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98686U -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98686U
CN205498686U CN201521060798.5U CN201521060798U CN205498686U CN 205498686 U CN205498686 U CN 205498686U CN 201521060798 U CN201521060798 U CN 201521060798U CN 205498686 U CN205498686 U CN 205498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e
rod
circular
bracke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607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成
彭昌坤
董传林
张立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607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98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98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98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其中,所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包括:防下潜杆、卷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防下潜杆具有一空腔;所述卷轴穿过所述防下潜杆的空腔,并与所述防下潜杆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卷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卷轴的第二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可以防止座椅上的乘员下潜,并且满足了舒适性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从而带来的汽车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在数据统计过程中,汽车发生正面碰撞占有一定比例。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的过程中,后排乘员很容易发生下潜现象,因此很多汽车厂商在座椅下面安装有防下潜机构。但是,传统的座椅防下潜机构都是钢板材料,结构较强,乘员乘坐安装有防下潜机构的座椅时的舒适性能比较差。因此,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证后排乘员防止下潜的条件下,还要提高乘员在乘坐座椅时的舒适性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防止座椅上的乘员下潜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包括:防下潜杆、卷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
所述防下潜杆具有一空腔;
所述卷轴穿过所述防下潜杆的空腔,并与所述防下潜杆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卷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卷轴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所述防下潜杆为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
其中,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所述圆柱体结构包括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泡沫结构;
所述第二部分为空腔钢结构;
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粘接固定。
其中,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圆环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圆环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圆环部套设在所述卷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圆环部套设在所述卷轴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圆环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圆环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一体结构。
其中,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还包括:电动机、控制开关和传感器;其中,所述电动机固定在所述卷轴上;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电动机和所述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座椅和后地板,还包括有上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中,所述座椅的坐垫和后地板连接;所述坐垫和所述后地板在连接面处均设置有一半圆形凹槽;所述防下潜杆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上。
其中,上述汽车中,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电动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在汽车未发生碰撞时,防下潜杆的泡沫部分与座椅泡沫接触,保证乘员在乘坐时的舒适性。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防下潜杆能够进行绕轴转动,使得钢结构部分与座椅泡沫接触,起到防下潜的作用。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容易加工,便于生产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地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2、防下潜杆;3、卷轴;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电动机;7、蓄电池;8、控制开关;9、传感器;10、后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包括防下潜杆2、卷轴3、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其中,防下潜杆2具有一空腔;卷轴3穿过防下潜杆2的空腔,并与防下潜杆2固定;第一支架4与卷轴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架5与卷轴3的第二端连接。该实施例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防止乘员下潜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防下潜杆2为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结构包括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泡沫结构;第二部分为空腔钢结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粘接固定。
该实施例在汽车未发生碰撞时,防下潜杆2的泡沫结构部分与座椅1的泡沫接触,保证乘员在乘坐时的舒适性。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防下潜杆2能够进行绕轴转动,使得钢结构部分与座椅1的泡沫接触,起到防下潜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第一支架4包括第一圆环部和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架5包括第二圆环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圆环部套设在卷轴3的第一端,第二圆环部套设在卷轴3的第二端;第一圆环部和第一支撑部为一体结构,第二圆环部和第二支撑部为一体结构。该实施例的卷轴3的两端插入支架的圆环部,可以实现卷轴3带动防下潜杆2进行转动,支架的支撑部起到支撑卷轴3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中,还包括:电动机6、控制开关8和传感器9;其中,电动机6固定在卷轴3上;控制开关8分别与电动机6和传感器9连接。
该实施例的传感器9和控制开关8安装在后地板10上。传感器9采集车体的加速度信号,并将信号输入到控制开关8。控制开关9接收传感器9输入的信号,进行识别判断,判断是否启动电动机6转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电动机6转动同时带动转轴3转动,防下潜杆的钢结构部分与座椅1的泡沫接触起到防下潜的作用。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座椅1和后地板10,还包括有上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中,座椅1的坐垫和后地板10连接;坐垫和后地板10在连接面处均设置有一半圆形凹槽;防下潜杆2安装在凹槽内;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固定在后地板10上。
进一步地,上述汽车中,还包括蓄电池7,蓄电池7分别与控制开关8和电动机6连接。
该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和后地板10设置有凹槽,提供了上述变刚度防下潜装置的安装,并且汽车的蓄电池7为电动机6带动防下潜杆2的转动提供动力。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下潜杆(2)、卷轴(3)、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其中,
所述防下潜杆(2)具有一空腔;
所述卷轴(3)穿过所述防下潜杆(2)的空腔,并与所述防下潜杆(2)固定;所述第一支架(4)与所述卷轴(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与所述卷轴(3)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杆(2)为具有空腔的圆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结构包括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泡沫结构;
所述第二部分为空腔钢结构;
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粘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包括第一圆环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架(5)包括第二圆环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圆环部套设在所述卷轴(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圆环部套设在所述卷轴(3)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圆环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圆环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机(6)、控制开关(8)和传感器(9);其中,所述电动机(6)固定在所述卷轴(3)上;所述控制开关(8)分别与所述电动机(6)和所述传感器(9)连接。
6.一种汽车,包括:座椅(1)和后地板(10),还包括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的坐 垫和后地板(10)连接;所述坐垫和所述后地板(10)在连接面处均设置有一半圆形凹槽;所述防下潜杆(2)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在所述后地板(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7),所述蓄电池(7)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8)和所述电动机(6)连接。
CN201521060798.5U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05498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60798.5U CN205498686U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60798.5U CN205498686U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98686U true CN205498686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21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60798.5U Active CN205498686U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986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692A (zh) * 2019-04-26 2019-08-16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下潜气囊的座椅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692A (zh) * 2019-04-26 2019-08-16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下潜气囊的座椅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40697B2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
CN205498686U (zh) 一种变刚度防下潜装置及汽车
CN109109703B (zh) 侧向支撑汽车座椅靠背装置
CN201037014Y (zh) 车轮锁定机构
JP3119140U (ja) 4人乗り小型乗用自動車
CN205632762U (zh) 一种高效的电动车座垫装置
CN204801572U (zh) 一种主动式防鞭打汽车座椅靠背
KR20150060258A (ko) 차량용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차량 자세 제어 장치
US20220410832A1 (en) Device for restraining passenger in relaxed position for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thereof
CN106585433A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座椅转向控制方法
CN1769106A (zh) 安全带收缩器、安全带装置以及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CN210310711U (zh) 一种平衡车
KR101162726B1 (ko)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장치
KR20100041331A (ko) 자동차용 시트백의 사이드 볼스터장치
JP6631955B2 (ja) 車両の補助操舵装置
CN201427532Y (zh) 一种秋千式汽车安全座椅
CN214396500U (zh) 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
CN103349598A (zh) 电动轮椅车中轮驱动五连杆悬挂系统
CN109532599B (zh) 一种汽车驾驶转向过程中的腰部侧向支撑控制方法
CN106494266B (zh) 转弯时可转动的汽车座椅
CN201872689U (zh) 一种显示屏固定安装架
CN201856860U (zh) 电动自行车
CN213861956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支撑结构
CN221214187U (zh) 一种机动车方向盘
CN216468242U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