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920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9208U
CN212089208U CN202020414071.7U CN202020414071U CN212089208U CN 212089208 U CN212089208 U CN 212089208U CN 202020414071 U CN202020414071 U CN 202020414071U CN 212089208 U CN212089208 U CN 212089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appliance
cooking
overflowing
applian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40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纯
张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140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9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9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9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具有烹饪腔;热气发生装置,设置于器具本体,热气发生装置具有出气口;第一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第一盖体上设置有连通出气口与烹饪腔的过流通道,过流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止挡结构,止挡结构具有过流缺口。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存在电压力锅与空气炸锅相结合的产品,实现一锅多用的功能。对于这种电压力锅来说,为了使得食物能够烘烤均匀,一般在内锅底部设置有可转动地搅拌杆以对食物进行搅拌,搅拌杆通过电机驱动转动。
上述结构虽然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烘烤效果更佳。但是搅拌杆以及电机的设置使得电压力锅的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具有烹饪腔;热气发生装置,设置于器具本体,热气发生装置具有出气口;第一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第一盖体上设置有连通出气口与烹饪腔的过流通道,过流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止挡结构,止挡结构具有过流缺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过流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止挡结构,止挡结构具有过流缺口,过流通道中的部分气体在与止挡结构接触后能够改变流动方向,从而实现分流效果,从而使得热气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烹饪腔内,保证食物加热均匀。且上述结构不需要添加风扇、电机等结构,从而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热气发生装置设置于器具本体的后侧,止挡结构设置于出气口的前侧并向下延伸。上述止挡结构能够起到导向作用,部分热气与止挡结构接触后将在止挡结构的导向下向下流动,以使这部分热气能够均匀分布于烹饪腔的后侧。
进一步地,止挡结构包括沿垂直于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挡筋,相邻两个挡筋之间的空隙形成过流缺口,或者,止挡结构包括具有凹口的止挡片,凹口形成过流缺口。上述结构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的前后侧及左右侧,从而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止挡结构包括沿垂直于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挡筋,多个挡筋在垂直于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上均匀布置。上述结构使得热气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的左右侧,从而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止挡结构在垂直于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上的总长度与过流缺口在垂直于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上的总长度相等。上述结构使得由过流缺口流出的热气的量与被止挡结构止挡而向下流动的热气的量尽量相等,保证分流均匀,从而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的前后侧,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止挡结构封堵于过流通道的出口处,止挡结构上设置有沿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过流孔,多个过流孔形成过流缺口。上述结构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的前后侧,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多个过流孔沿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一排过流孔,多个过流孔的尺寸在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上逐渐减小,或者,过流孔为多个,多个过流孔沿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排多列的过流孔,多列过流孔的个数在器具本体的前后方向上逐渐减少。上述结构使得由过流缺口流出的热气的量与被止挡片止挡而向下流动的热气的量尽量相等,保证分流均匀,从而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的前后侧,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第一盖体包括提手,提手能够支撑第一盖体直立。当需要开盖时,用户握住提手上提第一盖体即可使得第一盖体由器具本体上打开。打开后,第一盖体可以通过提手立放在桌面上,使得第一盖体占用桌面面积较小。
进一步地,第一盖体还包括盖体本体以及设置于盖体本体上的导流盖,过流通道以及止挡结构设置于导流盖上。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导流盖设置于盖体本体的后侧,提手设置于导流盖的后部并向上延伸。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盖体本体包括透明上盖以及围设于透明上盖周向外侧的侧壁,侧壁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透明上盖由玻璃制成,侧壁上部包括包裹于透明上盖外侧边沿的包边,导流盖包括导流内层以及隔热外层,导流内层内的空间形成过流通道,导流内层由硅胶材质制成,烹饪器具还包括与第一盖体可替换地盖设于器具本体上的第二盖体,第二盖体上设置有与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通道口处设置有限压阀,热气发生装置包括风扇以及加热装置。上述结构使得烹饪器具既能够实现炸制食物的功能又能实现高压烹饪食物的功能,一机多用,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第一盖体盖设于器具本体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第一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第一盖体在立放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的第一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三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7的烹饪器具的第一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烹饪腔;2、过流通道;10、器具本体;20、热气发生装置;21、出气口;22、风扇;23、加热装置;30、第一盖体;31、提手;32、盖体本体;321、透明上盖;322、侧壁;33、导流盖;40、止挡结构;41、过流缺口;42、挡筋;43、止挡片;44、过流孔;50、第二盖体;60、限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10、热气发生装置20以及第一盖体30。其中,器具本体10具有烹饪腔1。热气发生装置20设置于器具本体10,热气发生装置20具有出气口21。第一盖体30盖设于器具本体10上,第一盖体30上设置有连通出气口21与烹饪腔1的过流通道2,过流通道2的出口处设置有止挡结构40,止挡结构40具有过流缺口41。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在过流通道2的出口处设置有止挡结构40,止挡结构40具有过流缺口41。过流通道2中的一部分气体由过流缺口41流出,这部分气体朝向烹饪腔1的前侧流动。过流通道2中的一部分气体由过流缺口41流出,这部分气体朝向烹饪腔1的前侧流动。过流通道2中的另一部分气体被止挡结构40止挡,这部分气体在与止挡结构40接触后能够改变流动方向,直接流向烹饪腔1的后侧。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分流,从而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烹饪腔1的前侧和后侧,保证食物加热均匀。且上述结构不需要添加风扇、电机等结构,从而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的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侧。烹饪器具的前侧具有触控面板,这样便于用户操作。热气发生装置20设置于烹饪器具的后侧,使得用户远离热源。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热气发生装置20设置于器具本体10的后侧,止挡结构40设置于出气口21的前侧并向下延伸。上述止挡结构40能够起到导向作用,部分热气与止挡结构40接触后将在止挡结构40的导向下向下流动,以使这部分热气能够均匀分布于烹饪腔1的后侧。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止挡结构40包括沿垂直于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挡筋42,相邻两个挡筋42之间的空隙形成过流缺口41。上述结构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1的前后侧及左右侧,从而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需要说明的是,烹饪腔1的左右侧指的是垂直与前后侧的方向。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多个挡筋42在垂直于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均匀布置。上述结构使得热气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1的左右侧,从而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在实施例一中,止挡结构40在垂直于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的总长度与过流缺口41在垂直于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的总长度相等。上述结构使得由过流缺口41流出的热气的量与被止挡结构40止挡而向下流动的热气的量尽量相等,保证分流均匀,从而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1的前后侧,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盖体30包括提手31,提手31能够支撑第一盖体30直立。具体地,当需要开盖时,用户握住提手31上提第一盖体30即可使得第一盖体30由器具本体10上打开。打开后,第一盖体30可以通过提手31立放在桌面上,使得第一盖体30占用桌面面积较小。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盖体30还包括盖体本体32以及设置于盖体本体32上的导流盖33,过流通道2以及止挡结构40设置于导流盖33上。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止挡结构40也可以设置于盖体本体32上。
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导流盖33设置于盖体本体32的后侧,提手31设置于导流盖33的后部并向上延伸。具体地,在第一盖体30立放时,提手31横向延伸,以作为第一盖体30的支撑点。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盖体本体32包括透明上盖321以及围设于透明上盖321周向外侧的侧壁322。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可以通过透明上盖321观察烹饪腔1内食物的烹饪效果,用户可以根据烹饪效果调整烹饪策略。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透明上盖321由玻璃制成,侧壁32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侧壁322上部包括包裹于透明上盖321外侧边沿的包边323。上述结构使得不锈钢材料的侧壁322能够与玻璃制成的透明上盖321牢靠地固定在一起。此外,由于玻璃材料以及不锈钢材料均可以长期与水接触,因此第一盖体30可以直接用水清洗,保证第一盖体30的洁净,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在实施例一中,导流盖33包括导流内层以及隔热外层,导流内层内的空间形成过流通道2,由于热气温度较高,因此导流内层由耐热的材料制成,保证导流盖33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在实施例一中,导流内层由硅胶材质制成。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烹饪器具还包括与第一盖体30可替换地盖设于器具本体10上的第二盖体50,第二盖体50上设置有与烹饪腔1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通道口处设置有限压阀60,热气发生装置20包括风扇22以及加热装置23。具体地,当用户需要炸制食物时,将第一盖体30盖设于器具本体10上即可。当用户需要高压烹饪食物时,将第二盖体50盖设于器具本体上,当烹饪腔1内的气体大于预设的压力时,烹饪腔1内的气体能够顶开限压阀60并由排气通道排至外界大气。上述结构使得烹饪器具既能够实现炸制食物的功能又能实现高压烹饪食物的功能,一机多用,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区别在于止挡结构40的具体结构。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止挡结构40包括具有凹口的止挡片43,凹口形成过流缺口41。具体地,过流通道2中的靠近左侧的气体能够通过过流缺口41向烹饪腔1的前侧流动,过流通道2中的靠近右侧的气体被止挡结构40止挡,将不再向烹饪腔1的前侧流动,而是沿着止挡结构40的延伸方向朝向烹饪腔1的后侧流动,上述结构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1的前后侧,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二中,凹口位于止挡片43的一侧。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凹口也可以位于止挡片43的中部。
在实施例二中,止挡片43的长度(在垂直于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过流缺口41的长度(在垂直于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等。上述结构使得由过流缺口41流出的热气的量与被止挡片43止挡而向下流动的热气的量尽量相等,保证分流均匀,从而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1的前后侧,使得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实施例三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区别在于止挡结构40的具体结构。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三中,止挡结构40封堵于过流通道2的出口处,止挡结构40上设置有沿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过流孔44,多个过流孔44形成过流缺口41。具体地,过流通道2中的一部分气体能够直接由前侧过流孔44流出,并最终流至烹饪腔1的前侧;另一部分气体会被止挡结构40止挡,被止挡结构40止挡的气体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并朝向后侧的过流孔44流动,最终由后侧的过流孔44流入烹饪腔1的后侧。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分流,从而使得热气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烹饪腔1的前侧和后侧,保证食物加热均匀。
如果不设置止挡结构40,则大部分气体将朝向烹饪腔1的前侧流动,导致位于烹饪腔1内前后侧的食物受热不均匀。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三中,多个过流孔44沿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一排过流孔44,多个过流孔44的尺寸在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逐渐减小。上述结构使得被止挡结构40止挡的气体更容易由后侧的过流孔44流出,从而使得气体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烹饪腔1的前后侧,保证食物加热均匀。当然,过流孔44的排布形式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过流孔44为多个,多个过流孔44沿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排多列的过流孔44,多列过流孔44的个数在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逐渐减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器具本体(10),具有烹饪腔(1);
热气发生装置(20),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10),所述热气发生装置(20)具有出气口(21);
第一盖体(30),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10)上,所述第一盖体(3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出气口(21)与所述烹饪腔(1)的过流通道(2),所述过流通道(2)的出口处设置有止挡结构(40),所述止挡结构(40)具有过流缺口(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发生装置(20)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10)的后侧,所述止挡结构(40)设置于所述出气口(21)的前侧并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40)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挡筋(42),相邻两个挡筋(42)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过流缺口(41),或者,所述止挡结构(40)包括具有凹口的止挡片(43),所述凹口形成所述过流缺口(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40)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挡筋(42),多个所述挡筋(42)在垂直于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均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40)在垂直于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的总长度与所述过流缺口(41)在垂直于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的总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40)封堵于所述过流通道(2)的出口处,所述止挡结构(40)上设置有沿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布置的多个过流孔(44),多个所述过流孔(44)形成所述过流缺口(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流孔(44)沿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一排过流孔(44),多个所述过流孔(44)的尺寸在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逐渐减小,或者,所述过流孔(44)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流孔(44)沿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排多列的过流孔(44),多列所述过流孔(44)的个数在所述器具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上逐渐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30)包括提手(31),所述提手(31)能够支撑所述第一盖体(30)直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30)还包括盖体本体(32)以及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32)上的导流盖(33),所述过流通道(2)以及所述止挡结构(40)设置于所述导流盖(3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盖(33)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32)的后侧,所述提手(31)设置于所述导流盖(33)的后部并向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本体(32)包括透明上盖(321)以及围设于所述透明上盖(321)周向外侧的侧壁(322),所述侧壁(32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透明上盖(321)由玻璃制成,所述侧壁(322)上部包括包裹于所述透明上盖(321)外侧边沿的包边(323),所述导流盖(33)包括导流内层以及隔热外层,所述导流内层内的空间形成所述过流通道(2),所述导流内层由硅胶材质制成,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盖体(30)可替换地盖设于所述器具本体(10)上的第二盖体(50),所述第二盖体(50)上设置有与所述烹饪腔(1)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通道口处设置有限压阀(60),所述热气发生装置(20)包括风扇(22)以及加热装置(23)。
CN202020414071.7U 2020-03-26 2020-03-2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2089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4071.7U CN212089208U (zh) 2020-03-26 2020-03-26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4071.7U CN212089208U (zh) 2020-03-26 2020-03-2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9208U true CN212089208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7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4071.7U Active CN212089208U (zh) 2020-03-26 2020-03-2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9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351A1 (en) * 2021-09-09 2023-03-16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 cooking utensi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351A1 (en) * 2021-09-09 2023-03-16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 cooking utensi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0398B1 (en) Air-based fryer pan
KR100735183B1 (ko) 전기 오븐
WO2017145793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グリル皿
CN212089208U (zh) 烹饪器具
US5126534A (en) Toaster with cool exterior
CN211911274U (zh) 烹饪器具
CN214048525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551338U (zh) 导风盖、盖体和烹饪器具
CN107343741B (zh) 利用热空气循环制备食物的装置
CN210158502U (zh) 一种多士炉
CN213248351U (zh) 蒸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3974422B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528521U (zh) 烹饪器具
CN215686965U (zh) 烹饪器具
CN212089201U (zh) 烹饪器具
CN217907418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风道
CN217090416U (zh) 一种多功能食物烹饪器具
KR20140131757A (ko) 조리용기 가열부가 별도로 구성된 전기그릴
CN215686978U (zh) 烹饪器具
CN218186296U (zh) 烹饪器具
CN213882840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38333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JP2006191994A (ja) 加熱調理鍋
CN220937749U (zh) 空气炸锅
CN213248349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