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6692B - 一种座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6692B
CN110126692B CN201910344167.2A CN201910344167A CN110126692B CN 110126692 B CN110126692 B CN 110126692B CN 201910344167 A CN201910344167 A CN 201910344167A CN 110126692 B CN110126692 B CN 110126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eat
rod
half seat
seat ba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41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6692A (zh
Inventor
李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41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26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26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6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6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6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 B60N2/427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electric or electronic trigg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椅系统,所述座椅可滑动的安装在车体上,座椅包括可承托人体的前半座盆、后半座盆和靠背以及设置在前半座盆和后半座盆底部并与车体可滑动连接的支脚,所述前半座盆和后半座盆可枢转连接,所述后半座盆底部的支脚上设置有支架和支撑装置,所述支架与后半座盆铰接,并支撑后半座盆,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支架,并可接受来自车体内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且在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超过阈值时,撤去对支架的支撑并使后半座盆下沉,本发明可以在汽车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将乘客的重心向后移动,达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乘客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安全性能的不断提高,对车辆座椅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座椅的防潜滑性能。当车辆在受到正面碰撞时或者急刹车时,因速度的急剧降低,使得乘员的臀部因惯性而产生较大的向前向下的移动,即发生下潜或潜滑现象。这可能会影响约束系统(如安全带、DAB、PAB、SAB等)正常发挥作用,导致乘员受伤。另外,如果座椅的座盆强度不够的话,乘员对座盆的作用力会使座盆产生较大的变形,使得座盆结构不能为乘员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进而导致乘员发生更大的滑移。
为此,传统的车辆座椅中,经常通过对座椅组成部件的结构进行加强或者通过使用高强度材料来制造座椅组成部件,来使座椅的座盆的强度足够抵抗受到的冲击,从而保持乘员的坐姿,并使乘员受到最小的伤害。但是,这种结构上的加强使得整体座椅结构复杂,重量大,使用高强度材料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为此,在传统车辆座椅中增加了防潜滑设计,但是这种传统的防潜滑设计通常是于坐垫前端增加凸起结构,以在受到冲击时为乘客提供足够的支撑。而在车辆的正常行驶过程中,这种凸起的结构会使处于正常坐姿的乘员的腿部感觉坚硬,或者因坐垫倾斜角度过大而感觉不舒适。
因此,需要对传统的防潜滑设计进行改进,使得座椅既能够保证车辆正常行驶时乘员的舒适坐感,也能在发生正面碰撞时防止乘员发生下潜和前移。
中国专利CN201310603563.5,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防潜滑装置,该车辆座椅具有可枢转地相连的前半座盆和后半座盆及固定于前半座盆前的横梁管,防潜滑装置设置于横梁管任一端并包括:与横梁管相接合以抬升横梁管的抬升组件;及控制所述抬升组件移动的控制组件,抬升组件包括固定于车辆座椅的冲击臂保持支架;与横梁管端部和冲击臂保持支架可枢转地相连的横梁管端板;与横梁管可枢转地相连的抬升臂;及可枢转地连接于抬升臂且可滑动可转动地连接于冲击臂保持支架的致动单元,所述控制组件接收气囊点爆信号或压力信号而向致动单元发送控制信号,致动单元基于该控制信号而快速致动,以抬升横梁管,并使前半座盆抬升一个角度。这种方法可以起到防下潜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乘客的方案,在实际中出现碰撞时候,抬升前半座盘的形式可以无法保证乘客坐姿,相反的,将乘客的重心向后下方移动,反而可以将乘客稳定在座椅上,达到保护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系统,将乘客保持在座椅上,提高了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系统,所述座椅可滑动的安装在车体上,座椅包括可承托人体的前半座盆、后半座盆和靠背以及设置在前半座盆和后半座盆底部并与车体可滑动连接的支脚,所述前半座盆和后半座盆可枢转连接,所述后半座盆底部的支脚上设置有支架和支撑装置,所述支架与后半座盆铰接,并支撑后半座盆,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支架,并可接受来自车体内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且在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超过阈值时,撤去对支架的支撑并使后半座盆下沉。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顶板、上铰链座、下铰链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水平杆、竖杆、第一转动连接器和第二转动连接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器和第二转动连接器均包括左右连接端和中间连接轴,所述顶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后半座盆底部,所述上铰链座固定安装在顶板底部的四个角部,所述下铰链座固定安装在支脚的顶部,并且位于上铰链座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在上铰链座上,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在下铰链座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转动连接器的中间连接轴上,所述水平杆包括左杆和右杆,左杆和右杆的一端部可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连接器的中间连接轴上,另一端部分别固定安装在位于顶板同一边上的两个第一转动连接器的左右连接端上,所述竖杆竖直设置,并且端部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连接器的左右连接端上,竖杆支撑第二转动连接器的位置,并使水平杆保持水平状态,所述支脚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竖杆穿设在安装孔内,所述支撑装置埋设在安装孔内,并支撑竖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气杆,所述气杆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连接器的左右连接端上,并沿竖杆方向竖直向上设置,气杆的端部铰接在顶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气缸、气路控制系统和控制单元,所述气缸埋设在安装孔内,并且活塞杆的端部与竖杆的端部固连,所述控制单元接受来自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并可以控制气路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气缸的伸缩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汽车的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超过阈值时候,支撑装置会撤去对支架的竖杆支撑,竖杆下降,最终使支架下倾,在此的基础上,后半座盆克服汽车本身的向前的加速度,而向下落,同时带动乘客向后下方倾倒,从而达到了将乘客绑缚在座椅上,且避免与车头正面撞击,达到保护乘客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座椅局部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的示意图;
图3为发明的转动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中:前半座盆-1、后半座盆-2、支脚-3、顶板-4、上铰链座-5、下铰链座-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水平杆-9、竖杆-10、第一转动连接器-11、第二转动连接器-12、左右连接端-13、中间连接轴-14、左杆-15、右杆-16、安装孔-17、气杆-18、气缸-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一种座椅系统,所述座椅可滑动的安装在车体上,座椅包括可承托人体的前半座盆1、后半座盆2和靠背(未画出)以及设置在前半座盆1和后半座盆2底部并与车体可滑动连接的支脚3,所述前半座盆1和后半座盆2可枢转连接,靠背与后半座盆2可转动连接,值得指出的是,该座椅的其他在结构是属于现有技术的内容,在不影响本发明功能的实现的情况下,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后半座盆2底部的支脚3上设置有支架和支撑装置,所述支架与后半座盆2铰接,并支撑后半座盆2,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支架,并可接受来自车体内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且在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超过阈值时,撤去对支架的支撑并带动后半座盆2下沉,在乘客乘坐在座椅上时候,安全带将乘客贴附在靠背上,当遇到突发事故时候,支撑装置撤去对支架的支撑,并使后半座盆2相对与前半座盆1向下转动,乘客的中心后移,且提供动力以克服后半座盆2在汽车向前的加速度,将乘客的姿态保持向后倾,最终达到保护乘客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支架包括顶板4、上铰链座5、下铰链座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水平杆9、竖杆10、气杆18、第一转动连接器11和第二转动连接器12,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器11和第二转动连接器12均包括左右连接端13和中间连接轴14,所述顶板4可拆卸的安装在后半座盆2底部,所述上铰链座5固定安装在顶板4底部的四个角部,所述下铰链座6固定安装在支脚3的顶部,并且位于上铰链座5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7铰接在上铰链座5上,所述第二连接杆8铰接在下铰链座6上,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的另一端部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转动连接器11的中间连接轴14上,所述水平杆9包括左杆15和右杆16,左杆15和右杆16的一端部可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连接器12的中间连接轴14上,另一端部分别固定安装在位于顶板4同一边上的两个第一转动连接器11的左右连接端13上,所述竖杆10竖直设置,并且端部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连接器12的左右连接端13上,竖杆10支撑第二转动连接器12的位置,并使水平杆9保持水平状态,可见在此状态下,水平状态下的水平杆9可以保证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之间的夹角,最终达到了支撑顶板4,也就是后半座盆2的目的,所述支脚3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7,所述竖杆10穿设在安装孔17内,所述支撑装置埋设在安装孔17内,并支撑竖杆10,气杆18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连接器8的左右连接端13上,并沿竖杆10方向竖直向上设置,气杆18的端部铰接在顶板的底部。
具体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气缸19、气路控制系统和控制单元,所述气缸19埋设在安装孔17内,并且活塞杆的端部与竖杆10的端部固连,所述控制单元接受来自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并可以控制气路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气缸的伸缩动作,值得指出的是,气路控制系统主要是控制气缸19的伸出和缩回动作的,也就是说,该气路控制系统是可以利用现有技术设计的,同时控制单元可以接受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气路控制系统,从而达到控制气缸19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座椅系统,所述座椅可滑动的安装在车体上,座椅包括可承托人体的前半座盆、后半座盆和靠背以及设置在前半座盆和后半座盆底部并与车体可滑动连接的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座盆和后半座盆可枢转连接,所述后半座盆底部的支脚上设置有支架和支撑装置,所述支架与后半座盆铰接,并支撑后半座盆,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支架,并可接受来自车体内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且在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超过阈值时,撤去对支架的支撑并使后半座盆下沉,所述支架包括顶板、上铰链座、下铰链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水平杆、竖杆、第一转动连接器和第二转动连接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器和第二转动连接器均包括左右连接端和中间连接轴,所述顶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后半座盆底部,所述上铰链座固定安装在顶板底部的四个角部,所述下铰链座固定安装在支脚的顶部,并且位于上铰链座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在上铰链座上,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在下铰链座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转动连接器的中间连接轴上,所述水平杆包括左杆和右杆,左杆和右杆的一端部可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连接器的中间连接轴上,另一端部分别固定安装在位于顶板同一边上的两个第一转动连接器的左右连接端上,所述竖杆竖直设置,并且端部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连接器的左右连接端上,竖杆支撑第二转动连接器的位置,并使水平杆保持水平状态,所述支脚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竖杆穿设在安装孔内,所述支撑装置埋设在安装孔内,并支撑竖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气杆,所述气杆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连接器的左右连接端上,并沿竖杆方向竖直向上设置,气杆的端部铰接在顶板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气缸、气路控制系统和控制单元,所述气缸埋设在安装孔内,并且活塞杆的端部与竖杆的端部固连,所述控制单元接受来自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并可以控制气路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气缸的伸缩动作。
CN201910344167.2A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座椅系统 Active CN110126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4167.2A CN110126692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座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4167.2A CN110126692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座椅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6692A CN110126692A (zh) 2019-08-16
CN110126692B true CN110126692B (zh) 2020-04-21

Family

ID=67575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4167.2A Active CN110126692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座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669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13490U (zh) * 2011-12-14 2012-09-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CN202686538U (zh) * 2012-07-23 2013-01-23 东风汽车公司 具有后座椅防下潜梁结构的汽车后地板
JP2014104885A (ja) * 2012-11-28 2014-06-09 Daihatsu Motor Co Ltd シート装置の腰部拘束機構
CN103192748B (zh) * 2013-01-07 2016-03-0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新型座椅防下潜机构
CN104648194B (zh) * 2013-11-25 2017-10-3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防潜滑装置
CN203854537U (zh) * 2014-03-31 2014-10-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适于车辆正面碰撞的座椅坐垫结构
CN205498686U (zh) * 2015-12-17 2016-08-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JP2018199383A (ja) * 2017-05-26 2018-12-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フレームの取付構造
CN208498329U (zh) * 2018-06-05 2019-02-15 广州广汽优利得汽车内饰系统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乘客安全要求的汽车座椅防潜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6692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4643B1 (en) Vehicle seat
US7497517B2 (en) Vehicle seat with lowered position
CN108528293B (zh) 用于仰卧式机动车辆座椅总成的机构
US8201890B1 (en) Adjustable seat system
JP2007536143A (ja) 可動な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レストを備えたシート組立体及び方法
JP2010520101A (ja) 車両座席
EP2855196B1 (en) Fold and kneel seat wtih rearward folding motion
JP605963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0325398B (zh) 交通工具座椅
CN110494323B (zh) 车辆座椅托架、车辆座椅以及车辆
CN110126692B (zh) 一种座椅系统
KR100461104B1 (ko) 자동차용 프론트시트의 리클라이너 잠금장치
US3531153A (en) Pivotable safety seat for motor vehicles
EP1612093B1 (en)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JP5071882B2 (ja) 車両の車室底部構造
CN208842269U (zh) 一种乘用车座椅及采用其的乘用车
EP1612090B1 (en)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N2920757Y (zh) 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
CN216833321U (zh) 一种汽车座椅座盆抬升机构
EP1612094B1 (en)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KR100461106B1 (ko) 완충장치가 구비된 차량용 시트백 구조
GB2347621A (en) A vehicle seat
CN211391196U (zh) 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CN208842268U (zh) 一种乘用车座椅及采用其的乘用车
JP2009083702A (ja) 車両の車室底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