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46779U - 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46779U CN212046779U CN202020324550.XU CN202020324550U CN212046779U CN 212046779 U CN212046779 U CN 212046779U CN 202020324550 U CN202020324550 U CN 202020324550U CN 212046779 U CN212046779 U CN 2120467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supply
- groove
- base body
- bearing base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涉及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包括送风风机、送风槽、驱动导轨、滑块、流量传感器及驱动电路,送风槽上端面设一个送风口,并通过送风口与送风风机连通,驱动导轨嵌于送风槽内并与送风槽侧壁连接,滑块嵌于送风槽下端面并通过驱动导轨与送风槽滑动连接,滑块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一个流量传感器,驱动电路与送风风机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送风风机、驱动导轨及流量传感器电气连接。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的减少对车内空间占用,提高车内空间美观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车内送风换气作业的换气效率,可在提高送风换气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同时,另可灵活调整送风位置及送风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内送风装置,确切的是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内部的送风系统主要是由送风风机及嵌于车辆中控台、车顶等部位的若干出风口构成,这种传统的送风装置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车内空调系统调温及换气作业的需要,但送风点位置固定,因此一方面造成为了增加送风换气量,需要增加出风口面积,从而占用较大的车内空间,严重影响车内设备安装布局,并对车内整体性及美观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造成车内送风范围分布不均,且不能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送风位置及风量,从而导致车内送风作业效率低下,这一问题在车内空间较大的商务车等车辆中尤为突出。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车用送风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车内送风装置。该新型较传统的车内送风系统,一方面可有效的减少对车内空间占用,提高车内空间美观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车内送风换气作业的换气效率,另可在提高送风换气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同时,另可灵活调整送风位置及送风面积,从而极大的提高送风作业灵活性和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包括送风风机、送风槽、驱动导轨、滑块、流量传感器及驱动电路,送风槽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槽状结构,送风槽上端面设一个送风口,并通过送风口与送风风机连通,驱动导轨至少一条,嵌于送风槽内并与送风槽侧壁连接,且驱动导轨与送风槽轴线平行分布,滑块至少一个,嵌于送风槽下端面并通过驱动导轨与送风槽滑动连接,滑块后端面嵌于送风槽内,且滑块后端面与送风槽槽底间间距不小于10毫米,滑块前端面超出送风槽下端面-10—10毫米,滑块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一个流量传感器,驱动电路与送风风机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送风风机、驱动导轨及流量传感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包括承载基体、驱动块、柔性防护罩、位移传感器,所述承载基体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其左端面和右端面均设承载槽,所述承载槽与承载基体同轴分布,所述驱动块共两个,对称分布在承载基体两侧,与承载基体同轴分布并与驱动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块后端面通过柔性防护罩与承载基体承载槽槽底连接,且承载基体、驱动块、柔性防护罩共同对送风槽下端面进行覆盖,且驱动块与承载基体间间距为0至送风槽长度的1/2,且承载基体和驱动块之间最大总长度与送风槽长度一致,所述位移传感器数量与驱动块数量一致,且每个驱动块侧表面均设一个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驱动导轨连接,并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防护罩为风琴防护罩结构,其侧表面通过滑槽包覆在送风槽下端面并与送风槽下端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基体后端面设轴向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及圆弧结构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与承载基体同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流量传感器对应的滑块侧表面设导流槽,所述流量传感器嵌于导流槽内,且导流槽轴线与送风槽底部呈30°—9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槽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送风槽间相互并联,并通过柔性连接带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较传统的车内送风系统,一方面可有效的减少对车内空间占用,提高车内空间美观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车内送风换气作业的换气效率,另可在提高送风换气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同时,另可灵活调整送风位置及送风面积,从而极大的提高送风作业灵活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包括送风风机1、送风槽2、驱动导轨3、滑块5、流量传感器4及驱动电路6,送风槽2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槽状结构,送风槽2上端面设一个送风口21,并通过送风口21与送风风机1连通,驱动导轨3至少一条,嵌于送风槽2内并与送风槽2侧壁连接,且驱动导轨3与送风槽2轴线平行分布,滑块5至少一个,嵌于送风槽2下端面并通过驱动导轨3与送风槽2滑动连接,滑块5后端面嵌于送风槽2内,且滑块5后端面与送风槽槽2底间间距不小于10毫米,滑块5前端面超出送风槽2下端面-10—10毫米,滑块5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一个流量传感器4,驱动电路6与送风风机1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送风风机1、驱动导轨3及流量传感器4电气连接。
重点说明的,所述滑块5包括承载基体51、驱动块52、柔性防护罩53、位移传感器54,所述承载基体5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其左端面和右端面均设承载槽55,所述承载槽55与承载基体51同轴分布,所述驱动块52共两个,对称分布在承载基体51两侧,与承载基体51同轴分布并与驱动导轨3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块52后端面通过柔性防护罩53与承载基体51承载槽55槽底连接,且承载基体51、驱动块52、柔性防护罩53共同对送风槽2下端面进行覆盖,且驱动块52与承载基体51间间距为0至送风槽2长度的1/2,且承载基体51和驱动块52之间最大总长度与送风槽2长度一致,所述位移传感器54数量与驱动块52数量一致,且每个驱动块52侧表面均设一个位移传感器54,所述位移传感器54与驱动导轨3连接,并与驱动电路6电气连接。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柔性防护罩53为风琴防护罩结构,其侧表面通过滑槽56包覆在送风槽2下端面并与送风槽2下端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承载基体51后端面设轴向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及圆弧结构的导流块57,所述导流块57与承载基体51同轴分布。
同时,所述的流量传感器4对应的滑块5侧表面设导流槽7,所述流量传感器4嵌于导流槽7内,且导流槽7轴线与送风槽2底部呈30°—90°夹角。
此外,所述送风槽为2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送风槽2间相互并联,并通过柔性连接带8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电路6为基于工业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送风风机、送风槽、驱动导轨、滑块、流量传感器及驱动电路进行组装,然后根据车辆具体结构,将送风槽嵌入车顶或底盘两侧,并使送风槽槽口与车辆内部空间连通,将送风风机与车辆的空调系统连通并与各送风槽连通,最后将驱动电路与车辆的空调系统控制电路电气连接,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
本新型通过将送风槽嵌入在车身顶部或底部与侧表面拐角位置,从而一方面达到对车内进行全方位送风,提高送风面积及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提高送风口的隐僻性,提高车内美观性和整体性,节省车内其他设备安装空间。
在进行送风作业,一方面通过调整送风槽内滑块的分布位置,达到调整送风范围和送风方向的目的,在调整滑块位置的同时,另可通过调整滑块上承载基体和驱动块之间间距,通过承载基体、驱动块之间的柔性防护罩对送风槽进行遮挡,从而达到调整送风面积的目的。
此外,在送风过程中,通过流量传感器可对送风风量进行精确检测,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送风效率的目的。
本新型较传统的车内送风系统,一方面可有效的减少对车内空间占用,提高车内空间美观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车内送风换气作业的换气效率,另可在提高送风换气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同时,另可灵活调整送风位置及送风面积,从而极大的提高送风作业灵活性和舒适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包括送风风机、送风槽、驱动导轨、滑块、流量传感器及驱动电路,所述送风槽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槽状结构,所述送风槽上端面设一个送风口,并通过送风口与送风风机连通,所述驱动导轨至少一条,嵌于送风槽内并与送风槽侧壁连接,且驱动导轨与送风槽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滑块至少一个,嵌于送风槽下端面并通过驱动导轨与送风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后端面嵌于送风槽内,且滑块后端面与送风槽槽底间间距不小于10毫米,所述滑块前端面超出送风槽下端面-10—10毫米,所述滑块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一个流量传感器,所述驱动电路与送风风机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送风风机、驱动导轨及流量传感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承载基体、驱动块、柔性防护罩、位移传感器,所述承载基体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其左端面和右端面均设承载槽,所述承载槽与承载基体同轴分布,所述驱动块共两个,对称分布在承载基体两侧,与承载基体同轴分布并与驱动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块后端面通过柔性防护罩与承载基体承载槽槽底连接,且承载基体、驱动块、柔性防护罩共同对送风槽下端面进行覆盖,且驱动块与承载基体间间距为0至送风槽长度的1/2,且承载基体和驱动块之间最大总长度与送风槽长度一致,所述位移传感器数量与驱动块数量一致,且每个驱动块侧表面均设一个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驱动导轨连接,并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护罩为风琴防护罩结构,其侧表面通过滑槽包覆在送风槽下端面并与送风槽下端面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基体后端面设轴向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及圆弧结构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与承载基体同轴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传感器对应的滑块侧表面设导流槽,所述流量传感器嵌于导流槽内,且导流槽轴线与送风槽底部呈30°—90°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槽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送风槽间相互并联,并通过柔性连接带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24550.XU CN212046779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24550.XU CN212046779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46779U true CN212046779U (zh) | 2020-12-01 |
Family
ID=7353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24550.XU Active CN212046779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46779U (zh) |
-
2020
- 2020-03-16 CN CN202020324550.XU patent/CN2120467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97561A (zh) | 一种超薄诱导式车用顶置空调室外机 | |
CN212046779U (zh) | 一种分布式车载换气送风装置 | |
CN113183997B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车顶结构 | |
CN201703225U (zh) | 一种汽车空调风道结构 | |
CN202499114U (zh) | 一种汽车除霜风道结构 | |
CN207015117U (zh) | 混风导向结构及暖风壳体 | |
CN201914053U (zh) | 汽车空调模块化紧凑型出风分配箱 | |
CN109677237B (zh) | 混风隔板及带混风隔板的自动空调混风结构 | |
CN210617786U (zh) | 双空调温控装置及车辆 | |
CN209819685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0595083C (zh) | 车辆驾驶舱内的空调通风装置 | |
CN211166333U (zh) |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148305U (zh) | 一种用于工程机械车带弥散式风道的空调 | |
CN202727921U (zh) | 侧壁式工程车辆空调系统 | |
CN210591286U (zh) | 用于车辆的前排吹脚风道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126525U (zh) | 一种低噪声低静压轨道车辆空调系统 | |
CN209208712U (zh) | 除霜风道总成及具有该除霜风道总成的车辆 | |
CN105202731A (zh) | 机车驾驶室空气分配结构 | |
CN110271383B (zh) | 一种车载空调及汽车 | |
CN111907300A (zh) | 一种车用风道结构 | |
CN219325715U (zh) | 一种空调吹面出风系统及汽车 | |
CN217574795U (zh) | 汽车空调的无风感出风结构及汽车 | |
CN221437684U (zh) | 车辆踢脚板、车辆内饰总成及车辆 | |
CN217435679U (zh) | 一种乘用车双层分流除霜除雾风道结构及汽车 | |
CN211808923U (zh) | 客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