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47003U -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47003U
CN212047003U CN202020747070.4U CN202020747070U CN212047003U CN 212047003 U CN212047003 U CN 212047003U CN 202020747070 U CN202020747070 U CN 202020747070U CN 212047003 U CN212047003 U CN 212047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elescopic
telescopic driving
driving piece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470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国栋
郑春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470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47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47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470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涉及座椅调整技术领域。该座椅结构包括座椅和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交叉设置,且各自的底端分别用于铰接于驾驶舱的底板,各自的顶端分别铰接于座椅,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均能够伸缩,以调整座椅前后俯仰角度。该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具有能够调整座椅角度,且结构紧凑的特点。

Description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调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作为非常重要的施工作业装备,大范围的运用在房屋建筑、路桥施工、农田水利、矿山采掘及国防抢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械化施工中。
现有的工程机械座椅大多为固定于驾驶舱内,其不能调整角度,而工程机械在作业时易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如在上坡时会使驾驶员的身体出现一定的后仰,导致驾驶舱前窗处形成盲区影响挖掘机驾驶员操作挖掘机。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结构,其具有能够调整座椅角度,且结构紧凑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也具有能够调整座椅角度,且结构紧凑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结构,包括座椅和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交叉设置,且各自的底端分别用于铰接于驾驶舱的底板,各自的顶端分别铰接于座椅;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均能够伸缩,以调整所述座椅前后俯仰角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均位于垂直于所述座椅的靠背及坐垫的平面。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第一上铰接件、第一下铰接件、第二上铰接件及第二下铰接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上铰接件与所述座椅铰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下铰接件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二上铰接件与所述座椅铰接;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二下铰接件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第一上铰接件、所述第一下铰接件、所述第二上铰接件及所述第二下铰接件均为转动副,且各自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座椅的靠背所在的平面及所述座椅的坐垫所在的平面。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均为电动推杆。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座椅结构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角度传感器和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座椅,并用于检测所述座椅的所述前后俯仰角度,所述主控制器能够依据所述前后俯仰角度控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或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伸缩,以调整所述座椅的所述前后俯仰角度。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第三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的底端用于铰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的顶端与所述座椅铰接,且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能够伸缩,以带动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底板左摆或右摆,以调整所述座椅的左右倾角。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呈竖直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座椅结构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二角度传感器和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电连接;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座椅,并用于检测所述座椅的所述左右倾角,所述主控制器能够依据所述左右倾角控制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伸缩,以调整所述座椅的所述左右倾角。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第三伸缩驱动件和第四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和所述第四伸缩驱动件交叉设置,且各自的底端均用于铰接于驾驶舱的底板,各自的顶端均铰接于座椅;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和所述第四伸缩驱动件均能够伸缩,以调整所述座椅的左右倾角。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驾驶舱和所述的座椅结构,所述座椅结构包括座椅和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交叉设置,且各自的底端分别铰接于驾驶舱的底板,各自的顶端分别铰接于座椅;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均能够伸缩,以调整所述座椅前后俯仰角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座椅结构包括座椅和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其中,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交叉设置,且各自的底端分别用于铰接于驾驶舱的底板,各自的顶端分别铰接于座椅,并且,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均能够伸缩,以调整座椅前后俯仰角度。这样一来,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来带动座椅前后俯仰,以实现调整座椅前后俯仰角度的效果,以便于在工程机械在作业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时调整座椅的俯仰角度,以减少驾驶员身体倾斜的程度,保证驾驶员具有较好的驾驶姿势,减少盲区,提高驾驶安全性。并且,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伸缩驱动件和第二伸缩驱动件,以降低调整组件所占用的空间,提高座椅结构的紧凑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座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应用于工程机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具有第三伸缩驱动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工程机械;20-驾驶舱;10-座椅结构;12-座椅;121-坐垫;122-靠背;13-调整组件;131-第一伸缩驱动件;132-第二伸缩驱动件;133-第三伸缩驱动件;135-第一上铰接件;136-第一下铰接件;137-第二上铰接件;138-第二下铰接件;15-控制组件;153-主控制器;151-第一角度传感器;152-第二角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10应用于工程机械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结构10,该座椅结构10具有能够调整座椅12角度,且结构紧凑的特点。该座椅结构10能够作为工程机械100或特种车辆等的驾驶舱20内座椅12。
其中,以座椅结构10应用于工程机械100例,该工程机械100包括驾驶舱20和座椅结构10,座椅结构10连接于驾驶舱20的底板(图未标),且在工程机械100在作业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时座椅结构10能够调整角度,以避免驾驶员的身体出现一定的倾斜,保证驾驶员具有较好的驾驶姿势,减少盲区,提高驾驶安全性。
由于工程机械100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10,所以该驾驶舱20也具有能够调整座椅12角度,且结构紧凑的特点。
以下将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10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10的结构示意图。
该座椅结构10包括座椅12和调整组件13,调整组件13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其中,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交叉设置,且各自的底端分别用于铰接于驾驶舱20的底板,各自的顶端分别铰接于座椅12,并且,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均能够伸缩,以调整座椅12前后俯仰角度。换言之,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在垂直于座椅12的坐垫121且同时垂直靠背122的平面上的投影相交,且第一伸缩驱动件131的顶端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的顶端分别一前一后的连接于座椅12,并通过伸缩自身的长度来使得座椅12前后倾角变化,以实现调整座椅12前后俯仰角度的效果。
这样一来,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来带动座椅12前后俯仰,以实现调整座椅12前后俯仰角度的效果,以便于在工程机械100在作业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时调整座椅12的俯仰角度,以减少驾驶员身体倾斜的程度,保证驾驶员具有较好的驾驶姿势,减少盲区,提高驾驶安全性。并且,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以降低调整组件13所占用的空间,提高座椅结构10的紧凑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均位于垂直于座椅12的靠背122且同时垂直于坐垫121的平面内,换言之,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在垂直于座椅12前后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大致为两条相邻的直线或平行的直线。这样一来,其占用空间更加小,进一步提高座椅结构10的紧凑性。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在垂直于座椅12前后方向的且竖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也可大致为正梯形的两条腰线,或者说,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在长度方向上的延长线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在长度方向上的延长线相交,以提高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共同支撑座椅12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调整组件13还可包括第一上铰接件135、第一下铰接件136、第二上铰接件137及第二下铰接件138,其中,第一伸缩驱动件131的顶端通过第一上铰接件135与座椅12铰接;第一伸缩驱动件131的底端通过第一下铰接件136与底板铰接;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的顶端通过第二上铰接件137与座椅12铰接;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的底端通过第二下铰接件138与底板铰接。并且,第一上铰接件135、第一下铰接件136、第二上铰接件137及第二下铰接件138均为转动副,且四个转动副各自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座椅12的靠背122所在的平面及座椅12的坐垫121所在的平面。以限制座椅12运动自由度,使其仅能够前后俯仰,提高调整座椅12前后俯仰角度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均为电动推杆,换言之,两者均为电机带动螺杆转动来带动推杆伸缩的结构,其具有自锁功能,可伸出一定位置时固定伸出量,较易保持座椅12的前后俯仰角度。
座椅结构10还包括控制组件15,该控制组件15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角度传感器151和主控制器153,该主控制器153还分别与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电连接,其中,第一角度传感器151设置于座椅12,并用于检测座椅12的前后俯仰角度,而主控制器153能够依据前后俯仰角度控制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或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伸缩,以调整座椅12的前后俯仰角度。
例如,在工程机械100处于上坡前行状态时,及座椅12朝向为前行方向时,第一角度传感器151检测到座椅12的前后俯仰角度大于预设俯仰角度范围,且为正值,主控制器153依据前后俯仰角度控制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伸长,或者依据前后俯仰角度控制第一伸缩驱动件131缩短,或者依据前后俯仰角度控制第一伸缩驱动件131缩短的同时控制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伸长,以使的前后俯仰角度在预设俯仰角度范围内。
在工程机械100处于下坡前行状态时,及座椅12朝向为前行方向时,第一角度传感器151检测到座椅12的前后俯仰角度大于预设俯仰角度范围,且为负值,主控制器153依据前后俯仰角度控制第一伸缩驱动件131伸长,或者依据前后俯仰角度控制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缩短,或者依据前后俯仰角度控制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缩短的同时控制第一伸缩驱动件131伸长,以使的前后俯仰角度在预设俯仰角度范围内。
而在前后俯仰角度在预设俯仰角度范围内时,主控制器153不控制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伸缩,以保持座椅12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主控制器153也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语音处理器以及视频处理器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主控制器153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如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单片机等。当然,主控制器153也可以是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采用开关、继电器及按钮等控制电器的组合,实现接收信号,并做出线路的切换、开关及调节等功能。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10具有第三伸缩驱动件133时的结构示意图。
调整组件13还可包括第三伸缩驱动件133,该第三伸缩驱动件133的底端用于铰接于底板,第三伸缩驱动件133的顶端与座椅12铰接,并且,第三伸缩驱动件133能够伸缩,以带动座椅12相对于底板左摆或右摆,以调整座椅12的左右倾角。换言之,第三伸缩驱动件133通过伸长或缩短,以带动座椅12相对于第一伸缩驱动件131的顶端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的顶端左右摆动,以调整座椅12的左右倾角,使得座椅结构10在驾驶舱20左右倾斜时也能够调整座椅12的左右倾角,提高座椅结构10的适应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伸缩驱动件133呈竖直设置。以简化结构,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伸缩驱动件133也可倾斜设置,且与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交叉。
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调整组件13还可包括第四伸缩驱动件,其与第三伸缩驱动件133成一组,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成一组,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交叉设置,且均位于垂直于座椅12的靠背122且同时垂直于坐垫121的平面内,第三伸缩驱动件133和第四伸缩驱动件交叉设置,且均位于垂直于座椅12前后方向的平面内,以提高调整组件13调整座椅12角度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15还可包括与主控制器153电连接的第二角度传感器152,该主控制器153还分别与第三伸缩驱动件133,第二角度传感器152也设置于座椅12,并用于检测座椅12的左右倾角,而主控制器153能够依据左右倾角控制第三伸缩驱动件133伸缩,以调整座椅12的前后俯仰角度。
例如,在驾驶舱20处于向左倾斜的状态时,第二角度传感器152检测到座椅12的左右倾角大于预设倾斜角度范围,且为负值,主控制器153依据左右倾角控制第三伸缩驱动件133伸长,当然,主控制器153还可与第四伸缩驱动件电连接,主控制器153还能够依据前后俯仰角度控制第四伸缩驱动件缩短,或者依据前后俯仰角度控制第四伸缩驱动件缩短的同时控制第三伸缩驱动件133伸长,以使的座椅12的左右倾角在预设倾斜角度范围内。
在驾驶舱20处于向左倾斜的状态时,第二角度传感器152检测到座椅12的左右倾角大于预设倾斜角度范围,且为负值,主控制器153能够依据左右倾角控制第四伸缩驱动件伸长,或者依据左右倾角控制第三伸缩驱动件133缩短,或者依据左右倾角控制第三伸缩驱动件133缩短的同时控制第四伸缩驱动件伸长,以使座椅12的左右倾角在预设倾斜角度范围内。
而在左右倾角在预设倾斜角度范围内时,主控制器153不控制第三伸缩驱动件133和第四伸缩驱动件伸缩,以保持座椅12的状态。
此外,在具有第三伸缩驱动件133和/或第四伸缩驱动件时,第一上铰接件135、第二上铰接件137均为球铰,而第三伸缩驱动件133和第四伸缩驱动件的顶端可通过虎克铰与座椅12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结构10的工作原理是:
该座椅结构10包括座椅12和调整组件13,调整组件13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其中,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交叉设置,且各自的底端分别用于铰接于驾驶舱20的底板,各自的顶端分别铰接于座椅12,并且,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均能够伸缩,以调整座椅12前后俯仰角度。换言之,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在垂直于座椅12的坐垫121且同时垂直靠背122的平面上的投影相交,且第一伸缩驱动件131的顶端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的顶端分别一前一后的连接于座椅12,并通过伸缩自身的长度来使得座椅12前后倾角变化,以实现调整座椅12前后俯仰角度的效果。这样一来,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来带动座椅12前后俯仰,以实现调整座椅12前后俯仰角度的效果,以便于在工程机械100在作业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时调整座椅12的俯仰角度,以减少驾驶员身体倾斜的程度,保证驾驶员具有较好的驾驶姿势,减少盲区,提高驾驶安全性。并且,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以降低调整组件13所占用的空间,提高座椅结构10的紧凑性。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结构10,其具有能够调整座椅12角度,且结构紧凑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12)和调整组件(13),所述调整组件(13)包括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
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交叉设置,且各自的底端分别用于铰接于驾驶舱(20)的底板,各自的顶端分别铰接于座椅(12);
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均能够伸缩,以调整所述座椅(12)前后俯仰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均位于垂直于所述座椅(12)的靠背(122)及坐垫(121)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13)还包括第一上铰接件(135)、第一下铰接件(136)、第二上铰接件(137)及第二下铰接件(138);
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上铰接件(135)与所述座椅(12)铰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下铰接件(136)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二上铰接件(137)与所述座椅(12)铰接;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二下铰接件(138)与所述底板铰接;
所述第一上铰接件(135)、所述第一下铰接件(136)、所述第二上铰接件(137)及所述第二下铰接件(138)均为转动副,且各自的转动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座椅(12)的靠背(122)所在的平面及所述座椅(12)的坐垫(121)所在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均为电动推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结构(10)还包括控制组件(15),所述控制组件(15)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角度传感器(151)和主控制器(153),所述主控制器(153)还分别与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第二伸缩驱动件(132)电连接;
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151)设置于所述座椅(12),并用于检测所述座椅(12)的所述前后俯仰角度,所述主控制器(153)能够依据所述前后俯仰角度控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或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132)伸缩,以调整所述座椅(12)的所述前后俯仰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13)还包括第三伸缩驱动件(133),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133)的底端用于铰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133)的顶端与所述座椅(12)铰接,且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133)能够伸缩,以带动所述座椅(12)相对于所述底板左摆或右摆,以调整所述座椅(12)的左右倾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133)呈竖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结构(10)还包括控制组件(15),所述控制组件(15)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二角度传感器(152)和主控制器(153),所述主控制器(153)还分别与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133)电连接;
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152)设置于所述座椅(12),并用于检测所述座椅(12)的所述左右倾角,所述主控制器(153)能够依据所述左右倾角控制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133)伸缩,以调整所述座椅(12)的所述左右倾角。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13)还包括第三伸缩驱动件(133)和第四伸缩驱动件;
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133)和所述第四伸缩驱动件交叉设置,且各自的底端均用于铰接于驾驶舱(20)的底板,各自的顶端均铰接于座椅(12);
所述第三伸缩驱动件(133)和所述第四伸缩驱动件均能够伸缩,以调整所述座椅(12)的左右倾角。
10.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舱(20)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结构(10),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131)和所述第二伸缩驱动件(132)各自的底端均铰接于驾驶舱(20)的底板。
CN202020747070.4U 2020-05-08 2020-05-08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47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7070.4U CN212047003U (zh) 2020-05-08 2020-05-08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47070.4U CN212047003U (zh) 2020-05-08 2020-05-08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47003U true CN212047003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26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4707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47003U (zh) 2020-05-08 2020-05-08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470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6799A (zh) * 2020-05-08 2020-07-07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CN113442802A (zh) * 2021-06-29 2021-09-2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拖拉机主动平衡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6799A (zh) * 2020-05-08 2020-07-07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CN113442802A (zh) * 2021-06-29 2021-09-2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拖拉机主动平衡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42802B (zh) * 2021-06-29 2022-05-3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拖拉机主动平衡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47003U (zh)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US9045063B2 (en) Articulating seat bolsters
JP2018537363A (ja) 大事象中の角度軌道計画を備えた車両シート
US7648200B2 (en) Headrest device
US9963055B2 (en) Leg rest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JP2008308082A (ja) 建設機械のコンソール高さ調整装置
DE60208858T2 (de) Steuergerät Anordnungsstruktur für Fahrzeug
JP2007314079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10893796B (zh) 车辆用座椅
CN111376799A (zh) 座椅结构及工程机械
JP2005119646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14651107A (zh) 剪刀式车门窗户操作的方法
KR101138270B1 (ko) 차량의 드라이브 시뮬레이터
CN110758184A (zh) 可扩展驾驶员活动范围的调节机构和可调节座椅
CA2240981A1 (en) Anti-rotational link for vehicle power seat adjuster
CN208233243U (zh) 具有可调节脚踏板的电动四轮车
CN211519325U (zh) 可扩展驾驶员活动范围的调节机构和可调节座椅
JP744395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9852448U (zh) 驾驶室框架、驾驶室和工程车辆
JP4167207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運転席のアームレスト
JP3766611B2 (ja) トラクタ
JPH02224705A (ja)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110126692B (zh) 一种座椅系统
JP3561604B2 (ja) ブーム作動制御装置
CN215663054U (zh) 一种座垫调节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