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8849U -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8849U
CN212078849U CN202020257465.6U CN202020257465U CN212078849U CN 212078849 U CN212078849 U CN 212078849U CN 202020257465 U CN202020257465 U CN 202020257465U CN 212078849 U CN212078849 U CN 212078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guide rail
vehicle
rolle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74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迅
梁崇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uo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uo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uo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uo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74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8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8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8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包括停车区域、通道区域、搬运车、停车导轨、通道导轨、换向装置,通过搬运车搬运车辆,所需停车位宽度相对较小;在通道区域、停车位安装导轨,搬运车在换向装置配合下无需拐弯运行即可实现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的转换,运行效率相对较高,停车区域的道路无需考虑转弯半径从而能够容纳更多停车位。导轨以及换向装置制作、安装成本极低,几乎无需维护;载车板制作成本不高,无需安装,几乎不存在维护成本;多个停车位共用的搬运车摊分成本也低。本实用新型配套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停车时的载车板预先调度以及取车时的车辆预先调度,简单、低成本实现车辆自动搬运,提高平面停车场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施领域,具体涉及在用于平面停车场通过地面导轨正交的方式实现车辆的搬运,目的是以简单、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车辆自动搬运,以提高平面停车场的运行效率。
背景技术
平面停车场是解决车辆停放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在住宅楼特别是高层住宅楼的地下通常建有地下停车场,这些地下停车场多数存在停车位宽度相对较窄、停车相对困难的问题,运行效率较低;若采用AGV搬运车及相关技术,则建造和维护成本较高。
因此,以简单、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平面停车场特别是地下停车场的车辆自动搬运,以提高运行效率和停车便利性,仍然是本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的技术方案,达到简单、低成本、高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停车区域、通道区域、停车导轨、通道导轨、搬运车、载车板、换向装置。
所述停车区域为矩形,地面之上设置有多个停车位;所述停车位纵向平行排列,为规格尺寸相同的矩形,长度尺寸大于需要停放车辆的长度方向尺寸,宽度尺寸大于需要停放车辆的宽度方向尺寸;所述停车区域其中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等于一个所述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尺寸,定义为停车区域的车长方向边线;另外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至少等于平行排列的所有停车位的宽度尺寸之和,定义为停车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
所述通道区域为矩形,其中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至少等于一个所述停车区域的长度方向边线的尺寸,定义为通道区域的车长方向边线;另外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等于所述停车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的尺寸再加上至少一个所述停车位的宽度尺寸,定义为通道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
所述通道区域的其中一条车宽方向边线与所述停车区域的其中一条车宽方向边线重合设置,其中一端的车长方向边线与所述停车区域的其中一端的车长方向边线齐平、处于同一根直线之上,使得所述通道区域的另外一端超越所述停车区域至少一个所述停车位的宽度尺寸,形成一个凸出区间;所述凸出区间为矩形,用于连接行车车道;所述行车车道用于司机驾驶车辆驶入停放以及取出车辆驶离。
所述停车区域以及所述通道区域的净空高度大于所述搬运车的总高度尺寸。
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与行车车道的连接存在以下三种类型。
类型一,行车车道的车辆行驶方向与通道区域的车长方向平行,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两个车宽方向边线分别与行车车道连接,凸出区间相当于行车车道的一部分,车辆从凸出区间与行车车道的一侧连接处驶入,从另一侧连接处驶离。
类型二,行车车道的车辆行驶方向与通道区域的车长方向平行,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两个车宽方向边线的其中一个与行车车道连接,车辆从凸出区间与行车车道的连接处驶入以及驶离。
类型三,行车车道的车辆行驶方向与通道区域的车长方向不平行。
很明显,类型一无需增加设置任何附属装置,车辆即能够方便地以前进方式驶入或者驶离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
类型二的最佳方式是在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下方设置转盘装置,车辆驶入该转盘装置之后,转盘装置水平方向旋转180°,使得车辆能够自动调头驶离。转盘装置属于行业的标准设施。
类型三则必须在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下方设置转盘装置,转盘装置根据需要水平方向旋转合适的角度以配合搬运车的运行以及车辆的驶入或驶离。转盘装置属于行业的标准设施。
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上部为尺寸相同的矩形工作截面;所述矩形工作截面的上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为支承面,两侧平面为导向面。即:停车导轨以及通道导轨为工作截面相同的直线导轨。
所述停车导轨每个停车位两根,设置在所述停车位的车长方向边线的地面之上,一端位于远离所述通道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位置,另一端向所述通道区域方向延伸。
所述通道导轨为两根,与所述停车导轨的延长线垂直,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的地面之上,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通道区域的端部位置。
所述通道导轨与所有的所述停车导轨分别垂直相交,每一根停车导轨与每一根通道导轨的汇合位置形成一个垂直相交的导轨交汇点;所述停车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在所述导轨交汇点位置设置有一个对称的断开的缺口;所述通道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在所述导轨交汇点位置设置有一个对称的断开的缺口;所述停车导轨的缺口的长度方向尺寸与所述通道导轨的缺口的长度方向尺寸相同。
所述搬运车包括主构架、提升装置、滚轮装置。
所述主构架包括上层框架、左侧框架、右侧框架;所述上层框架水平设置,位于上方位置,上部平面能够支承车辆,所述左侧框架、右侧框架垂直于地面设置,分别紧固连接于所述上层框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上层框架形成一个内部缺口向下的槽状构件;所述槽状构件的内部缺口的宽度净空尺寸大于所述载车板的宽度尺寸,高度净空尺寸大于所述载车板的高度尺寸加上需要停放的车辆的高度尺寸,使得所述槽状构件的内部空间能够容纳一个上部停放有车辆的所述载车板。
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实现所述载车板在所述搬运车内部的上升或者下降运行,包括动力单元、提升部件。
所述动力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其动力分别向所述左侧框架一侧以及所述右侧框架一侧输出,用于驱动所述提升部件。
所述提升部件至少为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能够向上位移以及向下位移;所述提升部件的下方端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驱动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能够被电磁驱动沿垂直于车长方向边线的水平直线位移,具有退出、进入这两种极限状态;所述退出状态是指所述支承件往退出所述主构架槽状构件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为非工作状态;所述进入状态是指所述支承件往进入所述主构架槽状构件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为工作状态。
所述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带动所述两套提升部件同步运行,带动支承件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所述滚轮装置为对称设置的四套,其中两套设置在所述搬运车的主构架的左侧框架的下方位置,两套设置在所述搬运车的主构架的右侧框架的下方位置;每套滚轮装置包括回转机构、转动机构、滚轮;所述回转机构的作用是使得所述转动机构以及滚轮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构架作水平回转;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转动机构之上;所述转动机构分为驱动类型以及随动类型两种,所述四套滚轮装置其中至少有两套的转动机构为驱动类型;所述驱动类型的转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所述滚轮由所述电机减速机带动转动,为驱动滚轮;所述随动类型的转动机构无动力带动,所述滚轮为随动滚轮。
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的外缘截面为槽型工作面,其形状、尺寸与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上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使得所述滚轮能够得到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上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支承和约束。
设置在左侧框架下方的滚轮与对应设置在右侧框架下方的滚轮之间的距离尺寸与设置在任一停车位之上的两根停车导轨之间的距离尺寸相匹配,当所述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与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被任一所述停车位的两根停车导轨支承的时候,所述搬运车能够沿所述两根停车导轨作直线位移;设置在所述左侧框架下方的两套滚轮装置的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尺寸以及设置在所述右侧框架下方的两套滚轮装置的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尺寸与两根所述通道导轨之间的距离尺寸相匹配,当所述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分别被两根通道导轨支承的时候,所述搬运车能够沿两根通道导轨作直线位移。
所述载车板用于承载车辆,数量与所述停车位的数量相同,为矩形钢结构件,上部平面能够停放车辆,宽度尺寸大于需要停放车辆的宽度尺寸;所述载车板的车长方向边线的两个最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配合的承载部件;所述承载部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支承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承件与所述承载部件配合,实现所述载车板从静置状态转变为提升状态或者从提升状态转变为静置状态;所述载车板的静置状态是指载车板接触地面静置;所述载车板的提升状态是指载车板的承载部件在所述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的承托下离开地面。
载车板的状态转变相关过程如下所述。
状态转变之一,目标载车板从静置状态转变为提升状态。
目标载车板的静置状态包括在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的地面之上静置以及在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之上静置。
第一步,搬运车在换向装置的配合下位移至槽状构件的内部空间处于目标载车板的正上方位置;此时,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位于最下方位置,支承件的上部平面的高度低于目标载车板的承载部件的下部平面,并处于退出状态。
第二步: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被电磁驱动、改变为进入的工作状态,进入到目标载车板的承载部件的下方位置。
第三步: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被动力单元带动、使得支承件垂直上升,支承件的上部平面与目标载车板的承载部件的下部平面接触。
第四步: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继续上升,通过目标载车板的承载部件带动载车板上升,直至目标载车板离开地面。
至此,目标载车板从静置状态转变为提升状态。
状态转变之二,目标载车板从提升状态转变为静置状态。
目标载车板处于提升状态即是目标载车板位于搬运车的槽状构件的内部空间的正下方位置,承载部件被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承托,处于离开地面的状态。
第一步: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被动力单元带动、使得支承件垂直下降,支承件的下降通过目标载车板的承载部件带动所述目标载车板下降,直至目标载车板与地面接触。
第三步: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继续下降,直至到达最下方位置,完全脱离对目标载车板的承载部件的接触;
第四步: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被电磁驱动、改变为退出的非工作状态。
至此,目标载车板从提升状态转变为静置状态。
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回转单元,还包括所述搬运车的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所述回转单元包括固定部件、回转部件、短导轨;所述固定部件紧固安装在地面之上;所述回转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之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作水平回转;所述回转单元的数量与所述通道导轨与所述停车导轨形成的导轨交汇点的数量相同,分别设置在所述导轨交汇点的位置之上,能够以对应的所述导轨交汇点为回转中心作水平转动;所述短导轨每个所述回转单元设置一个,设置在所述回转单元上方的回转部件之上,长度尺寸与所述停车导轨的缺口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缺口的长度尺寸相同,上部为矩形工作截面,所述矩形工作截面与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短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上部平面与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上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为支承面,所述短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两侧平面为导向面。
所述回转单元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定位位置,所述第一个定位位置是使得对应的所述短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此时,所述短导轨的两个端部与对应的所述通道导轨的缺口的两个端部贴合,使得所述短导轨相当于所述通道导轨的组成部分;所述第二个定位位置是使得对应的所述短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此时,所述短导轨的两个端部与对应的停车导轨的缺口的两个端部贴合,使得所述短导轨相当于所述停车导轨的组成部分。
当所述搬运车的滚轮装置的滚轮位于所述换向装置的回转单元的短导轨的正上方位置的时候,所述滚轮的中心垂线通过所述停车导轨与所述通道导轨对应的汇合位置的导轨交汇点,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以及所述换向装置的回转单元共同作用,能够使得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与所述换向装置对应的回转单元的短导轨同步作水平回转,从而实现所述搬运车从横向移动方向转为纵向移动方向或者从纵向移动方向转为横向移动方向。
搬运车横向移动方向是指搬运车沿通道导轨方向位移;纵向移动方向是指搬运车沿任一停车位的停车导轨方向位移。
搬运车从横向移动方向转为纵向移动方向具体是指搬运车在通道导轨之上位移,在到达正对目标停车位位置的时候,需要改变原来的位移方向,转往目标停车位的停车导轨之上位移。
搬运车在通道导轨之上位移的时候,四个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与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同,所有的换向装置的回转单元均处于第一个定位位置,所有的短导轨的长度方向均与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端部分别与通道导轨对应的缺口的两个端部贴合,相当于通道导轨的组成部分,使得搬运车能够在通道导轨之上顺利位移;当搬运车位至到达正对目标停车位位置的时候,搬运车的四个滚轮装置的滚轮均位于目标停车位位置的两根停车导轨与两根通道导轨形成的四个导轨交汇点的正上方,也就是位于换向装置的对应的四个回转单元的正上方;此时,四个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以及换向装置对应的四个回转单元共同作用,四个滚轮装置的滚轮与对应的四个回转单元的短导轨同步作水平回转90°,使得搬运车的四个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改变成与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同,对应的四个回转单元处于第二个定位位置,对应的四根短导轨的长度方向与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端部分别与目标停车位的停车导轨对应的缺口的两个端部贴合,相当于目标停车位的停车导轨的组成部分,使得搬运车能够改变位移方向,改为在目标停车位的停车导轨之上顺利位移。
搬运车从纵向移动方向转为横向移动方向具体是指搬运车在目标停车位的停车导轨之上位移,在到达通道导轨的正上方位置的时候,需要需要改变原来的位移方向,转往通道导轨之上位移。
搬运车在目标停车位的停车导轨之上位移的时候,四个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与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同,换向装置的对应的四个回转单元处于第二个定位位置,对应的短导轨的长度方向与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端部分别与目标停车位的停车导轨的对应的缺口的两个端部贴合,相当于目标停车位的停车导轨的组成部分,使得搬运车能够在目标停车位的停车导轨之上顺利位移;当搬运车位至到达所述通道导轨的正上方位置的时候,四个滚轮装置的滚轮均位于目标停车位的两根停车导轨与两根通道导轨形成的四个导轨交汇点的正上方,也就是位于换向装置对应的四个回转单元的正上方;此时,四个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以及换向装置对应的四个回转单元共同作用,四个滚轮装置的滚轮与四个回转单元对应的短导轨同步作水平回转90°,使得搬运车的四个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改变成与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同,换向装置的所有回转单元均处于第一个定位位置,所有的短导轨的长度方向均与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端部分别与通道导轨对应的的口的两个端部贴合,相当于通道导轨的组成部分,使得搬运车能够改变位移方向,改为在通道导轨之上顺利位移。
所述搬运车在所述换向装置配合下,能够把所述载车板从所述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位置转运至所述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位置,或者,把所述载车板从所述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位置转运至所述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位置。
载车板从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位置转运至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位置就是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车辆存放过程;完整的步骤如下所述。
第一步:系统控制装置获得用户的车辆存放请求。
第二步:系统控制装置搜索停车区域的空载车板,指定其中一块空载车板为目标载车板,目标载车板所在的停车位即为目标停车位,目标载车板在目标停车位的地面之上静置。
第三步:指令搬运车在换向装置的配合下,位移进入目标停车位,停放在目标载车板的正上方位置。
第四步:指令搬运车的提升部件运行,使得目标载车板从静置状态转变为提升状态,脱离与地面的接触,被搬运车的提升部件承托。
第五步:指令搬运车在换向装置的配合下,位移进入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位置。
第六步:指令搬运车的提升部件运行,使得目标载车板从提升状态转变为静置状态,与地面接触,被地面承托。
第七步:用户通过行车车道把车辆驶入,停放在位于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位置的目标载车板之上。
第八步:指令搬运车的提升部件运行,使得停放有用户车辆的目标载车板从静置状态转变为提升状态,脱离与地面的接触,被搬运车的提升部件承托。
第九步:指令承托有目标载车板的搬运车在换向装置的配合下,位移进入目标停车位。
第十步:指令搬运车的提升部件运行,使得目标载车板从提升状态转变为静置状态,与地面接触,被地面承托。
至此,车辆存放过程完成。
载车板从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位置转运至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位置就是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车辆取出过程;完整的步骤如下所述。
第一步:系统控制装置获得用户的车辆取车请求。
第二步:系统控制装置搜索停车区域,确定停放有用户车辆的目标载车板所在的目标停车位。
第三步:指令搬运车在换向装置的配合下,位移进入目标停车位,停放在目标载车板的正上方位置。
第四步:指令搬运车的提升部件运行,使得目标载车板从静置状态转变为提升状态,脱离与地面的接触,被搬运车的提升部件承托。
第五步:指令搬运车在换向装置的配合下,位移进入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位置。
第六步:指令搬运车的提升部件运行,使得目标载车板从提升状态转变为静置状态,与地面接触,被地面承托。
第七步:用户通过行车车道把车辆驶离。
第八步:指令搬运车的提升部件运行,使得用户车辆已经驶离的目标载车板从静置状态转变为提升状态,脱离与地面的接触,被搬运车的提升部件承托。
第九步:指令承托有目标载车板的搬运车在换向装置的配合下,位移进入目标停车位。
第十步:指令搬运车的提升部件运行,使得目标载车板从提升状态转变为静置状态,与地面接触,被地面承托。
至此,车辆取车过程完成。
从以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及的停车区域相当于当前平面停车场的停车区域,但由于通过搬运车搬运车辆,因此所需停车位的宽度可以相对较小;通道区域相当于当前平面停车场正对停车区域的车道;行车车道则就是当前平面停车场的行车车道;由于在通道区域安装了导轨,在停车位安装了导轨,在换向装置的配合下,搬运车无需作拐弯运行即可实现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的转换,运行效率相对较高,也因为无需考虑道路的转弯半径而使得停车区域能够容纳更多的停车位。
优选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区域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停车区域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当所述停车区域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停车区域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的其中一侧;当所述停车区域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停车区域对称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的两侧。即:对称设置的两个停车区域共用一个通道区域。当然,这两个停车区域的宽度方向尺寸可以不同,通道区域的宽度尺寸根据最大宽度尺寸的停车区域来确定。
优选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液压系统直接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的液压站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一侧以及右侧框架一侧的液压油缸/活塞单元;所述提升部件为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所述电磁驱动的支承件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的下方端部位置;所述液压站输出动力分别驱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并带动所述支承件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优选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液压系统间接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液压站以及液压油缸/活塞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水平设置,其活动部件的位移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构架的车宽方向;所述提升部件至少设置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为链条提升部件,包括换向链轮、链条;所述换向链轮的作用是使得所述链条从水平设置转换方向至垂直设置;所述链条的一端紧固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的端部位置,另一端绕经所述换向链轮然后垂直向下;所述电磁驱动的支承件设置在所述链条的垂直向下的端部位置;所述液压站输出动力驱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作水平方向的位移,通过所述换向链轮使得所述链条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优选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液压系统间接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液压站以及液压油缸/活塞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水平设置,其活动部件的位移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构架的车宽方向;所述提升部件至少设置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为钢丝绳提升部件,包括换向绳轮、钢丝绳;所述换向绳轮的作用是使得所述钢丝绳从水平设置转换方向至垂直设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紧固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的端部位置,另一端绕经所述换向绳轮然后垂直向下;所述电磁驱动的支承件设置在所述钢丝绳的垂直向下的端部位置;所述液压站输出动力驱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作水平方向的位移,通过所述换向绳轮使得所述钢丝绳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优选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机械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电机减速机,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其动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主构架的车宽方向,所述动力输出部件紧固安装有驱动链轮;所述提升部件至少设置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为链条提升单元,包括换向链轮、链条;所述换向链轮的作用是使得所述链条从水平设置转换方向至垂直设置;所述提升部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的其中一种:
方式一为链条直接曳引方式,具体是:所述链条绕经所述驱动链轮,一端利用自重自然垂直往下,另一端绕经所述换向链轮然后垂直向下,端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驱动的支承件;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驱动链轮转动,使得所述链条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方式二为循环链传动机构间接曳引方式,具体是:所述提升部件设置有循环链传动机构;所述循环链传动机构增加设置随动链轮和循环链,所述循环链绕经所述电机减速机的驱动链轮以及所述随动链轮,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转动机构;所述链条的一端紧固连结在所述循环链之上,另一端绕经所述换向链轮然后垂直向下,端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驱动的支承件;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循环链传动机构转动,使得所述链条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优选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机械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电机减速机,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其动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主构架的车宽方向,所述动力输出部件紧固安装有钢丝绳卷筒;所述提升部件至少设置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为钢丝绳提升单元,包括换向绳轮、钢丝绳;所述换向绳轮的作用是使得所述钢丝绳从水平设置转换方向至垂直设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紧固连结在所述钢丝绳卷筒的外圆周表面之上,另一端绕卷所述钢丝绳卷筒的外圆周表面然后绕经所述换向绳轮然后垂直向下,端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驱动的支承件;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钢丝绳卷筒转动,使得所述钢丝绳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优选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的其中一种;
方式一:所述换向装置为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带动所述回转单元的方式,具体是: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由电机减速机驱动,回转中心线垂直于地面,且通过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中心以及滚轮的槽型工作面的中心;所述回转单元为无驱动的随动回转形式,回转中心线垂直于地面,且通过对应的所述短导轨的矩形工作面的形状中心;当所述搬运车位移至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的回转中心线与对应的所述回转单元的回转中心线重合,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由电机减速机驱动作水平回转,通过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带动对应的所述回转单元的短导轨作水平同步回转。
方式二:所述换向装置为所述回转单元带动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的方式,具体是:所述回转单元由电机减速机驱动,回转中心线垂直于地面,且通过对应的所述短导轨的矩形工作面的形状中心;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为无驱动的随动回转形式,回转中心线垂直于地面,且通过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中心以及滚轮的槽型工作面的中心;当所述搬运车位移至对应的所述回转单元的回转中心线与对应的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的回转中心线重合,对应的所述回转单元由电机减速机驱动作水平回转,通过对应的所述短导轨带动对应的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作水平同步回转。
优选地,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停车区域其中任意的两个停车位为紧邻设置的时候,所述两个紧邻设置的停车位之间的停车导轨为共用的停车导轨。多个停车位紧邻设置的时候,所需的停车导轨的数量为紧邻设置的停车位的数量加上一根。
优选地,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车道用于司机驾驶车辆驶入停放以及取出车辆驶离,与所述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连接;所述与行车车道连接的停车位与其他停车位不同,不配置所述载车板,为中转车位。
所述通道区域为矩形,其中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至少等于一个所述停车区域的长度方向边线的尺寸,定义为通道区域的车长方向边线;另外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等于所述停车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以简单、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地面平面停车场的车辆自动搬运,有效提高运行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地面正交的导轨以及换向装置的制作、安装成本极低,几乎无需维护;载车板的制作成本不高,无需安装,几乎不存在维护成本;相对成本较高的搬运车由于是多个停车位共用,故摊分之后的成本也低。而且,本实用新型配套智能管理系统之后,能够实现停车时的载车板预先调度(车辆驶入停车场的时候触发智能管理系统按当前最短取车时间自动调度一块空载车板并自动指引车辆存放),还能够实现取车时的车辆预先调度(用户取车的时候首先操作智能管理系统,在用户进入停车场的同时,智能管理系统即指令调度停放有目标车辆的相应载车板的调度)。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布局简图;图3至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中一个实施例从图2所示状态下开始运行,直至取出停放车辆的运行过程示意图。
图中:A1停车位端点一;A2停车位端点二;A3停车位端点三;A4停车位端点四;B0停车区域;B1停车区域端点一;B2停车区域端点二;B3停车区域端点三;B4停车区域端点四;C0通道区域;C1通道区域端点一;C2通道区域端点二;C3通道区域端点三;D导轨交汇点;E搬运车位移方向;11停车位一;12停车位二;13停车位三;14停车位四;21载车板一;22载车板二;23载车板三;24载车板四;34车辆;41停车导轨一;42停车导轨二;43停车导轨三;44停车导轨四;45停车导轨五;51通道导轨一;52通道导轨二;6回转单元;61短导轨;7搬运车;8行车车道。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停放有车辆的载车板以及搬运车的立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停放有车辆的下层载车板被搬运车提升至离开地面的立面示意图。
图中:2A载车板;3B车辆;4A左侧导轨;4B右侧导轨;4C通道导轨;71上层框架;72左侧框架;73右侧框架;75左侧提升部件;76右侧提升部件;10顶部;12A滚轮;12B滚轮;13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布局简图。
图中可见,该实施例的停车区域B0为矩形,四个端点位置分别是停车区域端点一B1、停车区域端点二B2、停车区域端点三B3、停车区域端点四B4;停车区域B0的地面之上设置有四个纵向平行排列(图示上方从左至右)、规格尺寸相同的矩形的停车位(分别为停车位一11、停车位二12、停车位三13、停车位四14);以其中的停车位一11为例,四个端点位置分别是停车位端点一A1、停车位端点二A2、停车位端点三A3、停车位端点四A4,停车位的长度尺寸大于需要停放车辆(图示为车辆34)的长度方向尺寸,宽度尺寸大于需要停放车辆(图示为车辆34)的宽度方向尺寸;停车区域B0其中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图中的B1至B3的距离以及B2至B4的距离)等于一个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尺寸(图中的A1至A3的距离或者A2至A4的距离),定义为停车区域的车长方向边线;另外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图中的B1至B2的距离或者B3至B4的距离)至少等于平行排列的所有停车位的宽度尺寸之和,定义为停车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
图中可见,位于图示下方的通道区域C0为矩形,其中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图中的C1至C2的距离或者B3至C3的距离)至少等于一个停车区域的长度方向边线的尺寸(图中的A1至A3的距离或者A2至A4的距离),定义为通道区域的车长方向边线;另外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图中的C1至B3的距离或者C2至C3的距离)等于停车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的尺寸(图中的B1至B2的距离或者B3至B4的距离)再加上至少一个停车位的宽度尺寸(图中的A1至A2的距离或者A3至A4的距离),定义为通道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
图中可见,所述通道区域C0的其中一条车宽方向边线(指B3至B4)与停车区域B0的其中一条车宽方向边线(指B3至C1)重合设置,其中一端的车长方向边线(指B3至C3)与停车区域B0的其中一端的车长方向边线(指B1至B3)齐平、处于同一根直线之上(指B1至C3),使得通道区域C0的另外一端(指C1至C2)超越停车区域B0至少一个停车位的宽度尺寸,形成一个凸出区间;所述凸出区间为矩形,用于连接行车车道8;行车车道8用于司机驾驶车辆驶入停放以及取出车辆驶离。图示的行车车道8上下贯穿通道区域C0。
从前述可知:停车区域B0以及通道区域C0的净空高度大于搬运车7的总高度尺寸。
图中可见,停车位之上设置的停车导轨采用在停车位边线之上设置的方式,使得相邻的两个停车位共用一根停车导轨;四个停车位之上只需设置五根停车导轨(分别为停车导轨一41、停车导轨二42、停车导轨三43、停车导轨四44、停车导轨五45)。这些停车导轨的一端位于停车位远离通道区域C0的车宽方向边线位置(即B1至B2),另一端向通道区域C0方向延伸。
图中可见,在通道区域C0的地面之上设置有与停车导轨的延长线垂直的两根通道导轨(分别为通道导轨一51、通道导轨二52),这两根通道导轨的两端分别位于通道区域C0的端部位置。
图中可见,通道导轨与所有的停车导轨分别垂直相交,每一根停车导轨与每一根通道导轨的汇合位置形成一个垂直相交的导轨交汇点(即导轨交汇点D,图中一共有10个);停车导轨以及通道导轨在导轨交汇点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对称的、断开的、长度方向尺寸相同的缺口。
从前述可知,停车导轨以及通道导轨的上部为尺寸相同的矩形工作截面;该矩形工作截面的上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为支承面,两侧平面为导向面。即:停车导轨以及通道导轨为工作截面相同的直线导轨。
图中可见搬运车7。
从前述可知:搬运车7的主构架为内部缺口向下、内部空间能够容纳一个上部停放有车辆的载车板的槽状构件;主构架的下方对称设置有四套滚轮装置,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套;每套滚轮装置包括回转机构、转动机构、滚轮;滚轮的外缘截面与停车导轨以及通道导轨上部的矩形工作截面相匹配,能够得到停车导轨以及通道导轨的支承和约束;设置在左侧的滚轮与对应设置在右侧的滚轮之间的距离尺寸与设置在任一停车位之上的两根停车导轨之间的距离尺寸相匹配,当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与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被任一停车位的两根停车导轨支承的时候,搬运车能够沿两根停车导轨作直线位移(图1所示,搬运车7正在停车位二22的两根停车导轨(停车导轨二42和停车导轨三43)的支承下作图示的上下直线位移,即图1所示的搬运车位移方向E);设置在左侧的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尺寸以及设置在右侧的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尺寸与两根通道导轨之间的距离尺寸相匹配,当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与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分别被两根通道导轨支承的时候,搬运车能够沿两根通道导轨作直线位移(图2所示,搬运车7正在通道区域C0的两根通道导轨(通道导轨一51和通道导轨二52)的支承下作图示的左右直线位移,即图2所示的搬运车位移方向E)。
从前述可知:搬运车7的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的作用是使得转动机构以及滚轮能够作水平回转;转动机构的作用是驱动滚轮转动或者随动。
图中可见,放置在四个停车位之上的四块用于承载车辆的载车板(分别为载车板一21、载车板二22、载车板三23、载车板四24),载车板为矩形钢结构件,上部平面能够停放车辆(图示载车板四24之上停放有车辆34),宽度尺寸大于需要停放车辆的宽度尺寸。
从前述可知:搬运车7设置有提升装置;载车板的车长方向边线的两个最外侧(图示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与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配合、设置位置与支承件的位置相对应的承载部件;支承件与承载部件配合,实现载车板从静置状态(指载车板接触地面静置)转变为提升状态(指载车板的承载部件在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的承托下离开地面)或者从提升状态转变为静置状态。
为简约起见,图1、图2的载车板以及搬运车只是简单地以矩形图框显示,其余细节并无显示,但相关细节在前述文字已清晰描述。
图中可见回转单元6以及设置在回转单元6之上的短导轨61。
从前述可知:回转单元6的数量与通道导轨与停车导轨形成的导轨交汇点D的数量相同(因此,本实施例的回转单元6的数量为10个),分别设置在导轨交汇点的位置之上;回转单元6的上方为能够水平回转的回转部件,短导轨61设置在回转部件的之上,能够以对应的导轨交汇点为回转中心作水平转动。短导轨61的长度尺寸与导轨交汇点D之上的停车导轨的缺口以及通道导轨的缺口的长度尺寸相同,上部矩形工作截面与停车导轨以及通道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相同,上部平面与停车导轨以及通道导轨的上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
从前述可知:回转单元6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定位位置,第一个定位位置是使得对应的短导轨61的长度方向与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此时,短导轨61的两个端部与对应的通道导轨的缺口的两个端部贴合,使得短导轨61相当于通道导轨的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所有短导轨61的长度方向都与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使得搬运车7能够沿通道导轨作图示的左右直线位移)。第二个定位位置是使得对应的短导轨61的长度方向与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此时,短导轨61的两个端部与对应的停车导轨的缺口的两个端部贴合,使得短导轨61相当于停车导轨的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位于与停车导轨二42、停车导轨三43对应的四个短导轨61的长度方向与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使得搬运车7能够沿停车导轨二42、停车导轨三43作图示的上下直线位移)。
从前述可知:回转单元6与搬运车7的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组成换向装置;当搬运车7的滚轮位于回转单元6的短导轨61的正上方位置的时候,滚轮的中心垂线通过停车导轨与通道导轨对应的汇合位置的导轨交汇点D,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以及回转单元6共同作用,能够使得滚轮装置的滚轮与换向装置对应的回转单元6的短导轨61同步作水平回转,从而实现搬运车从横向移动方向转为纵向移动方向或者从纵向移动方向转为横向移动方向。
从前述可知:搬运车在换向装置配合下,能够把载车板从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位置转运至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位置,或者,把载车板从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位置转运至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位置。
以下通过图3至图8演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中一个实施例从图2所示状态下开始运行,直至取出停放车辆的分步过程。
如前所述,图2所示的状态是车辆34停放在载车板四24之上;载车板四24位于停车位四14的地面之上静置;搬运车7被通道导轨一51、通道导轨二52支承。
图3显示搬运车7在滚轮装置的驱动滚轮的驱动下往图示左侧作直线位移,停止在正对停车位四14的位置。此时,搬运车7的四个滚轮的垂直下方对应为停车导轨四44、停车导轨五45与通道导轨一51、通道导轨二52相交汇的四个导轨交汇点D。图3所示的四个导轨交汇点D之上的短导轨61保持为图示的左右方向。
图4显示,停车导轨四44、停车导轨五45与通道导轨一51、通道导轨二52相交汇的四个导轨交汇点D之上的回转单元6与搬运车7的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组成的换向装置共同作用,使得滚轮装置的滚轮与上述四个导轨交汇点D之上的回转单元6的短导轨61同步作水平回转,上述四个导轨交汇点D之上的回转单元6的短导轨61从图3的左右方向转换成图4的上下方向。之后,搬运车7往图4所示的搬运车位移方向E作位移。
图5显示搬运车7在滚轮装置的驱动滚轮的驱动下往图示上方直线位移,停止在正对载车板四24的上方位置。
然后,搬运车7的提升装置通过动力单元带动两套提升部件同步运行,带动支承件垂直上升,使得载车板四24处于被提升状态,离开地面。之后,搬运车7往图5所示的搬运车位移方向E作位移。
图6显示搬运车7在滚轮装置的驱动滚轮的驱动下承托载车板四24以及车辆34往图示下方直线位移,停止在正对通道导轨一51、通道导轨二52的上方位置。此时,搬运车7的四个滚轮的垂直下方对应为停车导轨四44、停车导轨五45与通道导轨一51、通道导轨二52相交汇的四个导轨交汇点D。
图7显示,停车导轨四44、停车导轨五45与通道导轨一51、通道导轨二52相交汇的四个导轨交汇点D之上的回转单元6与搬运车7的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组成的换向装置共同作用,使得滚轮装置的滚轮与上述四个导轨交汇点D之上的回转单元6的短导轨61同步作水平回转,上述四个导轨交汇点D之上的回转单元6的短导轨61从图6的上下方向转换成图7的左右方向。之后,搬运车7往图7所示的搬运车位移方向E作位移。
图8显示搬运车7在滚轮装置的驱动滚轮的驱动下往图示右侧作直线位移,停止在通道区域C0的凸出区间的正下方位置。然后,搬运车7的提升装置通过动力单元带动两套提升部件同步运行,带动支承件垂直下降,使得载车板四24处于被地面支承的静置状态。
至此,原来停放在停车位四14的车辆34被转运至通道区域C0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位置。客户可以把车辆34开出,从行车车道8的下方离开。
车辆从通道区域C0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位置转运至任一停车位的运行的分步动作可以参考以上所述,这里不做作赘述。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两层停车系统的细节,从图9、图10显示了相关的立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停放有车辆的载车板以及搬运车的立面示意图,图示所处位置是搬运车位于通道区域正对停车区域任一停车位的位置或者是搬运车位于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的位置。
图中可见,地面13之上设置有左侧导轨4A、右侧导轨4B(这两根导轨是分别设置在任一停车位之上的两根停车导轨);左侧导轨4A、右侧导轨4B分别通过搬运车左侧的滚轮12A、右侧的滚轮12B承托搬运车的左侧框架72以及搬运车的右侧框架73;搬运车的左侧框架72、右侧框架73的上方为上层框架71;由左侧框架72、右侧框架73、上层框架71构成的缺口朝下的槽状结构的下方为在停车位的地面13之上静置的载车板2A;载车板2A的上部平面停放有车辆3B;图中还显示了搬运车的提升装置其中位于图示左侧框架72下方的左侧提升部件75以及右侧框架73下方的右侧提升部件76。
图中可见,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活动部件处于下方的极限位置,使得左侧提升部件75以及右侧提升部件76位于载车板2A与地面13之间的净空区域;因此,图示状态下,搬运车能够沿左侧导轨4A、右侧导轨4B无障碍地作图示的前/后位移。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停放有车辆的下层载车板被搬运车提升至离开地面的立面示意图,图示所处位置是搬运车位于通道区域的正上方位置。
图中可见,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活动部件处于上方的极限位置,使得左侧提升部件75以及右侧提升部件76托举载车板2A离开地面13,载车板2A与地面13之间有一段距离;因此,图示状态下,搬运车能够在左侧框架72下方的滚轮12A以及右侧框架73下方的滚轮12B的支承下,沿通道导轨4C无障碍地作图示的左/右位移。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停车区域、通道区域、停车导轨、通道导轨、搬运车、载车板、换向装置;
所述停车区域为矩形,地面之上设置有多个停车位;所述停车位纵向平行排列,为规格尺寸相同的矩形,长度尺寸大于需要停放车辆的长度方向尺寸,宽度尺寸大于需要停放车辆的宽度方向尺寸;所述停车区域其中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等于一个所述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尺寸,定义为停车区域的车长方向边线;另外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至少等于平行排列的所有停车位的宽度尺寸之和,定义为停车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
所述通道区域为矩形,其中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至少等于一个所述停车区域的长度方向边线的尺寸,定义为通道区域的车长方向边线;另外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等于所述停车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的尺寸再加上至少一个所述停车位的宽度尺寸,定义为通道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
所述通道区域的其中一条车宽方向边线与所述停车区域的其中一条车宽方向边线重合设置,其中一端的车长方向边线与所述停车区域的其中一端的车长方向边线齐平、处于同一根直线之上,使得所述通道区域的另外一端超越所述停车区域至少一个所述停车位的宽度尺寸,形成一个凸出区间;所述凸出区间为矩形,用于连接行车车道;所述行车车道用于司机驾驶车辆驶入停放以及取出车辆驶离;
所述停车区域以及所述通道区域的净空高度大于所述搬运车的总高度尺寸;
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上部为尺寸相同的矩形工作截面;所述矩形工作截面的上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为支承面,两侧平面为导向面;
所述停车导轨每个停车位两根,设置在所述停车位的车长方向边线的地面之上,一端位于远离所述通道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位置,另一端向所述通道区域方向延伸;
所述通道导轨为两根,与所述停车导轨的延长线垂直,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的地面之上,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通道区域的端部位置;
所述通道导轨与所有的所述停车导轨分别垂直相交,每一根停车导轨与每一根通道导轨的汇合位置形成一个垂直相交的导轨交汇点;所述停车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在所述导轨交汇点位置设置有一个对称的断开的缺口;所述通道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在所述导轨交汇点位置设置有一个对称的断开的缺口;所述停车导轨的缺口的长度方向尺寸与所述通道导轨的缺口的长度方向尺寸相同;
所述搬运车包括主构架、提升装置、滚轮装置;
所述主构架包括上层框架、左侧框架、右侧框架;所述上层框架水平设置,位于上方位置,上部平面能够支承车辆,所述左侧框架、右侧框架垂直于地面设置,分别紧固连接于所述上层框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上层框架形成一个内部缺口向下的槽状构件;所述槽状构件的内部缺口的宽度净空尺寸大于所述载车板的宽度尺寸,高度净空尺寸大于所述载车板的高度尺寸加上需要停放的车辆的高度尺寸,使得所述槽状构件的内部空间能够容纳一个上部停放有车辆的所述载车板;
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实现所述载车板在所述搬运车内部的上升或者下降运行,包括动力单元、提升部件;
所述动力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其动力分别向所述左侧框架一侧以及所述右侧框架一侧输出,用于驱动所述提升部件;
所述提升部件至少为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能够向上位移以及向下位移;所述提升部件的下方端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驱动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能够被电磁驱动沿垂直于车长方向边线的水平直线位移,具有退出、进入这两种极限状态;所述退出状态是指所述支承件往退出所述主构架槽状构件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为非工作状态;所述进入状态是指所述支承件往进入所述主构架槽状构件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为工作状态;
所述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带动所述两套提升部件同步运行,带动支承件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所述滚轮装置为对称设置的四套,其中两套设置在所述搬运车的主构架的左侧框架的下方位置,两套设置在所述搬运车的主构架的右侧框架的下方位置;每套滚轮装置包括回转机构、转动机构、滚轮;所述回转机构的作用是使得所述转动机构以及滚轮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构架作水平回转;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转动机构之上;所述转动机构分为驱动类型以及随动类型两种,所述四套滚轮装置其中至少有两套的转动机构为驱动类型;所述驱动类型的转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所述滚轮由所述电机减速机带动转动,为驱动滚轮;所述随动类型的转动机构无动力带动,所述滚轮为随动滚轮;
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的外缘截面为槽型工作面,其形状、尺寸与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上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使得所述滚轮能够得到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上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支承和约束;
设置在左侧框架下方的滚轮与对应设置在右侧框架下方的滚轮之间的距离尺寸与设置在任一停车位之上的两根停车导轨之间的距离尺寸相匹配,当所述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与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被任一所述停车位的两根停车导轨支承的时候,所述搬运车能够沿所述两根停车导轨作直线位移;设置在所述左侧框架下方的两套滚轮装置的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尺寸以及设置在所述右侧框架下方的两套滚轮装置的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尺寸与两根所述通道导轨之间的距离尺寸相匹配,当所述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方向与所述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四套滚轮装置的滚轮分别被两根通道导轨支承的时候,所述搬运车能够沿两根通道导轨作直线位移;
所述载车板用于承载车辆,数量与所述停车位的数量相同,为矩形钢结构件,上部平面能够停放车辆,宽度尺寸大于需要停放车辆的宽度尺寸;所述载车板的车长方向边线的两个最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配合的承载部件;所述承载部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支承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承件与所述承载部件配合,实现所述载车板从静置状态转变为提升状态或者从提升状态转变为静置状态;所述载车板的静置状态是指载车板接触地面静置;所述载车板的提升状态是指载车板的承载部件在所述搬运车的提升装置的提升部件的支承件的承托下离开地面;
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回转单元,还包括所述搬运车的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所述回转单元包括固定部件、回转部件、短导轨;所述固定部件紧固安装在地面之上;所述回转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之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作水平回转;所述回转单元的数量与所述通道导轨与所述停车导轨形成的导轨交汇点的数量相同,分别设置在所述导轨交汇点的位置之上,能够以对应的所述导轨交汇点为回转中心作水平转动;所述短导轨每个所述回转单元设置一个,设置在所述回转单元上方的回转部件之上,长度尺寸与所述停车导轨的缺口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缺口的长度尺寸相同,上部为矩形工作截面,所述矩形工作截面与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短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上部平面与所述停车导轨以及所述通道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上部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为支承面,所述短导轨的矩形工作截面的两侧平面为导向面;
所述回转单元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定位位置,所述第一个定位位置是使得对应的所述短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通道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此时,所述短导轨的两个端部与对应的所述通道导轨的缺口的两个端部贴合,使得所述短导轨相当于所述通道导轨的组成部分;所述第二个定位位置是使得对应的所述短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停车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此时,所述短导轨的两个端部与对应的停车导轨的缺口的两个端部贴合,使得所述短导轨相当于所述停车导轨的组成部分;
当所述搬运车的滚轮装置的滚轮位于所述换向装置的回转单元的短导轨的正上方位置的时候,所述滚轮的中心垂线通过所述停车导轨与所述通道导轨对应的汇合位置的导轨交汇点,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以及所述换向装置的回转单元共同作用,能够使得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与所述换向装置对应的回转单元的短导轨同步作水平回转,从而实现所述搬运车从横向移动方向转为纵向移动方向或者从纵向移动方向转为横向移动方向;
所述搬运车在所述换向装置配合下,能够把所述载车板从所述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位置转运至所述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位置,或者,把所述载车板从所述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位置转运至所述通道区域的凸出区间的地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区域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停车区域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当所述停车区域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停车区域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的其中一侧;当所述停车区域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停车区域对称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液压系统直接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的液压站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一侧以及右侧框架一侧的液压油缸/活塞单元;所述提升部件为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所述电磁驱动的支承件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的下方端部位置;所述液压站输出动力分别驱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并带动所述支承件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液压系统间接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液压站以及液压油缸/活塞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水平设置,其活动部件的位移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构架的车宽方向;所述提升部件至少设置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为链条提升部件,包括换向链轮、链条;所述换向链轮的作用是使得所述链条从水平设置转换方向至垂直设置;所述链条的一端紧固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的端部位置,另一端绕经所述换向链轮然后垂直向下;所述电磁驱动的支承件设置在所述链条的垂直向下的端部位置;所述液压站输出动力驱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作水平方向的位移,通过所述换向链轮使得所述链条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液压系统间接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液压站以及液压油缸/活塞单元,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水平设置,其活动部件的位移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构架的车宽方向;所述提升部件至少设置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为钢丝绳提升部件,包括换向绳轮、钢丝绳;所述换向绳轮的作用是使得所述钢丝绳从水平设置转换方向至垂直设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紧固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的端部位置,另一端绕经所述换向绳轮然后垂直向下;所述电磁驱动的支承件设置在所述钢丝绳的垂直向下的端部位置;所述液压站输出动力驱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单元的活动部件作水平方向的位移,通过所述换向绳轮使得所述钢丝绳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机械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电机减速机,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其动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主构架的车宽方向,所述动力输出部件紧固安装有驱动链轮;所述提升部件至少设置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为链条提升单元,包括换向链轮、链条;所述换向链轮的作用是使得所述链条从水平设置转换方向至垂直设置;所述提升部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的其中一种:
方式一为链条直接曳引方式,具体是:所述链条绕经所述驱动链轮,一端利用自重自然垂直往下,另一端绕经所述换向链轮然后垂直向下,端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驱动的支承件;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驱动链轮转动,使得所述链条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方式二为循环链传动机构间接曳引方式,具体是:所述提升部件设置有循环链传动机构;所述循环链传动机构增加设置随动链轮和循环链,所述循环链绕经所述电机减速机的驱动链轮以及所述随动链轮,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转动机构;所述链条的一端紧固连结在所述循环链之上,另一端绕经所述换向链轮然后垂直向下,端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驱动的支承件;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循环链传动机构转动,使得所述链条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采用机械驱动方式;所述动力单元为电机减速机,设置在所述主构架之上,其动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主构架的车宽方向,所述动力输出部件紧固安装有钢丝绳卷筒;所述提升部件至少设置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构架的左侧框架以及右侧框架之上,为钢丝绳提升单元,包括换向绳轮、钢丝绳;所述换向绳轮的作用是使得所述钢丝绳从水平设置转换方向至垂直设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紧固连结在所述钢丝绳卷筒的外圆周表面之上,另一端绕卷所述钢丝绳卷筒的外圆周表面然后绕经所述换向绳轮然后垂直向下,端部位置设置有电磁驱动的支承件;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钢丝绳卷筒转动,使得所述钢丝绳安装有所述支承件的端部垂直上升或者垂直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的其中一种:
方式一:所述换向装置为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带动所述回转单元的方式,具体是: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由电机减速机驱动,回转中心线垂直于地面,且通过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中心以及滚轮的槽型工作面的中心;所述回转单元为无驱动的随动回转形式,回转中心线垂直于地面,且通过对应的所述短导轨的矩形工作面的形状中心;当所述搬运车位移至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的回转中心线与对应的所述回转单元的回转中心线重合,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由电机减速机驱动作水平回转,通过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带动对应的所述回转单元的短导轨作水平同步回转;
方式二:所述换向装置为所述回转单元带动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的方式,具体是:所述回转单元由电机减速机驱动,回转中心线垂直于地面,且通过对应的所述短导轨的矩形工作面的形状中心;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为无驱动的随动回转形式,回转中心线垂直于地面,且通过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的滚动中心以及滚轮的槽型工作面的中心;当所述搬运车位移至对应的所述回转单元的回转中心线与对应的所述滚轮装置的回转机构的回转中心线重合,对应的所述回转单元由电机减速机驱动作水平回转,通过对应的所述短导轨带动对应的所述滚轮装置的滚轮作水平同步回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停车区域其中任意的两个停车位为紧邻设置的时候,所述两个紧邻设置的停车位之间的停车导轨为共用的停车导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车道用于司机驾驶车辆驶入停放以及取出车辆驶离,与所述停车区域的任一停车位连接;所述与行车车道连接的停车位与其他停车位不同,不配置所述载车板,为中转车位;
所述通道区域为矩形,其中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至少等于一个所述停车区域的长度方向边线的尺寸,定义为通道区域的车长方向边线;另外两条相对的边线的长度等于所述停车区域的车宽方向边线的尺寸。
CN202020257465.6U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 Active CN212078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7465.6U CN212078849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7465.6U CN212078849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8849U true CN212078849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0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7465.6U Active CN212078849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8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9545U (zh) 智能搬运垂直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
CN106013892A (zh) 一种模块化矩阵式立体车库
CN107740620B (zh) 巷道堆垛立体车库
CN103669945B (zh) 一种多层升降机侧置纵向平移立体车库
CN109252720B (zh) 一种用于道路上层空间的汽车自动存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19544A (zh)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梳齿式车辆搬运系统
CN203716574U (zh) 一种地下多层升降机侧置式停车设备
CN203783213U (zh) 一种多层升降机侧置纵向平移立体车库
CN109184299B (zh) 一种双排双层立体式机械停车装置及其车辆停取方法
CN212078849U (zh)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
CN209958880U (zh) 行车式立体停车库
CN210117961U (zh) 塔吊式立体停车库
CN103643823A (zh) 一种地下多层升降机侧置式停车设备
CN108999449B (zh) 一种道路上层智能自动存取停车装置
CN108999445B (zh) 一种双转换双排多层立体式停车装置及其车辆停取方法
CN207194552U (zh) 一种新型升降横移类车库
CN203846824U (zh) 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
CN111219087A (zh)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车辆搬运系统
CN207122161U (zh) 穿插滑移托举无避让立体车库
CN212054001U (zh) 一种地面导轨正交式两层停车系统
CN212453855U (zh) 一种移动式自动泊车机构
CN211691687U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111663819A (zh) 一种自动存取车的密集车库以及自动移载车辆的方法
CN215107757U (zh) 椭圆形机械手式停车设备
CN214170089U (zh) 地下停车场用立体存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