位板(1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梁(12)的下端部;
所述架体(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开设在所述第一边板上,所述限位柱(1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边板上;
所述第二侧梁(12)通过紧固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边板以使所述限位板(10)能够绕所述紧固件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调节杆(6)设置为直径15~25mm的圆管。
9.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肩部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肩部调节装置的架体(1)作为所述座椅的椅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
CN202020583975.2U 2020-04-17 2020-04-17 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212098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3975.2U CN212098537U (zh) 2020-04-17 2020-04-17 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3975.2U CN212098537U (zh) 2020-04-17 2020-04-17 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8537U true CN212098537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40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3975.2U Active CN212098537U (zh) 2020-04-17 2020-04-17 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8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9419B2 (en) Anthropomorphic pivotable upper seatback support
US3964788A (en) Headrest for vehicles
CN101332783A (zh) 带四向调节功能以及旋转功能的新型座椅头枕调节机构
CN212098537U (zh) 肩部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CN213501980U (zh) 汽车座椅的腿托联动机构
CN218948999U (zh) 零重力车辆座椅及座椅骨架
CN115379964B (zh) 汽车座椅及汽车
JP200027239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01264546Y (zh) 带四向调节功能以及旋转功能的座椅头枕调节机构
JP2862853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CN112389292A (zh) 座椅腰托及带该腰托的汽车座椅
CN218907002U (zh) 一种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扶手
KR102611651B1 (ko) 차량용 컨트롤 암레스트 장치
CN21915430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汽车座椅零重力结构
CN218141205U (zh) 座椅脚踏骨架及具有约束功能的座椅
KR100444673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틸팅장치
KR102550551B1 (ko) 차량용 풀 플랫 시트
CN218558659U (zh) 座椅头枕、座椅和车辆
CN218558658U (zh) 座椅头枕、座椅和车辆
JPH0672214A (ja) 座席装置
KR102170934B1 (ko)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JP201020203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S62518Y2 (zh)
JPH0420270Y2 (zh)
JP2577968Y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