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697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6978U
CN215686978U CN202120662693.6U CN202120662693U CN215686978U CN 215686978 U CN215686978 U CN 215686978U CN 202120662693 U CN202120662693 U CN 202120662693U CN 215686978 U CN215686978 U CN 215686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guiding
air
pot body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26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26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6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6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6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具有加热腔;热风发生装置,设置于加热腔内;锅体,底座支撑锅体,锅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加热腔连通的进风口;第一导风结构,设置于锅体与底座之间,第一导风结构具有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导风通道的出口与加热腔连通。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烹饪时产生油烟量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炸锅的烹饪食物的原理为:通过热风发生装置产生的热风进入炸篮内,炸篮内的热风再被热风发生装置吸入进行再加热,然后再吹入炸篮内,如此形成循环以对炸篮内的食物进行持续加热。
在上述结构中,炸篮内的热风将携带油液并与热风发生装置的加热装置接触,从而产生较多的油烟,影响食物的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烹饪时产生油烟量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具有加热腔;热风发生装置,设置于加热腔内;锅体,底座支撑锅体,锅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加热腔连通的进风口;第一导风结构,设置于锅体与底座之间,第一导风结构具有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进口与外界大气连通,导风通道的出口与加热腔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工作时,外界洁净的空气将通过导风通道的进口进入导风通道内,然后通过导风通道的出口进入加热腔内。进入加热腔内的空气将被热风发生装置加热形成热风并吹向进风口。热风通过进风口进入锅体内以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烘烤加热。在上述加热过程中,由于外界的新风在与加热装置接触前不经过锅体内部,因此新风不携带油液,从而降低与加热装置接触的风所携带的油液量,从而减少产生的油烟量,使得食物烹制完毕后更加健康。
进一步地,导风通道朝向热风发生装置的吸风口延伸。上述结构使得外界的新风能够直接导向热风发生装置的吸风口,减少对于由热风发生装置吹出的热风的干扰,从而使得热风能够顺利流入锅体内,保证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和/或,热风发生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以及离心风扇,导风通道朝向离心风扇的中部延伸。上述结构使得外界的新风能够直接导向离心风扇的吸风口,减少对于由离心风扇吹出的热风的干扰,从而使得热风能够顺利流入锅体内,保证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此外,离心风扇能够将热风沿其周向方向甩出,上述结构使得进入锅体内的热风在周向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从而保证锅体内的热场均匀,改善食物的烘烤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结构设置于锅体的底部或者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导风结构不外露,从而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更加简洁。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结构与锅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结构简单,减少了零部件,从而减少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导风通道的进口形成于锅体的侧壁的底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缩短导风通道的长度,使得外部的新风更容易被吸入加热腔内,提高烹饪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结构为发散设置的多个。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新风的进风量,从而提高烹饪效率。
进一步地,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结构,第二导风结构具有导风面,导风面由下至上逐渐向锅体的中部倾斜。上述结构使得上层食物和下层食物都能得到均匀的加热,从而改善食物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结构为沿锅体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布置的多个。上述结构使得下层食物在锅体的周向方向上的各处均能够与热风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下层食物加热的均匀性,改善食物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锅体包括侧壁以及位于侧壁的底部的接油盘,接油盘的侧壁与锅体的侧壁之间的开口形成进风口,第一导风结构连接于锅体的侧壁与接油盘的底部之间。上述结构使得锅体在周向方向上均能进风,从而改善锅体内的热场的均匀性。此外,接油盘遮挡于加热装置的正上方,上述结构使得烹饪产生的油液能够被接油盘接住而不会滴落在加热装置上,从而减少油烟的产生。
进一步地,接油盘的接油槽的槽底倾斜设置,槽底的低点处设置有漏油孔。上述结构使得滴落至接油槽内的油液能够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快速由漏油孔排至预设位置,避免接油盘积油,防止油液由进风口滴至底座上,保证烹饪器具的清洁性。
进一步地,漏油孔贯穿接油槽的槽底与第一导风结构的底壁,且漏油孔内的通道与导风通道相互隔离。上述结构使得油液滴落时不受到新风进入的影响,避免油液被新风带至加热装置上,一方面保证了加热装置的清洁性,另一方面使得油液能够顺利汇集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装置,设置于底座内,热风发生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触动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导风结构的底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在锅体放至底座上的情况下,凸起结构与触动开关配合以改变触动开关的状态。上述结构使得只有当锅体放置于底座上时,热风发生装置才能工作,从而保证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第二导风结构;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示出了导风通道;
图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一个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体以及第一导风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7的烹饪器具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加热腔;2、进风口;3、接油槽;10、底座;20、加热装置;30、离心风扇;40、锅体;41、接油盘;411、槽底;412、漏油孔;42、侧壁;50、第一导风结构;51、导风通道;511、出口;512、进口;60、第二导风结构;61、导风面;70、扰流立板;71、扰流板本体;72、限位台;80、炸篮;90、触动开关;100、凸起结构;110、热风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至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10、热风发生装置110、锅体40以及第一导风结构50。其中,底座10具有加热腔1。热风发生装置110设置于加热腔1内。底座10支撑锅体40,锅体40的底部设置有与加热腔1连通的进风口2。第一导风结构50设置于锅体40与底座10之间,第一导风结构50具有导风通道51,导风通道51的进口512与外界大气连通,导风通道51的出口511与加热腔1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工作时,外界洁净的空气将通过导风通道51的进口进入导风通道51内,然后通过导风通道51的出口511进入加热腔1内。进入加热腔1内的空气将被热风发生装置110加热形成热风并吹向进风口2。热风通过进风口2进入锅体40内以对锅体40内的食物进行烘烤加热。在上述加热过程中,由于外界的新风在与加热装置20接触前不经过锅体40内部,因此新风不携带油液,从而降低与加热装置20接触的风所携带的油液量,从而一方面减少了产生的油烟量,使得食物烹制完毕后更加健康,另一方面使得加热装置20不容易附着油液,便于用户清洁,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人在长期研究后发现,导风通道51的出口511的设置位置不同会影响加热效率。之所以产生上述现象是因为由导风通道51的出口511进入的新风可能会干扰由热风发生装置110吹出的热风,导致扰流现象严重,影响气体流动的顺畅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风通道51朝向热风发生装置110的吸风口延伸。上述结构使得外界的新风能够直接导向热风发生装置110的吸风口,减少对于由热风发生装置110吹出的热风的干扰,从而使得热风能够顺利流入锅体40内,保证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风发生装置110包括:加热装置20以及离心风扇30,导风通道51朝向离心风扇30的中部延伸。上述结构使得外界的新风能够直接导向离心风扇30的吸风口,减少对于由离心风扇30吹出的热风的干扰,从而使得热风能够顺利流入锅体40内,保证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此外,离心风扇30能够将热风沿其周向方向甩出,上述结构使得进入锅体40内的热风在周向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从而保证锅体40内的热场均匀,改善食物的烘烤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结构50设置于锅体40的底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导风结构50不外露,从而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更加简洁,同时也能够有效缩短导风通道51的长度,提高烹饪效率。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结构也可以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上述结构同样能够保证在锅体40放置在底座10上时第一导风结构50不外露。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结构50与锅体40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结构简单,减少了零部件,从而减少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结构也可以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锅体上,以降低加工难度。
如图3至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风通道51的进口512形成于锅体40的侧壁42的底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缩短导风通道51的长度,使得外部的新风更容易被吸入加热腔1内,提高烹饪效率。
如果第一导风结构5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于锅体40的侧壁42的下表面,那么在锅体40放置在底座10上时,侧壁42的下表面与底座10的上表面之间可能产生缝隙,导致热风由该缝隙逸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结构50的下表面高于或平齐于锅体40的侧壁42的下表面。具体地,在锅体40放置在底座10上时,锅体40的侧壁42的下表面与底座10抵接,上述结构使得加热腔1内的热风能够由预设的进风口2进入锅体40内,不会由上述缝隙逸出,从而保证烹饪效率以及烹饪安全性。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结构50为发散设置的多个。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新风的进风量,从而提高烹饪效率。
如图1、图2、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处设置有第二导风结构60,第二导风结构60具有导风面61,导风面61由下至上逐渐向锅体40的中部倾斜。具体地,由进风口2进入的热风一部分将直接向上流动,然后对上层食物进行加热,另一部分风将在导风面61的导向下直接向锅体40的中部流动,从而对下层食物进行加热。上述结构使得上层食物和下层食物都能得到均匀的加热,从而改善食物的烹饪效果。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风结构60为沿锅体40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布置的多个。上述结构使得下层食物在锅体40的周向方向上的各处均能够与热风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下层食物加热的均匀性,改善食物的烹饪效果。
如图1、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40包括侧壁42以及位于侧壁42的底部的接油盘41,接油盘41的侧壁与锅体40的侧壁42之间的开口形成进风口2,第一导风结构50连接于锅体40的侧壁42与接油盘41的底部之间。具体地,进风口2实际上为环形进风口,使得锅体40在周向方向上均能进风,从而改善锅体40内的热场的均匀性。此外,接油盘41遮挡于加热装置20的正上方,上述结构使得烹饪产生的油液能够被接油盘41接住而不会滴落在加热装置20上,从而减少油烟的产生。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油盘41的接油槽3的槽底411倾斜设置,槽底411的低点处设置有漏油孔412。上述结构使得滴落至接油槽3内的油液能够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快速由漏油孔412排至预设位置,避免接油盘41积油,防止油液由进风口2滴至底座10上,保证烹饪器具的清洁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漏油孔412贯穿接油槽3的槽底411与第一导风结构50的底壁,且漏油孔412内的通道与导风通道51相互隔离。上述结构使得油液滴落时不受到新风进入的影响,避免油液被新风带至加热装置20上,一方面保证了加热装置20的清洁性,另一方面使得油液能够顺利汇集至预设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不必在其他位置设置单独的导流筒,从而使得锅体40的结构简洁。
如图3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装置以及触动开关90。其中,控制装置设置于底座10内,热风发生装置110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触动开关90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导风结构50的底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100,在锅体40放至底座10上的情况下,凸起结构100与触动开关90配合以改变触动开关90的状态。上述结构使得只有当锅体40放置于底座10上时,热风发生装置110才能工作,从而保证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锅体40内的炸篮80,上述结构使得食物能够远离接油盘41,防止下层食物浸入油液中,保证食物的烹饪口感。
如图4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40的侧壁4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扰流立板70,扰流立板70的底部位于进风口2处,扰流立板70为沿锅体40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布置的多个。上述结构使得锅体40内的热场更加均匀,从而改善食物的烹饪效果。
如图3、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扰流立板70包括扰流板本体71以及设置于扰流板本体71的内边沿的底部并向锅体40的中心延伸的限位台72,限位台72的上表面支撑炸篮80。上述结构使得扰流立板70既具有扰流作用,又具有支撑炸篮80的作用,一个部件多个作用,减少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具有加热腔(1);
热风发生装置(110),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内;
锅体(40),所述底座(10)支撑所述锅体(40),所述锅体(40)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加热腔(1)连通的进风口(2);
第一导风结构(50),设置于所述锅体(40)与所述底座(10)之间,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0)具有导风通道(51),所述导风通道(51)的进口(512)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导风通道(51)的出口(511)与所述加热腔(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51)朝向所述热风发生装置(110)的吸风口延伸;和/或,所述热风发生装置(110)包括:加热装置(20)以及离心风扇(30),所述导风通道(51)朝向所述离心风扇(30)的中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0)设置于所述锅体(40)的底部或者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0)与所述锅体(40)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51)的进口(512)形成于所述锅体(40)的侧壁(42)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处设置有第二导风结构(60),所述第二导风结构(60)具有导风面(61),所述导风面(61)由下至上逐渐向所述锅体(40)的中部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40)包括侧壁(42)以及位于所述侧壁(42)的底部的接油盘(41),所述接油盘(41)的侧壁与所述锅体(40)的侧壁(42)之间的开口形成所述进风口(2),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0)连接于所述锅体(40)的侧壁(42)与所述接油盘(41)的底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盘(41)的接油槽(3)的槽底(411)倾斜设置,所述槽底(411)的低点处设置有漏油孔(4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孔(412)贯穿所述接油槽(3)的槽底(411)与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0)的底壁,且所述漏油孔(412)内的通道与所述导风通道(51)相互隔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10)内,所述热风发生装置(110)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触动开关(90),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结构(50)的底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100),在所述锅体(40)放至所述底座(10)上的情况下,所述凸起结构(100)与所述触动开关(90)配合以改变所述触动开关(90)的状态。
CN202120662693.6U 2021-03-31 2021-03-3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686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2693.6U CN215686978U (zh) 2021-03-31 2021-03-3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2693.6U CN215686978U (zh) 2021-03-31 2021-03-3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6978U true CN21568697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2693.6U Active CN215686978U (zh) 2021-03-31 2021-03-3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6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1937B (zh) 一种抽屉食物篮式蒸汽空气炸锅
KR20080099416A (ko) 간편 조리기
CN108158428A (zh) 一种烤箱及其烤牛排的方法
CN214284571U (zh) 一种通风接油的炸篮结构
CN215686978U (zh) 烹饪器具
CN214595566U (zh) 接油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911274U (zh) 烹饪器具
CN215016308U (zh) 烹饪器具
CN215686965U (zh) 烹饪器具
CN214595569U (zh) 一种用于食物烘烤器具的烤盘及食物烘烤器具
CN215686967U (zh) 烹饪器具
CN219680397U (zh) 一种改进的烹饪器具
CN218651475U (zh) 烹饪器具
CN215686942U (zh) 烹饪器具
CN211324484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4631711U (zh) 一种用于食物烘烤器具的烤盘及食物烘烤器具
CN215687005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016377U (zh) 烹饪器具
CN217827568U (zh) 一种具有蒸汽加湿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2912916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新型烤盘
CN213248349U (zh) 烹饪器具
CN215016282U (zh) 烹饪器具
KR102148014B1 (ko) 연기의 누출을 차단하는 후드를 구비한 숯불구이기
CN212089201U (zh) 烹饪器具
CN215383350U (zh) 一种炸篮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